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摘要: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其目的是培养运动员克服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激发运动员从事训练和比赛的良好动机,改进运动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比赛竞赛中运动员的表现是由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的综合因素所决定,即是受整体竞技能力全面均衡发展所制约。
在现代重大国际比赛中,运动员依赖某一特定的竞技能力(如良好的形态条件,或突出的力量素质,或熟练的技巧)取得胜利或名列前茅的现象越来越少见了,如果竞技能力的某一决定因素水平偏低,则会限制其总体竞技能力的提高及发挥。
这就是日本根本勇所制作的“水桶模型”所要形象地表达的关系。
可见,心理因素是“水桶”桶面的重要一侧。
篮球是集体竞赛项目,只有篮球运动员个性特征达到最佳表现,才能实现整体结构的最佳组合,产生强大的战斗功能。
篮球运动中的主要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意志品质和情绪稳定。
一、意志品质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经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强弱是不同的。
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就是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具有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力等特点。
篮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和顽强性三方面。
主动性、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自信、好强和不服输;二是能独立思考,有主见,敢于承担责任,对在比赛中所担任的职责抱创造性态度。
顽强性则表现在:为实现动机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困难。
篮球比赛中所要求的各种心理能力都要通过意志行动来表现,意志坚强应是运动员精神的典型特征。
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对比赛胜负起着重要作用。
意志品质强者能在比赛落后时不气馁,失败时不泄气,在激烈紧张中勇敢顽强,全力拼搏,发挥出超常的技术。
然而意志品质薄弱的队员在比赛双方咬紧、体力消耗大的情况下,会变得信心不足,整体不协调,快速变慢速,勇敢变拘泥。
浅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状态与调节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以及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在比赛中对运动员的影响。
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除了要具备高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外,还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争取比赛的主动权。
体育比赛是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比赛环境的特点使运动员处于高度的应激和紧急状态之中。
在比赛中,面对成败条件迅速转变,对抗环境的复杂性、剧烈性以及高难的技术要求,有的运动员惊慌失措,紧张、焦虑、技术变形;而有的运动员则沉着、冷静,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
实践证明,你可能有出色的技术,但除非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否则决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一、情绪的生理机制情绪是情感;是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变化有关的身体状态;是明显的或细微的行为,它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下。
每一种情绪,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情绪。
在体育运动中主要表现在:1.情绪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对立性质上。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活动能力,可以驱使他去积极行动,坚忍不拔地坚持下去,消极的情绪可以降低人的活动能力,使其行为力量削弱,做事半途而废。
2.表现在情绪的强度上,情绪的强度愈大,整个自我控制愈为减弱。
情绪的强度愈低,情绪对行为的支配倾向也愈小,与之相应的是,意识的自我控制愈为强烈。
在比赛场上,形势瞬息万变,积极性的情绪可以转变为消极,消极也可转为积极,情绪的强度也可随之变化。
人们通过人为的因素,使情绪向着最好地发挥技术水平和自身潜能的方向发展。
二、比赛中的情绪变化原因及表现目前,在体育竞赛心理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比赛中心理状态的变化以运动情绪最为突出和直观。
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在比赛中是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
没有充沛情绪的推动,是不能从内部动员机体力量,以完成复杂的运动任务;没有情绪的稳定性,就不能保证运动技术的持续进行。
1.在比赛中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
(1)运动员的主观原因:如缺乏比赛经验、技术不熟练或由于过去失利所造成的怯场,过度自信或对于对方评估过高等。
浅谈篮球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摘要本文就篮球教学训练中数据资料积累和经验总结,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参考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的因素。
关键词心理素质影响因素一、前言篮球是一项非常普及的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竞技篮球正向着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强烈对抗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的方向发展。
篮球比赛不只是身体素质,技战术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质的比拼。
篮球的心理素质对于一个篮球队员甚至整个篮球队来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多么重要。
同样,也是我们高校篮球教学中学生的必备素质。
二、篮球心理素质的概述根据资料显示,篮球心理素质的定义有很多,根据权威专家的分析以及笔者的教学训练经验,篮球心理素质的定义就是:运动员在比赛时,通过对场上各种情况的观察,综合思维,最终实施动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准确特征及心理特征。
三、篮球运动员需要的心理素质(一)“球感”和“场地感”“球感”和“场地感”是篮球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手臂、手指及手腕肌肉的运动差别感受性发展起来的专门化运动知觉它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过程才能形成,逐步提高。
而这种高度发展的专项运动感知,是篮球运动员增强信心和力量,使行动灵活自如的内在基础之一。
它含有共同的心理核心成份,即本体和客体的运动空间距离、方位知觉运动时间节奏、速度知觉以及自身平衡、肌肉用力感知觉等,是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动作必须具有的特定心理基础篮球运动员只有通过这种视—动觉准确地观测动作用力的空间方位、距离和时机,方能正确判断临场多变的局势,从而采取有效的传、运、切、投、抢断、封盖等技术动作,准确地控制场上的比赛节奏,掌握攻守主动权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专门化的感知觉素质又是整个篮球队实现整体技术发挥和多种战术运用的重要潜力所在。
(二)各种角色注意视点的分配与谋合因赛场上角色分配不同,篮球运动员在运动意识活动上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特征。
其中对中锋运动角色要求注意范围较广,呈外口大内心小的喇叭口空间形状,使视觉注意在全场平视追踪流动,以便能及时观察场上双方的动态,洞悉对方战术动向,组织防范或采取进攻.这样,中锋就能将注意焦点分配在场上攻防的关键运动员技术动作上,有效地完成投、突、切、掩护、抢断以及制造堵位、协防、补篮、抢篮板球等技术动作,完成全队整体综合战术计划。
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赛前紧张和焦虑的心理因素分析过,交换,关门,补防,夹击,围守中绛等。
3.使学生了解篮球基本理论知识,认真学习篮球比赛的规则裁判法。
做到用规则来指导技术,用规则来发展技术,用篮球知识丰富经验,让每一个学生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4.使学生学习了篮球规则后,学会组织比赛。
选修课的主体是学生,高校的比赛要靠选修课的学生来承担起学校篮球比赛的组织工作和裁判工作来锻炼自己。
二、理论课要突出重点简单明了理论课的讲授乏而无味,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篮球理论知识,在有限的课时里,重点讲授篮球理论知识,例如:篮球运动的特点,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篮球比赛编排方法和成线计算方法等。
因此,学生能过篮球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并在教师指导提高运动技术,在理论实践的相互作用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篮球选修课教学成为多层次多科学的综合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课余时间,是篮球选修课的第二课堂要使篮球修课的教学保证质量显著提高,就必须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篮球知识,并使其运用在实践中,也就是在学习中掌握,在比赛中去提高所学的内容。
因此,课途活动时间就是最好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中,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篮球知识自发地组织多种多样的篮球队。
在这些队伍中,篮球选修课的学生是这些队中的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组织了校内各级各类的篮球比赛,像“仰新杯”、“老乡杯”、“毕业生告别赛”等等。
这些比赛本由体委,体育乐组织,编排及承担裁判工作,过渡到由学生自己组织的队伍全校负责,教师仅做仲裁或指导老师,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在这里篮球选修课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篮球选修课的学生是校代表队的坚实后盾。
四、在篮球选修课的教学中应穿插游戏活动篮球运动即是一项体刀竞技,也是一项智力的较量。
所以,篮球运动是从游戏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运动。
篮球集体能力,智能,技能为一体,使学生可以在娱乐中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篮球选修课中安排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得到新的信息的刺激,产生适宜的兴奋性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体育艺术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 .33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1不良罚球心理的主要表现1.1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罚球,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据调查,在赛前没有制定如何进行罚球训练计划的占46.05%,只有25%的运动员能够在赛前有计划地进行罚球训练,28.94%介于有无之间。
由于心理训练准备不足,在比赛条件下罚球时,就显得慌乱、轻率,特别是在以罚球得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更是显得心情紧张。
这种现象在训练水平低、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中更为突出。
1.2不会利用罚球的时机调整身心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始终在强度较大、变幻莫测的动力性活动中连续完成各种复杂的技术和战术,激烈的奔跑和争夺使运动员能量消耗多、消耗快,机体易于疲劳。
有经验的运动员常常利用执行罚球的时机,进行自我调整。
或做深呼吸,或转移注意,或冷静思考,或自我暗示,用以消除心理紧张,调节体力,使全身处于平稳的状态,力争第一次就能罚中,所以一些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罚球命中率很高。
1.3不能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所要完成的动作上人的注意在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内只能是指向和集中于一个焦点。
在罚球时运动员应把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动作上,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那些训练年限短,经验不足的运动员,在罚球时往往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动作上,影响了罚球的命中率。
这种情况占全部调查人数的77.53%(其中大多数人训练年限在5年以下,女运动员占60%)。
1.4生理和心理的互相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比赛中,有的队员因带伤或带病参加比赛,生理机能和技术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从而影响了原有罚球技术的正常发挥。
有些运动员不能正常发挥罚球技术,是和心理及其他相关因素有关,教练员或其他队员,应该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和不利的因素,从而消除他们心理上的消极因素。
2罚球时最佳心理训练的模式探究根据对96名运动员罚球时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初步制订出如下心理训练模式:(1)赛前制定罚球计划;(2)对罚中有信心;(3)利用深呼吸调整身心;(4)罚球前,脑中重复一下投篮动作;(5)罚球时情绪兴奋适宜;(6)全身要放松协调;(7)接到球轻松地拍几下;(8)排除一切杂念,注意力高度集中;(9)持球于肩(头)上,稳住重心,屈膝;(10)相信自己已准备好,可以投篮;(11)蹬伸抬肘伸直臂;(12)手腕前压要及时,手指拨球用力要均;(13)球未出手屏住气;(14)身体疲劳,出球力量要加大,(15)成功成追忆,失败找原因;(16)比分落后不急躁,比分领先仍争取。
运动员心理准备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在体育竞技的舞台上,运动员们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固然重要,但心理准备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就像是一把无形的钥匙,能够打开通往胜利的大门,也可能成为阻碍成功的绊脚石。
良好的心理准备能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冷静和专注。
想象一下,在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中,比分紧咬,时间所剩无几,观众的呐喊声震耳欲聋。
如果运动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很容易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出现失误或者失去投篮的信心。
然而,当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防线,就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本身,不受外界因素的左右,清晰地思考战术,准确地执行动作,从而抓住关键的得分机会。
心理准备有助于运动员控制情绪。
比赛中的情绪波动是难以避免的,比如紧张、焦虑、兴奋或者愤怒。
但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情绪,它们就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
过度的紧张可能导致肌肉僵硬,动作变形;焦虑可能会让运动员在决策时犹豫不决;而愤怒则可能使其失去理智,做出违反规则的行为。
相反,做好心理准备的运动员能够认识到这些情绪的产生,并通过深呼吸、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式来调节,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保持稳定的竞技状态。
自信是运动员心理准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充满自信的运动员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在训练中付出的努力会得到回报。
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自负,而是基于对自身实力的清晰认知和对比赛的充分准备。
在比赛中,自信的运动员敢于挑战高难度的动作,勇于承担关键的责任,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压力。
例如,在田径赛场上,一位自信的短跑运动员在起跑前就坚信自己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这种信念会让他在比赛中全力以赴,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坚韧的意志力也是心理准备的重要体现。
体育比赛中充满了挑战和挫折,受伤、失误、比分落后等情况时有发生。
如果运动员没有坚韧的意志力,很容易在困难面前退缩,放弃比赛。
而那些做好心理准备,拥有强大意志力的运动员,会把挫折视为成长的机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比赛的最后一刻。
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朱 凯
篮球运动是一项客观依存性强,直接对抗的集体项目,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激烈性,连续作战,胜负之间经常转换的特点。在紧张激烈的比赛过程中,运动
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以及战术运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身
体素质是基础,技术全面是保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发挥技术与运用战术的
先决条件。心理状态好,可以充分利用身体素质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收到意
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心理状态不佳,思维、判断能力就会出现误差,造成动作失
常,应变能力降低,影响比赛结果。因此,在篮球比赛中,了解运动员心理状态
变化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控制运动员的心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保
持较长时间的良好心理状态,是提高篮球比赛效果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分析
1.比赛中情绪的影响
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神经中枢活动的结果。当
产生某种情绪状态时,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运动系统都会
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在篮球比赛中,往往由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造成运动员情绪的变化较大,情绪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比赛的积极性和比
赛的最终结果。根据文献资料,对2004年6月16日NBA总决赛第三场湖人87比100
活塞比赛结果的技术统计,进行球员的心理因素分析。通过技术统计,对运动员
的心理因素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比分对运动员情绪的影响。在比赛中,比分往往是影响运动员情绪的主要
原因。运动员的情绪随着场上分数的变化而不断地上下起伏——一会儿兴奋、高
涨,一会儿压抑、低落。当两队分数相差比较大时,这种影响便表现的更为明显。
分数领先一方,往往信心十足,士气高涨,表现在战术发挥更加得心应手;而分
数落后一方,往往士气低落,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表现在进攻单一,成功率不高
等。
(2)战术的制定对运动员情绪的影响。篮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交替进行,战
术的制定也是影响运动员情绪的一个方面。合理的战术运用往往会调动运动员的
比赛积极性。
(3)队友对运动员情绪的影响。如果队友间感情不合,不愿与其他队友配合等
也会影响运动员的情绪。
(4)对手对运动员情绪的影响。如果对手实力过强,在进攻和防守屡次失利后,
运动员会产生畏惧心理,表现为放不开手脚。另外,对手的小动作和恶意犯规也
往往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情绪。
(5)运动产生的疲劳对运动员情绪变化的影响。篮球比赛要求运动员必须多移
动、穿插,多传球,多配合,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从战术上讲要加强变化,
加强快攻,这样,比赛的来回次数就会增多,节奏会加快.这样长时间的运动,
使肌肉中的ATP、CP浓度下降,肌糖原耗尽大脑r —氨基丁酸减少,这样使运动
员的运动能力及大脑兴奋性降低,中枢产生疲劳,使情绪下降。
(6)比赛压力对运动员心理的影响。在比赛的关键阶段,比赛压力往往会比较
大地影响运动员的心理。这一点在决定比赛胜负的罚球上表现的更为明显。
(7)其他因素对运动员情绪的影响。主客场对运动员情绪变化往往起到最直接
的影响。观众的喧哗,对运动员的语言攻击,甚至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斗殴在CBA
中时有发生。另外,裁判的公正与否、场地设备等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情绪。
2.运动员内在因素引起的情绪变化
个性特征对运动员情绪体验的程度及表现不一样。如:胆汁型,易兴奋,情
绪易激动。抑郁型,含蓄,情绪变化比较平稳沉闷等等。运动员心理素质、意志
品质的高低对情绪的影响。高素质的运动员会在不良情绪将要爆发时,用自己的
意志自觉地把不良情绪转化到另一种活动上,以防止不良情绪的爆发。如:在一
场篮球比赛中一方队员故意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使另一方队员激怒。在这种情况
下,如另一方队员能够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就不会上当受骗,而且,可
以把它转化为提高自己的动力,变不利为有利。以上初步分析了造成运动员心理
变化的一些主要原因。心理的变化不是单一的出现,而是综合的、交替的出现,
所以在对运动员心理调节时必须是有针对性的,有所侧重和要求。
二、训练控制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作用和方法
1.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
(1)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例如学会心理放松技术,就可以
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大脑对内脏调节支配的能力,从而保持其情绪的稳定。
(2)有助于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心理训练能使运动员稳定
可靠地参加比赛,并且能顽强地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
(3)有助于消除疲劳,尤其是精神疲劳所带来的各种疲劳现象,通过心里放松
训练能得到最好的克服。
(4)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集中注意力和防干扰的能力。心理训练之所以能起到
上述的精神作用,是因为它充分发挥了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更
好地发挥在比赛场上的水平。
2.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1)自信心训练:投篮、防守、基本配合等,都具有增强实力的作用,经多次
磨练,得到提高,同时建立自信心,也培养了运动员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每球必
争,每球必中”的坚强信念。美国普通市民泰德.圣.马丁一直保持着2036个罚球
连中的世界纪录,这让历史上所有的NBA球员汗颜。
(2)注意力集中训练:用符合篮球运动的手段进行。如通过想象、篮网、篮板
瞄准区,对所选择的物体仔细观察几秒钟,然后闭上眼睛,努力准确地回想物体
的具体形象。或由教师协助进行加强注意力和集中听觉能力的练习:由教师以极
其轻微的声音发出命令,这种微弱的声音强度可迫使运动员集中注意力。还可以
用倒计数的方法,如从200开始隔三个数一数200、197、194、191⋯⋯
(3)运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调节情绪:为了调整和控制运动员的心理活动,使
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最适宜的兴奋度,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这里主要
是利用语言,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以一定的“套语”
进行自我暗示。进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如: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借助自
我暗示:“我手脚热了;血液流动加快;心跳、呼吸加快:想活动;想比赛⋯⋯”
等。在兴奋性太高时,又可以自我暗示:“我的呼吸正常了,安静了⋯⋯放松了⋯
⋯”等。它能够挖掘自身的潜力,形成习惯后,就能在比赛的时候用以有效地调
控自己的心态。
三、结论和建议
当前,许多篮球队都极为重视心理训练,其目的在于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
素,从而保证身体、技术、战术能力的充分发挥。在双方实力相当或稍有差距的
情况下,往往心理能力强者胜。建议科研部门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参照世
界先进的心理训练理论,建立我国各级篮球队心理训练的具体内容,制定一个积
极主动、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