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第2章(1)
- 格式:ppt
- 大小:9.53 MB
- 文档页数:35
色彩构成(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一、什么是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对比:当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能比较出清晰可见的差别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了对比。
调和:两种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的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满足的色彩组合就是色彩的调和。
1、视觉生理上的调和2、自然秩序上的调和3、符合目的性的调和关系:对比与调和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色彩对比的结果都要归结于调和。
调和法则:变化与统一二、色彩的错视1、同时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由于相互影响而表现出的色彩差别现象。
如:2、连续对比:先注视一块颜色后迅速移视另一块色彩,发现看到的不是第二块色彩的实际色相的现象。
如:三、色彩对比1、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由色相间的差别造成的对比。
A、邻近色对比邻近色:在色相环上是与基色相接之色。
以黄色为基色与左右相邻的两色为邻近色对比对比效果:单调、呆板、柔弱调和方法: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的不足,这样效果才会有和谐、柔和、优雅之感。
B、类似色对比类似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15°~16º,相差2~3色之色。
如红与橙、橙与黄等。
黄色为基色,与左右两色的对比为类似色对比对比效果:单纯、统一、耐看、色调明确调和方法: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在对比构成中若能适当运用小面积的对比色或较鲜艳饱和的纯度做点缀,会使画面更有生气C、中差色对比中差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60°— 120°,相差4—7色之色。
如红与黄、红与蓝、蓝与绿。
黄色为基色,与左右间隔60°— 120°色的对比对比效果:弥补了类似色对比的不足,对比效果丰富、明快、活泼,同时又保持了统一和谐、雅致的特点。
调和方法:红与蓝、蓝与绿的明度差较小,在对比时须在明度、纯度和面积等方面加以调整,不然会产生沉闷的感觉。
D、对比色对比对比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120°—170°,相差7—11色之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1900112课型:职业素质课学时:总共64学时。
其中讲授12学时,实验(实训)52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实训场地:画室、实训基地二、学时分配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作为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的作业训练,使学生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入感性的色彩设计实际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直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境界,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并能融会贯通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色彩构成是一门设计基础课程,作为设计色彩视觉语言表达的一种基础训练,本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认识和把握色彩规律、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和设计能力而开设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色彩的物理特性、生理特性、色彩的混合、色彩的要素与色彩主体,以及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认识,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学会用色彩构成规律培养色彩的审美自觉性,并能将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设计之中。
主要内容:(一)讲授部分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1、色彩产生的原理2、色彩的表示方式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性1、色彩的分类2、色彩的基本属性3、色彩的混合第三单元色彩与心理1、色彩的视知觉现象2、色彩的情感与思维第四单元色彩的构成1、色彩的对比构成2、色彩的调和构成3、色彩的调性构成4、色彩的采集重构第五单元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功能1、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功能2、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3、产品造型设计的色彩功能4、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色彩功能5、服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二)实验(实训)本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见本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四、建议教材(或自编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 材:《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参考书:《色彩艺术》(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五、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分为讲授部分考核和实践环节考核,两者成绩之和为本课程最终成绩。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色彩构成教学大纲引言: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感知和认知。
因此,色彩构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应该被纳入教学大纲中。
本文将探讨色彩构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它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一、色彩基础知识1.1 色彩的物理特性- 光的三原色和色光混合- 颜料的三原色和色彩混合1.2 色彩的心理特性- 色彩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色彩在文化和社会中的象征意义二、色彩构成原理2.1 色彩对比- 对比的种类:明暗对比、冷暖对比、互补对比等- 对比的运用:强调主题、增加层次感等2.2 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 饱和度和明度对色彩表现的影响- 饱和度和明度的调节方法和技巧2.3 色彩的配比和组合- 色彩配比的原则:类似色、对比色、邻近色等- 色彩组合的运用:平衡、对比、重复等三、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3.1 色彩表现主题和情感- 色彩在绘画、摄影、设计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力- 色彩与主题、情感的契合与表达3.2 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对室内外环境氛围的影响- 色彩在建筑、景观等设计中的运用四、色彩构成教学方法与评估4.1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色彩构成案例分析与讨论4.2 教学评估- 考试与作品评选相结合- 学生色彩构成作品的展览与评价五、色彩构成教学大纲的意义与作用5.1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5.2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对色彩美感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5.3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结论:色彩构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应该被纳入教学大纲中。
通过对色彩基础知识、色彩构成原理、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以及教学方法与评估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并将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色彩构成》教案第一章:色彩基础1.1 色彩的定义1.2 色彩的分类1.3 色彩的三要素1.4 色彩的混合第二章:色彩心理2.1 色彩与心理的关系2.2 色彩的情感表达2.3 色彩的心理影响2.4 色彩的心理应用第三章:色彩搭配3.1 色彩搭配的原则3.2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3.3 色彩的层次感3.4 色彩的节奏感第四章: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4.1 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4.2 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4.3 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4.4 色彩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第五章:色彩构成的实践案例5.2 色彩构成的实践案例制作5.3 色彩构成的实践案例展示与评价第六章:色彩构成的理论应用6.1 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6.2 色彩构成的法则与规律6.3 色彩构成的创新思维6.4 色彩构成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七章:色彩构成的技法与表现7.1 色彩构成的基本技法7.2 色彩构成的进阶技法7.3 色彩构成的创新表现手法7.4 色彩构成的技法实践与创作第八章:色彩构成的创作与实践8.1 色彩构成的创作流程与方法8.2 色彩构成的实践项目与案例8.3 色彩构成的创作心得与体会8.4 色彩构成的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第九章:色彩构成的教学与评价9.1 色彩构成的教学目标与内容9.2 色彩构成的教学方法与策略9.3 色彩构成的教学评价与反馈第十章:色彩构成的拓展与延伸10.1 色彩构成的相关领域与知识拓展10.2 色彩构成的跨界合作与创新10.3 色彩构成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10.4 色彩构成的未来发展展望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色彩基础补充说明:这部分内容是理解色彩构成的基石,需要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分类,如primary colors(原色)、secondary colors(间色)、tertiary colors(次间色)等,以及色彩的三要素:hue(色调)、saturation(饱和度)、lightness (亮度)。
色彩的混合方式,包括加法混合(光的混合)和减法混合(颜料的混合),也需要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