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 格式:docx
- 大小:27.23 KB
- 文档页数:20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3. 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议论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议论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和技巧。
要注重学生的写作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章:说明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部分。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说明文的写作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说明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说明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归纳摘要:一、前言二、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概述1.语言知识2.文学知识3.应用文写作知识三、具体知识点归纳1.语音、文字、词汇2.语法、修辞、逻辑3.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4.诗歌、散文、小说、戏剧5.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格式及范例四、结论正文: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归纳在我国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概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主要包括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应用文写作知识三个方面。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以及语法、修辞、逻辑等内容;文学知识涵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应用文写作知识涉及基本要求、格式及范例等内容。
二、具体知识点归纳1.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包括语音、文字、词汇以及语法、修辞、逻辑等内容。
语音部分主要涉及声母、韵母、声调等基础知识;文字部分包括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词汇部分则涉及词义、词性、词组、成语等知识;语法部分主要包括句子成分、句子结构、句子类型等;修辞部分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逻辑部分主要涉及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
古代文学部分包括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等;现代文学包括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当代文学涵盖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则分别介绍了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代表作品。
3.应用文写作知识应用文写作知识主要涉及基本要求、格式及范例等内容。
应用文写作要求文笔简洁、表达清晰、逻辑严密,适用于各种实际应用场景。
格式方面,包括信函、通知、报告、请示等文种的书写格式;范例部分则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2. 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
3. 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3. 学生练习阅读理解题目。
4. 讲解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
5. 学生练习获取文章主旨的题目。
6. 讲解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7. 学生练习分析文章结构的题目。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古诗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掌握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3. 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如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3. 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3. 学生练习古诗文阅读题目。
4. 讲解如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5. 学生练习理解古诗文意境的题目。
6. 讲解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7. 学生练习翻译古诗文的题目。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2. 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
2.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3. 写作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
3. 学生练习写作题目。
4. 讲解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5. 学生练习提高写作能力的题目。
6.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7.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听说训练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交际技巧。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听说训练的基本方法。
2. 交际技巧的培养。
3. 听说能力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中测试题(一)(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共42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木屐.(jì)蓑.(suō)衣惆怅.(zhànɡ)斗笠.(lì)B.黯.(àn)然砭.(biān)骨摇曳.(yè)逶迤.(yí)C.夯.(hānɡ)实刹.(shà)那悲恸.(dònɡ)横亘.(ɡèn)D.履.(lǔ)痕恍.(huǎnɡ)惚上溯.(shù)浩淼.(miǎ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哽咽踌躇忧邑神色暗然B.蓦然严峻空濛动人心魄C.舐犊恢泓吞噬姿意妄为D.旖旎耄耋匍匐怦然心动3.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土豪”一词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土气的富豪”。
近日有消息称,《牛津词典》编委会关注到了“土豪”这一中国热词,并有望明年将其收入《牛津词典》,此事大快人心,网友觉得这种“土话”受关注才显得接地气,但贬低国人的“土豪”收入《牛津词典》,是不是人家处心积虑丑化中国人的恶意炒作?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当然,“土豪”一词风行网络本身也值得我们深思:少数富人道德失范、文化虚无、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等等。
A.大快人心 B.接地气 C.处心积虑 D.失范4.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读到一篇好文章,顷刻间茅塞顿开,或者感受到真知灼见....带来心灵的震颤,这样的经历也许我们都曾有过。
B. 大家对小刘提出的这项合理化建议唯唯诺诺....,一致表示同意。
C. 有信心才会有行动,有行动才会有希望,妄自菲薄....是不可取的。
D. 听到大家的夸奖,李娜开始有些得意忘形....了,常常情不自禁地炫耀自己。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字音字形召开(zhào)勉强(qiǎng)妥协(tuǒxié)复辟(bì)警惕(tì)侮辱(wǔrǔ)2、成语解释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永垂不朽: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灭。
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第二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字音字形劫难:jiénàn颠覆:diān fù挑衅:tiǎo xìn恢宏:huīhóng赓续:gēng xù颠diān:跌博弈:bóyì2、成语解释意气风发:意气,意志与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源远流长:水源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开天辟地:指以前从未有过,有史以来第一次。
守正创新:恪守正道,敢于探索新的思想和发展方向。
彪炳史册:彪炳biāo bǐng:文采焕发;照耀。
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以史为鉴:鉴jiàn:镜子。
以古代的人、事作为当今人、事的借镜。
休戚与共:休:欢乐,喜悦。
戚:忧愁,祸患。
彼此之间忧喜祸福都共同承受。
形容同甘共苦。
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指使人。
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居安思危:居:处于;思:想。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千锤百炼:锤:锤打;炼:冶炼。
比喻对诗文等反复琢磨、加工。
也比喻经历了很多磨炼和考验。
矢志不渝:矢:发誓。
渝:改变。
立下誓言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形容意志坚定。
和衷共济:衷:内心;济:渡水。
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
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风雨如晦:晦:黑夜。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一样。
常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2. 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3.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 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 纸质教材,提供学习资料4. 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3.2 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2. 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3. 课后交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需求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进度4.1 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时2. 课堂时间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高效进行4.2 教学进度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 调整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1. 教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收集与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5.2 辅助材料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2. 练习题库:制定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学习工具:提供相关的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等,方便学生查阅第六章:第一单元教学内容6.1 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篇一: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 3 500 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
掌握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总量一般不少于 200 万字。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归纳一、字音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它们构成了汉字的发音结构,对于正确读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掌握需要认真学习和反复练习,才能够确保语音准确无误。
2.多音字多音字在汉语中属于常见现象,对于理解和掌握这些多音字的发音规律至关重要。
通过大量的词语记忆和实际应用,能够加深对多音字的认识和掌握,进而提高语文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3.音节音节是构成汉字的发音单位,它的掌握不仅有助于正确的读音,还对词语组合、韵律的理解和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朗读等方式来提高对音节的敏感度和掌握程度。
二、字形1.简化字简化字是我国汉字的特色之一,学生需要正确认识简化字的历史背景、规范要求和应用范围,才能够正确书写和理解简化字。
2.构词法汉语的构词法是丰富多样的,学生需要通过对常见构词法的学习和实践,掌握词语的内在联系和扩展规律,从而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三、词语运用1.同义词和反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是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学生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来理解和掌握这些词语之间的关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2.短语和成语短语和成语是汉语中常见的固定短语和表达方式,学生需要通过实际运用和积累,提高对短语和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句子和篇章1.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是理解句子意义和进行语法分析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句子分析和仿写实践,加深对句子成分和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2.篇章结构篇章结构对于文章的逻辑表达和信息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优秀范文和写作实践,提高对篇章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它既注重语音、字形的基础训练,又重视词语、句子和篇章的运用能力。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的关键,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总结回顾通过对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的全面归纳和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方法。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是根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教材,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各个专业。
本册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积累与运用等环节,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以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所学的字词、成语、俗语等语言知识。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主题及表现手法。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速读课文,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注重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2)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
(3)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的分析。
(2)实用文体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 读写结合法: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课时安排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每篇课文安排2-3课时,共计约36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1. 课文1-4:约8课时2. 课文5-8:约10课时3. 课文9-12:约10课时4. 课文13-16:约8课时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评价: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文背诵等方面进行评价。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篇一: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 3 500 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
掌握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总量一般不少于 200 万字。
2. 表达与交流(1)口语交际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
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
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2)写作语段写作,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正确地遣词造句。
篇章写作,做到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记叙文,能恰当地选择材【篇二: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目录第一单元 ......................................................................................................1 一、合欢树............................................................................................. 1 二、善良 (3)三、人生的境界..................................................................................... 7 第二单元 ....................................................................................................13 五、科学是美丽的............................................................................... 13 六、南州六月荔枝丹........................................................................... 14 七、飞向太空的航程........................................................................... 17 第三单元 ....................................................................................................19 九、边城............................................................................................... 19 十、林黛玉进贾府. (25)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3 第四单元 ....................................................................................................36 十三、荷塘月色................................................................................... 36 十四、世间最美的坟墓....................................................................... 41 十五、画里阴晴................................................................................... 44 第五单元 ....................................................................................................50 十七、现代诗二首............................................................................... 50 我爱这土地........................................................................................... 50 雨巷....................................................................................................... 53 十八、雷雨........................................................................................... 57 十九、窦娥冤....................................................................................... 60 第六单元 ....................................................................................................63 二十一、唐诗二首............................................................................... 63 二十二、宋词二首............................................................................... 69 念奴娇赤壁怀古................................................................................. 69 雨霖铃................................................................................................... 74 二十三、师说....................................................................................... 78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设计--一、合欢树1/86 第一单元一、合欢树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设计--一、合欢树 2/86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明确:第 2、 3 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