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骨脱位
- 格式:docx
- 大小:22.02 KB
- 文档页数:6
月骨脱位一、临床表现本病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使患者双手握掌,当月骨脱位时,该侧第3掌骨头有明显的短缩,腕部活动受限,手指屈曲困难,腕关节不能背伸,掌腕横纹处有压痛,并可触到脱出的月骨,腕部向尺偏,叩击第4掌骨头时,有明显的疼痛,正中神经亦可受压而致手掌桡侧麻木。
二、诊断有手掌部外伤史,查体可见腕部肿胀,变短,活动受限,可伴有正中神经卡压征,摄X线片检查可提供确诊的依据,X 线正位片可见腕骨排列紊乱,头状骨与月骨影重叠;舟月间隙增大,舟骨长轴变短,呈皮质环征或舟骨旋转;月骨脱位失去四边形结构,呈三角形影,X线侧位片出现月骨周围背侧脱位,第3掌骨,头状骨与月骨,桡骨失去正常共轴线关系,第3掌骨及头状骨的轴线位于月骨及桡骨轴线背侧,在此基础上当月骨向掌侧倾斜时,提示为动态性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月骨掌侧脱位时可见第3掌骨,头状骨,桡骨共轴承关系不变,而月骨位于以上诸骨轴线掌侧。
三、治疗方法折叠编辑本段新鲜月骨脱位,对1、2型脱位,应尽早手法整复。
向远侧牵拉患手,腕关节背伸,再将月骨压回原位。
将腕关节在掌屈45℃位固定1周后再将腕关节放平固定2周。
除去外固定后练习活动。
对第3型脱位,因前后韧带已断裂,血运完全丧失,可能发生坏死,宜早行切除术。
月状骨周围脱位,手法整复不困难,术后处理同前。
陈旧性月骨脱位。
对1、2型脱位伤后3~4周者,手法复位,不易成功。
应行切开复位。
术后处理同前。
术中如发现软骨已有退行性变时,则应切除。
固定数日后即可开始活动。
对第3型脱位者,则应予以切除。
四、饮食保健折叠编辑本段最基本的要求是饮食清淡,注意膳食平衡,忌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
具体饮食建议请咨询医生,遵从医生嘱咐。
五、预防护理折叠编辑本段本病主要是由外伤造成,故平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另外在诊治上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由于月骨脱位后很容易发生月骨缺血性坏死,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闭合手法复位或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是避免月骨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关键所在,对陈旧性及远距离脱位的病例,因其掌背侧韧带均已断裂,月骨血液运行已中断,成为死骨,应予切除。
月骨脱位1 定义编辑中文名: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英文名:lunate and perilunar dislocation别名:lunate dislocation and perilunar dislocation所属部位:上肢就诊科室:骨科症状体征:发热,身痛,关节疼痛2 概述编辑月骨脱位是指月骨本身脱离与桡骨和其他腕骨的正常毗邻关系而移位;而月骨周围脱位则是指月骨和桡骨的关系正常,周围其他腕骨离位;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是指舟骨骨折,其骨折近端和月骨与桡骨之间的关系正常,其远端及其他腕骨发生脱位。
3 病因编辑脱位多由间接外力引起,手掌着地摔伤,腕部处于极度背伸位,外力自上而下之重力与自下而上的反作用力,使桡骨远端诸骨与头状骨相挤压,桡骨与头状骨之间的掌侧间隙增宽,头状骨与月骨间的掌侧韧带与关节囊破裂,月骨向掌侧脱位。
如月骨留于原位,而其他腕骨完全脱位时,即称为月骨周围脱位。
月骨脱位,根据损伤程度与位置分为三型。
1、桡月后韧带撕裂或月骨后角发生撕脱骨折,向掌侧脱位后,凸面向后,凹面向前。
2、后韧带撕裂后,月骨旋转270°,位于远端前部,凹面向后,凸面向前。
3、外力更大,桡月前后韧带均断裂,月骨移位至桡骨远端掌侧,凸面向后,凹面向前。
脱位的月骨与前韧带相连,则月骨有生活力,如前后韧带均断裂,则可能发生坏死。
4 临床表现编辑本病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
使患者双手握掌,当月骨脱位时,该侧第3掌骨头有明显的短缩。
腕部活动受限,手指屈曲困难,腕关节不能背伸,掌腕横纹处有压痛,并可触到脱出的月骨。
腕部向尺偏,叩击第4掌骨头时,有明显的疼痛。
正中神经亦可受压而致手掌桡侧麻木。
患腕常有明确的背伸外伤史健康搜索,如行走跌倒时以手掌撑地等。
关节疼痛、肿胀及压痛范围大于单一的腕骨骨折,但晚期也可局限在较小的区域,运动幅度及握力明显下降月骨掌侧脱位可增加指屈肌腱张力,手指呈半屈曲状,被动伸展或主动屈曲手指时疼痛加剧。
腕关节掌侧饱满触诊可感觉皮下有物体隆凸。
月骨掌侧脱位可增加腕管内压导致正中神经受压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异常。
陈旧性脱位有时可致指屈肌腱自发性断裂健康搜索。
月骨周围脱位多为背向脱位,而且常并发腕骨或桡、尺骨远端骨折,如舟骨骨折头状骨骨折等。
并发舟骨骨折者称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一脱位或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以此来标明其损伤范围与单纯的月骨周围脱位有所火罐网不同健康搜索。
如果骨折发生于其他骨骼,诊断名称可依此类推,如经头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经三角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等如果为多发骨折,可将受累骨名称依次排列,如并发舟骨和头状骨骨折的月骨周围脱位,称经舟骨经头骨月骨周围骨折鶒一脱位。
月骨脱位有掌侧与背侧脱位两种形式,后者极少见。
5 检查编辑本病其了根据其临床表现外,摄X线片检查可提供确诊的依据。
主要有正位片和侧位片两种:(1)X线正位片:可见腕骨排列紊乱,头状骨与月骨影重叠;舟月间隙增大,舟骨长轴变短,呈皮质环征或舟骨旋转;月骨脱位失去四边形结构,呈三角形影。
(2)X线侧位片:出现月骨周围背侧脱位,第3掌骨、头状骨与月骨、桡骨失去正常共轴线关系,第3掌骨及头状骨的轴线位于月骨及桡骨轴线背侧,在此基础上当月骨向掌侧倾斜时,提示为动态性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月骨掌侧脱位时可见第3掌骨、头状骨、桡骨共轴承关系不变,而月骨位于以上诸骨轴线掌侧。
[1]6 诊断编辑1、月骨脱位——X片患者有手掌部外伤史,查体可见腕部肿胀、变短、活动受限,可伴有正中神经卡压征,摄X线片检查可提供确诊的依据。
X线正位片可见腕骨排列紊乱,头状骨与月骨影重叠,舟月间隙增大,舟骨长轴变短。
呈皮质环征或舟骨旋转,月骨脱位失去四边形结构,呈三角形影。
X线侧位片出现月骨周围背侧脱位,第3掌骨、头状骨与月骨、桡骨失去正常共轴线关系,第3掌骨及头状骨的轴线位于月骨及桡骨轴线背侧,在此基础上当月骨向掌侧倾斜时,提示为动态性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月骨掌侧脱位时可见第3掌骨、头状骨、桡骨共轴承关系不变,而月骨位于以上诸骨轴线掌侧。
2、诊断说明症状与诊断有明显外伤史,伤后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由于月骨向掌侧脱位,可压迫屈指肌腱,致使手指屈伸受限,并可压迫正中神经,出现桡侧3个手指麻痛、刺痛消失或异常,拇指掌侧外展受限。
根据X线片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尚可对脱位类型进行分类。
正常时腕关节正位片上月骨呈四方形,位于桡骨与头状骨之间,在侧位片上头骨、月骨、桡骨三者呈直线关系排列,上述关系的异常很易在X线上发觉,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7 鉴别诊断编辑本病要注意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与月骨周围背侧脱位伴舟骨骨折的鉴别。
(1)二者鉴别要点是舟骨近侧部骨块与月骨的关系,如果与月骨关系保持不变,则为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否则为月骨周围背侧脱位伴舟骨骨折。
(2)舟骨、头状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与舟头综合征的鉴别,前者头状骨近侧骨块及舟骨近侧骨块与月骨关系保持不变,而其余腕骨均向背侧脱位,而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脱位腕骨因反弹而复位,头状骨近端出现了旋转,故头状骨近端复位困难且血运严重受损,需手术复位及重建血运。
8 并发症编辑本病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1、正中神经麻痹:及时复位可使正中神经早期即可完全恢复。
若延期复位,恢复可能不完全,但很少需其他处理。
2、Sudeck萎缩:此为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3、缺血性坏死:可导致月骨塌陷及继发性骨关节炎,后者进展很快。
所有月骨脱位患者在伤后6个月内均应每月复查X线,以及时发现此并发症。
若早期发现,可予切除月骨,以防发生进行性骨关节炎。
对于许多病例,当然是晚期患者,倾向于行腕关节固定术。
注意,腕部反复损伤而不伴有月骨脱位也可有相似的X线表现(K讵nbock 病)。
其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木匠、鞋匠及反复使用铁锤者。
[2]9 治疗编辑月骨脱位的药物治疗法还没有得到推广,目前主要是进行以下治疗:手法复位在臂丛麻醉下,助手握持患者手指和前臂,并使腕关节背伸,同时向远端牵引。
术者用双手握其腕部,以拇指用力挤压腕位的月骨凹面的远侧使其复位。
但因月骨较少,拇指的压力点较大,不易将月骨推挤复位。
可用20号注射针头或细钢针在无菌操作及X线透视下,自掌侧把针刺入月骨凹面的远端。
在牵引下,向背侧压迫协助复位。
如中指可以伸直,证明脱位已复位。
并拍X线检查。
复位后用短臂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于30度掌曲位。
一周后就可改中立位、二周后开始活动。
月骨与其他腕骨合并脱位;常见的有月骨合并部分舟骨脱位。
舟骨骨折后,外力继续挤压,月骨连同舟骨近侧骨块一并向掌侧脱位。
新鲜骨折脱位应手法复位。
方法与单纯新鲜月骨脱位一样。
X线片证实月骨复位后,用石膏托将腕关节制动于掌屈45°位,1周后更换石膏后开始练习活动。
唯复位需用腕部石膏管型固定,待舟骨骨折愈合后,解除石膏,练习活动。
骨牵针复位病程在1周内的误诊病例,局部肿胀明显,手法复位成功的机会不大,可用克氏针作2-5掌骨颈部骨牵引48小时后,再进行手法复位,有可能将月骨推回原位。
X线片证实复位后,按上述方法进行石膏固定。
手术复位手法复位或骨牵引复位失败病例,以及病程较长病例复位困难者,应进行手术。
掌侧关节囊与月骨联系仍保持良好者,经复位后一般预后较好;若月骨与掌侧软组织联系已破坏,则应将脱位月骨摘除。
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与月骨脱位类似:先用手法牵引手指,然后将脱位的腕骨由背侧向掌侧推压,很易复位,复位后处理同月骨脱位。
伴有舟状骨折的月骨的月骨周围脱位,治疗方法应按舟状骨骨折处理。
新鲜月骨脱位的治疗对1、2型脱位,应尽早手法整复。
向远侧牵拉患手,腕关节背伸,再将月骨压回原位。
将腕关节在掌屈45℃位固定1周后再将腕关节放平固定2周。
除去外固定后练习活动。
对第3型脱位,因前后韧带已断裂,血运完全丧失,可能发生坏死,宜早行切除术。
月状骨周围脱位,手法整复不困难,术后处理同前。
陈旧性月骨脱位的治疗对1、2型脱位伤后3-4周者,手法复位,不易成功。
应行切开复位。
术后处理同前。
术中如发现软骨已有退行性变时,则应切除。
固定数日后即可开始活动。
对第3型脱位者,则应予以切除。
内服药初期息肩瘀肿疼痛明显,宜活血化痰,消肿止痛,可内服舒筋活血汤。
肢伤一方或活血镇痛汤加减。
肿痛减轻后,宜舒筋活血、强筋壮骨,可内服壮筋养血汤、跌打养营汤、补肾壮筋汤等。
气血虚弱者,可内服八珍汤、左归九或补中益气汤加琵丝子、补骨脂:习惯性脱位应内服补肝肾、壮筋骨药物。
如补肾壮筋汤、壮骨强筋汤、健步虎潜丸。
外治药初期局部服肿疼涌较重者,可用消肿散、消肿膏外敷。
若庆肿不散,瘀而化热出现红肿热痛者,可外敷双柏散或消瘀止痛膏。
1—2周后。
可用接骨续损药或舒筋散外敷,以促进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
月期出现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者,可用上肢损伤洗方或八仙逍遥汤熏治参考资料:1.月骨脱位具体要做的检查化验?/jibing/changshi/huayan/a4a.html 2.月骨脱位的并发症有哪些/jibing/changshi/bingfa/a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