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氨化制作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20.46 KB
- 文档页数:1
秸秆氨化技术原理和好处秸秆氨化技术原理和好处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尿素或异尿素等溶液进行处理,以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和营养水平的处理方法,称之为秸秆氨化处理技术。
秸秆氨化是迄今为止最经济、最简便而实用的秸秆饲料化处理技术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在畜牧业生产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我国秸秆氨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1987年农业部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1989年被列为全国农重点推广的10项实用技术之一。
1993年全国氨化秸秆达1169.15万吨,1995年达到了215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一、秸秆氨化的原理秸秆氨化可以提高秸秆的消化率、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是由于氨化对秸秆可以起到碱化、氨化和中和作用。
⑴碱化作用:氨化用氨水是氨、水和氢氧化氨的混合体,一部分氨溶于水,与之结合成为氢氧化氨;同时一部分氢氧化氨又分解出游离氨。
氢氧化氨是碱性溶液,可以使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分离,使纤维素、半纤维素部分分解,细胞膨胀,结构疏松。
随之在牛羊瘤胃中的微生物直接与之接触,纤维素酶将其分解,使家畜可以利用。
同时,少部分的木质素被溶解成为羟基木质素,使消化率提高。
⑵氨化作用:氨遇到秸秆,就与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成为铵盐(醋酸铵)。
铵盐是一种非蛋白氮化合物,是瘤胃微生物的氮素营养源,在瘤胃中的瘤胃脲酶的作用下,铵盐被分解成为氨,同瘤胃中的有机酸作为营养物被瘤胃微生物利用,产同氮、氧、硫等元素合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合成菌体蛋白。
每千克秸秆可以形成40克铵盐,在瘤胃中形成等量的菌体蛋白。
铵盐可以替代反刍家畜蛋白质需要量的25-50%。
⑶中和作用:氨与秸秆中的有机酸结合,消除了醋酸根,中和秸秆中的潜在酸度。
由于瘤胃呈中性,PH为7左右,中和作用使瘤胃微生物更加活跃,故可以提高消化率。
同时,铵盐改善了秸秆的适口性,可促进乳脂肪和体脂肪的形成。
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对本文具有编著权,凡转载者请通知本站。
氨化秸秆的制作原理氨化秸秆的制作介绍在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氨化秸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它可以将秸秆转变为高效肥料,为农作物生产提供养分,同时减少秸秆的堆放量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氨化秸秆的制作过程及相关原理。
制作方法1. 收集秸秆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秸秆作为原料。
秸秆可以是谷物、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茎秆和叶片残余物,也可以是果壳、玉米芯等剩余物。
选择质量好、新鲜的秸秆,有助于提高氨化过程的效果。
2. 粉碎秸秆将收集到的秸秆进行粉碎,可以采用机械粉碎或手工破碎的方法。
将秸秆制成细碎的颗粒有助于增加氨化过程的表面积,提高反应效率。
3. 氨化处理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将粉碎后的秸秆与氨气进行接触。
氨气会与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有机物反应,生成氨化物。
反应过程中,温度、压力等操作条件需要控制合适,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4. 制成氨化秸秆肥料经过氨化处理的秸秆可以当作肥料使用,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制成氨化秸秆肥料后,可以通过包装、贮存等方式进行销售或使用于农田中。
氨化原理1. 纤维素降解秸秆中的纤维素是氨化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底物。
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下,氨气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氨化物。
此反应可通过跃迁态的自由基介导,也可以发生氨分子的亲电addition型反应。
2. 半纤维素降解半纤维素是氨化过程中的第二主要反应底物。
它包含多种多糖(如木质素、葡聚糖等),在氨气作用下会发生裂解反应,生成一系列具有氮化合物的产物。
3. 氮化反应秸秆中的氮以蛋白质、尿素等形式存在,氨化过程中氨气会与这些氮化合物反应,生成氮化物。
这些氮化物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
4. 氨化物的应用经过氨化处理的秸秆可以制成氨化秸秆肥料,可以直接运用于农田中增加土壤肥力,也可以用于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
此外,氨化秸秆还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家畜禽类的生产性能。
结论通过氨化秸秆的制作,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
秸秆氨化的主要方法技术一、堆朵氨化法:堆朵氨化法又叫堆贮法、垛贮法。
它是将经切碎的秸秆堆成垛、用聚乙烯薄膜密封、注入氨化剂,进行秸秆氨化处理的一种方法:1、秸秆打垛:秸秆打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捆草垛,另一种是散草垛。
捆草垛整齐,垛可以打得高,节省塑料薄膜,容易机械化管理,不易漏气,并可按草捆数计算垛的重量,但水不易喷均匀,散草垛打不高,必须将塑料薄膜包好,以防漏气。
捆草垛使用较为普遍,一般按长×宽×高为4.6米×4.6米×2.1米的规格制作,垛顶作成屋脊形以利于排掉雨水。
顶上压以旧轮胎,再用绳子纵横捆住,防止风刮。
有时为了便于插入注氨钢管,打垛时先放一木杠,通氨时取出木杠,插入钢管就容易了。
2、堆垛氨化操作步骤:在干燥的平整地上把0.1—0.2毫米厚的无毒聚乙烯塑料薄膜铺开,再把切碎的小麦秸(玉米秸或稻草)加水,调节水分含量在20%左右,再混均匀,在铺好的塑料膜上打垛,垛高可以到2米,垛宽2—3米,其长度可以长可短,根据加工草的多少而定。
一般说,垛大点节省塑料膜,但易于漏气,不便补贴。
氨化玉米秸秆时,垛不宜过大,因为这样难以加水搅拌,经过一两天还来不及氨化,秸秆就会霉坏发热。
为了通氨,在垛的中间埋一根多孔的硬塑料管或胶管。
垛下面铺的和垛上盖的塑料薄膜在每边留出50—100公分,以便把两面的塑料膜折叠好,用泥土压紧,封住,不使漏气。
最后,将硬塑料管与液氨罐接通,按秸秆重量的30%通氨。
通氨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办事,保证安全,氨用量可以通过称量液氨罐求得,或用流量计计算,还有的根据氨在垛内鼓起塑料膜的程度估计。
最后取出垛中的塑料管,将孔洞用胶布粘贴。
3、塑料薄膜的选用;要求用无毒无害,抗老化和气密封性好的薄膜来作草垛的垫底和覆盖,通常用聚乙烯薄膜,膜的厚度、宽度和颜色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氨化粗硬的玉米秸秆,应选用较为厚的塑料薄膜(0.12毫米左右),如氨化麦秸秆则可选用薄一些的膜。
氨化秸秆的制作原理(一)氨化秸秆的制作1. 引言在目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秸秆资源化利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其中,氨化秸秆是一种常用的制作方式,可以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提供给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本文将从浅入深,介绍氨化秸秆的制作原理。
2. 氨化秸秆的原理氨化秸秆的制作原理主要涉及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过程,以及氮源的供应。
以下是制作氨化秸秆的关键步骤:•第一步:秸秆的预处理首先,将秸秆进行细碎,以增加表面积。
然后,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浸泡、蒸煮或酶解等,旨在破坏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结构。
•第二步:氮源的添加接下来,在秸秆中添加合适的氮源,如尿素、禽畜粪便等。
氮源的添加是为了提供氨化过程中所需的氮元素,促进细菌的活性和产氨效率。
•第三步:微生物降解将预处理后的秸秆与氮源充分混合,然后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进行降解。
微生物如厌氧菌、发酵菌等,可将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和氨。
这一过程中,细菌会利用秸秆中的碳源进行代谢,产生氨和其它有机酸等代谢产物。
•第四步:堆肥和发酵降解后的秸秆和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堆肥和发酵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湿度、通气等环境条件需要适当调控,以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性。
•第五步:干燥和粉碎经过一定时间的堆肥发酵,产出的氨化秸秆需进行干燥和粉碎处理,以便于存储和使用。
3. 制作氨化秸秆的优势制作氨化秸秆具有以下优势:•资源化利用:通过氨化秸秆的方式,废弃的秸秆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提供养分:氨化秸秆作为有机肥料,富含氮、磷、钾等养分,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养分。
•改善土壤:氨化秸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保肥性。
•长效供应:氨化秸秆中的养分以有机形态存在,可以缓慢释放,为作物提供长效养分供应。
结论通过氨化秸秆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
作物秸秆氨化技术要点氨化处理秸秆简单易行,需劳力少,成本低,是挖掘现有饲料潜力,开辟饲料资源的科学方法。
氨化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改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和粗蛋白质含量。
小麦秸秆粗蛋白质含量可由3.5%提高到1 2%。
二是提高肉牛日增重,节约精料,大大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每4公斤氨化秸秆,可节约l公斤粮食,用氨化秸秆育肥一头牛,可节约粮食375公斤,增加收入1 00元。
三是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1 选址及建窖氨化窖建在土质坚硬、向阳干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距畜舍近、操作和取用方便的地方。
氨化窖一般为地下式,开口设在窖顶,口形可长可方,按使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永久窖和临时窖。
永久窖底和四壁要用砖砌好,用水泥抹平,其容积可大可小。
临时窖一般挖成长2米、宽1.6米、深O.8米大小。
2 铡草及拌肥将新鲜不发霉的小麦秸秆铡成2~3厘米长,以便于踩实。
所拌的肥一般为尿素或碳铵,每百公斤秸秆用量分别为5公斤、l 6.5公斤,也可用氨水和氨气,另外每百公斤麦秸还需加水30~40公斤。
拌肥时,需在窖外较平整的地方,一层麦秸,一层化肥,一份水事先拌好。
3 装窖与封口将拌好的麦秸分层放入窖内,放一层,踩一层。
所装麦秸的高度要高出地面O.5米以上,以利于接受光照和封口。
若为永久窖,可将麦秸直接入窖,封口时,只需在顶部盖一块塑料布,然后沿塑料布的边缘压上足够的土即可。
若为临时窖,为了避免秸秆损失,可用大块塑料布铺在窖的底部及四壁,塑料布的四个边要伸出地面,其中一边要长些,以能盖过窖顶为宜,然后再装窖。
封口时,将其塑料布的长边向内折叠,与其对边向下卷在一起,然后沿窖的边缘封上一定厚度的土,保证不漏水、不透气。
4 氨化的成熟氨化的速度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快,当环境温度为4℃以下时,需8周以上时间,在5℃~1 5℃之间需4~7周时间,在1 6℃~30℃之间需1~4周时间,环境温度在30℃以上时7天即可成熟。
5 开窖与使用成熟后即可开窖。
氨化秸秆饲料的制作方法氨化秸秆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奶牛养殖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粗饲料数量不足或质量不高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除大力发展优良牧草以外,秸秆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饲料资源。
但其含氮量较低,纤维类成分较难被消化。
长期以来,许多科学工作者企图通过适当加工以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目前看来氨化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加工方法。
为开辟新的饲料资源,近年来我们对氨化粗饲料进行了一些研究。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氨化秸秆饲料的制作方法氨化秸秆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
1、氨化秸秆的优点氨化秸秆是目前一项较为成熟的饲用秸秆的处理技术,不但制作简单,而且效果明显。
氨化是利用碱和氨与秸秆发生碱解和氨解反应,破坏木质素间的化学键。
秸秆经氨化处理后,质地变得柔软蓬松,适口性提高,饲喂家畜后可明显的提高采食量和采食的速度。
经研究表明,经过氨化的秸秆的饲喂效果可与中等质量的干草相同;秸秆经氨化后粗蛋白的含量增加,可提高1-2倍,饲料的消化率提高,有机质的消化率可提高20%左右,其中大量的纤维素变得易于消化,可在瘤胃中发酵转化为能量,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奶牛在采食经氨化的秸秆后,还可使肠道通畅,改善消化功能。
2、氨化秸秆的制作方法秸秆氨化的位置应该地势高燥、面积较大、背风向阳的地块,可在离圈舍或者饲料加工较远的地方建造氨化池,或者进行堆垛氨化,方便投取料。
建造氨化池应选择背风向阳处、地势较高、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氨化池的形状楞为长方形或圆形,容量要根据家畜的养殖数量来确定,挖好池后用砖铺底和砌垒四壁,用水泥抹面。
堆垛法是使用塑料薄膜将氨化后的秸秆密封、贮存。
原料选择。
用于氨化的秸秆原料可为玉米秸秆、麦秸或者稻草,原料要求新鲜干净,无杂质、无霉变,含水量应保持在20%-40%。
氨化饲料的制作。
氨化秸秆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氨化池氨化法、窖贮氨化法和塑料袋氨化法。
其中氨化池氨化法是将秸秆切短至1. 5-3 cm,再用温水将秸秆重量3%-5%的尿素制成溶液,要求氨化秸秆的含水量为40%左右,即要求温水的使用量为每100 kg秸秆用水量为30 kg,尿素量为3-5 kg。
秸秆氨化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是由大量的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盐及水所构成。
其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类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少量的粗蛋白和粗脂肪。
碳水化合物由纤维素类物质和可溶性糖类组成。
作物秸秆主要是由植物细胞壁组成,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有些作物秸秆中硅的含量很高。
由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在细胞壁中是和木质素、硅等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
硅主要以二氧化硅形式存在于秸秆饲料中,硅的存在影响饲料的水解和消化。
因此,要把营养价值不高的秸秆变成反刍动物饲草,只能通过加工处进理予以改善,才能发挥其潜在利用价值。
根据我州的实际情况,现介绍以下几种氨化方法。
(一)氨化原理秸秆氨化就是利用尿素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破环联接秸秆木质素与多糖之间的脂键,提高秸秆的消化率。
同时,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可使秸秆的木质化纤维膨胀,提高渗透性,使消化酶更易与之接触,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二)氨化方法1、堆垛法:堆垛法是指在平地上,将秸秆堆成长方形垛,用塑料薄膜覆盖,注入氨源进行氨化的方法。
其优点是不需建造基本设施、投资较少、适于大量制作、堆放与取用方便,适于夏季气温较高的季节采用。
主要缺点是塑料薄膜容易破损,使氨气逸出,影响氨化效果。
秸秆堆垛氨化的地址,要选地势高燥、平整,排水良好,雨季不积水,地方较宽敞且距畜舍较近处,有围墙或围栏保护,能防止牲畜危害。
麦秸和稻草是比较柔软的秸秆,可以铡成2—3厘米,也可以整秸堆垛。
但玉米秸秆高大、粗硬,体积太大,不易压实,应铡成1厘米左右碎秸。
边堆垛边调整秸秆含水量。
如用液氨作氨源,含水量可调整到20%左右;若用尿素、碳酸铵作氨源,含水量应调整到40%—50%。
水与秸秆要搅拌均匀,堆垛法适宜用液氨作氨源。
2、窖、池容器氨化法:建造永久性的氨化窖、池,可以与青贮饲料转换使用,即夏、秋季氨化,冬、春季青贮。
也可以2—3窖、池轮换制作氨化饲料。
采用窖、池容器氨化秸秆,首先把秸秆铡碎,麦秸、稻草较柔软,可铡成2—3厘米的碎草,玉米秸秆较粗硬,应以1厘米左右为宜。
科技成果——秸秆碱化、氨化技术技术类别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技术内容
秸秆碱化/氨化技术是指借助于碱性物质,使秸秆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破坏酯键或醚键,纤维素分子膨胀,溶解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从而改善秸秆饲料适口性,提高秸秆饲料采食量和消化率。
秸秆碱化处理应用的碱性物质主要是氧化钙;秸秆氨化处理应用的氨性物质主要是液氨、碳铵或尿素。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秸秆碱化/氨化方法主要有:窑池法、氨化炉法、氨化袋法和堆垛法。
技术特征
秸秆碱化/氨化技术适用范围广,是较为经济、简便而又实用的秸秆饲料化处理方式之一。
技术实施注意事项
一是适时适量添加氨源,避免高温季节氨素挥发,同时均匀施氨,提高氨化质量。
二是刚开封的氨化秸秆要进行放氨处理。
三是氨化饲料慎用于未断奶的犊牛和羔羊养殖,氨化饲料饲喂后不宜立即饮水,避免氨中毒。
四是氨化失败的秸秆不能养畜,只能做肥料。
适用范围
适用的秸秆主要有麦秸、稻草等。
技术标准与规范
《NY/T2771-2015农村秸秆青贮氨化设施建设标准》《DB41/T616-2010秸秆氨化操作规程》《DB34/T3138-2018秸秆改良氨化及其饲用技术规范》《DB22/T3092-2019秸秆氨化饲料生产技术规程》《DB4114/T131-2019小麦秸秆氨化饲料调制技术》。
水稻秸秆氨化操作方法
水稻秸秆氨化操作是将水稻秸秆浸泡或喷洒上氨水或含氨液体,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其发酵,转化为富含氮的有机肥料。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原料准备:将水稻秸秆切碎并晾干至水分含量在25%以下。
2. 氨化容器准备:选择一个密封性好的容器,如塑料桶或水槽,并清洗干净。
3. 氨水准备:在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通常水的量应大于水稻秸秆的量。
然后向水中加入氨气或尿素,使整个液体的氨气含量达到2-3%。
4. 加入水稻秸秆:将准备好的水稻秸秆均匀地撒入氨水中,保持水稻秸秆完全浸泡在液体中。
5. 摊平压实:用板子或其他工具将秸秆均匀地摊平,并轻轻按压使其紧密结合。
6. 封存和发酵:将容器密封并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需要1-2个月的时间,待发酵完成后,即可使用。
7. 调整PH值:发酵完成后,检测氨化后的水稻秸秆的PH值,如果偏酸,可以加入一些石灰进行调整。
8. 使用方法:将氨化后的水稻秸秆用作肥料,可以直接撒施于农田中或与其它肥料混合使用。
注意事项:
- 氨化操作应注意安全,需戴手套、防护眼镜等。
-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时需保持通风。
- 氨化容器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以避免氨气泄漏。
- 发酵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 发酵完成后的水稻秸秆应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以免受潮变质。
秸秆氨化技术
秸秆氨化是一种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利用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氨化原理
秸秆氨化是指利用氨基酸的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反应,使秸秆及其他废弃物通过玉米淀粉、苯甲酸钠等添加剂进行氨化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氨糖和氨基酸都能够作为微生物代谢的过程中的碳源和氮源,为细菌的正常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并且能够通过细菌代谢加速秸秆及其他废弃物的降解,促进基质的溶解和释放。
2. 氨化工艺
秸秆氨化主要包括底部无动力储存系统和開口登车式氨化罐气体自流运输系统两个主要方面。
底部无动力储存系统是一种通过郑州储存、降解和固化秸秆等废弃物的技术,同时也是进行氨化的前置工艺。
开口登车式氨化罐气体自流运输系统则是将秸秆等废弃物转移至氨化罐的过程,将秸秆通过氨彩器的重力将储存在罐内的气体送至各个氨化罐内。
3. 氨化设备
秸秆氨化设备主要包括氨化罐、脱水器、旋流分离器、吸附塔和脱酸
器等。
氨化罐是夹层容器,可用于加热和回收固体底物。
脱水器可将
储存在氨化罐中的底料固体和水分分离开来。
旋流分离器用于将液态
液体与汽相液体分离。
吸附塔则可吸附氨气、硫化物和其他不必要的
气体。
脱酸器则可以将底料中的有机酸中和。
4. 应用前景
秸秆氨化技术是一种环保的生产方式,可以将秸秆等废弃物利用起来,减少农作物秸秆的露天焚烧问题,同时也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此外,秸秆氨化可以用于生产各种生物质能源,如固体生物燃料、液
态生物燃料等。
同时,秸秆氨化还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等
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氨化秸秆的制作原理氨化秸秆是一种将秸秆转化为可用于肥料或饲料的过程。
这种技术对于解决秸秆处理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并且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氨化秸秆的制作原理是将秸秆与氨气进行反应,产生氨化秸秆。
具体来说,首先收集或切碎干燥的秸秆,然后将其放入反应容器中。
接下来,通过供应氨气将秸秆与氨气充分接触,并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
这个过程中,氨气与秸秆中的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氨化秸秆。
这种氨化秸秆富含有机氮化合物,并且具有更高的氮含量、更好的肥料效果和更好的饲料价值。
此外,通过氨化过程,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难以分解的成分也能够得到较好地分解,提高了秸秆的可利用性。
氨化秸秆不仅是一种高效利用秸秆资源的方式,也是一种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
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空间,还会导致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等。
氨化秸秆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或饲料,有效地减少秸秆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此外,氨化秸秆的制作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方式。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肥料和饲料,而氨化秸秆提供了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肥料和饲料。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农田土壤的健康,还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为了制作出高质量的氨化秸秆,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秸秆作为原料,干燥并切碎处理,以增加反应的表面积。
其次,控制好反应的温度和压力,这对于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最后,合理供应氨气,并确保氨气能够充分与秸秆接触,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质量。
总之,氨化秸秆是一种高效利用秸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
通过合理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步骤,我们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氨化秸秆,为农业生产提供可再生的肥料和饲料资源。
同时,采用氨化秸秆的方法还可以减少对化学肥料和饲料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可持续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氨化秸秆的制作过程
氨化秸秆的制作过程如下:
1. 选择好质量较好的秸秆,一般来自庄稼等农作物的茎杆部分。
秸秆应该干燥并具有一定的含水率,一般控制在15%左右。
2. 将秸秆切碎成适当的长度和大小。
可以使用切碎机或者切割工具进行切割,确保秸秆能够更好地与氨气接触。
3. 将切碎的秸秆放入封闭的容器中。
容器可以是封闭的仓库、桶或者罐子等,确保氨气不会逸出。
4. 向容器中注入氨气。
氨气可以通过化肥厂或者特定设备供应,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在40-60摄氏度之间。
5. 容器内的秸秆与氨气进行接触反应。
反应时间一般为24小
时到48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6. 反应结束后,将氨化后的秸秆取出。
此时,秸秆中的一部分纤维素已经被分解,成为氨纤维素。
7. 对取出的氨化秸秆进行干燥。
可以通过太阳光曝晒或者专门的干燥设备进行干燥,使其含水率降低至5%以下。
8. 对干燥后的氨化秸秆进行包装和储存。
一般采用真空或者密封包装,避免水分再次进入。
注意事项:
1. 在氨化过程中,应该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以免过高或者过低导致反应无法进行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2. 氨化秸秆一定要保持干燥,避免水分使其发霉或者变质。
3. 氨化秸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潮,并且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