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 格式:ppt
- 大小:291.55 KB
- 文档页数:32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题、诗句作用题诗歌的语言风格所谓诗歌语言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作者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
不同的作者、同一位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在此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给某些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种风格,只能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
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
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中高考而言,我们要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风格特点相关例子质朴自然(平淡)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陶潜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语言质朴无华,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即超脱出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含蓄隽永诗歌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引人了悟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这种风格的诗歌不直接表露情思,而是将其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清新雅致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书写轻快、隽永的情思。
这种风格要求不做作,少粉饰,有创意。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好的愉悦之感。
绚丽飘逸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具有绚丽飘逸之美。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1、正面描写定义: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例1、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例2、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白居易《杨柳枝词》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
2、调用多种感官(视听结合等)描写要从不同角度,以增强描写的立体感。
描写大多采用视觉描写,但为了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常常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例、唐代诗人王建的《江馆》:“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他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描写出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图。
“水面细风生”是触觉,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
“菱歌慢慢声”是听觉,采莲小调婉转柔美,舒缓悠扬。
“灯火夜妆明”是视觉,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有盛装女子婉丽的身影。
这首宿旅诗,透露出作者欣赏江边夜市的悠闲欣喜的感情。
3、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点面。
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例1、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例1、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特别关注】: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其次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妙改对联明末清初的作家钱谦益,颇受明王朝的赏识,因此,他在自家门上挂了副对联:皇恩深似海;臣节凛如霜。
谁知清兵入关后,他便投降了清朝。
一天夜晚,有人偷偷地在这副对联后边各添一字,意思就带有了讽刺性。
其次天,钱谦益看了,格外尴尬。
你能猜出对联所加的两个字吗?答案:上联末加“矣”,下联末加“乎”。
,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重点是什么?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动性,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应当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必考点。
近三年高考,新课标卷在2021年考了炼句题,其他省份近三年的考题对炼字、炼句题多有涉及,可见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重点应当是炼字、炼句。
2.考查形式有何特点?考查形式较稳定:题型上,以简答题为主;内容上,主要考查对语言含意的理解、语言表达技巧的把握、语言表达效果的分析等;要求上,强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把握“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3.鉴赏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哪几个?常考角度有三个:品评诗歌的“诗眼”与炼字艺术、赏析诗歌的炼句艺术、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其中最常考的是前两个,在复习时尤其需要加强。
1.(2021·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格外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炼句的力量。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字进行分析。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奇特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典题精练制胜高考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五指山丘浚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霁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注】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注】巨灵:山神名。
宋代词人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名句,其中的“弄”字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而这首诗第二联中的“弄”字,同样用得传神,请赏析。
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弄”字是动词,可从生动性和拟人手法角度鉴赏。
答案:“弄”为“玩弄、把玩、抚摩”之意,写五指山这巨型手掌伸进空中,抚摩云彩,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五指山的高和云雾缭绕的情状。
2.阅读下面的这首明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莎行·答贾竹亭《春行》陈如纶杨柳溪桥,桃花野渡,十年车马同游处。
联诗曾对月华明,伤心只见春光暮。
迢递①双鱼②,浮沉③尺素④,相思辗转愁无数。
东风听彻子规⑤啼,声声诉尽空归去。
【注】①迢递:遥远。
②双鱼:指书信。
③浮沉:形容书信在传递过程中的辗转艰辛。
④尺素:指书信。
⑤子规:杜鹃鸟,啼声犹如“不如归去”。
试分析尾句中“空”字的妙处。
答:解析:“声声诉尽空归去”中的“空”字,说明了没有归去的事实。
但这一事实是与他想归去的愿望相矛盾的,所以“空”字包含了词人不能归去与朋友相聚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答案:“空”有“无、没有”的意思,词人着一“空”字,表现了残酷的现实与美好心愿的矛盾,以及词人不能归去与朋友相聚的失望和痛苦之情,这痛楚之中又含有深挚的友情。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馆娃宫【注】怀古(其一)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馆娃宫坐落于江苏苏州的灵岩山上,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
“绮阁飘香下太湖”中的“绮”“飘”二字用得十分精当,请做简要分析。
答:解析:“绮阁飘香下太湖”,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
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用一个“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縠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学生)大连市旅顺中学语文组一、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词语的鉴赏例1:(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小题: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分)例2:(20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小题: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例3:(20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2小题: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二)语言风格的鉴赏例:(2009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2小题: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9分)秋兴八首(其四)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①,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②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泛指水族。
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
《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
”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从长安政局入笔,“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运用比喻,形象贴切,交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B.中间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
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内忧,颈联运用互文、借代手法写外患。
C.尾联写在这秋江清冷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夔州之处境。
D.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相同,主要艺术手法相同。
二者都写于作者流寓夔州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所思来抒发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9分)南乡子·乘彩舫李珣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词写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
B.“乘彩舫”两句写了春日里,芰荷满塘,一群少女乘坐着彩饰华丽的游船悠然地荡着桨儿,信船而游。
C.“棹歌”一句写歌女陶然自乐,和棹而歌,悠扬的歌声惊动了莲叶间沉睡的鸳鸯,打破了宁静的局面。
D.“游女”一句承上句而来,工笔绘出一幅少女喜春图,少女的春心被鸳鸯震颤了,憧憬着幸福的爱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竞折团荷遮晚照”中的“竞”有何妙用?请简要赏析。
第4讲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技巧类题目答题“三步骤”虽然表达技巧分为四大类,每大类又分为多种技巧,但是从实际答题来看,其步骤和方法是相似的。
题型一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概念解释作用示例赏析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先偷眼”写白鹤爱梅弦外之音两种蓄的情感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同音,以晴天、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互文诗文中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惊”“鸣”互文,意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互文的运用使词的意境更显丰富幽美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叠音词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1.比拟、排比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凝香斋①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纟由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
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到任后齐州大治.该篇为曾巩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
②香炉:香炉峰.(品味炼字之妙)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品味炼字之妙)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赏析其中“偷”“看”两个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①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②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④东.·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
诗中借指宣州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②无因:没有机会,无缘.③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为后代文人所艳羡。
④五湖:即太湖.(赏析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情感的词句,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在诗中表达他的情感的?请结合尾联进行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嘲王历阳①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②,吾于尔何有。
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陶渊明曾用头巾滤酒,滤后又戴上.(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着李白极为鲜明的个性特色,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
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句意,把握“望”“空”的基本义和语境义,联系语境分析比较其表达效果,明确用哪个更好。
作答时,要先明确用哪个更好,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解析】(1)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
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过”的词义,“过”有经过,路过的意思。
诗题中的“过”字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时间、地点与景物的变化上。
答题时抓住“遥辨市”“忽移湾”“一江水”“九子山”等表示移步换景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1)“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