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学媒体

D、教学环境

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

A、动物的存在

B、生物的存在

C、物的存在

D、意识的存在

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弗洛依德

B、冯特

C、华生

D、桑代克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情境中________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____、教学内容、____和____五个方面。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并据此创设有效的____,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5、在学与教的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____,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要素是____。

6、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____,一是____。

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

8、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也是构成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他们属于____。

9、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等三个过程。其中,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0、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三卷本主要包括人的本性、____和____。

11、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而完善时期是____以后。

12、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重大影响的理论有40年代____的精神分析,50年代斯金纳的____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以及60年代____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

13、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____、____以及____和____四个方面。

1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1924年____编写的。

三、问答题

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信任感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

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

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

A、6、7岁一11、12岁

B、8、9岁一12、13岁

C、11、12—14、15岁

D、14、15—18岁

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

A、成熟期

B、关键期

C、学习期

D、高原期

8、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

D、布鲁纳

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

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

A、感觉和知觉分化

B、感觉与动作分化

C、动作与语言分化

D、形象与表象分化

14、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A、比奈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奈量表

C、瑞文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7、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世界观

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维果茨基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

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

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

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

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

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是()

A、人格

B、性格

C、认知风格

D、态度

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A、性格

B、认知风格

C、学习策略

D、定势

23、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

A、CA=4,MA=5

B、CA=5,MA=6

C、CA=6,MA=7

D、CA=7,MA=8

二、填空题

1、皮亚杰把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____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阶段。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有:连续性与____、定向性与____、____以及差异性。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属于____阶段。

4、最近发展区是儿童____水平与____水平之间的差距。

5、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在____阶段。

6、少年期儿童,____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以____为支柱。

7、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成人感的产生是在____阶段,辩证思维的出现是在____阶段。

8、儿童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称为____。这一时期的存在也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具有____特点。

9、学习准备是指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或____水平对新的学习的____。

10、儿童发展过程中两个相邻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是____。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

11、个别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心理发展具有____特点。

12、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____。

13、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是____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____岁,书面语言学习关键期是____岁。

14、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____,二是____,这两者的差距称为____。

15、人格又称为____,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____并使之与他人的行为有____的综合心理特征。

16、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称为____。

17、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____。

18、在个体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称为____。

19、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初高中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学生的____。

20、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____、学校教育和____。

2l、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____、____和____。自尊自爱属于其中的____。

22、个体社会自我的发展是在____岁以后,到____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在____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23、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被称为____。

24、有些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其认知风格属于____;而有些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善于察言观色,其认知风格属于____。

2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___,再到____的过程。

26、划分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____和____。

27、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即____、____和____。

28、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____特征。

29、斯坦福-比纳量表是____在____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30、有些儿童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但常出错,其认知方式主要是____。

31、智商的公式是____。一个10岁儿童,测得其智力年龄12岁,其智商是____。

32、智力发展的差异包括____和____,个体差异又反映在____以及____两个方面。

33、韦氏量表主要从____和____两个方面来测量人的智商。

34、智商超过____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不到____%。

35、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而程序教学的倡导者是____。

36、个体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____。

3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人格的核心是____。

38、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为____差异和____差异两个方面。

39、性格特征主要由态度特征、____、意志特征和____四个部分构成。

40、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____及与之相适应的____。

41、少年期是个体从____期向____期过渡的时期,具有____的特点。

42、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____。

43、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____阶段。

44、开始注重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的个体,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处于____时期。

4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直到死亡的整个____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

三、问答题

1、简答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2、简答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简答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4、简答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5、简答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6、简答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7、简答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称为()

A、心理发展

B、学习

C、迁移

D、适应

2、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动作技能

D、言语信息

3、“先行组织者”实质上是指()

A、教师

B、研究者

C、引导性材料

D、已有的认知结构

4、强化可以增强刺激-反应的联结,不强化则会削弱,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消退律

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D、巴甫洛夫D、苛勒

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7、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一个联结的失用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消退律

8、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对内调控的能力是()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动作技能

D、言语信息

9、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

A、布卢姆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0、通过撤消厌恶刺激(惩罚)而使行为发生概率提高的方法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撤除

11、消退实质上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无强化

D、替代强化

12、通过施加厌恶刺激而使行为发生概率降低的方法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撤除

13、苛勒认为学习的实现是通过()

A、尝试错误

B、顿误

C、同化

D、意义建构

14、儿童能运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像表征

D、表象

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的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机械的发现学习

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16、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是()

A、学习准备

B、定势

C、最近发展区

D、先行组织者

17、在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中伴随满意刺激,可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这一现象是()

A、强化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18、尝试-错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巴甫洛大

D、苛勒

19、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这一现象是()

A、消退

B、泛化

C、分化

D、同化

20、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像表征

D、表象

二、填空题

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____而产生的行为或____的相对____的变化。

2、加涅从学习结果上把学习分为智慧技能学习、____学习、____学习、言语信息学习、____学习等五种类型。

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____到____的联结过程,____在这一联结中起了重要作用。

4、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获得满意结果时,联结就增强,反之则削弱,这是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____。

5、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____学习,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则属于____学习。

6、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含____技能和____技能)、____的学习。

7、根据加涅对学习类型的划分,学习用以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属于____学习。

8、通过施加满足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称为____;通过撒消某一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称为____。

9、当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称为____。

10、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____。

11、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称为____。

1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形成____联结;而苛勒则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____。

13、泛化是对事物____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____的反应。

14、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____。

15、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抑制此反应的过程,称作为____。

16、____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通过学生的感受器,作为信息进入____,受到注意则进入____,经过复述再进入____。当需要使用信息时,可以提取出来促成反应。在这个模式中,____和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类型中的____)是两个重要的控制结构,它们可以激发或改变信息流的加工。

17、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____和____的联系。

18、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称为____。

1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____,所以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____,学习包括获得、____和____三个过程。

2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____学习与____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___学习与____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学习。

21、布鲁纳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即动机原则、____、结构原则和____.

22、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____与学习者____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3、先行组织者是先于____呈现的一种____。

三、问答题

1、简答学习的概念(或简答学习的心理实质)。

2、简答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3、简答学生学习的特点。

4、简答意义学习的条件。

5、简答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6、简答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7、简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

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

A、学习准备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诱因

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A、期待

B、归因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4、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

A、弗洛依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罗杰斯

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一方法称为()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

A、动机

B、需要

C、诱因

D、环境

7、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称为()

A、动机

B、期待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8、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结果期待

B、成就动机

C、自我效能感

D、需要

9、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0、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

A、安全的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时于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这分别属于()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2、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布卢姆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交的需要属于()

A、安全的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5、最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动机激起水平是()

A、低等

B、中等

C、高等

D、不确定

16、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的()

A、受教育程度

B、归因方式

C、成败经验

D、判断能力

17、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

A、线性关系

B、倒U型关系

C、正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8、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要是()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捉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9、完成难度作业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应()

A、偏低

B、中等

C、偏高

D、不确定

20、教师对学生公开表扬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

A、正强化作用

B、负强化作用

C、替代强化作用

D、自我强化作用

21、有些学生说,如果父母少一点唠叨,或者学校少一点讨厌的考试,他们会更乐意学习,这一现象的心理实质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二、填空题

1、动机是引起和____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____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和____。

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称为____内驱力。

4、动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

5、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是由____提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

6、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阐述与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____内驱力。

7、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____,学习期待则是学习的____。

8、个体为获得长辈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称为____内驱力。

9、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____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10、在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的构成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____,属于外部动机的是____和____。

11、学习动机的培养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____途径,一是____途径。

1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____关系。

13、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三个部分构成,即____内驱力、____内驱力和____内驱力。

14、在学习动机的培养上,从____途径考虑,应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从____途径考虑,应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1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完成一般作业时最佳的动机水平应____。

16、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____,他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____。

17、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个体相应的学习行为或行为倾向,称为____。

1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需要由低到高分为____、安全的需要、____、尊重的需要和____。

19、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____动机,另一是____动机。

20、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____、内在性和____。

21、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社交的需要属于____;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属于____。

2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这是____强化。

23、在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构成中,儿童早期突出表现为____,青年期____和____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24、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努力程度是一种____归因,且属于可控因素;运气好坏则是一种____归因,且属于不可控因素。

25、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____。

26、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____。

27、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____。

28、学习动机根据其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____和____。

29、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可分为____动机和____动机。

30、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学习动机是____;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学习动机是____。

31、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学习动机分为____和____。

3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们往往以____为中介。

33、根据____定律:完成一般作业,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适中;完成容易任务,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____;困难任务,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____。

34、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____的预期。

三、问答题

1、简答动机及其功能。

2、简答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

3、简答学习动机的培养。

4、简答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5、简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7、试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选择题

l、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是()

A、定势

B、迁移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称为()

A、负迁移

B、垂直迁移

C、般迁移

D、具体迁移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逆向迁移

5、用已掌握的英语字母来形成新的单词,这时的迁移是()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逆向迁移

6、经验类化说强调下列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心理官能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关系的理解

7、强调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发展的结果,这一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是()

A、动机

B、需要

C、定势

D、学习准备

9、有些教师主张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期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符应了哪一

种迁移理论()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定势主要表现为一种()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正迁移或负迁移

D、不是迁移

二、填空题

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被称为____。

2、—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被称为____。

3、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___。

4、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具有更高概括水平的引导性材料,称为____。

5、学生心理发展中两个相邻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状态,称为____。

6、定势又称为____。

7、受m(a+b)=ma+mb的影响而错误地得到lg(a+b)=lga+lgb,这种迁移是____。

8、常见于归纳学习中的迁移主要是____。

9、在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可以迁移到多种学习中去,这种迁移是____。

10、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是____。

11、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是____。

12、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其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以应用于新的学习情境,这种迁移是____。

13、掌握了“义务即免费”的知识后,得出“义务教育即免费教育”,这种迁移是____。

14、认为两种学习情境中刺激到反应的联结相似时,迁移才能发生,这一理论是____。

15、认为迁移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一般原理的概括程度,这一理论是____。

16、格式塔代表人物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认证了____理论,强调____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17、形式训练说强调____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共同要素说强调____,经验类化说强调____。

18、奥苏伯尔提出了____迁移理论,并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____、稳定性和____等特性都会影响迁移的效果。

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____。它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三个方面。

20、“脑筋急转弯”主要是要消除____。

三、问答题

1、简答促进迁移的教学。

2、简答迁移的作用。

3、简答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4、试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学习用“狗”这个字来表示实际生活看到的狗,这是()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2、感性知识分为两种水平,即()

A、感觉和知觉

B、感知和表象

C、表象和语词

D、概念和命题

3、程序性知识包括两种,即()

A、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B、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C、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4、学习“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两个关键特征,这是()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5、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下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上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下位学习

B、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英语单词的学习主要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7、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

A、高效学习

B、复习

C、过度学习

D、深度加工

8、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的观念,现在学习“正方形”概念,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词汇学习

10、瞬时记忆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引起()

A、注意

B、复述

C、神经冲动

D、条件反射

11、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具的运用一般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符号直观

12、遗忘曲线呈()

A、正U型

B、倒U型

C、加速型

D、负加速型

13、学过了行为主义关于“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后,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学习,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4、打电话时先先记住号码簿上的号码,拨完电话后就忘记了,这种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抽象记忆

15、认为遗忘是“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造成的,这一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7个组块

B、5—7个组块

C、5—9个组块

D、7—9个组块

17、教师在教学中讲到重点时用彩色粉笔或用符号标记,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符合感知规律中的()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8、桑代克的“练习律”实际上符应了遗忘的()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9、下面属于“学习”概念的反例是()

A、猴子骑车

B、看黄色书刊

C、练嗓子

D、随机体成熟视力提高

二、填空题

1、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____与____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____。

2、感性知识可以分为____和____两种水平。

3、理性知识包括____和____两种形式。

4、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表述,主要回答事物是什么及为什么的知识,称为____知识。

5、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称为____知识。

6、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和____两个亚类。

7、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____和____。

8、如果学生掌握了“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相连接的边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那么其关于“三角形”的学习属于____学习。

9、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学习主要属于____学习。

10、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是____学习。

11、儿童学会用“狗”来代表他们实际见到的动物,这种学习是____学习。

12、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种学习是____学习。

13、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____学习、____学习和____学习。

14、学生原来认为“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现在又学习认知主义的“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一种学习”。学生的这种学习是____学习。

15、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符合同化论中的____学习;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则是____学习。

16、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这种学习模式属于____学习。

17、学习了“苹果”、“梨子”以后学习“水果”,这是____学习。

18、学习了“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后学习“个性与创造力的关系”,这种学习是____学习。

19、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挂国旗是爱国主义行动”这一命题,现在学习“防治非典型肺炎也是爱国主义行动”。这种学习是____。

20、知识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三个阶段。

21、知识直观主要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和____。

22、电化教具的使用主要属于____直观。

23、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____概括和____概括。

24、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方式是____。

25、广义的知识可分为____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又包括____和____两大类。

26、变式即变换同类事物的____特征,以便突出其____特征。

27、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即____比较和____比较。

28、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和____三个子系统。

29、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____记忆。其信息受到____就会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__组块,其信息经过____,则可能转入长时记忆。

30、听报告时记笔记,主要是____记忆。

31、德国心理学家____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____的,其规律是____。

32、遗忘曲线是一条____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____。

33、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____;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____。

34、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这一理论是____,其代表人物是____。

35、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____。程度达到____时效果最好。

36、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因相互干扰而遗忘,干扰有两种情形,一是____,一是____。

三、问答题

1、举例说明同化的模式。(举例说明同化论关于知识学习的三种模式)

2、简答知识学习的作用。

3、举例说明知识直观的类型。

4、简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5、简答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6、试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7、简答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选择题

1、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A、合乎法则的

B、不随意运动的

C、遗传获得的

D、知识经验的

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外显、展开

B、观念、内潜、简缩

C、物质、外显、简缩

D、观念、内潜、展开

3、经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是()

A、技能

B、习惯

C、操作技能

D、心智技能

4、技能实质上是一种()

A、认知经验

B、动作经验

C、习惯

D、本能

5、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外显、展开

B、观念、内潜、简缩

C、物质、外显、简缩

D、观念、内潜、展开

6、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骑车

B、书写

C、写作

D、弹琴

7、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动作缓慢、不协调,常感到紧张,这一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8、在操作技能练习的中期会出现一个成绩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A、定势

B、瓶颈现象

C、高原现象

D、抑制

9、在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程序性知识,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0、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逐步被动觉控制代替,这一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1、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2、开车(跳高、射箭、刹车)分别属于()

A、连续的封闭技能

B、不连续的封闭技能

C、连续续的开放技能

D、不连续的开放技能

二、填空题

1、技能是通过____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

2、技能可以分为____技能和____技能。写字属于____技能;写作属于____技能。

3、操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对象的____,动作进行的____,动作结构的____;心智技能的特点是:活动对象的____,活动进行的____,活动结构的____。

4、动作技能是通过____而形成的合乎法则____。心智技能则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

5、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可分为____和____。其中用来加工外部信息,对外办事的是____;用来对内调控的是____。受意识明显控制,难以自动化的是____;经练习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是____。

6、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7、学生将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实际再现出来的阶段是____;学生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动作映象的阶段是____;学生形成的动作方式能适应各种变化了的条件,达到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的阶段是____;学生将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形成一体化的阶段是____。

8、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的阶段是____;动作进行中经常感到疲劳、紧张的阶段是____;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间相互干扰减少的阶段是____。

9、练习曲线表明,练习的总趋势是________,开始进步____,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____。

10、心理模拟法主要有两个步骤,即____和____。

11、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就是把专家头脑中____的经验“外化”为____,“心理模型”的过程。

12、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____、____和____三个阶段,而最后一个过程又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即____、____和____。

13、学生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阶段是____。个体将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实践模式转化为头脑内部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阶段是____;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的活动程序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____。

三、问答题

1、简答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

2、简答技能的作用。

3、简答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4、简答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5、简答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选择题

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策略

C、认知策略

D、学习策略

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是()

A、人格

B、认知方式

C、学习策略

D、性格

3、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策略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4、组织策略属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5、排除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来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6、元认知是指对()

A、单元的认知

B、认知的认知

C、本质的认知

D、规律的认知

7、阅读时在重点句子下画线,这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对学习环境的设置主要属于()

A、资源管理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9、利用歌诀或谐音来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0、列提纲是一种常用的()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1、对学习的心境及努力程度的调节控制,属于()

A、资源管理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2、下列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画线

B、做笔记

C、列提纲

D、设计学习环境

13、画出系统结构图主要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4、充分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帮助学习,这属于()

A、资源管理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5、下列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记忆术

B、提问

C、复习形式多样化

D、生成性学习

二、填空题

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为____。

2、学习策略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三个方面。

3、认知策略主要有____、____和____。

4、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

5、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6、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的学习策略是____,它属于____策略。

7、克服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属于____策略。

8、元认知是指对____的认知,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成分。

9、元认知知识包括对____认识、对____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与其使用方面的认识三个方面。

10、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____策略。

11、利用多种感官复习属于____策略,利用表象或想象帮助记忆属于____策略。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选择题

1、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刺激情境是()

A、环境

B、问题

C、心境

D、课堂气氛

2、把握问题的关键信息,形成问题表征的思维过程是()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3、定势又称为()

A、心向

B、功能固着

C、学习准备

D、技能

4、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题步骤的思维过程是()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是()

A、能力

B、性格

C、创造性

D、智力

6、人们往往容易看到物体的通常用途却看不到其新用途,这一现象称为()

A、定势

B、迁移

C、功能固着

D、前摄抑制

7、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非充分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8、个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是创造性思维的()

A、发散性

B、变通性

C、灵活性

D、独特性

9、一般而言,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

A、容易

B、困难

C、难度中等

D、不确定

10、从广义上看,功能固着也是一种()

A、迁移

B、定势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1、高智商的人,其创造性()

A、必然高

B、可能高可能低

C、不可能高

D、一般

12、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一方法称为()

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训练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头脑风暴训练

二、填空题

1、问题即____与____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____,从问题的____到达____的过程。

3、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很明确的问题被称为____,而己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不明确的问题是____。

4、任何问题都有三个基本成分,即____、____和____。

5、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征,即____、____和____。

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等四个阶段。

7、先于某一活动而又指向于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被称为____。

8、个体己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____。

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摒弃无关因素,找出问题的关键、明确问题的主要矛盾的阶段是____;提出

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的阶段是____。

10、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假设的方式有两种,即____式和____式;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即____和____。

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________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12、根据创造的产品是否人类首创,创造可以分为____和____。学生的创造一般属于____。

13、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思维,因而创造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____、____和____。

14、在规定时间内个体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____特征。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表示的则是创造性的____特征。

15、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____条件,而非____条件。

16、从智力与创造性关系来看,低智商的人____;高智商的人____;低创造性的人智商水平____;高创造性者____。

三、问答题

1、简答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简答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试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简答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5、简答个性与创造性的关系。(简答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6、试述创造性的培养。(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7、简答如何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8、简答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9、简答如何开设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0、试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第十一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选择题

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动机

B、态度

C、品德

D、定势

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3、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

A、态度

B、动机

C、品德

D、情感

4、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是()

A、直觉的道德感

B、形象的道德感

C、想像的道德感

D、伦理的道德感

5、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

A、从自律到他律

B、从他律到自律

C、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

D、从道德行为到道德认知

6、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大部分青少年和成人都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原则水平

8、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容易发生两极分化,这一阶段是()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9、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为的现象是()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0、班杜拉“观察学习”中的核心概念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直接强化

11、在权威命令、群体气氛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致的行为是()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2、稳定的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发生在()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3、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一品德形成阶段是()

A、服从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14、由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规则以对其成员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这种德育方法称为()

A、说服

B、榜样示范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二、填空题

1、态度除了包含认知成分之外,还包含____成分和____成分。而态度的核心成分则是____________。

2、品德是____的简称,是____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三个成分。其中,____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4、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有三种,即____的道德情感,____的道德情感和____的道德情感。由英雄人物形象唤起的情感体验属于____道德情感。由于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是____。

5、品德是依据一定的____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____。

6、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____和____。____岁以前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

7、柯尔伯格主要用____故事法来研究道德发展,并提出了三个道德发展水平,即____、____和____,大多数青少年都处于____水平。

8、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一个从____到____的过程。

9、研究表明,____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初步形成是在____阶段。

10、态度与品德学习一般经过了三个阶段,即____、____和____。个体在思想、情感、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的阶段是____;个体模仿榜样以图与榜样一致的阶段是____;个体将主动接受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阶段是____。

11、“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宜用现代心理学的____理论来解释,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

三、问答题

1、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试述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试述高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4、简答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5、简答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6、简答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一、选择题

1、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心理测验

B、心理训练

C、会谈

D、理性情绪疗法

2、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是()

A、强迫症

B、抑郁症

C、焦虑症

D、恐怖症

3、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肯定性训练

A、请求

B、系统脱敏

C、拒绝

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4、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主要是改善来访者的()

A、行为反应

B、刺激情境

C、认知

D、生活背景

5、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是()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厌恶疗法

二、填空题

1、健康主要包括____健康和____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增加了____;1989年该组织又增加了____健康。

2、心理健康是一种____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一个人具有____,积极的____,良好的____,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____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____。

3、心理健康的最低标准是____,最高标准是____。

4、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____。

5、肯定性训练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6、艾利斯提出的心理辅导方法是____。

三、问答题

1、简答心理健康的概念(内涵)。

2、简答心理健康的标准。

3、简答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

1、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是()

A、教学期待

B、教学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学评价

2、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将教学目标分为()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品德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C、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

D、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和心智技能目标

3、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为()

A、分化

B、泛化

C、任务分析

D、问题解决

4、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

A、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分析、综合、评价、应用

C、领会、知识、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评价、分析、综合、应用

5、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共同采取的活动方式是()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

D、教学风格

6、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是()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学习策略

D、教学计划

7、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代表最低理解水平的认知目标是()

A、知识

B、领会

C、分析

D、综合

8、教师提供材料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获得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是()

A、发现学习

B、掌握学习

C、合作教学

D、情境教学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属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的()

A、认知目标

B、情感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品德目标

10、发现法的提出者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布卢姆

D、维果茨基

11、引入或创设一种具体的场景进行知识教学的教学策略是()

A、发现学习

B、合作教学

C、掌握学习

D、情境教学

12、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与我国德育目标相对应的是()

A、认知目标

B、情感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心智技能目标

13、斯金纳倡导的教学策略是()

A、掌握学习

B、暗示教学

C、程序教学

D、微格教学

14、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A、自主学习

B、发现学习

C、个别教学

D、个别化教学

二、填空题

1、教学设计的环节主要包括设置____,组织____,选择____及教学评价。

2、教学目标具有三大功能,即____、____和____。

3、____提出了著名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以及____三大领域。其中认知目标的六个层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价值观念属于____目标。

4、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即____、____和____。

5、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为____。

6、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称为____;师生之间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是____。

7、使用教学媒体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学按照从经验的____表征到经验的____表征直到经验的____表征的顺序进行。

8、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关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____。它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类。而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为____。

9、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原理的教学策略,称为____。这种策略是____提出的。

10、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________,学习的过程包括____、____以及____三个阶段。

11、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为____。

12、掌握学习是____提出的,他特别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成绩测验,这种测验称为____。

三、问答题

1、简答教学目标及其功能。

2、简答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

3、简答情境教学的含义。

4、简述合作学习及其特征。

5、简答个别化教学及其环节。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一、选择题

1、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是()

A、教学管理

B、课堂管理

C、上课

D、教学策略

2、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称为()

A、群体动力

B、群体凝聚力

C、群体规范

D、课堂气氛

3、课堂里那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是()

A、课堂文化

B、课堂纪律

C、课堂气氛

D、课堂目标

4、课堂管理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A、促进和压制

B、维持和压制

C、促进和维持

D、规范和制度

5、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是()

A、竞争

B、合作

C、讨论

D、对话

6、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A、课堂制度

B、课堂文化

C、课堂纪律

D、课堂气氛

7、有些班级班主任上课或班主任在场,学生规规矩矩;班主任不在场,纪律明显涣散。该班主任的领导作风很可能是()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溺爱型

二、填空题

1、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____。

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

3、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____、联合群体和____等三个阶段。

4、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________而有效地________的过程,课堂管理具有____和____能。

5、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为____,它主要表现为____、群体规范、____以及人际关系。

6、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____。

7、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____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____。

8、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称____;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称为____。

9、为了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实现课堂目标而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____。

10、课堂纪律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教师促成的纪律、____、任务促成的纪律和____。

11、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学生、____和____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称为____,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____。

12、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有可能产生____作用。

13、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的结果将出现三类人缘关系不同的学生。他们分别是:____的学生、____的学生、____的学生。

三、问答题

1、简答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2、简答课堂气氛及其影响因素。

3、简答课堂纪律的含义及意义。

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选择题

1、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

A、教学测量

B、教学评价

C、教学管理

D、教学计划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3、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4、效度是指测验的()

A、科学性

B、可靠性

C、正确性

D、难易性

5、信度是指测验的()

A、有效性

B、可靠性

C、正确性

D、难易性

二、填空题

1、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____对其进行____过程。

2、布卢姆特别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及时评价,以不断调整教学,这种评价称为____。

3、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来评价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这种评价称为____。

4、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5、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即测验的可靠性,又称为____。而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又称为____。

三、问答题

简答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一、选择题

1、罗森塔尔效应主要反映了教师的什么对学生的影响()

A、表扬

B、批评

C、期望

D、人格

2、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看他能否()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教材

D、关注学生

3、有些教师把大量时间化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他们在成长历程中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效率阶段

4、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皮格马列翁效应

5、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

A、经验加能力

B、经验加机遇

C、经验加反思

D、能力加机遇

二、填空题

1、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____、____以及____能力和____能力。

2、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教师人格特征主要是:____;____。

3、心理学家____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为____。

4、皮格马列翁效应主要反映的是____的预言效应。

5、教师的成长经历了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教师开始关注班级的大小、教学时间以提高学生成绩,说明其进入了关注____阶段;教师能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说明其进入了____阶段。

7、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____、____以及____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三、问答题

1、简答教师成长的历程。

2、简答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影响教师职业成就的特征有哪些;高职业成就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特征。)

3、简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4:DBBD

二、填空题

1、学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教师、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桑代克

4、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情境

5、学生,教学媒体

6、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生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7、学习过程

8、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

9、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1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笫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一、选样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下列何种对象为主? 【 B 】P179 A.弱智学生 B.正常学生 C.心理疾病学生 D.聋哑学生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 C 】 A.心理危机干预 B.个别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课程D.挫折教育 3、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讲话,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敢向老师请教,当他一旦敢主动向老师请教时,老师立即给予表扬,属于行为改变中的【 D 】P184 A.示范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强化法 4、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时,我们发给他小红星、小红花等作为强化物,这种影响儿童行为改变的方法叫【 B 】P184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行为塑造法 5、小学生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变行为,此方法称作【 B 】P185 A.强化法 B.自我控制法 C.行为塑造法 11.代币奖励法 6、有些儿童活动过多、杂乱、注意力不集中、有冲动行为,属于【 A 】 A.儿童多动综合症 B.儿童厌学症 C.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D.儿童强迫行为 7、有些儿童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映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笑闹,显得很不安宁,属于心理障碍中的【 A 】 A.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B.儿童多动综合症 C.学习困难综合症 D.儿童厌学症 8、在使用心理测验时,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下列哪种人严格按测验要求实施、计分解释【 D 】P180 A.教师 B.政工干部 C.医生 D.专业人员 9、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C 】P172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10、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11、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三峡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阙.处( ) 叠嶂.(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 (2)重岩叠嶂.( )(3)夏水襄.陵 ( ) (4)沿.溯阻绝 ( )(5)或王命急宣. ( ) (6)其.间千二百里( ) (7)飞漱.其间 ( ) (8)林寒涧肃. ( )(9)属引.凄异 ( ) (10)猿鸣三.声泪沾裳( )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至于/夏水襄陵 C.猿鸣/三声泪沾裳 D.每至/晴初霜旦 4.按要求默写。 (1)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直接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现夏季时三峡水流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直接描写高猿长啸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 (2)《三峡》选自《_______》一书,作者_______, _____(朝代)的_________家、______家。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景,描绘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B.本文布局匠心独运,先写七百里山势,再写夏水迅猛,接下来依次描绘秋、冬、春三季的景物。C.作者描写景物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写山为静,写夏水为动。 D.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内容丰富,可谓穷三峡风光,尽四时景物。 (一) 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清荣峻茂”是对_______________四个对象的描写。 9.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侧面烘托三峡群山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断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11.作者写景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试举例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二)

《3.1认识氧气》同步练习及答案

《3.1认识氧气》同步练习及答案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说法中,能准确表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液态氧呈淡蓝色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具有可燃性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 思路解析:A、B选项属于物理性质。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所以C错。 答案:D 2.下列氧气的作用,利用了氧气可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性质的是( ) A.气焊 B.炼钢 C.医疗 D.潜水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氧气的用途。注意区分气焊和炼钢。炼钢主要利用氧气的氧化性除去生铁中的杂质,而不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 答案:A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碳 B.铁 C.镁 D.红磷 思路解析:做好本题需要同学们记忆氧气性质实验的反应现象。 答案:B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 A.木条 B.硫 C.铝 D.磷 思路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准确描述。所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只有硫。 答案:B 5.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十分准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B.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常见可燃物燃烧 D.氧气具有氧化性 思路解析: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和支持常见可燃物燃烧。 答案:A

6.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密度比空气大 C.能支持燃烧 D.不易溶于水 思路解析: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关键是看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A、B、D三项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都属于物理性质。C项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C 7.装满氧气的甲、乙两个集气瓶,按图3-1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缓缓由瓶口伸入瓶底,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比在乙中燃烧旺且时间长。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图3-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解题时先要比较甲、乙两种实验方式有什么不同,再比较甲、乙中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差异,由此推断出氧气的有关性质。 答案:(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氧气具有助燃性。 我综合我发展 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研究外界条件对水中氧气含量的影响。他们利用仪器测得以下数据: 表1 某日的不同时间,长有水生植物的人工湖的水样 :30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 SectionB 同步强化练习题

Unit4 B 同步强化练习题 第一课时 I、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填写单词。 1. I am a________ (成员) of the swimming club. 2. I am not afraid to _______ (对抗) with other players. 3. Too much ______ (压力) really made me uncomfortable. 4. He used to ______ (打架) with his little sister when he was a child. 5. My sister always helps me to ______ (提高)my spoken English. Ⅱ.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6. My parents give me a lot of _______ (press). 7. There are many after-school _______ (activity) now. 8. We should study hard _______ (get) better grades. 9. _______ (hang) out with your friends is a good way to relieve your sadness. 10. Don't bebe ______ (worry) about that. I can do it by myself. Ⅲ.单项选择。 ()11.-Why are you so nervous? —Because___ pressure makes me uncomfortable. A. too many B. too much C.much too D. many too ()12. His parents don't allow him out___ with his friends after school. A. hung B. to hang C. hanging D. hangs ( )13. ——_________ Mr Green was very tired, he stayed up late to finish his work.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 A.卡普杰烈夫 B.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C)。 A.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

《三峡》同步练习题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5分) 阙()湍() 涧() 曦()啸() 溯()漱() 嶂() 襄()属() 2.填空题。(13分)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____________ ,字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学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渔者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 , 0 ” 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1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巘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遡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 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6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

Java基础强化练习题2(附答案)

1. 下列代码的输出结果是: public class Yikes { public static void go(Long n) { System.out.println("Long "); } public static void go(Short n) { System.out.println("Short "); } public static void go(int n) { System.out.println("in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hort y = 6; long z = 7; go(y); go(z); } } A. Long Long B. Short Long C. int Long D. int int 正确答案:C 2. 下面不属于接口的是:()。 A. java.sql.Connection B. java.sql.Driver C. java.sql.DriverManager D. java.sql.ResultSet 正确答案:C 3. synchronized关键字做同步,可以使用在:()。 A. 方法上 B. 接口上 C. 变量上 D. 类上

正确答案:A 4. 类A的定义如下: class A { protected void f() 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 ……… } } 下列代码段没有编译错误的是:()。 A. class B extends A { public void f() throws Exception { ……… } } B. class B extends A { public void g() throws IOException { f(); } } C. class B extends A { public void g() { try{ f(); ……… } catch(IOException e) { ……… } catch(FileNotFoundException e1) { ……… } } } D. class B extends A { public void g() { try { f(); } catch(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 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有比较系统的论述是比较晚 的,一般认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现在仅就美国、苏联以及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3、教育设计研究:是关于教育项目、过程和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评价的系统的研究它对如何优 化教育干涉及更好的理解教与学的洞察是一个极有用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有比较系统的论述是比较晚的,一般认 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现在仅就美国、苏联以及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5、学习: 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 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类学习代表了个体所获得的所有学习结果。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的差异是由于学习结果的类型及其学习条件不同。 7、奥苏伯尔的两位学习分类: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8、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 9、经验主义通常指相信现代科学方法,认为理论应建立于对于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 10、系列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1、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2、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3、情境认知论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 14、学习社团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组成,有着持续增长的学习力,按照规范、章程自主开展活动,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活动使成员不断充实、发展、超越 15、认知学徒制是试图通过起初实践中类似职业学徒制中的活动和社会性互动 16、情境支持的教学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 17、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18、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19、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20、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 21、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22、脚本是使用一种特定的描述性语言 23、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24、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三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三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三峡》练习题 1.给下列字注音。(5分) 阙()湍()涧()曦()啸() 溯()漱()嶂()襄()属() 2.填空题。(13分)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字,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 ,。”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1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巘多生怪柏()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6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7分) 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4分)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2分)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2分) (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3分) 11.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3分) 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3分) 13.《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2分) 14.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3分)15.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下列加点词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3分)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②发:③而: (三)回忆《三峡》《答谢中书书》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7.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18.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分) 19.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1:原句: 理由2:原句: 背诵默写 1.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 2.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 3.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 4.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 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6.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 7.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8.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 9.《三峡》中以快马和疾风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10.《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 文章①段总写,描述了地势。 4.②、③、④段写,分别写出了三峡、、,四季变化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峡的总特征。 5.第②段写三峡;第③段写三峡;第④段写三峡。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人体呼吸道的功能() A、保证气体顺利通过 B、温暧、湿润、清洁人体吸入的空气 C、气体振动发出声音 D、进行气体交换 2、在呼吸系统的结构中,有清洁、温暖、湿润吸入气体作用的器官是() A、气管 B、鼻 C、支气管 D、咽 3、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欧人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非洲人鼻孔窄小,鼻梁高尖,这有利于() A、气体交换 B、温暖空气 C、气体扩散 D、气体顺畅通过 4、吃饭时随意谈笑,食物可能误入气管的原因是() A、声门裂未来得及关闭 B、会厌软骨盖住了食道入口 C、悬雍垂未阻住鼻腔内口 D、会厌软骨未盖住喉的入口 5、人体呼吸道能对吸人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①温暖②湿润③干燥④清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⑧④ 6、气管能保证气流顺畅通过的原因是() A、气管壁较硬 B、肌肉较松弛 C、有“C”型软骨支架 D、周围有肌肉牵拉 7、鼻腔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清洁和温暖,与此功能无关的是() A、鼻黏膜能够分泌黏液 B、鼻黏膜内有嗅细胞

C、鼻腔内有鼻毛 D、鼻腔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8、哪项不是组成痰的成份() A、食物 B、尘粒 C、细菌 D、粘液 9、患感冒时,常感觉呼吸不畅,主要原因是() A、鼻黏膜分泌的粘液过多 B、气管、支气管分泌痰液过多 C、鼻粘膜充血肿胀 D、声带充血肿胀 10、下列哪一结构没有黏液腺,不能分泌黏液() A、气管 B、鼻 C、支气管 D、肺 11、下列不属于呼吸道的结构是() A、口腔 B、咽 C、气管 D、支气管 12、鼻腔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的作用,主要是因为鼻腔内() A、有鼻毛 B、内表面有粘膜,能分泌粘液 C、有咽 D、粘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13、我们不能随地吐痰是因为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痰生成的部位是() A、鼻腔黏膜 B、喉腔侧壁 C、口腔黏膜 D、气管和支气管 14、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①鼻腔②支气管③喉④咽⑤气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③⑤② C、①③②⑤④ D、①⑤③②④ 15、感冒时,常常感到呼吸困难,进食无味,是因为()

同步强化练习题

练习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可能源于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判断。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不包括()。 A.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篡改 B.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表达或故意遗漏 C.将被审计单位资产挪为私用 D.对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故意误用 【答案】C 【解析】选项A、B、D是管理层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的通常表现,选项C是侵占资产中的舞弊手段。 2.以下不属于舞弊风险因素的是()。 A.动机或压力 B.机会 C.只有舞弊者能够合理解释就说明舞弊有合理的理由 D.借口 【答案】C 【解析】审计准则第1141号第十二条,舞弊的发生通常涉及下列三个因素:“动机或压力;机会;借口”。 3.下列与虚假报告相关的舞弊风险因素中不属于舞弊的“机会”因素的是()。 A.组织结构复杂或不稳定 B.对管理层的监督失败 C.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D.管理层态度不端或缺乏诚信 【答案】D 【解析】选项A、B、C的舞弊风险因素说明的是舞弊的“机会”因素,选项D说明的是舞弊风险因素的“借口”因素。 4.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其中不恰当的是()。

A.考虑人员的适当分派和督导 B.考虑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 C.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D.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为被审计单位预见或事先了解 【答案】C 【解析】审计准则第1141号第五十四条,教材p.253。 5.下列与侵占资产相关的舞弊风险因素中属于“动机或压力”的是()。 A.对公司存在敌对情绪 B.某些资产容易被侵占的特性或特定情形 C.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D.管理层或员工不重视相关控制 【答案】A 【解析】选项B和C是舞弊风险因素的“机会”因素,选项D是舞弊风险因素的“借口”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1.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通常关注以侵占资产为目的的舞弊行为有()。 A.管理层或员工在购货时收取回扣 B.将个人费用在单位列支 C.贪污收入款项盗取或挪用货币资金 D.盗取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 【答案】A、B、C、D 【解析】教材p.143。 2.下列与虚假报告相关的舞弊风险因素中说明了舞弊的“动机或压力”因素的有()。 A.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不利经济环境、行业状况或被审计单位运营状况的威胁 B.管理层为满足外部预期或要求而承受过度的压力 C.被审计单位所从事业务或所处行业的性质提供了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的机会 D.管理层或业务人员受到更高级管理层或治理层对财务或经营指标过高要求的压力【答案】A、B、D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注意:红色部分为重点题目)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 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是( ABC)。 A、环境 B、学 C、教 D、教材 2、与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的陈述有(ABDE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题;共26分)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 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 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 C. 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 素:素湍绿潭以调素琴 2.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之至市,而忘操之 B. 故时有物外之趣 C. 是吾剑之所从坠 D. 鞭数十,驱之别院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至于/夏水襄陵 B. 绝巘/多生怪柏 C. 虽/乘奔御风 D. 常有高/猿长啸 4.读课文《三峡》,体现三峡山河秀丽的句子()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三峡七百里 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读课文《三峡》,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A.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读课文《三峡》,下列各句翻译错误的是() A.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C.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D.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读课文《三峡》,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对文章《三峡》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 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9.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________(朝代)地理学家。本文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 10.根据课文《三峡》内容填空。 (1)用奔马、疾风来突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与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3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 4)只有弄清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 答:1)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存在的理由。学校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通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2)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征出发。然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的性质、过程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 3)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

《三峡》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三峡》练习题 1.给下列字注音。( 5 分) 阙()湍()涧()曦()啸() 溯()漱()嶂()襄()属() 2.填空题。( 13 分)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 之间。作者,字,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1 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巘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6 分) ① 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7 分) 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4 分)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 分) 8. 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2 分)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2 分) (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 分) 11.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3 分) 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3 分)

空气同步练习(有答案)

空气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空气同步练习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碳 . B.水蒸气 C.氮气 D.氧气 2、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3、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二氧化硫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4、下列图示所表示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监测点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状况南浦 57 可吸入颗粒物 II(良) 将军桥 48 I(优) 状元 66 可吸入颗粒物 II(良) 黎明西路 63 可吸入颗粒物 II(良) 5、右表是2008年5月7日温州市部分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日报。从表中可知,该日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南浦 B.将军桥 C.状元 D.黎明西路 ]6、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瓶空气中的氧气,来得到较纯净的氮气,请你帮助该同学选取最适宜的物质()A.蜡烛 B.铝丝 C.木炭 D.红磷 7、已知在相同情况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则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 A、约等于21% B、大于21% C、小于21% D、无法确定 8、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9、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氧气急救病人 B.把氮气和氩气混合充入灯泡,使灯泡耐用 C.用氧气进行气焊D.将氧气、氮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10、某市的《空气质量周报》,是环保部门对某地区空气污染程度所作的监测报告,主要有①总悬浮颗粒物、②二氧化硫、③氮的氧化物三项量化指标。下列情况中,能直接引起①②两项指标变差的是() A、随意扔弃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 B、用煤炭做燃料放出大量烟气 C、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 D、农业上滥用化肥和农药 二.我会填空(每空2分,共24分) 11、2007年6月9日,“八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6 --unit8同步强化练习题含答案

Unit 6 一单项选择 ( )1. He is creative. He’s going to turn his car _____ a playroom for the children. A. with B. into C. in D. from ( )2. Stop _______ —you’re giving me a headache! A. shouting B. shout C. to shout D. shouted ( ) 3.Mr. Green is a kind man. He always tries his best to help ______ weak. A. a B. the C. an D. 不填 ( )4 The letter was personal, so he ______ it in the drawer. A. used B. shared C. hid D. swung ( )5. Jenny, you always ____ your baby too much before bedtime. In fact, it’s not good for his sleep. A. excite B. excited C. exciting D. excitement ( )6. It was _______ of her to go into the burning building to save the child. A. magic B. brave C. strange D. clever ( )7. These shoes don’t _______ me. I have to change them. A. fit B. touch C. develop D. push ( )8. Alex is ill, so I volunteer to water the trees ______ him. A. instead of B. instead C. because D. because of ( )9. Alex and Tom are outgoing so _______ of them is afraid of speaking at the meeting. A. neither B. none C. both D. all ( )10. His parents got ____ two years ago. A. marry B. marrying C. married D. to marry ( )11. She _______ the jacket as soon as she saw it, so she decided to buy it right now. A. took care of B. came up with C. fell in love with D. ran out o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