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 格式:ppt
- 大小:360.00 KB
- 文档页数:31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制备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一种用于治疗贫血的重要药物。
制备rHuEPO最常用的方法是基因重组技术。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 获得rHuEPO基因。
人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被克隆和扩增,然后插入并整合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
2. 转染表达宿主细胞。
将表达载体转染到大肠杆菌、哺乳动物细胞或昆虫细胞等表达宿主细胞中。
3. 筛选并纯化rHuEPO。
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重组蛋白表达水平,筛选表达量高的细胞株。
随后,通过离心、膜过滤、柱层析等多种方式对表达和分泌的rHuEPO进行纯化。
最终得到纯度高和活性好的rHuEPO。
以上就是制备rHuEPO的基本步骤。
这种重组蛋白一般作为注射剂用于治疗贫血,尤其是由肾衰竭引起的贫血。
【药品通用名称】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商品名:依普定英文名: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jection(CHO Cell)汉语拼音:Chongzu Ren Cuhongsu Zhusheye(CHO Xibao)【成份】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基因重组CHO细胞表达、纯化制得。
辅料为:人血白蛋白、氯化钠、枸橼酸钠、枸橼酸。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pH6.9±0.5。
【适应症】1、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包括透析及非透析病人。
2、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
【规格】(1)2000IU/1ml/支;(2)4000IU/1ml/支;(3)6000IU/1ml/支;(4)10000IU/1ml/支。
【用法用量】1、肾性贫血本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皮下注射,每周分2~3次给药。
给药剂量需依据病人的贫血程度、年龄及其它相关因素调整。
治疗期:开始推荐剂量血液透析患者每周100~150IU/kg,非透析病人每周75~100IU/kg。
若红细胞压积每周增加少于0.5vol%,可于4周后按15~30IU/kg增加剂量,但最高增加剂量不可超过30 IU/kg/周。
红细胞压积应增加到30~33vol%,但不宜超过36vol% 。
维持期:如果红细胞压积达到30~33 vol%或/和血红蛋白达到100~110 克/升,则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推荐将剂量调整至治疗剂量的2/3然后每2~4周检查红细胞压积以调整剂量,避免红细胞生成过速,维持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在适当水平。
2、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适用于术前血红蛋白值在100-130克/升的择期外科手术病人(心脏血管手术除外),使用剂量为150IU/kg体重,每周3次,皮下注射,于术前10天至术后4天应用,可减轻术中及术后贫血,减少对异体输血的需求,加快术后贫血倾向的恢复。
用药期间为防止缺铁,应同时补充铁剂。
【不良反应】1.一般反应:少数病人用药初期可出现头疼、低热、乏力等,个别病人可出现肌痛、关节痛等。
2024年重组人促红素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重组人促红素(简称rhuEPO)是一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人体促红细胞生成素。
它经常被用于治疗贫血等血液疾病,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对重组人促红素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情况、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
市场规模重组人促红素市场规模已经逐年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重组人促红素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XX亿元。
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贫血患者数量的增加、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的影响。
同时,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健康保障政策的实施,重组人促红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市场竞争情况重组人促红素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包括跨国制药公司和国内生物技术企业。
跨国制药公司具有丰富的研发资源和市场渠道,同时拥有多年的生产经验,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体。
然而,由于国内生物技术企业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它们正在逐渐发展壮大,有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份额。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重组人促红素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未来几年内,有几个市场发展趋势值得关注:1.技术进步: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进步,合成重组人促红素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同时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这将推动市场的发展。
2.市场差异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通过研发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来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研发更长效的重组人促红素,开拓新兴市场等。
3.市场多元化:除了治疗贫血外,重组人促红素还可以应用于肿瘤患者、肾脏病患者等其他领域。
未来,重组人促红素市场可能会进一步多元化,涵盖更广泛的疾病领域。
总结重组人促红素市场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竞争激烈,跨国制药公司和国内生物技术企业是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包括技术进步、市场差异化和市场多元化。
这些趋势将为市场带来更多机遇,同时也需要市场参与者保持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以应对竞争和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罗可曼(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β注射液)【药品名称】商品名称:罗可曼通用名称: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β注射液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β Injection【成份】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tin β (rhEPO)【适应症】罗可曼适用于因慢性肾衰竭引致贫血的透析病人。
罗可曼适用于治疗非透析肾功能不全病者的病状性肾性贫血。
【用法用量】冻干粉于溶解后可作皮下或静脉注射。
①剂量(每次及每周剂量)治疗目标为增加血细胞比容在30-35%之间,每周平均增幅最少0.5%,最高水平不能超过35%。
如存在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或末稍血管病症等情况,应按个体状况来确定每周升幅及目标水平。
对部分病人来说,理想水平可能低于30%。
生血素治疗方案分两步骤:a.治疗期:皮下注射:开始时治疗剂量为每周3×20IU/公斤体重。
如发现血细胞比容增加不理想(每周增加少于0.5vol%),可于每4周后剂量增多33×20IU/公斤体重/每周。
同时也可将每周剂量分成每日剂量。
静脉注射:开始时治疗剂量为每周33×40IU/公斤体重。
如发现血细胞增加不理想(每周增加少于0.5vol%),可于4周后剂量增加至3×80IU/公斤体重/每周。
其后每月可增多3×20IU/公斤体重/每周。
以上两种给药途径,最高剂量不可超过每周720IU/公斤体重。
b.维持期:要达到维持血细胞比容在30 vol%-35 vol%之间,首先把剂量减至治疗期剂量的一半,然后每周或每两周调整剂量。
对儿童所做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平均来说,病人越年青,生血素维持剂量越高,然而,由于个别病人反应不同,难于估计,所以应按照建议剂量应用本药。
②疗程生血素一般用于长期治疗,但如有需要,可以随时终止疗程。
③用法生血素应在医务人员仔细监测及指导下使用。
依普定®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商品名:依普定英文名: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jection(CHO Cell)汉语拼音:Chongzu Ren Cuhongsu Zhusheye(CHO Xibao)【成份】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由基因重组CHO细胞表达、纯化制得。
辅料为:聚山梨酯80、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pH6.9±0.5。
【适应症】1、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包括透析及非透析病人。
2、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
【规格】2000IU/0.5ml/支(预灌封注射器)、4000IU/0.5ml/支(预灌封注射器)、6000IU/0.5ml/支(预灌封注射器)、10000IU/0.5ml/支(预灌封注射器)、3000IU/1ml/支(预灌封注射器)。
【用法用量】1、肾性贫血本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皮下注射,每周分2~3次给药。
给药剂量需依据病人的贫血程度、年龄及其它相关因素调整。
治疗期:开始推荐剂量:血液透析患者每周100~150IU/kg,非透析病人每周75~100IU/kg。
若红细胞压积每周增加少于0.5vol%,可于4周后按15~30IU/kg增加剂量,但最高增加剂量不可超过30IU/kg/周。
红细胞压积应增加到30~33vol%,但不宜超过36vol% 。
维持期:如果红细胞压积达到30~33vol%或/和血红蛋白达到100~110 克/升,则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推荐将剂量调整至治疗剂量的2/3,然后每2~4周检查红细胞压积以调整剂量,避免红细胞生成过速,维持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在适当水平。
2、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适用于术前血红蛋白值在100~130克/升的择期外科手术病人(心脏血管手术除外),使用剂量为150IU/kg公斤体重,每周3次,皮下注射,于术前10天至术后4天应用,可减轻术中及术后贫血,减少对异体输血的需求,加快术后贫血倾向的恢复。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是一类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
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是指由于肿瘤本身或肿瘤治疗引起的持续性贫血。
本文将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肿瘤导致贫血的机制多种多样,包括肿瘤侵袭造血器官、骨髓受损、恶性肿瘤产生滤过性溶血等。
患者常表现为乏力、气促、皮肤苍白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输血、铁剂和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其中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包括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动剂(rHuEPOR-Ag),能够通过刺激骨髓红细胞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红细胞生成,从而改善贫血状况。
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是有效且安全的。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240例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提高,同时贫血相关的症状也显著改善。
另外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510例患者,发现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更稳定。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的症状和血液指标,同时可能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的疗效已经得到大量研究的支持,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压、静脉血栓栓塞等,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治疗利益和风险。
部分患者可能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不敏感,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的反应。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和血液指标,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需要注意哪些问
题?
【答】血液透析患者贫血除了输血治疗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最为安全、有效的药物,但对促红细胞生成素、人白蛋白或哺乳动物细胞衍生物过敏者禁止使用,血液透析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慎用。
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只能采用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两种方式。
皮下注射的药效动力学表现优于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较为安全,可以延长有效药物浓度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节省治疗费用,但皮下注射要尽量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上肢、腹壁、大腿等部位轮换注射,避免局部硬结发生。
而对于透析患者,静脉给药可以减轻痛苦,例如:透析后皮下注射会导致血肿。
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时先从小剂量开始,状况得以改善后改为维持量,长期维持治疗。
促红细胞生成素要求存放于2〜8。
C 的环境中,防止高温或低温致药物失效、变质。
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保证充足的营养,合理补充铁剂和维生素,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纠正贫血。
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后易发生:
(1)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血液变黏稠,透析时对溶质清除减少,可导致血钾、血磷、尿素氮水平升高,需要遵医嘱调节用药。
(2)头痛一般随着贫血的纠正而出现,并与用药剂量过大和血红蛋白水平上升过快有关。
(3)可造成血压升高,需要患者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如若异常请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4)随着血小板功能的改善和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引起血栓形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药禁忌
导语:在药物使用的时候,如果不注意一些药物的药物用量,使用方法,以及一些用药禁忌,反而不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像
在药物使用的时候,如果不注意一些药物的药物用量,使用方法,以及一些用药禁忌,反而不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像是重组人促进红细胞生长素,它的药物禁忌就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该种药物的用药禁忌。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最早用于临床的重组基因工程药物之一,可促进骨髓内原始血细胞加速分化,促进有核红细胞加快成熟及血红蛋白合成,刺激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释放,并稳定红细胞膜,提高红细胞膜抗氧化酶功能。
rhuEPO最初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性贫血,之后随着对众多疾病相关性贫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和红细胞生成三者间相互关系的深入认识,EPO的临床应用逐步扩展。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现阶段的临床应用主要有治疗慢性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认知功能受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疾病患中、治疗中或恢复期的贫血和组织缺氧症状。
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有三大用药禁忌:
1.未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患者。
2.对本品或其他红细胞生成素制剂过敏者。
3.合并感染者,宜控制感染后再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注射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应在相关医师或执业药师的指导下服用,期间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用药初期每星期1次,维持期每两星期1次);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有时会引起血清钾轻度升高,应适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综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进展王丽,周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卫生部生物技术产品检定方法及其标准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0)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是一种高糖蛋白类激素,也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之一。
EPO主要是在肾脏合成分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作用于骨髓中的红系祖细胞,促进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为红细胞。
它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及时有效地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从而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增强机体对氧的结合、运输和供应能力,改善缺氧状态,是哺乳动物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
198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Amgen公司生产的rHuEPO上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肾性贫血以及肿瘤等各种慢性疾患所伴发的贫血。
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出现之后,出现了很多新型的EPO,如新促红血球生成蛋白NESP(new erythropoietin stimulating protein,亦称高度糖基化Epo-Darbepoetin),CERA,EPO 模拟肽EMP(EPO mimeticpeptide)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条件。
rHuEPO自从上市以来,rHuEPO可以减少病人输血次数,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质,成为迄今为止用基因工程代替体液因子治疗人类疾病的一个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1.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发现人们对EPO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1906年Carnot 和Deflandre发现:将放血后兔子的血浆注射给正常的兔子,正常兔子的外周血中的红细胞数量增多。
他们认为贫血兔血浆中存在一种体液因子能够刺激红细胞生成,并称其为生成素[1]。
这对EPO的发展无疑是一项突破。
1948年,Bonsdorff和Jalavisto等将这种调控因子命名为红细胞生成素。
1950年Reissman用连体鼠试验观察到,给连体之一呼吸低氧空气,另外一只鼠呼吸正常空气,结果两只均呈现同样程度的骨髓红细胞增生现象,这是由于红细胞生成素从低氧鼠进入非低氧鼠从而刺激红细胞的生成。
临床上EPO不仅用于治疗肾性贫血,而且已经被应贫血的治疗8]。
尽管输血由于起效快、价格低等有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它也存在诸多潜在危险,如感染、输血反应,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
而注射EPO则能有效地避免这些输血并发症。
1985年,人们运用重组技术[9表达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
rHuEPO 生产细胞株CHO2EPO C2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 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的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转入哺乳动物细胞内,高效表达的能刺激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激素,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癌症化疗产生的贫血[122 ][1 ] Oh J H ,Ha H , Yu M R ,et al . Sequential effects of high glucose on mesangial cell TGF2β1 and fibronectin synthesis[J ] . Kidney Int ,1998 ,54 :187221878.[2 ] Border WA ,Noble N A. TGF2beta in kidney fibrosis :A target for gene therapy[J ] . Kidney Int ,1997 ,51 (5) :138821396.重组EPO(rHuEPO)由于EPO在体内的作用巨大而天然来源却十分有限(主要从贫血患者的尿中提取),人们便开始利用基因重组的分子,它由不同的糖化体构成,各种糖化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糖基在整个分子中所占的比例不同,而这个比例也的作用极为相似,它一方面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及时有效地增加红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机体对氧的结合、运输和供应能力,有利于在高强度竞技时改善缺氧状态,促进肌肉中氧生成,使肌肉更有力、工作时间更长,从而增强运动能力。
长期使用rHuEPO,对运动员来说,可能会带来一时的荣誉,但给其健康带来的却是永久的危量过度增加,当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5%时,血液粘滞度就会增高,同时血流也会变慢。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1⊙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 )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类内源性生理物质,能够促进自身红细胞的生成。
⊙1989年6月,美国FDA正式批准由安进公司研制的重组人促红素(r-HuEPO)上市,r-HuEPO由165个氨基酸组成,通过DNA 重组技术获得,主要适应症为治疗因慢性肾衰所引起的贫血症。
重组人促红素与人体内源性EPO具有相同的生理活性。
2⊙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健康问题。
CKD患者早期即可发生贫血,到中后期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发生贫血。
EPO是目前治疗肾性贫血最有效的药物,随着国内CKD 发病率逐年升高(年增长率高达8%),EPO市场需求量将不断扩大。
3国内EPO生产状况@ 目前国内EPO生产企业20家(其中合资企业2家);@ 国内EPO 市场容量为20-30亿,目前国内EPO年销售量在600万支以上,总销售额近5亿元人民币(按零售价统计);@ EPO规格一般为水针剂和粉针剂,水针剂占80%左右,其中采用预充式注射器包装的企业(山东科兴、沈阳三生、华北金坛、北京四环、哈药集团);@ 销售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厂家为:沈阳三生上海麒麟鲲鹏华北金坦上海罗氏山西威奇达成都地奥九弘北京四环上海科华山东科兴深圳赛保尔 4“依普定”简介通用名: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适应症: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包括透析及非透析病人;储藏:2-8℃避光保存及运输有效期:30个月(3000IU预充式为23个月)规格:2000IU/支(预充式、西林瓶)3000IU/支(预充式、西林瓶)4000IU/支(预充式)6000IU/支(预充式)包装:预充式:10支/中盒×12中盒/件;西林瓶:10瓶/中盒×20中盒/件 5国内第一个EPO——“依普定” 1992年开始立项;1996年国内率先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新生物制品》新药证书;1997年国内率先获得卫生部批准的试生产文号;1998年国内率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正式生产文号;2000年国内率先使用预充式包装;2004年国内独家使用无人血白蛋白新配方;2005年出口量全国第一 6☆山东省十大高新技术项目;☆山东省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已通过法国、葡萄牙、巴西、埃及、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20个国家的质量认证,并销往上述国家,被评选为向欧盟市场推荐产品。
重组人促红素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重组人促红素?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简称rhEPO)是一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的人工合成蛋白质。
它的结构与自然产生的人体促红素相似,可以刺激人体骨髓产生红细胞,从而提高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氧气运输的能力。
2. 重组人促红素的主要功能重组人促红素的主要功能是增加人体骨髓中红细胞的产生,从而提高血液的含氧量和运输能力。
以下是重组人促红素的主要功能:•促进红细胞生成:重组人促红素可以刺激骨髓中的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前体细胞,并促进这些细胞的定向分化和增殖,从而增加红细胞的生成量。
•提高红细胞的质量:重组人促红素可以改善红细胞的质量,使其更具弹性和稳定性,提高红细胞在血液中的流动性和氧气的运输能力。
•缓解贫血症状:重组人促红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由于红细胞生成不足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各种贫血症状,如疲劳、无力、心悸、气短等。
3. 重组人促红素的主治疾病重组人促红素广泛应用于多种贫血和其他与红细胞生成不足有关的疾病的治疗中。
以下是重组人促红素的主要主治疾病:•慢性肾脏病相关贫血:由于肾功能损伤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常出现贫血,重组人促红素可以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缓解贫血症状。
•癌症相关贫血:癌症患者由于化疗、放疗等治疗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常常伴随贫血,重组人促红素的使用可以改善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妊娠期贫血:孕妇由于红细胞扩增和胎儿对氧气的需求增加,容易出现贫血症状,重组人促红素可以提高红细胞的生成量,缓解贫血。
•骨髓抑制性贫血:某些药物或化疗药物可能会抑制骨髓的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重组人促红素可以起到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
4. 重组人促红素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遵循给药途径、频次和剂量等要求。
•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肾功能,以评估疗效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