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考试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中,水提法适用于提取哪种成分?A. 挥发油B. 黄酮类C. 生物碱D. 多糖类答案:D2. 以下哪种溶剂不能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A. 水B. 乙醇C. 石油醚D. 盐酸答案:D3. 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中,常用的试剂是?A. 盐酸-镁粉反应B. 碘-碘化钾反应C. 钼酸铵反应D. 硝酸银反应答案:A4.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是?A. 乙酸乙酯B. 石油醚C. 甲醇D. 正丁醇答案:A5. 多糖的提取方法中,常用的提取溶剂是?A. 乙醇B. 水C. 丙酮D. 乙醚答案:B6.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蒽醌类化合物?A. 丹参酮B. 大黄素C. 黄芩素D. 人参皂苷答案:B7.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香豆素类化合物?A. 丹参酮B. 黄芩素C. 丹参酚D. 丹参酮ⅡA答案:C8.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三萜类化合物?A. 人参皂苷B. 丹参酮C. 丹参酚D. 丹参酮ⅡA答案:A9.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甾体类化合物?A. 人参皂苷B. 丹参酮C. 丹参酚D. 丹参酮ⅡA答案:A10.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挥发油类化合物?A. 丹参酮B. 丹参酚C. 丹参酮ⅡAD. 丹参挥发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包括哪些?A. 水提法B. 醇提法C. 石油醚提法D.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答案:ABCD2. 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中,常用的试剂包括哪些?A. 盐酸-镁粉反应B. 钼酸铵反应C. 硝酸银反应D. 碘-碘化钾反应答案:ABD3.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哪些?A. 乙酸乙酯B. 石油醚C. 甲醇D. 正丁醇答案:ABD4. 多糖的提取方法中,常用的提取溶剂包括哪些?A. 乙醇B. 水C. 丙酮D. 乙醚答案:AB5. 以下哪些化合物属于蒽醌类化合物?A. 大黄素B. 丹参酮C. 丹参酚D. 丹参酮ⅡA答案:A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中,______适用于提取挥发油类成分。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化学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一)(一)溶剂法针对中药所含有效成分及共存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
需要掌握4个方面的问题:1.常用溶剂及性质常用溶剂包括石油醚、苯、乙醚(Et2O)、氯仿(CHCl3)、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丙酮(Me2O)、乙醇(EtOH或Alc)、甲醇(MeOH)、水等,极性依次由小渐大。
其中排在正丁醇以前的溶剂与水混合后能够分层,可用于从水溶液中萃取化学成分,而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后不分层。
另外象氯仿比水重、乙醚沸点低等一些基本知识,需要知道。
2.中药化学成分的极性中药化学成分因分子结构的不同会表现不同的极性。
化合物极性的大小由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所决定。
一般而言,中药成分的分子越小,取代基的极性越强,极性基团的数目越多,则该成分极性越大,亲水性越强。
如何判断某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极性相对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的“相似”指的是极性相似,即所用溶剂的极性要与所提取成分的极性相似。
一般,亲脂性强的溶剂,如石油醚,可提取亲脂性强的中药成分,如油脂、挥发油、游离甾体和三萜类化合物;氯仿或乙酸乙酯可提取游离生物碱、有机酸及黄酮苷元、香豆素苷元等中等极性化合物;丙酮或乙醇、甲醇可提取苷类、生物碱盐、鞣质等极性化合物;水可提取氨基酸、糖等水溶性成分。
4.提取方法溶剂法提取中药成分的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5种。
其中浸渍法和渗漉法属于冷提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但提取效率低于热提法,因此提取时间长、消耗溶剂多。
含淀粉、果胶、粘液质等杂质较多的中药提取可选择浸渍法。
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属于热提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渗漉法,但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的提取。
专升本中药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药化学是一门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学科。
中药化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中药的提取、分离、鉴定、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药效评价、贮存稳定性等方面。
本文将对中药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药提取和分离1. 提取方法中药的主要成分通常都存在于中药材的植物组织中,因此需要进行提取工作。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浸提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2. 分离方法中药中的化学成分通常是一系列天然产物的混合物,因此需要进行分离工作。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化学成分的性质和需要进行有选择地选用。
二、中药化学成分1. 生物碱生物碱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生物碱的结构通常含有多环芳香烃,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生物碱包括阿霉素、吗啉等。
2. 皂苷皂苷是中药中的另一类重要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皂苷具有糖苷和甾醇两部分组成,可以通过水解反应得到糖基和甾醇基。
常见的皂苷包括人参皂苷、田笋皂苷等。
3. 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
多酚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常含有苯环和酚基,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多酚类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鞣酸类化合物等。
4.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常含有苯环和吡喃环,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槲皮素、山奈酚等。
5. 生物多糖生物多糖是中药中的另一类重要化学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生物多糖的结构通常由多个单糖单位组成,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生物多糖包括蘑菇多糖、人参多糖等。
三、中药化学分析1. 鉴定分析中药的鉴定分析是中药化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中药材和中成药的成分和质量进行确定和鉴别。
中药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中,主要研究的是中药中的哪些成分?A. 蛋白质B. 多糖C. 有效成分D. 以上都是答案:C2. 下列哪种成分不属于中药化学研究范畴?A. 黄酮类B. 蒽醌类C. 氨基酸D. 纤维素答案:D3. 中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色谱技术是?A. 气相色谱B. 液相色谱C. 薄层色谱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提取中药中的挥发油?A. 蒸馏法B. 萃取法C. 压榨法D. 回流法答案:A5.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A. 多糖B. 黄酮类C. 蒽醌类D. 皂苷类答案:B6. 以下哪种成分在中药中具有抗氧化作用?A. 多酚类B. 蛋白质C. 多糖D. 油脂答案:A7.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A. 多酚类B. 多糖C. 蒽醌类D. 皂苷类答案:C8. 以下哪种成分在中药中具有抗肿瘤作用?A. 黄酮类B. 蒽醌类C. 皂苷类D. 多糖答案:B9. 中药化学分析中,哪种方法可以用于鉴定中药中的氨基酸?A. 气相色谱B. 液相色谱C. 薄层色谱D. 质谱答案:D10. 以下哪种成分在中药中具有镇静作用?A. 黄酮类B. 蒽醌类C. 皂苷类D. 多糖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中,______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答案:多酚2. 蒸馏法是提取中药中______的有效方法。
答案:挥发油3. 液相色谱技术在中药化学分析中常用于______。
答案:分离和鉴定4. 黄酮类成分在中药化学中具有______作用。
答案:抗炎5. 蒽醌类成分在中药化学中具有______作用。
答案:抗菌6. 多糖成分在中药化学中具有______作用。
答案:抗肿瘤7. 皂苷类成分在中药化学中具有______作用。
答案:镇静8. 质谱技术可以用于中药化学中______的鉴定。
答案:氨基酸9. 薄层色谱技术在中药化学分析中常用于______。
中医执业药师中药化学重点及考点总结中医执业药师中药化学重点及考点总结《中药化学》考试大纲【字体:大中小】【打印】中药化学部分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化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大类化台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各大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
4.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
5.一些常用中药材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一些中药材所具有的不良反应和相关的化学成分以及在现阶段的应用与限制情况。
说明:本部分所要求的中药材的选择依据是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大小单元细目单元要点(1)溶剂提取法的基本要点(2)浸渍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1.溶剂法(一)中药有效成分的2.水蒸气蒸馏提取水蒸气蒸馏法的适用范围法3.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萃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及适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用范围一总论1.根据物质溶重结晶法中溶剂选择的一般原则、解度差别进行分离操作及判断结晶纯度的方法2.根据物质在(1)两相溶剂萃取法两相溶剂中的分配(2)分配色谱法的特点及应用比不同进行分离(二)中(1)色谱法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3.根据物质的的应用分离与精制吸附性差别进行分(2)硅胶、大孔树脂和聚酰胺色谱离法的分离方法及其应用凝胶过滤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4.其他的分离法和分馏法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的应方法用(三)中(1)纸色谱、薄层色谱在中药化学药化学成分的常用色谱学和成分纯度测定中的应用鉴别和结构鉴波谱学方法(2)UV、IR、NMR和MS在中药化学定结构鉴定中的应用二(一)基生物碱的分类(1)生物碱在动、植物界的分布和本内容及结构特征存在情况生物碱(2)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吲哚类和有机胺类生物碱的结构特征(1)生物碱的性状和旋光性(2)游离生物碱和生物碱盐的溶解性及其应用(3)生物碱的酸碱性,碱性强弱与(二)生实际工作中的化学结构的关系及其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物碱的理化性常用性质用质(4)常用生物碱沉淀试剂的名称、沉淀反应条件和阳性结果的判定及其应用(5)生物碱显色反应(三)生物碱的提取分常用方法离和鉴别(1)生物碱的提取分离方法(2)分离水溶性生物碱的常用方法(3)生物碱的色谱鉴别方法(1)苦参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活性(2)麻黄、黄连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理化性质、鉴别方法、(四)实含生物碱的常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活性例用中药(3)川I乌中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毒性及其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4)洋金花中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鉴别方法(5)马钱子中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毒性和鉴别方法大小单元细目单元要点(1)糖的分类(2)常见单糖和蔗糖的结构特征(3)常见单糖的英文缩写(4)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区别及鉴别方法(1)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及结构特征(2)苷类化合物的一般性状、溶解度和旋光性三糖和苷1.糖类(一)糖和苷的分类2.苷类(1)糖的氧化友应、羟基反应、羰基反1.糖的化学性应和硼酸络合反应(二)糖质(2)糖的显色反应及其纸色谱鉴定法和苷的化学性质2.苷的化学性(1)苷键的酸催化水解法、碱催化水解质法和酶催化水解法(2)苷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1.苷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及注意(三)苷的提取分离事项类化合物的提2.苷类化合物(1)糖的种类、构型和比例取分离及结构结构测定的常用方(2)糖与糖的连接位置鉴定法(3)糖与苷元的连接位置(四)实苦杏仁例苦杏仁中所含主要苷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鉴定方法四醌类(一)醌(1)醌类化合物的性状、升华性类化合物的化(2)醌类化合物的溶解度与结构的关系学结构类型及2.醌类化合物(3)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及酸性强弱与理化性质的理化性质结构的关系(4)蒽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二)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1.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的提取分离2.醌类化合物(1)蒽醌类化合物的IR光谱特征的结构鉴定(2)蒽醌类化合物的MS裂解规律1.醌类化合物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的分类及基本结构(1)大黄中主要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提取分离方法(三)实含醌类化合物(2)丹参中主要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例的常用中药构、鉴定方法和生物活性(3)紫草和虎杖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大小单元细目单元五香豆素和木脂要点1.香豆素的结香豆素基本母核的结构特征和类型构类型(1)香豆素的性状、溶解性、荧光性及2.香豆素的理其他性质(一)香化性质(2)香豆素与碱的作用及其应用豆素(3)香豆素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1)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3.香豆索的提1(2)简单香豆素的UV、IR和H-NMR波取分离和结构鉴定谱特征(二)木木脂素的理化木脂素的溶解度、比旋度等脂素性质(1)秦皮、前胡和肿节风中主要化学成(三)实含香豆素、木分的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指标成分例脂素的常用中药(2)五味子、补骨脂和厚朴中主要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素(一)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要求结构分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和结构分类(1)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2)黄酮类化台物的溶解性与化学结构(二)黄的关系实际工作中的酮类化合物的(3)黄酮类化合物的酸碱性,黄酮类化常用性质理化性质合物的酸性强弱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及其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4)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1.黄酮类化合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提取和分离方物的提取分离法六黄酮(1)黄酮类化合物的色谱鉴别方法及应(三)黄用酮类化合物的(2)黄酮类化合物UV 光谱位移试剂在提取分离与结2.黄酮类化合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构鉴定物的结构鉴定整理(3)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和异黄酮的UV光谱特征(1)黄芩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鉴别方法和生物活性(2)葛根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活性(3)银杏叶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四)实含黄酮类化合结构和生物活性例物的常用中药(4)槐米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5)陈皮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鉴别方法(6)满山红叶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提取分离方法大小单元细目单元七萜类要点1.基本内容萜的分类(一)萜2.单萜、倍半环烯醚萜苷及常见倍半萜、二萜的类萜和二萜化学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二)挥发油2.提取分离与(1)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鉴定(2)挥发油的气相色谱鉴定方法1.基本内容(1)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通性(2)挥发油的化学常数和挥发油(1)紫杉和穿心莲中主要萜类成分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三)实含萜和挥发油(2)龙胆中主要萜类成分的化学结构例的常用中药(3)薄荷和莪术中主要萜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基(1)皂苷的结构特点特点和分类本内容(2)皂苷的分类(1)皂苷的性状、溶解度、发泡性、溶(二)皂实际工作中的血性等苷的理化性质常用性质(2)皂苷的水解(3)皂苷的显色反应八皂苷(1)皂苷及其苷元的常用提取方法1.皂苷的提取(2)利用吸附色谱法和分配色谱法分离、纯化皂苷(三)皂分离(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皂苷苷的提取分离13与结构鉴定(1)MS、C-NMR谱在三萜皂苷结构鉴2.皂苷的结构定中的应用鉴定(2)甾体皂苷元的IR光谱特征(1)人参、甘草和黄苠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生物活性和贮存保管的注意事项(四)实含皂苷的常用(2)柴胡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例中药型和贮存保管的注意事项(3)知母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大小单元细目单元要点九强心苷(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一)基特点和分类(2)强心苷糖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苷本内容元的连接方式(1)强心苷的溶解性(二)强实际工作中的(2)强心苷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心苷的理化性常用性质(3)强心苷的酸水解法、酶水解法及其质在生产中的应用1.强心苷的提强心苷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三)强取分离心苷的提取分2.强心苷的结离与结构鉴定强心苷的UV光谱特征构鉴定(一)基基本要求本内容胆汁酸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特点十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十一其他成分(二)主实际工作中的要动物药的理胆汁酸的化学鉴别方法常用性质化性质(三)主要动物药的提基本要求取分离胆汁酸的提取方法(1)蟾酥中强心成分的化学结构特点(四)实常用动物中药(2)牛黄、熊胆和麝香中主要成分的化例学结构类型(一)基结构特点本内容(1)鞣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2)中药中含有的桂皮酸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特点(3)马兜铃、细辛等中药中马兜铃酸的化学结构特点和毒性鞣质的理化性质(二)理常用性质化性质(三)提实际工作中的(1)有机酸的提取方法取分离常用方法(2)除去鞣质的方法(四)实含有机酸的常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化学结构、理化例用中药性质和提取分离方法扩展阅读:中医执业药师化学基础重点及考点总结第一章溶液【字体:大中小】【打印】第一节溶液的浓度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3质量浓度:每单位溶液体积含有溶质的质量。
中药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是中药化学中常见的有效成分?A. 蛋白质B. 多糖C. 挥发油D. 金属离子答案:C2. 以下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提取中药中的挥发油?A. 蒸馏法B. 溶剂提取法C. 冷浸法D. 热回流提取法答案:A3.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中,哪一种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A. 萃取法B. 色谱法C. 沉淀法D. 蒸馏法答案:A4. 以下哪种检测方法可以用于鉴定中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A. 碘-碘化钾试剂B. 钼酸铵试剂C. 硫酸铜试剂D. 硝酸银试剂答案:B5. 以下哪种溶剂对中药中的多糖成分具有较好的溶解性?A. 水B. 乙醇C. 丙酮D. 石油醚答案:A6.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中,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是什么?A. 紫外光谱B. 红外光谱C. 核磁共振D. 质谱答案:B7. 以下哪种成分属于中药中的生物碱类?A. 人参皂苷B. 丹参酮C. 甘草酸D. 麻黄碱答案:D8.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中药中的总黄酮含量?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高效气相色谱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C9.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A. 多糖B. 黄酮C. 挥发油D. 生物碱答案:B10. 以下哪种方法适用于中药中多糖类成分的提取?A. 蒸馏法B. 溶剂提取法C. 超声波提取法D. 微波提取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冷浸法2. 色谱法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化学试剂反应、光谱分析、色谱分析4. 黄酮类化合物在中药化学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活性。
基础知识-中药化学第一单元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一、本章结构研究方法1.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2.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溶剂法、沉淀法、结晶法、膜分离法、色谱法、其他方法)二、大纲要求:1、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常用的提取方法。
2、掌握溶剂法、沉淀法、结晶法的原理及应用。
3、掌握吸附色谱、分配色谱、聚酰胺色谱、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等的原理及应用。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溶剂提取法有效成分提取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考点一:溶剂提取法-溶剂的极性、提取方法溶剂的分类:水(强极性溶剂):提取无机盐、糖、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等亲水性有机溶剂:甲、乙醇,丙酮。
提取苷类、生物碱、鞣质及极性较大的苷元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挥发油、油脂、叶绿素、树脂、内酯、某些生物碱及一些苷元。
常用溶剂的极性: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提取方法:(1)浸渍法:以水或稀醇为溶剂,适于遇热易破坏及含多量淀粉、黏液质、树胶、果胶的植物。
(2)渗漉法:以稀乙醇或酸水为溶剂。
适用范围同浸渍法。
但效率高(3)煎煮法:以水为溶剂(4)回流(连续回流)提取:以有机溶剂加热回流。
不适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例题:1.适用于含有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提取方法是A.浸渍法B.水蒸气蒸馏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答案:A2、下列化合物极性最大的是A、丙酮B、甲醇C、乙酸乙酯D、正丁醇E、乙醇答案:B3、不属于亲水性成分的是:A、蛋白质B树脂C黏液质D淀粉E氨基酸答案:B[1-5]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1.不加热而浸出效率较高的是2.以水为溶剂加热提取的是3.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取效率高的是4.自中药中提取含挥发性成分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5.提取受热易破坏的成分最简单的方法是答案:BCECA考点二:水蒸气蒸馏法的概念及应用适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不溶于水、耐热的有效成分的提取。
名词解释:1.沉淀法:基于有些中药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淀,或加入某些试剂后可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一种方法。
2.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式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形成的内酯类化合物。
3.有效成分:中药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代表临床疗效的,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来表示,并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4.低聚糖:又称寡糖,是由2~9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糖,能被水解为单糖,如蔗糖和棉子糖。
5.盐析法:在混合组分的溶液中加入易溶于水的无机盐,最常用的是氯化钠,至一定浓度或饱和状态,使某些重要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或用有机溶剂萃取出来。
6.苷类化合物: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7.萜类化合物:为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8.三萜苷类化合物:三萜与糖结合而成的苷类,多数可溶于水,其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肥皂样泡沫,故被称为三萜皂苷。
9.甾体皂苷是一类由螺甾烷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甾体苷类,其水溶液经振摇后多能产生大量持久性的似肥皂水溶液样的泡沫,故称甾体皂苷。
10.植物甾醇为甾体母核C17为侧链是8-10个碳原子链状侧链的甾体衍生物。
11.鞣质是由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他多元醇)酯、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
问答题:1、化学鉴别:黄酮显色反应 P138\A B C2、游离醌类的分离方法P81酸性: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依次填入大黄酸或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原理:采用ph 不同的碱性水溶液(碱性由小到大)进行萃取、蒽醌依酸性由大到小的顺序被萃取出来,再酸化得到沉淀。
3、a 、槐米的主要有效成分:芦丁b 、用碱溶酸沉提取该有效成分的的原因:芦丁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较多酚羟基,具弱酸性,易溶于热碱中,酸化后又析出。
名词解释:1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极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2苷类是糖和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又称为配醣体,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原或配基。
3简单苯丙素类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类群,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中药中的天然产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可分为简单苯丙素、香豆素、木脂素和木质素类、黄酮类。
4木脂素是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多数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
5黄酮类化合物经典的概念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
现在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6萜类化合物为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7.强心苷是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的一类苷。
8挥发油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
9生物碱是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大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多呈碱性,可与酸成盐,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10鞣质原是指具有鞣制皮革作用的物质,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进展,目前人们认为,鞣质是由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他多元醇)酯、黄烷醇极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
*苯丙素是天然存在的一类苯环与三个直链碳连接(C6-C3基团)构成的化合物。
分类简单苯丙素、香豆素、木脂素和木质素类、黄酮类*木质素是由聚合的芳香醇构成的一类物质,存在于木质组织中,主要作用是通过形成交织网来硬化细胞壁。
*二次代谢是从某些一次代谢产物作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特殊生物化学反应生成表面上看来似乎对生物本身无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甾体、生物碱、多酚类等*糖类物质是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苷:由糖类(见碳水化合物)通过它的还原性基团与某些有机化合物缩合而成的化合物,*苷键:苷键是苷类分子特有的化学键,具有缩醛性质,易被化学或生物方法裂解。
中药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中药的化学成分1. 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药物两部分。
天然产物中包括大量的生物碱、多糖、黄酮类、醇类和酚类等。
而人工合成药物则主要是从中药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进行结构改造和合成。
2. 中药中的天然产物有着复杂的化学成分,需要通过现代化学技术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取、醇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
3. 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通过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分析和鉴定。
二、中药的有效成分1. 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药用植物中所含的生物碱、生物酶、多糖、黄酮类、醇类等,这些成分对于中药的药效具有重要作用。
2.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3. 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与开发是中药研究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现代化学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三、中药的药效评价1. 中药的药效评价主要包括对药效物质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及对中药配方的药效进行评价。
2. 中药的药效评价需要通过临床试验、动物试验、细胞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和验证。
3. 中药的药效评价还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中药的适应症、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
四、中药的质量控制1. 中药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和中药质量分析的研究。
2. 中药的质量控制需要通过色谱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等多种分析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确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质量标准。
3. 中药的质量控制还需要对中药的来源、制备、贮存、运输等环节进行控制,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
五、中药的新药开发1. 中药的新药开发主要包括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以及对中药的药效和毒副作用进行评价和验证。
2. 中药的新药开发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确定中药新药的适应症、药效、安全性和用药剂量等参数。
3. 中药的新药开发还需要通过临床试验和药物注册等环节进行评价和验证,确保中药新药的质量和安全。
1、中药化学的概念
2、生物碱为何有碱性,如何表示其碱性?
3、溶剂提取法的运用原理
4、鞣质的分类
5、挥发油的性质
6、中药化学成分的检识方法有哪些
7、香豆素的性质及提取方法。
8、生物碱沉淀试剂的概念及应用
9、简述萜类的概念及分类依据
10、三七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属于哪类成分、具有哪些特性?检识一种药材
中是否含有皂苷可用哪几种方法,简述之。
11、重结晶法溶剂如何选择溶剂
12、异羟肟酸铁反应、茚三酮试剂、HCl-Mg粉反应、Molish反应、碘化铋
钾;FeCl3反应、Liebermann-Burchard反应、碘化汞钾、可分别特征地检识哪类化合物
13、检识強心苷、甾体皂苷、三萜、黄酮等十类化合物有哪些特征反应?
14、常见溶剂极性大小: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正丁醇-乙醇-甲醇-水
15、苦杏仁中的有毒成分属于哪类化合物?
16、水蒸气蒸馏方法的特征
17、学会判断单萜、二萜、三萜、甾体、苷、生物碱、糖、香豆素、蒽醌、
黄酮的基本骨架
18、名词解释
苷类、鞣质、挥发油、香豆素、生物碱、强心苷、二次代谢产物
19、生物碱的碱性强到弱规律
20、如何利用化学性质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吗啡和可待因
21、黄酮化合物的酸性强到弱规律
22、苷类分为哪几类?苷类水解强弱规律
23、中药化学成分主要的提取方法、分离方法分别有几种,简述之
24、化合物的纯度如何判断,
25、挥发油的主要化学组成,及提取方法
26、试从中药化学的角度陈述黄芩饮片变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27、简述“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
及注意事项
28、从中药化学的角度陈述炮制乌头可在保持药效作用、降低毒性的方法和
原理,其中的有毒成分在结构上属于哪类物质?有何药理作用?
29、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宜用哪些方
法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不宜用什么方法提取?
30、延胡索的有效成分的结构类型属哪类物质?有哪些药理作用?在其应用
中,用醋制可增强其药理作用,试从中药化学的角度陈述其炮制原理。
31、简述中药化学结构鉴定的一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