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课《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目录第一单元人与自然阅读与欣赏1 壶口瀑布2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3 藏羚羊跪拜沙田山居表达与交流记叙文写作:人物·事件·景物口语交际:体态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大自然对话第二单元生命真谛阅读与欣赏4 人生三步骤5 淡之关6 石缝间的生命生命的钥匙表达与交流议论文写作:观点·材料·方法口语交际:调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长的烦恼第三单元人文情怀阅读与欣赏7 咬文嚼字8 获得教养的途径9 红楼点滴孔孟表达与交流议论文写作:立论和驳论口语交际:提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寻访家族故事第四单元职场哲思阅读与欣赏10 创造宣言11 迎接挑战12 看吧,我终于办到了懒惰哲学趣话表达与交流应用文写作:请柬口语交际:推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规划职场之路第五单元古代散文欣赏阅读与欣赏13 劝学14 鸿门宴谏太宗十思疏师说表达与交流应用文写作:发言提纲口语交际:转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感受名言的魅力第六单元诗歌散文欣赏阅读与欣赏16 荷塘月色17 雨巷18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短诗四首断章双桅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天真的预示表达与交流应用文写作:广播稿口语交际:应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民歌民谣采风第七单元心系家园阅读与欣赏满江红(怒发冲冠)过零丁洋木兰诗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目录总体安排 (1)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 (1)一、壶口瀑布(2学时) (2)二、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学时) (5)三、藏羚羊跪拜(1学时) (7)第二单元生命真谛(10学时) (9)四、人生三步骤(2学时) (9)五、淡之美(2学时) (11)六、石缝间的生命(2学时) (12)第三单元人文情怀(8学时) (14)七、咬文嚼字(2学时) (14)八、获得教养的途径(1课时) (16)九、红楼点滴(1课时) (19)第四单元职场哲思(6学时) (20)十、创造宣言(1学时) (22)十一、迎接挑战(1学时) (23)十二看吧,我终于办到了(1学时) (24)第五单元古代散文欣赏(12课时) (26)十三劝学(2学时) (27)十四鸿门宴(4学时) (28)十五师说(3课时) (31)第六单元诗歌散文欣赏(7课时) (34)十六.《荷塘月色》(2课时) (35)十七.《雨巷》(1课时) (39)十七.《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1课时) (42)总体安排教学计划安排(59学时)阅读教学:38学时,6个单元,18篇课堂讲读课文,6篇课堂自渎课文。
写作教学:15学时,3篇大作文,4篇小作文。
依据教材安排,大作文3篇为:记叙文1篇,议论文2篇(立论和驳论),请柬、发言提纲和广播稿3篇,其他1篇。
口语交际教学:6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及要点提示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单元教学要求1、阅读教学要求(4学时):阅读方法训练———引申与联想。
要求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反复研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对文中的意义进行发掘和创造,展开引申与联想,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
2、写作教学要求(3学时):记叙文写作——人物、事件、景物。
结合写作案例,从人物、事件、景物三方面把握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①写出人物的个性:典型事件中表现人物个性;人物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要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定义与特点2. 大自然的重要性3.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4. 观察大自然的方法与技巧5. 团队协作与表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学会观察大自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观察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大自然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分享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
3. 观察日记:收集学生的观察日记,评估他们对户外观察的体验和对大自然的感悟。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以及改进建议。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解释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方法。
1.3 教学过程开场白: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提出课程的主题。
介绍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第二章:大自然的美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美丽,包括山水、花草、动物等。
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3 教学过程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提出问题,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大自然的规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秩序。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规律,包括季节变化、生物周期等。
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大自然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3 教学过程展示大自然的规律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大自然的规律,提出问题,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大自然的生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4.3 教学过程展示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第五章:大自然的利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如何利用大自然资源。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人类如何利用大自然资源,包括食物、水源、能源等。
引导学生思考和判断人类利用大自然资源的方式是否合理和可持续。
5.3 教学过程展示人类利用大自然资源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课《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教案教学设计科目:语文课题课型理论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班级09船修1、2;09船驾任课教师授课时间王芸10年月日教学目标教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欣赏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的图景。
理解作者由大自然而引发的想象,进而展开联想。
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热爱自然,善待自然。
欣赏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的图景,理解课文借景言志的特点。
分析难点关键教法教学方法学法教具资料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授内容练习巩固由大自然而引发的联想与想象。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善待自然。
讲授法、分析法、对话法。
欣赏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语文书、教参、笔。
一、背景介绍:16~18世世纪是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后半期在法国历史上称为“旧制度”。
二、认识了解作者:卢梭(1712——1778)三、反复诵读:品味作者轻盈而真挚的语言,感受作者陶醉自然的心境,享受自然的快乐。
第1段生活层面作者交代一天行踪的用意何在?清早看日出上午做杂事中午忙用膳到树林中去(躲避世事向往大自然)第2段想象层面作者想象中的大自然乐园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3段精神层面作者的思想从低处上升高处。
四、文章主要写作特色:语言优美,联想师生互动师生问候教师介绍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己归纳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时间193020丰富、形散神聚1五、拓展思考: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面前,你会产学生提问课堂小结生哪些想象和联想呢?学生回答六、应用训练(1)结合近期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学生体会思考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竞争与压力布置作业时,要如何面对?如何调整自己?(2)18世纪的卢梭“崇尚自然”,请学生讲述结合生活写出21世纪的我们是如何“崇尚自然”的。
20 10板书设计课后小结永远清新的华丽的图景金色燃料木紫红欧石南宏伟树木纤丽灌木纷繁花草2。
《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教学设计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教学设计1. 引言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是一种积极向上和有益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妙之处。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自然,增强他们与自然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大自然景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与力量。
- 通过参与自然探索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与理解。
- 通过创造性的艺术表达,学生能够将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转化为艺术作品。
- 通过分享和讨论,学生能够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3. 教学内容与活动活动1:自然探索之旅- 引导学生前往附近的自然环境(例如公园、校园绿地等),观察并记录所见所闻。
- 鼓励学生用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听大自然的声音、触摸大自然的质地、嗅到大自然的气味等。
-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受。
活动2:自然元素艺术创作- 提供各种自然素材,如鲜花、树叶、石头等。
- 要求学生使用自然素材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可以是画画、拼贴等形式。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艺术作品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3:环境保护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话题的讨论,如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思考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可以扮演的角色。
- 通过讨论,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自然探索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评价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关注他们是否能够成功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 参与环境保护讨论的学生是否能够提出合理的观点和建议。
5. 教学延伸- 邀请环保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
-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同时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