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古诗
- 格式:docx
- 大小:14.05 KB
- 文档页数:2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江南春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诗作,以其描绘江南春天美景而闻名。
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首诗的意思是:江南的风光真是美好,我曾熟悉这样的景色。
太阳升起时,江边的花朵红得胜过火焰;春天来临,江水清澈碧绿,宛如蓝色。
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呢?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理解诗意:首先,要理解这首诗的大意,知道诗人在赞美江南春天的美景。
2. 学习生字:诗中可能会有一些生字,如“江”、“花”、“红”、“胜”、“火”、“绿”、“蓝”等,需要小朋友学会认读和书写。
3. 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4. 背诵记忆: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意境深远,适合反复诵读,直至能够流利背诵。
5. 扩展知识:可以向小朋友介绍江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为什么江南的春天会如此美丽。
6. 情感体验:引导小朋友想象自己身处江南春天的景色之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7. 创作延伸:鼓励小朋友尝试用自己话描述春天的景色,或者画一幅江南春天的画,以此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些步骤,一年级的小朋友不仅能够背诵这首诗,还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
江南春古诗带拼音翻译江南春,柳垂成,绿水映红桥。
春风吹,飘飘舞,君子欢心妙。
诗家长,咏此景,千古传芳华。
明月照,清风至,何幸逢春暇。
春花开,笑颜盈,春雨润绿条。
江南景,春意浓,何处不菲好。
拼音翻译:jiāng nán chūn, liǔ chuí chéng, lǜ shuǐ yìng hóng qiáo. chūn fēng chuī, piāo piāo wǔ, jūn zǐ huān xīn miào.shī jiā cháng, yǒng cǐ jǐng, qiān gǔ chuán fāng huá. míng yuè zhào, qīng fēng zhì, hé xìng féng chūn xiá.chūn huā kāi, xiào yán yíng, chūn yǔ rùn lǜ tiáo. jiāng nánjǐng, chūn yì nóng, hé chù bù fēi hǎo.江南春,是中华大地上最美的季节之一,描绘着江南地区春天特有的美景。
在这个时候,垂柳成荫,绿水如镜反射着红色的小桥,春风轻轻吹拂,吹动着柳树般的风姿,带着青春的气息。
诗人们长久以来创作了许多描绘江南春色的诗篇,这些诗篇被传颂至今,留存于后人心中。
在这个时候,明月高挂天空,清风吹拂,如临春暖花开。
春花盛开,笑脸满盈,春雨滋润着大地,使一切生机勃勃。
江南美景,春意盎然,无一处不充满生机,美丽动人。
在享受江南春意时,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勃勃,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这种感受让人心情愉悦,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幸福。
江南春天的古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江南春天的古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江南春天的古诗一、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二、忆江南——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三、忆江南——唐·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四、望江南——宋·苏东坡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五、双调望江南寿秋水——宋·刘辰翁齐眉举,彩侍紫霞记。
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
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
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
留着晚香时。
六、双调望江南寿张粹翁——宋·刘辰翁七日后,董会是垦前。
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
日拟醉华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
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
自唱鹊桥仙。
七、江南好/忆江南——宋·赵师侠天共水,水远与天连。
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
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
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
休与俗人言。
八、望江南——宋·朱敦儒炎昼永,初夜月侵床。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
枕上是仙乡。
九、望江南——宋·周邦彦游妓散,独自绕回堤。
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
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
无处不凄凄。
十、忆江南——唐·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际。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十一、江南柳——宋·张先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古诗词】江南春杜牧诗意及赏析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接下来分享江南春诗意及赏析。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诗中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江南春古诗带拼音江南春古诗带拼音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南春古诗带拼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江南春》带拼音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qian li ying ti lv ying hong,shui cun shan guo jiu qi feng。
nan chao si bai ba shi si,duo shao lou tai yan yu zhong。
《江南春》【赏析】杜牧,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
本篇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
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历来都是令人想往的,杜牧同时代的诗人白居易以短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句诗就把它描绘得如诗如画。
不过白诗展示给我们的是江南风光大的轮廓,是江南风光的整体感官形象。
而杜牧则不同,他不仅从整体上描绘了江南春光的`明媚,而且还具体到描写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到处酒旗招展,具体到描写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读者从一个个具体的景点去体会江南风光细微之处的色彩多姿,妩媚动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开篇,诗人首先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柳绿花红,燕舞莺歌的境界,随后又向我们展示了“水村”和“山郭”“酒旗”处处迎风招展的繁荣与祥和。
“千里”极言地域之辽阔广大,一个“千里”把“莺啼”响彻了整个江南,把“绿映红”掩映了整个江南;“水村”与“山郭”又把迎风招展的“酒旗”挂遍了整个江南。
令人迷恋,令人心驰神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是把诗作由写自然景观转移到写具有人文景观特征的庙宇,这一转就巧妙地揉进了历史的沧桑,也使其自然地融进了诗人对南朝朝政的讥讽与批判。
古诗江南春·杳杳烟波隔千里翻译赏析《江南春·杳杳烟波隔千里》作者为宋朝诗人寇准。
其古诗全文如下: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苹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前言】《江南春》是宋代诗人寇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一二句点明题意,并描写出了江南春日黄昏的那种迷离艳冶之美。
末句转入抒情,诗人心中涌起无限愁绪,感到自己的绵绵愁情就像眼前的春水,无了无休。
此诗颇具唐诗特色,情韵悠长,蕴藉空灵。
【注释】⑴杳杳:深远的样子。
烟波: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⑵白苹: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开白花。
⑶汀洲:水边的小洲。
⑷柔情:范雍《忠愍公诗序》作“愁情”。
【翻译】渺茫烟波,一望千里;东风吹拂,散布着白苹的香气。
夕阳西下,我站在水边了望,心中的柔情绵绵不绝,与春水相似。
【鉴赏】关于这首诗,明代杨慎曾和朋友何仲默开过玩笑。
他在《升庵诗话》卷十二中说,何仲默曾经扬言说:“宋人书不必信,宋人诗不必观。
”有一天他就抄了寇准此诗和张文潜等三人的诗各一首,问他说:“这是何人诗?”何仲默读完道:“唐诗也。
”这个故事说明,此诗颇具唐诗特色,情韵悠长,蕴藉空灵。
诗的一二句点明题意,并描写出了江南春日黄昏的那种迷离艳冶之美。
杳杳,指江水的深暗幽远。
夕阳西下,江面上水波渺茫,远望好似烟雾笼罩;江水浩渺,迢递不断,如同远隔千里。
一阵东风,吹来缕缕白苹清香。
寥寥十四字,表面写无人之景,实是境中有人,“隔”、“风起”、“香散”,都是从人的感觉角度落笔的,因此第三句就将人推出镜头来。
原来此时诗人正伫立在汀洲(水边平地)之上凝望着。
此属倒装句法,按顺序而言,应把此句提到最前面,但如倒转过来,便属凡笔,诗意也索然了。
美景令人陶醉,也撩人伤感,尤其是悲愁郁结的人,所以末句便转入抒情。
此时,诗人面对一江春水,心中陡然涌起无限愁绪,感到自己的绵绵愁情就像眼前的春水,无了无休。
“愁情不断如春水”,凭借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含蓄地倾吐出愁情的沛然莫遏,与早于他的李煜《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晚于他的秦观《江城子》词名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异曲同工。
杜牧的江南春古诗作品原文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词句注释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大建佛寺。
《南史·循吏·郭祖深传》:“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作品鉴赏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短短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绝句取材多注重“小”与“少”。
“小”,是指细节,诗多通过细节的描绘,令人想见对象的整体,即所谓“以小见大”。
“少”,是指净化画面,突出重点,不枝蔓,不庞杂。
绝大多数的绝句佳作都是如此。
但这些原则说起来容易,用起来却不简单,因为情况会有千差万别,须能千变万化。
比如这首诗便是。
诗题《江南春》,一看就知道,这是个范围、景象都“大”而“多”的题目,很难以“以小见大”的方式将它描绘出来。
它需要概括,才能适合“江南”的大范围;它也需要具体,才能表现春天的景色意趣。
概括,容易流于抽象、概念;具体,又不免会有所局限。
这是个两难的题目,杜牧则将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写雨古诗词:《江南春》导读:本文写雨古诗词:《江南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南春》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赏析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
“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
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
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
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
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江南春》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小学古诗:杜牧《江南春》原文译文赏析《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注释】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韵译】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散译】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院,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赏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宽敞、深邃和迷离。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诗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
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喧闹场面。
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山郭”山城。
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江南春古诗注音解释江南春,古代诗人常常以江南的春天为诗歌的主题,描述江南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些诗歌通常具有婉约、深沉的文学风格,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欣赏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首《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以清新婉约的笔调描绘江水波澜和月光交相辉映的壮丽场景。
诗中用“月”为纽带,将自然界的壮美与情感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怀之情。
注音解释1.春(chūn):指春天,是四季之一,在农历日历上指阳历3月到5月;2.江(jiāng):指一种水流较广的河流;3.潮(cháo):指海水的潮汐;4.平(píng):指水平,引申为平静;5.海(hǎi):指大海,广阔的水域;6.明(míng):指光亮,明亮;7.月(yuè):指天空中的卫星;8.生(shēng):指产生,诞生;9.滟(yǎn):指水波流动的样子;10.随(suí):指跟随,顺从;11.波(bō):指波浪;12.千(qiān):指数目词,表示数量;13.万(wàn):指很多,数量大;14.里(lǐ):指长度单位,千米;15.何(hé):指什么,用于疑问句;16.处(chù):指地方,场所;17.无(wú):指没有;18.月明(yuè míng):指明亮的月光;19.流(liú):指水流动;20.霜(shuāng):指天气寒冷时的霜冻;21.飞(fēi):指飞翔;22.沙(shā):指细小的石子;23.何人:指谁;24.初(chū):指最初的,一开始的;25.照(zhào):指照射;26.一色:指一样,相同;27.无纤尘(wú xiān chén):指没有一点尘土。
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 啼:叫。
2. 山郭:靠山的城墙。
3. 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4.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
当时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杜牧《江南春》赏析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
“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
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
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
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
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