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18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大希庇阿斯篇》把现实世界中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和“美本身”分开:“什么东西是美的”vs “美是什么”结论:美是难的柏拉图认为存在一种绝对的美,即美的“理念”(Idea)二、对美的本质的讨论分为哪几个方面和代表性观点(一)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的)和谐。
“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1)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
(秩序、明确和匀称)(2)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
3、博克:美是物体的一些特征而引起的(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二)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
(1)柏拉图:美是理念(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艺术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直接的,它用的是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
第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但强调内容的决定作用。
第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客观的理念对人来说是主观的。
黑格尔:艺术发展史。
象征型:东方艺术。
精神内容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物质溢出精神古典型:希腊雕刻。
内容和形式契合。
特点是静穆和悦。
浪漫型:近代基督教艺术。
精神溢出物质,主观性突出。
2、从观赏者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
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如果你要在这圆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在这圆的一切属性上去找美,你都是白费气力。
”评论:以上对美的本质的两类的看法的共同点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这对象也可能是主体)进行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
20世纪西方美学思维模式的转变主客二分:“主体—客体”的认识天人合一:“人—世界”的体验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思维模式的转变对美学研究意义: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对审美活动的研究三、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本质的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美是什么”?“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美在物还是在心”大讨论中的四种不同观点(四派):美是客观的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美是主观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客观派”与“主观派”:(一)蔡仪:美是客观的“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美学的概念和起源: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著作中,意为对美的研究和理解。
美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思考,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有关于美的著作。
2. 美学的发展:美学经过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等几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西方美学理论的框架。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全球文化的交融,美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二、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美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和评判,它既包括客观世界的美感特征,也包括主观个体的审美情感和品位等因素。
美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 艺术:艺术是一种人类创造力和审美意识的结晶,它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文学、雕塑等多种形式。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媒介。
3. 审美:审美是一个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在审美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美的外在特征,也可以深入体验和感悟美的内在意义和情感价值。
三、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客观主义:客观主义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客观世界的属性和特征。
客观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等。
2. 主观主义:主观主义认为美是主观个体的感受和评判,它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是不同的。
主观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克罗齐尔、舍勒等。
3. 综合主义:综合主义认为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结合,美是在客观世界和主观感受之间产生的,它既包括客观的美感特征,也包括人们在感知和理解美时产生的主观情感和价值。
综合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四、美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1. 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功能和意义等。
这些问题涉及到美学的核心课题和理论基础,对于美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美学的基本方法: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践观察和历史比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美学家深入理解美的本质和价值,探究美在不同文化和历史环境下的表现和发展。
西方美学史概要第一部分希腊文化概况及美学思想1流传下来的古希腊文化主要是奴隶主文化,自由民有从事文化活动的“自由”,希腊民族产生了一套完整的神话,很大一部分保存在《荷马史诗》之中,也有一部分保留在戏剧里。
尤其是悲剧比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力彼得斯和亚里斯多芬。
2 伯里克里时代,哲学时代代替文艺时代。
3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特利、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4 毕达哥拉斯学派(客观唯心主义与形式主义)从科学观点看美学问题,企图从自然界中找出一个统摄一切的原则或者元素。
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萌芽。
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认为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者一切现象。
美的数量关系。
5赫拉克特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以及辩证观点)在自然的杂多现象里寻求统一原则,认为水地风火中火是最基本的。
辩证观点:自然趋向差异对立,协调是从差异对立而不是从类似中产生的。
美不可能是绝对永恒的东西,这就是美得的标准相对性的说明。
6德谟克利特(古代唯物主义)原子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在满足直接生活需要而有余力时,才进行自由艺术活动,创造出多少超功利的美的作品。
肯定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指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意识是朦胧的,达到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理性。
7苏格拉底美的效用论,有用即美,没用即丑。
由此得出美的相对性。
但是物品有时有用,有时无用,效用好坏看用者立场。
因此美不能说与人无关。
对艺术创作的看法:雕刻不应模仿、抄袭,应该”现出生命“,在自然形体中选择一些要素,构成一个极美的整体。
8柏拉图当时贵族党失势,民主党上升,而柏拉图支持贵族党。
与民主势力的诡辩派势不两立。
此时诡辩派瓦解神话,认为神是虚构的。
他认为理想国的统治者和教育者应该是哲学家而不是诗人。
文艺对现实世界的关系对艺术和美有两种矛盾的看法:艺术只能模仿幻相,见不到真理;另一种是美的境界是理式世界中的最高境界,最高的真理也就是美。
认为床有三种,一是真的床,二是人们感官上造出来的的床,三是画出来的床。
西方美学知识点总结1. 古希腊美学古希腊是西方美学发展的起源地之一,其美学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形成了美学的初步理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的思考。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理念,而不是一种物质形式。
他强调理念的永恒、完美和纯粹,并将美的产生归因于这些理念。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一种对称、秩序和和谐的表现,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完善表现。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美学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文艺复兴美学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进行了重新发现和理解,并以之为基础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念。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强调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品味,追求对美的深入理解。
例如,莱昂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文艺复兴画家通过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深入研究,创造了许多具有深刻美感的艺术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3. 哥特式艺术美学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欧洲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风格,其美学思想体现了宗教信仰、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
哥特式艺术强调对神圣主题的表现和对宇宙秩序的思考,通过对艺术形式和结构的精确把握,创造了许多具有宗教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艺术作品。
哥特式艺术对后世的艺术创作和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巴洛克艺术美学巴洛克艺术是欧洲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艺术风格,其美学思想强调对情感和气氛的表现,通过夸张、动态和复杂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和运动感的艺术作品。
巴洛克艺术在审美观念上强调情感的表达和细腻性的追求,展示了一种充满张力和热情的审美情趣。
巴洛克艺术对后世的美学理论和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西方美学理论整理1、柏拉图柏拉图眼中的美,是矛盾统一的、和谐对立的、具体而又特殊。
柏拉图最终将美概括为“永恒的善的意志的普遍性理念存在”。
这是因为一件东西包含许多矛盾是他不可理解的。
从理念论也可以透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具体如下: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其美学思想的立足点。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包含完整的美学价值论框架。
他坚信理性能够获得真知,把追求“真”“善”“美”当作哲学探索和冥思的目的。
柏拉图在谈论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真与善的同时,总是要和美感和美联系一起来谈论,真、善、美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体统一的。
柏拉图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创造者,它具有最高的人类价值和深远的美学意义。
关于美的议论,主要可大致归为两个类,一是美的本质问题,二是真善美的统一。
柏拉图肯定美是真实的存在,他认为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和谐与真实存在的神,真实存在的善的理念、美的理念是一致的,又由于美善的统一,所以和谐既是善的目的,又是美的本质。
由于柏拉图有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因而他认为真、善、美的内容是统一的,真实的东西,就美与善的东西。
美的东西也就是善的东西,美与善没有根本的区别。
柏拉图认为这种美本身的关照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
柏拉图把爱、美、善等,最终都还原到人的生活本身中,与不朽相关,也可以说,不朽是人的最终目的。
在柏拉图的思想中,美的概念不仅仅与审美和艺术相关,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和理想,是一种哲学的最高境界之一。
在柏拉图的宇宙观中,他认为善的理念又是理念世界中至高无上者,因而美的理念就必须从属于善的理念,为善的理念所支配。
柏拉图在审美分析中,始终都认为灵魂的美要高于一切形式的美。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
首先是对他的理念论的批判。
亚氏认为,“一般”是不能脱离“个别”而独立存在,脱离个别并且先于个别而独立存在的一般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
第二章一、美的本质1、从物质世界中去探寻美的本源美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一种物质属性,如自然属性、形式特点、典型性等,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体的偏见和个人爱好的影响。
(1)“美在形式”说美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形式、结构、属性、特质和法则。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荷迦兹《美的分析》【美】克莱夫·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2)“美在典型”说美是典型,是同类事物中最富于特殊性、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古希腊】苏格拉底【法】孟德斯鸠【美】朗洛伊斯2、从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源GAGGAGAGGAFFFFAFAF认为美不是客观地存在于物,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和特质,而是精神介于物的结果,精神是第一性的,把美归结为一种精神现象或精神属性。
(1)“美在理念”说客观唯心主义:把外在于人的某种绝对观念看成是美的本源。
【古希腊】柏拉图【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德】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在主观”说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心灵如意识情感、想象、直觉等看成是美的本源。
【英】休谟【英】科林伍德【意】克罗齐3、从主客观关系探寻美的本源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主客观的关系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GAGGAGAGGAFFFFAFAF(1)“美在关系”说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认为美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它的事物所形成的关系。
【法】狄德罗(2)“美在生活”说强调美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美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的审美实践活动。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4、从社会实践活动去探讨美的本源【德】马克思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根源不在自然物质属性,不在客观精神,不在主观心理,也不在主观心理与客观事物的统一,它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
劳动创造了美。
GAGGAGAGGAFFFFAFAF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感性显现”5、美是不可定义的【分析哲学】二、美学学科概述(一)美学的概念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现代西方美学史知识点总结美学是研究美、艺术、审美以及美的产生和认知过程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中包括了从古希腊以来的美学思想,还有近代西方美学的各种流派和理论。
这篇文章将总结现代西方美学史的知识点,包括美学的起源和发展、各大美学主义流派、重要美学家及其思想等内容。
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古希腊美学思想古希腊是美学思想的起源地之一,最早的美学思想家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世俗、永恒的理念,其中的美是“真、善、美”三者的一种表现。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了审美的主观性,他认为美是一种激起愉悦情感的东西,并提出了模仿论和认知论的美学观点。
2.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与美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兴起了人文主义思潮,艺术家们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提倡以人为本的审美观。
莱昂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在这一时期对人体、光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来的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美学的形成17、18世纪是近代美学的形成阶段,启蒙运动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审美的普遍规律和原则。
在这一阶段,耶尔·怀尔斯、培根、洛克等哲学家对美的本质和审美判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逐渐形成了近代美学的基本体系。
4. 现代美学的发展19世纪以来,现代美学逐渐形成并开始独立于哲学。
康德提出了美的主观普遍性和客观普遍性的观点,弗洛伊德则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了审美的心理机制。
20世纪以来,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新的美学思潮不断涌现,使得美学的研究领域更加丰富多样。
二、各大美学主义流派1. 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认为作品的内在形式决定了其审美效果。
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派对文学和艺术的形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影响了后来的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潮。
2. 实证主义美学实证主义美学强调对艺术和审美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试图通过客观的方法探寻审美的规律和原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一(2)美学学科的基本情况1.美学研究的对象观点一:美(毫无意义)观点二: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黑格尔(排除了艺术之外的美)观点三:审美心理——鲍姆加登:人的感觉领域;经验主义:审美经验;心理学美、精神学分析:主观的心理结构(审美心理之外的现象,美学是否应该视而不见?)【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只觉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是人内在心理活动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
观点四:将美与哲学等同起来,讨论抽象意义上的美的价值——尼采:人类通过艺术来理解世界与生存;海德格尔:艺术中包含人类生存的价值(具体的美呢?)目前美学的研究对象:(1)现实中的艺术审美活动;(2)美和艺术现象的历史变化和社会内涵;理解分析人类的审美活动的意义,进而理解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2.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属于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的生活的知识体系。
也需要结合社会科学有关人的知识。
美学研究的特点:(1)概念与形象相结合;(2)抽象与具体相结合;(3)逻辑分析与个体经验相结合。
美学的学科性质: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的人文学科;同时也需要吸收社会学科的相关基础。
3.美学是什么:美学是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来研究现实与艺术中的美的现象的人文学科,探讨这些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有关人的存在和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美学——人的现象和问题4.美学的理论体系:没有公认统一的美学体系(个么那你讲个屁啊)5.美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的——概念推理型典型代表:古希腊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先找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关于美的基础概念,然后进行推导。
(2)心理学的——实验+推理方法(对产生美感的过程进行推理再做概念性描述)心里美学:心理距离、直觉过程、移情、内模仿【心理距离】: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认为,美的纯粹客观性并不存在,使用客观标准、准则和范畴来界定美,将会抹杀掉许多丰富多彩的美感事实,因此他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说明美感乃是出自人们对艺术品的观赏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此效应则是生于心里距离。
西方美学的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中国美学经历的阶段:清末明初美学,五四美学,30-40年代美学,50-70年代美学,80年代美学,90年代美学。
美学的两义。
美论美学:主张美是关于美的学问。
感觉论美学:认为美学是关于感觉的学问美学属性:就是美学作为学科的基本属性审美沟通七要素:审美体验审美鉴赏审美文本审美语境审美符码审美媒介审美文化审美文化是神没沟通在其中发生并产生影响的现成审美符号系统及其传统的集合体。
美学当代性是指美学主要把握当代审美与艺术问题领域,可以内在地通向传统性。
美学是一门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去研究人的审美沟通的人文学科,简单讲是美学是研究神没沟通的人文学科。
审美文本是审美中的文本简称,凡是审美沟通中可以激发主体审美体验的符号表意系统,无论其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系统,都是审美文本。
审美文本层面是指审美文本的以感兴为核心的多层次构造,包括兴媒层,兴辞层,兴象层,兴味层等层面。
审美文本的价值形态是只特定审美文本呈现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意义系统及其评价状况。
审美文本的古典价值形态,是指那些在中西方历史中已获得相对固定的经典地位的价值形态。
如优美与壮美,悲剧与喜剧,阳刚与阴柔,典雅与自然。
悲剧通过呈现人类生活冲突来激起悲情,从而使人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战胜或化解现实的苦难。
喜剧通过呈现那种荒谬背理的人物及其行动,使人认清他们的存在无根据,通过笑直接否定它的合理性。
审美文本的现代价值形态是指在20世纪以来的中西方历史中已经和正在获得一定主导地位并与古典价值构成消解或悖逆关系的价值形态,如反审美,泛悲剧,审美与生活互渗,全球审美化,无意识的商品化,超级真是,后情感主义等。
审美体验是特殊的瞬间性人生经历,代表着人生意义的瞬间生成。
是日常体验的升华,它是个体在亲自活动中对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直觉。
日常体验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体验。
为审美体验提供丰厚的基础,并可以转化为审美体验。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笔记序论1、序论重点两个,一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的经,二是美学史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把美学看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美学跟逻辑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思维,美学研究具体的感性或形象思维。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奠基石。
3、1)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
从方法论上看,文艺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和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的附庸。
2)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
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他也闯入文艺领域。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仅是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
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
渐渐成为自然科学的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影响。
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改换,不值一提。
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文艺和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
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
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萌芽一、希腊文化概况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
也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
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的爱琴海一带岛屿和亚平宁半岛,起初是奴隶制度。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
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
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美学起源的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的发展,新产生了进步的民主阶级。
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的民主阶级对立。
西方美学史概要
柏拉图的理念,前苏格拉底时期的美学思想
(二)艺术模仿论(典型论的论述)
1、艺术模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诗人的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
2、主张艺术的模仿应是普通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来的更美”。
首先,他把诗和历史比较。
来说明诗(文学)是通过个别事物显示一般。
其次,艺术模仿不不求其与社会生活相同,只求与其社会生活相似已达到比实际更理想
最后艺术家按可燃或必然描写可能发生的事儿就允许而且必须进行艺术虚构
1、按事实描写
2、按神话传说描写
3、按其相似但更美——亚里士多德
(三)悲剧理论《诗学》最著名论述悲剧的著作
1、悲剧的含义
2、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
3、悲剧的布局
4、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
5、悲剧的社会作用——卡塔西斯说
①悲剧是对于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声,分别在句的各部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