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第2讲:赏析诗歌语言
- 格式:docx
- 大小:119.67 KB
- 文档页数:12
诗歌鉴赏: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学会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炼字、修辞等手法;(3)能够独立赏析简单的古诗词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2)学会从意象、炼字、修辞等角度分析古诗词;(3)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古诗词的兴趣;(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炼字、修辞等手法;(3)独立赏析古诗词作品。
2. 教学难点:(1)古诗词中意象、炼字、修辞等手法的深入分析;(2)如何准确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古诗词为例,进行分析讲解;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教材、参考资料、PPT等;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作者背景等;3. 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
2. 基本概念:(1)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介绍意象、炼字、修辞等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3. 案例分析:(1)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分析讲解;(2)引导学生从意象、炼字、修辞等角度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2)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赏析心得和感悟。
5.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2)强调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写在作业本上;(2)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24高考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教学目标掌握古代诗歌语言风格类别。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鉴赏分析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
教学过程鉴赏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作者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
不同的作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
常见、常考的诗歌的语言风格类别类型释义示例平实质朴语言力求平淡,或用白描,不加修饰,平易近人;或用口语,情真意切;或朴素自然,宛如民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这首诗中的这20个字平淡质朴诙谐幽默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语言俏丽活泼,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用乡间生动的口语方言写威武的仪仗队,极具幽默感清新明丽具有此种语言风格的诗歌常为写景诗,诗中景物优美,色彩明丽。
作者多用比喻或拟人的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诗歌中的这两句用语新颖别致,给人清新自然之感法;景物描写或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诗歌表达作者怡然喜悦的感情飘逸绚丽诗歌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缤纷的色彩,描写景象绮丽,这是绚丽飘逸之美“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充满了飘逸绚丽之美含蓄隽永这种风格的诗歌或借景抒情,用景物的色彩与特征暗示(烘托)个人的情感;或语义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用典故,借古人的事抒自己的情;或在对比中表达个人的情感态度;或托物起兴,寄托个人情感(或讽喻等)“昨夜雨疏风骤。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纲点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诗歌语言一、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理解关键词语。
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字,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了秋风大散关”一句用六个意象描绘了两幅气势磅礴的抗金斗争图。
此外,有些诗歌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就显示出此梅先于众梅,不同寻常。
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副词“尽”字,写出了戌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 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它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不小的帮助。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而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相关链接)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工丽直率清幽雄奇奔放悲慨质朴简洁洗炼沉郁(1)许多作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李清照、姜夔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眺、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雄健高峻:王安石、王昌龄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2)不同类的诗的风格不同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
鉴赏诗歌的语⾔教案鉴赏诗歌的语⾔(教案)教学⽬标:1、了解诗歌语⾔的特点及诗歌常见语⾔风格特点2、掌握⾼考对诗歌语⾔风格考查的⽅式及答题要领3、掌握⾼考对诗歌关键词考查的⽅式及答题要领教学重点:⾼考对诗歌语⾔的考查⽅式及答题要领。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考对诗歌语⾔的考查要求2、了解诗歌语⾔的特点知识⽹络梳理⼀、考点要求鉴赏诗歌的语⾔,主要是把握诗歌运⽤语⾔的艺术,领会诗歌语⾔的优美、⽣动、传神、精炼、隽永等特点,以及领会诗歌语⾔的整体风格特点。
⼆、诗歌语⾔的特点诗贵含蓄,诗歌的语⾔往往具有暗⽰性、跳跃性、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实际上就是考查诗歌语⾔含蓄性的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要懂得“诗家语”,即懂得诗歌对语⾔的变形。
中国古典诗歌对语⾔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语序等,主要的⽬的是为了符合格律以造成⾳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这些地⽅,往往也是⾼考考查的重点。
(⼀)关注词性的改变,体会诗⼈所炼之意中国古代诗⼈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往往就是⼀⾸诗的“诗眼”或⼀⾸词的“词眼”。
例①(2003年全国I卷)过⾹积寺王维不知⾹积寺,数⾥⼊云峰。
古⽊⽆⼈径,深⼭何处钟。
泉声咽危⽯,⽇⾊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静坐,不⽣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古⼈评诗时常⽤“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个字。
你认为这⾸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例②“⼭光悦鸟性,潭影空⼈⼼。
”常建《题破⼭寺后禅院》清晨⼊古寺,初⽇照⾼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深。
⼭光悦鸟性,潭影空⼈⼼。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之幽静,抒发寄情⼭⽔之胸怀。
诗⼈清晨登常熟县的破⼭,⼊破⼭寺(即兴福寺),在旭⽇初升、光照⼭林的景⾊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教师:屈晓超学生:时间:年月日段第 2次课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炼字。
二、授课容:中考古诗词鉴赏——赏析语言及炼字古人做诗讲究炼字,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我们鉴赏诗词时,只有领略了古人炼字的精妙之处,才能理解诗词美的真谛。
炼字类题型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而必须将其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古人做诗(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能使全诗(词)游龙飞凤,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是所谓的“诗眼”“词眼”。
如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
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鉴赏诗歌的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语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中考2006年)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中考2007年)从军行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5.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2分)16.“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中考2008年)送友人薛涛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4.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景象。
(2分)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中考2009年)《除夜①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龙文教育教务处:家长签字:(中考2006年)(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第2讲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
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2016年高考天津卷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
从最近几年高考来看,炼字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分值在4—8分,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可单独设题也可将对炼字的考查渗透在赏析诗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等考点之中,体现出一种综合命题趋势。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
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题型可分为:炼字题和语言风格题。
一、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音词、表颜色的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
词性效果例句动词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王之涣)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数量词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小园赋》庚信)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齐己)炼字的题目的分析主要从诗歌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也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分析此字在这四个方面的作用,一般“炼意”是必不可少的,其它三个方面适当考虑。
二、语言风格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炼字】例1:(2016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别薛华①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
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1.请简要赏析首联中“送送”“遑遑”二词的妙处。
(5分)【诗眼】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夜次潘岷原韵[清]查慎行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①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注】①阚:看。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语言风格】例3:(2017重庆高三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查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词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请对某字进行赏析。
或请谈谈某字的表达效果。
④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解题思路:①将所炼之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②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③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一、【炼字】(2014东城二模)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③题。
独不见李白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②简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效果。
(4分)③清代学者王琦说:“杨升庵曰:太白诗:‘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又云:‘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个词语使用的妙处。
(5分)附:送陆判官往琵琶峡李白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二、【语句赏析】(2015朝阳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⑴—⑷题。
水龙吟秋兴吴则礼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
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
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
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
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
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
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ì,赊欠。
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3)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
(5分)三、【语言风格】(2016海淀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9题。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辛弃疾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注】,记余戏语。
【注释】靴纹绉面: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曾对人说:“做三司使数年,强效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18. 本词“戏赋辛字”,妙趣横生,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词之“妙趣”加以赏析。
(6分)一、【诗眼】(2016朝阳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题。
还山宅杨师道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读chá,指小舟。
(3)有人说,诗题“还山宅”中的“还”字是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眼”,除了首联直接点明“还”字以外,全诗处处都是围绕“还”来写的。
请选取诗中的任意两联(首联除外)简要分析。
(4分)二、【语言鉴赏】(2016河南高三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
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
②黄华,菊花。
前人评述贺铸在此诗中化用了李贺的“秋风白”一句,并点化成新句,请指出是诗中的哪一句,并赏析此句的妙处。
(5分)三、【语言风格】(2014北京西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
(共10分)幽居韦应物①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②蹇劣:笨拙。
②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
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
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或其他陶诗,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
(6分)一、【炼字】(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二、【炼字】(2015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张元千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三、【炼字】(2015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分)四、【炼字】(2014年高考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考点突破例1:【解析】①审题,明确考点:炼字。
②修辞角度分析,“送送”“遑遑”巧用叠词,具有音韵美。
③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
“送送”以为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遑遑”写出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最后点出该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送送”表达彼此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遑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思念。
【答案】1.巧用叠词,具有音韵美。
(1分)“送送”以为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彼此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
(2分)“遑遑”想象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思念。
(2分)例2:【解析】①分析诗歌标题,抓住关键词“寒夜”。
②具体分析诗句内容,发现“寒”字在诗歌中既有直接体现,如“西风”“落叶打窗鸣”“十月寒江”“霜压啼乌”,也有间接体现,如感到布被轻薄等。
由此可锁定“寒”字为本诗的诗眼。
③结合诗句具体描述,描述时必须要点出其中使用的表达技巧,如首联写西风之声、落叶打窗之声,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颔联以感觉被子轻烘托出寒冷,颈联写“霜压啼乌惊”,也是从侧面表现“寒”。
【答案】诗眼是“寒”。
①首联写西风瑟瑟,落叶打在窗户上,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②颔联先直陈“十月江寒”,然后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从侧面表现寒冷;③颈联写寒霜落下,使栖息的乌鸦啼叫飞起,也从侧面写出寒冷难耐。
例3:【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分析。
考生须对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
杜甫后期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中,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的诗歌艺术风格。
【答案】这首诗的特征是沉郁顿挫。
诗人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清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