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霓清 高频答案 第六章--反馈控制电路
- 格式:pdf
- 大小:331.69 KB
- 文档页数:10
高频------(杨霓清)答案(2)(总4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有一调幅波的表达式为625(10.7cos250000.3cos210000)cos210t t t υπππ=+-(1)试求出它所包含的各分量的频率与振幅;(2)绘出该调幅波包络的形状,并求出峰值与谷值幅度; 解:(1)它所包含的各分量的频率与振幅分别为 载频 610 振幅 25第一对边频 6105000± 振幅×25×= 第二对边频 641010± 振幅×25×= (2)绘出的该调幅波包络为:求出的调幅峰值与谷值幅度为 max 1.7V =, min 0V =当采用相移法实现单边带调制时,若要求上边带传输的调制信号为11cos m V t ΩΩ,下边带传输的调制信号为22cos m V t ΩΩ,试画出其实现方框图。
解:方框图如下图所示1122()cos()cos()o M m c M m c t A V t A V t υωωΩΩ=+Ω+-Ω电视图像传输系统如题图,设输入的图像信号频谱在0~6MHz范围内是均匀υ不失真地重现输的,试画出(A~H)各点的频谱图,证明系统输出信号oυ频谱。
入图像信号1题图解:各点频谱如下图所示何谓过调幅为什么双边带调制信号和单边带调制信号均不会产生过调幅 答:调制信号振幅大于载波信号振幅的情况称为过调幅。
因为双边带和单边带调制信号已经将载波信号抑制,故均不会产生过调幅。
一非线性器件的伏安特性为(0)0(0)D g i υυυ>⎧=⎨≤⎩式中 121122cos cos Q Q m m V V V t V t υυυωω=++=++。
若 2m V 很小,满足线性时变条件,则在1/2Q m V V =-、0、1m V 三种情况下,画出1()g υ波形,并求出时变增量电导1()g υ的表达式,分析该器件在什么条件下能实现振幅调制、解调和混频等频谱搬移功能。
《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自测题一、1.信息的传递;2.输入变换器、发送设备、传输信道、噪声源、接收设备、输出变换器;3.振幅、频率、相位;4.弱、较大、地面、天波;5.高频放大器、振荡器、混频器、解调器;6.提高通信传输的有效性、提高通信传输的可靠性。
二、1.D ;2.A ;3.D ;4.B ;5.C ;6.A 。
三、1.×;2.×;3.×;4.√;5.√;6.√。
思考题与习题1.1答:是由信源、输入变换器、输出变换器、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信道组成。
信源就是信息的来源。
输入变换器的作用是将信源输入的信息变换成电信号。
发送设备用来将基带信号进行某种处理并以足够的功率送入信道,以实现信号的有效传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又称传输媒介。
接收设备将由信道送来的已调信号取出并进行处理,还原成与发送端相对应的基带信号。
输出变换器将接收设备送来的基带信号复原成原来形式的信息。
1.2答:调制就是用待传输的基带信号去改变高频载波信号某一参数的过程。
采用调制技术可使低频基带信号装载到高频载波信号上,从而缩短天线尺寸,易于天线辐射,实现远距离传输;其次,采用调制技术可以进行频分多路通信,实现信道的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1.3答:混频器是超外差接收机中的关键部件,它的作用是将接收机接收到的不同载频已调信号均变为频率较低且固定的中频已调信号。
由于中频是固定的,且频率降低了,因此,中频选频放大器可以做到增益高、选择性好且工作稳定,从而使接收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改善。
1.4解:根据c fλ=得:851331010m =100km 310c f λ⨯===⨯,为超长波,甚低频,有线传输适用于架空明线、视频电缆传输媒介,无线传输适用于地球表面、海水。
823310300m 100010c f λ⨯===⨯,为中波,中频,有线传输适用于架空明线、视频电缆传输媒介,无线传输适用于自由空间。
高频电子线路_杨霓清_答案_第五章-角度调制与解调思考题与习题5.1 什么是角度调制,5.2 调频波和调相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有何联系, 5.3 调角波和调幅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5.4 调频波的频谱宽度在理论上是无限宽,在传送和放大调频波时,工程上如何确定设备的频谱宽度,解:工程上确定设备的频谱宽度是依据确定 BWf,,2m5.5 为什么调幅波调制度 M不能大于1,而调角波调制度可以大于1, a5.6 有一余弦电压信号。
其中和均为常数,求其瞬时角频率和,,,()cos[]tVt,,,,m0000瞬时相位解: 瞬时相位 ,,,()tt,,00瞬时角频率 ,,()()/tdtdt,5.7 有一已调波电压,试求它的、的表达式。
如果,,()t,,()t,,,()cos()tVAtt,,mc1它是调频波或调相波,它们相应的调制电压各为什么,dt,,,,2 解:,, ,,tAt,tAt2,,,,,,,,,11dt若为调频波,则由于瞬时频率变化与调制信号成正比,即 ,,t,,1,,,所以调制电压, ,,tkut2At,ut2At,,,,,,,f,1,1kf若为调相波,则由于瞬时相位变化与调制信号成正比,即 ,,t,,12 ,(t)所以调制电压, ,,tkuutAt,,,,,p,,1kp由此题可见,一个角度调制波可以是调频波也可以是调相波,关键是看已调波中瞬时相位的表达式与调制信号:与调制信号成正比为调相波,与调制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即瞬时频率变化与调制信号成正比)为调频波。
5.8 已知载波信号,调制信号为周期性方波和三角波,分别如题5.8图(a),,()costVt,ccmc和(b)所示。
试画出下列波形:(1)调幅波,调频波;(2)调频波和调相波的瞬时角频率偏移,,()t。
瞬时相位偏移,,()t(坐标对齐)。
(a) (b)题5.8图解:(1)对应两种调制信号画出调幅波和调频波的波形分别如图题5.8(1)(a)(b)所示。
思考题与习题3.3 若反馈振荡器满足起振和平衡条件,则必然满足稳定条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不正确。
因为满足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后,振荡由小到大并达到平衡。
但当外界因素(温度、电源电压等)变化时,平衡条件受到破坏。
若不满足稳定条件,振荡起就不会回到平衡状态,最终导致停振。
3.4 分析图3.2.1(a)电路振荡频率不稳定的具体原因?解:电路振荡频率不稳定的具体原因是晶体管的极间电容与输入、输出阻抗的影响,电路的工作状态以及负载的变化,再加上互感耦合元件分布电容的存在,以及选频回路接在基极回路中,不利于及时滤除晶体管集电极输出的谐波电流成分,使电路的电磁干扰大,造成频率不稳定。
3.7 什么是振荡器的起振条件、平衡条件和稳定条件?各有什么物理意义?振荡器输出信号的振幅和频率分别是由什么条件决定的? 解:(1) 起振条件: 振幅起振条件 01A F >相位起振条件 2A F n ϕϕπ+=(n=0,1,…)(2)平衡条件:振幅平衡条件AF=1相位平衡条件 2A F n ϕϕπ+=(n=0,1,…)(3) 平衡的稳定条件:振幅平衡的稳定条件0AU ∂<∂ 相位平衡的稳定条件0Zϕω∂<∂振幅起振条件01A F >是表明振荡是增幅振荡,振幅由小增大,振荡能够建立起来。
振幅平衡条件AF=1是表明振荡是等幅振荡,振幅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
相位起振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都是2A F n ϕϕπ+=(n=0,1,…),它表明反馈是正反馈,是构成反馈型振荡器的必要条件。
振幅平衡的稳定条件A ∂/0U ∂<0表示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随振幅增大而减小,它能保证电路参数发生变化引起A 、F 变化时,电路能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振幅产生变化来保证AF=1。
相位平衡的稳定条件Z ϕ∂/ω∂<0表示振荡回路的相移Z ϕ随频率增大而减小是负斜率。
它能保证在振荡电路的参数发生变化时,能自动通过频率的变化来调整A F ϕϕ+=YF Z ϕϕ+=0,保证振荡电路处于正反馈。
模电第6章负反馈答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习题6.1 试判断题图所示各电路的级间反馈类型和反馈极性。
解: 电路(a)为串联电压负反馈。
电路(b)为串联电压负反馈。
电路(c) V 1与V 3间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路(d)为电压由V 3的射极经R 6至V 1的射极组成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U i(a)CC(b)U CC题图6.2 试判别所示各电路的反馈类型和反馈极性。
解:电路(a)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路(b):经A 2、R 2组成电压并联正反馈电路;经R 3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6.3 一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其基本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 u =100,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B u =。
由于温度变化,A u 增大到120,试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变化率ufuf A A ∆。
解:%54.1)1(1≈∆++•∆=∆vv v v v vf vf B A A A A A A 或%8.111≈+•∆=∆vv v v vfvfB A A A A A 6.7 某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j ω)为U iU o(a) U i题图61011000ωωj)j (A +=若引入F=的负反馈,试问: (1)开环中频放大倍数A I f H = (2)闭环中频放大倍数A If =f Hf =()MHz..f FA f ..FA A A )(kHz.f )dB (A )(H I Hf I I If H H I 751211021591119901000010110001221592102601000136=⨯⨯=+==⨯+=+=====ππω解:6.8 电路如题图(a)和(b)所示。
试问:(1) 反馈电路的连接是否合理为发挥反馈效果,两个电路对R S 有何要求 (2) 当信号源内阻变化时,哪个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性好哪个电路源电压增益的稳定性能力强(3) 当负载R L 变化时,哪个电路输出电压稳定性好哪个电路源电压增益稳定能力强解:(1)图(a):第一级是电流串联负反馈,第二级是电压并联负反馈,第一级对第二级相当于恒流源激励,对第二级是合理的;对第一级要求恒压源激励,以使电流串联负反馈起作用,即R S 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