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不遵医行为调查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79.24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方法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年限超过3个月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目标设定、分析原因、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
结论:通过6个月的沟通、调查、分析、改进,我们血透中心患者透析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
标签: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血液透析作为一种开展50多年的医疗技术,既能成功地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1]。
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血透人数呈逐年递增之势[2],血透患者治疗的目的已不再只是延续生命,患者需要活得更有意义,并且拥有更好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达到最佳的生活品质。
因此,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男57例,女63例,年龄19-82岁,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至15年,透析方法为常规碳酸氢盐透析,每周透析1-3次,每次透析3-4h,血流量在150-300ml/min,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120例患者均意识清楚,有正常的认知能力,能正确表达。
1.2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诊断标准:对患者从遵医服药、运动锻炼、充分透析(每周3次)、饮食控制、抽血复查5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如不按时、不遵循或漏缺执行医嘱进行透析,则评定为遵医行为差。
1.3方法:对120例透析患者通过问卷调查、临床资料收集,采用PDCA模式进行整改,拟定健康教育处方,采用个体化、专业化、针对性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2、提高透析患者依从性的方法2.1充分透析:透析不充分会引起并发症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增加、生存期缩短。
因此患者需患医密切配合,科学设计透析频率和模式,充分透析,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每周透析3次,每次KT/V≥1.2,URR>65%;通过超滤脱水达到干体重,不发生水肿、心血管并发症以及电解质、酸碱失衡;血红蛋白达到110~120g/L,HCT达到33~36%;透析后感到舒适、满意;长期透析患者体力日渐恢复,正常起居及工作,远期并发症减少及减轻。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血液透析是维持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替代疗法之一,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率明显改善,但血液透析是一种长期的创伤性替代治疗,必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
因此,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其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重返率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1 心理问题1.1 诱导期患者的心理问题1.1.1 否认和敌对心理由健康人变成患者,还要接受长期的血液透析,患者在思想上无法接受,于是拒绝承认自己患了尿毒症,怀疑医生的诊断,到各大医院反复求医,希望给自己一个否定的结果。
有的患者否认疾病的严重性,幻想有朝一日能完全恢复,拒绝透析,对治疗方案和医护人员抱怀疑态度,甚至敌对,将不满、怒气发到家人及医护人员身上。
1.1.2 紧张和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常见情绪反应,是一个人在感受疾病威胁时产生的恐惧与忧虑,是一种与危险有关而又不知所措的不愉快体验[1]。
由于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以及治疗安全缺乏了解,对可能的并发症顾虑重重,加上恐惧穿刺疼痛,出现情绪不稳、紧张、焦虑,表现坐卧不安、失眠及向医务人员反复询问。
1.1.3 期待心理患者开始对透析治疗抱有极大希望,期望通过一段时间的透析能够使身体恢复,各项化验指标下降,各种症状缓解,最终摆脱透析治疗,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1.2.1 依赖心理患者需要长期的透析来维持生命,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使其对透析治疗越来越依赖,强调自己的患者角色,喜欢依赖他人,甚至日常生活中自己能做的小事也要依赖他人协助料理,把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
1.2.2 抑郁心理由于长期依靠机器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患者的社会和心理功能会产生很大波动,其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2]。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与同事、朋友间的交往渐渐减少,社会交往圈子也越来越小,自感社会价值降低,自我评价下降,觉得对社会对家庭无用。
另一方面,血液透析只能部分替代肾脏的功能,而不能阻止原有疾病的恶化,随着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患者生存需要和生活质量受到威胁,进而少言寡语,苦闷抑郁。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可能有些人还对血透室这个词还不是很了解。
其实,血透室就是一个帮助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地方。
在这里,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和监测,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许多原因,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事件,给患者带来安全风险。
基于此,笔者觉得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需要全员参与,科学管理和有效防范措施的落实是关键,这样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一、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护理不良事件通常指计划外、预料之外以及极力避免的事件,也称为护理事故。
血透室治疗需要进行精密的仪器操作,环节繁多且复杂,存在着高风险和隐患。
最近几年随着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透析治疗疾病种类持续增加,对血液透析室各项标准规程的制定与颁布也有了更高要求,以确保血透治疗过程的规范性。
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许多血透室不良事件,其中大多数是由于护理缺失引起的,因此加强血透室护理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必须改革血透室护理措施,提升血液透室的整体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和健康。
二、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1)缺乏责任感。
在透析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护理人员不够专心、思想开小差,甚至边说话边操作,未能全面、及时地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主要表现如下:①在透析操作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思想不集中的情况下操作,例如在废液袋未接管的情况下开始操作,这样的行为容易导致空气渗入透析仪器的管道中,使回血无法完成。
②在透析前,一些护理人员可能会忽略对肝素泵注射器是否连接牢固进行检查,导致血液从肝素泵端空隙处渗出,影响治疗效果。
③在进行透析时,有些护理人员可能没有及时清洗管道,导致血液进入透析器时凝血不成功,需要重新再抽,增加了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的风险,甚至引发护患纠纷。
④在穿刺过程中,一些护理人员可能没有妥善固定穿刺针,使得透析时,穿刺针滑脱、出血等问题的发生。
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及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病和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日益增多。
由于这些患者长期接受着依赖机器设备及医务人员的这种治疗,因此在精神和经济上承受着很大压力,所以大多数患者都会存在心理疾患。
常见的心理问题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的最重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痴呆、焦虑以及个性改变等。
抑郁心理:抑郁是血液透析患者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及致死因素,也是最影响透析患者的免疫、营养及遵医行为的因素。
临床表现有:①抑郁心境、悲观;②自我评价下降、自责、无用感,严重者萌生自杀念头;③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性欲下降;④社交退缩、活动减少。
焦虑恐惧心理:维持性血液透析费用较高,且不能间断,治疗中动静脉瘘的穿刺,病后工作、学习、家庭生活问题给血液透析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透析引起的饮食习惯改变及疾病并发症都会使病人产生一系列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恐惧不安。
孤独寂寞心理:慢性疾病患者易产生愤怒及不满情绪,由于血液净化治疗的所要求的医院感染控制及实行的各种制度。
如不准备陪护,严格限制水及饮食量,都会使他们愤怒。
对这种行为最好不要动气,认真聆听其倾诉,努力理解病人的心理,得到病人的信任。
知识缺乏、心里无知:患者对疾病及并发症不了解,又不听从医务人员的讲解。
如未能很好的控制体重、拒绝药物治疗,导致心功能衰竭,全身浮肿、高血压、脑出血等,以致于死亡。
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语言交流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工具,护理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服务患者,与患者谈话时,要精力集中,热情而庄重,用温和的目光注视对方,尊重患者的情感与情绪,耐心倾听其陈述,并不时点头示意,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样才能进入病人的内心世界,解除患者的顾虑。
创造温馨舒适的透析环境:血液透析室应宽敞、明亮、整洁,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向患者介绍透析室环境,保持床单元及被褥柔软、舒适,减少噪音及恶性刺激。
血液透析工作中的服务失误与对策探讨纪春阳;边学燕;任利玲;罗春雷【摘要】随着医疗理念与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改善与提高,但长期的透析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加上高昂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另外,血液透析专业性强,对医务人员及环境设备要求高,血液透析中微小的服务失误即可能对治疗结果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探讨分析了血液透析工作中服务失误,并提出相关对策,制定服务补救措施,为临床建立完善的机制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医院管理论坛》【年(卷),期】2018(035)008【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血液透析;服务失误【作者】纪春阳;边学燕;任利玲;罗春雷【作者单位】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服务失误与服务补救理论是近年来营销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将该理论引入医疗管理的目的是在出现医疗服务失误的情况下,为了重新获得患方信任与支持,安抚患者及家属不满情绪,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而总结服务失误的特点对分析服务补救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2]。
由于血液透析过程复杂,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对医务人员操作技能与临床应变能力要求较高,导致科室出现重诊疗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医疗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难尽人意。
为了全面提升科室服务质量,提高科室竞争力,我们引入服务失误与服务补救的先进理论,总结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服务失误,并以理性的态度制定相应服务补救对策,为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机制提供参考。
服务失误与服务补救概念误程度是严重的,则倾向于该次服务失误责任方为医院,是由于医院过失引起的;同时,若医院过失导致服务失误是客观事实,则该次服务失误程度是严重的;另一方面,当患方认为服务失误是由己方造成,则认为该次服务失误程度轻微,是可控的;此外,除了医患双方,疾病的发展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或坏死都会造成医疗服务失误。
2.服务补救。
血透患者个案查房问题及措施血液透析(血透)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方法,对于患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来说,血透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然而,血透患者需要定期接受治疗,并且需要全面的护理和关怀。
在血透患者个案查房中,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状态,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进行血透患者个案查房时,医护人员需要关注以下问题:1. 患者的血压和体重变化,血透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压波动和体重波动的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血压和体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血透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2. 血透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包括血液指标的变化、尿液量的变化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 患者的营养状况,血透患者常常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4. 患者的心理状态,血透治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患者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5. 患者的生活质量,血透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生活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血透患者个案查房时,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2.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等,及时调整血透治疗方案。
3.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4.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患者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5. 提供生活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血透患者个案查房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护理,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