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育学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育学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育学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 分,共40 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2.体育是以(C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3.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D ) 。

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性功能

4.德育即是对学生进行( B ) 。

A.政治思想

B.品德的教育

C.文明行为习惯

D.价值观和方法论

5.“美育”一词最早是_______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C)。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6.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是( C )

A.艺术美育

B.哲学美育

C.超美育

D.社会美育

7.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D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8.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B )。

A.文化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9.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D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10.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 D )

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11.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C )。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2.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D )。

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能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13.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 C )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14.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B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5.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______为目标的教育。(C )

A.知识水平

B.智力水平

C.智慧水平

D.能力水平

16. 德育的教育性实质上就是(A )。

A.价值教育

B.规范教育

C.理想教育

D.纪律教育

17.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阐明了美育的(C )。

A.直接功能

B.教育功能

C.间接功能

D.超越性功能

18.教育家(A)认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A.赫尔巴特B.卢梭C.夸美纽斯D.杜威

19.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是(C )。

A.自然美育

B.教育美育

C.艺术美育

D.社会美育

20.(A )认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育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A.毛泽东B.孙中山C.蔡元培D.王国维

21.(C )提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A.陶行知

B.孙中山

C.蔡元培

D.王国维

22.(C )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书中倡导美育的要旨在于倡导人生终极意义的教育达成。”

A.鲁迅

B.孙中山

C.蔡元培

D.陶行知D.实质美育

23.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指的是( C)。

A.广义的美育

B.狭义的美育

C.形式美育

2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C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蔡元培

D.陈鹤琴

25.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A )

A.享用性功能

B.教育性功能

C.发展性功能

D.生存性功能

26.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具有育德、促智、健体之功能,这是美育的______功能。(B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循环性

D.超美育

27.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________为目标的教育。( C )

A.知识水平

B.智力水平

C.智慧水平

D.能力水平

28.学校体育活动不同于竞技体育和一般的身体锻炼的基本特性是它的价值功能—________ 的体现,即对德育、智育、美育的促进上。( B )

A.竞技功能

B.教育功能

C.娱乐功能

D.健体功能

29.狭义的德育专指( B )

A.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法纪教育

D.政治教育

30.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即(B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技术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或 2 分,10 分;共如单项选择每题2 分则无多项选择)

1.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 BDE )。

A.生存性

B.娱乐性

C.竞争性

D.技能性

E.教育性

2.智育的主要任务是(ABCD)。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培养自主性

D.培养创造力

E.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智育的任务为(ABCE )。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形成技能

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E.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4.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ACD )。

A.教育性

B.竞技性

C.技能性

D.娱乐性

E.发展性

5.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哪几方面?( ABC )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D.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

E.注重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

6.德育对智育、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ABC )。

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7.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ABD )。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体育观念

8.德育包括( CDE )

A.知情教育B.意行教育C.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E.思想教育

9.学校体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表现在(BDE)

A.竞技功能B.健体功能C.防卫功能D.教育功能E.娱乐功能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 分,共20 分)

1.德育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2.美育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4.智育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的的教育。

5.体育

体育是指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狭义的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6.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

7.教育美育

所谓“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四、简答(2004.4 开始改为每小题5 分,共25 分,以前为每题6 分,共30 分)

1.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1)艺术美育。(2)自然美育。(3)社会美育。(4)教育美育。

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1988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所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是这样表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

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德育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从基本的道德教育开始,德育内有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等。

4. 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一,从社会的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第二,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三,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5.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功能。

德育的功能:(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发展、享受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智育的功能:第一,从社会的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第二,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三,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的功能:(1)健体功能。健体功能首先是指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其次,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再次,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2)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可以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具体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对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促进上。(3)娱乐功能。娱乐功能是指学校体育能够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再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

美育的功能:(1)美育的直接功能。用两个字表示即“育美”。(2)美育的间接功能。它是一种附带功能,或者说是一种潜功能,是为其他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前提的作用,就是美育的育德功能,促智、健体功能等。(3)“超美育”功能。即美育的超于性功能,是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教育美学精神追求等。

6.简述中小学智育的任务与内容。

智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应当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之所以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因为这两者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此外,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还需要努力培养下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7.中小学体育的任务有哪些?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五、论述(共25 分;04.4 以前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 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1988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所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是这样表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德育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从基本的道德教育开始,德

育内有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等。

2. 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

体育的功能:(1)健体功能。健体功能首先是指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其次,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再次,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2)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可以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具体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对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促进上。(3)娱乐功能。娱乐功能是指学校体育能够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再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

体育的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3. 联系实际论述美育的任务和功能。

美育的功能:(1)美育的直接功能。用两个字表示即“育美”。(2)美育的间接功能。它是一种附带功能,或者说是一种潜功能,是为其他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前提的作用,就是美育的育德功能,促智、健体功能等。(3)“超美育”功能。即美育的超于性功能,是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教育美学精神追求等。

美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概述 概念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教育规律(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内部),教育与社会(外部)) 发展概述萌芽时期(只是思想,不是学科),创立时期,发展时期 萌芽时期:中国 儒家孔子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人性三等:一等生而知之者:上智,二等学而知之者:中人,三等困而不学者:下愚 办学方针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也 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未体现绝对的教育平等 教育功能国家发展的三个条件:庶(劳动力),富(生产力),教(政治伦理教育) 孔子的治国大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君子的三方面培养: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方法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因材施教:“闻斯行诸”朱熹总结:夫子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启发性教学:世界上最早使用启发性教学的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与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道德教育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孟子 人性论“性善论”:人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内发论)教育的作用“明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理想人格“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德内化) 内心修养方式: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教学思想深造自得: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内发) 盈科后进: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 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专心致志: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社会分工与教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荀子 人性论“性恶论”:教育“化性起伪”(外铄) 培养目标培养大儒:儒分为:俗儒,雅儒,大儒 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只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教师地位师云亦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最早把道德连在一起)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证笔试公告由中公安徽教师招考网为您提供 参照《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公告》中详细描述了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证报考条件、流程、笔试内容等(如下)—— 通过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可以了解,《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公告》,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时间为5月30日8:00至6月3日18:00,笔试时间:2016年6月25日上午 9:00—11:00 《教育综合知识》,下午14:00—16:30 《学科专业知识》,安徽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安徽教师招聘|资格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为安徽统一试卷,面试时间内容由各个县区负责组织面试。 建议考生仔细阅读以下文字,更多中公课程详情,可以点击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课程查询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并且这个阶段人们思想停留在经验这个层面,思想都是比较不科学的。对于一些现象都是通过比喻、机械的方式去写的。比如就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把教育比喻成思想上的接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些代表著作有:《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教育著作。孔子在《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因材施教。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等教育思想。这个时期的教育还没有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并且在这本书中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泛智教育,指的就是将一切艺术交给一切人类的教育。 德国康德最早将教育学在大学里讲授。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科学教育学的产生,并且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传统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这一阶段教育学具有独立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杜威写了一部《民主主义教育》,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很多观点,比如就是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要点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 [教学目标] 1.表述教育目的含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目的的功能; 2.理解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及应注意的问题; 3.明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4.掌握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5.明确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了解实现教育目的策略; 6.全面发展教育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育目的概念及教育目的的功;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与注意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内容与精神实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 [授课时数] 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功能 (一)教育目的含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狭义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定的总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1)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2)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理想的和现实的) (3)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方针政策法令之中的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之中的) (4)实然教育目的与应然教育目的 (四)教育目的功能——出发点与归宿 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4)激励功能。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依据——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人的依据——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文化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

价值取向中的人与社会的关系: (1)要把满足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2)满足社会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作动态的、发展的把握,二者互为基点; (3)价值实现的实践着眼点,要落在人的发展上。 三、教育目的选择价值取向 (一)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文化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 (二)价值取向中的人与社会的关系: (1)要把满足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2)满足社会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作动态的、发展的把握,二者互为基点; (3)价值实现的实践着眼点,要落在人的发展上。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1、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2)适应与超越的问题: 适应,是指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需要的符合性; 超越,是指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超出性,是教育基于现实社会当前的发展趋势或可能,在体现现实社会未来发展要求,满足现实社会未来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努力状态。 3)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的问题: 教育的功利性,即它自身活动所产生的社会物质生产、经济发展及物质利益满足方面的功用性和效益,这方面的意义体现教育在社会中的功利性价值。 教育的人文性,即它自身活动对社会精神生活、文化发展、价值精神建构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这方面的意义体现为教育在社会中的人文价值。 4)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国际化和本土化 2、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1)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 2)人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 3)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四、我国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含义:表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基本内容: 1)旧式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2)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 3)大机器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1 现阶段教育目的的表述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措施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措施一、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证,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二、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它与德育、体育、美育、劳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制,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智育作为传授知识技能和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着知识技能的准备和智力的支持, 是实施其他各育的基础。 1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2 (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 3 (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他们施以体育,指导他们有计划、有组织地缎炼身体,可以促进青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为其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技能技巧,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3 (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4 (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5 (为国家发现、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

四、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和兴趣。 3 (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五、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让学生参加一定的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爱护公共财物的品德,增强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 1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注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 全面发展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对学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教育内容。 根据各育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要坚持“五育”并重,使全面发展教育的各组成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学生可以而且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以,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发展其特长。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第三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教学目标: 1、理解与掌握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树立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 2、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对个体发展和 社会发展的意义3、具有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指导下认识教育实践中不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树立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 2、具有在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指导下认识教育实践中不正确教育思想的初步能力。 教学难点: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 2、具有在全面发展教育指导下认识教育实践中不正确教育思想的初步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一、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旨,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素质的教育。 关键词:素质(是指人的内在身心的组织结构极其质量水平)、全面和谐的发展、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儿童发展的现实与可能性) 注意倾向:全面和谐的发展观: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化的发展、不等于孤立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是指幼儿园采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观念辨析:幼儿园全面发展是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齐头并进、平均发展。(错) 总结要点:1、幼儿园全面发展是在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允许幼儿个体实现自己有特色的发展。2、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应注重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要相互渗透地进行,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各个方面不可各自孤立地发展。 【案例分析】语言领域大班的谈话活动——“伞”,其教学过程为: 1、运用多媒体出示各种颜色、大小的伞,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举手回答 2、运用多媒体出示伞的象形字和“伞”字。 3、教师提问:“伞有什么作用?”幼儿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总结“伞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保护我们。” 4、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谁象伞一样为我们遮风挡雨,保护我们?”好朋友互相说说后举手回答。 5、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报答为我们遮风挡雨,保护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呢?”幼儿讨论后举手回答。 6、唱歌“我的好妈妈”结束此活动。 2、讨论分析:运用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分析此活动组织得怎样?为什么? 3、归纳总结:此活动组织得很好。此活动主要对幼儿实施智育,同时结合谈话内容对幼儿进行德育和美育,促进幼儿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要相互渗透地进行。 二、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一)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简洁版

---------------------------------------------------------------最新资料推荐------------------------------------------------------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简洁版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多维视野的交融(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功能 1 、教育目的教育需不需要目的?马克思在关于蜜蜂造巢与蹩脚的建筑师的鲜活的例子已经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翻阅国内教育学教科书,绝大多数教科书都有对教育目的的表述,而且表述的方式基高度一致: 一般认为,教育目的就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的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教育目的又可以分成广义教育目的与狭义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 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这是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 这种教育目的是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它可能是由某个人(如教育家、政治家等)提出、倡导而得到社会承认的,也可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 1/ 12

摄作用。 这样的定义长期以来成为教育领域的当然理解,以至于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 而问题在于,当我们对教育目的本身作进一步的追问,原本清楚的问题可能变得模糊起来: 教育目的的规定者是谁,即谁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合法性根据在那里?教育目的的系统结构怎样?既然教育目的是人的自为的、自觉的规定,为何现实教育还会出现反教育目的的行为?这些问题不明,可能我们还很难说对教育目的已经把握了。 理论界的争论表现为: (1 )教育过程之外有无目的 (2)教育过程内部的教育目的是否唯一 (3)教育目的应具有怎样的结构系统 2、教育目的的功能(1 )导向功能教育目的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教育目的无论是对受教育者,还是对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功能。 诸如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都必须按照教育目的去进行。 如果教育工作偏离了教育目的,就达不到预定的教育结果。 (2)选择功能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可供学生学习的知识经验繁多复杂,需要培养的技能技巧多种多样,需要发展的智力能力方方面面。

全面发展的人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2010年第4期(总第231期)学术论坛 ACADE M I C FORUM NO.4,2010 (Cu m u lative l y NO.231) 全面发展的人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李祖红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教育学误读不仅影响理论自身的传播与发展,更影响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只有准确把握这一学说的科学内涵和动态发展趋势,才能找到理论和实践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既发展理论又指导实践。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发展;人;教育 [作者简介]李祖红,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在读博士生,江苏 南京 210098;安徽滁州学院教育与法政系讲师,安徽 滁州 239000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0)04-0196-0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开放的动态发展的范畴。这里的人是对承担着多种社会职能、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的人的抽象概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由其推动的社会进步,人从事的活动在变,承担的责任和职能在变,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在变。一句话,人的社会存在在变,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自然也会发生改变。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科学含义 在马克思留下的大量理论著作中,人的解放、社会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 [1](P321) 在马克思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由其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制约,工人受制于物,成为物的肢体和附属,没有根据自己的意愿发展自己的外在社会条件,有时人甚至连发展的意愿也无从产生。即便是靠牺牲别人来发展自己的统治者也为物所困,他们的发展也依然是片面的。 不仅是工人,而且直接或间接剥削工人的阶级也都因分工而被自己的活动工具所奴役 , 一切有教养的等级都为各式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为他们由于受过专门教育和终身束缚这一专门技能本身而造成的畸形发展所奴役,甚至当这种专门技能纯粹是无所事事的时候,情况也是这样 [2](P331)。马克思全面考察了人的发展的历程和条件后提出:在封建社会人是物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阶段,人是物的肢体,而在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阶段,人则沦为机器的附属。在分析大工业生产时,他指出,大工业本质上要求 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那只是承担一种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 [3](P534-535),工人尽可能掌握多方面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但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由于资本的掠夺性,工人被禁锢在机器上,从事着只需要局部的技术且已包含在机器中的程序化工作,没有机会和条件来发展自己,久而久之,工人失去了独立谋生的能力和掌握多方面知识技能的兴趣和追求,渗透在生产中的知识、智慧和技能等同生产相分离,同工人相对立,为资本的剥削和掠夺服务。 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与劳动分离开来,并迫使它为资本服务。 [3](P400)所以,经典作家是从经济、社会继而是文化的路径来谈人的全面发展的。 在马克思的时代,资本带着血腥、带着它的原始本性来到人间,这就决定了工人奴隶般的生存状况,对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工人来说,发展的希望遥不可及。在资本主义社会, 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 196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 *三、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 *是指事物或物质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是变化,但是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向上的变化才是发展。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及作用 *内在因素:遗传素质 主观努力 *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解剖生理特点,如有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解剖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及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4.遗传素质的可塑性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发展总是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否则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 若有缺陷,人的身心就会受到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

*成熟是指个体的器官由于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其机能达到可以发挥某种功用的程度。 *“三翻、六坐、八爬” *实验过程: *选取一对满48周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其中之一先作每天40分钟的爬梯训练,共6周。 * 然后,测量两个孩子爬5级楼梯所需要时间。 *结果:受训儿26秒,未受训儿45秒完成爬楼梯的任务。 *然后从第七周开始,对未受训儿进行为期两周的相同的爬梯训练。 *结果:未受训儿只用了10秒钟就完成了爬梯任务。超过了受训儿的爬梯水平。 *实验结论 成熟势力说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发展 4.遗传素质的可塑性 Ps:遗传决定论 * 所谓“遗传决定论”即认为人的遗传基因决定一切,不论后天的生活条件如何变化,社会制度怎样不同,教育上采取什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问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是反映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现象,教育认识现象是反映教育与学生认知活动关系的现象。 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炼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课题。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教育学就是通过研究这些现象、问题,揭示教育背后所存在的客观规律,以作为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依据和指南。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前者如教师、学生、教材、设备、教学、德育、管理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后者如学校与社区、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政治改革等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理念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二、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根据其研究方法、理论的成熟水平,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三大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 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只表现为许多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缺乏理论上的思考和经验上的总结。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1)以习俗的认识为主。 (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 (3)有关教育的论述包含于哲学或到的论述之中。 2.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 (1)《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末期。据郭沫若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学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现代技术的方法。坚持科学态度,遵守科学道德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热爱真理、客观诚实;勇于创新、严肃认真;不畏艰辛、合作竞争 教育科研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1)选择科研课题(2)提出理论假设(3)确定科研对象(4)制定科研计划(5)选用科研方法(6)搜集科研资料(7)进行整理研究工作 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有:(1)学校管理自主化(2)学校管理开放化(3)学校管理民主化(4)学校管理 技术手段现代化(5)学校管理的精致化。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

试析新时期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试析新时期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论文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重要的人文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为之奋斗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核的解读、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反思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论述新时期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新时期促进人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教育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尺度、最高价值,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中进行,有赖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现代化是各国家、各民族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化推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同时,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现代化也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人的片面发展也即人的异化。基于此,文章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力发展整体的现代教育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途径和重要举措。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核 (一)精典作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解读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即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马克思等精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论述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184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初步提出了人的发展的思想,并把它作为“历史之迷解答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随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又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唯一使人可以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因而是共产主义者的奋斗目标。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进一步强调,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在《184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把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称之为“自由人联合体”,把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这个社会的基本原则,认为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的基础。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作为人的发展学说的基础,以实践的观点为基本出发点,从而第一次把人的发展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第二,满足人的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条件;第三,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结合;第四,解放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第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解读 在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人的现代化。什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即人的综合素质的现代化,是指人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各种素质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中国人的现代化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能力的现代化,即人的能力由“专”向“通”的转变;第二,认知结构的现代化,即从单一结构向复合结构转变;第三,需要的现代化,即由单一物质生活的需要向全面需要的转变;第四,行为能力的现代化,即由盲从行为向文明行为的转变;第五,思维模式的现代化,即由片面思想方式向辩证思维方式的转变。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反思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科技进步巨大和文化交流频繁。这为人的活动提供了更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使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国家税收的增加,从而导致个人、企业和国家储蓄的增长,国家资本的形成能力的增强。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的增强,又能进一步带动投资的增加,增加投资又会导致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推动教育投资的增加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此反复影响,就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没有教育的发展,国家资本形成能力就难以增强,投资也就难以增加,经济增长就难以实现,而没有经济增长,国家资本的形成又会受到影响,教育投资的继续增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就缺乏保证。因此,高等教育与经济必然要求相互适应,这种适应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 一、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一)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是指通过人力投资的基本形式——教育投资所形成的,按计划培养和训练劳动能力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投资和经营可以看作是一个产业的一种投入产出过程。从负担的主体角度看,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两部分。高等教育的扩展需要增加相关的投入。教育协调发展,在根本上是要保证长期和持续的教育投入,但这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 (二)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还决定着劳动力的素质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从根本上说,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既决定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也决定着教育投资的供给量。这必然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与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在数量上相协调。 二、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一)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高科技含量已高达80%,日本为75%。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如经济特区,科技含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可以占到60%左右,但在一些落后的省份,自然型的农业经济和粗放型的工业经济还占很大的比重,高科技含量还不到15%。乐观地估计,全国经济发展中高科技贡献的平均水平大概在30%左右。很明显,我国要在21世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向人类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未来社会的生产中,劳动者的知识与技术水平将取代资本和自然资源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高科技将为人类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资源、新天地。 高科技的发展有赖于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活动,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需要高等教育的精心培养。大学阶段的教育,类似制造一件产品的成型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将直接进人社会的生产活动过程。个体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形成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发展为专门的应用能力,包括发展为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从而决定其可待续发展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知识、技术、产品是现实的力量。工具、工艺、方法与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的效率。高等教育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它还通过科研活动直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知识、技术和产品等支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既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又要提供知识贡献。由于高等学校具有多学科并存以及注重系统知识传授的特点,所以它在总结、整理人类已有知识成果以及开展基础研究方面往往占有一定的优势,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往往就是人类知识的一座宝库。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随着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强调,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工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萌芽阶段的特点 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 )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 (2)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3)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为主。

2.中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儒墨教育思想

(2)《学记》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中的教育思想见下表。 3.外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古希腊教育思想

(2)古罗马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一理论一练习“三阶段。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创立阶段的特点 (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其观点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德育 1.德育的含义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信任的条件。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3.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5)养成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二)智育 1.智育的含义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教育与教学是不同的概念,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是实施教育的途径,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其他任务。 2.智育的意义 (1)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基础地位。 3.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 (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相应的技

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体育 1.体育的含义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普通中学的主要内容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武术、游泳、军事体育。舞蹈等。 2.体育的意义 (1)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2)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3)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弱盛衰。 3、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 (四)美育 1.美育的含义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美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美育的意义 (1)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3)美育能够促进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4)美育能够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 3.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知识点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知识点 三组李彤2014212861 教育学发展多样化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经验学科逐渐兴起,这些学科对教育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教育学发展变化:教育学不再仅仅是根据一定的理想和规范去考察教育,而是从教育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使教育学向着实证的社会科学转化。 教育学多样的原因: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不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同。 时间:19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 几个著名的教育流派及教育学家: 斯宾塞:英国思想家,1861 年,出版了《教育论》。 主要教育思想: ①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②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认为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最有价值,其次则是 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其他的知识价值次第下降。 ③强调生理学、卫生学、数学、机械学、物理学等实用学科的重要,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 的教育。 ④他还特别重视体育。 ⑤在教学方法方面,他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评价:斯宾塞重视实科教育的思想,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对教育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实验教育学: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 拉伊:德国教育家,1908年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主要教育思想: ①他认为实验教育学是完整的教育学和一般的教育学。 ②教育就是对人的发展的实际指导,目的是造就完整的生物—社会中完整的个性。 ③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活动和表现 ④每个活动单元都有三个过程:刺激—联想—反应,或印象—同化—表现,或观察—“心 智的”消化(理解)--呈现。 ⑤他主张一切教育教学中的被动、接受、吸收要让位于活动、表现、建构和创造。 评价:实验教育学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无疑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进步,但是,当实验教育学及其后继者把实验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它就走上了教育学研究中“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实用主义教育学: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对20 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

第四章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第三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教案 课题: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目标: 学习幼儿园全面发展的含义,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重点: 幼儿园全面发展的含义 难点: 幼儿园全面发展的意义 方法: 讲授、讨论 课时: 1课时 过程: 一、全面发展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体、智、德、美是人发展的基本素质。‘ ?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各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

(二)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1.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兴旺发达。 1)重视幼儿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2)重视幼儿智育能为提高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平奠定基础。 3)德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保证。 4)重视美育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抵制陈腐的习俗。 2. 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1)体育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增强体质并为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智育可以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智力基础。 3)德育可以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4)美育可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三)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发展中,体、智、德、美四育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不能相互取代。几个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小结: 作业: 1.什么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2.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有什么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