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现代矿床学》讲义

2012《现代矿床学》讲义

2012《现代矿床学》讲义
2012《现代矿床学》讲义

《现代矿床学》

第一篇概述

一、发展前景

1.发展动力-社会经济发展

●非金属矿产(材料)//龙芯一号/龙芯二号

能源矿产(化工)//石油化工装置

金属矿产(冶金)//铜鼎/秦始皇

石器(工具)//北京猿人

●国内四大战略矿产资源铁铜铝锌储采比低,到2020年有可能完全枯竭(图)

●世界矿业大国矿业产值比较(表)

2.发展潜力-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

●矿产资源找寻对象//蛟龙号深海探查装置

●矿产资源找寻对象由浅表转向深部、由陆地转向海洋、由简单转向复杂

●预测和找寻矿产资源的难度已经显著增加

●成矿理论创新和找矿技术进步是解决矿产资源找寻问题的根本途径

3.发展途径-学科交叉

●矿床地球化学(元素共生组合)/ 矿田构造学(韧性剪切带控矿、侵入接触

构造控矿)、矿床物理化学 / 海洋矿床学 / 生物矿床学 / 壳幔成矿学……

●此外,矿床学与环境科学以及矿床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也日益受到重视

** 小结:发展的动力/基础/发展潜力/发展途径

结论:矿床学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二、一般要求

◎袁隆平-杂交水稻//王选-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当代毕昇

饶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1.勤勉的作风

?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2.卓越的才能

?组织协调;?观察发现;?决策执行;?逻辑分析;?总结概括;?综

合表达

3.高尚的品德

?求真务实;?顾全大局;?谦虚谨慎

●“南竺北蔡”//竺可桢-浙江大学校长/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57年物理学/宇称不守恒理论/1942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4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45-1948年芝加哥大学博士,1949年普林

斯顿高等研究院

李政道-57年物理学/宇称不守恒理论-吴健雄实验证实/1945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1946-195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1953年哥伦比亚

大学

丁肇中-76年物理学/发现J粒子/1936年生于美国,1949年进入台湾,1956年美国密歇根大学

李远哲-86年化学/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1936年生于台湾新竹,1955-1959国立台湾大学毕业,1965年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

朱隶文-97年物理学/利用激光冷却方法在低温下俘获原子,1976年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

崔琦-98年物理学/新的量子流体/1957年香港中学毕业,196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

钱永健-08年化学/绿色荧光蛋白/1952年生于美国,1977年剑桥大学博士

高锟-09年物理学/光纤通讯/1949年香港,1965年伦敦大学博士

●科学道德科学风(7种学术不端行为)

XXX/井冈山大学造假-荷兰乌德勒支大学Spek教授

XXX/人耳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长江学者

XXX/鼓风机-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XXX/全国教学名师-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

XXX/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作风败坏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践第一(实践性)

●实例:华南多期多阶段花岗岩

徐克勤院士-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江西陡水加里东花岗岩

2.强调系统观点(系统性)

◎实例:翟裕生院士/古陆边缘成矿系统

3.注重异同分析(矛盾性)

◎实例:元古代条带状铁矿/中国矽卡岩型富铁矿

4.具备经济头脑(经济性)

◎南极//铁矿/XXX副研究员

5.重视探索创新(创新性)

◎涂光炽院士-层控矿床/超大型矿床/低温矿床/分散元素矿床四、主要内容

1.区域地质

◎繁昌地区区域地质图/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

2.矿区地质

◎桃冲矿区地质图/地层、构造、矽卡岩、矿床

3.矿床地质

◎矿体/矿石/围岩蚀变/成矿期次

4.矿床成因

◎成矿条件/物质来源/成矿机理/成矿模式

5.成矿规律

◎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化规律/矿床共生规律/区域成矿模式6.成矿预测

◎资料集成/数学建模/分析预测/实地查证/钻孔验证

第二篇研究对象

一、内生矿床

1.岩浆矿床

1)岩浆分结矿床(Cr, V, Ti, Fe, TE, REE)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

◎岩浆岩组合和赋矿主岩-矿区地质图/蛇绿岩套(超基性岩)

●方辉橄榄岩

◎蚀变矿化分带/垂向分带/方辉橄榄岩-铬铁矿矿体

◎矿石结构构造/条带状-豆荚状铬铁矿

◎矿石矿物组合/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铬铁矿

●铬铁矿中地幔矿物种群/报奖排名

●锇铱矿中球状自然铁

2)残浆结晶(伟晶岩)矿床(Li, Be, Nb, Ta, REE, 云母)

新疆可可托海/四川武平伟晶岩矿床

◎岩浆岩组合和赋矿主岩/蚀变矿化分带-新疆可可托海矿区地质图

◎矿石结构构造/四川武平绿柱石-电气石

◎矿石矿物组合/四川武平绿柱石

3)岩浆熔离矿床(Cu, Ni, Pt, Ti, …)

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岩浆岩组合和赋矿主岩-矿区地质图/超基性岩

◎蚀变矿化分带/垂向分带

◎矿石结构构造/网脉状矿石

◎矿石矿物组合/橄榄石-硫化物

●磁黄铁矿-镍黄铁矿

2.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Fe, Cu, Pb, Zn, W, Sn, Mo, …)

安徽安庆铜矿

◎岩浆岩组合和赋矿主岩-矿区地质图

●石英闪长岩

◎控矿构造/百子山倒转背斜剖面图

●褶皱控矿

◎蚀变矿化分带/接触交代

◎矿石结构构造/早期-晚期透辉石和石榴石/矽卡岩中的交代残余

●石榴石-透辉石-绿帘石-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

◎矿石矿物组合/黄铁矿-磁黄铁矿-Co黄铁矿

3.热液矿床

1)岩浆热液矿床(W, Sn, Be, Nb, Ta, Li, Au, Ag, …)

河南前河金矿

◎岩浆岩组合和赋矿主岩-矿区地质图/花岗岩

◎矿体形态-矿区剖面图

◎蚀变矿化分带/横向分带-黄铁绢英岩化带为矿化集中带

●黄铁绢英岩化

◎矿石结构构造/细脉浸染状矿石

◎矿石矿物组合/石英-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

●黄铁矿中的页片自然金

●包裹自然金-裂隙自然金-粒间自然金

2)非岩浆热液矿床(Pb,Zn,Sb,U, …)

(1)海相喷流-沉积矿床

内蒙狼山-渣尔泰山铅锌矿床

◎赋矿岩石组合-酸性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

◎矿体形态-矿区剖面图

◎蚀变矿化分带/横向分带-垂向分带

◎矿石结构构造/纹层状-脉状

◎矿石矿物组合/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

(2)陆相喷流-沉积矿床

云南金顶铅锌矿

◎赋矿岩石组合-砂岩-灰岩-有机质

◎矿体形态-矿区剖面图

◎蚀变矿化分带/垂向分带

◎矿石结构构造/角砾状

◎矿石矿物组合/草莓状黄铁矿-闪锌矿

4.火山矿床

1)火山喷气矿床(S)

●火山喷气作用

2)火山喷溢矿床(Fe,Ni)

●火山喷溢作用

3)火山爆发矿床(金刚石)

山东蒙阴金刚石矿床

◎赋矿主岩-金伯利岩/路凤香教授

●金伯利岩

◎矿体形态-胜利1号岩管

●喷发岩管

◎矿石结构构造/金伯利岩-角砾状构造

◎矿石矿物组合/金刚石

4)火山热液矿床

(1)陆相火山热液矿床(Fe,Cu,Zn,Au,…)江西银山铅锌矿

◎火山岩层序-喷发层序/王德滋院士

●火山碎屑流堆积

●火山碎屑岩/岩屑、晶屑和玻屑

◎火山机构-浙江北雁荡山

◎蚀变矿化分带/纵向分带-温度

◎矿石结构构造/纹层状-脉状

◎矿石矿物组合/方铅矿-闪锌矿

(2)海相火山喷流-沉积矿床(Cu,Pb,Zn)

河北高板河铜铅锌矿床

◎火山岩层序-侯增谦研究员

◎火山机构-黑烟囱

◎蚀变矿化分带/垂向分带

◎矿石结构构造/草莓状、纹层状、叠层石

◎矿石矿物组合/黄铁矿-闪锌矿

5)次火山热液矿床

(1)斑岩矿床(Cu,Mo,W,Sn,Zn,Au,…)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

◎时空分布-三大成矿域

●中国斑岩铜矿时空分布

◎赋矿主岩-石英二长斑岩

◎蚀变矿化分带/横向分带

◎矿石结构构造/细脉浸染状

◎矿石矿物组合/黄铜矿-黄铁矿

(2)玢岩铁矿(Fe)

江苏吉山铁矿

◎时空分布-长江中下游宁芜盆地

◎赋矿主岩-辉石闪长玢岩

◎蚀变矿化分带/玢岩铁矿模式-陈毓川院士

◎矿石结构构造/网脉状

●角砾状矿石

◎矿石矿物组合/磁铁矿-黄铜矿

●磁铁矿-黄铁矿

6)火山沉积矿床(Cu,Pb,Zn,Fe,Ag)

云南大龙潭铜矿

◎火山沉积层序-二叠系宣威组火山沉积岩

◎蚀变矿化分带-垂向分带

◎矿石结构构造/结核状

◎矿石矿物组合/辉铜矿

二、外生矿床

1.风化矿床(Au,Sn,Mn,REE,Al,Ni,U, …)

广西钦州-防城锰矿

◎成矿母岩-矿区地质图/碳酸盐岩

◎蚀变矿化分带/印尼苏巴印镍矿剖面

●江西武山铜矿氧化带

◎矿石结构构造/角砾状

●细脉状

●葡萄状

◎矿石矿物组合/短柱状锰钡矿

2.沉积矿床

1)机械沉积矿床(Au,Pt,Sn,Zr,金刚石)

◎成矿母岩-陕甘川接壤区砂金分布图/花岗岩-变质岩

◎蚀变矿化分带/垂向

◎矿石矿物组成/铌钽矿

2)蒸发沉积矿床(K, Na, Mg, Ca, N, B, …)

◎赋矿岩石/新疆罗布泊盐类分布图(图)-王弭力政协委员

◎矿石矿物组成/盐类矿物

3)胶体化学沉积矿床(Fe, Mn, Al, …)

◎赋矿岩石-华南晚泥盆世宁乡式铁矿/碳酸盐岩

◎矿石结构构造/鄂西宁乡式铁矿矿石/鲕状矿石

◎矿石矿物组成/河北宣龙铁矿矿石/肾状、细菌

4)生物化学沉积矿床(P,Si,S,…)

◎赋矿岩石-云南昆阳磷矿地层柱状图/白云岩

◎矿化分带/含磷砂质白云岩-磷块岩

◎矿石结构构造/鲕状、皮壳状

三、变质矿床

1.接触变质矿床(玉石,石墨,大理岩,Fe, …)

◎赋矿岩石-变质岩

◎矿石矿物组成/透闪石

2.区域变质矿床(Fe, Cu,Au,U…)

◎赋矿岩石-变质岩/矿体

●矿体与围岩接触关系

●围岩变形

◎矿石结构构造/条带状

◎矿石矿物组成/富矿石-磁铁矿

3.动力变质矿床(Au,…)

◎赋矿岩石-变质岩/矿体

◎矿石结构构造/石英脉透镜体与石香肠

●条纹状含金石英脉

●含金石英脉

◎矿石矿物组成/含金黄铁矿

4.混合岩化矿床(Au,变质伟晶岩矿床,…)

◎赋矿岩石-甘肃红柳变质-混合岩化金矿/红土化

●甘肃红柳变质-混合岩●云南点苍山肠状混合岩四、叠加改

造矿床

1.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矿床(Fe, Cu,…)

2.沉积-非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矿床(Au,…)

3.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矿床(Au,…)

4.变质-非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矿床(Au,…)

◎赋矿岩石-变质岩/矿体

◎矿石结构构造/纹层状矿石

●纹层状矿石显微照片

●细脉状/纹层状矿石

◎矿石矿物组成/黄铁矿中的自然金

五、复合矿床

1.接触交代-岩浆熔离复合矿床(Fe, Cu,…)

2.接触交代-次火山热液复合矿床(Fe,Cu,…)

●安徽冬瓜山复合铜矿床/矽卡岩铜矿-斑岩铜矿

3.接触交代-叠加改造矿床(Fe,Cu,…)

4.火山热液-次火山热液复合矿床(Cu,Au,…)

●江西银山复合矿床/火山热液-次火山热液

第三篇研究步骤

一、选择题目

1.研究性质

◎基础:中华龙鸟-鸟的起源-季强/应用:动车组-高铁事故2.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研究经费资助强度

◎大陆超深钻/岩浆底侵-经费

二、收集资料

1.为什么要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研究区的情况,研究程度,存在问题

?选取有用资料,为我所用,节约人力、物力、时间

?了解新涉及的研究领域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学习新理论、新方法

2.可以通过那些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参加会议

国内外学术会议(Congress, Symposium or Conference),专题讨论会

(Workshop)和短训班(Seminar or Short course)

?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Talk or Email)

?上课(极为次要)

?读书(较为系统,但资料和观点可能不是最新的)

?阅读杂志(极为重要)

国外重要杂志(部分)

Nature Science

Earth Science Reviews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Geology Episodes

Economic Geology Ore Geology Reviews

Mineralium Deposita Resource Geology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Journal of Petrology

Lithos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Mineralogical Magazin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Minerals

American Mineralogist Canadian Mineralogist

Chemical Geolog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Geophysics

Geophysics Journal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Tectonophysics

Ground Water Journal of Hydrology

Environmental 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Marine Geology

Sedimentary Geology Computers & Geosciences 国内重要杂志(部分)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

自然科学进展地球物理学报

地质学报地质论评

地质科学地学前缘

矿床地质地质与勘探

岩石学报岩石矿物学杂志

地球化学矿物学报

高校地质学报地球学报

地球科学现代地质

?网上查阅(最为重要)

世界重要出版社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www.elsevier.nl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世界重要国际组织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www.helsinki.fi/science/igu/index.html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long/IAGC/programs.htm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chemistry and Cosmochemistry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ueswl/geomorphlis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orphologists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minerallogy/seltmann/IAGOD/index.htm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the Genesis of Ore Deposits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al Geology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uk/society/ias/default.htm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dimentologists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geology/IASIG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ructural / Tectonic Geologists www.dst.unipi.it/ima 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index.htm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Association ingua.nlh.no/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Guaternary Research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studorg/metsoc/The Meteoritical Society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wmgg/SEG.html 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 www.min.tu-clausthal.de/www/sga/sga.html

Society for Geology Applied to Mineral Deposits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sepm.html 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ion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homepage.html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www.uni-essen.de/geologie/aegs.htm Association of European Geol. Society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Association of exploration Geochemists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p.br/ Association of geologists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Geochemical Society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www.gfg.ku.dk/~iag/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desy

www.cig.ensmp.fr/~iahs/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logical Sciences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iapso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hysical Sciences of the Oceans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ismology and Physics of the Earth’s

Internior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olcanology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s

Internior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The Mineralogical Society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 The Geological Society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U. S. Geological Survey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中国重要地学机构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科技部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科教网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基金委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国土资源部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index.asp中国科学院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中国地质调查局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中国地质科学院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全国地质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0b3781271.html,中国地质学会

3.收集相关资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网上查阅资料

可依地区、作者或专题关键词进行,阅览室查阅资料可按地区或刊物特点进行,查阅时应采用由新到老,逐步追索的办法

?资料来源应列完整

作者名、论文篇名、刊物名、年卷期、页码或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收集和整理资料时应进行资料分类

可按地区、作者、时间、内容分类

三、撰写申请

1.选题依据

?论题简介

?所涉研究领域中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立项研究这些问题的必要性

?研究地区的基本情况、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研究思路(工作模型)

?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新、特、全)

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要明确,大小要合适

?研究内容要具体,且必须围绕研究目标展开

?关键问题要选准,数量不宜多,且必须与研究内容一致

3.研究方案

?有可操作性,且与研究内容一致

?尽可能采用新方法

?注意测试手段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4.预期成果

?相对具体

?与研究内容一致

?所提成果的高度要适当

5.研究基础、队伍、条件和经费预算

?研究基础要强调已有一定工作积累,但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研究队伍和条件要与研究任务(内容)对应

?经费预算要尽可能合理

●实例:安徽铜陵-繁昌地区中生代岩浆底侵作用及与成矿关系

四、申请汇报

◎要求

?材料真实可信;?内容紧扣主题;?论述中心突出;?画面简洁清晰;

?精神丰足饱满;?着装大方得体;?语调抑扬顿挫;?时间长短适宜

●《长江中下游地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总结》项目申请汇报(幻灯片)五、野外调研

1.确定野外路线

?前人研究资料(主要研究者)

?主要任务(地层、岩浆岩、矿床、构造)

?主要地质体出露情况(露头分布)

?路线穿行难易程度

?项目大小

●安徽铜山铜矿野外工作路线设计(图)

2.定点和观察记录

?典型地质现象

?地质体界线

?地质体特征变化

?采样位置

?地质点距离

矿区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床地质(矿体、矿石、围岩蚀变)3.观测地质剖面

?主要任务(地层、岩浆岩、矿床、构造)

?主要地质体出露情况(露头分布)

?主要接触界线情况

?穿行难易程度

●安徽铜山铜矿E-E’剖面(图)

4.素描

?地质现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地质现象的重要性

?可否拍照

?拍出的照片中地质现象是否清楚

●山西五台岩群α褶皱(图)

5.照相

?由总体到个体

?由全景到特写

?过渡带(接触界线)

?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质现象

?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

●安徽铜山铜矿矿化作用(照片)

6.采集标本

?主要地质体(地层、岩浆岩、矿床、构造)

?特殊地质体

?接触带和过渡带

?典型性和代表性

?数量和大小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矿石(照片)

●安徽铜陵曹山岩体包体(照片)

7.标绘地质图

●安徽铜山铜矿地质图(图)

8.野外工作总结

1)基本情况;2)完成的主要工作;3)主要进展和认识;4)存在问题;5)下一

步工作//附件:工作成果图(调研路线,地质点,采样点);素描图;实测剖面

图;照片;采样单

六、镜下观察

1.基础要求

?光性矿物学;?岩石图谱;?蚀变岩图谱;?矿石图谱

2.观察内容

?结构和构造;?矿物类型及其特征;?矿物相互关系;?有特殊意义的现象七、分析测试

1.样品处理

?样品挑选和登记;?碎样(颗粒大小、重量);?制片(类型);?送样2.单矿物分选

?碎样;?摇床分选;?磁力仪分选;?重液分选;?双目镜挑选3.单矿物分析

?年龄测定;?结构测定;?物性测定;?成分测定(主微量和同位素)4.包裹体分析

?种类和组合;?温度测定;?盐度和成分测定;?参数计算5.岩石(矿石)分析

?年龄测定;?主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八、编写报告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报告

●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

◎研究计划要点◎研究计划执行情况概述?野外地质调查

?室内样品处理和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结题报告

●研究工作基本情况

◎项目概况◎项目实施情况●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

●经费使用情况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下一步工作安排

九、总结汇报

●《长江中下游地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总结及成矿机制研究》

(铜山铜矿)项目总结汇报(幻灯片)

十、撰写论文

1.学位论文

1)前言

◎选题和选区依据/研究意义◎课题来源、名称和编号◎前人研究成果

综述/存在问题◎本次研究所做的工作/工作量表◎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例1:浙西金鸡岩火山岩型金矿床(硕士论文)(幻灯片)

●例2: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

研究(博士论文)(幻灯片)

2)摘要

◎简明扼要,但必须反映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3)正文

◎主题明确,观点突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语言流畅,逻辑性强●例

3:矿床学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提纲1●例4:矿床学专业(工程)

硕士学位论文提纲2●例5:新疆阿尔泰山南缘泥盆纪苦橄岩及其共生火山

岩的特征和成因(博士论文)(幻灯片)

4)结论

◎应反映主要工作和主要成果5)致谢

◎力求全面6)参考文献

◎注意规范和相关性◎注意事项

?一定要有论文提纲和详细提纲

?注意论文规范(封面、扉页、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目录、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以及仪器型号及其工作条件应予以说明

?应列出全部分析测试数据而不是只列看起来适用的部分数据。同时,所

列数据应是原始数据(包括测定误差)而不是平均值或范围值

?数据图表要准确规范,且应与主题协调一致

?引用他人的数据资料、图件照片和观点方法必须注明出处

?注意一致性

?避免词语和文句错误

2.综述论文

1) 过程

◎选题,确定题目◎通过各种渠道系统收集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确定论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筛选材料◎进行写

作2) 注意事项

◎资料尽可能新◎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详略得当3) 实例

●岩浆底侵作用研究进展(幻灯片)

3.研究论文

◎立题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新观点)●例1:三颗锆石

◎选材要科学合理,精益求精(新资料)●例2:安徽铜陵岩浆底侵作用证据◎题目要新颖简练,有吸引力?广东古寨岩体锆石U-Pb定年与地质意义/华

南陆壳基底的幕式增长-来自广东古寨花岗岩锆

石U-Pb定年的证据

◎署名要实事求是,名实相符?要避免欺世盗名,狐假虎威,无功受禄◎摘要要突出重点,言简意赅◎引言要简明扼要,引人入胜?突出科学史实、科学问题和选题主要性?强调论文工作和成果意义?客观评述前人工作和尽量引

用他人新成果●例3:安徽铜陵地区上地幔到上地壳岩浆中硫化物熔体的演

化(幻灯片)

◎正文要紧扣主题,层次分明◎结论要明确具体,论之有据◎参考文献要明确关联,舍旧求新?避免转引二手文献和只引自己(团队)论文或故意多引投稿杂志文献

第四篇研究方法

一、野外调研

1.矿区地质

1) 地层

(1)层序与接触关系

●新疆伊宁盆地石炭系地层接触关系(远景)

●新疆伊宁盆地石炭系地层接触关系(近景)

●浙江湖州长兴组与殷坑组接触关系(近景)

(2)岩性及其变化

●安徽铜山矽卡岩铜矿矿区地层(石炭系船山组灰岩)

●安徽铜山矽卡岩铜矿矿区地层(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

(3)厚薄及其变化

●湖北大冶铁矿赋矿地层(三叠系下统大冶群T1dy)(照片)

(4)渗透性及其变化

●湖北大冶铁矿赋矿地层(三叠系下统大冶群T1dy)(照片)

(5)矿源层及其变化

●安徽安庆铜矿三叠系月山组中的膏溶角砾岩(照片)

●安徽冬瓜山铜矿大理岩地层中的黄铁矿(照片)

2) 构造

(1)类型(褶皱、断裂和节理等)及其表征

●安徽桃冲铁矿印支期褶皱和断层(照片)

●湖北铜绿山铜矿F25断层破碎带擦痕(照片)

●安徽铜山铜矿节理(照片)

(2)时序(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与演化

●湖北大冶铁矿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照片)

(3)级次及其配套关系

●安徽铜山铜矿铜山矿段一级和二级构造(照片)

(4)与岩体关系(控岩构造)

●安徽狮子山矿田冬瓜山岩体沿构造侵入(照片)

(5)与围岩蚀变关系

●湖北大冶铁矿构造蚀变带(照片)

(6)与矿化关系(控矿构造)

●湖北大冶铁矿角砾状块状磁铁矿矿石(照片)

3) 岩浆岩(脉岩)

(1)岩性及其变化

●新疆阿图什碳酸岩和镁铁质岩体(照片)

(2)期次和相带及其变化

●新疆阿拉套山花岗岩中的玄武岩脉(照片)

(3)岩石包体及其变化

●安徽铜山岩体中的岩石包体(照片)

(4)与围岩关系

●安徽安庆月山岩体与围岩关系(照片)

(5)与矿体关系

●河南文峪闪斜煌斑岩墙(照片)

2.矿床地质

1) 矿体

(1)形态与产状

●云南金顶凤凰山铅锌矿矿体(照片)

●江西浒坑钨矿条带状石英脉矿体(照片)

(2)与围岩接触关系

●湖北铜绿山铜矿矿体与围岩关系(照片)

(3)矿体内部结构与物质组成

●云南金顶凤凰山铅锌矿矿体(照片)

2) 矿石

(1)矿物组成及特征

●江西八仙脑钨矿矿石(照片)

(2)结构构造

●湖北大冶铁矿块状矿石(照片)

●湖北大冶铁矿蜂窝状矿石(照片)

●湖北大冶铁矿条带状矿石(照片)

●新疆阿巴宫玢岩铁矿角砾状矿石(照片)

●新疆乔夏哈拉海相喷流沉积硫化物矿石(照片)

(3)矿化期次

●山东沂南金铜铁矿矿化期次(照片)

3) 围岩蚀变

(1)类型及其特征

●安徽铜山铜矿围岩蚀变(照片)

(2)水平和垂直分带

●安徽铜山铜矿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化分带(图和照片)

(3)时序及空间叠加关系

●安徽铜山铜矿围岩蚀变(照片)

(4)与矿化间的关系

●安徽铜山铜矿围岩蚀变与矿化(照片)

二、镜下观察

1.矿区地质

1)地层

(1)岩性及其变化

●广东长坑金矿硅质岩(照片)

●河北蓟县长岭沟组下部粉砂岩(照片)

●山东黄埠岭金矿安山岩(照片)

●安徽铜陵角闪斜长片麻岩(照片)

(2)古生物及其变化

●滇西太平掌铜矿化石(照片)

(3)矿化剂(有机质、硫酸盐等)及其变化

●安徽安庆铜矿三叠系月山组中的膏溶角砾岩(照片)

●扬子地台西缘海相喷流沉积有机质(照片)

(4)矿源层(黄铁矿、黄铜矿等)及其变化

●江西武山铜矿古生代矿源层(照片)

2)构造

(1)侵入接触带控矿构造

●断层接触

●超覆接触

●捕虏体接触

(2)韧性剪切控矿构造

●江西金山金矿韧性剪切控矿构造(石英脉透镜体)

●江西金山金矿韧性剪切控矿构造(石香肠)

●江西金山金矿韧性剪切控矿构造(黄铁矿压力影)

●山东谢家沟金矿韧性剪切控矿构造(石英的核-幔构造)

●江西浒坑钨矿韧性剪切控矿构造(云母鱼)

●云南哀牢山金矿韧性剪切控矿构造(σ组构)

●云南哀牢山金矿韧性剪切控矿构造(δ组构)

(3)叠加控矿构造

●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叠加控矿构造(长石两期张裂隙)

●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叠加控矿构造(长石书斜构造)

●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叠加控矿构造(两期交错石英脉)

●新疆红山金矿叠加控矿构造(早期脉被后期脉错断)3)岩浆岩(脉岩)

(1)结构和构造

●安徽铜陵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似斑状构造)

●花斑结构(照片)

(2)矿物类型及其含量(目测和统计)

●安徽铜陵天井湖花岗闪长岩(照片)

(3)矿物特征

●安徽铜陵老庙基石英二长岩(斜长石)

●安徽铜陵凤凰山花岗闪长岩(斜长石)

(4)矿物相互关系

●安徽铜陵小陶家暗色闪长质包体(变形、交代、变质)

(5)有特殊意义的现象

●安徽铜陵曹山辉石闪长岩(照片)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照片)

2.矿床地质

1)矿石

(1)结构和构造

●青海大场金矿草莓状黄铁矿(照片)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层纹状构造(照片)

(2)矿物类型及其含量(目测和统计)

●内蒙道伦达坝铜矿矿石(照片)

●新疆红山糜棱岩型金矿矿石(照片)

(3)矿物特征

●山东黄埠岭金矿矿石(照片)

●陕西架鹿岩浆热液金矿矿石(照片)

●新疆包古图斑岩金矿矿石(照片)

(4)矿物相互关系(矿化期次)

●江苏吉山铁矿硫化物磁铁矿矿石(照片)

●山东黄埠岭金矿两期黄铁矿(照片)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矿石(黄铁矿/黄铜矿)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矿石(黄铜矿穿插黄铁矿)

●辽宁凤城翁泉沟变质热液叠加铁矿矿石(照片)

(5)有特殊意义的现象

●江苏凹山铁矿磁铁矿脉状充填(照片)

●黄铁矿和闪锌矿因脉石矿物压溶而富集(照片)

●黄铁矿微晶的多次增生(照片)

2)围岩蚀变

(1)类型及其特征

●湖南白腊水锡矿绿泥石化(照片)

●豫西鱼翅岭斑岩钼矿黄铁绢英岩化(照片)

(2)水平和垂直分带

●安徽铜山铜矿垂向分带(照片)

(3)时序及空间叠加关系

●江西武山铜矿成矿期次(喷流-沉积期/矽卡岩-热液期)

●江西武山铜矿成矿期次(矽卡岩-热液期/氧化物阶段)

●江西武山铜矿成矿期次(热液期/石英-硫化物阶段)

(4)与矿化间的关系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硅化与矿化(照片)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钾长石化与矿化(照片)

三、分析测试

临床免疫学检验 名词解释&重要知识点 (上)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 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杂交瘤技术 【原理】以聚乙二醇(PEG)为细胞融合剂,使免疫后能产生抗体的小鼠脾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繁殖的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通过次黄嘌呤、氨基蝶呤和胸腺嘧啶核苷(HAT)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只让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生长,经反复的免疫学检测筛选和单个细胞培养(克隆化),最终获得机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又能长期体外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系。将这种细胞扩大培养,接种于小鼠腹腔,可从小鼠腹水中得到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一)小鼠骨髓瘤细胞 理想骨髓瘤细胞的条件:①细胞株稳定,易于传代培养;②细胞株本身不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③该细胞是HGPRT或TK的缺陷株;④能与B细胞融合成稳定的杂交瘤细胞; ⑤融合率高。 目前最常用的是NS-1和SP2/O细胞株 (二)免疫脾细胞

医学免疫学 实验设计 例子

《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 期别:xxx 班级:xx 学号:xxxxxxxx 姓名:OOO IL-35对小鼠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机制 【立题依据】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不断发现和认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Ⅰ型糖尿病(T1DM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全球大约有2000万患者,中国至少有100万的患者,但是Ⅰ型糖尿病常常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发生且为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有较高的遗传度(75%),表现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同时,Ⅰ型糖尿病患者如治疗不善将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竭、心脏病、截肢等。因此如果能正确了解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机制,并探索更加有效治疗及预防方案,对于患者本身乃至整个家族的身体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是体内除了抗原提呈细胞(APC)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外正常细胞几乎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研究表明IFN-γ转基因小鼠的胰岛β细胞分泌IFN-γ,由于IFN-γ刺激MHC-Ⅱ分子的表达这种小鼠的胰岛β细胞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这样以来免疫细胞就会结合并识别胰岛β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攻击,使其丧失胰岛素分泌活性,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缺乏。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些CD4+T cell还可高表达IL-2受体的α链(CD25)分子,胞质中表达Foxp3转录因子的T细胞分化亚群。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抑制CD4+ Tcell和CD8+ Tcell的活化与增殖从而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通过协调Treg水平来调节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2007年新发现的一种独特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因子,属于IL—12细胞因子家族,IL-35为异源二聚,主要由活化的Treg分泌,对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参与介导机体免疫耐受的形成。IL-35是否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及其相关的免疫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仍有待继续研究和解决。 【实验目的】 本实验就是通过提高NOD系小鼠(Ⅰ型糖尿病患鼠)体内的IL-35水平,观测小鼠各期的血糖尿糖等水平及后期的Ⅰ型糖尿病发病率、胰岛炎评分等,评定IL-35对Ⅰ型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并与其它一些免疫抑制性的药物(环孢菌素A)等,进行药敏对比;同时,体外测定小鼠体内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等含量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含量等,对小鼠的免疫体质及IL-35对Ⅰ型糖尿病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有大体认识及方向把握,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从而为新药(联合药)的开发,免疫抑制领域的深入研究有一定意义。 【实验对象】 NOD系Ⅰ型糖尿病鼠和NON系正常不患病鼠(雌性4周龄) 起源在对ICR/Jcl小鼠进行近郊培育的第6代,从白内障易感亚系分离出非肥胖糖尿病品系(NOD)和非肥胖正常品系(NON)。在近交20代时,首先发现NOD雌鼠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特征自发Ⅰ型糖尿病以及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小鼠。通过病理学观察发现,NOD小鼠自身免疫性胰岛炎发生于4周龄。NOD小鼠发病后,充分呈现该品系小鼠糖尿病的生理生化特征即:尿频·多饮·高血糖症状。在几周的时间內,血糖迅速升高,饮水量剧增,大量的排尿,体重迅速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患鼠血糖呈现迅速上升,后逐步下降,但仍维持高于正

药剂学实验2-混悬剂、乳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乳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2、 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混悬剂 1.1 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颗粒(>0.5 um )分散在液体分散基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1.2 混悬剂的不稳定性:微粒沉降;Stoke ’s 定律 1.3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分散法、凝聚法 2、 乳剂 2.1 定义: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2.2 组成:水相、油相、乳化剂 2.3 乳化剂的作用机制 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2.3 制备方法: (1)干胶法 (2)湿胶法 (3)新生皂法 (4) 机械法 η ρρ9)(2212g r V -=

三、实验内容 1、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 【处方】 【制备】 处方1:取硫磺置乳钵中,加入甘油充分研磨,缓缓加入硫酸锌溶液(将硫酸锌溶于25 ml水中过滤)。缓缓加入樟脑醑,最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全量,研匀即得。 处方2: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十二烷基硫酸钠)。 处方3: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吐温80)。 【操作注意】 (1)研磨均匀,同一方向。 (2)硫酸锌溶液,制备4份。取12 g硫酸锌加入水使成100 ml。 (3)10%樟脑醑,制备4份:取10 g樟脑醑,加入乙醇使成100 ml。 (4)缓慢加入樟脑醑,否则樟脑醑容易析出。 【质量检查】 成品外观性状,沉降稳定性。考察各处方的沉降容积比,绘制出各处方的沉降曲线。 【思考题】 1.樟脑醑加到水中,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如何使产品微粒不致太粗? 2.讨论处方中不同润湿剂的作用。

最新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资料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一、A1 1、不能作为半抗原的载体是 A、牛血清清蛋白 B、牛甲状腺球蛋白 C、多聚赖氨酸 D、绵羊红细胞 E、羧甲基纤维素 2、载体至少连接多少数目以上的半抗原才能有效地产生抗体 A、10 B、20 C、30 D、40 E、50 3、制备人工抗原常用的载体是 A、类毒素 B、人血清白蛋白 C、甲状腺球蛋白 D、牛血清白蛋白 E、内毒素 4、完全弗氏佐剂的成分为 A、羊毛脂 B、液体石蜡 C、BCG D、羊毛脂+液体石蜡 E、羊毛脂+液体石蜡+卡介苗 5、以下具有免疫原性的佐剂是 A、石蜡油 B、羊毛脂 C、磷酸钙 D、卡介苗 E、表面活性剂 6、下列佐剂中具有免疫原性的是 A、脂多糖 B、氢氧化铝 C、石蜡油 D、羊毛脂 E、多聚核苷酸

7、以下哪项不是免疫佐剂的作用 A、增强免疫原性 B、增加抗体的滴度 C、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D、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E、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 8、免疫接种后易引起局部持久溃疡和形成肉芽肿的佐剂为 A、福氏完全佐剂 B、福氏不完全佐剂 C、细胞因子佐剂 D、内毒素 E、多聚核苷酸 9、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弱 A、多糖 B、蛋白质 C、类脂 D、核酸 E、糖蛋白 10、实验室中需要制备大量免疫血清时,应选用哪种动物 A、马 B、家兔 C、豚鼠 D、鸡 E、小鼠 11、分离亚细胞成分或大分子蛋白质最常用的方法为 A、超速离心法 B、低速离心法 C、高速离心法 D、选择性沉淀法 E、凝胶过滤法 12、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完全抗原 B、TD抗原 C、TI抗原 D、半抗原 E、自身抗原 13、纯化抗原的鉴定方法一般不用 A、凝胶电泳 B、免疫电泳法

精编(医疗药品)药剂学实验讲义

(医疗药品)药剂学实验讲 义

药剂学实验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2011年3月

前言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在药剂学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且掌握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本教材安排了传统剂型的制备、普通制剂技术的训练、物理药剂学基本知识的应用以及处方中药物稳定性考察和基本参数的测定等内容。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药剂学中各种基本剂型的制备方法,以及影响这些剂型中药物质量和稳定性的因素及考察方法、测定方法,为学生将来进一步从事药物制剂方面的生产、工艺改进、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实践基础。 本教材是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药剂学》第5版为理论课教材内容为指导,参考国内知名医药院校药剂学实验课程的部分内容,谨表谢意。 本教材适用于药学专业学生的药剂实验教学。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及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1年3月

目录 实验一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方法··1 实验二乳剂的制备和评价··5 实验三片剂的制备 (7) 实验四片剂的质量检查和评价··10 实验五胶囊剂的制备 (12) 实验六片剂溶出度检查··14 实验七栓剂的制备··16 实验八软膏剂的制备··19 实验九缓释胶囊的制备及释放度的测定··21 实验十纳米粒的制备··23 实验十一脂质体的制备 (25) 参考书籍·27

实验一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沉降容积比的概念且熟悉测定方法; 3.了解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稳定剂,用以制备稳定混悬剂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混悬剂(又称混悬液,悬浊液)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0。5μm)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一个优良的混悬剂应具备下列特征:其药物微粒细小,粒径分布范围小,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能均匀分散,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微粒不结块,沉降物再分散性好。 混悬剂的沉降速度和多种因素有关,可用Stoke 定律表示: V= 式中V-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粒子密度,ρ2-介质密度,η-混悬剂的黏度,g-重 力加速度。 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度和微粒半径,混悬剂黏度的关系最大。通常用减小微粒半径,且加入助悬剂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等,以增加介质黏度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高,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故体系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微粒有聚集的趋势,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等用以降低固液之间介面张力,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作润湿剂,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润湿性。从而克服疏水微粒(质轻)因吸附空气而造成上浮现象。 向混悬液中加入絮凝剂,使微粒的ζ电位降低至一定值,微粒间发生絮凝,形成网状疏2r 2(ρ1—ρ2)g 9η

免疫试验设计

免疫学实验设计 题目:StreamlineDireetHST分离卵黄抗体班级: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12)班姓名:

StreamlineDireetHST分离卵黄抗体班级: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12)班 作者及学号: 一、实验背景 1、卵黄抗体即卵黄免疫球蛋白(Egg Yolk Immunoglobulin,lgY),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鸡卵黄抗体。母鸡接受免疫后,在卵黄成熟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G选择性的转移到卵黄中形成IgY。IgY是一种7S免疫球蛋白,分子量180kD,由两条重链(分子量22~30kD)组成,等电点接近5.2。IgY的结构虽与IgG相似,但其Fc段氨基酸组成与IgG相差很大,不结合类风湿因子,不与蛋白A、G以及哺乳动物Fc受体和补体结合。在免疫检测中,可代替哺乳动物来源的抗体,提高监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已经证明特异性IgY对人及动物的许多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与其他用于被动治疗的免疫球蛋白相比,IgY具有价廉易得、稳定性好、可口服等优点,在疾病的免疫检测和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IgY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鸡与哺乳动物的种系关系较远,可产生针对哺乳动物保守蛋白的抗体(在哺乳动物体内难以产生),用于免疫学测定“同时IgY不与类风湿因子 (RF)及哺乳动物补体结合,减少了免疫检测的干扰,提高准确性”。 (2)经特定抗原免疫后,母鸡产生对抗原的持久性应答,可不断获得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其均来源于同一个体,抗体均一性好。 (3)卵黄中的IgY含量明显高于鸡血清中lgG的含量,约为巧一25mg/mL卵黄在相同的免疫时间内,由一只鸡所生鸡蛋中提取的抗体量是由一只兔的血清制备的120倍。 (4)IgY还可抵抗幼龄动物的胃酸屏障作用,并可抗肠道中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的消化。 鸡蛋提供了廉价易得的IgY来源,从一枚鸡蛋中可获得100~250 mg IgY。如何将大量的卵黄抗体提取出来,是决定IgY能否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前提。鸡卵黄中含水48%、蛋白质17.8%、脂肪30.5%,其中几乎所有的脂肪都与蛋白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实验讲义 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 2006年12月

目录 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 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 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 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13) 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各种仪器、容器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用毕要清洁后放回规定位置。

临床免疫学检验

单选题 1.ELISA双抗体夹心法最常用于检测:E A.大分子抗体 B.小分子抗体 C.半抗原 D.HLA抗原 E.二价或二价以上抗原 2.ELISA间接法中使用的酶标记物是:D A.酶标半抗原 B.酶标抗原 C.酶标抗体 D.酶标抗抗体 E.酶标抗原抗体复合物 3.ELISA竞争法中,待测管的颜色与标本中抗原、抗体关系是:B A.与抗原或抗体浓度成正比 B.与抗原或抗体浓度成反比 C.与抗原或抗体浓度无平行关系 D.与抗原则成正比,与抗体成反比 E.与抗原成反比,与抗体成正比 4.ELISA最常用的固相载体:C A.聚氯乙烯 B.聚乙烯 C.聚苯乙烯 D.葡聚糖 E.聚丙烯酰胺 5.检查ELISA孔板性能常用:A A.含人IgG的缓冲液 B.含抗人IgG的缓冲液 C.含人IgA的缓冲液 D.含兔IgG的缓冲液 E.含抗人IgA的缓冲液 6.ELISA实验中,包被最常用的缓冲液为:E A.PH6.8的PAS缓冲液 B.PH7.0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C.PH7.2的Tris缓冲液 D.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 E.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 7.ELISA实验中,包被条件最好为:A A.4℃包被24小时或以上 B.37℃包被24小时 C.室温包被6小时 D.0℃包被24小时 E.4℃包被6小时 8.ELISA板孔包被后再行封闭的原因是:B

A.包被液中的蛋白浓度过高 B.包被液中的蛋白浓度偏低 C.包被液中的蛋白质不够纯 D.调节包被后PH值 E.增加板孔吸附力 9.ELISA板孔包被后再行封闭的作用是:D A.调节吸附蛋白浓度 B.调节PH值 C.增加吸附力 D.消除非特异吸附的干扰 E.消除杂质的干扰 10.ELISA实验中,封闭液常用:B A.1~5%牛血清 B.1~5%牛血清白蛋白 C.1~5%马血清 D.1~5%兔血清 E.1~5%兔血清白蛋白 11.HRP辅基在何处有吸收峰:C A.275nm B.300nm C.403nm D.520nm E.660nm 12.ELISA法中HRP应用最多的底物:A A.OPD B.TMB C.ABTS D.4-硝基酚磷酸盐 E.硝基酚半乳糖苷 13.HRP催化OPD(在H2O2存在下)使之呈:B A.蓝色 B.橙红色 C.黄色 D.深褐色 E.棕色 14.ELISA实验中,用AP为标志酶,其底物为:C A.OPD B.TMB C.P-NPP D.H2O2 E.ABTS 15.ELISA实验HRP为标记酶时,其终止剂为:D A.H2O2 B.NaOH

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12、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分子上 VH 和VL (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 临床免疫学检验 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 免疫器官:淋巴结、 脾脏(最大 )、黏膜相关淋巴组 B 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 体液免疫;B 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 )、Fc 受体、补体受体、EB 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 细胞:CD19 CD20 CD21 CD22 (成熟B 细胞的 mig 主要为mIgM 和mIgD )同时检 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 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 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 细胞的标志是CD4; 杀伤T 细胞的标志是 CD8 T 细胞受体=TCR T 细胞和NK 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 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 外CD4+ CD8-=辅助性T 细胞(Th ) CD 外CD4 CD8+ =细胞毒性T 细胞(Tc 或CTL )( 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 知CD25^ =调节性T 细胞(Tr 或Treg ) T 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 )刀豆素(CONA 刺激T 细胞增殖。增殖试验有:形态 法、核素法。 T 细胞亚群的分离: 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 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 受体而对T 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 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 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 CD16( ADCC )、 CD56。 测定人NK 细胞活性 的靶细胞多用 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 NK 细胞活性则常采用 YAC-1细 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MPS 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 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表达MH ffi 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 (DC (专职抗原呈递功能): 表面标志为CD1a CD11C 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 抗体功能)及膜型(mIg ,作 为抗原受体 表达于 B 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 含量多少排序:lgG > IgA > IgM > IgD > IgE 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 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 恒定区( CH 、 CL ) 1、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 3、 4、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索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5-08-26T15:57:35.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作者:阳帆曹艳华杨志英李坚(通讯作者) [导读] 湘南学院基础医学部传统医学免疫学实验实验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上普遍采取灌输式教学,考核办法僵化。 阳帆曹艳华杨志英李坚(通讯作者) (湘南学院基础医学部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传统医学免疫学实验实验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上普遍采取灌输式教学,考核办法僵化。结合医学免疫学自身特点,以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对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在医学免疫学实验中开展以病例为引导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实施新的实验项目,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均得到提高。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365-02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学科,其研究理论及相应技术的快速变革拉动着整个生命科学的快速进步,尤其是基于免疫学理论的新方法和手段。此外,基于免疫学理论的治疗手段与药物不断出现,免疫学知识在临床诊疗中运用已愈发广泛。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免疫学教学仍落后于发展,其中实验教学尤为突出,传统的免疫学实验教学大多是理论知识的验证与简单重复,实验内容设置难以适应现代免疫学的发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践能力差、兴趣低下,实验报告往往相互抄袭。因此,我们尝试改革部分传统医学免疫学实验,新增了一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旨在引入临床案例,从而使学生转变为教学主体,促使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1]。 1.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对实验教学提出了开设设计性实验的要求,并对设计性实验进行了定义:“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2]。设计性实验又被称为探索性实验,其基本过程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查阅文献,拟订立题报告;②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③进行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或修改设计方案,进行正式实验;④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⑤总结和完成论文,进行论文答辩[3]。 与传统实验相比,设计性实验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式教学辅助学生对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及验证,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将基础知识与临床联系,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实验题目的选择 在选择实验题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及大纲要求,力求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在掌握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的同时,又能了解相关临床疾病的免疫学诊疗进展等。因此我们选择以某一疾病案例为出发点,要求学生就如何检测此疾病血清标志物及检测意义等进行实验设计。给出题目同时,教师将已具备的实验条件以及设计性实验组织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讲解。3.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3.1 实验设计 学生得到课题后,首先进行自选分组,要求每组8~10人,教师指导学生课余时间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及资料等。此后,学生整理并汇总相关资料形成各组实验方案以及注意事项。实验设计完成后以PPT形式进行小组汇报,要求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参与,对其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与评估。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名 “引导者”,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其科研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 3.2 正式实验 学生确定方案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准备,通过准备实验帮助学生及时修正方案存在的缺陷。实验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将基本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向学生进行讲解与示范,运用多媒体、显微互动等多种手段进行直观讲解。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基础操作技能,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 4.实验报告或论文的撰写与评价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或论文,报告内容包括设计方案、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注意事项、数据处理及体会等。 由于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就客观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促使其发现实验设计的不足,指导学生将临床病例与实验结果结合从而综合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在对学生报告或论文进行评价时,需着重综合素质的考评,考评的目的是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及实验完整性。 5.结语 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尽早地接触了临床,使其初步了解在临床病例中如何发现问题,并如何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对免疫学的兴趣。实验开展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需就临床病例的选择、实验选题及整个实验有序开展进行大量前期准备,此外,对教学经费预算及实验组织统筹等要求较大,仍需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飞,沈利.病原生物学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结合教学的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2: 185-187. [2] 教高厅[2004]21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S]. [3] 周利梅,陈新民,李敏.在设计性实验中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7, 6(12): 1126-1127,1135. 资助项目:湘南学院“十二五”重点学科

2014《药理学》实验

《药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一、目的 1. 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2. 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3. 培养科学思维 二、基本要求 1.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时 ⑴实验器材要妥善保管; ⑵实验操作按步骤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⑶注意节约实验药品; ⑷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3. 实验后 ⑴各组同学将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台擦干净,将实验方盘送回准备室; ⑵值日生搞好实验室卫生,将死亡动物送至指定场所; ⑶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 1. 题目 2. 目的 3. 原理 4. 材料:实验动物,器材,药品 5. 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扼要描述出来; 6. 结果:要求真实、清楚; 7. 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结果异常或失败的原因; 8. 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应带有提示性质。 四、药理学实验实验设计原则 1.随机原则 按照机遇均等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使一切干扰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减少,而不受实验者主观因素或其他偏性误差的影响。 2.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指在不加任何处理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对照);阴性对照也称假处理对照(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含药物的溶媒);阳性对照也称标准对照(指以已知经典药物在标准条件下与实验药进行对照)。 3.重复原则 能在类似的条件下,把实验结果重复出来,才能算是可靠的实验,重复实验除增加可靠性外,也可以了解实验变异情况。 五、实验动物

1. 动物的选择 (1)小白鼠:适用于需大量动物的实验,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也较适用于避孕药实验、抗炎镇痛药实验、中枢神经系统药实验、抗肿瘤药及抗衰老药实验等。 (2)大白鼠:比较适用于抗炎药物实验,血压测定、利胆、利尿药实验,也可用于进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3)豚鼠:因其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故常被选用于抗过敏药、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也常用于离体心脏、心房、肠管实验。又因它对结核敏感,常用于抗结核病药的实验。 (4)家兔:常用于观察研究脑电生理作用,药物对小肠的作用。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敏感,也常用于体温实验,用于热原检查。 (5)狗:狗是记录血压,呼吸最常用的大动物。还可利用狗做成胃瘘、肠瘘,以观察药物对胃肠蠕动和分泌的影响。在进行慢性毒性实验时,也常采用狗。2. 实验动物的编号 狗、兔等较大的动物可用特制的铝质号码牌固定在颈部或耳上。大鼠、小鼠如为白色可用黄色苦味酸在不同的体表标志上标记。 3. 动物固定及给药 (1)小鼠捉拿 小鼠性情较温顺,一般不会咬人,比较容易抓取固定。通常用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它粗糙表面上,在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双耳及颈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即可将小鼠完全固定。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如进行尾静脉注射时,可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如尾静脉注射架或专用小鼠固定筒。如要进行手术或心脏采血应先行麻醉再操作,如进行解剖实验则必须先行无痛处死后再进行。 (2)小鼠灌胃 用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腔插入,压迫鼠的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将灌胃针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可感到轻微的阻力,此时可略改变一下灌胃针方向,以刺激引起吞咽动作,顺势将药液注入。一般灌胃针插入小鼠深度为3~4cm,大鼠或豚鼠为4~6cm。常用灌胃量小鼠为0.2~1ml,大鼠1~4ml,豚鼠1~5ml。 (3)小鼠腹腔注射 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 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4)皮下注射 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

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例子

《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 期别:xxx 班级:xx 学号:xxxxxxxx 姓名:OOO IL-35对小鼠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机制 【立题依据】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不断发现和认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Ⅰ型糖尿病(T1DM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全球大约有2000万患者,中国至少有100万的患者,但是Ⅰ型糖尿病常常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发生且为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有较高的遗传度(75%),表现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同时,Ⅰ型糖尿病患者如治疗不善将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竭、心脏病、截肢等。因此如果能正确了解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机制,并探索更加有效治疗及预防方案,对于患者本身乃至整个家族的身体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是体内除了抗原提呈细胞(APC)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外正常细胞几乎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研究表明IFN-γ转基因小鼠的胰岛β细胞分泌IFN-γ,由于IFN-γ刺激MHC-Ⅱ分子的表达这种小鼠的胰岛β细胞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这样以来免疫细胞就会结合并识别胰岛β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攻击,使其丧失胰岛素分泌活性,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缺乏。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些CD4+T cell还可高表达IL-2受体的α链(CD25)分子,胞质中表达Foxp3转录因子的T细胞分化亚群。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抑制CD4+ Tcell 和CD8+ Tcell的活化与增殖从而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通过协调Treg水平来调节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2007年新发现的一种独特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因子,属于IL—12细胞因子家族,IL-35为异源二聚,主要由活化的Treg分泌,对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

实验1、混悬剂的制备 1、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混悬剂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物理稳 定性,它主要与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 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等 这些因素有关。 2、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注意观察所发生 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如何使产品微 粒更细小? 答: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会有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因为樟脑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所致。操作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可以用“加液研磨法”和“水飞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答: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4、亲水性药物与疏水性药物在制备混悬液 时有什么不同? 答:亲水性药物: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的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而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研匀后再加液 体研磨混匀。 实验2、乳剂的制备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一般控制在0.5%~10%;分散相的浓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微生物的污染等。 2、如何判断乳剂的类型,鱼肝油乳、液状石蜡乳及石灰搽剂各属于什么类型? 答:可用染色镜检法和稀释法判断,镜检法:将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用苏丹红溶液(油溶性染料)和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料)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苏丹红均匀分散者为W/O型乳剂,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 O/W型乳剂)。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一滴,再加入蒸馏水约5ml,振摇,翻转数次,观察混合情况,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能与水均匀混合者为O/W型乳剂,反之则为W/O型乳剂)。鱼肝油乳和液状石蜡乳均属于O/W型乳剂。而石灰搽剂属于W/O型乳剂。 2、分析鱼肝油乳或液状石蜡乳处方中各组 分的作用? 答:鱼肝油、液状石蜡是主药;阿拉伯胶是乳化剂;西黄蓍胶是辅助乳化剂;糖精钠是矫味剂;尼泊金乙酯是防腐剂;蒸馏水是溶剂;挥发杏仁油是芳香剂。 实验3、注射剂的制备 1、维生素C注射液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 什么?应如何控制工艺过程? 答:将NaHCO3加入维生素C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以防止产生大量气泡使溶液溢出,同时要不断搅拌,以防局部碱性过强造成维生素C破坏。维生素C容易氧化,致使含量下降,颜色变黄,金属离子可加速这一反应过程,同时P H值对其稳定性影响也较大,在处方中加入抗氧剂,通入CO2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同时加入NaHCO3控制这些因素对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在制备过程中还应避免与金属用具接触。 2、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水系统、输液容器、胶塞与涤纶薄膜、净化系统与灌封、管道系统、原辅料、澄明度检查装量和检查人员的视觉能力、判断能力等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大输液的澄明度。3、如何保证葡萄糖输液热源与色泽合格?答:配制前注意原辅料的质量、浓配、加热、加酸、加注射剂用碳吸附以及包装用输液瓶、橡皮塞、涤纶薄膜的处理等,都是消除注射液中小白点,提高澄明度、除去热源、霉菌等的有效措施;过滤除碳,要防止漏碳;制备中要严防污染;灭菌温度超过120℃,时间超过30min时溶液变黄,故应注意灭菌温度和时间;PH值要控制好。 4、注射剂制备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ph值的调节,注射剂的器具清洁,原辅料的洁净度,药液的均匀度,配制环境要清

一级建造师梅世强工程经济(2019听梅世强课后逐条对照的)

1Z101000工程经济 P1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值,其增值的这 部分资金就是原有资金的时间价值。其实质是资金作为生产经营要素,在扩大再生产及其资金流通过程中,资金 随时间周转使用的结果。 P2 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因素主要有: 资金的使用时间; 资金数量的多少; 资金投入和回收的特点; 资金周转的速度。 P2 在工程经济分析中,利息常常被看成是资金的一种机会成本。 P2 利率的高低由以下因素决定: 利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并随之变动; 在社会平均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高低取决于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 借出资本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风险越大,利率也就越高; 通货膨胀对利息的波动有直接影响,资金贬值往往会使利息无形中成为负值; 借出资本的期限长短。 P3 以信用方式筹集资金有一个特点就是自愿性,而自愿性的动力在于利息和利率。 P5 复利计算有间断复利和连续复利之分。 P6 现金流量图三要素:现金流量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现金流量发生的时点) A 是年金 P 是现值 F 是终值 P/A 是已知年金求现值 P/F 是已知终值求现值。 首先,要明确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以i 表示实际利率,r 表示名义利率,n 表示年计息次数,那么名义 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 i =(1+r/n)n -1=(1+ik)n -1 。 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如:某债券按 季计息,季末付息,年利率12%,那么 每季的名义利率是12 %/4 =3%。 因为是按季计息,所以每年实际利率 为(1+3%)^ 4 -1 = 12.55%,每月实际利率是12.55%/4 =3.14% >名义利率3%。 P6 F=P(1+i)n F=P(F/P,i,n) P= n i F )1(+=F(1+i)-n P=F(P/F,i,n) F=i i A n 1 )1(-+ F=A(F/A,i,n) A=1 )1(-+n i i F A=F(A/F,i,n) P=n n i i i A )1(1)1(+-+ P=A(P/A,i,n)

智慧树知到《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免疫球蛋白的分类依据是: A.轻链恒定区 B.重链恒定区 C.轻链可变区 D.重链可变区 E.铰链区 正确答案:重链恒定区 2、IgG的补体结合位点位于: A.VH和VL B.CH1和CL C.CH2 D.CH3 E.CH4 正确答案:CH2 3、各种抗体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 A.与靶细胞结合后能介导ADCC作用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轻链与重链以非共价键结合 D.与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 E.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能介导调理作用

正确答案: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4、以下哪种技术极大提高了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 A.标记技术; B.单克隆抗体技术; C.计算机技术; D.分子生物学技术; E.细胞培养技术。 正确答案:标记技术; 5、最早用于标记免疫测定的标记物是 A.荧光素 B.放射性核素 C.酶 D.化学放光物质 E.胶体金 正确答案:荧光素 6、抗体的基本单位是: A.由2条不同重链和2条不同轻链组成的多肽链结构 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 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D.由2条相同重链和2条不同轻链组成的多肽链结构 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正确答案: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7、木瓜蛋白酶能将抗体水解成: A.Fab和Fc B.F(ab’)2和Fc C.Fab和pFc’ D.Fab’和pFc’ E.F(ab’)2和pFc’ 正确答案:Fab和Fc 8、抗体中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的部位: A.仅重链可变区 B.仅轻链可变区 C.重链恒定区 D.轻链恒定区 E.重链和轻链的高变区 正确答案:重链和轻链的高变区 9、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正确答案:IgG 10、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

医学免疫学教案

第1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课堂训练内容安排 (1)案例; (2)通过图片思考、根据情境设计展开讨论分析; (3)问题探讨,总结归纳;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设计巩固性作业、项目式作业、预习性作业、推荐参考书及网站) (1)项目式作业: 每小组针对每种类型超敏反应至少写出两种疾病和对应的治疗方案、护理注意事项(2)预习性作业: 案例角色扮演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 步骤1:师生互问好,考勤(3 分钟) 步骤2:复习,提问(4 分钟) 步骤3:图片展示,案例,学生分析(8 分钟) 步骤4:教师对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 一、概念 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类型 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U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 川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 W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一)1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某男孩,15 岁,急性扁桃体炎,青霉素治疗。皮试为弱阳性,护士误作阴性处理,给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约半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随即抽搐、昏迷、抢救不及而死亡。(时间短、症状重)步骤5:学生分析,回答(5 分钟) 2、常见疾病 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哮喘、消化道上吐下泻等 3、变应原接触/吸入性变应原:花粉、室尘、动物皮毛等 食物变应原:鱼、虾、蛋、牛奶、海产品等药物:青霉素、异种免疫血清(TAT、普鲁卡因、VitB等 步骤6:视频播放(5 分钟)

(二)n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某产妇27岁,血型RH-,产下的RH+女婴浑身多处瘀斑,2天后死亡。诊断死于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的机制 步骤7:学生分析(5 分钟、 2、常见疾病 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川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某男8岁,因患白喉大量注射动物免疫血清,1 -2周后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皮疹、 发痒、面部及眼睑浮肿、关节疼痛、肾小球肾炎、尿中出现蛋白。为什么 步骤8:学生分析(5 分钟、 2、常见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四)W型超敏反应(5分钟) 1 、案例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后,以0T试验普查对结核病免疫力。 1 、常见疾病 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接触性皮炎、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3、特点 (1 )发生较慢,常需24?72小时; (2)无抗体和补体参与。 (3)炎症反应与效应T 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步骤9:临床案例,小组分析,讨论(10 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