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24.33 KB
- 文档页数:5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而文化则是人类社会的精神和行为的总和。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语言是文化的表达。
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反映了他们的文化特点、价值观和认知方式。
例如,中国的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通过对事物形态的描绘来表达含义,反映了中国人对事物形态的关注和细致的观察能力。
而英语则是一种以音标为基础的语言,强调语音的准确和语法的规范。
这种不同的语言特点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语言反过来也影响着文化。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媒介。
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语言的传递,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例如,中文中有许多成语、谚语和俗语,这些语言表达方式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英语中则有许多习语和俚语,这些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了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
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用词习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塑造了文化的特点。
语言与文化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是不断适应文化变化的结果,而文化的变化也会带动语言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都在发生改变,这也会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上。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词汇不断出现,以适应人们对新事物的命名和表达需求。
同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增多,语言也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文化的元素,形成新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总结起来,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语言是文化的表达和传承媒介,而文化则通过语言的传递和演变得以发展和传承。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丰富多样性。
我们应该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加深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点和价值观的理解,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发展。
描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则是语言的载体和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是这个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语言中包含着民族的历史、传统、习俗、信仰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文化的体现。
比如,中文中的“福”字,就代表着中国人对幸福、吉祥的追求,这种追求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和背景。
语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反映了这个文化环境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比如,英语中的“please”和“thank you”这些礼貌用语,反映了英国人注重礼仪、尊重他人的文化传统。
语言和文化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语言可以影响文化,文化也可以影响语言。
语言的表达方式、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对文化产生影响。
比如,现代汉语中的“网民”、“微信”等词汇,反映了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特征。
而文化的变化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比如,女性地位的提高、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都会对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用语产生影响。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关系。
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语言、文化、文学三者关系?语文课是什么?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背景与领域1.列维施特劳斯: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结果,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条件。
这句话表明,语言不仅可以理解为是文化的产物,或者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还可以理解为是文化的一种基础,一种条件,语言是比文化更基础的东西。
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就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是由语言提供基本成分和结构的2.本杰明沃尔夫:语言是文化的背景,语言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语言提供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陈规,即既定的规则,对人类来说,每一种语言都代表和创造一个不同的现实。
语言是一切文化类型生长和发展的共有知识背景。
这里的知识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人们并不是直接面对客观世界的,只能通过语言才能抵达这个世界。
3.综述:语言是文化的条件或背景,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是在语言提供的平台与基础上展开的,都是隐蔽地受到语言本身制约的。
语言是人类的表达系统,他表达人类对世界的切分与轮廓。
不同的语言,对世界的切身与轮廓是不一样的。
语言的本质就在人的认识系统与表达系统的关系之中。
哲学、科学、文学的文化领域都是人的这样一种认识系统与表达系统关系的产物,在根本上受到人的这样一种认识系统与表达系统关系的制约。
二、 语言与文学的关系1.语言是背景,文学是语言背景下的文化领域。
根据人类活动的性质可以把人类活动分为背景与领域,语言属于背景性质范畴,文学、科学、哲学、宗教、神话、道德、政治、道德属于背景下的不同文化领域。
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这句话揭示的并不是文学与语言的关系,而是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是一种艺术形式,他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区别在于他是以语言作为基本手段的,而其他艺术门类,比如美术是以颜色和线条为手段的三、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文学是审美领域的文化活动1.文化的定义:广义多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多指生活于一定共同体中的人们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套系统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和精神内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作为文化的表达形式和传承工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每一种语言都与其所代表的文化密切相关,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习俗、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文化,从而彰显出了该文化的独特性和思维方式。
例如,中国的汉字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文字,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内涵。
汉字中的每一个字形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如“道”字所代表的思想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
同样,在西方国家,英语作为一种主流语言,同样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内涵,它所包含的一系列文化习俗、表达方式和价值观等,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不同方面。
通过了解不同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文化和民俗,从而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和社会的进步。
二、文化影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表达形式,而文化也会对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文化本身会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从而导致文化所包含的语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以中国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社会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语言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一些新兴的行业和新事物会引入一些新词语,这些新词加入到了中文中,并逐渐普及,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词汇。
而同样的,在西方国家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网络词汇,如“selfie”(自拍)、“emoji”(表情符号)等。
同时,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语言也在慢慢融合和继承,比如一些英文词汇的拼写和发音等,被融入到一些汉字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汉字发音。
同时,一些句型、表达方式等也从其他语言中借鉴和继承,经过改编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例如中国地方方言中的一些特色表达方式。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语言作为一种人类交流的工具,不仅可以表达思想、感情,还能传递文化。
文化则反过来影响着语言的形成和使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第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语言通常都是与其文化紧密相连的。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通过词汇、语法等元素来表达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不同的民族所用的语言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发音和词汇上,还涉及到语法、句式、语言习惯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对于思想、文化、价值观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第二、语言对文化的影响语言对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传递文化信息一个民族的语言通常包含了其文化、历史、传统等的信息。
例如,中文中的“文化”一词就包含了“文明、学术、思想、礼仪”等多个方面的意涵。
通过语言,民族之间可以交流文化信息,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背景。
2.语言影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它不仅可以表达思想,还能影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往往受到所用语言的影响。
例如,中文中强调“中庸”,侧重平衡、和谐的思想,而英语则强调竞争、个人主义,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语言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
3.语言影响社会行为语言在不同社会中,往往扮演不同的角色,影响着社会行为的方式和规范。
例如,在东亚社会中,礼貌用语非常重要,人们常常通过使用不同的敬称来表达尊重;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用语也更加直接和简洁。
第三、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1.文化影响词汇和语法的形成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往对词汇和语法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在宗教文化中出现的一些术语,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出现;而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因此其语法也更加注重“我”和“你”的区分。
2.文化影响语音和口音不同文化的语音和口音也受到文化的影响。
例如,在日本文化中,人们常常使用“礼貌发音”表示尊重,这种发音方式在其他国家中可能不同;而英语口音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学家帕尔默也曾在《现代语言学导论》一书中提到“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语言具有文化的特点。
首先,从文化的内涵来看,它包括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
而语言正是人类在其进化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财富,属文化的一部分,二者都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其次,正像文化一样,语言也不是生物性的遗传,而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学得的。
再次,文化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语言也是如此,它为全社会所共有。
2)语言记录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作用不只是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而存在,人们在利用这一工具的同时,也把人类对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的认识凝固在语言中,即语言还具有记录文化的功能。
近几年,由于某些原因,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甚至对某些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
以前,同学们在一起聊的都是“你毕业了,准备去哪工作啊?”,前些年是学生去挑选好的单位,而现在却是单位挑选优秀的毕业生,因而现在同学们经常会聊的是“你打算考研吗?”。
“你打算考研吗?”类似的还有“你考公务员吗?”、“啃老族”、“小私”、“博客”及“抄袭”等等。
这些例子无一不记录着当今的种种文化。
3)语言促进文化发展人类发出的第一个有意义的声音可能是极其偶然的现象,当这种声音被一起活动的人所接受时,其他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会发出这种声音,于是,这种声音就成为人们某种认识的标记。
随着这种标记的增多,人们的眼界便会越来越开阔,相互之间的交际便越来越自如。
这种认知事物的标记就是语言。
由于有了语言,人们在表达某种思想时才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经历。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因为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的语言使用方式、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与其所处的文化密切相关。
语言反映了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词汇,因此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
例如,许多东亚国家的语言中强调团队合作和尊重长者,这反映了这些文化中重视集体主义和传统价值观的特点。
而在西方国家,独立、竞争和自由等概念则更加重要。
文化也影响着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文化中的变化和发展会直接影响到语言的使用方式和发展趋势。
例如,科技的发展和新兴文化的涌现都会对语言造成影响。
现代汉语中的“打车”、“网红”、“二次元”等词汇都是随着文化和社会的变化而产生的。
此外,语言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当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时,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可以有效地避免误解和文化冲突。
综上所述,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互为影响。
对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者来说,对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 1 -。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 语言和文化本质上是同一种现象。
语言文化就是指以文字表达的方
式来传播文化,文化习俗等等,而文化本身也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来传
播的。
对于社会来说,语言和文化是有着密不可分之关系的。
2. 语言和文化具有紧密的表象性关系,它们在客观上是各自独立的社
会现象,但是也不断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对方。
对于一个民族的语言
而言,语言的变化可能会带来文化上的变化,而文化的变化也会直接
或间接地影响语言发展。
3. 语言和文化彼此作用,共同形成特定民族性格和个性。
文化是具体
实践,语言是理论性阐释,二者之间相互增强,相得益彰。
二、语言在交际中的应用
1. 语言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交流、分享信息,把思想传递给他人的重要
媒介。
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掌握一种语言能够让我们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了解和理解别人的言行。
2. 此外,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能得知别人的思维方式,从中也可以了
解及掌握别人的文化习俗,从而更容易地建立沟通桥梁。
同时,我们
也可以利用语言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从而了解和体会他国文化。
3. 因此,语言是无处不在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不仅是介绍文化的载体,更是把文化传给别人的工具,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语言及其文化视
角的客观性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无疑能够对大家的沟通有质的提升。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学家帕尔默也曾在《现代语言学导论》一书中提到“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语言具有文化的特点。
首先,从文化的内涵来看,它包括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
而语言正是人类在其进化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财富,属文化的一部分,二者都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其次,正像文化一样,语言也不是生物性的遗传,而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学得的。
再次,文化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语言也是如此,它为全社会所共有。
2)语言记录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作用不只是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而存在,人们在利用这一工具的同时,也把人类对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的认识凝固在语言中,即语言还具有记录文化的功能。
近几年,由于某些原因,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甚至对某些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
以前,同学们在一起聊的都是“你毕业了,准备去哪工作啊?”,前些年是学生去挑选好的单位,而现在却是单位挑选优秀的毕业生,因而现在同学们经常会聊的是“你打算考研吗?”。
“你打算考研吗?"类似的还有“你考公务员吗?”、“啃老族”、“小私"、“博客"及“抄袭"等等。
这些例子无一不记录着当今的种种文化。
3)语言促进文化发展人类发出的第一个有意义的声音可能是极其偶然的现象,当这种声音被一起活动的人所接受时,其他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会发出这种声音,于是,这种声音就成为人们某种认识的标记。
随着这种标记的增多,人们的眼界便会越来越开阔,相互之间的交际便越来越自如。
这种认知事物的标记就是语言。
由于有了语言,人们在表达某种思想时才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经历.这样语言就慢慢的带来了文化千丝万缕的变化.4)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描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关联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表达文化的各种价值观、信仰、传统、习俗和习惯,同时也反过来影响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第一步是相互影响。
语言的不同水平可以影响文化的形成和传承。
例如,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深刻地改变了全球文化,英语的使用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科技和思想。
语言也会影响文化的价值观。
例如,英语中的'I'代表自我、'me'和'myself',而西班牙语中的'Yo'代表自我、'me'和'myself',这种语言上的表达使得西班牙语更加关注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身份。
语言也会影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例如,英语的普及使得更多人了解和接触西方文化,而西班牙语的广泛使用也促进了西班牙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第二步是相互渗透和交融。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渗透和交融使得不同的文化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例如,西方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许多非西方国家和地区,而许多非西方文化也影响了西方文化,这种相互影响使得文化的多样性更加丰富。
语言和文化之间还有其他许多关系,例如语言的变化可以影响文化的变化,文化的变化也可以影响语言的变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和多样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基础工具,而文化则是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现。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切,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举个例子,中文中涉及到的一些成语、谚语、俗语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通过它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和价值。
同样的道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中,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和特色,这也为语言研究和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
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语言的词汇、语法等方面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也与文化密不可分。
比如,在英文中,“蓝色”表示着冷静、稳重的意思,而在中文中“蓝色”则有着沉静、宁静的意思。
这是因为,英美文化中传统地与红、黄、蓝三种颜色有关,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蓝色与清新、深远有着密切联系。
再比如,在阿拉伯文化中,因为回教的传统和观念,他们禁酒,所以在阿拉伯语中,“酒”这个词组就被用来表示“沙漠”。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不仅仅只是词汇上的不同,还可以表现在语音和语调等方面,这些差异为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大困扰。
三、语言和文化构建了群体与社会的身份认同语言和文化成为了人们归属某个社会群体和建立身份认同的依据。
通过学习别人的语言和文化,学习他们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规范,我们就可以建立起和他们的亲密感和认同感。
比如,西方的“礼尚往来”的社交礼仪传统被广泛地传递,并与西方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穆斯林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注重礼仪和仪式感的,这也被体现在了他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和行为习惯上。
通过学习其他民族与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我们不仅仅可以拓宽视野,还可以建立起与他们的情感纽带,实现和谐共处和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总之,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互为表里。
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不仅是个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与理解的基础,为全球化的时代提供了深层次的文化支持。
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并相互塑造。
语言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而文化则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信仰以及行为习惯的集合。
首先,语言反映了文化。
语言中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都反映了一个文化群体对世界的认知、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一些文化中关注家庭和人际关系,他们的语言中可能有更多的称呼词用来表示不同的亲属关系。
而一些文化注重形象和面子,他们的语言中可能有更多的敬语和礼貌用语。
因此,通过研究一个人的语言使用,可以了解他们所处的文化。
其次,语言塑造了文化。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它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认同的表达。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这使得人们在思考和表达上有所不同。
通过语言的使用,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
例如,一些语言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直接性,相应的文化可能更加注重效率和结果。
而一些语言则更注重含蓄和间接表达,对应的文化可能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
最后,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
语言的演变和变化往往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步。
当一个文化中涌现出新的概念、技术或观念时,对应的语言往往也会发展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适应新的需求。
反过来,语言的使用也可以影响文化的发展。
当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时,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从而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和变化。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互相影响并塑造了彼此。
通过语言,可以了解和理解一个文化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社会规范,同时语言的使用也受到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传递着人类文明的成果;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含着精神与物质的文明。
这两者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现如今,各种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交际越来越常见,了解语言文化知识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果把语言比作文化的果实,那么文化就是语言的根系。
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语言本身既是一种文化样式,又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对于语言的形式亦不断产生影响。
语言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要方式。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没有语言与文字的记载,漫长的人类文化又如何能存留到今天。
就拿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的中华名族来说吧,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和留存,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唐诗宋词,都将在后人的世界里湮灭无迹。
我们都知道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如果没有语言以书面形式的记载,恐怕现代人很难破解出甲骨上晦涩难懂的文字,甚至我们会把它们当成一种古人的涂鸦绘画,而正是得益于前人留下的文献,我们才能了解甲骨文最初的用途是占卜。
而语言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文化给语言的生长提供者源源不断的养料。
比如英语中的一些词汇,若我们不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很有可能摸不清它的来源。
英语的pen是从拉丁语的penna来的,原意是羽毛,这是由于当时的欧洲人使用的多为羽毛笔,后来虽然笔的材料改变,这个词却一直保存着,现在意为钢笔。
有时候,我们也能从文字中了解某个时代的文化历史,比如汉字“安”字,是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子,意思是女子应该呆在家里,这样才平安。
这反应了旧制度下古代女子地位的低下,人们歧视妇女,反对妇女走出家门。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进步,带有现代气息的新生词汇层出不穷,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网络词汇,例如“单身狗”,“秀恩爱”,“叶良辰”,这些新词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说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相互制约的。
这对于我们对语言的学习也很有启示,我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所以若是要想真正透彻的去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要了解那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了解该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特点以及宗教信仰,也只有这样,才能与人交际时游刃有余,而不只是纸上谈兵。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语言属于文化的范畴,语言包含的范围比较小,文化的范围比
较大,文化分为很多方面,语言只是其一个方面。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语言
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和非政府制度。
迄今为止,关于文化的定义存有上百条,目前文化最古典,最受到普遍认为的还是英国的优秀文化人
类学家、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开创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定义:文化或文明,
就其广为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含科学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
做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赢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繁杂整体。
“语言”不但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
狭义来说,语言包括口头
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文字,最狭义的语言不包括文字。
广义的语言不仅包含狭义语言,而且还包括科东俄语言,根据无视感觉的相同,科东
俄语言又可以分成感官的(充斥声音、音乐语言、其他声响符号),视觉的(表情、体态、
动作、聋哑人手语等;图表、公式等;绘图语言;舞蹈语言;蒙太奇语言;各种符号,标志;其他视觉符号等),触觉的(盲文等)。
本文所深入探讨的语言只要就是指狭义的语言,即为口头语、书面语和文字。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其实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文化也依赖于语言来进行传播。
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们的意识形态集中起来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法律条例、审美意趣,而语言就是在人类产生之后,随着文化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语言与文化关系之密切。
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人们把认识世界的成果通过语言保存下来传播下去。
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不断发展。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性
人们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而随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语言也随之产生。
语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所在,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可以探视出它所代表的民族的社会风貌,人群心理,道德观念,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等。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因为有着不同种族的相互交流,文化渗透进社会才会不断进步,而语言就是这种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所以说文化和语言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语言和文化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伴侣。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一探究竟。
一、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一种语言中的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往往与当地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中文词汇中有很多是来自于中华文化的,如“禅宗”、“道德经”等,它们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而日本语中“礼”这个词则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因此,学习语言除了学习语法和词汇外,还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语言塑造文化的形态文化不仅体现在语言中,而且还通过语言塑造出来。
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口音不同,而这些又是局促于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环境之中的产物,因此也使得这些地区、民族有了自己的独特文化特色。
就比如,多数非洲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口头文学作品,象征着非洲文化传承了丰富的口头传统。
而西藏藏族的唐卡艺术又是文化与宗教的综合产物,善用颜色、线条与造型的艺术手法让其成为了西藏文化的代表。
三、语言传递文化价值观语言不仅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个传递文化价值观的载体。
在文化中,语言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传递文化内涵和知识。
比如,在中国,成语和谚语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让子弹飞一会儿”就体现了中国人那种去虚拟化的哲学观。
当初像罗萨·帕克,乔治·奥威尔等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英国社会的不满,通过小说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传递产生的时代性影响。
综上所述,语言和文化是一体两面的。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塑造文化的形态,而好的语言则可以传递文化价值观,完美呈现出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
因此,我们对于语言和文化要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它们。
浅谈语言与文化经过将近八周的对《跨文化交际》的学习,我对语言与文化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与此同时,通过老师精彩的讲演,各个生动的希腊神话、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的造词逻辑等等都一一真实而生动地在我的面前被揭开了面纱,这让我体会颇深。
下面,我想粗略地谈谈本人对语言与文化的理解,希望能够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语言作为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对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程,其一直未丢失的“华夏之语言”是其文化缔结并不断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一种文化的兴衰又切实关乎到这一文化下的语言的存亡,一种文化的性质内涵也同样决定了在此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的表现方式。
文化与语言的交相影响的关系自语言与文化并存时便存在了的,而且这种关系也将伴着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愈发地明显起来。
另外,从文化的范畴来谈的话,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
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
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
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
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
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
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从文化与语言的相互理解上来看: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个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认知和表达的核心工具,而文化是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共同特征和标志,涵盖了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思想观念等方面。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下面将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
一、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通过语言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语言扮演着传承文化的重要角色。
例如,在中华文化中,“吉祥话”、“谚语”等都是人们在交往中不断积累和传播的语言表达,它们同时也代表着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二、文化影响着语言的形态每种语言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例如,西方语言中的动词时态非常丰富,而中文则倾向于通过词序、语气来表达动作的时间关系。
事实上,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发音等各个方面都与文化有关,因为语言随着文化的演变而不断变化。
因此,文化会对语言的形态和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语言塑造了文化认知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核心工具,它塑造了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形成了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行为习惯。
例如,在中文中,“名利”与“仁义”并重,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
因此,语言不仅代表着文化,还影响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四、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重要桥梁,它有助于人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加深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因此,掌握多种语言和文化,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人才需求。
综上所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认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尊重多元文化,加强跨文化交流,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繁荣发展。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然而,人类的语言现象又如此神秘,是人类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的东西。
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
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
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
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
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
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
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
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
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Bright,1976)。
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
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
语言与文化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
自本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地想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没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
据克罗门(Kroeber)和克勒克洪(Kluckhohn)在1963年出版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中的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就有150个之多。
可见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普遍都依照奥斯华尔特(Oswalt,1970)的“大写字母的文化”和“小写字母的文化”这一区分来理解“文化”这一概念。
也就是说,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服饰、日用器具等。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前者指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如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等;后者则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
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
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每一代人都继承原有的文化,同时又在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
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例如,在受到别人的赞扬时,根据操英语民族的文化,被赞扬的人应表示接受,以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或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
然而,对中国人来说,受到别人赞扬时,通常要表示受之有愧,做得很不够等等,而一般不能直接地接受赞扬,否则就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
由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探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
就外语教育语言学而言,对文化概念和范畴的界定需紧紧围绕目的语的特点,目的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影响目的语学习、理解、交际的种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要素来进行。
这就是说,外语教育语言学所研究的文化,相对来说是一种狭义文化。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在他的《语言》(Language)(1921)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学家帕尔默也曾在《现代语言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tics)一书中提到“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语言是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语言具有文化的特点。
首先,从文化的内涵来看,它包括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
而语言正是人类在其进化的过程中创造出
1
来的一种精神财富,属文化的一部分,二者都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其次,正像文化一样,语言也不是生物性的遗传,而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学得的。
再次,文化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语言也是如此,它为全社会所共有。
古德诺夫(H.Good-enoy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Cultural-AnthropologyandLinguistics)一书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关系,他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
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
2)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
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对父母两系的兄弟姐妹的称谓这一语言表现形式上,英语与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英语中仅有uncle和aunt两个词,而在汉语中,伯、叔、姑、舅、姨秩序井然,不得混一。
汉语中对父母的
兄弟姐妹的这一复杂的称谓体系正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族观念和宗法文化的特点。
3)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它们之间的这种双向关系可以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播工具这两个方面来加以认识。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文化的构成又离不开思维(精神文化是思维的直接产物,物质文化是思维的间接产物)。
作为思维的工具,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维的方式、范围和深度。
然而,当思维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语言形式不能满足其需要或阻碍其发展时,人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改造思维工具,促使语言发生变化。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思维又影响和制约着语言。
文化的生命力在干传播。
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自然对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
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异族文化的传播,语言中又会出现一些新的词语、新的表达方式,这样文化又影响和制约了语言。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从50年代开始,在美国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1959年,随着霍尔(E.T.Hall)《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一书的出版,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门新兴的学科便确立了其学科的地位。
跨文化交际学除研究文化和交际的定义与特征以及文化与交际的关系之外,还着重研究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
这些因素至少包括(胡文仲,1994):1)语言方面的,如词语的文化内涵、篇章结构、逻辑思维以及翻译等值等方面;2)非语言手段,如手势、身势、服饰、音调高低、微笑、沉默、对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观念等;3)社交准则,即人们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以及某些风俗习惯;4)社会组织,即家庭中各成员的关系、同事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5)价值观念,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道德标准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
三语言的使用与文化背景因素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因此,人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模式的制约,言语交际行为也不例外。
格拉斯通(Gladstone,1972)也曾指出过:“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
我们从小学会的语言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交际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制约着我们交际的类型和方式。
”由此可见,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使用上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相识的人见面打招呼时,操汉语的人一般可以根据对方的具体状况即景即情地问话:吃饭前后可用“吃了吗?”路上相遇可问“去哪儿?”对方在看书时则可说“在看书啊?”或“看什么书啊?”等等。
而英美人则通常说一句Hi,Hello之类的问候语即可。
又2
如在实施“邀请”这一言语行为时,文化背景的不同对语言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贾玉新的描述,在美国文化中,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等于借用别人的时间,因此对别人的时间安排要充分尊重,所涉及的时间则是双方协同的结果。
这种文化观念在语言使用上体现为“邀请”是一个围绕着“时间”进行协同的过程,例如:
S:I'd really like to make a date with you to have lunch and talk things over.
A:Fine,when are you free?
S:How about Monday?
A:I'm trying not to come in Monday.
S:Okay,but it has to be after one.
A:Okey,I don't teach on Thursday.
S:One-fifteen?
A:Fine.I'll write it down.
S:Good.We have a lot to catch up on.
(W.Nessa,1989,Perspective,P.121)
而在中国文化中,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等一般被认为是牺牲自己的时间或给别人一个面子。
被邀请者把“邀请”看作是一种荣誉。
时间通常不是由双方协商来定,而是由主人一方来确定。
这一文化特征反映在语言使用上便是交谈双方尽量说一些程式化的客套话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