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变色龙》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35
青岛版小学科学《变色龙》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变色龙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变色龙的外貌特征。
教学内容:1. 介绍变色龙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变色龙的外貌特征,如皮肤颜色和纹理。
教学活动:1. 引入变色龙的话题,展示图片或实物。
2. 学生观察变色龙的外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变色龙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对变色龙外貌特征的描述准确性。
第二章:变色龙的颜色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色龙颜色变化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变色龙颜色变化的过程。
教学内容:1. 介绍变色龙颜色变化的原因,如情绪、温度和光照。
2. 引导学生观察变色龙颜色变化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教学活动:1. 介绍变色龙颜色变化的原因,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
2. 学生观察变色龙颜色变化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变色龙颜色变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对变色龙颜色变化原因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变色龙的适应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色龙适应环境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变色龙如何适应不同环境。
教学内容:1. 介绍变色龙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改变颜色来融入周围环境。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变色龙如何适应不同环境。
教学活动:1. 介绍变色龙适应环境的能力,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
2. 学生观察和描述变色龙如何适应不同环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变色龙适应环境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对变色龙适应环境能力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变色龙的生态习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生态习性。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变色龙的日常行为。
教学内容:1. 介绍变色龙的生态习性,如栖息地、食物来源和繁殖方式。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变色龙的日常行为,如捕食、休息和社交。
教学活动:1. 介绍变色龙的生态习性,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
2. 学生观察和描述变色龙的日常行为。
21. 变色龙-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了解变色龙的基本特点和习性;2.能够理解变色龙的生长、生活过程,并掌握变色龙的生殖方式和繁殖方式;3.能够正确使用科学术语,观察、记录和探索变色龙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本领;4.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态度,并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通过介绍变色龙的基本特点和习性,了解动物间的生态平衡以及维护生态的重要性;2.掌握变色龙的生殖方式和繁殖方式。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2.启发学生思考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互动:介绍变色龙的基本特点和习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观察实验:观察变色龙的生长、生活过程,掌握变色龙的生殖方式和繁殖方式;3.课外拓展:推荐相关科普读物供学生自主学习。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变色龙的介绍、图片、视频等;2.实物展示:展示变色龙模型或真实的变色龙、饲养箱、食物等;3.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变色龙进行观察与探究,发现感兴趣的事物并进行总结。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1. 教学内容1.变色龙的基本特点和习性;2.变色龙的生长、生活过程;3.变色龙的生殖方式和繁殖方式。
2. 教学进度时间内容课前教师了解学生背景上课前5分钟大声朗读科学咒语课堂时间讲述、实验、探究间休时间分享、交流心得课堂结束前总结、小结、反思五、教学评估1. 评估方法1.召开小组会议或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2.观察学生对实物和图片的观察和思考情况,进行个别口头评价;3.布置个别作业,如绘制变色龙生活照、写读后感等。
2. 评估标准1.学生能否理解变色龙的基本特点和习性;2.学生能否灵活运用科学术语,观察、记录和探索变色龙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本领;3.学生是否建立起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4.学生的个人表现和作业情况。
六、教学资源1.电子教案;2.多媒体课件;3.视频资源;4.变色龙模型或真实的变色龙、饲养箱、食物等。
青岛版小学科学《变色龙》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变色龙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变色龙的定义和特点。
2. 探讨变色龙变色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变色龙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变色龙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变色龙的外貌、体型、颜色等特征。
3. 探讨变色龙变色的原因和意义:解释变色龙为何会变色,以及变色对其生存的意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变色龙的兴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变色龙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变色龙的外貌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外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变色龙的外貌特征:颜色、皮肤纹理、眼睛等。
2. 观察和描述变色龙的外貌特征。
教学步骤:1. 展示变色龙的外貌特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描述变色龙的外貌特征,如颜色、皮肤纹理、眼睛等。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观察学生对变色龙外貌特征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变色龙的变色原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变色原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变色龙的变色原理:解释变色龙为何会变色。
2.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变色原理的科学性。
教学步骤:1. 讲解变色龙的变色原理,如皮肤中的色素细胞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变色原理的科学性,如为什么变色龙能变色。
3. 让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验证变色原理。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对变色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
第四章:变色龙的生活习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变色龙的生活习性:饮食、栖息地、行为等。
2. 观察和分析变色龙的生活习性。
教学步骤:1. 展示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描述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如饮食、栖息地、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