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糖尿病早期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190.50 KB
- 文档页数:2
动脉硬化早期无创检测的临床意义杜怀天;张保东;刘晓君【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3页(P296-298)【作者】杜怀天;张保东;刘晓君【作者单位】734200 甘肃省临泽县人民医院功能科;734200 甘肃省临泽县人民医院功能科;734200 甘肃省临泽县人民医院功能科【正文语种】中文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运用“当动脉硬化时由心脏输出的血液产生的波动(脉搏波)的传导速度会加快”这一原理,测量2次心跳之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判断血管的弹性程度。
计算公式为:PWV(cm/ s)=L/t。
L为两个探头间的距离,t为两个波形的时间差。
我院应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进行动脉血管检测,对早期发现的病变状态进行及时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进行baPWV检测者307例,其中门诊及住院患者129例,健康体检者178例。
年龄22~86(55.8± 13.62)岁,其中20~40岁者74例,41~60岁者170例,>60岁者63例。
合并高血压62例,糖尿病25例,高血脂96例。
由经专门培训的技师严格按照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规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受检者进行检测[1],由临床医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及药物干预。
1.2 方法应用日本科林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诊断仪,嘱患者仰卧,输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用高精度的双层袖带在四肢同时测量血压,通过自动波形分析仪记录肱动脉和胫前动脉的波形。
将电极夹在患者的两只手腕上,心音器置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检测心音S1和S2,心电、心音的检测保证了数据的高度可靠性。
根据传递时间和传递距离计算出baPWV等36项参数,此计算由仪器自动完成,所有参数都是四肢同步测量即在同一个心动周期获得,精确度高,重复性好。
baPWV的正常参考值为<1 400cm/s,轻度异常:baPWV高出正常值20%~30%,中度异常:高出正常值30%~50%,重度异常:高出正常值50%以上。
无创动脉硬化监测应用于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意义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动脉硬化监测应用于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意义以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随机选取160例,对其均行无创动脉硬化监测,同时实施护理干预,统计本组踝臂指数(ABI),统计不同年龄段baPWV检查情况。
结果:本组健康体检人员中,疑似血管硬化5例,疑似动脉堵塞4例,动脉堵塞情况严重2例;随着年龄增加,baPWV值不断升高,动脉疾病检出率也越高(P<0.05)。
结论:接受常规体检时,增加无创动脉硬化监测,能够进一步发现机体是否存在心脑血管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性疾病,为早期预防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无创动脉硬化监测;健康体检;护理干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升高,居民在日常饮食中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多,改变了其饮食习惯,同时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运动量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血脂、高血压以及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极大的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1]。
在经过多次应用后发现,健康人群在接受常规体检时,对其实施无创动脉硬化监测,能够及时发现体检人员可能存在的一些心脑血管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等相关疾病,为早期预防提供有效的依据。
本次研究深入的分析了无创动脉硬化监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优势以及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随机选取160例,纳入标准:(1)疾病史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确认;(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诱导动脉硬化疾病的因素;(2)正在采用药物治疗其他疾病。
本组中男:女=88:72,最小年龄23岁,最大74岁,平均(49.38±4.84)岁。
本次研究经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对其均行无创动脉硬化监测,采用动脉硬化诊断仪【型号:欧姆龙科林】,指导受检人员取仰卧位,在其两侧脚踝动脉与上臂肱动脉放置压力感受器,通过感受器详细记录动脉硬化的情况。
《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的变化对baPWV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糖尿病前期,是指人体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常被认为是糖尿病的重要预警信号。
在当今社会,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一阶段。
脉搏波速度(baPWV)是一种评价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主要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的变化对其baPWV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动脉硬化与糖尿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而baPWV作为评价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的变化对baPWV的影响,以期为早期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某医院近两年内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数据。
通过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和baPWV,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本研究还对年龄、性别、血压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控制,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四、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的变化对baPWV的影响(一)空腹血糖与baPWV的相关性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与baPWV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空腹血糖的升高,baPWV也会相应升高。
这表明高血糖可能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导致血管弹性降低,从而影响baPWV。
(二)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的baPWV变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空腹血糖变化对baPWV的影响,我们将患者按照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正常组、轻度升高组和明显升高组。
分析发现,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baPWV也随之升高。
其中,明显升高组的baPWV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度升高组,表明高血糖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变化与baPWV 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高血糖可能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导致血管弹性降低,从而影响baPWV。
因此,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来说,控制空腹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踝臂指数和脉搏波速度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这两种疾病往往同时存在,互相影响,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因此,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踝臂指数(ABI)和脉搏波速度(PWV)作为无创性检测手段,在评估血管病变及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踝臂指数和脉搏波速度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二、踝臂指数(ABI)的临床应用1. 定义与原理踝臂指数是指踝部动脉血压与同侧臂部动脉血压的比值,反映了下肢动脉的供血情况。
其原理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或压力感受器测定双侧臂部和踝部的血压,并进行比较分析。
2. 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踝臂指数可用于评估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
该指数降低提示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可能与血管病变、动脉硬化等有关。
通过定期监测踝臂指数,可以及时发现下肢动脉病变,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和干预措施。
三、脉搏波速度(PWV)的临床应用1. 定义与原理脉搏波速度是指压力脉冲在动脉中传播的速度,反映了动脉壁的硬度和弹性。
通过测定脉搏波在动脉中的传播速度,可以了解动脉的生理变化和血管健康状况。
2. 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脉搏波速度可用于评估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和预测心血管事件。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动脉壁变硬、弹性降低,导致脉搏波速度增加。
通过监测脉搏波速度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血管病变,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四、联合应用踝臂指数和脉搏波速度的优势1. 全面评估血管病变联合应用踝臂指数和脉搏波速度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包括下肢动脉和全身动脉的状况。
这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 预测心血管事件通过监测踝臂指数和脉搏波速度的变化,可以预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动脉硬化仪早期检测372例临床分析作者:胡梦石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12期【摘要】目的动脉硬化仪早期检测的临床病例的分析。
方法运用无创式全自动动脉硬化仪VP-1000(日本科林)对372例受检者baPWV和ABI检测。
结果 372例受检者中baPWV正常155例,占41.7%,异常总计217例,占58.3%;ABI正常298例,占80.1%,异常总计74例,占19.9%。
结论 PWV与ABI可早期用于动脉弹性和僵硬度,动脉阻塞狭窄辅助诊断,有助于多疾病早期临床筛查与诊断。
【关键词】动脉硬化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臂踝指数(ABI)【中图分类号】 R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4(c)-0075-01阻塞性动脉硬化症(ASO)是外周血管疾病之一,运用动脉硬化诊断仪检测baPWV/ABI,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筛查、临床诊治与研究。
1 临床资料由专业医师按照动脉硬化仪的操作规程进行测量。
对象在仰卧时接受检查,箍带缠在2只上臂和2只脚踝上。
可同时记录仰卧时的PWV、ABI、血压、心电图和心音图。
在372例受检者中体检者(年龄在45~60岁之间)194例,男138例、女56例;住院患者178例,男115例占65%,女65例占35%,存在基础疾病情况为冠心病80例,高血压120例,高血脂36例,糖尿病52例,正常病例4例,不排除包含2项以上的基础疾病患者。
2 结果根据AHA(美国心脏学会)1993年制定了外周血管疾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372例baPWV ABI检测结果如下,其中受检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单位%)患者组正常(baPWV20%以内)34例,占9.1%,轻度异常(20%~30%)40例,占10.8%,中度异常(30%~50%)36例,占9.7%,重度异常(50%以上)17例,占4.6%,下肢动脉狭窄PVW异常51例,13.7%;体检组:正常121例,占32.5%,轻度异常48例,占12.9%,中度异常14例,3.8%,重度异常5例,1.3%,下肢动脉狭窄PVW异常0例。
动脉硬化检测在体检中的运用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对42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动脉检测,分析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4260例体检者中的baPWV异常者1248例(29.30%),其中轻度增高者624例(14.65%),中度增高者512例(12.02%),重度增高者112例(2.63%),统计学分析显示baPWV与高血压、吸烟、高血脂、性别(男性)、高龄密切相关(P<0.01)。
结论:baPWV可作为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卫校的早期评价指标。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群动脉硬化肱-踝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健康人群中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的人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动脉硬化也呈急剧增高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国人第一位死亡原因。
研究显示,在动脉硬化早期动脉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等指标都会出现相应的异常情况[1],因此在健康人群体检中,动脉硬化检测的应用尤为重要。
尤其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到2012年8月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260名体检者的动脉硬化检测资料,以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高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对2010年9月到2012年8月间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进行动脉硬化早期检测的4260名的健康体检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2234名,女性2026名,年龄26-80岁,平均51.5岁。
1.2仪器的基本性能介绍:京鑫悦琦科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BP—9),能同时检测PWV(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和ABI(脚踝/上臂血压比)。
1.3检查室内设有空调,保证室内有适宜温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11月第10卷第32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分析曾旋吴冰虹张春兰欧学英(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珠海519000)【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体检部行无创动脉硬化健康体检的10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受检者年龄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36例(<40岁)、B组53例(40-60岁)、C组17例(≥60岁)三组,均对其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观察检测结果。
结果A组PWV、ABI、PPI等无创动脉硬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A组PWV、ABI、PPI等无创动脉硬化指标检测异常人数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正常值与动脉弹性降低测量值时,PWV均低于合并基础疾病组,且高血压与高血脂组正常值与动脉弹性降低测量值时,PWV小于糖尿病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行健康体检者尤其针对高龄者应加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能及时发现被检者是否存在动脉硬化风险,有助于及时予以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干预,最大程度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或阻止心血管疾病进一步发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体检;无创动脉硬化检测;PWV;ABI;PPI;心血管疾病随着饮食与生活习惯改变,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显著上升,动脉硬化趋势日益加剧。
据相关研究报道,全世界死亡人数中,有1/3死于心血管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动脉硬化检测,定期体检意义重大,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尽早予以干预手段治疗,阻止疾病进一步发生,降低致死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1-2]。
纵观临床检查动脉硬化手段发现,主要分为血管造影与血管内超声等有创检查,与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等无创检查等,前者为诊断血管狭窄程度金标准,但患者感受到一定痛苦,且价格较高,不宜作为常规筛查工作开展,为此本文旨在探究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05-14T10:03:20.4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3期作者:赵红岩[导读] 也应当在实际生活中多注意运动和饮食的协调,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在老年时期被过多的疾病所困扰。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研究和分析在对健康人群进行体检的过程中,使用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查所能够带来的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日至2019年月20日这段时间内接诊的350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
对其采用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手段进行检查,最后对其观察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借助这一检测手段对此次研究的3502例检查对象进行检查之后,发现就其检查结果的无创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值(以下简称baPWV)而言,其速度在本次样本当中,体现为七十岁以上人群速度值最高,且其值的大小随着年龄的递减而递减,尤其是从二十一岁到二十九岁此年龄段内的患者,其速度值最低[1]。
随着年龄变化,其异常检出率也随之而变化,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意义,其中P<0.05。
结论:在对处于健康状态的正常人进行全面体检的时候,如果能够有效地借助这一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对其是否存在动脉粥样化问题进行及时地有效地检测,还能够在此基础上预测正常人未来患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概率。
若能在临床上得到有效推广,必将造福我国多数居民。
关键词:健康人群;全面体检;无创性动脉硬化;临床效果引言:在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具有较高热量的和具有较高蛋白、脂肪含量的食物已经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与此同时,许多现代人由于懒惰和忙碌等原因,未能真正进行日常的运动,这就为很多疾病的到来埋下了种子。
这些疾病不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等,还有脂肪肝[1]。
这些疾病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饱受疾病的折磨,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1]。
无创影像检查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发布时间:2021-06-01T06:23:05.70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3期作者:邓晓旭[导读]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进行无创影像检查的检查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结果在对比上具备有效性,本次进行研究的患者人数为78位,这78位患者截选的检查时间在2019.12月~2020.12月之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检查术为主,观察组施加无创影像检查。
为确定对患者检查效果,对比两组患者PWV值以及脉压指数等指标,探究不同的检查方式的应用价值。
邓晓旭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 425000【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进行无创影像检查的检查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结果在对比上具备有效性,本次进行研究的患者人数为78位,这78位患者截选的检查时间在2019.12月~2020.12月之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检查术为主,观察组施加无创影像检查。
为确定对患者检查效果,对比两组患者PWV值以及脉压指数等指标,探究不同的检查方式的应用价值。
结果:对比分析整理后发现,患者在接受无创影像检查后,观察组患者PWV数值为(19.01±2.14)优于对照组的(14.72±1.27)观察组脉压指数为(0.39±0.02),对照组为(0.31±0.01),而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p<0.05从统计学角度上来看,具有实际对比价值。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情况进行检查时,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可以明显检查出患者的动脉硬化以及阻塞情况,临床治疗效果较为优异,可以在护理检查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创影像检查方法;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价值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患病后需要长期的接受治疗时,治疗时间较为漫长,而且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患者很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患病几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当糖尿病患者下肢发生血管病变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肢体坏死的情况,在临床治疗中需要一种可以快速检查的检测方式,可以在临床检查工作中快速、准确的发现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这也是临床治疗中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的变化对baPWV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糖尿病前期人群作为一个潜在的糖尿病患者群体,其血糖变化对于健康状况的监测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主要关注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的变化对其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baPWV(肱踝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baPWV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测动脉硬化程度的方法,其数值的升高往往与动脉硬化的进展相关。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控制对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变化对baPWV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血糖变化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某医院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数据。
通过对比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的baPWV数值,分析空腹血糖变化对baPWV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考虑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
四、研究结果1. 空腹血糖与baPWV的关系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水平与baPWV数值呈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空腹血糖的升高,baPWV数值也呈现上升趋势。
这表明空腹血糖的升高可能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2. 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考虑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其他变量后,我们发现这些因素对baPWV的影响与空腹血糖相比相对较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素与空腹血糖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baPWV的数值。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变化对baPWV具有显著影响。
空腹血糖的升高可能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应加强血糖管理,以降低baPWV数值,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
此外,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也可能对baPWV产生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与空腹血糖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动脉硬化的综合影响。
无创伤性早期动脉硬化检测
吴明
【期刊名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7(017)005
【摘要】利用电阻抗血流容积图原理和反映血管机械特性的弹性峰值设计了肢体外周动脉硬化检测装置,实现动脉硬化无创伤性早期检测。
介绍装置的方框图和操作方法及初步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2页(P374-375)
【作者】吴明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504
【相关文献】
1.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及彩超技术联合应用对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J], 苏桂珠;曲振鹏
2.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J], 赵中;陈文智;罗克;沈小平;郑建国;谭倩凡
3.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J], 赵中;陈文智;罗克;沈小平;郑建国;谭倩凡
4.多种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标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J], 孙绍梅
5.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 [J], 陈志君;丘军;杨雪骅;卢少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M Scan 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项目推介书易康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联系人:()目录一、糖尿病早期、无创筛查的重要性 (1)1.糖尿病呈流行态势 (1)2.糖尿病的危害 (1)3.糖尿病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2)4.传统检测手段局限性 (2)二、DM Scan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 (3)1.技术原理 (3)2.主要特点 (3)3.输出指标 (3)4.检测报告 (4)三、DM Scan临床应用研究 (5)1.临床研究 (5)2.临床试验结论 (6)3.部分国临床研究成果 (7)四、DM Scan产品优势概要 (9)1.产品特性 (9)2.主要优势 (10)3.与其他常规方法比较 (10)五、效益分析 (10)1.设定条件 (10)2.运营成本 (10)3.结论 (11)六、培训计划 (11)七、售后服务 (11)一、糖尿病早期、无创筛查的重要性1.糖尿病呈流行态势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流行态势。
调查显示,全球糖尿病人口已由1980年的1.53亿增至2013年的3.82亿。
中国人群(年龄≥20岁)糖尿病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已达到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每四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高血糖状态者。
鉴于多种原因,使得很多人不愿意进行相应的检测而延误了糖尿病的早发现。
在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因未被早期发现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治疗,约半数的患者在糖尿病确诊时已出现了1项或1项以上的不可逆并发症。
糖尿病早期筛查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控具有重要价值,评估糖尿病患病风险、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防控的关键步骤。
2.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1)患病率高。
中国人群(年龄≥20岁)糖尿病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已达到9.7%。
(2)并发症发生率高,造成组织器官毁损,具有致残致死性,危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