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验室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149.69 KB
- 文档页数:9
美国国家实验室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张颖莉
【期刊名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42)1
【摘要】国家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战略力量。
美国国家实验室体
系在管理运行方式、开放共享机制、成果转移转化以及监督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诸多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推动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粤港澳大湾区
现已基本形成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体系,借鉴美国国家实验
室体系的相关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共享、深耕细作、先行先试,在管理
模式、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考核评估等方面走在全国实验室体系管理的前列,助
力我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总页数】8页(P27-34)
【作者】张颖莉
【作者单位】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76
【相关文献】
1.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2.粤港澳大湾区对浙江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3.世
界三大湾区发展演进路径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4.四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比较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5.三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及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稿时间]2023-07-06[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国家一般课题“高等教育促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机制创新研究”(BIA210157);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委托类)建设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施”(粤教高函〔2021〕29号);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模式和路径创新研究”(2021GXJK221)。
[作者简介]陈国钦(1977—),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管理及教师教育。
2023年11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
国家和各省教育主管部门从不同层面以项目建设的形式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已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效。
文章通过分析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建设经验,结合惠州学院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实践,从合作管理机制、专业综合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深入剖析产业学院内涵建设路径,探索产业学院建设须把握的关键举措,以期提高产业学院建设实效。
[关键词]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21-0010-06校企协同育人是地方本科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着力点,也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明确提出要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中提出了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总目标。
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本质就是要产教协同育人。
如何破解产教“两张皮”问题,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是目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点难点。
近年来,随着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从学科导向朝产业需求导向转变,产业学院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需求对接的桥梁,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打造国家实验室的“先锋队”:ਓࣁဏᑵါࣅ၅ຒ5ଜਓࣁဏဣዩ၀精彩回眸:2017年12月2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广东省正式启动建设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它们分别是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东莞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佛山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广东省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出席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启动会并共同为实验室授牌。
首批省实验室由广东省委、省政府主导,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市政府组织。
其中,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粤港澳地区的相关优势科研力量建设;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为主要依托单位,协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深圳国家超算中心、华为、中兴通讯、腾讯等单位共建;佛山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集聚广东工业大学和粤港澳地区的相关优势科研力量,联合国内外优势研究单位共同组建;东莞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主要由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中子科学中心等单位建设。
马兴瑞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向启动建设的4家省实验室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奋斗在广东省科技工作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问候和感谢。
马兴瑞指出,省委、省政府瞄准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需要,以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为目标,计划到2020年,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分批启动建设省实验室。
这对于提升我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有关市及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要求,切实落实建设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建设资金保障,【序曲】建设国家实验室 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建设集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为一体的国家实验室。
季华实验室:“双轮”驱动 奋力打造先进制造战略科技力量文/潘慧季华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位于广佛交界中心地区——佛山市三龙湾科技城核心区域,整体占地1000亩,其中科研用地24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规划产业化基地760亩,首期5年建设期投入总经费不低于55亿元。
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实验室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以科研任务为第一要务,大力推进基础条件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团队建设,整体水平位居省实验室前列。
截至2022年4月底,实验室全职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双聘院士15名、高层次人才38人、高级职称236人,人员季华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是广东省委、省政府首批建设的4家省实验室之一,由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担任首任理事长和主任。
季华实验室以“顶天立地,全面开放,以人为本,注重实效”为建设原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围绕国家和广东省重大需求,集聚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通过打造一支扎根佛山的科研队伍、搭建一个国际高端的科研平台、沉淀一批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带动一方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力争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高端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引领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㷍⼶㹊낉㹔㔩⼓菔䬝典型案例䎛⚎ 匬䒊㹊낉㹔⡤禹 㡫㣐䧶殜猰䪮⸂ꆀ典型案例规模达1294人,形成了一支扎根本土的科研队伍;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84件,其中已授权262件,专利申请量位居省实验室首位;孵化科技型企业14家,促进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园区一期基建12.8万平方米已于2020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成为首个入驻自建园区的省实验室,并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顶天立地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验室所有学科建设和任务确定都必须服从“顶天立地”的原则。
“顶天”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实现原始创新和战略技术突破;“立地”即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广东省重大需求,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第一批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12.18•【字号】粤教高函[2012]201号•【施行日期】2012.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第一批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粤教高函〔2012〕201号)各高等职业院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建新一届广东省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粤教高函〔2012〕101号),为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各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研究、咨询和指导作用,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经研究,决定成立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委员会等19个教学指导委员会。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教学指导委员会属非常设专家咨询、指导和服务机构,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依据近期拟出台的《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以下简称“教指委章程”),以及各专业教指委章程,受省教育厅的委托,对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检查和服务等工作。
二、教学指导委员会人选是经学校申报,在广泛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的。
各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由省教育厅聘任,实行动态调整,本届任期从2013年起至2014年止。
以前成立的各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自动取消。
今后,根据工作需要将继续组建其他教学指导委员会。
三、教学指导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
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由主任委员主持、副主任委员协助。
四、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一)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二)协助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验室建设“十一五”规划(2006年4月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在学校“十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指引下,我校实施实验室建设“十五”规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实现了规划所列的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校从合格本科院校向优质本科院校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了贯彻落实“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内涵的专业教育、“成人成才”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和“创业创新”为导向的就业教育相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具有引领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目标,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理念和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把我校建设成立足地方、面向基础、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特制定我校实验室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实验室建设“十五”规划的执行情况1.基本情况到“十五”末期,我校本科专业已涵盖经、法、教育、文、理、工、农、医、管等多个学科。
截止2005年底,各类折合在校生1223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566人,我校常规教学设施和实验教学条件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处于全省偏上水平,全校现有教学科研设备共17701台(套),价值11046.16万元。
按折合在校生12232人计算,生均9030.54元,按全日制在校生10566人计算,生均1045 4.4元。
全校实验室总使用面积为37141m2,按折合在校生12232人计算,生均3.0 36m2,按全日制在校生10566人计算,生均3.51m2。
全校实验室25个,其中实验教学中心6个(含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学科基础实验室19个,校内外实习场所171个。
全校语音室座位数946个,生均0.077座;多媒体教室座位数6923座,生均0.566座(包含简易多媒体课室共7724座,生均0.716座);全校教学部门拥有计算机3364台,生均0.318台,其中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计算机734台,生均0.069台;科研用计算机80台,图书馆专用计算机404台。
网络型语音室和计算机机房逐步形成统一平台,做到了统一管理和使用。
设备维修部门的业务开展大大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高于85%),为实验教学解决了困难,节省了经费,保证了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升级,高速运行的校园网络覆盖了办公室、研究室、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进入了学生社区和校园家属区;配备了完整的数字化摄、录、编、播和多媒体制作系统;校园网上安全运行有行政办公、教务、科研、成教、财务、设备等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基本满足了教学、科研和办公的需要。
1)整合了实验室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我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精神,十五期间,对全校实验室按照资源共享和优化的原则进行了调整,全校共设置实验室25个,其中6个实验教学中心,19个学科基础实验室。
按照实验室建设“十五”规划,我校规划建设11个实验教学基地,到目前为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模与仿真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已具规模;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已有一定基础;经济与管理实验室有了详细的规划,土木建筑实验室的实验场地建设已经完成。
学科基础实验室已有一定规模,新建了资源环境实验室和模拟法庭。
2)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制度十五规划实施期间,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健全了管理体制,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办法、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维持费管理制度、实验室低值品管理办法、实验室易耗品及材料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规定、实验设备仪器维修制度;技术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暂行管理办法、部分办公用品实行协议定点采购办法;实验室主任聘任办法、实验技术人员聘任和考核办法等。
为了落实管理制度,建立和规范了一系列管理机制,规范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机制;规范了技术物质采购机制,将学校技术物质采购全部纳入政府采购招标程序;规范了实验室固定资产帐、物、卡管理和低值耐用品帐、物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维持费的使用效率。
完成了医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清产核资工作,并纳入全校统一管理。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与教务处、人事处、后勤产业管理处、各学院之间建立了相互沟通、协调机制,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3)设立了实验室开放基金,推进了实验项目建设为促进我校实验室的开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重点地资助本科学生参与开放实验教学和自选实验课题的研究,学校设立了实验室开放基金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并于近两年共立项139项,参加学生达600余人,投入经费近8万元,征集了开放基金优秀论文结集出版。
此外,还通过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来鼓励学科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开发实验项目,特别是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和选修实验课程。
4)建立了较为适合学校实际的实验室评估体系为了加强和规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实验室评估体系,2 005年按照该评估体系对所有的实验室进行了严格的评估,各实验室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整改措施并将严格按照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5)启动了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在各实验教学中心自主申报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审、学校批准,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学校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按照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进行建设。
6)实验技术人员实行了聘任制“十五”末期,我校实行了实验技术人员聘任制,完成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具体聘任工作,激发了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按照教育部规定,完成了新一轮实验室主任的聘任工作,所有实验室主任都有高级职称。
7)建立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机制为了保障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建立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机制。
学校成立了设备维修部门,聘任了设备维修人员。
在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保养的基础上,利用自有维修技术使学校故障设备维修成功率达95%以上,既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又节约了大量的资金,还降低了故障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8)建成了高速运行的校园网络校园网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建设成为符合我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需要的网络。
更新了服务器,配备万兆核心交换机和千兆汇聚交换机,配置了存储局域网和高性能防火墙、邮件系统和垃圾邮件过滤系统。
校园网主干为1000兆,10 0M兆到桌面,覆盖了四个校区的办公场所、研究室、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进入了学生社区和校园家属区,连网计算机约4000台,构成了高速运行的校园网络。
校园网通过1000兆光纤线路连接到国际互联网,并通过2条光纤线路连接到广东教育科研计算机网(1000兆、100兆各一条),是广东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佛山地区的汇结中心,佛山教育局、佛山和南海电大、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都通过我校接入广东教育科研网。
校园网上安全运行有行政办公、教务、科研、成教、财务、设备等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基本满足了教学、科研和办公的需要。
2.存在的主要问题1)新办专业条件建设需要加强。
到“十五”末期,我校新办专业有28个,部分新办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需要改善,设备需要更新。
2)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大。
开放的实验室也是部分开放,时间和范围都还没有完全达到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实验室的开放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须进一步提高,设备共享有待加强。
3)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4)专业实验室建设现在主要还依赖学校投入,学科建设经费和科研经费对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还非常弱小。
5)要继续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努力提高设备完好率;要建立和健全仪器设备维修机制,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维修经费。
6)实验场所分布不尽合理,投入产出意识不强,使用效益不高,使用调配职责不明。
7)实验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二、实验室建设“十一五规划”1.建设目标“十一五规划”以2005年两校并入后全日制在校生10,566人为基数,201 0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6,000人、非全日制在校生16,000人、按照折合在校生18220人、生均设备费9000元为目标进行资源配置。
1)2007年前,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所有基础实验室和学科基础实验室按照统一的标准配备完善的实验教学设备,学校基础教学设施总体建设水平进入全省前列,争取良好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2007年前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建设好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新办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基本满足学科基础实验教学需要。
到2010年,再整合6个学科大类的实践教学平台,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5个,争取建立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达到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2010年前力争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3)根据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条件,生均实验室和实习场所面积达到5.74平方米,结合新校区建设规划,到2007年实验室建筑面积增加57180平方米,估算投资13723.2万元;到2010年实验室建筑面积再增加89324平方米,估算投资7714.56万元。
4)实验室建设经费在2005年基础上,每年递增10%以上或超过1000万元,设备维修费、运行费等在四项费用中列支,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5)设备完好率达到85%以上;实验教学设备帐物卡符合率达到100%;低值耐用品帐物符合率达到90%以上;实验教学、安全设施和“三废”处理设施达到教育部实验室建设要求。
6)40岁以下的有关实验技术人员能熟练掌握1门外国语,所有实验技术人员都能够通过网络查找实验技术文献。
2.建设内容与措施1)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优化人才培养环境。
2007年底教学用计算机、各类功能的教室座位数达到全省同类学校的先进水平,建成覆盖各校区的高性能网络环境,网络教学系统投入使用。
结合新校区建设,到2010年底建成各类教室16 7间共20120座,每间都有网络接口,其中多媒体教室50间(含简易多媒体教室20间)、语音室12间(含网络型语音室3间)、配备投影仪的教室40间;图书电子阅览室、教学用计算机完全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高性能的校园网络环境和大容量的存储系统在构建数字化校园、辅助教学、科研和智能化办公系统中发挥较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