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通论章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429.50 KB
- 文档页数:20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部分讲义)主讲:张永斌2015年9月课程说明(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课程编码:2210042214开课学院:人文学院适用专业/开课学期: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第5学期学分/周学时:2学分/2学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门学科专业发展方向选修课程,也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证书考试的主考课程。
它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讲授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通过有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规律,熟悉教学法规,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为将来开展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在完成《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综合运用这些课程的知识来讲解和演示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将理解融会贯通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操练之中。
主要后续课程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法》、《普通话》等。
(二)课程目标1.通过相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以便将来指导教学实践。
2.通过相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全面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为将来开展研究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3.除了教授和讨论有关的具体内容以外,本课程将贯穿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对一部分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章(专题)主要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4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7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4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 4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论10第六章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7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本课程应加强理论的讲授,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将来才能进一步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讲义对外汉语教研室许剑宇上编对外汉语教学通论——语言作为一种资源(教育资源)中编语言要素和文化教学——语言作为一种知识下编语言技能课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能力(技能)中编语言要素和文化教学第七章语音教学基础不易:知识系统、外显性(可感性)、系统性强什么:交际能力为主入门更难选点汉外对比偏误分析排序:如平翘舌音声母、四个声调:精讲多练基础知识:汉语拼音21个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分割图)汉语拼音7个舌面单元音之舌位唇形图汉语拼音39个韵母图表第八章词汇教学基础不易:知识系统为什么:多维性、散发性、长期性什么:相关《大纲》定量定性(指难易度)入门更难选点汉外对比(如文化词语等)原则偏误分析(如易混词语)怎么样排序:定性部分已隐含方法:精讲多练(词义是重点)第九章语法教学基础不易:四级语法单位功能↑结构↓什么:交际能力入门更难3处)(《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急学先用,照顾系统:精讲多练(P287-288、P292-297)语法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教材P287有“生成”一词)母语教学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比较:(教材P270)知识粗明理技能细致用赵金铭(1994)全面概括外汉语法教学的本质和特点:(1)是教学语法,不是理论语法;(2)是教外国人,不是教本族人;(3)是从意义到形式,不是从形式到意义;(4)不仅是分析的语法,也是组装的语法;(5)不仅是描写的语法,也是讲使用条件的语法;(6)不应孤立地讲语法,而应在语际对比中讲语法。
第十章汉字教学基础不易: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字体、字用知识简图为什么高段性、特殊性、难学性与词汇相似的多维性、散发性、长期性(量限性)什么: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系统(P303、P304)入门更难选点适量原则(P304)适理原则(P303、304、307、308、309、312)[减法] 适中原则(P306部件的广狭二义)排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急学先用P287-288、P292-297)白乐桑的“字本位”教学模式,从教汉字入手,而教汉字不是只简单地数一笔一画的书写法,而是对研究确定400个常用汉字,讲每个字的笔画,讲每个字的笔顺,讲偏旁,讲部件与组合,讲字源,讲甲骨文到楷书的形体变化,讲字里的文化,讲字义字音,讲由字到词的组合。
汉语国际教育国家领导机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世界汉语教学》1、正确理解“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含义是有广狭之分的:狭义: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广义:对外国人或外族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教学“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最核心最本质意义,就是教师传授汉语知识汉语交际技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语言测试。
与教学相关的6个基本问题:谁(Who)教与学的主体;什么(What)教与学的内容;怎样(How)教与学的方法;何时(When)学习者年龄,关键期;哪里(Where)学习环境;为什么(Why)学习动机3、学科(1)学科的三个基本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学)教什么:选择哪些语言点教给学习者,需要教给学习者哪些语言点。
怎么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如何学: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顺序、过程和规律。
根据学习规律安排教学顺序。
(2)学科的四个层面(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工具论)本体论:汉语本体研究——语言学认识论: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心理学方法论: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学工具论: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研究——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前三个层面与前面的三个基本问题基本是重叠的。
4、基础学科一、语言学二、心理学(1)研究内容: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研究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和特征;研究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等。
(2)记忆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外界信息经过初步加工达到短时记忆水平,但信息量有限,保持时间短,必须经过再加工,达到长时记忆水平。
(3)迁移和概括迁移指学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起促进作用的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是负迁移。
与儿童相比,成人更易受第一语言的干扰。
要利用正迁移,减少或避免负迁移。
概括指由特殊事例推论出规律、规则或结论,概括过度叫泛化。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第三章语言教学第一节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首先了解要做的事情的性质和特点。
而一种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又总是在跟其它事物的比较中显示出来的,所以只有通过跟其它事物的比较,才能对这种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有清楚的认识。
许多人不了解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特别是不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又特别是不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是因为他们往往把语言教学跟其他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混同起来,特别是跟语言学教学混同起来;把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混同起来,特别是跟对本族人的语文教学混同起来。
所以我们讨论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就要拿语言教学跟语言学教学作比较,拿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作比较,拿对外汉语教学跟其他第二语言教学作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首先把语言教学跟语言学教学区别开来,在此基础上,再把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区别开来,最后把对外汉语教学跟其它第二语言教学区别开来。
1.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后者属于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
他们之间的区别至少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教学目的不同语言学教学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目的。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中学生);为了培养学生从事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能力(对大学生和研究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等。
语言教学虽然也有不同的目的(我们在第二章列举了第二语言学习的5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即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目的、职业工具目的和其他目的,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就是教学目的),但是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和用语言进行交际。
也就是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无论是第一语言教学还是第二语言教学,都不能背离这样的目的。
有些地方的汉语教学,包括作为第一语言的汉语教学和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不注重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学时:54学分: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讲授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修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所涉及的诸多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具备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问题并付诸研究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分为个六个部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6学时)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语;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目的语等语言教学的相关概念辨析;(2)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育(学);对外汉语等学科名称的辨析;(3)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特点。
2.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和内容:(1)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2)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3)作为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
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和结构,基础理论、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4.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教学重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教学难点:语言教学相关概念辨析;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史的分期。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8学时)1.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异同。
2.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自觉实践法、交际法。
3.对外汉语教学法: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对外汉语教学教材(推荐)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教材(推荐)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主要内容1、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的原则、教材编写、2、优秀教材的共同特征、3、教材的体例和内容、4、教材的类型、5、教材的使用、6、练习概说、1、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的原则、教材编写、1)针对性原则)2)实用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6)知识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即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
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时限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针对学生的国别、语种针对学生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汉语会话 301 句》是为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速成教材。
本书共 40 课,另有复习课 8 课。
40 课内容包括“问候”、“相识”等交际功能项目近30 个,生词 800 个左右以及汉语基本语法。
每课分句子、会话、替换与扩展、生词、语法、练习等六部分。
本书注重培养初学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采用交际功能与语法结构相结合的方法编写。
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基本的部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语境展现出来,使学习者能较快地掌握基本会话 301 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替换与扩展练习,达到能与中国人进行简单交际的目的,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虑到成年人学习的特点,对基础阶段的语法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浅显明了的例句作简明扼要的解释,使学习者能用语法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练习项目多样,练习量也较大;复习课注意进一步训练学生会话与成段表达,对所学的语法进行归纳总结。
各课的练习和复习课可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使用。
实用性原则:尽量满足学生的交际需要,练习要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
语言材料要真实、自然。
要尽量提供语言环境的说明。
练习要充分,形式要多样,要求要明确,编排要合理。
要便于教学科学性原则语言材料要规范、通用,具有典型性和逻辑性。
语言与社会文化知识点的解释要正确。
语料的安排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现代汉语》(二)参考资料1. 《现代汉语》(修订本),钱乃荣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新编现代汉语》,张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 ,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课外阅读参考书目:《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何九盈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现代汉语词汇概要》,武占坤、王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汉语语法研究》,张斌,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高更生、王红旗,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言语交际学》,刘焕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修辞和修辞教学》,中国修辞学会,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当代语用学》,何自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会话结构分析》,刘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汉语篇章语法》,屈承熹,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语言学概论》(二)参考资料1.《<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徐通锵、胡吉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2.普通语言学概要》,伍铁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
3.《语言学概论》,王德春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4.《趣味实用语言学讲话》,岑运强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2.课外阅读参考书目:语言理论,彭泽润,李宝嘉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语言学新解,熊学亮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80年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语言学和现代科学,陈明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语言系统和语用因素,胡华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文化语言学导论,戴昭铭著,语文出版社,1996文化语言学(增订本)邢福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高一虹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社会语言学,陈原,学林出版社,1983中国社会语言学,郭熙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当代社会语言学,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语言变异研究,陈松岑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应用语言学,桂诗春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认知语言学概论,程琪龙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商务印书馆1980语言论,[美]爱德华·萨皮尔著,陆卓元译,1985现代语言学教程,[美]霍凯特著,索振羽、叶蜚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英]特伦斯·霍克斯著,矍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普通语言学概论,[英]罗宾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基础写作》(二)参考资料1. 《写作学高级教程》,周姬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