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语言 (2)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诗歌的语言鉴赏2(除了前3小题,每题6分,满分:64分时间:60分钟)1、[2014·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答案] 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
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
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
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表现“早发”之“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题型为一字领全诗,也有人称为“诗眼”题。
解题时应注意根据题干要求,逐句或逐层分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二)教学园地11-05 2319:三注意几种特殊语言1、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2、情感语言:“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做客”(杜甫《登高》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
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等。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四、语言风格的类型清新明快,自然质朴;平淡工丽,直率奔放;含蓄委婉,清静幽深;雄伟奇特,慷慨悲壮;洗练质朴,沉郁遒劲;绮丽秀美,含蓄隽永;凝练简洁,艳丽多彩;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自然宏丽,饶有风骨;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属对工切,声韵和谐,朴实无华,含蓄淡雅;通俗生动,平易炽热;炼字精巧,神气矫健;语言清淡,颇有情韵;自然明丽,悠扬轻快,行云流水;低回婉,沉郁深微;娓娓而谈,庄谐杂出;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
常用词语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平易近人,又真切深刻。
绚丽:有富丽的词藻,绚灿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其他相关术语:激越高亢、清婉秀丽、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凝练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五、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总体的语言特色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课件 (二)
-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 什么是语言风格?
- 语言风格是指作品所采用的语言的特点和风格。
- 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哪些?
- 抒情、叙事、议论、描写等不同的诗歌类型,其语言风格也各有不同。
- 抒情诗的语言风格通常比较柔和、细腻,善于表达情感。
- 叙事诗的语言风格则比较平实、朴素,注重叙述事件的过程和情节。
- 议论诗的语言风格则比较直白、简明,注重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 描写诗的语言风格则侧重于描绘景物、人物的形象,语言通常比较生动、形象。
- 语言风格与诗歌的意境有何关系?
- 语言风格是表达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
- 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境,从而影响读者的感受和理解。
- 诗歌意境的深刻和丰富,往往与其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 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 通过深入理解诗歌的题材、情感、意境等方面,分析其所采用的语言风格。
- 注意诗歌的节奏、押韵、音律等方面的特点,这些也是语言风格的体现。
-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诗歌,了解其语言风格的变化和演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学生)大连市旅顺中学语文组一、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词语的鉴赏例1:(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小题: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分)例2:(20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小题: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例3:(20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2小题: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二)语言风格的鉴赏例:(2009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2小题: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
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
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词的语言绝不豪放。
因此我们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难免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只须对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能加以区别就可以了。
(1)豪迈雄奇。
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全诗的语言呈豪放的风格,请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简要的赏析。
(2)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注]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3)悲壮慷慨。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请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悲壮慷慨”的语言风格。
(4)朴素自然。
主要是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词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诗歌鉴赏-2: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考点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创造的意境。
高考对语言鉴赏的要求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体会其语言艺术的美,且能作一定程度的评述。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技巧、表现技巧、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迷津导航】(一) 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理解关键词语。
首先,要抓住诗中的动词。
因为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都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
其次,要抓住诗歌中的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中“直”和“圆”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第三,要注意诗歌中名词的使用。
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句用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此外,有些诗歌中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如“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中,数字的巧用为诗歌增加了不少情趣。
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中副词“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语言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
2、让学生规范答题步骤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俗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非上品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绝
古诗鉴赏之炼字
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你认为第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最后三句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04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卷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2006年江苏卷)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那里?
“又”,为又一次的意思,暗示作者已不止一次浪迹天涯。
去年此时在家,今年又一次离开家乡。
字里行间饱含天涯流浪的愁苦与无奈。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
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2)从“万里”、“三年”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2分)
1.炼动词。
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
2.炼形容词。
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4.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炼副词与表颜色的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悠扬委曲,表意丰厚等效果。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诗人炼字有什么好处?
1、使刻画的意象更准确生动
2、使描摹的意境更富有韵味
3、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感人
构建答题模式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如何准确、生动地传达物象特征,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注意表现手法)。
习题演练悟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小村①
梅尧臣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②。
【注】①仁宗庆历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
②王民:臣民。
版籍:交租税的户籍。
论:看待。
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寒”,生动地描摹了鸡子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明深秋这一季节;“啮”,运用比拟手法,早已枯萎的桑树,被洪水侵蚀得露出了深深的根部。
形象地写出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
不赞成(1分)。
“瘦”虽与物态不尽相符,但时值初秋,日当傍晚,以“瘦”字形容荷花,描绘出荷花亭亭独立之美,是作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作者喻其为凌波仙子,以“瘦”相称,充满爱怜之情。
(2分)“腻”是触感,而荷可远观不可亵玩。
(或答“腻“则不这样的效果亦可)(1分)
赞成(1分)。
因为“腻”字,可写出荷的细腻柔滑的特点。
(2分)荷花体态丰满(荷叶肥大,润泽,荷茎圆润,荷花繁密),说其“瘦”与物象不符。
(1分)(只有态度没有理由不得分,有理由无态度扣1分,有态度理由错酌情扣分)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一:“犹”字好。
(1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
(1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2分)
参考答案二:“空”字好。
(1分)“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
(1分)“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2分)
诗眼:
即“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
——《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