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46
《汉语教程》第三册(上、下)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第三册(上、下)的编写理念、编写原则、结构内容等的分析,以期发现该教材在课文、词汇、语法、练习等方面的优劣势。
标签:汉语教程;课文;词汇;语法;练习一、教材现状:《汉语教程》是由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综合课教材。
本套教材共分三册六本,包括第一册(上、下)、第二册(上、下)及第三册(上、下)。
本文选取《汉语教程》第三册(上、下)为分析评估对象。
二、教材编写理念:(1)以语音、语法、词语、汉字等语言要素的教学为基础。
(2)注重课堂讲练,借此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
(3)注重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三、教材编写原则:本教材的编写严格依照刘珣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五项原则: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
四、适用对象:该教材为综合课程教材,适用对象是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
五、教材类型:该套教材第三册(上、下)属于课文型教材,题材属于短文。
六、教材目标:通过课文和词语的讲练,培养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把言语交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七、教材结构内容:《汉语教程》(修订版)第三册由课文、生词表、注释、词语用法、练习五部分组成。
1.课文程相文(2001)认为,“编好课文是编好教材的关键。
”第三册课文(51-76课)以记叙文为主,内容多是反映中国当代社会的小故事。
大部分选自报刊杂志。
教材的目的是以语法为指导去学习课文,教材中生词、注释和语法说明,都是为课文教学服务的。
1.1课文的内容(1)课文的语言1)语言的口语化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材,课文应当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汉语教程》部分课文的语言做得比较好。
对话通俗易懂,符合中国人说话的习惯,便于学生模仿。
2)语言的规范化刘珣(1994)主张对外汉语教材(特别是初级阶段的教材)应该强调语言的规范性,首先选取书面语和口语通用的词语,全国各地通用的词语。
在这一点上,《汉语教程》的课文比较贴合实际。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编写的几点建议为了帮助汉语学习者打好语音基础,本文结合两本使用范围较广的对外汉语教材,从现行音素描写部分编写问题及由汉语拼音方案引起的编写问题两方面提出了一些观察心得体会和建议。
标签: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音素;汉语拼音方案对外汉语的总体目的是培养外国人的汉语交际能力,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有把学生的语音基础打好。
那么,最为关键的阶段就是打基础的启蒙时期。
只有基础打的牢,房子才能造得好,造得结实。
笔者结合1994年版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三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和华语教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初级汉语课本第一、二册》(第二版)(下文简称94)和1999年版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语言技能类(一年级)汉语教程第一册上》(此书现在还作为北京语言大学长期及短期零起点外国进修生教材)(下文简称99)谈谈自己对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编写的一些观察心得体会和建议。
一、现行音素描写部分编写的问题与建议两书的编写体例都是课文(主要由对话组成)、生词、以及注释组成。
两书除了编写了声母、韵母、声调等单个音节因素教学条目外,都编写了词重音、句重音、语调等非音节语音因素。
94版和99版在单个音节因素教学上分别从第一课延续到第十五课、第九课。
两书的第一课都在语音部分都介绍了汉语音节的基本结构、声调、声调符合的标法。
94版没有单独在课文中教辅音的读法,只是在课程之首以说明的形式,用英语详细描述了汉语单元音、辅音发音的特点,当然用的都是语音学术语。
以后在每课中只介绍复合元音。
99版在介绍上述之外,每课还单独教授几个辅音。
同样,用的也是语音学术语。
另外,94版关于单元音发音的说明是按照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分项进行说明,因此共编排了14个条目,用国际音标记音。
这种编排法符合汉语的实际读音,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记忆负担稍重。
99版在每课的末尾是按照音位来分项说明的,因此单元音只列了6个条目,分别以拉丁字母表示。
《新实用汉语课本》与《汉语教程》的比较作者:潘博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3期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材建设一直处于引人注目的位置,无论在数量或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教材的编写与研究已经成为教学活动四大环节中成就最大、发展最快的一个方面。
对《新实用汉语课本1》和《汉语教程第一册(上、下)》进行比较,给出了一点见解。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比较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国际地位日益上升,汉语作为了解中国、同中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在不断提升。
21世纪初期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估计至少有400~500种,其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各类初、中级教材,其中又以初级为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使用较广、影响较大的基础汉语教材主要有《基础汉语课本》《实用汉语课本》《初级汉语课本》《现代汉语教程》《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等。
下面我将对《新实用汉语课本1》和《汉语教程第一册(上、下)》(以下简称《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教程》)的各个体例进行比较分析。
这两本教材的适用对象均是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
一、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汉语教程》列出了三项提示:(1)汉语词类简称表;(2)发音部位图;(3)课堂用语,这其中又包括教师课堂用语和学生课堂用语。
考虑到教学对象均是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尤其是课堂用语的提示,在一定基础上方便了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
而《新实用汉语课本》没有此提示,《汉语教程》的这种考虑更周全一些。
二、课文内容方面《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教程》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对话开始。
几个课时之后,两本教材每课课文都有两篇甚至是两篇以上,涉及的内容都以校园、日常生活和简单的汉语表达为主,体现了其科学性和系统性。
但相比较,《新实用汉语课本》课文的趣味性要大于《汉语教程》。
《新实用汉语课本》在内容上更具人文性,也就是说,它的结构、功能和文化结合得比较好。
《汉语教程》第二册(下)教材分析作者:程钰茹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5期摘要:《汉语教程》自从1999年出版以来,被国内外很多教学单位选用。
本文研究的是2006年7月出版的修订版,修订版相对于原版来说,有很大的改进之处,例如:合理地调整了教材难度,淘汰了过时的课文,完善了语法讲解等。
为了使研究更加明了具体,本文选取整套教材的第二册(下)作为分析的对象,在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编写建议。
关键词:汉语教程教材分析教材评估编写建议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116-02一、教材综述(一)系列教材概述《汉语教程》整套教材共有三大册,每册分为上下两本,共76课,是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一年级教材,属于初级汉语阶段的综合课本。
(二)本文研究对象选取缘由《汉语教程》系列教材第一、二册的课文以实用会话为主,而第三册则都是叙述性的短文。
第二册(下)便有着很好的衔接与过渡作用,故本文选其作为具体分析的对象。
(三)教材的类型《汉语教程》是以结构为主、功能为辅的教材。
编者十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和形式,在编写教材之前,就组织制订了《语法大纲》和《功能大纲》,从而使得《汉语教程》的编写有了科学的依据。
(四)教材的格局《汉语教程》属于单课制,直线型教材。
第二册(下)由十课组成,每一课都是相互独立的,每课安排一至两个语法点,一个个依次解决。
二、教材具体分析(一)教材体例《汉语教程》第二册(下)的基本体例为:一,课文;二,生词;三,注释;四,语法;五,练习。
(二)课文题材第二册(下)共包含十课,每一课的课文又由 2-3 篇短文组成,短文的形式以对话为主,也有小部分课文以短文的形式出现。
课文题材的分布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汉语教程》的课文涉及多种题材,题材较为多样,其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占题材的绝大部分,比较适合初级阶段的学习者的日常交际需要。
(三)课文体裁《汉语教程》第二册(下)的课文体裁只涉及会话和记叙文两种体裁,其中会话体裁所占的比例高达90%,记叙文只占10%。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必读书目一、专著1、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
(也在1994年至97年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
吕必松,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
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出版。
赵金铭总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出版。
共22本: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4本,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2、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研究(5本,北京大学李晓琪教授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3、对外汉语语言要素及其教学研究(4本,北京语言大学孙德金教授主编)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对外汉字教学研究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与认知研究(3本,北京语言大学王建勤教授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与汉语认知研究5、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张凯教授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6、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郑艳群教授主编)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7、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学技能研究(2本,北京师范大学张和生教授主编)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对外汉语专业阅读书目一、语言学本体研究(一)通论类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商务印书馆,2000年。
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
(二)绪论类语言论,布龙菲尔德,商务印书馆, 1999年。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萨丕尔,商务印书馆, 1999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商务印书馆, 1999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汉语》,朱德熙。
汉语概说,罗杰瑞,语文出版社,1995年。
汉语如是观,史有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公司,1989年。
汉语方言学概要(第二版),袁家骅,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吕冀平,戴昭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纪事(1892—1995),语文出版社,1997年。
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化,徐家祯,语文出版社,1997年。
(三)语音类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商务印书馆,1981年。
语音学教程,林焘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现代语音基础知识,曹剑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包智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语音常识,董少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普通话语音常识,徐世荣,语文出版社,1999年。
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宋欣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
普通话音位,吴天惠,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
2013-03高教前沿《新实用汉语课本》与《汉语教程》的比较文/潘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国际地位日益上升,汉语作为了解中国、同中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在不断提升。
21世纪初期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估计至少有400~500种,其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各类初、中级教材,其中又以初级为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使用较广、影响较大的基础汉语教材主要有《基础汉语课本》《实用汉语课本》《初级汉语课本》《现代汉语教程》《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等。
下面我将对《新实用汉语课本1》和《汉语教程第一册(上、下)》(以下简称《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教程》)的各个体例进行比较分析。
这两本教材的适用对象均是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
一、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汉语教程》列出了三项提示:(1)汉语词类简称表;(2)发音部位图;(3)课堂用语,这其中又包括教师课堂用语和学生课堂用语。
考虑到教学对象均是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尤其是课堂用语的提示,在一定基础上方便了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
而《新实用汉语课本》没有此提示,《汉语教程》的这种考虑更周全一些。
二、课文内容方面《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教程》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对话开始。
几个课时之后,两本教材每课课文都有两篇甚至是两篇以上,涉及的内容都以校园、日常生活和简单的汉语表达为主,体现了其科学性和系统性。
但相比较,《新实用汉语课本》课文的趣味性要大于《汉语教程》。
《新实用汉语课本》在内容上更具人文性,也就是说,它的结构、功能和文化结合得比较好。
三、生词方面《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教程》每课的生词量差别不大,都照顾到了词汇大纲的规定,而且每课都有一定量的控制。
《新实用汉语课本》对组成生词的语素进行分析,便于学习者学习和记忆,同时强调通过连词组的练习掌握生词的用法。
通过对比,我发现《汉语教程》也很注重对语素的分析。
在生词方面我没有发现太大的不同,都比较符合编写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现代汉语》(二)参考资料1. 《现代汉语》(修订本),钱乃荣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新编现代汉语》,张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 ,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课外阅读参考书目:《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何九盈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现代汉语词汇概要》,武占坤、王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汉语语法研究》,张斌,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高更生、王红旗,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言语交际学》,刘焕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修辞和修辞教学》,中国修辞学会,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当代语用学》,何自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会话结构分析》,刘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汉语篇章语法》,屈承熹,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语言学概论》(二)参考资料1.《<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徐通锵、胡吉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2.普通语言学概要》,伍铁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
3.《语言学概论》,王德春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4.《趣味实用语言学讲话》,岑运强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2.课外阅读参考书目:语言理论,彭泽润,李宝嘉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语言学新解,熊学亮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80年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语言学和现代科学,陈明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语言系统和语用因素,胡华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文化语言学导论,戴昭铭著,语文出版社,1996文化语言学(增订本)邢福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高一虹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社会语言学,陈原,学林出版社,1983中国社会语言学,郭熙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当代社会语言学,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语言变异研究,陈松岑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应用语言学,桂诗春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认知语言学概论,程琪龙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商务印书馆1980语言论,[美]爱德华·萨皮尔著,陆卓元译,1985现代语言学教程,[美]霍凯特著,索振羽、叶蜚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英]特伦斯·霍克斯著,矍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普通语言学概论,[英]罗宾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基础写作》(二)参考资料1. 《写作学高级教程》,周姬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中国概况教程》教材分析文/刘佳摘要:在华汉语专业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同时也要了解中国,因此,编写合适的留学生的关于中国概况的教程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选取肖立2009年编写的《中国概况教程》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教材的使用对象,编排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插图四个方面比较分析,总结教材在这些方面上的优缺点。
最后,提出编写中国概况类教材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概况教程》;教材;分析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33-01《中国概况教程》属于“北大版留学生本科汉语教材·文化教程”系列,肖立编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主要介绍中国制度文化,目的是帮助留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的管理方式和文化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四方面分析《中国概况教程》,指出本书优劣及改进建议。
一、教学对象许多学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决定针对性是教材编写的首要原则,赵贤州(1998)指出针对性来源于对教学对象全面、准确、科学的分析。
编写任何种类的教材都有一个针对性的问题,要考虑到学习者的水平、学习目的和时限等基本问题,并据此来编排教学内容。
《中国概况教程》对教学对象:对外汉语本科教学的专用教材,也可作为进修和自学参考。
本书的教学对象规定的过于宽泛,它没有说明学习本书的留学生应该达到SHK的哪个阶段或已经掌握了多少汉语词汇,对留学生兴趣也没有做出说明。
适用对象的描述和定位不明确,教学对象缺乏针对性。
二、编排体系本书共有4单元,分别是:中国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中国社会。
共20章,65节,186页。
整体编排是“单元——章——节”。
整体结构编排是:前言,目录,教材内容。
每一章的开头有“提要”简要总结本章的内容;结尾有三四个“思考题”以及“参考资料”。
每个单元相对独立,章节之间有互相联系,适合编制教学和进修计划,也利于学生对课程作阶段性的总结。
三、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核心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
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修订本)生词释义研究《汉语教程》(修订本)是北京语言大学推出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该教材目前在国内外广泛使用,但在生词释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从“词性标注、词义范畴、时间义、语法意义、近义词意义”这五个方面,对《汉语教程》(修订本)第一二两册的生词释义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列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标签:汉语教程词性标注词义范畴时间义语法意义近义词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科学、实用的对外汉语教材是不可或缺的。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尤其是在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科学的生词释义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的使用者汉语基础薄弱,如果生词释义不准确或不恰当,学生很容易理解不当,产生偏误,这对汉语学习是十分不利的。
《汉语教程》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要讨论的是2009年6月第2版。
该教材的生词释义由“词性注释、语音标注和英译”三部分组成。
总的来说,其生词释义的结构是比较科学的,翻译语言也较为精炼,但在具体注释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我们以《汉语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外汉语教材在生词注释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词性标注不规范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词性的标注,有助于留学生在自学生词时,在词性这一层面上快速把握一个词,为全面掌握生词的意义及用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词典往往会列出一个生词的所有词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注释则不需要,因为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一个生词的词性大多是唯一的;列出生词的所有词性,反而会降低学生对生词词性的掌握效率,甚至会对该生词的运用产生偏误,导致事倍功半。
因此,我们既不能不标或少标生词词性,又不能标注生词的所有词性。
另外,部分生词虽然词性已标注,但标注的英汉词性不准确。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准确标注词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李晓琪(1997)指出:“词类标注必须准确。
如果词类标得不准确,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甚至会误导学生对该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