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矿床学.doc

现代矿床学.doc

现代矿床学.doc
现代矿床学.doc

现代矿床学

(教案)

第一篇如何开展科技项目研究

第二篇矿床学的发展前景与思维方法第三篇21世纪矿床学展望

第四篇现代成矿理论进展

第五篇当前国内矿床学领域研究动态★★现代矿床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第一篇如何开展科技项目研究

一、如何选题

●基础研究必须瞄准学科前沿(广泛参阅国内外文献,经常参与学术交流,及时了解学

科动态)

●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应立足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而又迫切的问题

(关心国家大事,多与管理部门和各级领导沟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和各类会议了解国家的发展计划)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经费资助强度相适应

二、如何撰写申请书

1.系统收集、阅读和整理有关资料、文献和信息

1) 作用

●了解研究区的情况,研究程度,存在问题

●选取有用资料,为我所用,节约人力、物力、时间

●了解新涉及的研究领域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学习新理论、新方法

2) 途径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Congress, Symposium or Conference),专题讨论会

(Workshop)和短训班(Seminar or Short course)

●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Talk or Email)

●上课(极为次要)

●读书(较为系统,但资料和观点可能不是最新的)

●阅读杂志(极为重要)

国外重要杂志(部分)

Nature Science

Earth Science Reviews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Geology Episodes

Economic Geology Ore Geology Review

Mineralium Deposita Resource Geology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Journal of Petrology

Lithos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Mineralogical Magazin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Minerals

American Mineralogist Canadian Mineralogist

Chemical Geolog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Geophysics

Geophysics Journal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Tectonophysics

Ground Water Journal of Hydrology

Environmental 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Marine Geology

Sedimentary Geology Computers & Geosciences

国内重要杂志(部分)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

自然科学进展地球物理学报

地质学报地质论评

地质科学地学前缘

矿床地质地质与勘探

岩石学报岩石矿物学杂志

地球化学矿物学报

高校地质学报地球学报

地球科学现代地质

网上查阅(最为重要)

世界重要出版社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www.elsevier.nl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世界重要国际组织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www.helsinki.fi/science/igu/index.html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long/IAGC/programs.htm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chemistry and Cosmochemistry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ueswl/geomorphlis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orphologists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minerallogy/seltmann/IAGOD/index.htm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the Genesis of Ore Deposits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al Geology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uk/society/ias/default.htm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dimentologists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geology/IASIG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ructural / Tectonic Geologists

www.dst.unipi.it/ima 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index.htm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Association

ingua.nlh.no/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Guaternary Research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studorg/metsoc/The Meteoritical Society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wmgg/SEG.html

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

www.min.tu-clausthal.de/www/sga/sga.html

Society for Geology Applied to Mineral Deposits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sepm.html 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ion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homepage.html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www.uni-essen.de/geologie/aegs.htm Association of European Geological Society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Association of exploration Geochemists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p.br/ Association of geologists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Geochemical Society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www.gfg.ku.dk/~iag/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desy

www.cig.ensmp.fr/~iahs/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logical Sciences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iapso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hysical Sciences of the Oceans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ismology and Physics of the Earth’s Internior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 olcanology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s Internior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The Mineralogical Society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The Geological Society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U. S. Geological Survey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中国重要地学机构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科技部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科教网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基金委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国土资源部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index.asp中国科学院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中国地质调查局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中国地质科学院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全国地质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中国地质学会

3) 注意事项

●网上查阅资料可依地区、作者或专题关键词进行,阅览室查阅资料可按地区或

刊物特点进行,查阅时应采用由新到老,逐步追索的办法

●资料来源应列完整(作者名、论文篇名、刊物名、年卷期、页码或作者名、书

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收集和整理资料时应进行资料分类(可按地区、作者、时间、内容分类)

2.撰写项目申请书

1) 立题依据

●论题简介

●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中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立项研究这些问题的必要

●研究地区的基本情况、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研究思路(工作模型)

●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新、特、全)

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要明确,大小要合适

●研究内容要具体,且必须围绕研究目标展开

●关键问题要选准,数量不宜多,且必须与研究内容一致

3) 研究方案

●有可操作性,且与研究内容一致

●尽可能采用新方法

●注意测试手段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4) 预期成果

●相对具体

●与研究内容一致

●所提成果的高度要适当

5) 研究基础、队伍、条件和经费预算

●研究基础要强调已有一定工作积累,但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研究队伍和条件要与研究任务(内容)对应

●经费预算要尽可能合理

6) 例子

3.如何开展实际研究工作

1) 实地调研(观察、测量、采集样品和标本、记录、素描、拍照、标图,及时整理标

本和记录)

2)样品处理(磨片及观察光/薄片、根据需要和统一协调的原则以及样品情况选定样品情况、进行单矿物分离)

3)进行各种样品分析测试

4)系统整理资料,制作相应的表格和图件

4.如何撰写毕业论文或研究报告

1) 撰写提纲和详细提纲

2)撰写论文或报告

●前言(选题和选区依据/研究意义;课题来源、名称和编号;前人研究成果综

述/存在问题;本次研究所做的工作/工作量表;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致谢)

●正文(主题明确,观点突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语言流畅,逻辑性强)

●结论(应反映出主要工作和主要成果)

●致谢(力求全面)

●参考文献(注意相关性)

3)注意事项

●引用他人的数据资料、图件照片和观点方法必须注明出处

●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以及仪器型号及其工作条件应予以说明

●应列出全部分析测试数据而不是只列看起来适用的部分数据。同时,所列数据

应是原始数据(包括测定误差)而不是平均值或范围值

●数据图表要准确,且应与主题协调一致

5.如何撰写科研论文

1) 综述性论文

●过程(选题,确定题目;通过各种渠道系统收集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

纳整理和分类,确定论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筛选材料;进行写作)

●注意事项(资料尽可能新;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实例

2) 研究论文

●立题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例子:含硫化物角闪石巨晶/三颗锆石/橄榄石

位错)

●选材要科学合理,精益求精(例子:安徽铜陵岩浆底侵作用)

●引言要简明扼要,引人入胜(选题的重要性,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

论文的工作和意义/评述前人的工作要客观公正,罗列参考文献要尽可能多地

列他人的文献)

●正文要紧扣主题,层次分明

●结论要明确具体,论之有据

第二篇矿床学的发展前景与思维方法

一、矿床学的发展前景

1.矿床学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矿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

生活的进步,人类使用矿产的数量和种类在急剧增长。

石器(工具)→金属矿产(冶炼技术,冶金工业)→能源矿产(化工技术,有机

化工工业)→非金属矿产(材料合成与加工技术,材料工业)→宝石、玉石、观

赏石、园林石(生活水平提高,精神需要)

国内: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矿产资源

国际: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需要大量矿产资源,只不过发达国家是在别的发

展中国家采矿或从别的发展中国家购买矿产资源而已。

2.矿床学正朝着综合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1)综合化(成矿条件复杂,找矿难度大)

(1)矿床及其形成环境和形成作用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必须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矿床类型的多样性:矿种/ 成因/ ……

成矿环境的多样性:构造/ 岩石、地层/ 温度/ 流体/ ……

成矿作用的多样性:生物/ 火山/ 热泉……

(2)各类矿产的共生或伴生也决定了它必须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石油、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共生或伴生

Cu、Fe、Pb、Zn共生或伴生/ 斑岩铜矿和矽卡岩型铜矿共生2)系统化

单个矿床→矿床组合→成矿系列→成矿谱系→成矿系统→区域成矿规律

矿床→矿田→矿集区→成矿带→成矿省→巨型成矿带(域)→全球成矿

全球成矿时空演化

3.学科交叉已成为矿床学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提问)

矿床地球化学(元素共生组合)/ 矿田构造学(韧性剪切带控矿、侵入接触构造

控矿)、矿床物理化学/ 海洋矿床学/ 生物矿床学/ 壳幔成矿学……

此外,矿床学与环境科学以及矿床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也日益受到重视(环境矿床

学、资源经济学、矿床综合评价学)

** 小结:重要 / 发展潜力 / 发展途径

结论:矿床学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二、矿床学的思维方法

1.基本原则

1)坚持实践第一(矿床研究的实践性)

(1)全面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矿床学研究:野外观

测、室内研究→分析类型、推测成因、判断价值→矿床勘查、矿山开发(验

证)→修改成因模型、指导找矿(举例)

(2)正确处理野外观测与室内分析的关系

以野外观测为基础,以室内分析为主要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结合,

才能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3)合理运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尊老不唯老,重洋不唯洋”(举例)

* 华南花岗岩(徐克勤多期花岗岩—江西陡水加里东花岗岩、周新民多来源

花岗岩—浙江西裘和广西四堡)

*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火山岩型)/ 条带状变质铁矿

2)建立系统观念(矿床研究的系统性)

(1)矿床是岩石圈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壳幔结构及深部地质作用过程)

(2)成矿系统本身(构造、地层、岩浆岩、流体)

3)注重历史分析(矿床研究的历史观)

矿床历史分析可分为三个层次:

(1)单个矿床的形成过程分析(典型层控矿床)同生沉积成矿—后期叠加改造

(2)成矿带、成矿省、成矿域演化的历史分析,成矿系列及其演化(长江中下游)

(3)全球成矿史元古—燕山期(哈钦森R W)

4)具备经济头脑(矿床研究的经济观)

矿床学既有地质属性,又有经济—技术属性

(1)国内外矿业市场供需情况(铁矿、锡矿、稀土矿)

(2)经济建设需要(铜矿、钾盐)

(3)矿床的经济开发前景(地理、交通……)(南极铁矿,仅仅是宣传)2.矿床学思维方法

1)系统思维

考虑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成矿系列研究是系统思维的成

功实例—长江中下游)

2)互补思维

就是要考虑矿床特征的互补与对照(矿床种类和矿床成分等各个方面的互补)。

成矿系列的互补性:指一个成矿系列中成矿元素、种类的分配和矿化程度在不

同矿床类型中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具有“此多彼少”和“此强彼弱”的关系。

如鄂东南Fe、Cu、Mo、Au成矿系列中,Fe、Co主要产于矿浆型矿床中,Cu、

Mo主要产于斑岩型矿床中,表现出各成矿元素在不同矿床类型中分配的不均匀

性;在铜陵地区的Cu –Fe-S成矿系列中,矽卡岩型和层控型铜矿占主导,而斑

岩型和石英脉型层次。

3)模糊思维

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的复杂性,成矿过程的不可逆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

性……等等,决定了矿床学研究需要模糊思维(概率统计理论)。

举例:成矿预测/ 找矿模型应用。

4)异同思维

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

* 元古代条带状铁矿:苏联、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加拿大、南非风化壳型富铁矿

国内:地壳运动频繁,未变质含铁地层出露少,变质深,去硅难

国外:地壳运动较少,未变质含铁地层出露多,变质浅,去硅易

* 中国矽卡岩型富铁矿,中生代大量花岗岩类侵入和火山一次火山作用

5)创造思维

新的假说一验证过程,根据部分事实,提出假说……丰富的想象力,很强的探索性

*层控矿床(Cu、Pb、Zn,1000万)

*超大型矿床(W、Sn、REE,2000万)

*分散元素矿床(Tl、Se、Te、Cd、In、Ge、Re、Ga,1000万)

*低温矿床(Pb、Zn、Au、As、Sb、Hg,5000万)

*深部物质与流体成矿(1000万)

*月球矿床(>10亿)

第三篇21世纪矿床学展望

一、理论矿床学

深入研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勘查提供新的成矿学理论基础。基本发展趋势是将成矿作用放到地球动力学系统(造山带—盆地系统)中加以研究,亦即将盆山系统的形成演化与成矿系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研究。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包括深部作用背景(岩石圈组成、结构、演化,壳幔相互作用及成矿物质再循环与矿床形成)

2.成矿作用演化

基础是对成矿年代学和成矿事件过程的研究

**矿床(田)成矿,研究成矿过程、矿化阶段及对矿床物质成分和矿体形态、产状的影响。

**区域成矿,研究区域内重大构造成岩成矿事件,阐明其成矿谱系,以认识矿床在区域中的时空分布规律。

**全球成矿,研究地质历史上构造成岩成矿的阶段性、突变性、继承性和变异性等,并与其他学科一起,共同探索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3.成矿系统和成矿动力学

4.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研究,流域填图

5.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控制因素

6.全球性成矿规律

二、勘查矿床学

发展矿床勘察理论和方法

1.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研究方法

1)三维立体填图基础上的地质制图预测法

2)综合信息预测

2. 战术性与战略性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

3. 大区域矿产资源快速勘查评价新方法

4. 找矿靶区快速优选与评价新方法

5. 矿床(体)快速定位预测新方法

6. 相似类比找矿理论与方法

7. 成因模型找矿理论与方法

8. 理论预测找矿理论与方法

9. 成矿构造解析找矿理论与方法

10. 数学分析找矿方法

三、应用矿床学

扩大矿床学研究对象,发掘地质体的有用性,加强非传统矿产资源的研究

1.研究和开发新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2.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

3.海洋矿床学

4.人造矿物岩石

四、环境矿床学

拓宽研究领域,探索为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服务的矿床学研究

GSA1999年会:矿山环境57;矿床地质/ 找矿勘探/ 工业利用75

1.矿床的环境质量;

2.矿床的环境质量评价;

3.寻找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好的矿床类型;

4.减少矿床开采对环境的污染。

五、矿床学研究成果为发展地球科学和丰富科普内容服务

古大陆多次分解和拼合的成矿学标志……

六、新技术

数学模型、实验研究、可视化

* 小结:一是发展成矿理论;二是发展矿床勘查理论和方法;三是开发新的矿产资源;四是在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发挥矿床学的基础研究作用。

第四篇现代成矿理论进展

一、海底现代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

1.过程

1)首次报导

Miler及其同事1966年首次报导了红海拉张海底的热液成矿作用,发现规模巨

大的多金属矿床(约1亿吨)和金属热卤水。与此同时,Bonatti和Joensun观

察到了南太平洋隆起的现代热液成矿作用。

2)广泛发现

70-80年代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洋中脊及各种海槽都发现类似的成矿作

用。

3)初步总结

Rona和Scott 1993年对此进行了总结,收集了135处现代热液的资料,包括热

液的性质,它们所携带的金属、挥发份与形成的矿物组合等

4)系统总结

侯增谦和莫宣学1996年对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了总结,在回顾现代海底热液成

矿作用研究的过去与现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研究的

重要进展,并讨论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2.重要进展

1)现代海底各种重要硫化物矿床的发现

洋脊红海海渊

火山岩弧后扩张盆地冲绳海槽

容矿岩石构造环境岛弧小笠原岛弧(规模小)

沉积岩中轴谷地Escanaba海槽

大洋裂谷Middle V alley

△均与海底扩张作用和断陷活动密切相关

2)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过程的观察

(1)成矿地质构造背景

洋脊、弧后扩张盆地、岛弧、中轴谷地、大洋裂谷

* 成矿作用不是与挤压造弧阶段的钙碱性岩系有关,而是与岛弧开裂断陷阶

段的双峰式岩石组合密切共生。

(2)硫化物堆积机制

现代海底硫化物堆积过程实际是烟囱生长、倒塌堆积和热液流体在其开放空

间充填与交代的过程。

(3)成矿物质来源

冲绳陆壳双峰组合Zn-Pb-Cu / Zn-Cu

基底火山岩矿化

马里亚纳洋壳MORB型玄武岩Cu-Zn / Cu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物质主体源自含矿火山岩系及其下伏

基底物质,是由循环的热液从中淋滤出来的。

(4)热液流体对流循环

单途径循环模型→双扩散对流循环模型

①温度:350度

②两个垂向上分离

的蚀变体系

单途径双途径

3)研究意义

(1)全球性物质和热流量监测和全球热状态和物质化学平衡研究

来自地球深部的物质和热液,约80%是通过热液活动在洋脊排放的。因此,

现代海底热液成矿活动成为监测全球性的物质和热流量的重要窗口,研究全

球热状态和物质化学平衡的重要途径。

(2)海洋学、生物学和气象学研究

大量物质通过热液活动向大洋排泄,不仅影响着水圈的物质组成和化学成

分,同时制约着大量热液喷口生物群的生存与繁衍,并对气象产生影响,因

而成为海洋学家,生物学家和气象学家的重大研究课题。

(3)热液成矿作用天然实验室的观察、研究

热液成矿作用天然实验室的观察、研究,丰富和更新我们现有的知识储备和

成矿理论。

(4)海底矿产资源利用

陆地资源日趋贫乏,海底矿产资源利用(岛屿争执)。

二、与板块构造理论相结合的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1.概述

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兴起,活动边界-岩浆活动-成矿。偏重讨论块状硫化物矿床、斑岩铜矿与板块构造关系。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2.板块构造演化与成矿

3.板块构造登陆遇到的难题(德兴铜矿)/ 宏观规律

三、超大型矿床的探索与研究愈来愈引起世人的关注

1.实例

国外:澳大利亚Olympic Dam Cu-U-Au-Ag

日本菱刈陆相火山岩型金矿>100吨Au

加拿大McArthur River U 10万吨

国内:广西大厂锡矿湖南柿竹园钨矿云南金顶Pb-Zn矿

云南个旧锡矿湖南锡矿山Sb矿内蒙白云鄂博REE

甘肃金川镍矿河南栾川钼矿W.、Sb、.REE

2.事件

1)IUGG90年代地球科学12个重要前沿课题之一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于1987年提出将“超大型矿床的全球背

景”研究作为90年代地球科学12个重要前沿课题之一。

2)国家科委计划项目

1992年国家科委批准“与寻找超大型矿床有关的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实施,首席

科学家涂光炽院士,我校翟裕生院士负责一个专题及方法技术研究。同年,国家

科委批准“与寻找超大型矿床有关的方法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实施,首席科学家

是谢学锦院士。

3)加拿大地质调查所矿物资源会

1994年1月加拿大地质调查所主持召开了矿物资源会,讨论“世界级”矿床有关

问题。

4)加拿大地质学会年会

1994年9月加拿大地质学会第四届年会的主题是“世界级矿床的勘查与矿山地

质”。

5)国家科委延续攀登项目

1997年底国家科委批准“超大型矿床”延续攀登项目,涂光炽先生负责。

6)《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出版

1997年《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出版。

3.研究进展

1)大型矿床与类似名词定义

超大型、特大型、巨型、世界级矿床

giant ore deposit / world class deposit / super large deposit

涂:储量超过大型矿床储量5倍以上的矿床

2)对典型超大型矿床的剖析

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Olympic Dam

中国白云鄂博、柿竹园、大厂及金顶

3)超大型矿床的分类

点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白云鄂博、奥林匹克坝)

面型、线型:有“徒子徒孙”、斑岩铜矿德兴

4)超大型矿床的矿化类型

钼矿: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砂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和斑岩型,仅斑岩型具超大

规模。

锡矿:石英脉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砂锡矿和锡石硫化物型,仅锡

石硫化物型具超大规模

汞矿、锑矿、铅锌矿,层控型

铜矿斑岩型4个,层控1个

金矿花岗岩-绿岩带型(玲珑、焦家)

5)超大型矿床形成条件的主要观点

(1)成矿因素的良好匹配

(2)多重分异富集成矿(湖南柿竹园)四期千里山花岗岩侵入

(3)成矿系统的复合与叠加(狮子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硫矿床)

(4)特定的地球化学省:华南W、Sn背景高、华北Au、Mo高

欧阳自远(1995)认为地球原始物质的不均一性是超大型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

(5)全球背景说和全球事件说(元古代/燕山期)

(6)根植于地幔的深位构造

6)大型构造对超大型矿床的控制(略)

7)超大型矿床成因及其与较小矿床的关系

四、花岗岩与成矿讨论的深化

1.概述

1)研究历史

国外

水成/ 火成→鲍温实验(20年代)→里德(花岗岩化,50年

代)→温克勒(变质岩熔融,60年代)→ISMA分类(70年代)

→皮彻尔(与构造关系,80年代)→包体研究(90年代初期)

→大陆动力学(壳幔交换与地壳演化,90年代末期)国内50年代:南大徐克勤

80年代:三次国际会议,南京大学地质系、贵阳地化所,袁奎荣、刘家远

90年代: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地质大学、桂林冶金地质学院2)研究意义

(1)地壳和地球演化/ 大陆动力学(理论)

(2)矿产丰富

(3)建筑材料(应用)

2.花岗岩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1). 花岗岩分类

(1)物源:(ISAM、磁铁矿/ 钛铁矿)单一源

混合源

多元(源)物质混合长英质上地壳、基性下地壳、幔源基性物质(或陆壳、洋壳、地幔)

(2)形成方式:熔融、交代改造、同熔、混合

(3)构造背景:造山带、盆地、裂谷带

(4)成分:QAPF

2). 花岗岩与构造

英国皮彻尔、杨树峰、胡受奚

3). 花岗岩成因

(1)结晶分异(鲍温)、重熔(Winkle)、同熔(徐克勤)、交代改造(里德)(2)交代改造→重熔→深熔/ 结晶分异→同熔

(3)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Underplating)

(基性岩浆与老地壳岩石间的相互作用)①海西造山带;②安第斯山脉;

③阿尔泰—兴蒙造山带、东南沿海

4). 花岗岩就位方式

岩浆花岗岩(重熔)、构造伸展、断裂剪切、火山构造塌陷

5). 花岗岩类岩浆动力学

6). 花岗岩与地壳演化、增生

(1)板块汇聚水平增生

(2)岩浆底侵垂向增生

(3)基性岩浆与老地壳之间的相互作用

7). 花岗岩研究与大陆动力学

(1)花岗岩成因与大陆生长、结构;

(2)花岗岩成因演化与大陆演化及壳幔相互作用

(3)花岗岩浆上升迁移与大陆内部能量传递和物质调整

(4)花岗岩体的定时、定位与大陆块体时空定位及运动学、动力学

(5)花岗岩体变形—大陆地壳变形的一种应变标志体

8). 花岗岩中的岩石包体研究

Didier、周新民、杜杨松等

(1)花岗岩类型

(2)形成机制

(3)岩浆—成矿过程

(4)中下地壳结构和性质

(5)隐伏矿寻找

9). 花岗岩与成矿关系

(1)花岗岩成因系列与成矿

改造型:W、Sn、Nb、Ta、REE

同熔型:Cu、Pb、Zn、Mo

幔源型:

陈毓川根据成因、物质来源、矿化组合,把南岭地区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有

色、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分成5个矿床成矿系列、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和21

个矿床式。

(2)花岗岩成矿模式

五层楼成矿模式

典型矿床成矿模式(西华山、柿竹园大厂……)

成矿区成矿模式(赣东北Cu、Pb、Zn、Nb(Au)城矿区)

10). 花岗岩的等级体制

单元—超单元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 / 同源性及演化序列

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方案及与岩石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

五、火山作用及与成矿关系

1.火山碎屑岩分类(火山碎屑岩结构类型)

2.火山碎屑流与涌浪堆积分布模型

3.塑性碎屑结构

4.线环复合的火山构造带(火山- 侵入杂岩带)

5.三位一体的火山侵入杂岩

6.火山岩系列与大地构造环境

7.火山岩演化与深部过程

8.火山活动旋回与地球演化节律

9.火山岩中岩石包体研究

10.火山喷发物理过程

11.火山活动与地质灾害及环境和气候变化

12.火山作用与油气聚集及内生成矿

六、层控矿床理论的兴起

1.概述

1)层矿矿床概念与定义

层控矿床是指矿体赋存于一定的地层层位中,矿体呈层状或基本上呈层状,包

含一部分非层状矿体,但受一定地层层位限制的矿床。

层控矿床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而复杂的成矿演化过程。因而层控

矿床往往是包含有多种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和不同矿物组合的多成矿阶段、多

物质来源的多成因矿床。

2)层矿矿床研究的意义

(1)经济意义:层控铜50%,Pb、Zn90%以上,Au、Ag、Hg、Sb……

(2)指导找矿;顺层找矿

(3)矿床成因理论:突破了单一成矿作用的思想

(4)可作为地层对比的辅助标志

2.主要进展

国外70~80年代系列专著,国内80年代专著—中科院地化所涂光炽、中国地质大学朱上庆

1)层矿矿床地球化学

17各矿种250个矿床地球化学工作

2)层矿矿床地质学

(1)层控矿床中的表生成矿作用和后生成矿作用(*层控矽卡岩)

(2)层控矿床铜铅锌矿床主要类型及成矿模式

(3)国内外主要层控(铜铅锌)矿床

(4)中国层控铜铅锌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

3)层矿矿床及找矿

(1)层矿矿床成矿地质背景

(2)层控矿床主要成矿模式(火山—喷气成矿模式、非火山环境喷溢—沉积成矿模式、盆地热卤水成矿模式、地下水成矿模式、岩浆热液叠加成矿模式(3)层控矿床找矿方法;

(4)典型实例(云南金顶、安徽铜陵、江西九瑞、广西芒场)

4)层控矿床含矿地质建造

(1)洋中脊和海沟、火山岛弧环境下产生的含矿地质建造

①蛇绿岩建造(中国辽宁红选山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

②火山—沉积建造(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

③绿岩带含铁碳酸盐建造

④镁质碳酸盐建造(湘黔汞、锑、金矿带)

(2)陆内裂谷和坳拉谷环境下产出的金矿地质建造

①复理石建造(内蒙霍各乞、东升庙铜、铅、锌矿床)

②钙质粉砂岩—炭质页岩建造

③双峰式火山岩建造

④磨拉石建造

⑤黑色页岩建造

(3)克拉通环境下产生的含矿地质建造

①条带状硅铁建造

②黑色页岩—硅质岩—磷块岩建造

③碳酸盐岩建造(凡口铅锌矿)

(4)活动的克拉通环境下产出的含矿地质建造

①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滇中砂岩型铜矿和金顶铅锌矿)

②层控矽卡岩建造(长江中下游铜、金、硫)

铜官山、灵山、冬瓜山、新桥、铜山、武山、城门山、洋鸡山4)层控矿床主要成矿模式

(1)火山—喷气成矿模式(块状硫化物)甘肃白银厂

海水对流循环示意图

(2)非火山环境喷溢—沉积成矿模式内蒙东升庙

海底热水或热泉成因

沉积岩中含金属热液的形成与沉淀示意图

沉积建造中层控硫化物矿床的成因特征图解

(3)盆地热卤水成矿模式(广东凡口铅锌矿)

盆地热卤水形成—卤水搬运—矿质沉淀(同生沉淀与后生特征兼有)

①盆地热卤水的金属搬运方式

A.金属和硫呈硫化络合物或在同一流体中搬运,温压降低,络合物

分解,金属沉淀。

B.含金属流体和含硫流体混合作用引起金属硫化物沉淀。

②矿化与白云岩化的相互关系白云岩化增加岩石孔隙度

③岩溶作用与矿化关系解释角砾岩化

盆地热卤水成矿模式图

(4)地下水成矿模式(滇中铜矿)

基岩风化—侵蚀平原—地下水渗透—金属沉淀—成岩再造—改造

砂岩铅矿床地下水搬运模式示意图

“萨布哈”成矿模式图

(5)岩浆热液叠加成矿模式

层控矽卡岩矿床成矿模式图

七、放射性和稳定同位素理论与方法的引进及运用

1.直接测定成矿事件时间的方法

用于直接测定成矿事件时间的样品是在成矿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和矿物①蚀变矿物:绢云母、钾长石;②脉石矿物石英(其中的气液包裹体);③矿脉中的锆石、金红石、电气石;④矿石矿物:白钨矿、辉钼矿、方铅矿、黄铁矿-磁黄铁矿。

1)蚀变矿物的年代学研究

含钾蚀变矿物:K – Ar / Ar – Ar;绢云母/长石:Rb – Sr等时年龄2)含金石英脉中“热液锆石”的U – Pb年龄测定

热液活动中结晶出的锆石(低温)U – Pb法的最佳对象

3)矿石矿物的直接定年

白钨矿:Sm – Nd法;辉钼矿:Re – Os法;热液磁黄铁矿:Pb – Pb等时线–

逐步铅淋滤法Stepwise Pb Leaching

2. 间接测定成矿事件时间的方法

3. 成矿年代学与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示踪方法

K —Ar 、普通铅法、Rb —Sr 、Sm —Nd 、U —Pb 、单颗粒锆石U —Pb 、Ar —Ar 、La —Ce 、Re —Os (年龄);He 、Ne 、Cu 、Zn (物质来源)、B 、Si 、H 、C 、O 、S (流体来源)

八、地球内部流体及与成矿关系

1.概述

1)地质流体的概念

熔浆、超临界流体、流体、气体

2)地质流体的形成

岩浆—火山、侵入结晶 / 构造—摩擦生热、减压 / 变质 / 地热

3)地质流体的种类(尚需商讨)

地幔流体

地壳流体 岩浆流体 变质流体

热卤水流体

4)地质流体的赋存形式和样品来源

岩浆(直接)

火山活动 热泉(云南腾冲 / 西藏羊八井 陆上(各种气体 海上(海底喷流) 侵入活动 结晶分异

岩石 本身 矽卡岩(铜陵)和铁矿熔浆(姑山)、天然气水合物

和矿石 孔隙流体

(间接) 结构流体(白云母、角闪石、磷灰石)

组成矿物 结晶流体(CaSO 4?2H 2O )

层间流体(孔道)

裂隙流体

粒间流体

吸附流体

KAl 2AlSi 3O 10(OH)2 白云母 / K(Fe, Mg)3AlSi 3O 10(OH)2 黑云母

A 0-1

B 2

C 5T 8O 22(OH,F,Cl)2 角闪石

5)地质流体的分布

幔汁(HACONS 流体)在地球内部的垂直分带(幔汁辐射)。其中A 为Ti ,P ,REE ,Nb ,Ta ,Zr ,U ,Th ,Pb ,Sr ,Ba 等高于二价的两性元素和Li ,Na ,K ,Rb 等碱金属元素,流体形式包括气、液、浆、超临界态等。

(1) 地核氢流(地核)

(2) 氢型幔汁(下、中地幔)(Li ,Na ,K ,Rb ,Cs 的氢化物)

(3) 碱型幔汁(上地幔气圈)

(4) 氧型幔汁(中地壳和上地壳气圈)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宁《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探讨》,《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01。 [2]陈宁《透过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贾斯珀系列看抛锚式教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4,287(9): 7-9。 [3]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l)。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 [6]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7]陈玉琨杨永博《中华名校管理集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程胜《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对策》,《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8)。 [9]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丛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0]邓骊鸣《发展外语习得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 156-159。 [11]丁梅芳《教师角色转变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成都理工大学,2007 年4月。 [12]董奇周勇士《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 (1)。 [13]段莉薛志红《学习策略与大学外语教学》,《华北工学院学报》,2002 (1)。 [14]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5]傅维利王维荣《关于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师生角色观的比较与评价》,比较 教育研究,2000(6)。 [16]高一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7]耿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006(10)。 [18]郭军银郭忠民《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原则和内容》,《学科探究》,2007(9)。 [19]郭元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0]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1]顾树森《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2]胡郑辉《英语学习策略》,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23]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教育探索》,2003(11)。 [24]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 [25]姜有为周运海张刚范金玲《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讨》,《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 (2)。 [26]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7]雷志斌《我国任务型语言教学述评》,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1)。 [28]李静《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3 (5):37-40 [29]李瑞红《自主学习模式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11)。 [30]李力陈治安蒋宇红《策略·风格·归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1]李炯英《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观念与运用》,《外语教学》, 2002 (1)。 [32]林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3]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教育研究》,2002 (2)。

现代矿床学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现代矿床学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摘要:文章简要回顾近年来矿床学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了矿床学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分析讨论了不同领域在矿床学方面的应用以及对将来矿床学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矿床学进展思考 1.引言: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新事物~发现新事物和探索事物的规律并以其创新成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服务。矿床学是研究矿床在地壳中的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是在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21世纪以后,发现新矿床的难度不断加大,矿产资源持续供应问题突现。因此,为了在找矿工作中获得重要进展,加强矿床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2.矿床学的发展概况 人类很早就已开发和利用天然矿物资源,矿产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矿产开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对矿产利用的程度也不断地提高,利用矿产资源的种类也逐渐增多。人类在开采天然矿物原料过程中积累了有关矿产分布和性状的经验,矿床学就是在不断积累和总结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1矿床学研究历史回顾 矿床学的发展是鉴于一些基础地质理论与一些重要的实践发现的基础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地球化学理论研究。 第一阶段:萌芽和初步发展阶段,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总结,早期成矿理论的提出。例如:阿格里科拉(1546)提出:矿脉中的物质来源于地壳,地表水下渗透到地下深处变热火,萃取成矿物质,运移到岩石裂隙结晶沉淀形成; 笛卡儿(1644)认为:矿床是来源于地球深处的金属物质,成溶液和升华物,上升已经冷凝的地壳裂隙中沉淀而形的。 第二阶段:成矿理论研究起步阶段,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初,英国赫屯(1788)矿床是火成物质充填在已经冷凝的地壳裂隙中形成《地球理论》,1788; 第三阶段:矿床学理论的提出发展阶段(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矿床学从矿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颖而独立的学科。法国的戴白芒(1847)、美国的万海慈(1901)提出成矿物质可能是多来源; 林格伦等论著提出金属矿床都与岩浆热液有关—“岩浆热液成矿论”占主导地位; 第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二十世纪-现今),理论研究和实践找矿成果显著,区域成矿学得到了发展。 1. 地槽 (J.D dana,1847,1873;James Holl,1890)-地台 (Stille H, 1921)说论与成矿

中国地质大学2005-2018年博士入学考试矿床学真题

2018年真题(5题全答,每题20分) 1、岩浆矿床控制因素及如何评价含矿性? 2、夕卡岩成矿作用及如何寻找夕卡岩矿床? 3、矿床成因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步骤? 4、金矿、铅锌矿、铜矿成因类型及特点(论述1种矿产)? 5、沉积矿床的特点及沉积建造如何控制成矿? 2017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 1、举例说明我国超大型钨矿、铜矿、稀土矿、锑矿、铅锌矿的成因类型及其成矿特点? 2、举例论述两种我国主要的铁矿床成矿特征? 3、论述斑岩钼矿的成矿特征及成因? 4、矿产勘查学近年来有哪些新的研究成果? 5、矿床学研究方法和步骤? 2016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 1、伟晶岩矿床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请论述以下蚀变的含义,形成条件、特征及其可能相关矿种: 矽卡岩化、黄铁绢英岩化、重晶石化、钠长石化、冰长石化; 3、请论述造山型矿床的特点及其成矿成因; 4、沉积铁、锰、铝矿床的特点及其形成机理; 5、请论述矿化阶段、矿物生成顺序和矿物世代的鉴别标志,并以你熟悉的矿床为例,介绍如何编制矿物生成顺序表。

2015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 1、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与成矿作用 2、铜矿床的工业类型的地质特征,举1~2个实例 3、举例说明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变化与次生富集作用 4、VMS与SEDEX的主要区别 5、下列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鉴别特征 黄铁矿、闪锌矿、毒砂、辉锑矿、雌黄、雄黄 2014年真题(6选5,每题20分) 1、举例说明地质异常在找矿评价中的作用 2、简述矿床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3、结合实际分析成矿系列及其在找矿中的应用 4、简述铁矿床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5、根据我国的矿产资源特点谈谈我国矿业发展的思路 6、简述经过我国境内的世界三大成矿带特点 2012年真题(6选5,每题20分) 1、热液矿床的成矿物质沉淀机制 2、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岩浆熔离作用、岩浆爆发作用,各自形成矿产种类 3、MVT特征、成因、意义 4、残余型矿床特征、成因、意义 5、BIF特征、成因、意义 6、以自己熟悉矿床类型,举例说明对热液矿床地质特征及物理化学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徐大同主编:《当代西方政治思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章自由主义思潮;第二章保守主义思潮。 2、匡萃坚著:《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三章主流思潮之一:自由主义。第四章主流思潮之二:保守主义 3、燕继荣著:《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四章政治理论和政治意识形态 4、【英】彼得·斯特克,大卫·韦戈尔著:《政治思潮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五章自由的概念 5、【英】伯克著:《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年版 6、【英】阿克顿著:《自由与权力》,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年版 7、【美】詹姆斯·W·西瑟著,竺乾威译:自由民主与政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一章什么是自由民主政体,第二章自由民主政体的自由度。 8、【澳】菲利普·佩迪特著,刘训练译:《共和主义:一种关于自由与政府的理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章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之前,第二章无支配的自由,第四章自由、平等与共同体 9、【英】戴维·赫尔德著,燕继荣等译:《民主的模式》(最新修订版),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二章、第三章:共和主义:自由、自治和积极公民;自由主义民主制的发展 10、【澳】安德鲁·文森特著,袁久红等译:《现代政治意识形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章自由主义,第三章保守主义 11、马立诚著:《当代中国八种政治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五章自由是个新道统——自由主义思潮 文章类 1、秦维红:《从西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派别的划分看二者的涵义和关系》,原自《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6、2,转载于《政治学》,2006、7 2、胡余清:马克思与哈耶克自由观之比较,广东社会科学(广州),2008、5 3、肖克: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博弈——欧美当今主导政治思潮析论,政治学,2007、5 4、伍志燕:新自由主义两种模式的比较:评罗尔斯与诺齐克之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 5、 5、马德普:如何看待自由主义,《政治学研究》2013、5,转载《政治学》2014、3。基本内容: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理念;自由主义的贡献;自由主义的局限;如何正确对待自由主义 6、任剑涛:论积极公民——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公民定位分析,《武汉大学学报》2014、1,转载《政治学》2014、3。 7、罗远航:当在中国“新自由主义”的隐蔽性管窥,《现代哲学》(广州),2012、5,转载《政治学》2013、1

2012《现代矿床学》讲义

《现代矿床学》 第一篇概述 一、发展前景 1.发展动力-社会经济发展 ●非金属矿产(材料)//龙芯一号/龙芯二号 能源矿产(化工)//石油化工装置 金属矿产(冶金)//铜鼎/秦始皇 石器(工具)//北京猿人 ●国内四大战略矿产资源铁铜铝锌储采比低,到2020年有可能完全枯竭(图) ●世界矿业大国矿业产值比较(表) 2.发展潜力-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 ●矿产资源找寻对象//蛟龙号深海探查装置 ●矿产资源找寻对象由浅表转向深部、由陆地转向海洋、由简单转向复杂 ●预测和找寻矿产资源的难度已经显著增加 ●成矿理论创新和找矿技术进步是解决矿产资源找寻问题的根本途径 3.发展途径-学科交叉 ●矿床地球化学(元素共生组合)/ 矿田构造学(韧性剪切带控矿、侵入接触 构造控矿)、矿床物理化学 / 海洋矿床学 / 生物矿床学 / 壳幔成矿学…… ●此外,矿床学与环境科学以及矿床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也日益受到重视 ** 小结:发展的动力/基础/发展潜力/发展途径 结论:矿床学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二、一般要求 ◎袁隆平-杂交水稻//王选-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当代毕昇 饶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1.勤勉的作风 ?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2.卓越的才能 ?组织协调;?观察发现;?决策执行;?逻辑分析;?总结概括;?综 合表达 3.高尚的品德 ?求真务实;?顾全大局;?谦虚谨慎 ●“南竺北蔡”//竺可桢-浙江大学校长/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57年物理学/宇称不守恒理论/1942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4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45-1948年芝加哥大学博士,1949年普林 斯顿高等研究院 李政道-57年物理学/宇称不守恒理论-吴健雄实验证实/1945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1946-195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1953年哥伦比亚 大学 丁肇中-76年物理学/发现J粒子/1936年生于美国,1949年进入台湾,1956年美国密歇根大学 李远哲-86年化学/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1936年生于台湾新竹,1955-1959国立台湾大学毕业,1965年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 朱隶文-97年物理学/利用激光冷却方法在低温下俘获原子,1976年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 崔琦-98年物理学/新的量子流体/1957年香港中学毕业,196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 钱永健-08年化学/绿色荧光蛋白/1952年生于美国,1977年剑桥大学博士 高锟-09年物理学/光纤通讯/1949年香港,1965年伦敦大学博士 ●科学道德科学风(7种学术不端行为) XXX/井冈山大学造假-荷兰乌德勒支大学Spek教授 XXX/人耳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长江学者 XXX/鼓风机-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XXX/全国教学名师-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 XXX/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作风败坏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践第一(实践性) ●实例:华南多期多阶段花岗岩 徐克勤院士-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江西陡水加里东花岗岩 2.强调系统观点(系统性) ◎实例:翟裕生院士/古陆边缘成矿系统

论述玢岩型矿床

论述玢岩型矿床 资源一班黄永龙20114495 摘要:本文结合前人工作成果,重点论述玢岩型矿床的成矿模式,矿体形态以及围岩蚀变等。 关键词:玢岩型矿床、矿化类型、 前文:玢岩型矿床是我国地质工作者所确定和命名的一种矿床类型,其类似于斑岩型铜矿床的概念,是指产于录像火山岩分布区域内,与玄武质、安山质岩浆的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一组矿床。这种矿床具有晚期岩浆,高温气液交代、接触交代、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及火山沉积等一系列的成矿作用特点。我国宁芜地区铁矿床是其典型代表。宁芜地区断陷盆地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十分强烈,盆地内发育一套火山—侵入杂岩。火山岩的总厚度达到2500米,火山旋回(由老到新)可分为:龙王山-大王山-姑山-娘娘山。四个旋回的每个旋回以强烈、较强烈爆发开始→较宁静的喷溢活动结束;各旋回末期均有次火山岩产出。其中,铁矿均与大王山旋回末的富钠辉长岩、闪长玢岩、辉石安山岩、粗面岩的次火山岩体有关。矿化围绕火山中心分布。 正文:一、玢岩型矿床矿化类型:由岩体内部到接触带再到围岩中,出现下列几种类型的铁矿化: (1)产于辉长闪长玢岩岩体中部的铁矿化(陶村式):铁矿化呈浸染状或细脉浸染状,矿石组合为钠柱石-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属晚期岩浆-高温热液交代矿床。 (2)产于辉长闪长玢岩顶部或边部的铁矿化(凹山式):部分矿体进入安山岩,凝灰岩等围岩中。矿化呈脉状、网脉状、角砾状和块状。矿石以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为特征,成因上属伟晶-高温气成热液充填矿床。 (3)产于接触带上的铁矿化:围岩为安山岩、凝灰岩时,矿石组合主要为透辉石-石榴石-磷灰石-磁铁矿(梅山式);围岩为灰岩、砂页岩时,矿石组合主要为透辉石-金云母-磷灰石-磁铁矿(凤凰山式)。两类矿石的构造均以块状、角砾状为主,偶有条带状,成因上属矽卡岩型矿床。 (4)产于岩体附近火山岩中的脉状、似层状铁矿化(龙虎山式):围岩为安山岩及凝灰角砾岩,矿体受围岩中的断裂构造、火山沉积岩中的层理控制,围岩蚀变为高岭土化和硅化。矿石矿物主要由镜铁矿组成,属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5)产于火山沉积岩中的层状铁矿床(龙旗山式):矿体的围岩为沉凝灰岩、沉凝灰角

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入学考试矿床学真题

真题(5题全答,每题20分) 1、岩浆矿床控制因素及如何评价含矿性? 2、夕卡岩成矿作用及如何寻找夕卡岩矿床? 3、矿床成因研究内容,研究办法及环节? 4、金矿、铅锌矿、铜矿成因类型及特点(阐述1种矿产)? 5、沉积矿床特点及沉积建造如何控制成矿? 真题(5选4,每题25分) 1、举例阐明国内超大型钨矿、铜矿、稀土矿、锑矿、铅锌矿成因类型及其成矿特点? 2、举例阐述两种国内重要铁矿床成矿特性? 3、阐述斑岩钼矿成矿特性及成因? 4、矿产勘查学近年来有哪些新研究成果? 5、矿床学研究办法和环节? 真题(5选4,每题25分) 1、伟晶岩矿床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请阐述如下蚀变含义,形成条件、特性及其也许有关矿种: 矽卡岩化、黄铁绢英岩化、重晶石化、钠长石化、冰长石化; 3、请阐述造山型矿床特点及其成矿成因; 4、沉积铁、锰、铝矿床特点及其形成机理; 5、请阐述矿化阶段、矿物生成顺序和矿物世代鉴别标志,并以你熟悉矿床为例,简介如何编制矿物生成顺序表。

真题(5选4,每题25分) 1、岩浆矿床形成条件与成矿作用 2、铜矿床工业类型地质特性,举1~2个实例 3、举例阐明金属硫化物矿床表生变化与次生富集作用 4、VMS与SEDEX重要区别 5、下列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鉴别特性 黄铁矿、闪锌矿、毒砂、辉锑矿、雌黄、雄黄 真题(6选5,每题20分) 1、举例阐明地质异常在找矿评价中作用 2、简述矿床学重要研究内容和办法 3、结合实际分析成矿系列及其在找矿中应用 4、简述铁矿床重要类型和特点 5、依照国内矿产资源特点谈谈国内矿业发展思路 6、简述通过国内境内世界三大成矿带特点 真题(6选5,每题20分) 1、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沉淀机制 2、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岩浆熔离作用、岩浆爆发作用,各自形成矿产种类 3、MVT特性、成因、意义 4、残存型矿床特性、成因、意义 5、BIF特性、成因、意义 6、以自己熟悉矿床类型,举例阐明对热液矿床地质特性及物理化学

参考书目(世界近代史)

导 论 (美)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上、下),魏凤莲,张颖,白玉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全24册),台北幼狮文化公司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 (美)马里·佩里等编:《西方文明史》(上、下卷),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 (美)罗宾·W. 温克,R. J. Q. 亚当斯著:《牛津欧洲史》(全4卷),吴舒屏, 张良福等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年。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中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潘润涵、林承节、王建吉:《简明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吴于廑主编:《大学世界历史地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顾良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3年。 (英)G. N. 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梁于华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二、三卷,尤来寅、孙立田、吕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文艺复兴 (意)欧金尼奥·加林:《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法)丹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傅雷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美)玛格丽特·L. 金:《欧洲文艺复兴》,第2版,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 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张靖. [2].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 《理论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1期.田鹏颖. [3].《中国科学技术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体现. 《广西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王凤祥.安维复. [4].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 《中国科技论坛》.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1期.牛冲槐.杨玲.芮雪琴. [5].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理论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2期.周东娜. [6].中国传统文化对的影响. 《湖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胡艳辉. [7].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亲和性”基于几组概念内涵的分析. 《湖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王增智. [8].本土化与全球化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问题探析. 《理论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赵跃. [9].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德育思想析论. 《理论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8期.李华伟.

现代矿床学

第一篇地球科学研究概要 一、品质素养(德-能-勤) (一)、勤勉的作风 ① 勤奋刻苦②持之以恒 (二)、卓越的才能 ①组织协调②观察发现③决策执行④逻辑分析⑤总结概括⑥综合表达 (三)、高尚的品德 ①求真务实②精益求精③顾全大局④谦虚谨慎 二、思维方法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实践第一(矿床研究的实践性) 1)全面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矿床学研究:野外观测、室内研究→分析类型、推测成因、判断价值→矿床勘查、矿山开发(验证)→修改成因模型、指导找矿(举例) 2)正确处理野外观测与室内分析的关系 以野外观测为基础,以室内分析为主要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3)合理运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尊老不唯老,重洋不唯洋”(举例) * 华南花岗岩(徐克勤多期花岗岩—江西陡水加里东花岗岩、周新民多来源花岗岩—浙江西裘和广西四堡) *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火山岩型)/ 条带状变质铁矿 2.建立系统观念(矿床研究的系统性) 1)矿床是岩石圈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壳幔结构及深部地质作用过程) 2)成矿系统本身(构造、地层、岩浆岩、流体) 3.注重历史分析(矿床研究的历史观) 矿床历史分析可分为三个层次: 1)单个矿床的形成过程分析(典型层控矿床)同生沉积成矿—后期叠加改造 2)成矿带、成矿省、成矿域演化的历史分析,成矿系列及其演化(长江中下游)3)全球成矿史元古—燕山期(哈钦森 R W) 4.具备经济头脑(矿床研究的经济观) 矿床学既有地质属性,又有经济—技术属性 1)国内外矿业市场供需情况(铁矿、锡矿、稀土矿) 2)经济建设需要(铜矿、钾盐) 3)矿床的经济开发前景(地理、交通……)(南极铁矿,仅仅是宣传) (二)、思维方法

矿床学期末考试题目期末复习资料

矿产:产在地壳中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用物质资源。 矿床:地壳中矿产的富集产地,是矿化集中区的最小单位。 矿源岩:初步富集某种或某些成矿元素,并为后期热液成矿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 若为地层则称为矿源层。 矿体:由地质作用形成的,通常由脉石和矿石组成,具确切的形态、边界和规模的地质体。 矿体的产状:矿体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地质条件;包括:1,矿体的空间位置,2,矿体的 埋藏情况,3,矿体与围岩层理、片理的关系,4,矿体与岩浆岩的空间关系,5,与控矿构造的空间关系。 矿石:矿体中所含有用物质达到工业要求的集合体。 矿石矿物:矿石中可以被利用的矿物,及有用矿物。 脉石:矿体中不能被利用的那部分物质。 夹石:矿体中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 矿石的结构:矿石中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关系等所显示的形态特征。矿石的构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海绵陨铁结构:他形金属矿物(集合体)产在自形半自形的硅酸盐矿物晶隙之间。是岩 浆分异过程中,金属矿物晚于硅酸盐矿物晶出的一种典型结构。 工业品位:当前能供货开采的矿体或矿段的最低平均品位。 矿石的品级:指在一个工业类型的矿石中,根据矿石的有用组分、有害组分,物理性能、质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用途的要求等,对矿石(矿物)所划分的不同等级。 成矿期:指在一个具有相同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和物理化学条件的较长地质作用中,形 成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 成矿阶段:在成矿期内一个较短的成矿作用过程,表示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矿物在相同或 相似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过程。 矿物的生成顺序:在同一成矿阶段中不同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 同生矿床: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 的矿床. 后生矿床:矿体与围岩分别由不同的地质作用形成,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 叠生矿床:由两次或两次以上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 内生矿床:由内力地质作用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矿床。 外生矿床:由外力地质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形成的矿床。 矿床成因类型:按照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 研参考书目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备考过程中,同学们最关心的就是参考书的问题。那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博仁考研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一下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一、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是由原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当代史4个教研室、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以及一些日本史学者组成的。长期以来,世界史专业在国内史学界享有盛誉。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史系是在原来的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和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分别成立于1950年)基础上于2004年3月组建的。系内现有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博士点和硕士点,每年招收博士生15人,硕士生40-50人。 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新版.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 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新版.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 李侃、李时岳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出版 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就是博仁考研老师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打算报考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生的同学们要注意仔细阅读!

参考文献

[1]刘婉姿,郭丽君.“生态课堂”理念下研究生讨论课探析[J].中国农业研 究,2014,(5):90-93. 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开阔学生思维空间和活跃学术氛围,还有助于克服盲从倾向,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提高研究生质量水平,落实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期许。从学生主体角度来看,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和主动发现知识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生态课堂借助生态学方法,以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考察课堂教学,从学生、教师及其课堂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探索生态课堂的动态平衡。 体育教学中的生态教育可分为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物质因素包括教学中的自然因素、教学中的时空因素、教学中的设施因素;精神因素包括文化因素、情感因素、交际因素。 体育教学中的生态教育,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健康、生命、和谐、共生、多样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以及整体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它关注的是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环境之间多元互动的整体关联,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 有利于把学生从严肃沉闷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可以让学生心胸变得开阔,思维更具有发散性。 [2]邬宝坤.当代体育发展新话语:生态体育学[J].搏击·武术科学,2009,6(1):87-88. 生态体育学出场的背景是生态文明和体育发展中自身问题域;生态体育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育、自然与社会之间生态关系的学科;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观是生态体育学的哲学基础;生态体育学研究范围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1)研究体育与自然生态的关系;(2)研究体育与社会生态的关系;(3)研究体育自身生态的关系;(4)研究体育的人际生态关系。 生态体育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育、自然与社会之间生态关系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以生态文明为理论依据构建的学科。它既能为解答当代体育发展中的问题域提供思路,也能为当代体育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路径与理念,是一种不同于工业文明时期的体育发展理念。 [3]王希玉,孙志胜.多媒体助力体育课生态教学[J].中国教育现代装备,2014(4):61-62. 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的方法 多媒体的运用 一、多媒体“动画”,让参与学习更有调 二、多媒体“直播”,让自主学习更有道 三、多媒体“模拟”,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4]于海红,姜军.俄罗斯生态教育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3):139-141. 党的十八大报告着重强调我国要建成生态文明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强生态教育。

考研专业解读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凯程考研 历史悠久,专注考研,成就学员,成功率高! 考研专业解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2014年考研初试日期的临近促使很多考生已经开始了冲刺的复习阶段,而2015年考研也已经开始了准备,很多考生都已经先人一步的开始15考研的准备工作,那么你的专业和院校有没有先行选择好呢?凯程考研将为大家整理并发布各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生就业前景,希望还没有决定考研院校和专业的考生可以以此为依据,找到适合自己的考研目标,让我们提早启程。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介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即地球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而岩石是由许多矿物组成的。当岩石由有用矿物组成时,就构成了矿石或矿床。本专业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其演化的一门学科。 2、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及沉积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本专业研究生达到: (1)拥护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服从国家需要,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在良好的数理化、地质学与计算机应用基础上,较好地掌握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基本理论及实验测试技能和研究方法。熟悉本学科领域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新发展、新动向,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研究方向 01 沉积地质与沉积矿产 02 层序地层学 03 沉积学与岩相古地理学 04 环境矿物学 05 应用矿物学与成因矿物学 4、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60高等数学 ④827地球科学概论或808岩石学 (注:各院校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考试科目不同,以上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

现代地质学读书报告

煤地质学研究的盆地的分析 本人结合韦重韬教授《现代地质学》的课堂内容,对煤地质学研究的盆地分析方面的内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使得沉积盆地研究长期处于地质学的热点领域。煤、油、气和沉积铀矿等能源资源的形成均受控于盆地的沉积充填、构造及其动力过程。从盆地整体研究的角度来说, 煤和油气地质等分支学科的界限正趋于淡化,其相互间的成因联系日益被揭示。世纪年代盆地分析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包括盆地动力学、层序地层学、盆地流体系统、定量动力学模拟以及用于盆地研究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试等方面的新技术,这些方面都将对煤地质研究有重要的影响。 盆地是一种天然的热—化学反应器, 不仅有机质在其中实现转化过程, 盆地中的流体也在与地层中的化学物质进行着相互作用,形成重要的金属、非金属矿床,沉积盆地又作为地球表面沉降与充填的地区是各种能源资源形成与聚集的场所,包括煤、油气和沉积型核资源都形成于盆地中,并受控于盆地演化的动力系统。因而没有盆地, 没有盆地中进行的热—化学过程, 就没有煤、油气等能源资源和沉积、层控矿床。正因此,基于人类社会生存和繁荣发展对能源及矿产资源的需求,对沉积盆地的研究始终成为地球科学的热点领域,这一领域汇聚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计算机技术等许多学科进行交叉和联合研究,因此盆地研究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其发展又与各学科领域的进展及新技术成就密切相关。80年代以来是盆地与能源研究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 本文仅涉及其中几个领域的成就与发展趋向, 探讨其对煤地质研究的影响。 1 层序地层学在煤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学的概念与方法体系形成于80年代,其前身经历了地震地层学的阶段。在研究大量地震剖面的过程中,直观地发现了盆地中存在着大量的间断面,而层序地层的基本单元恰恰是以间断面及其相应的整合面划分的,因此它为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各种关键性界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层序地层序列是旋回性序列,受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和物源补给的综合控制。北美的石油地质及沉积学家首先在大陆边缘盆地中揭示了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性,在层序内部识别了沉积体系域的有规律交替,并提出了层序内部构成的模式。 含能源盆地分析中应用层序地层方法首先划分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和沉积体系配置规律的研究。含油气盆地中可有效地预测储集体、烃源岩和盖层的分布和配置。近年来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在深水海域对低位体系域中各种储集体和圈闭的成功预测,如墨西哥湾,北海和非洲西南海域。在煤地质领域也进行了广泛探索,对于我国广泛分布的内陆表海及陆相含煤地层的研究也取得了成功,并揭示了层序内部构成的特色。我国晚古生代煤田其形成条件是地台基底上发育的内陆表海环境,通常缺少深水及斜坡部分,层序内部构成是由高频基准面变化产生的副层序,低位体系域经常缺失或仅有下切谷砂体等横向上不连续的沉积。在出现边缘裂陷时则低位域较发育,如我国南方扬子地台南缘晚二叠世的层序。在含煤岩系中古土壤层及其上区域性分布的煤层以及碳酸盐台地区古喀斯特风化面等都是识别古间断面的重要标志。在扬子地台区可以进行跨相带追索。根据煤层赋存的体系域背景可以预测煤的含硫性, 以寻找有害物质含量低的优质煤。 陆相含煤及含油气盆地中作为划分层序的古间断面常常更显著和易于识别,

矿床学试题分析

矿床学试题分析

矿床学试题分析 1、矿床: 2、矿石 3、矿源岩 4、脉石矿物 5、工业品位 6、岩浆矿床 7、矿石矿物 8、边界品位 9、矿体 10、正岩浆矿床 1、我国的矿产资源特点是什么? 2、什么叫成矿作用? 3、什么叫岩浆熔离矿床? 4、什么叫玢岩型矿床? 5、简述金伯利岩 6、什么叫卡林型金矿? 7、简答矿床的成因分类。 1、论述矽卡岩矿床的主要特点和形成条件 2、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是什么? 3、论述风化矿床的一般特征 4、论述矿石的结构、构造 1.矿床:是矿产在地壳中的集中地,指存在于地壳中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集合体的质和量都能到达当前工业经济技术指标要求,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矿床由矿体和围岩两部分组成。 2、矿石: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所含有用物质(元素、化合物、矿物)达到工业要求的矿物集合体。(为一种岩石,矿石为物质概念,是不可数名词,不能论个) 3、矿源岩:初步富集某种或某些成矿元素,并为后期热液成矿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如果具有这种功能的岩石是地层,这套地层就叫矿源层。 4、脉石矿物:指那些虽与矿石矿物相伴,但不能被利用或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暂时不能被利用的矿物。 5、工业品位: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供工业开采和利用的矿体、矿

段的最低平均品位。 6、矿石矿物:矿石中可供利用的矿物,系指可以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 7、边界品位:区分矿石与岩石的有用组分的最低要求。边界品位是对单个样品而言。 8、矿体:通常情况下由矿石和脉石组成(有些矿体全部由矿石组成),具有确切的形态、边界和规模的地质体。是矿床中可供开采的对象。 9、正岩浆矿床:在岩浆条件下直接形成的矿床。它们一般位于岩浆母岩体内,有时可进入围岩矿体的矿物成分与母岩区别不大,只是有用矿物的含量有所差异,即矿体所含有用矿物达到了工业上能利用的程度。(百度) 9、岩浆矿床是指岩浆生成、运移和就位过程中,成矿物质通过分异、聚集并在岩浆结晶阶段形成的矿床。 一、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来源课件) 1、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2、优劣质矿并存,品位贫富不均,贫矿多,富矿少 3、共生、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床少 4、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 5、紧缺矿种的资源形势十分严峻 二、什么叫成矿作用? 成矿作用是指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分散在地壳或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集中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按作用的性质和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相应形成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 1.内生成矿作用 主要指由地球内部热能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 除与到达地表的火山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外,内生成矿作用均是在地壳内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的。 内生成矿作用包括岩浆成矿作用和热液成矿作用两大类。 2.外生成矿作用 指发生于地壳表层,主要在太阳能的影响下,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作用。 外生成矿作用进一步分为风化成矿作用和沉积成矿作用两大类。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推荐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中国史专业: 《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史专业: 《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本文系统介绍北大历史学系考研难度,北大历史学系就业,北大历史学系学费,北大历史学系考研辅导,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一、北大历史学系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很火,特别是北大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北大历史学系考研专业课623历史学基础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历史学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历史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大历史学系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北大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公司,高校任教,读博,出国。 三、北大历史学系各招收专业介绍 北大历史学系共有两个专业招生,即中国史和世界史。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 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其中中国史25人,世界史17人。拟接收推荐免试生50%-70%。应试生差额复试比例为200%。复试权重为50%。 其考试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8f9794611.html,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城市化与社会文明秩序的重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进城"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期.邵宁宁. [2].再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以莫言获“诺奖”为契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王玉珠. [3].经典性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典律构建”的基石. 《天津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黄万华. [4].民间叙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流话语的建构. 《人文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王玉珠. [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美食怀旧”书写——以陆文夫为个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冯进. [6].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以战后中国文学转型为例. 《广东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3期.黄万华. [7].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评价. 《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期.董慧. [8].延安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进程中的复调与对话. 《人文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李林荣. [9].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研究概述. 《湖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3期.陈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