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三物理分子运动论 内能 练习题(1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物质的构成1.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空气中极其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知识点分子热运动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冬天大雪纷飞B.桂花香飘满园C.成群的蝴蝶翩翩起舞D.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3.(2019·巴中月考)在下列现象中,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的是()A.煮饭时,看见饭粒在水中翻滚B.花丛中闻到花的香味C.洗衣粉放入冷水中很长时间才能溶解完,放在热水中很快就溶解完了D.室内扫地时,在暖暖的阳光照耀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4.(2019·包头达茂旗百灵庙二中月考)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B.扩散现象在0℃不能发生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D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5.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分子间有间隙发变正6.液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A.液体分子不停地运动B.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C.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D.液体分子间没有间隙7.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能力在线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C.舞台上的“白雾”流动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9.腌咸菜时,需要很长时间菜才能变成,而炒菜只需几分钟菜就变成了,原因是()A.菜分子间存在间隙,易扩散B.盐分子和菜分子存在相互作用力C.炒菜时菜是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菜里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更剧烈10.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B.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11.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变成了红色现象能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数量巨大C.分子一直在膨胀中D.分子间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12.(教材改编题)用细线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13.“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张红同学使用改正液修改错字时,旁边的同学都闻到了改正液的气味,这是_______现象14.(2019·武威)“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了______________把酒精和水在长玻璃管中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15.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薄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图丁表示一侧有肥皂液的溥膜破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说明______________,其中棉线的作用是证明_______的存在拓展在线1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瓶装有空气(1)A瓶中所装气体应是_______(填“空气或“二氧化氮”),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_(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4)若A瓶内是二氧化氮气体,会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导致二氧化氮气体_______,不能充分说明扩散现象答案1.C2.B3.C4.D5.A6.C7.引力间隙斥力8.C9.D10.C11.A12.D13.无规则运动升高扩散14.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间隙15.分子间存在引力引力16.空气两个瓶子里的颜色变得均匀了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③下沉本文使用Word编辑,排版工整,可根据需要自行修改、打印,使用方便。
初三分子和内能的练习题1. 已知一物体的质量为2kg,它的分子数为4×10^23个,求这个物体的分子质量。
分子质量 = 物体的质量 / 分子数分子质量 = 2kg / (4×10^23)分子质量 = 5 × 10^-24 kg/个2. 已知一瓶氧气的质量为32g,它的分子质量为32g/mol,求该瓶氧气中的分子数。
分子数 = 气体质量 / 分子质量分子数 = 32g / 32g/mol分子数 = 1 mol分子数 = 6.02 × 10^23个3. 已知一物体的质量为0.1kg,它的分子数为4×10^23个,求这个物体的内能。
内能 = 分子数 ×分子平均动能内能 = 4×10^23 × 3/2 × k × T (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内能 = 4×10^23 × 3/2 × 1.38 × 10^-23 J/K × T内能 = 6×T J4. 已知一瓶水的质量为0.5kg,温度为20摄氏度,求该瓶水的内能。
温度转换为开尔文:T(K) = T(℃) + 273T(K) = 20 + 273 = 293K内能 = 6×T J内能 = 6 × 293 J内能 = 1758 J5. 已知一桶汽油的质量为40kg,它的平均分子速率为500m/s,求该桶汽油的内能。
内能 = 分子数 ×分子平均动能分子数 = 汽油的质量 / 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假设为C8H18)= (12×8 + 1×18)g/mol = 114g/mol分子质量 = 114g/mol × (1kg / 1000g) × (1mol / 6.02 × 10^23个)分子质量 = 1.894 × 10^-23 kg/个分子数 = 40kg / (1.894 × 10^-23 kg/个)分子数 = 2.111 × 10^24个内能 = 2.111 × 10^24 × 3/2 × k × T内能 = 2.111 × 10^24 × 3/2 × 1.38 × 10^-23 J/K × T内能 = 3.481 × 10^1 × T J假设分子速率的平均值与分子速度的速率是相等的,即v = 500m/s 内能 = 3.481 × 10^1 × (500m/s)^2内能 = 8.7025 × 10^6 J综上所述,对于初三分子和内能的练习题,我们解答了关于分子质量、分子数和内能的计算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1.关于分子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体积很大B.分子的直径很大C.分子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D.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2.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3.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最主要原因是()A.分子间是有间隙的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不停地运动着D.分子的体积很小4.(淮安市中考)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B.美味佳肴香气扑鼻C.扫地时尘土飞扬D.嗅气鉴别物质5.如图所示,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玻璃板_______(选填“上面”或“下面”)的玻瓶子装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璃空气,在抽掉玻璃板后能够有力地证板明气体发生扩散。
6.(南通市中考)“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是运动的7.(常州市中考)液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 )A.液体分子不停地运动B.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C.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D.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8.(百色市中考)小明走进正在使用电蚊香的房间,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这是铅块_______现象;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铅块刮净的铅块压紧,它们能结合在一起,大钩码甚至还能吊起一个大钩码,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第8题图第9题图9.(辽阳市中考)热熔胶是一种在常温下为固态的粘合剂,使用时先用热熔胶枪加热使其熔化,再凝固来粘合物体。
用如图所示的一款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_______现象。
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上,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力10.“破镜重圆”从物理知识的角度来说是__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够”)实现的。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一. 选择题1.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B. 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C. 夏日的“荷城”贵港, 荷花飘香D. 在一杯热水中加盐, 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2. 关于分子动理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 温度越高, 分子的运动越剧烈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固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状态跟温度无关B. 温度越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温度越低,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没有间隙4. 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A.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B.拆除老旧建筑物时, 灰尘飞舞C. 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D.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B. 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C. 水的温度越高, 所含热量越多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温度和内能均不变6.小亮测得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是45℃和75℃,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杯中水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分子运动剧烈B. 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内能小C. 乙杯中水的热量一定比甲杯水的热量多D. 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 水的内能一定减少7. “母亲节”到了, 小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 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关于烹饪食物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 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 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B. 炒菜时, 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C. 拌菜时, 要通过搅拌才能更好入味, 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D. 炖菜时, 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8. 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 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从滑梯滑下, 臀部发热B. 冬天搓手, 手会变暖C. 给试管加热, 水温升高D. 迅速压下活塞, 筒内气温升高9. 下列都是教材中的实验, 其中为了说明“对物体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 图甲: 手帕摩擦塑料丝后, 塑料丝散开B. 图乙: 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 有了磁性C. 图丙: 加热后, 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D. 图丁:迅速下压活塞后, 浸过乙醚的棉花燃烧10.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根据表中数据,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水煤油冰铝铜比热容/(J•kg﹣1•℃﹣1)4.2×103 2.1×103 2.1×l030.88×1030.39×103A.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 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 比热容不变C. 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 铝吸收的热量更多03D.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水升高的温度更多11.用两只相同的电加热器, 分别给相同体积的水和某种油加热, 在开始和加热3min时各记录一次温度, 如下表所示。
分子动理论练习题1、一切物质分子都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温度越_____,分子运动越剧烈,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____。
2、扩散实验中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_____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_____面,目的是避免由于__________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3、扩散现象定义:扩散现象是_________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所以热水和冷水混合_________扩散现象4、同一物体a)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例____________________;b)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例____________________;c)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例____________________;d)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例____________________;e)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例___________________;f)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例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___的多少叫热量。
用符号________表示,热量、功和内能用的单位相同都是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热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用“________”或“________”来表述7、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8、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 .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9、厨师将面坯拉成长长的面条,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在锅里煮面时,通过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面出锅时香飘四溢,这是由于分子的产生的.10、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B. 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C. 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D. 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1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D. 物体内能增加,其温度一定升高12、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完全燃烧5立方米可燃冰产生的热量至少为(天然气热值为3.2×107J/m3).试写出可燃冰具备的两条优点13、菜油最适宜的烹饪温度在150℃至180℃之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一、夯实基础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
(3)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
2.两杯体积相同的清水,同时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出现如图1(a )、(b )所示的情景,则图1(a)杯中液体的温度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1(b)杯中液体的温度。
从分子动理论方面分析可知,液体的温度越______(选填“高”或“低”), 液体分子做_______运动的程度就越剧烈。
3. 如图2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属于 现象,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图3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其原因是________.5. 经过美食街时,同学们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现象;“臭豆腐”经过烧烤后,加快了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
6.为预防新冠病毒,喷洒消毒剂后,离得远的地方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是由于( ) A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存在着空隙D .分子间存在引力 7. 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B .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C .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 .物体当中有些分子在运动,有些分子静止 图2 空气玻璃板二氧化氮图1 (a)(b) 图38.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的是( ) A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C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D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9.图5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照片。
简单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校园里花香四溢B.湖面上柳絮飘扬C.公路上大雾弥漫D.工地上尘土飞扬【分析】(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解答】(1)校园里花香四溢,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A选项符合题意;(2)柳絮、大雾、尘土都是肉眼可见的,它们的运动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细雨濛濛B.桂花飘香C.雪花飞舞D.树叶飘落【分析】解答本题要掌握: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解答】A、细雨濛濛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B、桂花飘香,是芳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B正确;C、雪花飞舞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D、树叶飘落是落叶做机械运动,故D错误.故选B.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B.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C.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D.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很小,用肉眼直接观察不到分子.【解答】A、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是香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故B错误;C、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是米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D、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错误.故选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给篮球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B.老师在擦黑板时,在一束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这就是分子运动C.起重机利用钢丝可以把重物提升,而钢丝不断,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D.煮汤时放些盐,汤就有味儿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析】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给篮球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但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故A错;B、分子很小,分子的运动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灰尘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C、钢丝不断,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但分子之间同时存在斥力,故C错;D、煮汤时放些盐,汤就有味儿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正确.故选D.5、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有较大的引力B.液体很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C.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主要原因是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D.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其分子作用力大【分析】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变化时,相互作用力就会随着变化,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变化的更快;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稍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解答】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存在引力,但并不是只有引力,故A错误;B、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液体很容易流动,不能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故B错误;C、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主要原因是液体分子间有较大的斥力,但并不是只有斥力,故C错误;D、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其分子作用力大,故D正确.故选D.6、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现象.此现象不仅说明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分析】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称为扩散,扩散说明了分子不停的运动,并且也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故答案为:扩散;间隙.7、满满一杯水中,放入一汤匙白糖,水也不会溢出,说明水分子之间有_________,过一会,整杯水都变甜了,这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还发现水温越高糖溶得越快,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解答】糖放入后水没有溢出,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糖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糖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水变甜了,是因为糖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水中,与水分子混合在了一起;水温越高糖溶得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间隙;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8、“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没有__________.【分析】解本题需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的时候,分子间既无引力,也无斥力.【解答】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不像铅硬度小,玻璃放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故答案为:远大于分子间平衡距离,作用力.9、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对此现象的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明显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分析】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解答】A、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扩散现象本身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快,扩散就越明显;D、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还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故选A.10、扩散现象()A.只发生在气体之间B.只发生在液体之间C.只发生在固体之间D.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间【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解答】扩散现象是指物质从一个物体运动到另一个物体内的现象,这说明分子在运动且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同时分子之间也存在间隙,所以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气体、液体、固体之间,任何物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故选D.11、我们的家乡环境优美,四季如画,国内外游客写下了许多赞美烟台景象的诗文.下列语句是我们从报刊杂志中摘录的,其中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B.盛夏的海滩微风轻抚C.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D.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直径很小,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解答】A、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是芳香油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A符合题意;B、盛夏的海滩微风轻抚,是空气的流动,不是分子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析】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由于烟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故选D.13、中午放学回家,一进门就闻见饭菜的香味,这说明()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是可分的【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有气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吸入鼻孔,就嗅到了气味.【解答】A、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此项正确.B、闻到饭菜的香味不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此项错误.C、闻到饭菜的香味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只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闻到饭菜的香味不能说明分是可分的.此项错误.故选A.14、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A.一切物质的分子部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存在间隙【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条件,即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解答】两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选B.15、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A.黄金B.水银C.水D.空气【分析】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分子间作用力最大;气体分子间距最大,分子间作用力最小;液体介于中间.【解答】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分子间距最小,因而,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且具有流动性.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了,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故选D.16、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铁块难以被压缩B.铁丝难以被拉断C.打开的香皂,能闻到香味D.磨光的铅片和金片,在室温下压紧五年后,可以相互渗入约1mm深【分析】分子动理论指: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通过以上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分析各个选项.【解答】A、铁块难以被压缩是因为组成铁块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A错误;B、铁丝难以被拉断是因为铁丝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正确;C、我们能闻到香皂的香味是因为香皂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的引力无关,故C错误;D、两块相互压紧的铅片和金片,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使分子进入了彼此的空隙中,故D错误;故选B.17、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拉断铁丝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C.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D.磁铁能吸引铁钉【分析】根据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特性进行分析.磁铁能吸引铁钉,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分子间的作用力.【解答】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铁丝拉断铅,是因为铁分子间有引力.故A 不符合题意.B、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是胶水分子和纸分子间有引力.故B不符合题意.C、固体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起主要作用的是分子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D、磁铁能吸引铁钉,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故D符合题意.故选D18、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运动,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力.【分析】构成物体的分子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压缩固体比较困难就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斥.19、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和______.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根据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来判断.【解答】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分子被紧紧吸引成一堆,固体间的作用力相当大,固体间分子的距离最小,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液体要大;液体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则较紧密堆积,分子与分子的距离较大,所以液体间的作用力比气体大;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弱,分子间的距离最大.所以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故答案为:引力;斥力;气体、液体、固体;固体、液体、气体.难题1、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甲: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乙:分子可以移动,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丙: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A.甲B.乙C.丙D.乙和丙【分析】固体分子间距离小,作用力大,分子位置固定,宏观上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具有流动性;液体分子间距略大,作用力小,分子位置不固定,宏观上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极度散乱,宏观上无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本题是把学生类比为分子.【解答】甲、同学之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每个同学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同学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每个同学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同学间的距离很大,约束力几乎没有,每个同学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故选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拉铜丝,铜丝不断,说明固体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B.给瘪篮球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C.校园大扫除,只见灰尘在空中飞舞,这就是分子运动D.打开香水瓶盖,鼻子很快就能闻到香水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答题.【解答】A、铜丝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用力拉铜丝,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铜丝不断,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A错误;B、给瘪篮球打气时要用力,是因为在打气过程中受到气体压力的作用,与分子间的斥力无关,故B错误;C、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校园大扫除,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D、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打开香水瓶盖,分子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所以鼻子很快就能闻到香水味,这说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3、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所有的原子有相似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就是原子;物质不同状态由组成物质的分子排列、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解答】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故A错误.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就是原子,故B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故C正确.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的,故D错误.故选C.4、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D.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分析】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就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解答】即使隔着多层包装,由于炸药的分子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当炸药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时,防暴犬就会闻到炸药的气味.故选B.5、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分析】气体分子极度散乱,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很小,具有流动性.【解答】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瓶子里的气体减少,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因此下面的气体分子会向上运动,充满整个瓶子.故选D.6、下列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漫天飘扬的柳絮B.夏天闻到青草的芳香C.秋天萧萧落下的树叶D.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解答】A、春天漫天飘扬的柳絮,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符合题意;B、夏天闻到青草的芳香,是气体分子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符合题意;C、秋天萧萧落下的树叶,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符合题意;D、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B.7、下列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粘在了一起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碎纸屑C.用吸管从瓶里吸出饮料D.通电螺线管吸引大头针【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条件,即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以及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掌握.【解答】A、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两个铅块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符合题意;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碎纸屑,是摩擦起电现象,不符合题意;C、用吸管从瓶里吸出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不符合题意;D、通电螺线管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能够吸引大头针,不符合题意.故选A.8、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甲所示);静置十天后,无色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变模糊(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此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液体中的分子不具有分子动能D.放置时间越长,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解答】刚开始时,水与硫酸铜溶液两者各自独立,界面分明.由分子动理论可知,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进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上面的水中,时间越长,两者混合的越均匀.故:AC错误,B正确.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与放置时间无关,D错误.故选B.9、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______(填“A”或“B”)瓶.【分析】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两只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来反映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解答】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空气要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所以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故答案为:B.10、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风景秀丽.如图,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A.森林公园桃花花香阵阵B.天柱山薰衣草落叶归根C.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D.九仙山雾淞玉树琼花【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运动是微观上的运动,肉眼看不见的;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的运动.【解答】能闻到公园里花香阵阵,是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薰衣草和树叶下落,都是宏观上的机械运动,肉眼能看得见的运动.故B、C 错误;“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是物态变化,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A.11、如下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说明:①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分子间___________;③分子间___________.【分析】分子动理论中提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空隙.根据各个图片的信息,对其进行具体说明.【解答】第一幅图中,墨水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整杯水可以全部被染色.第二幅图中,铅块之间存在引力,使两个铅块连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可以让台灯悬挂在下边.第三幅图中,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存在空隙,所以混合后总体积比两个体积相加之和要小.故答案为: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存在引力;存在空隙.12、分子间存在一个平衡距离r0,分子间距离为r0的位置就叫做平衡位置(数13、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从其排列方式上我们可以推断,金原子间有___________(填“很强”、“较强”或“微弱”)的作用力,如果我们用更先进的仪器去研究金原子,发现金原子_____(填“有”或“没有”)进一步的结构.【分析】(1)固体中分子作用力比较强,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中分子作用力较弱,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气体中分子作。
教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B 、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时分子运动停止了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下列事例中,哪一个事例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A 、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B 、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C 、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D 、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D 、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相等 4、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论解释的是( )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槐花飘香C 、秋天,黄沙扑面D 、冬天,雪花飘飘 5、下面列举的现象中,由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是( ) A 、酒精涂在手背上觉得凉 B 、把铁钉钉进墙里,铁钉变热 C 、水被太阳晒热 D 、烧红的铁块放在冷水中温度降低 6、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 、水温从80OC 上升到90OC B 、把铁圆柱体拉成细铁丝 图1-1 C 、砖块的体积减少一半D 、水结成冰7、质量相同的A 、B 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 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A 、液体A 的比热容大B 、液体B 的比热容大C 、两种液体比容相等D 、无法比较 8、如图1-2,右图中的矿泉水从20OC 加热到700C ,吸收的热量是( ) A 、5×105J B 、×103J C 、9×103J D 、×105J 9 、下图1-3是物理上的一些插图,对插图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 )图所示装置是演示液体的扩散的B 、(b)图所示装置是演示固体的扩散的C 、(c) 图所示装置是演示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D 、(d)图所示装置是演示内能转化机械能的 10、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下图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图1-2图1-3A.两手摩擦发热B.烧水水变热C.锯木材据子发热D.钻木取火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1、在每年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旅游季节,游人很远就能闻到桂花芳香。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B.一杯水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C.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D.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2 .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0ml水比200ml水的比热容大B.相同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同C.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的温度升高较少,说明铝的比热容比铁大D.热水变凉后其比热容变小3 . 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B.在河流上建水电站,蓄水发电C.“暖气”中采用水循环供暖D.在城市建人工湖,有助于调节气温4 . 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铁块和铜块(c 铁>c 铜),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互相接触,则A.热量将由铁块传给铜块B.温度将由铜块传给铁块C.热量将由铜块传给铁块D.由于放出相同热量,所以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5 . 下列能用比热容解释的事实是()A.用力搓手后双手发热B.. 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较大C.堆积的种子受潮升温D.生石灰加水温度骤然升高6 . 甲种燃料的热值大于乙种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种燃料含的热量多,乙种燃料含的热量少B .甲种燃料含的内能多,乙种燃料含的内能少C .完全燃烧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燃料,甲燃料放出的热量多D .完全燃烧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燃料,乙燃料放出的热量多 7 . 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定降低 B .燃料的热值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C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 .冬天放在室内的玻璃杯中装入部分开水后,杯的内壁会出现小水珠 8 . 某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可以通过相关可感知的现象推测得到,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下列与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A .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推测出分子做无规则运动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存在空隙C .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核是可分的D .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时示数增大推测出该区域存在一种不可见的光9 .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 .物体的内能增加,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D .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10 .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打扫房间时尘土飞扬B .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C.雪花飞舞 D .桂花飘香 11 . 超声雾化器是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仪器.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了声传递能量B.雾化后的药物进入呼吸道及肺内是扩散现象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也是由于振动产生的12 . 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示意图。
初三物理内能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物质的内能?A. 温度B. 粒子间势能C. 粒子间距离D. 分子热运动速率2. 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能就越____。
A. 大B. 小C. 不变D. 不确定3. 在混合物中,不论是摩尔混合物还是质量混合物,各分子之间都_____。
A. 相互紧密相连B. 完全分离C. 相互松散D. 相互存在势能4. 内能是一个系统的宏观热力学性质,与系统的_______相关。
A. 温度B. 压力C. 容器形状D. 质量5. 加热、冷却和相变等过程中,物体的内能的变化都要用到______。
A. 内能方程B. 比热容C. 系数D. 功率二、填空题1. 物体的内能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_两个部分。
2. 若物体的分子热运动速率增加,物体的内能_______。
3.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______。
4. 在混合物中,粒子间势能______。
5. 在理想气体的绝热膨胀过程中,内能_______。
三、解答题1. 什么是物理内能?它与热能有什么区别?物理内能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两个方面来描述。
它包括了粒子间势能和粒子热运动速率两个部分。
热能是物质因温度差而具有的能量。
物理内能和热能都是物体的能量,但区别在于物理内能是宏观性质,与物体的温度和状态有关;而热能是微观性质,与物体的热平衡和温度差有关。
2. 内能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内能的变化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温度变化:物体的温度越高,粒子的热运动速率越快,内能越大。
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物体的热容:物体的内能变化与物体的热容有关,热容越大,内能变化越大。
相变:在相变过程中,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3. 请说明混合物中的粒子间势能是如何影响内能的?在混合物中,不论是摩尔混合物还是质量混合物,各分子之间都相互存在势能。
当混合物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粒子间势能会对内能产生影响。
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内能练习题(1)
填空:(50×2分=100分)
1、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是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2、( )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 )。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分子间距离r=10-10 米时,分子间的引力( )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 但斥力减小得多, 引力减小得少, 所以分子间的引力( • )斥力, 对外表现为( )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 斥力和引力都增大, 但斥力增加得多, 引力增加得少, 所以分子间的引力( )斥力对外表现为( )力;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 )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4、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 )的总和。
5、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 )有关。
6、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
7、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 )。
8、人造地球卫星穿越大气层飞向太空或者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 卫星温度升高, 内能增大, 这是属于用( )的方法改变内能的例子。
9、烧开水时, 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水蒸气的内能将( ),这是因为水蒸气( ), 消耗了内能。
10、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在一起,这是分子间存在()的缘故。
11、在热传递过程中, ( )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 )。
物体放出热量, 内能将( ),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将( )。
12、摩擦生热说明:( )。
13、热量是( )改变的量度。
14、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 温度( )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 )。
15、比热是物质的一种( ), 它是反映( )相同的不同物质, 在升高相同( )时, 吸收热量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16、水的比热是( ),其物理意义是( )。
17、因为水的比热较泥土( ), 所以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 内陆地区的气温比沿海地区的气温, 一天之内,温差变化( )。
18、某金属的比热是880焦耳/千克·℃ ,若把它的质量增加二倍,加热时间增加一倍, 这时该金属的比热是( )。
19、能量既不会( )也不会( ),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 )为另一种形式, 或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 能的总量( ), 这个规律叫能量守恒定律。
班级:姓名:
20、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 指出下列情况下能量的转化。
(1)、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
(2)、电动机机带动水泵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外:( • )。
(3)、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
(4)、酒精燃烧:( )。
(5)、摩擦生热:( )。
(6)、气体膨胀做功:( )。
(7)、爆竹腾空而起:( )。
21、人捧着热水袋, 手感到暧和, 是用( )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冬天手冷时,用双手相互搓搓, 使手感到热,这是用( )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