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谁来养活中国人

谁来养活中国人

谁来养活中国人
谁来养活中国人

谁来养活中国人

----浅析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2010年8月5日,俄罗斯政府宣布,从8月15日至12月31日,暂时禁止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出口。此消息一出全球粮价马上暴涨。自禁止消息宣布至今,全球小麦价格已经被推高了一倍。小麦价格的大幅上涨,唤起了人们对2007-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记忆。当时,从玉米到大米,农业商品价格全线上涨,并创历史新高,海地等国家出现饥荒和骚乱。这次的“小麦价格风暴”若再延续下去,将极有可能造成新一轮全球粮食危机。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应该就能知道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虽然俄罗斯的粮食禁令对我国影响并非很大,但这其中透露的粮食安全问题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其实所谓粮食安全就是要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包括三个具体目标:(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和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就一直处于危机的阴影之下。相关研究初步发现,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下降,将使中国2050年的粮食总生产水平比2005年下降14%-23%。研究亦指出,如果夜间温度升高1℃,水稻将减产10%。再者,受气候变化影响,温度升高将加剧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干旱使得农作物的生长缓慢或甚至停止,造成欠收或绝收。气温升高同时对害虫的繁殖、越冬、迁飞等习性产生明显影响,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让我想起以前听过的一则故事。话说战国时期的齐国本是一个海边的小国,姜太公初封时地不过方圆百里,而且很多是不适合粮食生长的盐碱地,粮食生产和人口都不多。齐国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东方的超强,与管仲的粮食战略有很大关系。策一,服帛降鲁梁。鲁和梁的老百姓平常织绨,绨是一种丝线做"经",棉线做"纬"织成的纺织品,管仲劝齐桓公穿绨料衣服,并下令大臣们都服绨。上行下效,齐国的老百姓一时间全都穿绨料衣服。齐国绨的价格大涨,管仲还特意对鲁、梁二国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斤金;贩来万匹,给金三千斤。吸引得鲁、梁二国的老百姓都把绨运到齐国卖高价,而获取利润。鲁、梁二国财政收入大涨。这两个国家的国君就要求他们的百姓织绨。一年后,鲁、梁的老百姓几乎全部出动,忙着织绨运绨,从而放弃了农业生产。时机成熟以后,管仲又劝齐桓公改穿帛料衣服,也不让百姓再穿绨,并“闭关,毋与鲁、梁通使”,十个月后,“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即使两国国君急令百姓返农,也为时已晚,粮食不可能在短期内产出。于是,鲁、梁谷价腾飞,鲁、梁的百姓从齐国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而齐国的粮价每石才十钱。三年后,鲁、梁的国君不得不归顺齐国了。策二,买鹿制楚。齐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国强大而不获成功,向管仲请教办法。管仲让桓公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并且告诉楚国商人,贩鹿到齐国可以发大财。于是楚国的男女几乎全国总动员,全都为捕捉生鹿而奔忙,放弃了粮食生产;而齐国却早已“藏谷十之六”了。当楚国的百姓无粮可食时,管仲又关闭了国界,终止活鹿和粮食交易。结果,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策三。代国出产狐皮,管仲劝桓公令人到代国去高价收购,造成代人放弃农业生产,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却少得可伶,“二十四

月而不得一”。结果是狐皮没有弄到,农业生产也耽误了,没有粮食吃,导致北方的离枝国乘虚侵扰。在此情况下,代国国王只好投降齐国。齐国一兵未动而征服代国。这便是粮食战争的威力。同时也为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曾听一“专家”说“中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没有必要”,因为“改革以来30年,人口增加45%,粮食增产60%,耕地却在减少,说明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无关。”再说“世界上有很充分的粮食供应”。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是极其荒谬的。保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关系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不仅关系我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宁。俗话说的好“粮安天下”。“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

关于“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是国家经过调查研究确定下来的。有这无可辩驳的必然性。1998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卫星遥感获得的资料,首先摸清了我国耕地面积的精确“家底”为1.3004亿公顷,合19.5亿亩。这个19.5亿亩及之后卫星监测和土地普查,为我们设定的保护耕地的底线提供了依据。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耕地保有量约束性指标,即到2010年保持在1.2亿公顷(18亿亩)。2006年又颁布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规划期间确保10400万公顷(15.6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因此,保护耕地面积,保护基本农田,其目的就是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确实,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获得了很大成就。粮食供求由短缺走向紧平衡,靠我们自力更生,这是很不容易的。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决不能高枕无忧。这是因为:第一,粮食生产仍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状况。我国幅员辽阔,每年自然灾害不少。虽然我们获得了五年大丰收,但不能保证年年大丰收。其次,我国高产田比重不大。虽然我国农业科技突飞猛进,粮食单产高产成绩不断涌现。但据土地部门调查,全国现有基本农田中,中产田占40%,低产田占32%,相当数量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第三、我国人口仍在增长,人地矛盾更趋尖锐。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短期内难以改变。在未来20年中,我国城镇人口将会净增约3亿人。据统计,过去十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耕地减少45万公顷(相当于2004年全国耕地总量的0.37%)。人地矛盾在世界发展中大国中最尖锐最突出。我们决不能把基点放在进口粮食上。虽然我们进口一些粮食,但比重不大。我们不能用大量外汇去购买粮食,因为我们还要搞建设,要进口机器设备。最重要的是,国外粮食掌握在少数国家之手。人家卖不卖给你,以什么价格卖给你,主动权均操在别人之手,我们不能左右,而且国外粮食交易量每年只有2亿吨,而中国粮食需求每年5亿吨,谁能养活如此之多的中国人?

综上所述,粮食安全问题是我们现如今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保证了在粮食上的自给自足,国家才有发展的可能性。也只有搞好了农业,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谁来养活中国人?答案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要自己养活自己。

因此我想说,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是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固发展,就是保证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只有自己掌握了粮食的主动权,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从而实现我们的强国梦想。

缺粮的中国

缺粮的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失控过半省份难自给 2013年07月02日07:0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提要]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的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1978—201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93%。过去的9年,粮食生产的弧线始终上扬,如无意外,今年将会出现“十连增”的丰年奇迹。然而,供给奇迹般的增长,却仍然赶不上消费的增长。目前,中国基本粮食的自给率仍然在97%以上,但如果算上大豆,自给率则低于90%,而所有农产品的自给率大约维持在80%。 中国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但万万不能失守耕地红线 “谁来养活中国?”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提出的这个著名命题,就像是一个紧箍咒,时刻刺激着中国农业领域的从业者。 人与地的关系紧张,是中国农业的最大现实:用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1/5的人。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的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1978—201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93%。过去的9年,粮食生产的弧线始终上扬,如无意外,今年将会出现“十连增”的丰年奇迹。 然而,供给奇迹般的增长,却仍然赶不上消费的增长。目前,中国基本粮食的自给率仍然在97%以上,但如果算上大豆,自给率则低于90%,而所有农产品的自给率大约维持在80%。 中国人正越来越养活不了自己:城镇化促进了粮食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增长;种粮利润低,使得粮食主产区追求高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GDP冲动”从未停止;土地失控,使得耕地流失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耕地“18亿亩红线”难守;此外,耕地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直接危及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经合组织(OECD)6月初联合发布的《2013—2022 年农业展望》指出:“在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源有限的制约下,中国的粮食供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依靠全球农业市场是一种方法,但要满足每年超过6亿吨的粮食需求,中国必须维持主要粮食作物的自给率。专家指出,“基本的口粮如果有10%的不足,社会可能会出现动乱;如果有30%的不足,那就完全乱掉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不能不将粮食和耕地作为根本来考量。 (注:本文所有统计均未含港、澳、台地区) 粮食保障战: 保供给,保耕地,保环境,保人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郭芳王红茹实习生李雪 | 北京报道 5月末,从河南南阳开始,40多万台“铁麦客”(小麦联合收割机)轰隆隆地上路,一路向北开进,直至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大兵团作战进行粮食收割。每年如此,一直持续到8月。 “40多万台‘战车’调到那里大兵团作战,这个规模不得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日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演讲描绘到这一场 景时,台下的军人羡慕不已,他们从未有机会指挥过那么多的“战车”,亦从未见过那样恢弘的“作战”场面。

邱林被中国人视而不见的粮食危机

邱林被中国人视而不见的粮食危机 作者:邱林时间:2012-07-13 浏览次数:75 次 【核心提示】中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承担着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的重任,人多地少的国情使得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如果我们对粮食危机“故意看不见”,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不仅是中国历朝历代执行者所推崇的政治理念,更是中国当前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有迹象表明,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中国人的一块心病,其特征是,一边是中国粮食丰收,而另一边却是粮食进口的猛增。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顺利实现了“八连增”,今年的夏收也进展顺利。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粮食进口也开始了大幅度增长,中国人的粮食安全似乎已经岌岌可危了。 农业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中国共进口谷物621.6万吨,同比增长377.3%;其中,小麦进口197.6万吨,同比增618.8%;出口10.9万吨,同比降5.9%。玉米进口187.7万吨,去年同期进口仅2.5万吨,同比增长达到令人咂舌的74倍;稻谷和大米进口97.3万吨,同比增17.1%。 一个基本事实是,进入21世纪初,中国粮食自给自足还能达到95%,之后逐渐下滑。虽然去年国内粮食实现了“八连增”,但一些专家估计,如果把大豆、玉米包括在内,核算下来,实际上中国现在粮食的自给率总体水平不足90%。想想看,作为13亿人的大国,中国粮食缺口达到10%是什么样的结果。

很少有人想到未来的某一年,由于自然灾害,中国粮食产量大幅降低,库存粮食仅够吃几十天甚至几天,那时的中国人该怎么办呢?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出:“有人向我反映,国家粮库存在虚报现象,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下面到底存了多少粮食,建议国家好好查一查!” 之后,媒体调查的结果印证了袁隆平院士的担忧:有的粮库“去年秋天就已清仓了,没有一粒粮食”。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一旦各地粮仓的粮食所剩无几,其后果不堪设想。然而,一些专家总以中国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城市建设导致耕地不断减少,以及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国人随时面临“吃饭”问题,但真正的原因却是,农民不愿意去生产粮食,因为“种粮比较利益”低。 这些年,政府实行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四项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等鼓励种粮政策,不过由于补助幅度低,而且落实经常不到位,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例如政府取消了农业税,但农民少缴的那几百元农业税,却由于近几年各种农资费用的大幅上涨抵消。 粮食作为一种政治武器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各国政府都对农民种粮实行大量补贴。据美国农业部数据,美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占了农民收入的40%,欧盟多国政府补贴也占了农民收入的35%左右,日本对农业的补贴也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4%,而同期的农业产值只有1.1%。在这些国家,农民的收入至少跟城里人差不

农业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农业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总结了农业机器人的产生背景,概括了农业机器人的特点,并针对目前农业农业机器人的应用现状做了全面概述,并从国内外各个国家的农业机器人的研究状况概述了当前机器人的进展现状。 关键词:农业机器人应用现状国内外进展现状 1、农业机器人的开发背景 随着电子技术和运算机技术的进展,产生于美国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正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它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易对植被造成损害、易污染环境等缘故,传统的机械通常存在着如此或那样的缺点。为了解决那个咨询题,国内外都在进行农业机器人的研究。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长足进展,为应用于非结构化环境的农业机器人开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近几年显现的耕耘机器人、嫁接机器人、农药喷洒机器人、瓜果采摘机器人、温室治理机器人等[,差不多上现代高科技在农业上综合运用与进展的结果。使用农业机器人能够提升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动力的不足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防止农药、化肥等对人体的损害提升作业质量。农业机器人有关于传统农业机械能够更好地习惯生物技术的新进展,农业机器人的咨询世,有望改变传统的劳动方式,改善农民的生活劳动状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农业人口众多,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持续加速,能够估量农业劳动力将逐步向社会其它产业转移,实际上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面临着比世界任何国家都要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咨询题,农业劳动力不足的咨询题将日益凸现[。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少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多样化、精确化,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许多作业项目如蔬菜、水果的选择与采摘等差不多上劳动密集型工作,再加上农时季节要求,劳动力短缺的咨询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世界各国对农业机器人专门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机器人的研究开发。 近年来,随着工业机器人的高速进展与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的机器人也进展专门快,估量21世纪将是农业机器人的时代[。

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

1994年9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在美国《世界观察》刊载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布朗博士在文章中认为:一方面,随着社会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到2030年中国粮食的需求增长85%。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率下降、城市化使耕地减少、工业化使环境受到破坏,到2030年中国粮食的供给会比1994年减少20%。由此布朗博士得出结论,在发生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的问题将是巨大的粮食缺口。中国到2030年,若以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按400公斤计算,进口粮食将达到3.78亿吨,而世界粮食出口总量不过2亿多吨。到那时,中国不仅自己养活不了自己,而且世界也不能养活中国。 布朗的具体分析是:2030年,中国的人口从1994年的11.1亿增长到16亿,粮食的消费从现在的人均300公斤增加到人均400公斤,粮食的需求总量从现在的3.46亿吨,增加到6.4亿吨,增长85%。同时,2030年,中国的粮食种植面积将从1994年的0.91亿公顷,下降到0.48亿公顷,减少了47%,虽然单产水平可以从现在的每公顷3705公斤上升到5700公斤,但粮食总产量则将从现在的3.4亿吨下降到2.74亿吨,减少了20%。这样可以明显地看出从1990年到2030年,一方面是粮食产量减少20%,另一方面是粮食需求增长85%,这样就造成3.66亿吨的粮食供需缺口。这样,中国在2030年国内粮食生产只能满足42.5%,其余的57.5%需要靠进口。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振声研究员,2005年在博鳌论坛上说:“我们对比的结果是,布朗的推论不

正确,不符合中国实际!第一,人口增长速度比他预计的慢了1/3,布朗预计后4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1200万,而2003年我国人口实际增长只有761万;第二,人均耕地减少的速度不像布朗预计的那样严重,因为通过遥感测定我国耕地面积比原来公布的传统数字多出了36.9%;第三,我国粮食15年合计进出口基本持平,净进口量只有879.4亿斤,相当于总消费量的0.6%,微不足道!” 李振声研究员是长期从事小麦育种的科学研究工作,育成了具有耐旱、耐干热风、抗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基因品种,小偃麦四、五、六号。单小偃六号这个品种到1988年为止,就累计推广面积达5400万亩,增产小麦32亿斤。他还建立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体系,攻克了小麦利用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单价染色体漂移”和“染色体数目鉴定工作量过大”两大难题,培育出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并利用“缺体回交法”的新方法开创了快速选育小麦异代换系,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他在博鳌论坛上信心百倍地告诉世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现在如此,将来我们相信凭着中国正确的政策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是世界级农业科技难题,发达国家较早涉足并投入巨大。袁隆平院士用科学创新的思维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使杂交水稻的研究首先在中国得到突破。他怀着“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历史使命,在反复试验中,掌握多种关键技术,艰难而执着的一步步走向成功,实

农业机器人发展史

农业机器人发展史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依靠着大量人工人力,促使着我国在农耕时代屹立于世界,农耕文化至今还影响着我国。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已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大国,西方国家文明改革,工业自动化生产渐渐地占据主要优势和地位,进而农业也渐渐地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农业机器人类型 农业机器人种类繁多,按作业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可完成各种繁重体力劳动的农田机器人,如插秧、除草、施肥及施药机器人等(2)可实现蔬菜水果自动收获、分选、分级等工作的果蔬机器人,如采摘苹果,蔬菜嫁接机器人等(3)可替代人养牲畜,挤牛奶等机器人(4)可替代人实现伐木、整枝、造林等工作的机器人,如林木球果采集、伐根清理机器人等 农业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有很多共同之处,主要结构均包括五官、头脑、神经等部位,但与工业机器人又有如下明显不同 (1)作业对象的娇嫩和复杂性;(2) 作业环境的易变性和难预测性,要求机器人要 有足够的适应性;(3)使用对象与价格的特殊性,农业机器人必须具有简单、 可靠性,且制造成本应尽量低。 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研发概况 发达国家对农业机器人的研制起步早、投资大、发展快,这些国家拥有规模化、多样化、精确化的农业生产设施,有效的促进了农业机器人与其他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际根据本国实际,纷纷开始农业机器人的研发,并相继研制出嫁接机器人、移栽机器人和采摘机器人等多种农业生产机器人,如澳大利亚的剪羊毛机器人、荷兰的挤奶机器人、日本和韩国的插秧机器人、英国的柑橘采摘机器人等;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对农业机器人的研发也表示出较大的兴趣。由于农业生产环境、作业对象及使用者等与工业生产领域截然不同,发达国家研发成功的农业机器人目前尚未实现商品化生产和大面积普及。 中国的农业机器人研发起步晚、投资少、发展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才开始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中国农业大学为中国大陆农业机器人技术早期研发中心之一,研制出来的自动嫁接机器人已成功进行了试验性嫁接生产,解决了蔬菜幼苗的柔嫩性、易损性和生长不一致性等难题,可用于黄瓜,西瓜和甜瓜等幼苗的嫁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嫁接技术。随后南京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其他高校也相继开展相关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中国机器人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农业机器人差距更大,但随着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力度,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时期,也为农业机器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机器人技术的先进性和先导性决定了其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技术装备研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对解放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计划》

精品文档 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 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充分发挥 司法 行政 职能优势,切实提高农民的 法律 素质和法治观念,不断提升农民自我 管理 、自我服务、自我 教育 、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为农村改革发展、和谐稳定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二、目标要求

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工作是集选拔、培养、教育、应用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具体是指有 计划 、有重点、有步骤地在农村中选拔具有一定 文化 水平和宣讲能力的村民,依托社区(村)法律顾问对其进行系统的法制培训,使其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成为农村百姓中的“法律明白人”,并影响身边农民学法用法,参与村委会、司法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纠纷,从而提升农村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维护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 三、工作步骤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安排,分“三步走”,力争到20xx年底,为全县各行政村培育2—3名“法律明白人”,实现全县培育1000名农村“法律明白人”的目标任务。 (一)启动选拔阶段(20xx年5月10日——6月30日) 6月底前,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完成农村“法律明白人” 选拔、培训计划等工作。 (二)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7月1日——11月30日)

7月中旬至11月底前,完成农村“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工作,力争实现每村2—3名农村“法律明白人”,全县实现1000名农村“法律明白人”的目标任务。 (三)检查 总结 阶段(20xx年12月份) 县司法局、县委法治办组织人员对“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提升农村“法律明白人”工作整体水平。 四、选拔条件 农村“法律明白人”一般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爱祖国、爱人民,崇尚 宪法 和法律,具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2.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 规章 制度 ,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

本科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学院工学院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班级机械09-2 学号091014228 姓名汪亚男

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农业机器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业日渐趋于自动化。世界各国对农业机器人极其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机器人的研究开发。这篇论文从机器人开发研究的背景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农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分析了机器人在农业应用中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机器人、农业、背景、应用领域、存在问题、未来展望 1、农业机器人开发研究的背景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支柱,虽然世界上的农民很多,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可以预计农业劳动力将逐步向社会其他产业转移,如工业、林业等,这将会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水平。实际上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面临着比世界任何国家都要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将日益严重。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少随着农业生产的多样化、规模化、精确化,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许多作业项目如耕种、施肥、收割等都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再加上农时季节要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随着电子技术和微机的发展,人们发明了机器人,是农业部分工作变得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水平。 2、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我国目前已开发出来的农业机器人有:耕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喷药机器人、蔬菜嫁接机器人、收割机器人、采摘机器人等。我国已研制成功蔬菜嫁接机器人并成功进行了试验性嫁接生产。由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蔬菜机器人解决了蔬菜幼苗的柔嫩性、易损性和生长不一致性等难题,可以对蔬菜的砧木和穗木进行自动化嫁接,可广泛用于黄瓜、西瓜、甜瓜等菜苗的嫁接。目前,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人员对机器人的机器结构和控制软件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机器作业的可靠性及其操作的方便性。蔬菜嫁接机器人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发展温室栽培的蔬菜瓜果嫁接的规模化、产业化提供了一种先进的作业设备。我国还成功地研制出了采摘西红柿机器人。它带有彩色摄像头,能够判断果实的生熟。由于位置误差,它采 2 / 6

法律明白人普法考试试卷

法律明白人普法培训考试试卷 单位:姓名:职务: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各单位部门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2、发生空难起诉时需要航空公司提供的遇难者名单、订票记录、支付记录以及遇难乘客的收入证明、工作证明包括退休年龄等证据。() 3、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4、对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采用比例税率,实行等比负担。() 5、合法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6、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民族自治地方配套资金给予减少或免除配套资金。() 7、机动车借出后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无过错的仍需承担责任。() 8、国家对快递业务实行经营许可制度,由省、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快递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9、艾滋病是一种尚不能治愈的严重传染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丧失免疫能力,引起各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10、自20XX年3月31日起,个人将购买5年以上(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收营业税。()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4、关于我国宪法修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 我国修宪实践中既有对宪法的部分修改,也有对宪法的全面修改 B. 经十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启动宪法修改程序 C.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法定的修宪主体 D. 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宪法修改方式 5、王某为某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23岁,尚未就业。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王某的权利义务,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 无需承担纳税义务 B. 不得被征集服现役 B、80% C、90% D、95% 2、新实施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理解错误的是 C.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 有休息的权利 6、根据《邮政法》《快递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或者全部损毁的,按照保价额赔偿; B. 保价的给据邮件部分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实际损失予以赔偿。

智能机器人在农业自动化领域的主要应用

智能机器人在农业自动化领域的主要应用 摘要:通过对智能机器人在农业自动化领域的主要应用进行研究,包括采摘机器人、嫁接机器人、耕耘 机器人、除草机器人、喷农药机器人、插秧机器人、林木清洁机器人、饲喂机器人、禽蛋检测与分级机器 人。发现应用于农业智能机器人的主要技术有感知与避障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及农业专 家系统。农业机器人的智能问题、成本过高问题和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农业自动化;主要技术;存在问题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Robot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Automation Abstract:The main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robot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automation is discussed. Thepicking robot, grafting robot, cultivating robot, weeding robot, spraying pesticides robot, planting robots, timber cleaning robot, feeding robots, egg inspection and grading robot are presented. The Perception and obstacle avoidance techniques, machine vis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expert system are the main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e 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 The intelligent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robots, high cost and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diversification shall be studied and solv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intelligent robot; agricultural automation; main technology; existing problems 引言

农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农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机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农业机器人出现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机器人是使用机械来模拟人工进行农业活动的机器人,它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程度的标志。从20世纪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展了诸多的关于农业机器人的研究,我国对农业机器人的研究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本文介绍了农业机器人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同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农业机器人的应用。 关键词:农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应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工业生产、太空和海洋探索、国防以及人民生活等领域。但在农业领域,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特殊性,还没有达到实用化。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开始进入了应用阶段。我国在该领域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加快步伐,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农业机器人的开发要点

农业机器人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多领域技术的综合,其研究开发需要各学科相关知识的配套与支援。虽然因为用途的不同,农业机器人的功能和结构有所差异,但一般农业机器人的结构都包括五官、头脑、神经、手脚和心脏等部分。为了使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农作物,研究开发农业机器人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良好的适应性 农业机器人通常工作在恶劣的、危险的和变化的环境中,例如:温室作业经常是在温度超过40度和湿度超过100%的环境中;而露天作业面对的是风沙和强光的照射。农业机器人必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根据环境和机械本身的情况,自动进行调整。 1. 良好的通用性和可编程性 由于农业机器人的操作对象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要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编程性。只要改变部分软、硬件,就能变更判断基准,变更动作顺序,进行多种作业。例如:温室作业的机器人,更换不同的末端执行器就能分别完成施肥、喷药和采摘等作业。 1. 操作对象和价格的特殊性 农业机器人操作者是农民,不是具有机电知识的工程师,因此要求农业机器人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另外,农业生产以个体经营为主,如果不是低价格,就

法律明白人培训讲稿

法律明白人培训讲稿 各位同志们好: 一、具备一定法律知识是法律明白人的必备素质。 为什么这样讲?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1、“先驱者”的经验。 “先驱者”,指全村各村民组在职的队长,当然也包括我们东张村的在职村干部。先驱者的工作实践,得出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法到用时方恨少”. 例:重任害调解、精神病人杀人 甚至于一些法律专业的干部,也觉得自己只是学个皮毛,当事人解决纠纷,怎样借助司法途径解决,往往无从下手…… 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 2、农村基层工作的特殊性。 (1)我国是一个法制化国家,没有农村的法制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制化。(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65%) 而农村的法制化,作为服务于农村经济政治建设第一线的农村基层领导队伍尤其是村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自八五年以来,我国普法宣传已经深入基层,法律开始走近并更大地影响农民的生活。农民对法律的需求已经提升。 (3)、作为农业发展的服务者,农村工作的组织者,农民致富

的带头者――村官,理应满足农民的这种渴求。 目前,我国已正式进入“六〃五”普法时期,农村基层领导队伍的法律素质一直就是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设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说,村官们的法律素质水平如何,一定程度上会十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着整个农村法制化的进程。 那么,村官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法律素质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呢? 二、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 在座的各位都是从没有销烟的战场上走过来的,经过十年寒窗具备相当的学习能力。因此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法律对你们来说没有大的困难。这就是 (1)自觉地自学法律知识以提升自身法律素质。(例:看守所门口放炮被拘留) 但农村基层工作所涉及的法律相当广泛,涵盖了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和刑法等各个门类的法律。我国现有法律400多部,全学,那简直是狗咬刺猬――无法下口。怎么学? (2)从掌握法律常识作为突破口。 实体法程序法 3继承问题:继承顺序(例:存款)、胎儿继承权(遗腹子)、遗嘱(自、代、录、口、公证) 4程序问题:几个常用概念:管辖、民事:一审、二审、起诉、

统编版2020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在迪拜沙漠种出杂交稻,是中国农业技术走向世界的故事

在迪拜沙漠种出杂交稻,是中国农业技术走向世界的故事 【素材回放】 日前,由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研发团队在阿联 酋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初获成功,最高亩 产超过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 实验种植水稻。按照合作计划,未来水稻有望覆 盖阿联酋10%以上国土面积,形成大片“人造绿 洲”,不但提升阿联酋粮食自给能力,而且改善 当地生态环境。“整个阿拉伯世界都会将目光投 向中国的这一新技术”“这将有助于改善沙漠生 态,提升地区粮食产量”“中国将荒漠变为绿洲”……中东乃至世界媒体纷纷赞叹中国“水稻奇迹”。 其实,赞美中国“水稻奇迹”早就是一种世界级现象。去年中国两米高“巨型水稻”的图文报道掀起一阵火热的“世界波”,而一再刷新单产世界最高纪录的袁隆平“超级稻”更是令世界称奇。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22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莱斯·布朗曾提出这样的质疑,现在看来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中国不仅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还实现了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突破。被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不仅在中国多养活了7000万人,还逐渐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大面积的商业化种植。去年在中国,海水稻曾收获超过620公斤的亩产量。据预测,在中国种植1亿亩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计算,就足以养活8000万人口。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由此足以看出这一科技成果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潜力。 【素材解读】 小小的种子,何以让中国屡屡书写举世瞩目的奇迹?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水稻走向世界的故事,正是中国农业技术走向世界的故事。从一粒种子的进化之路望开 1

去,中国进步与发展的壮丽画卷令人惊喜。“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中国已实现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屠呦呦,一大批杰出中国科学家不仅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而且为增进人类福祉带来了巨大正能量。正如美国《橘郡记事报》所言,“中国成功的秘诀在于奋斗”。一个个志在创新的个体,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为中国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中国创新的“世界波”是温暖的,造福于世界,也赢得来自世界的广泛赞誉。 【适用话题】 科技梦想技术奇迹奋斗贡献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袁隆平沙漠水稻“世界波”折射创新力 挑战“不可能”,体现的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在很多"不适合"的地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 新兴科技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下一个创新超级大国 让天方夜谭变成现实,作出改善沙漠生态环境、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又一项中国贡献 敢于挑战“不可能”,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就会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一大批杰出中国科学家不仅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而且为增进人类福祉带来了巨大正能量 在今天这个愈发原子化的社会,尤其需要夯实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座。而“袁隆平们”的人生,正是对这种大情怀、大担当的最好诠释 从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股返璞归真的气质,正是这份殊为可贵的静气与专注,这份“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成就了那一代人的大写人生,换来了中国综合国力和战略地位的提升 2

十种最酷的农业机器人

十种最酷的农业机器人 1、机器人挤奶 剑桥大学奶牛场,挤奶工作全部由机器人独立完成,无需任何手工。机器人安装在奶牛圈舍旁边,奶牛一旦需要挤奶,会自动排队等待机器人服务。这时,机器人会先对奶牛的乳房进行扫描定位并进行清洁消毒,通过自动感知把吸奶嘴固定好,然后挤奶。 机器人的作用不仅仅是挤奶,还要在挤奶过程中对奶质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蛋白质、脂肪、含糖量、温度、颜色、电解质等,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牛奶,自动传输到废奶存储器;对合格的牛奶,机器人也要把每次最初挤出的一小部分奶弃掉,以确保品质和卫生。 挤奶机器人还有一个作用,即自动收集、记录、处理奶牛体质状况、泌乳数量、每天挤奶频率等,并将其传输到电脑网络上。一旦出现异常,会自动报警,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牛奶品质,有效降低了奶牛发病机率,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据调查,挤奶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奶产量20%~50%。 2、放牧机器人(Herder Bot)

澳大利亚的发明家创造出一种像牧羊犬的机器人,它能在农场上代替传统的放牧劳力(人或牧羊犬)。它使用2D和3D感应器,且内置了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根据牛群的运动速度来赶着它们移动。牛群被机器人赶着不断绕圈走,有意思吧。目前,这款机器人还处于测试阶段,效果理想。 3、施肥机器人 美国明尼苏迭州一家农业机械公司的研究人员推出的机器人别具一格,它会从不同土壤的实际情况出发,适量施肥。它的准确计算合理地减少了施肥的总量,降低了农业成本。由于施肥科学,使地下水质得以改善。 4、除草机器人

德国农业专家采用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灵巧的多用途拖拉机综合技术,研制出可准确施用除草剂除草的机器人。首先,由农业工人领着机器人在田间行走。在到达杂草多的地块时,它身上的GPS接收器便会显示出确定杂草位置的坐标定位图。农业工人先将这些信息当场按顺序输入便携式计算机,返回场部后再把上述信息数据资料输到拖拉机上的一台计算机里。当他们日后驾驶拖拉机进入田问耕作时,除草机器人便会严密监视行程位置。如果来到杂草区,它的机载杆式喷雾器相应部分立即启动,让化学除草剂准确地喷撒到所需地点。 5、葡萄园机器人 法国的发明家发明了专门服务于葡萄园的机器人,并把它命名为Wall-Ye。它几乎能代替种植园工人的所有工作,包括修剪藤蔓、剪除嫩芽、监控土壤和藤蔓的健康状况等。除此

法律明白人普法考试试卷答案

法律明白人普法考试试卷答案 单位:姓名:职务: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各单位部门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 2、发生空难起诉时需要航空公司提供的遇难者名单、订票记录、支付记录以及遇难乘客的收入证明、工作证明包括退休年龄等证据。(√) 3、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 4、对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采用比例税率,实行等比负担。(× ) 5、合法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 6、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民族自治地方配套资金给予减少或免除配套资金。(√) 7、机动车借出后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无过错的仍需承担责任。(× ) 8、国家对快递业务实行经营许可制度,由省、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快递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

9、艾滋病是一种尚不能治愈的严重传染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丧失免疫能力,引起各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 10、自2015年3月31日起,个人将购买5年以上(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收营业税。(×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4、关于我国宪法修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 A. 我国修宪实践中既有对宪法的部分修改,也有对宪法的全面修改 B. 经十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启动宪法修改程序 C.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法定的修宪主体 D. 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宪法修改方式 5、王某为某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23岁,尚未就业。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王某的权利义务,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C ) A. 无需承担纳税义务 B. 不得被征集服现役 B、80% C、90% D、95% 2、新实施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理解错误的是 C.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 有休息的权利 6、根据《邮政法》《快递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 A. 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或者全部损毁的,按照保价额赔偿; B. 保价的给据邮件部分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实际损失予以赔偿。

有为青年爱国演讲——中国人来养活中国人-演讲致辞模板

有为青年爱国演讲——中国人来养活中国人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前不久,有个外国人发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论文,谈及中国的粮食问题,说什么21世纪中国将丧失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提问,我们这些跨世纪青年的回答是:“中国人来养活中国!”在我们回答这个足以震撼我们整个民族自尊心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仔细聆听一下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他给我们总结了四个不可逆转:1、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人口每年增长1400万,相当于一个北京市人口,到2030年将超过16亿。2、消费趋向不可逆转,在以大米,白面为主的传统食谱上将逐渐加大肉、蛋。奶的比例,而中国粮食却不能随其饮食爱好同步增长。3、农田减少不可逆转,中国大部分是干旱不毛之地,东南部粮食生产集中地区也是人口集中地区,随着人口和工业经济的同时增长,工厂,住房、道路在与农作物激烈地竞争土地,结果是当中国最需要扩大农田面积时它却以每年1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这相当于中国现耕地面积的1%,照此发展,不到1XX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将是零……4、环境破坏造成的减产不可逆转。中国是以灌溉为主的多熟农业,而储水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却因为日益严重的缺水减缓了粮食产量的增长。这个老外最后给我们下了一个结论:中国到2030年,若人均粮食消费水平达到现在的台湾水平或美国水平的一半,进口缺粮将达到3。78亿吨,而那时世界粮食出口总量却不足3亿吨。到那时,不仅中国养活不了中国,世界也将不能养活中国。在充满希望的21世纪的曙光即将升起,沉睡多年的雄狮刚刚苏醒之时,“谁来养活中国”这六个大字却赫然刻在了饱经风雨的神州大地上。的确,是我们该反思的时候了。古代的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现代的中国人讲“农业是立国之本”,而今的外国人却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也难怪这种声音使人们振聋发赣: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人口的迅猛增长举世瞩目;几经改道的黄河又频频断流令人深思;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粮食进口越来越多有目共睹;一方面国家疾呼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农大的毕业生却又在哀叹找不到工作,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理解。痛定思痛,感慨之余,当冷静的思考赶走了不安的迷茫,理性的灵光罩住了感情的激昂,我深深感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我国农业的兴亡,对于我们这些并非匹夫的时代宠儿又该有怎样的责任呢?此时此刻,我不禁要感谢那位老外给我们敲响了粮食危机的警钟。“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升起的太阳,我想站在

法律明白人主要事迹范文三篇

法律明白人主要事迹范文三篇 花样宣传、硬核授课人人爱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妇女姐妹,为什么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妇女身上呢? 事实上,这是很有江西特色的决策。 众所周知,江西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比很高。而农村的现状是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居多。 此外,农村正在推进“三治结合”(自治、法治、德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矛盾纠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妇联将“法律明白人”培养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农村,希望通过培养农村妇女“法律明白人”,更好地组织农村妇女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权服务等乡村治理工作。 也因此,《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江西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保障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各项法律法规被纳入培训重点。 项目开始后,妇联在“联”字上做足了文章。 内容产出靠“外联”。 司法部门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成熟的课程体系,妇联与之联动,并及时反馈将老百姓的需求随时调整。内容输出靠“内联”。 省、市、县、乡、村五级妇联组织层层发动,以村(社区)妇女之家、妇女维权站(点)为主要宣传阵地,与“最美家庭”等各项家庭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整个妇联系统。 不仅如此,妇联更是在“打铁仍需自身硬”上铆足了劲儿。 宣传上,既使用了老百姓最熟悉的农村公告栏、进村入户走访等形式,也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花样宣传深入人心。 各地妇联更是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 章贡区妇联通过“乡风夜话”、广场舞等形式宣传 新余市县、乡、村妇联则组建微信群400余个,广大妇女足不出户便可接受普法

教育。 授课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将优秀律师、政法行业骨干、法学专家等吸纳为宣讲团成员,将法律知识纳入重点宣讲内容,以此组建妇联系统法律明白人讲师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法。 除此之外,妇联更是将宣传和授课进行了完美融合,联合江西广播电视台开展“妇联金牌快车走基层”普法项目。 每次活动还没开始,现场就已经坐满了人,有的自带板凳,有的拖家带口,热闹非凡。 情景剧开始了,只听台上一位老婆婆求助道:“帮帮我们家里吧。” 《金牌调解》观察员急忙问道:“怎么回事?” 原来,夫妻俩因为老人赡养问题发生了争执。妻子觉得婆婆又不是妈,自己没义务赡养。可丈夫觉得是婆婆是妈夫妻俩都应该赡养。 了解完情况后,观察员马上说道:“你做媳妇的,也得帮着老公赡养他的母亲,这也是你的责任和义务。” 不只是妻子对公婆有这样的义务,丈夫对岳父母亦如此。 最终,小两口听进了劝解,和好如初。 除了通过情景剧等形式把法治宣传教育送到基层外,“妇联金牌快车走基层”普法项目还借助现场接访等形式把维权服务送到基层;通过专题授课、现场示范调解等形式把调解辅导送到基层,深受广大妇女群众喜爱。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前不久,有个外国人发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论文,谈及中国的粮食问题,说什么21世纪中国将丧失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提问,我们这些跨世纪青年的回答是: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 在我们回答这个足以震撼我们整个民族自尊心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仔细聆听一下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他给我们总结了四个不可逆转: 1)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人口每年增长1400万,相当于一个北京市人口,到2030年将超过16亿. 2)消费趋向不可逆转.在以大米,白面为主的传统食谱上将逐渐加大肉,蛋,奶的比例,而中国粮食却不能随其饮食爱好同步增长. 3)农田减少不可逆转.中国大部分是干旱不毛之地,东南部粮食生产集中地区也是人口集中地区,随着人口和工业经济的同时增长,工厂,住房,道路在与农作物激烈地竞争土地.结果是当中国最需要扩大农田面积时它却以每年1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这相当于中国现耕地面积的1%.照此发展,不到100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将是零. 4)环境破坏造成的减产不可逆转.中国是以灌溉为主的多熟农业,而储水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却因为日益严重的缺水减缓了粮食产量的增长. 这个老外最后给我们下了一个结论:中国到2030年,若人均粮食消费

水平达到现在的台湾水平或美国水平的一半,进口缺粮将达到3.78亿吨,而那时世界粮食出口总量却不足3亿吨.到那时,不仅中国养活不了中国,世界也将不能养活中国. 在充满希望的21世纪的曙光即将升起,沉睡多年的雄狮刚刚苏醒之时,"谁来养活中国"这六个大字却赫然刻在了饱经风雨的神州大地上. 的确,是我们该反思的时候了.古代的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现代的中国人讲"农业是立国之本",而今的外国人却提出"谁来养活中国". 也难怪这种声音使人们振聋发聩: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人口的迅猛增长举世瞩目;几经改道的黄河又频频断流令人深思;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粮食进口越来越多有目共睹;一方面国家疾呼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农大的毕业生却又在哀叹找不到工作,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理解. 痛定思痛,感慨之余,当冷静的思考赶走了不安的迷茫,理性的灵光罩住了感情的激昂,我深深感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我国农业的兴亡,对于我们这些并非匹夫的时代宠儿又该有怎样的责任呢sp;此时此刻,我不禁要感谢那位老外给我们敲响了粮食危机的警钟. "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升起的太阳,我想站在长城上高声呼唤:中国自己能养活中国.卫星能上天,播种机却下不了田,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改革开放的结果不应该,也决不会让十几亿人饿着肚子奔小康.计划生育的一再猛抓,已使我国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农业政策的努力落实,已使农民日渐消退的土地热情有所回升;环保意识的逐步确立,也使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农业地位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