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总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 格式:pdf
- 大小:648.68 KB
- 文档页数:5
豌豆白化苗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赵鑫;刘红霞;陈佰鸿;毕阳【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0(000)010【摘要】以豌豆白化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时间(4 h、8 h及过夜)和蛋白质上样量(500、1 000、2 000μg)对双向电泳蛋白质得率和等电聚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蛋白提取时间和蛋白上样量对等电聚焦效果影响较大.适宜的豌豆白化苗提取时间应至少长于8 h,最好提取过夜,能裂解得到大量蛋白质;适宜的豌豆白化苗蛋白上样量为1 000μg,此条件下,双向电泳的分辨率最高,分离出的蛋白大多为小分子量功能性蛋白.【总页数】4页(P100-103)【作者】赵鑫;刘红霞;陈佰鸿;毕阳【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相关文献】1.山定子(Malus baccata Borkh.)根系蛋白质提取及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J], 李丽杰;苏宏;马怀宇;吕德国2.甘草愈伤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J], 曹君迈;张欣3.基于荧光标记的大黄鱼氧化肌肉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J], 李学鹏;周明言;渠宏雁;王金厢;朱文慧;徐永霞;仪淑敏;林洪;励建荣4.蚯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及条件优化 [J], 吴石金;赵士良;沈飞超;徐铭5.黄瓜雌花花冠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J], 路曼;宋晓飞;李晓丽;孙成振;闫立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向电泳技术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陈小洁;铁双贵;岳润清【摘要】从双向电泳的历史、原理、操作步骤及其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综合阐述,最后提出双向电泳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未来应用前景。
%In this paper,it summarized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from the history,procedure,operating principle and the application in plant proteomics research,finally propose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prospected its futur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 plant proteomics research.【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2(000)020【总页数】2页(P13-14)【关键词】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植物【作者】陈小洁;铁双贵;岳润清【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5;Q945.7研究表明遗传信息通过基因携带,但基因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数量的有限性,与生命现象的多变性、复杂性存在明显的差异[1]。
为此,研究认为在所有生物体的细胞、组织、细胞器中,各种代谢反应、生理功能的维持均由各组成部分的表面、内部的蛋白质来完成。
蛋白质组是Wilkin S等在1994年第1次提出的。
1997年蛋白质组的定义被其创造者重申为:“蛋白质组指的是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蛋白质。
”2000年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完成标志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茭白茎部膨大前后应激响应的蛋白质组分析茭白为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在我国有大量栽培,是国内第二大水生蔬菜,深受人们喜爱。
茭白肉质茎的形成与菰黑粉菌侵染密切相关。
茭白肉质茎的膨大过程是菰黑粉菌侵染茭白植株,并在其中生长从而诱发茭白植株产生系列应激响应的过程。
本研究显微观察和比较了菰黑粉菌在正常茭白(龙茭2号和梭子茭)与雄茭不同发育时期茎部组织中侵染分布情况,并采用蛋白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TOF MS)等技术筛选鉴定了茭白茎部膨大前后的差异蛋白,初步分析了茭白茎部膨大可能的应激响应机制。
一、茭白茎部膨大前后菰黑粉菌侵染分布差异分析雄茭与正常茭白茎部的显微观察发现:雄茭中未检测到菰黑粉菌存在;正常茭白5叶期时茎部已经有菰黑粉菌存在,并以少量的小菌丝簇的形式分布于茭白茎部生长点附近;8叶期时茭白薄壁组织中小菌丝簇数量增多,维管束内菌丝数量明显增加,菰黑粉菌沿着维管束轴向生长;菰黑粉菌在膨大初期的茭白茎部中大量增殖并在维管束周围形成网状结构,而茎部薄壁组织中散布有大量大小不等的菌丝簇。
二、正常茭白茎部膨大前后的差异蛋白的筛选鉴定通过蛋白双向电泳技术对正常茭白与雄茭不同时期(5叶期、8叶期与膨大初期)茎部蛋白质组进行比较分析,筛选获得120个差异蛋白,质谱成功鉴定90个。
根据差异蛋白的功能预测将它们分为7类:23个蛋白与转录与翻译相关,18个蛋白涉及糖类合成代谢,9个蛋白与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15个蛋白与植物抗逆相关,5个蛋白与细胞分裂相关,9个蛋白参与蛋白酶体泛素途径,5个蛋白与能量合成代谢有关,6个蛋白为其他功能与未知功能。
简述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的基本技术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双向电泳技术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基本流程简述双向电泳是一种高效、精确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
茶树总蛋白质提取方法及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周琼琼;孙威江【摘要】为探索适用于茶树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2-DE),比较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和改良酚抽法2种不同总蛋白质提取方法、不同蛋白上样量对2-DE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酚抽法更适合茶树总蛋白质的提取;采用1.5 mg的蛋白质上样量,最终可获得蛋白质点较多、背景清晰、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茶树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4(035)008【总页数】6页(P1517-1522)【关键词】茶树;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作者】周琼琼;孙威江【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58.4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4.08.012蛋白质组学现已成为后基因组学时代的研究热点之一。
蛋白质是生物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和体现者,可更直接地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
通过蛋白质组的分析可了解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检测生命活动变化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量及翻译后修饰等的变化,从而阐明生物功能产生的机制[1]。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双向电泳(Two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自1975年由O’Farrell[2]提出,在细菌、动物组织、细胞及植物等全蛋白组分研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与质谱技术、生物信息学称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3大核心技术[3]。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材料由于组织特异性和代谢产物的差异,其双向电泳体系不尽相同,目前尚没有一种适用于所有植物样品的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和双向电泳技术体系。
曾广娟等[4]探索了适用于苹果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样品的制备方法,最终得出Tris-HCl提取蛋白所得图谱背景清晰、蛋白质信息量大;赵芹等[5]采用改良酚抽法提取节瓜蛋白质总量较高,采用17 cm、pH4~7范围IPG胶条、120 μg蛋白质上样量、12%凝胶浓度,硝酸银染色获得蛋白质点数丰富、分辨率高、背景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秦利征等[6]建立了适用于水稻根系蛋白质组研究的改良TCA/丙酮/SDS法,且蛋白上样量为350 μg时所获得的双向凝胶图谱清晰、重现性好。
水稻花粉总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建立及应用文李;刘盖;李绍清;李国民;陶钧;朱英国【期刊名称】《中国水稻科学》【年(卷),期】2007(21)1【摘要】采用石英砂加液氮研磨方法破碎花粉,然后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提取水稻花粉总蛋白质,之后采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单核期花粉总蛋白质进行了分离.通过银染显色,PDQuest 2DE 软件可识别约1 000~1 500个蛋白质点.其中TCA-丙酮提取法更适合提取花粉总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并可获得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不育系单核期和二核期花粉总蛋白进行了双向电泳分离,通过比较两个时期花粉蛋白质电泳图谱后发现,二核期的花粉蛋白质较单核期花粉蛋白质数目减少,并且部分蛋白质表达量下降.【总页数】7页(P13-19)【作者】文李;刘盖;李绍清;李国民;陶钧;朱英国【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6;武汉大学,教育部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大学,教育部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大学,教育部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长沙理工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6;长沙理工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6;武汉大学,教育部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1;Q946.1;S511.01【相关文献】1.肺癌组织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J], 王建设;庞明珍;吴逸明2.人骨肉瘤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图像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J], 杨小玉;顾锐;高忠礼;隋福革;孙伟;殷昭阳;张善永3.卵巢蛋白质组研究中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J], 马翔;刘嘉茵;朱叶飞;沙家豪;周作民4.金鱼胚胎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建立及优化 [J], 喻小燕;陈妍;曹晶;谢锦云5.水稻根尖质膜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J], 齐耀程;王宁;程彦伟;徐朗莱;张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刺参体腔液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梁学旺;田燚;湛垚垚;常亚青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4(30)14
【摘要】为了探索并建立刺参的体腔液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实验对刺参体腔液的蛋白质制备方法、上样量、IPG胶条的pH选择及等电聚焦程序进行了优化,并利用银染法进行染色。
结果表明:改进的TCA-丙酮沉淀法增加了提取的蛋白量和纯度;采用8.5 cm,pH 4~6.5的IPG胶条,45μg蛋白上样量,等电聚焦先设250 v电压,7 mA电流,聚焦时间30 min后,再将电压升至1000 v,聚焦时间3 h,能有效提高双向电泳(2-DE)图谱中蛋白点的分离度和分辨率。
本实验可用于筛选刺参差异表达蛋白以及后续的刺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页数】7页(P39-45)
【关键词】刺参;体腔液;双向电泳
【作者】梁学旺;田燚;湛垚垚;常亚青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洋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4
【相关文献】
1.西瓜根系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J], 张曼;羊杏平;徐锦华;刘广;姚协丰;李苹芳
2.适于番茄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优化体系的建立 [J], 王强;王娟;李宁;唐亚萍;杨涛;王柏柯;杨生保;帕提古丽;余庆辉
3.滩羊羊毛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J], 白玲荣;杨佐青;陶金忠
4.刺参肠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J], 田燚;莫海波;常亚青;湛垚垚;陈百尧;伏光辉;安建
5.蓝莓休眠花芽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J], 吕晨菲; 王茂思; 黄唯子; 杨静慧; 刘艳军; 黄俊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茭白线粒体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建立杜传来;罗海波;彭昕;王韦华;郁志芳【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47)003【摘要】[目的]建立适合于茭白线粒体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开展茭白线粒体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茭白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线粒体提取纯化方法、IPG胶条pH范围及蛋白上样量等条件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结果]差速离心(3000~14000×g)联合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20%∶24%∶40%=2∶4∶2)对茭白线粒体的提取纯化效果优于仅采用差速离心.采用改良酚抽法提取茭白线粒体蛋白,17 cm、pH 3~10的IPG胶条,1.0 mg上样量,12% SDS-PAGE进行双向电泳,0.12%考马斯亮蓝G-250胶体考染法染色,茭白线粒体蛋白主要分布在pH 4~8范围内,pH 3~4和pH 8~10范围内蛋白点较少;进一步选用pH 4~7和pH 5~8的IPG胶条对茭白线粒体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效果均明显提高,且pH 4~7范围内IPG胶条的双向电泳图谱清晰,蛋白点分辨率较高.分别采用0.8、1.0和1.2 mg 3个不同的上样量进行双向电泳,结果表明上样量为1.0 mg时,电泳图谱质量最好.[结论]通过差速离心联合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纯化茭白线粒体,并控制好双向电泳体系的pH范围、上样量等因素,可获得蛋白质点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总页数】5页(P332-336)【作者】杜传来;罗海波;彭昕;王韦华;郁志芳【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学院,浙江宁波315100;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相关文献】1.玉米叶绿体蛋白质提取及其双向电泳体系建立 [J], 杨彦芳;李娜娜;赵飞云;胡秀丽2.茭白总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J], 罗海波;陈伟;周静峰;宋慧波;郁志芳3.适于茭白茎部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J], 刘倩;阮松林;俞晓平;马华升;叶子弘4.茭白线粒体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建立 [J], 杜传来;罗海波;彭昕;王韦华;郁志芳;5.茶树叶片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建立与应用 [J], 周琳; 申加枝; 段玉; 王婷; 王玉花; 朱旭君; 马媛春; 房婉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盐芥根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高飞;杨欣壮;刘冉;周宜君;张桂芳;张根发
【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1(47)3
【摘要】为建立根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体系,对植物种植条件、蛋白提取方法I、PG 干胶条的长度和pH范围、等电聚焦及SDS-PAGE参数进行探索和优化,建立了适用于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根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体系.【总页数】4页(P281-284)
【关键词】盐芥;根;双向电泳
【作者】高飞;杨欣壮;刘冉;周宜君;张桂芳;张根发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1
【相关文献】
1.华根霉细胞总蛋白及膜蛋白双向电泳优化体系的建立 [J], 郭月;王栋;徐岩
2.芸芥发状根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J], 武振华;牛炳韬;张涛;祁永和;王新宇
3.茶树叶片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建立与应用 [J], 周琳; 申加枝; 段玉; 王婷; 王玉花; 朱旭君; 马媛春; 房婉萍
4.蓝莓休眠花芽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J], 吕晨菲; 王茂思; 黄唯子; 杨静慧; 刘艳军; 黄俊轩
5.蒙古沙冬青根蛋白的提取及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J], 刘楠;高飞;周宜君;张孜宸;隋欣;马冰;张萌;张根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