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肾脏病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3
慢性肾脏病的儿童期误区病因分析及预防摘要] 慢性肾脏病是泌尿系常见疾病,往往起源于儿童期。
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小儿泌尿系疾病防治知识缺乏,有的患者症状隐匿不易发现,有些患病时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反复发作,使病情进一步发展逐渐演变而来,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或不测。
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自身优势,重视儿童保健宣传;提高小儿家长对常见泌尿系疾病的高度认识,争取早期彻底治疗,确保小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儿童期;病因分析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家长如果对小儿疾病防治知识一无所知或者在卫生保健方面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则会发展为成人的慢性疾病,甚至引起不测。
临床治疗工作中,发现患儿家长在小儿泌尿系疾病防治知识方面存在诸多误区,而引发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影响其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现撷取几例典型病例加以分析和探讨,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病例例1:患者,女,43 岁,教师。
以“反复感冒伴全身水肿半月余” 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37.5℃,口唇、睑结膜发白,口周有疱疹,咽红,双侧扁桃体Ⅱ°肿大,眼睑和面部水肿,全身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6×1012/L ,Hb85g/L,血肌酐783μmoI/L,血磷 3.15mmoI/L ,血清清蛋白30g/L,尿蛋白(++),尿红细胞7~10/HP。
询问既往史,患者10 岁曾患“肾炎”,在当地县医院住院数天好转出院。
以后经常发热、感冒,眼睑水肿,自行给予对症处理,效果尚可。
因本次病情严重,于1998 年10 月15 日来诊。
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
例2:患者,男,24 岁,农民。
以“全身水肿、心慌头晕20 余天”就诊。
询问病史,自诉上小学四年级时曾患“肾炎”,治疗后痊愈出院。
以后每遇劳累、着凉、感冒则出现水肿,呈渐进性加重。
于 2004 年11 月20 日来诊。
一例儿童慢性肾脏病5期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护理作者:蒋慧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8期[摘要]慢性肾脏病5期可以引起代谢产物储留。
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以及全身症状。
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发展的共同结局。
以成人多见。
但近年来儿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共分为五期。
第5期为终末期。
也称之为尿毒症期。
该病给患儿带来身心痛苦。
同时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
而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危重急诊之一。
也是慢性肾脏病常见并发症。
是慢性肾脏病死亡重要原因。
2018年我科成功救冶一例慢性肾脏病5期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儿童。
分享如下:[关键词]儿童;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261-011病例介绍本病例是一位7岁女孩,因“蛋白尿5+年,腹膜透析1+年,端坐呼吸12+d"时”于2018年5月23日入院。
查体T36.5℃,P136次/分,R32次/分,BPl28/77mmHg,体重16KG。
肾病病容,神志清楚,端坐前倾位呼吸,口唇苍白,精神食欲差,颜面部水肿,偶有咳嗽咳痰,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心音尚有力,闻及奔马律,肝脏肋下6-7cm,质地偏硬,腹膜透析管固定。
实验室及其它檢查结果:心脏彩超:左心长大,左心室心内膜局部增厚,肺动脉高压(中度),二尖辦反流(重度),三尖辦反流(轻度),心包积液(少-中量),左室收缩功能测值降低(EF=41%)。
血常规:WBC11.1*10^9/L,n=70%,HGB 46g/L,PLT 289*10^9/L。
生化:TP53.8g/L,ALB 30.7g/L,BUn=106mmol/L,Cr 518umol/L,K+6.06mmol/L,P 3.94mmol/L,Na+12516mmol/L,C1-86mmol/L,PTH 2995.90g/ml。
腹透液细胞学均未见异常,凝血功能未见异常。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药物管理要点慢性肾脏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管理来控制病情和减缓病变的进程。
药物管理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但也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合作,遵循一些重要的要点。
本文将介绍慢性肾脏病患者药物管理的要点。
一、了解药物治疗目标慢性肾脏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并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药物管理中,患者需要与医生明确药物治疗的目标,了解所使用药物的作用和疗效,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二、合理用药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用药。
同时,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用药,并遵守用药的注意事项。
如果有其他疾病需要用药,一定要告知医生,以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三、遵循规定饮食慢性肾脏病患者药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遵循规定的饮食。
有些药物需要与饮食一起服用,而有些药物则需要空腹服用。
患者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明确药物的服用要求,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饮食调整和用药。
四、遵守用药时间和频率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在药物管理中,患者应遵守用药的时间和频率,尽量不要漏服或重复服药。
可以通过设置闹钟或其他提醒方式来提醒自己按时服药,确保药物的疗效。
五、注意用药安全慢性肾脏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用药安全。
首先,患者要注意保管药物,避免儿童或其他人错误使用;其次,患者在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使用方法、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信息;第三,慢性肾脏病患者用药前一定要向医生咨询,避免因为过敏、药物相互作用等原因产生不良反应。
六、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慢性肾脏病患者药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患者应定期复诊,完成相关检查项目,如血肌酐、尿常规等,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剂量调整的需要。
同时,患者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皮疹等,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七、与医生保持沟通慢性肾脏病患者在药物管理过程中需要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有自溶性,容易发生再次出血等㊂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病死率高㊂针对该患儿急腹症伴消化道出血,患儿表达不清楚,为治疗增加了诊疗难度,多学科的联合会诊后通过内镜技术定位为胆管内出血,后采用血管介入造影技术发现肝动脉病变是本次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3]㊂围术期的专科护理也很重要,术前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患儿及父母心理护理;术中做好患儿的手术配合工作,摆放正确的手术体位,提高手术成功率㊁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射线辐射;术后做好患儿的病情观察㊁胆道引流管的专科护理等,尤其患儿诊疗期间疼痛性质变化及病因鉴别,是能够精确解决患儿腹痛的重要原因[4-5]㊂与外科剖腹探查比较,微创内镜联合介入血管造影为病人诊疗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㊂参考文献:[1] 刘妍芳,周玲,李水学,等.小儿外科急腹症283例诊治体会与文献复习[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6,12(23):860-867.[2] 申景,刘玉娥,唐文恒,等.瘤内及载瘤动脉栓塞治疗假性动脉瘤的体会[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9):761-764.[3] 李臻,李鑫,詹鹏超,等.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相关胆道出血介入治疗效果[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9):889-892.[4] 施云星,钱慧,张莉,等.胆道出血12例次诊治经验探讨[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5):484-485.[5] 焦德超,周学良,韩新巍,等.新型一体化可携带125I粒子胆道内外引流管的设计与临床应用[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28(3):249-254.(收稿日期:2019-02-15)(本文编辑王钊林)1例慢性肾脏病5期并发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患儿的护理洪忠芹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儿童;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C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19.30.043 慢性肾脏病(C K D )是儿童常见疾病[1],美国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K /D O Q I )C K D 5期是指e G F R<15m L /(m i n ㊃1.73m2)达到肾衰竭[2],需要通过长期血液透析维持体内环境稳定㊂由于儿童的解剖和生理特点,目前以经中心静脉置管作为血液透析主要的血管通路,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 C C )是临床最常用的长期血管通路㊂T C C 也有各种原因所致的导管功能不良,主要原因是导管感染㊁导管内血栓形成㊁导管所在的中心静脉血栓形成或狭窄,是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3],其中血栓和感染等并发症使近半数的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在1年内丧失功能[4]㊂有研究显示:由于导管功能不良最终拔除导管的比例为17%~33%[5]㊂我科于2017年8月收治1例C K D5期并发导管功能不良患儿,经抗感染治疗㊁溶栓及对症等治疗,该患儿透析导管功能恢复,病情平稳出院㊂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㊂1 病例介绍患儿,男,15岁1个月,因 咽痛3d ,发热1d ,肾功能检查异常12h 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8ħ,脉搏92/m i n ,呼吸22/m i n ,血压145/90mmH g (1mmH g =0.133k P a ),体重49k g ,患儿面色苍白,无明显水肿,尿素氮24.9mm o l /L ,肌酐526μm o l /L ,尿酸612μm o l /L ,采用M D R D 公式计算e G F R 12m L /(m i n ㊃1.73m 2),入院诊断:慢性肾脏病5期㊂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2017年8月19日经右侧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H D )治疗,每周3次H D (周二㊁周四㊁周六)㊂该患儿在疾病确诊后即开始积极配型等待肾移植㊂2017年9月作者简介 洪忠芹,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㊂引用信息 洪忠芹.1例慢性肾脏病5期并发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患儿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9,17(30):3842-3843.19日采用导丝法更换14.5F 的T C C ,更换导管第2天患儿主诉头痛㊁头晕,体温波动在38.0~38.8ħ,右侧股静脉置管处敷料渗液较多;第3天危急值报告示导管内㊁外周静脉左右两侧血培养示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更换导管第5天透析时出现抽血不畅;该患儿经过合理抗感染治疗㊁溶栓㊁穿刺部位有效的皮肤护理及对症等治疗,患儿第8天透析导管功能恢复,病情平稳,住院30d 后出院门诊行常规血液透析㊂2 护理2.1 导管的护理2.1.1 导管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 R B S I )是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病人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1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流感染源[6],感染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死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7]㊂患儿更换长期导管第2天出现发热,导管内及外周静脉两侧血培养分别在采集标本后大约9h ㊁11h 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㊂专家共识[8]不建议T C C (长期导管)感染未经判断而草率拔除,以避免损失透析通路,感染的导管积极抗感染后72h 可控制者,导管可继续使用㊂根据血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但患儿肾脏功能异常,导致药物在体内半衰期延长,因此予5%葡萄糖100m L+万古霉素0.5g 静脉输注,4d 使用1次,输液泵控制输液时间大于1h ;透析导管每天予10m g/m L 万古霉素稀释溶液封管,分别在导管动静脉端注入1.6m L 和1.7m L 万古霉素稀释溶液,6h 后抽出同等量的液体,再予生理盐水20m L 脉冲式冲洗后予1250U /m L 肝素封管㊂患儿经有效的全身及导管抗感染治疗后,第4天体温恢复正常,第6天复查导管及外周静脉两侧血培养结果为阴性㊂2.1.2 导管堵塞 维持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㊃2483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O c t o b e r 2019V o l .17N o .30进行的保障[9],H D血流量国内儿科多控制为3~5m L/(k g㊃m i n)[10]㊂该患儿在原位换管后第5天H D开始后15m i n体外循环管路出现抽吸现象,静脉压下降至10mmH g,予调整导管位置㊁更换动静脉端接头,血泵流速80m L/m i n,不能继续上调流速;2h后血泵流速只能在30~40m L/m i n,调整导管位置㊁更换动静脉端接头均无效,用生理盐水20m L分别冲洗动静脉端,两侧通路通畅但抽回血不畅,汇报医生后予停止H D㊂先用20m 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分别向动静脉端管腔注入2ˑ104U/m L尿激酶溶液1.6m L和1.7m L夹闭管路30m i n㊂30 m i n后将尿激酶溶液抽出仍回血不畅,遂将三通阀分别接透析导管动静脉端,使三通处于关闭状态,三通直臂接口连接10m L 生理盐水注射器,侧壁接口连接2ˑ104U/m L尿激酶的5m L 注射器,开放连接生理盐水注射器的三通阀,关闭连接尿激酶的三通阀,生理盐水注射器回抽使导管内成负压并维持,关闭连接生理盐水注射器的三通阀,打开连接尿激酶的三通阀,利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吸形成的导管内负压吸出尿激酶溶液,关闭三通阀(尿激酶侧㊁生理盐水侧均关闭)15m i n㊂静脉端操作2次后抽出回血,动脉端反复操作3次后抽出回血㊂为防止纤维蛋白鞘和血栓的形成,透析前先予5%葡萄糖100m L+尿激酶6ˑ104U分别经中心静脉动静脉端输入(每侧50m L,30m i n 输入)㊂患儿现右侧股静脉透析导管已使用6个月左右,功能良好,血泵流速可达200m L/m i n左右㊂2.1.3穿刺部位渗液患儿所置长期导管带c u f f,带一涤纶环固定,起到屏障保护作用,防止细菌入侵,延长导管使用时间[11]㊂在置管时需将穿刺点皮肤切开1~2c m后涤纶环植入皮下;患儿在更换导管后第2天穿刺处渗液明显增多,局部无红㊁肿㊁热㊁痛;第3天隧道出口处可见淡黄色分泌物,沿导管顶端向穿刺皮肤处挤压未见脓液流出,存在隧道感染㊂每班评估穿刺处敷料情况,渗液多时予更换敷料㊂以导管出口为中心用75%乙醇棉棒消毒,直径大于10c mˑ10c m,再用碘伏纱布湿敷穿刺处10m i n;10m i n后移去碘伏纱布,予聚维酮碘再次消毒穿刺处皮肤直径大于10c mˑ10c m,待局部晾干后贴敷料,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妥善固定,防止脱管㊂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㊂患儿在第5天局部无明显渗液,7d后针眼皮肤切开处皮肤逐渐收敛㊂2.2病情观察肾小球的滤过是肾脏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肾小球滤过率依赖于充足的肾血流量,而肾血流量大小也取决于肾小球的功能㊂该患儿肾穿刺结果显示10个肾小球有9个钙化,虽然患儿每日尿量1000~1500m L,但肾脏滤过功能障碍,导致肌酐㊁尿素氮等不能正常从尿液中排出㊂透析导管发生功能障碍后,透析不充分会导致各种并发症㊂每班注意观察患儿意识㊁瞳孔,有无恶心呕吐㊁水肿,每天晨间09:00定时测量血压;嘱患儿按时服用降压药,服药后30m i n测量血压评估药物效果,如有视物模糊或头痛剧烈时及时汇报医生㊂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嘱发热期间尽量卧床休息,该患儿在体温超过38.0ħ时即有头痛主诉,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30m i n后复测体温;出汗较多时嘱患儿适量饮水,每次200~300m L,注意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和电解质情况,防止高钾血症的发生㊂观察穿刺侧肢体的皮肤颜色是否正常,有无颜色青紫或皮肤花斑,每日定时定点测量两侧大腿围并记录㊂患儿血压维持在(120~140)/(70~85) mmH g,每日尿量正常,第4天体温恢复正常,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正常㊁无肿胀㊂2.3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的不可逆和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给患儿及整个家庭产生巨大的冲击,产生悲观㊁抑郁的心理,在治疗过程中透析导管发生功能障碍又给患儿带来心理焦虑和恐惧,害怕重新置管的疼痛㊂首先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重点,让患儿产生信任感,降低患儿的紧张情绪;加强心理疏导,每日了解患儿的心理活动状态,及时给予适当反馈;与患儿接触时用开朗㊁乐观的情绪感染他,鼓励患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及需求,发现他的内心活动,有针对性地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患儿的信心,主动乐观地与医护人员合作㊂患儿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配合治疗㊂3小结经导丝法原位换管虽然可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壁㊁提高置管成功率,但是原位换管术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升高8%[12]㊂在置管过程中对操作者的无菌意识及操作技能要求极高㊂透析导管不畅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和护士正压封管手法不正确㊂因此,透析护士正确的日常导管维护极其重要,不仅能保证患儿正常透析的充分性,还可以降低导管的各种并发症,延长透析导管使用时间,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心理恐惧和疼痛㊂参考文献:[1]缪千帆.儿童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2] L E V E Y A S,A T K I N SR,C O R E S HJ,e t a l.C h r o n i c 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a s a g l ob a l p u b l ic h e a l t h p r o b l e m:a p p r o a c h e s a nd i n i t i a t i ve s-a p o s i-t i o n s t a t e m e n t f r o m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i m p r o v i n g g l o b a l o u t c o m e s[J].K i d n e y I n t,2007,72:247-259.[3]李京,戴晓霞,张宜默,等.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0,9(4):178-181.[4]A L E X O P O U L O S D,X A N T H O P O U L O U I,P A N A G I G I O T O UA,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 i n a d e q u a t e p l a t e l e t i n h i b i t i o nb y c l o p i d o g r e li n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 g h e m o d i a l y s i s[J].A mJK i n d e y D i s,2012,59(11):469-471.[5]符晓,陈星,朱笑萍,吴鸿.带涤纶环深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并发症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7(7):404-405.[6]邹毓媚,吴益芬,李俊儿.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65-667.[7]吴家斌,洪富源,杨国凯,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4):804-807.[8]王玉柱,叶朝阳,金其庄.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8):549-558.[9]吴爱群.血透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2146-2147.[10]刘华,易著文.中国儿童血液净化的现状[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3):291-294.[11]周翠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5,15(1):68-71.[12]袁丽萍,罗敏虹,陈圳炜,等.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原位换管的效果观察[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5,15(10):608-611.(收稿日期:2019-01-08)(本文编辑王钊林)㊃3483㊃全科护理2019年10月第17卷第30期。
儿童肾脏疾病的慢性病管理儿童肾脏疾病的慢性病管理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儿童肾脏疾病是指影响儿童肾脏结构与功能的疾病,包括先天性肾脏畸形、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儿童肾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和心理压力。
慢性病管理是指通过多学科协作、综合干预的方式,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干预与管理,达到控制疾病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鉴于儿童肾脏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课题旨在开展对儿童肾脏疾病的慢性病管理的研究,为儿童肾脏疾病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的目标是通过开展儿童肾脏疾病的慢性病管理研究,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多学科协作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从而改善儿童肾脏疾病患者的疾病控制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具体内容包括:1. 分析儿童肾脏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与发病机制。
2. 研究儿童肾脏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提高早期发现和诊治的准确性。
3. 构建儿童肾脏疾病的慢性病管理团队,包括儿科医生、肾脏专家、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案。
4. 开展肾脏疾病患儿的长期随访和干预,监测疾病的进展、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进行个性化治疗调整。
5. 建立儿童肾脏疾病的家庭支持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家庭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儿及其家长应对疾病带来的生活和心理困扰。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分析儿童肾脏疾病的患病情况和特征,为制定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其次,建立儿童肾脏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提高早期发现和干预的准确性。
然后,构建多学科协作的管理团队,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案,并进行长期随访和干预,调整治疗策略。
最后,建立家庭支持体系,在家庭中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支持,帮助患儿和家长应对疾病。
家庭医学2016.06(下)Family Medicine健康·儿少儿童肾脏病是成人肾脏病的“前兆”,也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300多万名肾脏病患儿,其中发生慢性肾衰的病例数正以每年13.67%的速度递增,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甚至生存质量;患儿家庭更是蒙受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阴文/舒芬华副主任护师湖南省儿童医院肾内科儿童肾病治疗时间长,病情易反复,并发症多,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护理不当可导致病情频繁复发,延及成年,引起肾功能低下甚至衰竭,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合理治疗肾病,正确护理疾病期儿童,才能有效延缓肾病进展,促进康复。
“三高一低”是肾病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不同程度的水肿等4大特点。
据统计,肾病儿童人数占同期住院泌尿系疾病患儿数量的31%,男女患病比例为3.7:1,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前儿童,3~5岁为发病高峰。
小儿肾病的预后转归与其病理变化密切关系。
微小病变型(单纯性肾病)预后最好,非微小病变型预后差。
此病可因感染、劳累、不合理停药引起病情加重或复发,病程迁延,治疗困难。
制定合理的饮食要根据孩子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并鼓励孩子积极配合。
给予优质蛋白,如鱼、鸡、蛋清、奶、瘦肉、豆类等,以及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
在大量蛋白尿期间蛋白质的摄入每日以1.2~1.8克/公斤体重为宜,三餐蛋白质的分配应重点放在晚餐。
配餐时注意食物的色、香、味搭配,多品种不重复,以防患儿产生厌食感。
要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食盐每日少于2~3克,少食腌菜、火腿、方便面、酱油等食物。
当浮肿消退、血压正常后,不必长期限盐,可恢复普通饮食。
为减轻高脂血症,应少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油脂),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芝麻、油菜、植物油和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饮食(燕麦、米糠、豆类等)。
患儿需要长期服用大量激素,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应注意预防。
慢性肾脏病管理与用药1. 慢性肾脏病的概述1.1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肾脏结构和功能逐渐丧失的疾病,通常是由于长期的肾脏炎症、肾血管病变或其他慢性疾病引起。
CKD 可以逐渐进展到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和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1.2 慢性肾脏病的症状和分期慢性肾脏病在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疲劳、腰酸背痛、水肿、尿量改变等症状。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变化,慢性肾脏病通常分为五个分期,即G1-G5期,分别代表肾脏功能的不同程度。
2. 慢性肾脏病的管理2.1 早期筛查与诊断由于慢性肾脏病早期常无症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家族中有CKD患者的人群,需要进行定期的肾功能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测量肌酐和尿蛋白定量,以及计算肾小球滤过率。
一旦发现异常,建议进一步进行肾脏影像学检查和肾脏穿刺活检,以确定病因和病变程度。
2.2 饮食与生活方式的管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在慢性肾脏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应当限制高盐、高脂、高糖、高蛋白的食物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血压控制。
此外,戒烟和限制饮酒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习惯会加重肾脏负担。
2.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慢性肾脏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控制病因、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等目标。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压控制药物(ACEI、ARB、钙离子拮抗剂等)、血糖控制药物(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利尿剂(控制水肿)、纤维连接酸(治疗高尿酸血症)等。
3. 慢性肾脏病的继续教育答案3.1 问题1: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答案:慢性肾脏病早期常无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疲劳、腰酸背痛、水肿、尿量改变等症状。
3.2 问题2:慢性肾脏病的管理方法有哪些?答案:慢性肾脏病的管理方法包括早期筛查与诊断、饮食与生活方式的管理以及药物治疗等。
【综述】⼉童慢性肾脏病流⾏病学研究进展本⽂刊于:中华⼉科杂志2019,57(9):721-724作者:⽯鑫淼刘贝妮钟旭辉王芳丁洁单位:北京⼤学第⼀医院摘要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时间超过3个⽉,并且影响患者健康,最终可进展⾄终末期肾脏病。
⼉童慢性肾脏病的有效防治需参考发病率和患病率等流⾏病学资料。
本综述重点介绍⼉童慢性肾脏病及其导致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肾脏替代治疗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疾病之⼀,是造成⾼额医疗负担、致残致死的重⼤慢性疾病[1]。
长期随访研究表明,⼉童CKD⼀旦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旧称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病死率将显著提⾼,且严重影响患⼉的⽣活质量[2]。
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和及时诊疗⼉童CKD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童CKD的有效防治需参考发病率和患病率等流⾏病学资料。
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地区开展的关于⼉童CKD的流⾏病学研究逐渐增多,但我国在此领域的流⾏病学数据相对匮乏。
流⾏病学研究数据可提供哪些⼈群、哪些地理区域具有疾病易患⾼风险及较差的预后结局,有利于制定疾病防治策略。
ESRD(或CRF)是CKD的主要转归,此时患⼉必须依靠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命,需要更⾼的医疗⽀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重点对⼉童CKD及其导致ESRD(或CRF)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肾脏替代治疗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进展进⾏总结分析。
⼀、CKD的定义与分期2002年,美国国家肾脏基⾦会组织撰写的CKD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中⾸次提出了CKD的定义和分期[3]。
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了CKD的判定标准及分期[4],有以下肾脏损伤的标志1条或以上,且持续时间3个⽉以上,具体包括:(1)⽩蛋⽩尿(尿⽩蛋⽩排泄率≥30 mg/24 h;尿⽩蛋⽩/肌酐≥30 mg/g);(2)尿沉渣异常;(3)由于肾⼩管原因导致的电解质和其他异常;(4)肾脏组织学异常;(5)影像学检查结构异常;(6)既往肾移植病史;(7)肾⼩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60 ml/(min·1.73 m2)。
最新:中国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临床实践指南(全文)儿童慢性肾脏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持续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是威胁儿童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起制订中国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回答15个与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相关的重要临床问题,以规范早期诊疗、改善疾病预后,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这一重要问题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本文仅对指南的问题和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儿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临床问题1 :产前检查肾脏发育异常(肾积水、异位肾、肾缺如、多囊肾等)的患儿是否可以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推荐意见1 :推荐将产前检查发现肾脏发育异常的患儿纳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群体,定期进行筛查(IA )。
临床问题2 : 一级亲属有相关病史(肾脏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儿童是否可以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推荐意见2建议将一级亲属有肾脏疾病相关病史的儿童纳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群体,定期进行筛查(2C )。
临床问题3 :既往有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 AKI)病史的儿童是否可以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推荐意见3 :发生过AKI的儿童远期可能进展为CKD ,建议将有AKI病史的儿童纳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群体,定期进行筛查(2C)o儿童CKD早期筛查的临床表现临床问题4 :高血压是否可以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临床表现?推荐意见4 :高血压是CKD最常见的伴发疾病,且高血压发病率随肾功能衰退升高。
推荐将高血压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临床表现(IA )。
临床问题5 :长期排尿障碍(如排尿无力、排尿断续、尿淋漓不尽等)是否可以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临床表现?推荐意见5 :长期排尿障碍的患儿患CKD的风险增加,建议将存在长期排尿障碍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临床表现(2B )。
2023年儿童肾功能衰竭诊断和治疗建议指南修订版(最全版)1. 引言本指南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关于儿童肾功能衰竭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优化儿童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 诊断准则2.1 急性肾功能衰竭(AKI)的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AKI的诊断。
- 根据血肌酐、尿量、尿液检查和肾影像学等指标,评估AKI 的严重程度。
2.2 慢性肾功能衰竭(CKD)的诊断- 根据血肌酐和尿蛋白定量等指标,评估CKD的诊断。
- 根据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分期评估CKD的严重程度。
3. 治疗原则3.1 急性肾功能衰竭(AKI)的治疗- 针对基本病因进行治疗,积极纠正液体和电解质紊乱。
- 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考虑透析治疗。
3.2 慢性肾功能衰竭(CKD)的治疗- 控制原发疾病的进展,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 个体化制定适合患者的营养计划和药物治疗方案。
- 考虑透析治疗或肾移植等替代治疗方式。
4. 随访和管理4.1 急性肾功能衰竭(AKI)的随访和管理- 定期评估患者肾功能的恢复情况。
- 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电解质和营养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2 慢性肾功能衰竭(CKD)的随访和管理- 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相关指标,进行疾病进展评估。
- 提供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支持,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提高。
5. 结束语本指南的修订版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最全面、最新的儿童肾功能衰竭诊断和治疗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临床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提升儿童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例子12. 例子23. 例子3...。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年6月第26卷第6期童肾移植后的重要问题。
CKD相关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贫血、高胆固醇血症、代谢性骨病等。
CKD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CKD的发生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排斥反应、肾病复发、泌尿系感染及其他病变有关,也与免疫抑制剂肾毒性、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尿病、丙型肝炎感染等有关[13-14]。
肾功能的严密监测是及早发现CKD的重要手段,及早采用低肾毒性药物,控制排斥和感染,有助于保护肾功能[15]。
7儿童肾移植的未来现阶段,儿童与成年人肾移植的短期与长期生存率已相差不大,公认肾移植为治疗儿童终末期肾病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未来的5~10年内,一些更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有望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不含激素及CNI的免疫抑制方案有望在肾移植患儿中推使用。
干细胞移植调控免疫反应和修复移植肾损伤也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16]。
参考文献:[1]Balinsky W.Pediatric end-stage renal disease:incidence,man-agement,and prevention[J].J Pediatr Health Care,2000,14(6):304-308.[2]Dobbels F,Ruppar T,De Geest S,et al.Adherence to the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in pediatric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Pediatr Transplant,2010:14(5):603-613.[3]Feinstein S,Keich R,Becker R.Is noncompliance among ado-lescent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inevitable?[J].Pediatrics,2005,115(4):969-973.[4]Grenda R.Effects of steroid avoidance and novel protocols on growth in paediatric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J].PediatrNephrol,2010,25(4):747-752.[5]Fine RN,Stablein D,Cohen AH,et al.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post-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the NAPRTCS[J].Kindey Int,2002,62(2):688-696.[6]Talley L,Stablein DM.2005Annual report of the north american Pediatric Renal Transplant Cooperative Study[R].2005.[7]Hwang AH,Cho YW,Cicciarelli J,et al.Risk factors for short and long term survival of primary cadaveric renal allografts inpediatric recipients:a UNOS analysis[J].Transplantation,2005,80(4):466-470.[8]Ishitani M,Isaacs R,Norwood V,et al.Predictors of graft sur-vival in pediatric living-rela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J].Transplantation,2000,70(2):288-292.[9]Hanevold CD,Ho PL,Talley L,et al.Obesity and renal trans-plant outcome:a report of the North American Pediatric RenalTransplant Cooperative Study[J].Pediatrics,2005,115(2):352-356.[10]Gjertson DW.A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kidney regraft out-comes[J].Clin Transpl,2002:335-349.[11]Parekh RS,Carroll CE,Wolfe RA,et al.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with end-stage kidney disease[J].J Pediatr,2002,141(2):191-197.[12]Querfeld U.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young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J].PediatrNephrol,2004,19(5):478-484.[13]Nowicki M,Zwiech R.Chronic renal failure in non-renal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J].Ann Transplant,2005,10(3):54-58.[14]Bloom RD,Reese PP.Chronic kidney disease after nonrenal solid-organ transplantation[J].J Am Soc Nephrol,2007,18(12):3031-3041.[15]Manley HJ.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guidelines diagnose it early:a case forscreening and appropriate management[J].J Manag CarePharm,2007,13(9SD):S6-S12.[16]Filler G,Huang SH.Progress in pediatric kidney transplanta-tion[J].Ther Drug Monit,2010,32(3):250-252.2011-04-10收稿本文编辑:王利鹏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102电子信箱:hxu@文章编号:1005-2224(2011)06-0409-03儿童慢性肾脏病管理徐虹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B徐虹,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
兼任上海儿科学会肾脏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副组长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儿童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儿童Keywords: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hild2006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kidney foundation,IFKF)联合倡议,将每年3月份的第2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目的是唤起全球各界人士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高度关注。
目前,儿童CKD的概念也已经得到较广泛的重视。
根··409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Jun.2011Vol.26No.6据肾小球滤过率(GFR),CKD可分为5期,Ⅱ、Ⅲ、Ⅳ、Ⅴ期可依次被认为轻、中、重度和终末期肾衰竭。
当儿童被诊断为CKD时,从Ⅱ期开始,应该纳入综合管理阶段,尽可能明确诊断,逆转肾衰,延缓肾恶化的进展速度,在进展到CKDⅤ期前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本文将重点讨论Ⅱ、Ⅲ、ⅣCKD的管理和V期CKD肾脏替代治疗前的各项准备[1-2]。
1诊断和延缓进展1.1诊断明确导致肾衰竭病因非常重要,尽可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延缓进展。
应进行多方面检查,如尿液分析:蛋白、红细胞、尿沉渣镜检及24h尿肌酐、尿素氮、24h蛋白;全血细胞、血沉、肾功能、肝功能、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PTH)、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血气分析、ABO血型检查;病毒血清学检查: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乙型和丙型)、EB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肾脏超声检查;逆行尿路造影(MCU),放射性核素静态显像(DMSA)等。
发现原因不明的CKD应争取进行肾活检,有利于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但发生固缩肾和重度肾衰时要慎重,必须肾活检时,可加用1-去氨基-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以减少出血。
1.2随访肾功能估计GFR(eGFR)通常以血肌酐(SCr)清除率来评估。
当收集24h尿液不便时,可以用Schwartz 公式计算eGFR,公式如下:eGFR=K×身高(cm)/SCr (μmol/L)。
K为常数,2~16岁女孩,K为49;2~12岁男孩,K为49,>12~16岁男孩,K为62。
Schwartz公式可以通过SCr和身高来计算eGFR,方便易行。
然而,当进展至重度肾衰竭时,常由于肾小管分泌肌酐会引起GFR的高估,肾小管回吸收尿素会引起GFR的低估。
我们曾对170例肾脏疾病患者,以放射性核素(99m Tc-DTPA)测定的eGFR为参考标准,同步检测SCr,使用Schwartz公式估算得出eGFR,二者进行比较,运用相关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发现儿童CKDⅠ期至Ⅴ期,eGFR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0.80、0.71、0.68、0.55(P均< 0.01);GFR在ROC曲线下面积平均为0.84[3]。
随着GFR下降,Schwartz公式可过高估计GFR。
运用Schwartz公式估测GFR有一定的准确性,临床使用方便快捷无创伤,值得推广应用,可以及时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便于动态观察和短期重复,对于临床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延缓肾功能减退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