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美学
- 格式:docx
- 大小:18.16 KB
- 文档页数:4
西方审美现代性的三大范式【内容提要】西方审美现代性有这样三种范式:第一是针对古典美学理性、知识主义的价值取向而呈现出来的感性甚至非理性的范式;第二是反对古典美学道德主义的“外在”价值取向而呈现出来的审美独立的范式;第三是针对现代社会种种“异化”现实而呈现出来的用“审美之维”批判现代社会的范式。
关键词】范式审美现代性感性非理性审美独立审美批判西方现代美学虽然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是它超越于古典美学的“古典性”却大致呈现出这样三个比较集中的范式:一、针对古典理性、知识主义而来的感性、非理性主义范式西方传统文明的基调是理性知识主义,理性知识一直是人们的一个最高理想。
正如策勒尔所说:“希腊哲学在公元前6世纪就大胆地并几乎是猛烈地踩出了由神话通向理性的道路。
”[1](p336)充分地信任理性、用理性追求知识、智慧的认识态度是古希腊文明的基调。
德谟克利特只相信理性,在晚年为了认识真理不受感性的影响,竟故意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了,由此可见一斑。
人们问阿拉克萨哥拉一个人活着为什么比不活着好,他说因为活着可以研究天和整个宇宙的结构,可见知识价值取向的第一性。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理性知识作为最高的标准。
感性在柏拉图那里只是一匹“劣马”,而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感性容易犯错误,所以他逃避想象,认为:“如若人以理智为主宰,那么,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
”[2](p228)柏拉图认为文学艺术引起人情感的“感伤”与“哀怜”,与“真理”隔了三层,所以驱逐诗人。
亚里士多德不驱逐诗人,因为他认为人们看到艺术模仿一个事物之所以感到愉悦,是因为人们能从中想起它就是现实中的“某物”从而获得了知识。
中世纪更是把世俗的感性享受视为罪恶,用绝对理性信仰的禁欲主义和“彼岸”的许诺来压抑感性。
这种理性知识精神随着笛卡尔怀疑一切的“我思”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正如卡西勒在《启蒙哲学》中所指出的,笛卡尔精神滲透了一切知识领域,以致它不仅支配了哲学,还支配了文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
西方现代美学的特征
1. 实用性:西方现代美学注重实用性,即强调艺术作品的功能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建筑、工业设计等。
2. 自主性:西方现代美学强调艺术家的自我表达和自主创造,反对传统的约束和规范。
3. 实验性:西方现代美学鼓励艺术家进行实验和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
4. 反抗性:西方现代美学批判传统的艺术观念和体系,强调艺术家的独立自主和反叛精神。
5. 个性化:西方现代美学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独特性,注重艺术作品的个性化表达和风格特征。
6. 观念性:西方现代美学强调艺术作品的观念性和思想含义,认为艺术不仅是美感的表达,更是文化和社会意义的体现。
7. 视觉化:西方现代美学注重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和美感体验,强调感官的直观和情感的共鸣。
第十六章现代西方美学流派之表现主义、自然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美学两大主潮:20世纪,美学领域形成了人文主义美学和科学主义美学两大思潮分立的局面。
人文主义美学一般主要采取哲学的、历史文化的、艺术的研究方法,而科学美学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但是这种分别远不是绝对的,有些流派,例如各种心理学派的美学,很难简单地划归人文主义美学或科学主义美学。
两次转移:研究重点的历史性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艺术家和创作(表现主义、精神分析、直觉主义、符号论)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第二次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接受美学)。
两个转向:一是非理性转向,二是语言学转向。
前沿思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广义的文化研究等相继出台。
轮番表演。
第一节表现主义美学一克罗齐的直觉表现主义美学克罗齐(Benedeho Croce,1866—1952)是意大利的哲学家、美学家、历史学家。
在哲学上,他是新黑格尔主义者,承袭了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反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体系,称自己的哲学为“精神哲学”。
主要美学著作有《文学批评》(1894) 《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美学原理和美学的历史)》(1902)《美学纲要》(1912),和《诗论》(1936)等。
克罗齐试图确立艺术的独立自主性,划清艺术与非艺术、审美与非审美的界限,把艺术从科学、经济、道德的依附中解脱出来。
他的美学以“直觉”概念为基础,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命题:直觉既表现,艺术即直觉。
1.直觉即表现直觉与理性。
直觉,来源于想象,不依靠概念,产生的是意象,从而区别于理性;直觉与知觉。
直觉区别于知觉。
对实在事物所起的知觉和对可能事物所起的单纯形象,二者在不起分别的统一中,才是直觉。
我们只把我们的印象化为对象,无论那印象是否是关于实在。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现代西方美学史》。
《现代西方美学史》是一部描述西方美学发展史的经典著作,从
柏拉图开始,到十九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再到后来新古典主义、浪
漫主义、亨利·塞勒斯、乔叟和自由主义、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
征主义,以及现代主义都有详细介绍。
自柏拉图以来,西方美学发展历经了不少历史阶段,它们各具特色,并相互依托,联系紧密;每个时期都有其创造性思想和艺术活动,给美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开创了以观念为中心的“美学”思想,
强调的是艺术的表现性和个性化;在活跃的宗教氛围中,我们也可以
观察到宗教主义对美学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时期,人们重新将古典元
素揉合到艺术之中,唤起了古典时期的爱好,大量优秀作品应运而生;浪漫主义时期,作品中有更多主观性和文学性的元素,艺术家们开始
大胆创新;亨利·塞勒斯又把艺术家们带到了更为高端的美学认知;
乔叟强调审美活动应遵循辩证法,建立客观的审美标准;自由主义、
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更加强调现实的真实和实用,促进
了艺术的发展;而现代主义则更加幻想,想象力被放大,艺术形式更
加灵活,审美自由度提高,艺术创作更加多样化。
西方美学发展史就这样慢慢发展起来,《现代西方美学史》将它
们如实记录,让我们对西方美学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在
审美分析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西方现代美学特征
西方现代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强调自由与个性
在现代美学中,自由和个性是非常重要的特征。
艺术家有权利创
造自己的艺术作品,并且这些作品可以表达个性化的想法和情感。
此外,在现代美学中,自由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美德,它体现在艺术
家创造的艺术作品中,展现出了无拘无束的灵性和思想。
二、强调主观感受
现代美学强调主观感受,即观众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来
理解艺术作品。
在现代美学中,艺术作品的意义是通过观众的主观感
受得出的,而非仅仅从观众手中取得作品的自我解释来理解。
三、强调原创性和创造力
现代美学也强调了原创性和创造力,即艺术家的作品必须具有创
造性和独创性。
现代美学通过强调艺术家的独创性来区别于传统美学,创造出各种新的艺术形式、表达方式和美学理念。
四、重视艺术作品的形式美
现代美学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即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美感和形
式美,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对色彩、线条等元素的敏感性和表现力。
在此基础上,艺术家需要为艺术作品设计出一个完美的、与之相符的
形式。
五、哲学性的探索
现代美学也有很多的哲学思想贯穿其中,例如形而上学、语言哲
学等。
艺术家在创造作品的时候会带入一些哲学思想,通过艺术作品
来探讨和表达这些思想,推动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的发展。
这些都是西方现代美学的几个重要特征,在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方美学研究学号:
西
方
现
代
美
学
学院:
学号:
年级:
姓名:
与西方美学有关的十本书: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1日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
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易中天《破门而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1日
歌德《论文学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1日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4月丹纳《艺术哲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10月
邓肯《邓肯自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5月1日
克罗齐《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1日
参考资料:
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佩特《文艺复兴》、王尔德《狱中记》、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克莱尔·贝尔《艺术》、梅纽因《人类的音乐》、罗丹《罗丹艺术论》、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玫瑰》、歌德《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西方现代美学的历史使命,首先就是破除艺术从属论,确立艺术的独立地位。
现代美学以克罗齐和洛特曼对黑格尔的艺术从属论的批驳为主要标志。
西方现代美学的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都以艺术独立理论为发展主线。
艺术是否具有独立的地位,它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如何,这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美学理论最终都必须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西方现代美学演变历史
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都是艺术从属论的代表。
柏拉图从哲学角度评判诗与艺术没有真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与艺术反映了事物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更具有哲学性。
这两种争论一直贯穿于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史。
而黑格尔提出哲学最终将取代艺术,而把艺术从属论发展到了巅峰。
克罗齐“度的理论”的出现,黑格尔的以艺术从属论为内核的艺术消亡论,确立起艺术的独立地位,最终使得西方古典美学演变至现代美学。
现代美学又突出两个路线:一是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是艺术的独立性。
洛特曼借鉴生物学理论,将现代美学的两个思路创造性的进行转换,提出“美就是信息”。
洛特曼既不是以社会为中心来看文艺,也没有将文艺隔离于社会之外,而是把艺术当作大千世界中独立存在的生命之一,以艺术为中心来看社会,认为文艺这个活生物体的生命,就体现在她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必不可少的审美信息。
洛特曼的理论彻底解决了艺术的独立性问题,由生物引出文化链,肯定了文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最终为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西方现代美学的特征
西方现代美学于19世纪中期开始绽放。
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创作流派等让人应接不暇。
但将表层现象深入剖析,可以发现这些现象的某些共同特点。
现代美学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传统时期的和谐美学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理性和个人主观性成了现代艺术的一个思想根基;西方现代文艺作品的表现形态呈现出与传统的文艺作品完全不同的形态,它反英雄化,主张个人感受,具有平面零散、非理性、非视觉形象性的特点;从西方现代美学的总体上看,其呈现出一种主观的、内在的、非理性的、非功利性的、动态性的特点。
上述三个特点是现代人走向更加动荡、节奏更快的生活的一种反映,是特技挤压、传统挤压下人们的一种挣扎和反抗,更是追求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