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12例误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3.75 KB
- 文档页数:1
陈旧性月骨脱位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手术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12例疗效。
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伴或不伴正中神经受压患者12例。
结果:随访8个月以上,效果满意。
结论: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受压症状和腕关节活动。
关键词月骨脱位陈旧性手术治疗1997~2009年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伴或不伴正中神经受压患者12例,术后随访1.5~2年,效果基本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2例,有神经症状9例;年龄17~45岁,平均34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4.5个月,平均88天。
患者伤后均行手法复位,伤后当时未做出诊断4例。
治疗方法:全部选臂丛麻醉,仰卧位,用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行腕掌侧纵行切口,显露关节囊,见月骨向掌侧突起,切开关节囊,清除关节腔内机化组织及分离月骨周围的黏连,然后于腕关节背伸位,予复位。
复位满意后用1.5mm 克氏针,自第1掌骨基底部经大多角骨向上贯穿固定于桡骨远端(桡侧),自第5掌骨基底部穿出经钩骨上贯穿固定桡骨远端(尺侧),檢查牢固无松动,逐层缝合。
术后用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拆线后更换管型石膏固定,6周后去除石膏,进行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配合理疗、按摩。
结果术后12天拆线,无感染,行管状石膏固定,6周后去除石膏并拔出克氏针,功能锻炼。
4例患者正中神经损伤症状术后即消失,4例术后2周亦消失,1例腕关节背伸轻度受限,但屈腕和侧方活动均接近于健侧。
无1例再次脱位及腕月骨缺血性坏死。
均已恢复体力劳动。
X线片可见月骨位置和密度正常,骨小梁清晰,关节面光滑,无变形和碎裂。
讨论月骨脱位少见,极易漏诊,早期发现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无菌性坏死,伤后3月即失去手法复位机会,早期诊断尤其重要,但由于:①月骨体积较小与周围腕骨互相关节,致使X线读片产生一定困难[1]。
②月骨脱位一般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等外伤,使医生往往只注意到骨折而忽略月骨脱位。
·临床研究·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治疗11例临床分析张立国(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 外五科,河北 秦皇岛 066599)0 引言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指伴有舟骨骨折的月骨周围脱位,舟骨近端骨折块与月骨及桡骨远端关节面关系无异常,远端骨折块与其他腕骨均出现脱位,主要分成背侧脱位与掌侧脱位两种。
该病属于腕部较为罕见的损伤,在腕部损伤患病率中占比约4%,临床主要以背侧脱位居多[1]初期漏诊率、误诊率均较高[2]后期常出现舟骨骨不连、坏死以及腕不稳定等不良情绪,导致腕关节与手功能受影响,治疗难度加大[3]。
针对该病的治疗,首先要恢复腕关节正常功能,其次要保证舟骨骨折的愈合,预防出现舟骨坏死。
尽管医学研究者们对该病治疗方案的研究较多,但仍缺少定论,争议较多。
现就该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用闭合复位未能达到解剖复位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3-61岁,平均33.9岁;左侧5例,右侧6例,都存在明确外伤史,属于闭合性损伤,受伤因素包括车祸伤3例,坠落伤与跌倒伤各4例,受伤到就诊时间为2小时至6天,依照Herbert法[4]给予分类,11例是Herbert型骨折,其中B1型远端斜形骨折3例,B2型腰部完全骨折5例,B3型近极骨折1例,B4型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骨折2例。
1.2 治疗。
适应证:通常适用于闭合复位未达解剖复位与陈旧性脱位者。
常用技术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内、外固定结合术等。
手术操作步骤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气囊止血带下进行,作腕掌纵切口,腕横纹近端3-4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顺桡侧腕屈肌腱作纵向切口,于腕横纹时偏转桡侧,切开腕屈肌腱的腱鞘并牵往尺侧,桡动静脉牵往桡侧,展露桡舟关节囊,将腕关节背伸尺偏,顺舟骨长轴处切开关节囊,桡舟头骨间的韧带不切断,展露骨折舟骨,复位后以布巾钳暂时固定,自舟状骨结节处纵向置入导针,透视下明确导针部位,选择适宜的Herbert螺钉沿导针置入舟骨,不穿过关节面,螺钉尾端处于舟状骨结节下。
经舟骨月骨周围陈旧性背侧脱位围手术期护理对12例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患者,均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使用锚钉修补腕骨间韧带、重建关节囊的方法,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术前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和规范的术区准备;术后患肢抬高背伸位,伤口局部冷疗,密切观察桡神经侧支,血运,功能活动,指导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是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标签: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背侧入路;骨折固定;背侧关节囊重建;康复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是腕部最严重的损伤之一,占腕部损伤的3%~5%[1]。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总发病率较低,腕骨数量多且相互重叠,部分临床医师缺乏足够的认识或重视,造成漏诊、误治、失治,形成陈旧性损伤,最终导致腕部功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等严重并发症[2]。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了12例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患者,均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使用锚钉修补腕骨间韧带、重建关节囊的方法,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一共收治12例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2~54岁,平均42.3岁;右腕8例,左腕4例;病因:高处坠落伤7例,车祸伤4例,扭伤1例;12例均为舟骨腰部骨折,2例合并桡骨茎突骨折。
受伤至手术时间4~28w,平均9.3w。
患腕屈伸活动和握力分别最小为健侧的5%和7%,最大为健侧的31%和44%,平均患腕屈伸活动和握力分别为健侧的19%和26%。
1.2方法患者仰卧位,手术在全麻+臂丛麻醉阻滞下进行,腕背侧作“S”形切口,显露骨折,新鲜化折端,复位骨折,满意后植入导针,拧入螺钉,取桡骨茎突松质骨植骨。
于头状骨植入2.0mm锚钉、lister结节尺侧植入2.8mm锚钉修复重建背侧关节囊,修复背侧关节囊及腕背侧横韧带,切口引流。
术后30cm钢托固定腕关节于背伸20°,尺偏位。
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背侧脱位12例治疗体会郭景仲;王桂丽【摘要】目的:观察手法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背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治疗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背侧脱位患者12例.结果:12例患者随诊时间6~12个月,按上述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9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手法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背侧脱位临床疗效显著.%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eating dorsal trans-scaphoid perilunar dislocation with maneuver. Method:Treated the patients meeting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dorsal trans-scaphoid perilunar dislocation with maneuver for 12 casets. Result: 12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12 months,assessed the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riteria,9 cases were excellent, 1 case was good, 1 case was effective and 1 case was poor, the good rate was 83.3%.Conclusion:Treating dorsal trans-scaphoid perilunar dislocation with maneuver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1(024)009【总页数】2页(P67-68)【关键词】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背侧脱位;手法;治疗【作者】郭景仲;王桂丽【作者单位】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7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eating dorsal trans-scaphoid perilunar dislocation with maneuver.Method:Treated the patients meeting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dorsal trans-scaphoid perilunar dislocation with maneuver for 12 casets. Result:12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12 months,assessed the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riteria,9 cases were excellent,1 case was good,1 case was effective and 1 case was poor, the good rate was 83.3%.Conclusion:Treating dorsal trans-scaphoid perilunar dislocation with maneuver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Keywords dorsal trans-scaphoid perilunar dislocation; maneuver; treatment 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背侧脱位是一种少见的关节损伤。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摘要:目的探讨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方法。
方法从2003年2月-2006年4月,我们共治疗过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12例,其中手法整复长期石膏制动4例,切开内固定和修复腕关节囊和韧带8例。
12例病人都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月(8-27个月)。
结果两种方法的舟骨骨愈合率及腕夭节Dienst 功能评分有明显差异。
经手法整复石膏制动4例外,3例出现骨不连,Dienst评分法:良1例、可2例、差1例。
手术治疗8例,8例舟骨愈合,Dienst评分法:优6例、良2例。
结论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应早期复位及切开内固定,一期修复损伤的腕关节囊和韧带。
可早期提供腕骨稳固的固定,有利于舟骨血供的恢复。
关键词腕骨脱位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是腕部最严重的损伤,占腕部骨折的3%-5%[1],如果诊断不及时和骨折复位不满意中晚期只能进行近排腕骨切除术或腕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影响手和腕关节功能[1,2]。
目前,国内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最常用的方法是子法整复长期石膏制动[3]。
常见的并发症有舟骨骨不连、舟骨近端骨坏死、月骨坏死、腕关节不稳、腕关节功能障碍等。
我们对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患者行切开克氏针内固定同时修复腕关节囊和韧带治疗,并从骨愈合以及功能恢复方面进行了两种方法的比较和分析,进而对此类患者的进行更合理的临床治疗。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获随访的12例病人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21岁(15-25岁)。
损伤机制:摔伤6例,车祸伤5例,机器绞伤1例。
手法整复长期石膏制动4例,切开内固定和修复腕关节囊和韧带8例。
12例都是闭合性背侧型脱位。
1.2 治疗1.2.1 手术组臂丛麻醉后先手法复位月骨周围脱位,然后行切开内固定。
取腕桡掌侧纵“S”形切口约3.5厘米切口,于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向桡侧牵开桡动脉、静脉,显露关节囊,町见损伤的关节囊和桡舟月韧带和桡舟头韧带,暴露见舟骨断端,将骨折复位临时固定后,“鼻烟壶”处经皮闭合穿针沿舟骨轴穿入经骨折面穿过舟骨达到月骨,C臂机透视下见骨折解剖复位、克氏针在位后,克氏针折弯剪短留置于皮下,修复韧带及关节囊,依次闭合皮下及皮肤。
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脱位误漏诊原因及诊断方法探讨黄长明;杨立民;童星杰;邓建龙;张新合;王建雄;沈瑞群
【期刊名称】《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年(卷),期】2001(16)4
【摘要】目的探讨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损伤病理变化和诊断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9年来收治的 6例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患者 ,年龄 18~ 2 7岁 ,其中高处坠落伤 2例 ,骑摩托车摔伤 2例 ,跑步摔伤 1例 ,机器压伤 1例。
结果本组中 5例误漏诊 ,时间达 7~ 2 7d。
结论月骨和舟状骨骨折近端解剖位置正常 ,其他腕骨全部脱位命名为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更符合损伤病理变化。
了解致伤机制、掌握腕部X线解剖 ,对减少本病误漏诊至关重要。
【总页数】3页(P273-275)
【关键词】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部位;诊断;误诊;漏诊
【作者】黄长明;杨立民;童星杰;邓建龙;张新合;王建雄;沈瑞群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74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1;R684.7
【相关文献】
1.牵引折顶法治疗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背侧型脱位30例体会 [J], 刘永兵
2.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脱位误诊1例 [J], 曾英琅;吴贵华
3.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背侧脱位12例 [J], 王鲁泉;齐尚金;周在世;陈永正
4.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脱位13例报告及误诊原因分析 [J], 张思胜;王世勇;聂存平
5.牵引折顶法治疗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背侧型脱位 [J], 王策;王爱民;朱增朝;陈建军;张金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