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_曹洁
- 格式:pdf
- 大小:175.37 KB
- 文档页数:4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学位教育的不断深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以应用型、专业化、实践性为特点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应用型、实践性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文将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索。
1. 实践性教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因此,该模式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实际操作,例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教学等。
2. 课程灵活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旨在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行学习。
同时,还可以选择跨领域课程进行补充和加强。
3. 导师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明确的导师制度,导师在学生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导师会负责对学生进行第一轮的审查和评价,确定学生是否已满足毕业标准。
4. 实习课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习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课程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借此机会在实际应用中锤炼自己的实际能力。
实习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接触业内人士和吸收新思路的机会。
1. 提高了实际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课程等,使得学生在毕业时更具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 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可以满足市场对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3. 师资力量强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非常强大的师资力量,导师团队是由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专业人士组成,确保了学生在学术和实践上的指导和帮助。
4. 师生关系和谐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学生和导师之间由于带来的实际成果,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且更具互动性。
同时,导师和学生的沟通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视域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3)1.1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重要性 (4)1.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5)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7)2. 文献综述 (8)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9)2.2 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不足 (10)二、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视域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特点 (12)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定位与特点 (13)1.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定位 (14)1.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 (14)2.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影响.15 2.1 招生考试的类别与形式的变化 (17)2.2 招生考试的内容与要求的调整 (19)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 构建原则与思路 (21)1.1 科学性原则 (22)1.2 全面性原则 (23)1.3 导向性原则 (24)1.4 可操作原则 (2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与内容 (26)2.1 综合素质评价 (27)2.2 专业能力评价 (28)2.3 发展潜力评价 (29)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与实施策略 (30)一、内容描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教育作为国之根本,其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分类发展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研究生教育正面临着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挑战,这一转变要求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在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视域下,如何构建一套全面、客观、公正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价指标体系。
第36卷第1期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 Vol.36,No.12 0 1 5年2月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 Feb.2 0 1 5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曹 洁1 张小玲1 武文洁2(1.北京理工大学 化学学院,北京 100081;2.天津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摘 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部最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之一,对研究生招生结构及就业导向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存在问题和改革设想,为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提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5)01-0060-04DOI:10.14138/j.1001-4519.2015.01.006004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10年11月印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了专业学位基本概念。
从2009年,教育部决定增招硕士研究生,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
这表明,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研究生招生的主渠道,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研究生教育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
可以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到了制度创新、总体推进、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表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类型结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招生模式、培养模式、管理模式等都将随之发生重大转变和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到崭新的发展时代①。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的思考收稿日期:2018-03-13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编号:JGLX17_117);江苏省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编号:ZG26)作者简介:屠远,江苏理工学院学科建设科科长,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一、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概况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大类,从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传统来看,主要是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其偏重理论研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则重视实践和应用,主要培养高层次的企业实践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1]专业学位教育最初是由美国第一个开始实施的,为美国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应用型人才,强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比较晚,从1991年才开始试点教育,主要是以在职攻读研究生为主,强调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性。
我国在1996年通过了《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从2009年起扩大了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价值目标取向专业学位教育是为培养国家高端应用性人才而设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大多进入到企业,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以企业等用人单位为归属,具有明显的面向企业需求的职业性目标特征。
[2]随着我国高精尖技术的发展,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大量高端专业化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创造性地将理论应用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去,解决社会和企业项目生产中面临的专业性问题。
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创新型人才”。
[3]专业学位鲜明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其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驥驥2015.12关于金融数学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考◆曹洁【摘要】在阐述培养金融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意义的基础上,结合金融数学专业自身特点,提出“转变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增加实验实践教学课时、完善课外校外实训实习环节”三位一体的金融数学教学改革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社会发展,不仅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专业知识架构,还要通过实验实训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金融数学技能与方法,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金融数学;教学;应用型人才作者简介:曹洁,女,硕士,盐城师范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5-0069-022014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议中指出全国将有600多所的本科院校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随后各地方院校也纷纷确立了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新的办学定位。
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浪潮中,金融数学专业首当其冲。
金融数学是利用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技术来定量分析金融问题,以求找到金融学内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的一门金融学与数学交叉的学科。
与传统的基础数学和理论金融学不同的是,金融数学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运用金融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对于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金融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讲解一些金融理论和数学基础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应用型人才重在“应用”,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供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转变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增加实验实践教学课时、完善课外校外实训实习环节”三位一体的金融数学教学改革,即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金融方面的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建立校内的实训平台和校外的实习基地,切实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和行业的了解,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养。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注重工程实践和实际操作,追求在实际操作中建立的实践系统和理论体系,并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应对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其次,强调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目标;再次,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注重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最后,注重与社会和产业的紧密联系,与社会和产业相结合,塑造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转换方面,传统教育主要注重纯粹的学术思考和科学理论知识的探究,而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则包括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进行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适应新的培养方式和目标。
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行业国际化教育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在培养方式的多元化方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强调从学生学习状况和特点出发,进行选择性的培养模式,包括博士研究生、学术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等多种形式。
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市场和产业需要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并提供实践性的教学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总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其具有注重工程实践和实际操作、强调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注重与社会和产业的紧密联系等特点。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培养模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
章晓莉;郁诗铭
【期刊名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指出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教学体系不合理、“双导师制”没有充分发挥实际效用、评价模式学术化、内外沟通互动机制不畅等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健全落实“双导师制”,创新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对策.
【总页数】5页(P55-59)
【作者】章晓莉;郁诗铭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苏州215006;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
2.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
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外科教学中的探析
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5.教师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效果的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高校研究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曲培娟;曹洁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
【年(卷),期】2009(25)4
【摘要】对于高校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作为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需求注重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交往能力、相互沟通以及协调能力,这就要求研究生们必须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择业和就业当中去,正确认识自己,作为高校更应该为他们及时提供专门的就业信息及给予相应的就业辅导,指导他们了解研究生就业的相关政策,这已成为众多研究生的迫切愿望.
【总页数】3页(P150-151,161)
【作者】曲培娟;曹洁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5;F249.214
【相关文献】
1.关于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J], 李丽丹
2.微时代背景下创新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J], 孙忠良;董钰涵
3.就业能力视域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J], 刘定禹;曾德生
4.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调研的几点思考 [J], 张鑫
5.关于高校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J], 李芳; 张登晓; 韩燕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6期2024年3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6March,2024作者简介:肖琴(1990 ),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风险管理㊂∗通信作者:章诗彤(1999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㊂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与启示基于湖北省19所院校的对比分析肖㊀琴,章诗彤∗,杨兴睿(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000)摘要:随着国家重点培养专业硕士政策的接连出台,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然而高校的培养方案大多规行矩步㊂文章选择湖北省19所获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浏览网页㊁文献查询㊁邮件咨询等方式,分别从课程设置㊁培养方式㊁实践要求等方面展开系统调查分析㊂基于调查结果剖析高校在会计专硕培养过程中的经验与特色,提出优化学科融合㊁借助智能资源㊁创新培养模式的转型策略,期望为高校培养新时代智能财务人才提供思路㊂关键词:智能财务;会计专硕;培养实践中图分类号:F230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㊀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近年来快速扩招的专业之一,意在培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㊂但当前部分高校存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智能财务时代的社会需要脱节等问题[1]㊂因此,高校需要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 会计专硕 )培养实践进行创新㊂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湖北省19所获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展开调研㊂梳理智能财务时代会计专硕培养实践现状,提出会计专硕培养实践的提升路径,以期为我国会计专硕的培养转型提供思路㊂1㊀湖北省会计专硕培养的经验1.1㊀课程体系现状㊀㊀本文调研了湖北省19所获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通过对其课程体系的分析得知,大部分高校都将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这5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但另有7所高校将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设置为选修课程㊂调研的19所高校均开设了与智能财务相关的课程,如 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共享 ㊂而其中6所学校设置了更为完备的智能财务课程体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设 数据库与统计分析技术 IT 环境下舞弊审计与审计技术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开设 大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 Python 文本数据分析与挖掘 ;华中师范大学开设 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武汉纺织大学开设 财务共享 人工智能概论 大数据与财务决策 ;湖北民族大学开设 Python 编程语言基础 会计数据分析 财务机器人基础 ;中南民族大学开设 数字经济概论 大数据与财务决策 人工智能与会计发展 ㊂值得关注的是,调研的大部分高校还根据办学特点开设了特色课程,如武汉科技大学开设 钢铁冶金企业会计案例 课程,武汉轻工大学开设 粮油企业资本运作及财务管理 课程,华中农业大学开设 涉农财务管理 专题课程,中国地质大学开设 土地资源管理及资源经济学 等课程,三峡大学开设 三峡区域经济专题 中国水利电力管理专题 新能源低碳经济 等课程㊂1.2㊀培养方式现状㊀㊀目前,大部分高校MPAcc 以 财务会计㊁管理会计㊁审计 作为主要的3大培养方向,但调研对象中有4所高校增设了 注册会计师㊁ACCA㊁公司理财 培养方向,3所高校新增 智能财务 培养方向㊂调研的19所高校大多采用双导师㊁案例教学㊁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等传统培养方式,而其中三峡大学和湖北经济学院开设校内实操,让学生组成小组协作完成一家模拟企业的运营㊁账务处理㊁电子报税等操作任务㊂华中科技大学自行配备了企业经营决策模拟㊁ERP㊁企业税务与纳税筹划㊁证券投资等多种专业软件辅助教学㊂调研的19所高校MPAcc 培养方式具体如表1所示㊂表1㊀2023年湖北省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MPAcc培养方式与实训要求一览表高校名称培养方向培养方式实践要求武汉大学1㊁注册会计师方向2㊁财务管理方向1㊁双导师培养2㊁开辟第二课堂3㊁定期举办讲座4㊁创建联合实习基地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华中科技大学1㊁会计理论与实务2㊁财务管理理论实务3㊁成本理论与实务4㊁审计理论与实务5㊁ACCA1㊁双导师培养2㊁创建联合实习基地3㊁搭建实务合作平台4㊁配备企业经营决策模拟㊁ERP㊁企业税务与纳税筹划等软件辅助教学利用寒暑期和第三学期安排学生到大中型企业㊁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参观访问㊁座谈㊁实习武汉科技大学1㊁财务会计2㊁公司理财3㊁成本与管理会计1㊁案例教学沙盘演练2㊁参与企业研讨咨询3㊁双导师培养4㊁校外联合培养基地1㊁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2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长江大学1㊁财务会计2㊁管理会计3㊁审计1㊁案例教学2㊁沙盘演练3㊁参与企业研讨咨询4㊁双导师培养5㊁开设MPAcc大讲堂1㊁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2㊁在校期间参加讲座活动不少于5次,才能申请论文答辩武汉工程大学1㊁财务管理方向2㊁管理会计方向3㊁审计与内部控制方向1㊁双导师培养2㊁案例教学3㊁定期举办讲座1㊁在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实习实践2㊁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化工企业的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㊁财务会计2㊁审计3㊁财务管理4㊁环境会计与审计1㊁双导师制度2㊁案例教学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武汉纺织大学1㊁财务会计审计鉴证2㊁2㊁财务管理管理会计3㊁ACCA方向4㊁智能财务方向1㊁双导师制度2㊁案例教学3㊁联合建立实习基地4㊁参与企业研讨咨询1㊁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2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武汉轻工大学1㊁公司理财2㊁管理会计1㊁双导师制度2㊁案例教学3㊁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武汉理工大学1㊁财务会计理论实务2㊁审计理论与实务3㊁管理会计理论实务4㊁财务管理理论实务1㊁双导师培养2㊁创建联合实习基地3㊁搭建实务合作平台1㊁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2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湖北工业大学1㊁财务会计2㊁公司理财3㊁审计实务1㊁双导师制度2㊁案例教学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华中农业大学1㊁资本市场财务2㊁智能财务3㊁现代农业企业财务1㊁案例教学2㊁联合建立实习基地3㊁参与企业研讨咨询4㊁双导师培养1㊁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2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华中师范大学1㊁财务共享与智能财务2㊁教育财会1㊁双导师培养2㊁第二课堂3㊁定期举办讲座4㊁案例教学1㊁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2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续表湖北大学不区分研究方向1㊁案例教学沙盘演练2㊁参与企业研讨咨询3㊁双导师培养4㊁开辟第二课堂1㊁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2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湖北民族大学1㊁会计实务2㊁财务管理3㊁审计实务1㊁案例教学2㊁2+1培养模式3㊁参与企业研讨咨询4㊁双导师培养5㊁MPAcc大讲堂6㊁创建联合实践基地1㊁学生需在校外政府㊁企事业单位锻炼1年2㊁利用寒暑假和第三㊁四学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单位参观实习㊁调研等3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不区分研究方向1㊁双导师培养2㊁案例教学3㊁定期举办讲座4㊁创建联合实践基地1㊁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践2㊁安排学生到校外单位参观访问㊁座谈㊁实践中南民族大学1㊁会计理论与实务2㊁财务理论与实务1㊁案例教学沙盘演练2㊁参与企业研讨咨询3㊁双导师培养4㊁开辟第二课堂1㊁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2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江汉大学1㊁公司治理与财务运作2㊁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3㊁审计理论与实务1㊁创建联合实践基地2㊁参与企业研讨咨询3㊁双导师培养4㊁开辟第二课堂1㊁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2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三峡大学1㊁电力企业会计方向2㊁施工企业会计方向3㊁注册会计师方向1㊁会计实务仿真实验2㊁会计技能竞赛3㊁会计实践论坛4㊁双导师培养1㊁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2㊁在校期间参加讲座活动不少于5次湖北经济学院1㊁中小企业财务主管2㊁金融企业会计3㊁注册会计师1㊁联合建立实践基地2㊁参与企业研讨咨询3㊁双导师培养4㊁开辟第二课堂1㊁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2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1.3㊀实践要求现状㊀㊀湖北省高校MPAcc全日制学制多为3年,各高校MPAcc实践要求如表1所示㊂调研的19所高校均重视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必须保证参与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其中湖北民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1年的专业实践㊂调研的高校中有11所与校外知名企业联建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开展校外实训㊂10所高校明文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华中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提出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大中型企业㊁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参观访问㊁座谈㊁实习㊂2 智能财务时代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示2.1㊀优化学科融合,构建 德能兼备 财务课程㊀㊀第一,课程体系应以思政意识为基础,培养以 德 为先的会计人才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2]㊂高校应重点发展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智能财务时代培养德能兼备的会计人才㊂第二,培养具有智 能 实务能力的会计人才㊂紧贴财务智能化时代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要求,将计算机学院部分课程融入课堂㊂如湖北民族大学增设 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Python文本数据分析与挖掘 等课程,助力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数据平台;与外语学院联合培养,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不仅聘请海外访问教授担任MPAcc导师,还在管理会计方向引入双语教学㊂扩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有效助力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国际职业资格衔接,培育智能财务时代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㊂2.2㊀借助智能资源,保障 实务导向 教学效果㊀㊀首先,高校可以通过 校企合作 这一途径,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3]㊂如华中科技大学搭建 学院+学员+兼职教授+实习基地+雇主 的实务化合作平台,与国家开发银行㊁广发证券有限公司㊁众环海华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联合建立实习基地㊂既能让学生了解多行业智能财务平台,又能多方位丰富学生的实务经验㊂武汉纺织大学会计学院在致同会计师事务所㊁中铁大桥局㊁葛洲坝集团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效体验多行业多层次多视角的财会实务工作㊂其次,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应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分,课程内容应更注重智能化与实务化㊂及时更新适合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智能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会计智能化软件的应用逻辑㊂明文规定校外导师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研讨与咨询㊁参加MPAcc学生案例大赛等实践教学活动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形成校内智能课堂与校外实践基地的产教融合,保障 实务导向 教学效果㊂2.3㊀创新培养模式,开展 行业会计 培养方向㊀㊀随着智能财务时代的到来,高校应跟随社会趋势与学校优势创新培养模式㊂当今全球能源紧张㊁环境污染严重,各国都在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㊂我国明确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因而环境会计应成为智能财务时代的重要一环㊂中国地质大学已开设环境会计与审计培养方向,主要培养研究资源环境类企业会计与审计的专业人才㊂此外,各高校可以结合优势专业开设特定方向会计课程,如三峡大学新设电力企业会计方向㊁施工企业会计方向;华中师范大学开设教育财会方向㊂在创新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高校还可以设立多种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㊂如武汉理工大学开设 决策导向会计 ,华中农业大学开设 现代农业经济学 等㊂高校结合自身优势与发展趋势,打造适合本校的 智能+差异化MPAcc培养模式[4]㊂开设差异化课程,助力学生与企业对口式就业㊂践行 行业会计 培养方向,培养社会需要的智能实务型人才㊂3 结语㊀㊀财务智能化时代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跟随社会趋势创新培养模式㊂本文深度剖析湖北省19所高校的会计专硕培养现状后,顺应 新时代高教四十条 指引,提出3条建议㊂即德育为先,以思政意识为基础,构建 德能兼备 财务课程;持续改进,不断更新智能教学资源,促进校内智能课堂与校外实践基地的产教融合,保障 实务导向 教学效果;特色发展,高校结合自身优势与发展趋势,打造 智能+差异化 特色培养模式㊂期望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提供思路㊂参考文献[1]宫义飞,李佳玲,李沛樾,等.智能财务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2020(16):44-50.[2]郝玉贵.会计专硕课程 思政+特色 的融合教育目标与实现路径[J].财会月刊,2021(24):63-66. [3]陈莉萍,马勇,李文静. 新业态 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的调研分析[J].财会通讯,2022(23):115-117,162.[4]张俊瑞,王永妍.踔厉奋发:MPAcc人才培养经验借鉴与趋势前瞻[J].财会月刊,2022(4):23-33.(编辑㊀何㊀琳)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training master s degree in Accounting based on thecomparative analysis of19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Xiao Qin Zhang Shitong∗Yang Xingrui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430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successive introduc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for cultivating master s degrees in key majors the enrollment scale of accounting master s degree students continues to expand.However most universities follow strict training plans.The article selects19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that have been approved as authorization points for master s degree programs in account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rough browsing websites literature searches email consultations and other methods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s cond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design training methods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ie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accounting master s degree proposes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to optimize subject integration utilize intelligent resources and innovate training models hoping to provide ideas for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intelligent financi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Key words intelligent finance master s degree in Accounting training practice。
第36卷第1期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 Vol.36,No.12 0 1 5年2月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 Feb.2 0 1 5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曹 洁1 张小玲1 武文洁2(1.北京理工大学 化学学院,北京 100081;2.天津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摘 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部最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之一,对研究生招生结构及就业导向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存在问题和改革设想,为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提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5)01-0060-04DOI:10.14138/j.1001-4519.2015.01.006004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10年11月印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了专业学位基本概念。
从2009年,教育部决定增招硕士研究生,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
这表明,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研究生招生的主渠道,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研究生教育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
可以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到了制度创新、总体推进、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表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类型结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招生模式、培养模式、管理模式等都将随之发生重大转变和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到崭新的发展时代①。
在中国现阶段,专业学位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类型,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在借鉴以往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经验基础上,探索更加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职业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目前研究生教育亟待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研究生教育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
”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收稿日期:2014-12-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371025)作者简介:曹洁,天津人,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多金属氧簇结构与性能的质谱研究;张小玲,陕西榆林人,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型光学探针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武文洁,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提取、改性及绿色精细化学品开发研究.①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展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也是近几年研究生教育的努力和发展方向①。
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有必要对一些关键问题强化认识,统一思想,分析研究,发现问题。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特点分析(一)培养目标的重大变革历史上,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定位于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教学科研人才,这对于当时弥补人才短缺问题、及时补充教学科研力量,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特别是博士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队伍更多地引进博士毕业生,近几年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去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比例不到20%,而且大都不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因此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时调整,切实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多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就是当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
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需要。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硕士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来说,学术型硕士主要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更注重理论研究;专业硕士主要培养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更注重实践。
这样的培养目标的重大变革是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及发展变化的需要,也对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向、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培养目标变化而进行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②。
(二)教育对象特点分析面对“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象即生源则主要来源于应届毕业的本科生,应届毕业的本科生应用实践能力一般不足,二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如何实现教育目标,还需进行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也正是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意义所在。
过去我们有过一些工程硕士的培养经验可以借鉴,但也不可以照搬。
工程硕士的生源一般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应届毕业的本科生应用实践能力则不足。
对比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有重大改变,从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教学科研人才到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相应的培养模式,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内容以及论文选题等一系列都应有相应调整。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就是在过去学术学位研究生和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经验的基础之上,探索适应新的教育目标的新类型的研究生教育。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类似,基本同属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学术基础相近,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可以有所借鉴。
最初专业型生源有相当比例是调剂的,说明这与社会认可度有关,招生初期社会对新生事物认识自然不足,有观望态度比较自然。
但从近两年情况看,由学术型调剂到专业型的比例已有所增加,又说明了社会认可度的提升,在较短的时间内的认可度的提升也说明了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接受,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顺应了社会需求的一种表现。
二、创新与实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之魂创新是当前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主旋律,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16·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①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0-11-26.袁广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1-5;梁传杰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政府主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6-10.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①教育创新的本质,把教育创新科学定位在“培养创新精神、创新型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方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民族之林。
科教兴国和科技创新是我国的战略性方针,科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理所当然也成为专业硕士教育之魂。
在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中无论是创立理论和假说,还是技术发明、新产品的开发,总体来说都是一种具有探索性质特点的工作,都需要运用个体或集体的创造力及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离不开创新。
创新的社会主旋律必然要求创新人才,在现代,国家和社会除了对人才的基本文化素养品德要求外,最重要的则是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
这种教育之魂应体现在专业硕士教育的方方面面,各方面工作,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师,管理,围绕创新之魂展开,为创新服务。
教育方式侧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已经认识到已往教育“注重知识传输而轻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弊端。
在专业硕士教育中,从一开始就建立一个创新教育的环境,从体制到管理到教师。
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才能实现。
创造型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在初期或短期内可能与过去的教育方式发生冲突,但我们要得的是未来学生对社会潜在的巨大创新能力,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我们刻意追求的。
建立以最终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这应是专业硕士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内容。
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完全不同。
专业学位获得者要具备特定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具备从业基本条件,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从事专业工作。
②专业学位研究生更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彻整个过程,而不应仅仅依靠实践环节,如何在课程中更加强调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是专业硕士课程的改革方向,以配合实践环节,形成培养计划的整体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③。
过去给研究生上课的教师一般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在新的培养模式下,教学能力不能只局限于教师学位或职称的高低,是否具有实践经验是更重要的。
根据实际情况,聘请相关企业的工程师进行授课是一个有益尝试,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其丰富的工程技术及实践经验。
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案例分析、实际生产过程研究。
将一次性企业实习分解为多次不同层次的实习,以及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并可以带着课题进行实习,也可以利用企业生产实际科研课题。
最后完成专业设计、调研报告以及毕业论文。
在实践报告中,体现应用性特色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特点,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生产实际应用课题或科研课题,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以应用为导向评价学位论文质量。
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设置中,大部分课程都与全日制学术型培养方案的课程重复,而实践类课·26·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①②③张健.试谈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4,(8):76-78;李国和等.试谈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石油教育,2014,(4):38-41.李学昌.构建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导向的案例教学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11-15.奥顿等.关于专业型硕士培养的一些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1-3;徐加放,马灯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6-99.程也很少,基本上与学术型硕士生处于同一课程设置体系,未能明显突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特色,还有待进一步的改革完善培养方案,使其更能适应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