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细胞全能性与细胞分化 一、细胞全能性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理论。
1839年, Schwann提出有机体的每一个生活细胞在适宜的外 部
环境条件下都有独立发育的潜能。
1901年, Morgan首次提出一个细胞应具有发育出一个完整 植
小孢子分裂的末期产生的成膜 体,形成一个细胞板,随后,变 为分隔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壁。 由于胞质分裂高度的不均等性, 形成大小悬殊的营养细胞和生殖 细胞。
茎切段有极性。
2、作用: 使细胞内生活物质的定向和定位,表现两极分化,导致
两极不对称性。
3、决定因素: 微管结构决定细胞分裂的取向,决定着细胞最终的形态。 质膜作为接受外界刺激的最初反应部位,其局部变化及
其与微丝的结合可能是极性形成并稳定的基础。
微管的结构
➢微 管 (microtubule) 是 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微 管 蛋 白 (tubulin) 组 装 成 的中空管状结构。
➢微管的主要结构成分是由α-微管蛋白 与β-微管蛋白构成的异二聚体,这些微 管蛋白组成念珠状的原纤丝,由13条原 纤丝按行定向平行排列则组成微管。
株的能力。
1902年,Haberlandt 首次提出细胞培养的概念。
1934年, White用离体的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 无
性系,使根的离体培养实验首次获得了真正的成 功。提出B族维生素的重要性。
1944年,Skoog报道DNA的降解产物腺嘌呤, 可以促 进愈伤组织的生长,解除生长素对芽形成的抑 制作用,诱导芽的形成。
”。即在没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上也能生长一段时间。
3)质地: 愈伤组织的质地分为:松散、致密两类。在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