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骨髓炎)——找方手册
- 格式:docx
- 大小:32.32 KB
- 文档页数:20
对症(足跟痛)找方手册足跟痛主要是指跟骨底面由于慢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
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
《诸病源侯论》说:“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说明劳累过度与肾气不足均可引起腰脚痛。
跖腱膜自跟骨跖面结节起,向前伸展,止于五个足趾近侧趾节的骨膜上,如果长期持续的牵拉,可在跖腱膜的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损伤,亦可引起局部疼痛。
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几年的病史。
早晨起床后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又加重。
局部检查不红不肿,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结节处压痛,如艰骨刺较大时,可触及骨性隆起。
X线摄片可帮助诊断,但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往往不符,有骨刺者可无症状,有症状者有时可无骨刺。
1.滋阴活血汤[功能主治]功能补肾壮筋,活血止痛。
主治足跟痛。
[处方组成]熟地30克、鸡血藤30克、肉苁蓉20克、牛膝15克、白芍15克、黄芪15克、黑杜仲12克、当归12克、淫羊藿9克、红花9克、毛姜9克、木香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20例,治疗时间从5天-30天不等。
结果治愈16例,好转3例,无效1例。
[处方来源]豫巩县大峪沟煤矿职工医院王振中[处方备注]本病属肾虚,兼有瘀血者为多,本方中熟地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通血脉,益肝肾;黑杜仲、牛膝、淫羊霍入肾,强筋骨,补肝肾;鸡血藤、当归、白芍、红花活血逐瘀止疼;毛姜接骨续筋,治跌打折损;黄芪扶正补气;肉苁蓉补精血;木香行气止痛。
(朱钢)2.三生散[功能主治]功能温化寒痰,燥湿散结。
主治足跟痛。
[处方组成]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各等分,粉碎过筛,制成粉剂,装瓶密封备用。
应用时用鸡蛋清调配适量本方匀涂患处,每日换药2次,1个月即可控制病情。
或将本方适量渗于膏药内调匀,趁热贴患处,外加绷带固定,每5-7天换药1次。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656例,经随访3-5年,结果痊愈492例,占75%;效果良好者144例,占21.9%;无效者20例,占3.1%。
治骨髓炎单方验方骨髓炎是指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属中医的“附骨疽”、“脱骨疽”范畴。
因本病附骨成脓,故称“附骨疽”。
又因溃后有死骨脱出,故称“脱骨疽”。
此病多为疮、痈、扁桃体炎、咽喉炎、中耳炎等病后余毒未尽,深蕰于内,经骨继发,故为余毒流注所致。
初起常有发冷、寒战、体温升高、全身虚弱,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发病后四周内、死骨未形成前,此为急性骨髓炎;附骨成脓、流清稀脓水,如治不及时或不彻底,溃后常形成窦道,或有死骨脱出,多为慢性骨髓炎。
·三黄汤·【组成】大黄20g,黄连8g,黄芩15g。
【用法】上药加水500ml,浸泡15分钟后,煎煮,煮沸后再煎20分钟,过滤取汁,将药液倒入一小盆内,患指清创后,浸泡在药液中,每次30分钟,每天3次。
浸泡时,每隔10分钟再用纱布包裹患指轻轻挤压1次,使脓性分泌物排出,并使药液进入病灶。
浸泡毕,敷料包扎。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主治】指骨骨髓炎。
【附记】或取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各50g,冰片10g。
用法与主治同上。
用药1月左右即愈。
·解毒汤·【组成】鲜野菊花全草500g(干品100g),鲜水芙蓉叶400g (干品100g),藤黄1g。
【用法】上药加水5 000ml,煎至2 000ml,将药液倒入盆内,趁温热浸洗患处,至脓尽为止。
每日浸洗1或2次。
有窦道者可用30~50ml注射器套上尼龙输液管插至窦道深部冲洗。
一般用药11~30天即可治愈。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慢性骨髓炎。
【附记】又一方,即本方加夏枯草500g(干品150g),鲜木芙蓉叶450g(干品120g),余同上。
用之临床,效果尤佳。
·萍鳅膏·【组成】浮萍(鲜品、全草)30g,活泥鳅2条。
【用法】泥鳅用清水养24小时,保留体表黏滑物质,洗净后再用冷开水浸洗1次。
将浮萍、泥鳅一起捣烂敷患处,外加包扎固定。
每日换药1次,2周为1个疗程。
偶得一方,专治慢性骨髓炎,不敢私...
偶得一方,专治慢性骨髓炎,不敢私藏,拿出来分享!
扶正清骨汤
方组:党参、生石膏(先煎三十分钟)各30,生黄芪60,当归、生大黄、夏枯草各10,连翘、银花、浙贝母、白芷、土茯苓各15,甘草6。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同时外用提毒丹(红升丹5,煅石膏8,冰片1,共研细末)以凡士林消毒油纱条拌药制成药捻,插入疮口内引流。
隔天换药一次,换药前外用盐水清洗创口,除去腐肉。
方解:有补气益血,解毒消肿,排脓生肌的作用。
主治慢性骨髓炎。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105例,痊愈92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8.1%。
疗程最短27天,最长半年,平均疗程45天。
注意: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油腻厚味之品;减少患肢负重,以免引起病理性骨折。
#健康明星计划#。
[转]骨髓炎方【13个】骨髓炎处方1:去壳巴豆包煎60克,猪脚1对(小儿体弱者减半)。
将二味加水6斤共炖至烂,浓缩至800克时去巴豆及脚骨,不加盐,1日分2次空腹服下。
如不愈,每隔1周再服1剂。
可连服10至20剂。
对慢性骨髓炎、骨结核、多发性脓疮瘍都有效。
处方2:三七45克,红花60克,蜈蚣100条。
共研粉,分成60包。
每服1包,日服2次。
治慢性骨髓炎。
处方3:蟾酥。
研粉。
每次5毫克,日3次。
饭后服用。
直至慢性骨髓炎瘘孔闭锁后,巩固1至2个月。
也可以0.1%的蟾酥液向瘘孔内每日或隔日滴入1次。
3个月1疗程。
治骨髓炎。
处方4:鲜独角莲(八角盘)2份,樟丹1份,香油2份。
独角莲切片在香油中炸黄取出弃之。
炼药香油滴水成珠,倒入樟丹,搅拌呈黑色,入冷水中。
成膏药,外贴敷。
治急慢性骨髓炎。
处方5:水银30克,白矾24克,火硝21克。
将上药用升华方法制成。
色黄者为黄升丹,色红者为红升丹。
药存久者为佳。
用时将75%酒精浸泡过的细棉绳沾药适量后,插入窦道至顶端。
初次用要多,以后要减少。
毒肉腐脓去净即停药。
对药过敏者禁用。
主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处方6:去壳巴豆,黄蜡。
把黄蜡在铜勺中溶化,稍凉入巴豆,不粘连拨出置瓷盘中,粒粒分开,冷凝后入瓶备用。
用时,每日2次,每次5至7粒,早晚空腹囫囵温开水送下。
防泻肚。
以愈为度。
可抗痨杀虫,对各种骨结核很效。
处方7:芫花3克,鸡蛋3个。
共煎煮蛋,蛋熟去壳服之。
治骨髓炎。
处方8:全蝎30克,蜈蚣4条,地鳖虫27克。
共焙干研末。
每服9克,小儿减量。
用时,将药粉混入鸡蛋内,蒸熟,饭前服。
1日3次。
主治骨结核。
处方9:全蝎30克,蜈蚣30克,甘草3克。
研细加工成丸。
每服0.9-1.2克,日3次。
主治骨结核。
处方10:活蟾蜍1只,捣烂敷患处。
隔日换药1次。
3次见效。
治骨结核。
处方11:蒜苗30克,生姜20克,葱白15克,花椒6克。
共捣如泥,贴敷患处。
日换1次。
治骨结核。
处方12:煅牡蛎30克,蜈蚣3条,五枝水(杨、柳、桃、槐、艾)适量。
骨髓炎要怎么治疗中医的方法外周血管(25%):糖尿病(30%):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采用扶正祛邪、内外同治的治疗原则。
辨证选方:1.血虚寒凝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细辛,桂枝,桑寄生,牛膝,茯苓,防已,当归,川芎,白术,生甘草。
体虚者加党参,杜仲;病在上肢加羌洽,姜黄。
2.气血两虚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黄芪,肉桂(冲服),炙甘草。
3.肝肾不足方药:阴虚者:秦艽鳖甲汤加减。
地骨皮、柴胡各,秦艽、知母,鳖甲,当归,玄参。
阳虚者:阳和汤加减。
熟地,白芥子,炮姜,麻黄,甘草,肉桂,鹿角胶(烊化冲服),补骨脂,白术,茯苓。
4.热毒蕴结方药:五味消毒饮合托里透脓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地丁,党参,白术,生黄芪,当归,山甲,角刺。
热盛者加黄连,黄芩,栀子,去党参、白术、黄芪。
中成药1.万灵丹(《医宗金鉴》):用量及用法:每服1粒,葱头、豆鼓煎汤或温酒送下。
适应证:附骨疽风寒湿邪为患。
2.抗炎灵片:每次4片、每日3次,适应证:临床症状已消的附骨疽、巩固治疗。
3.六味地黄丸:每服8丸,每日3次。
适应证:肝肾不足。
三、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疲劳过度,过于劳累会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此时细菌可乘虚而入导致骨髓炎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对症(关节炎)找方手册方一:桑树枝、杨树枝、松树枝、柳树枝、国槐枝各100克,加适量水煎煮,即成“五枝汤”。
每日一剂,分二至三次服,连服三剂。
方二:将“金边兰”叶片去皮,用叶肉擦患处,受湿的皮肤即出现小颗粒、发痒,多次擦试,小颗粒可消失,风湿性关节炎可以除去。
方三:将黄蒿籽放在锅里炒热,装在布袋内敷于患处,每日一次,直至治愈。
农村的患者,可以利用摊过煎饼的热鏊子窝,把灰掀起,将整棵的黄蒿铺在热地上,上面铺席子,将患处置于席上,盖上棉被,这样很快就出透了汗,疼痛也就消失了,凡是因风寒潮湿引起的腰腿疼痛症均可用此方法治疗,轻者一次见效,重者可反复进行,直至痊愈为止。
方四:取新鲜桑叶,用水洗净,放笼内蒸熟、晾干,平时用开水泡当茶喝。
方五:凡关节炎红肿疼痛,或膝关节渗水(滑囊炎),均可用苍术50克,黄柏40克,苡米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次。
方六:穿山甲、全蝎、当归、僵蚕、麻黄、桂枝、牛膝、木瓜、杜仲6克,川断、红花各10克,甘草3克。
将乌鸡一只去内脏,把上述中药放入鸡脏内,入锅内煮熟(不放盐),食肉喝汤。
此方治疗类风湿。
方七:老鹳草500克,上肢痛加桂枝50克,下肢痛加牛膝50克,疼痛严重者加乳香、没药各50克,用水4000毫升,将上药煎煮至1000毫升左右时,去药渣,过滤后再煎浓缩至700毫升,兑入60度以上好烧酒300毫升,共装瓶内。
每日3次温服,15日喝完。
此方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八:用蜜蜂蛰关节部位,每次蛰2——3针,隔2天蛰一次,轻者一般3次即可,被蛰处出现红肿,一般2天后消失,红肿后再蛰。
原理:经蜜蜂蛰关节部位后,发生肿胀,从而疏通血液循环渠道,恢复关节部位的热量“正常供应”,解除病痛。
方九:生姜60克,柳树根1000克。
水煎,先熏后洗,每日一次,主治慢性关节炎。
方十:虎杖根茎300克。
捣烂,泡于1000毫升白酒中,放置15后可用,每次服此液15毫升,每日2次。
方十一:牛膝根、薏苡仁各5克,接骨木嫩枝10克。
慢性骨髓炎外治经典良方
◆调敷疗方:乳香、没药各100克,血竭10克,大黄、儿茶各70克,均研极细末,每次视创口大小以蜂蜜适量调敷。
◆敷贴疗方:甘草150克,研末,加麻油适量,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包敷疗方:地捻叶、番石榴叶、小驳骨(溪桃草)、枫树叶、蒜头各适量。
未溃者加了哥王叶并加大米醋、蒜头适量。
有死骨者加吊金丹。
溃疡面将愈时加象皮冰片。
上药共捣烂如泥,菜叶色好,用稻草烧至药色变黄,取出先用以熏蒸患处,待温适宜时,用药包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外敷法:毛桃根白皮,加红糖少许,捣烂外敷患处。
◆热敷法:大戟、芫花、甘草、甘遂、海藻各30克,香油500克、黄丹250克。
上药除黄丹外,浸入香油5~7日后,入锅慢火煎熬,至药枯浮起为度,离火片刻去渣,然后,将黄丹逐渐加入锅中,边加边搅,至乌黑漆亮,滴水成珠为度,摊于牛皮纸上备用。
用时将药膏加热后,贴于患处,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外敷双足涌泉穴:胡椒30克,黄丹、火硝、明矾各9克,麝香1克,共研细末,用蜂蜜调制成2个小丸,敷于双足涌泉穴,用布包扎绷紧,每6个小时换药1次,连续15次。
◆涂擦疗方:老狗骨头1个,用木柴烧成炭(切勿烧成白色),研成细末与熟石膏、升丹粉按3∶1∶1的比例以熟香油调成膏状备用。
用时将局部清创后,将药膏适量涂于患处,用纱布包扎,隔日更换1次。
◆药浴疗方:鲜野菊花(除根茎)全草500克(干100克),鲜芙蓉叶400克(干100克),藤黄1克,加水5 000毫升,煎至2 000毫升,趁热湿浸患处,每日1~2次。
(王孝成)。
治疗颜面丹毒、流注骨髓炎、红肿疼痛验方名方秘方
治疗颜面丹毒、流注骨髓炎、红肿疼痛验方名方秘方
颜面丹毒解毒汤:大青叶30g、板蓝根30g、元参15g、生地30g、双花20g、僵蚕10g。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颜面丹毒。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煎两次。
疖肿:针至阳穴,大艾炷隔蒜灸患部10~15壮。
重退火药:蜈蚣末10g、全蝎末10g、东丹30g。
用法:上药研成极细末,和匀,撒在薄膏药上贴在患处,一至二次,即能全部发散。
主治:一切疔、疮、痛、疖、疽,红肿初起,未成脓者。
黄散药:顶腰黄15 g 、煅陈熟石膏粉5g、白芷末5g、百寿老梅片3g。
用法:上药和匀研极细末,反出亮光最佳。
与重退火药同时使用。
主治:流注、骨髓炎,能消肿发散。
慢性骨髓炎中药方剂41篇
中医方剂(一)
【辨证】病后余邪,客于筋骨。
【治法】育阴潜阳,活血驱邪。
【方名】健骨解毒汤。
【组成】知母20克,黄柏15克,肉桂3克,锁阳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苏木9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龟板20克,全蝎3克,黄芪20克,桔梗9克,碎补2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罗禹田方<骨髓炎>
免责声明:本站偏方均根据民间及网络流传整理而成,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相关偏方
跟骨骨质增生中药方剂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中药方剂
骨结核的症状和秘方
醋泡透骨草治足足跟骨刺
颈椎病偏方
骨髓炎、骨结核病
骨髓炎中药方剂
颈椎病中药方剂
骨刺增生中药方剂
骨刺中药方剂
骨质增生症中药方剂
髌骨软骨炎中药方剂
陈旧性骨折中药方剂
治疗足跟痛方集锦
慢性骨髓炎中药方剂
骨质疏松症的偏方
颈椎病的偏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偏方针灸治疗颈椎病
治脊椎病方
韭菜治关节痛
米醋浸泡红花治骨刺腰椎骨质增生中药方剂肋软骨炎中药方剂
颈椎增生中药方剂
关节炎、肩周炎
劳伤腰痛
腰椎盘突出
肾亏腰痛
坐骨神经痛
颈椎痛
骨刺
四肢酸麻、腿抽筋
扭伤、四肢无力
跟骨痛的秘方
脱肛
内、外痔疮
痔疮15
无花果叶治痔疮
提脚跟走路治痔疮。
骨髓炎方(赵永昌)[组成] 熟地15克当归12克破故纸10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骨碎补12克太子参15克川I芎15克威灵仙 10克牛膝12克防风10克木瓜10克 [功效] 补脾益肾,强筋健骨。
[主治] 骨髓炎。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方解] 方中以熟地、故纸、川芎补肾养血;参芪茯苓健脾益气,并辅之以防风、牛膝、灵仙、木瓜、骨碎补等祛风湿、通经络、坚骨强筋;共奏补脾肾、益气血、通经络、祛邪毒,促其愈合之功。
[加减] 骨髓炎现代医学有急慢之分,中医论治当分其阴阳寒热,邪正虚实。
本方一般适宜于慢性者,常有瘘管形成,或中有死骨致伤口经久不愈,并兼体倦乏力,面白虚赢,纳食减少,舌质偏淡,脉细无力。
因脾主肉,肾主骨,骨烂肉腐是脾肾两虚,气血大衰,其证纯属阴寒。
当以扶正为主,温养脾肾,大补气血以托毒外出,促其生肌长肉。
若疼痛明显,多加入祛瘀止痛之乳香、没药各10克;脓液较多则合清热解毒之公英、地丁等;寒甚者炮附子亦可加入。
疮口破溃,则应配合外治之法:一般在早期感染明显时,清创可用四黄膏换药,以消炎解毒;慢性期时则以红粉纱条换药,以促其生肌长肉收口。
. (按语] 骨髓炎相当于中医附骨疽、附骨流注等范畴。
可发生于全身,但尤以四肢之长管状骨为多。
其发病原因,古人多认为是阴寒毒邪流注筋骨;或由体虚之人元气素亏,风寒之邪乘虚入里,以致气血凝滞,荣卫失和而成;或由骨肉受损,寒毒之邪内侵,凝滞筋骨而致。
本证虽属阴寒入骨之证,但可郁久化热,而致热盛肉腐化脓,蚀伤骨质,经久不愈,成为顽证。
此时也绝不可一味寒凉,以防伤其气血,更致缠绵难愈。
(典型案例] 孟某,女,28岁。
左拇趾肿痛已两年,创口长期不愈,并从伤口取出死骨多块。
经X线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骨髓炎,局部脓液较少。
症属气血虚衰,余毒内恋,故疮口不敛。
经用上方加减十付,并以红粉纱条换药,很快愈合。
经x线拍片报告,骨质完全恢复正常。
对症(骨髓炎)——找方手册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约占75%;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约占10%;其它如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能引起本病。
急性血原性胃髓炎是化脓菌由某一部位的病灶进入而引起,常见的病灶多位于体表,如疖、痈、毛囊炎以及扁桃体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但亦有查不出原发病灶的。
无论有无原发病灶,血流中有细菌,是造成骨髓炎的先决条件,但还必须具备有诱发的条件,才能造成骨感染、诱发条件为:(l)机体抵抗力。
骨髓炎的发病决定于人体抵抗力的强弱。
影响抵抗力的因素很多,如久病初愈、体弱、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着凉等。
(2)局部抵抗力。
创伤不是引起骨髓炎的直接原因,但与发病可能有间接关系,在临床上病人常主诉有创伤史,可能由于损伤使局部抵抗力降低,毒力小者则发病轻。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疔,疖、痈、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等病后余毒未尽,深蕴于内,经骨而继发,亦即所谓“余毒流注”所致;由于本病附骨成脓,故又称“附骨痈”(急性骨髓炎)或“附骨疽”(慢性骨髓炎),因其溃后常形成窦道,可有死骨脱出,而又称“脱骨疽”。
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因感染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一般有中毒症状如发冷、寒战,体温急剧上升,高达30—40℃,脉搏加速,全身虚弱,白细胞计数增高,可高达30000以上,血沉率快,血细菌培养常为阳性。
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有死亡者。
急性骨髓炎的病例。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即转为慢性骨髓炎。
临床上一般以在发病后4周内,死骨未形成前为急性期,以后为慢性期。
一般在急性期后,仍有低热和局部肿痛,或已有窦道;有时临床上已愈合,但在数月或甚至数年后突然发生周身发热,患肢疼痛,原来的窦道口红肿,继而溃破;经休息或治疗,上述症状消退,但仍遗有窦道,如此反复发作。
X线检查在早期常无骨质改变,一般在发病后2周才开始显示病变。
但早期摄片可作为对照;早期X线检查虽无骨质改变,但仍不能排除骨髓炎。
应该以临床表现为根据。
否则会延误诊断和治疗。
2-3周后,X线表现骨质疏松,一般在干骺端处有一模糊区和明显的骨膜反应,并可见到肿胀的软组织阴影,数周以后出现骨破坏现象,周围骨萎缩,死骨和骨壳形成,以后出现硬化的死骨阴影。
慢性骨髓炎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
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间,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
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时不能显影,所以实际存在的数目往往比照片上所显示的多。
为了明确死骨或骨腔与窦道的关系,可用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作窦道造影。
慢性骨髓炎还可能有畸形、关节强直、癌变等并发症1.鸡红汤[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慢性骨髓炎。
[处方组成]鸡屎藤30克、红孩儿15克,水煎服。
蔗糖为引。
[辨证加减]脓多时用鸡麻莽粉(鸡屎藤、苎麻蔸、水莽根等量,加食盐少许,共研细末)外敷伤口;脓液稀少时,用鸡莽粉(鸡屎藤100克、冰片20克、水莽根30克共研细末)适量外敷疮口,每日1次,有死骨者用樟蜣散(樟树皮100克、蜣螂50克共研细末)适量外敷疮口,每日1次;有窦道或痿管者,则用红升丹药线插窦道及瘘管中,外敷樟蜣散。
[疗程疗效]治疗慢性骨髓炎198例,年龄5个月-68岁,病程89天-21年零3个月。
结果痊愈63例(31.8%),显效87例(43.9%),有效31例(15.7%),无效17例(8.6%)。
总有效率91.4%。
平均治愈时间90天。
[处方来源]江西省弋阳县中医院施文峰。
[处方备注]方中鸡屎藤有活血止痛、补肝肾、强筋骨、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作用;红孩儿具有活血补血、止血、理气止痛等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明显杀灭作用。
(朱钢)2.复方骨髓炎糖浆[功能主治](l)方功能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主治急性骨髓炎湿热损伤型。
(2)方功能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主治急性骨髓炎风寒湿型。
(3)方功能滋阴解毒,育阴潜阳;主治慢性骨髓炎阴虚型。
(4)方功能托里解毒,温阳益气;主治慢性骨髓炎阳虚型。
[处方组成](l)二花15克、连翘15克、归尾15克、紫花地丁15克、桑枝15克、土苓15克、赤芍10克、苡米10克、冬瓜仁10克、丝瓜络10克、桃仁10克、黄柏10克、生栀子10克、黄连3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生草3克,水煎取汁,浓缩制成糖浆100毫升瓶装。
成人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病重者剂量加倍,小儿减半。
(2)桑寄生10克、防己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黄芪10克、杜仲10克、独活5克、防风5克、秦艽5克、桂枝5克、细辛1.5克,制服法同(1)方。
(3)土茯苓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鳖甲15克、醋龟版15克、沙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生杭芍10克、阿胶10克、炙甘草6克,制服法同(l)方。
(4)黄芪15克、二花15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土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白芷10克、皂刺10克、桔梗10克、川芎6克、甘草3克,制服法同(1)方。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急慢性骨髓炎共1000例,其中急性285例,均用(1)、(2)方治疗,除13例因并发脓毒血症而加用抗感染西药外,均获临床治愈;慢性715例,均有伤口,其中613例经服(3)、(4)方,并配合换药引流而治愈,102例有较大死骨形成,配合手术也痊愈。
[处方来源]湖北公安第二人民医院罗安民(徐荣禧)3.朱血丸[功能主治]功能清热攻毒,软坚散结,去腐排脓,通络生新。
主治慢性骨髓炎。
[处方组成]朱砂4.5克、血余炭1.5克、血竭4.5克、明矾1.5克、黄蜡10.5克、麻油(香油)少许、猪肝45克(或牛肝45克),疼痛加乳香9克、没药9克。
制法:将朱砂、血竭、血余炭、煅明矾共研细末;将猪肝切成薄片放入麻油中,用铁锅炸脆,取出烘干研细末;将黄蜡放入锅中液化后离火。
上述药末倒入蜡液中用筷搅匀,待冷凝成固体状做成等5丸(应用于儿童做成8丸),每日1丸,每丸分3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1疗程。
[辨证加减]如局部有痿管可用28-35度卤水液倒人烧瓶内加温至35-45℃,用注射器吸取后注满管腔冲洗,腔小壁厚隔日1次,腔大壁薄每周1、2次。
[疗程疗效]治疗77例,痊愈39例,好转30例,无效8例。
[处方来源]安徽芜湖地区人民医院郭日植(徐荣禧)4.骨康膏[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生肌排骨。
主治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病理骨折和骨质破坏。
[处方组成]活公鸡1只、乳香15克、没药15克、血竭4克、骨碎补12克、五加皮20克。
制法:将鸡拧死(勿见铁器),去掉羽毛及腹腔中脏器,剩下整个鸡皮备用,用石臼将肉、血等捣烂如泥,将诸药共研末混匀,与鸡肉泥一起摊于鸡皮上,直接敷于患处,用绷带包扎后外以小夹板固定。
24小时后去除药物继续以小夹板固定,隔5-7天敷1次。
少数人敷药局部可出现红肿、瘙痒或粟米样丘疹等反应,1-3天后自行消退,不需处理。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病理性骨折78例,痊愈63例,显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属骨质破坏(疏松型)151例,痊愈115例,显效2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0.7%。
[处方来源]山西省稷山县骨髓炎医院杨文水。
[处方备注]杨氏认为,慢性骨髓炎引起的骨折与骨质破坏其标在骨,其本在肾,而公鸡血可补中益肾,通经络,主踒折骨痛及痿痹,公鸡头养肝益肾,通络活血,公鸡肉主久伤乏疮,鸡皮外敷可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渗出,以期及早治愈;辅以血竭、五加皮等药,既可加强鸡本身具有的药理作用,还可以收敛、解毒、定痛、生肌,从而发挥协同作用,以达预定效果。
(徐荣禧)5.烟丝槟榔治骨结核[功能主治]杀菌,镇痛。
用治骨结核、化脓性膝关节炎等。
[处方组成]烟丝100克,槟榔l00克,牡蛎(先煅末)50克,白芷50克,姜汁、面粉各少许。
[辨证加减][疗程疗效][处方来源]偏方大全[处方备注][制用法] 共研和,以姜汁加面粉调如糊。
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
6.鲜烟叶治骨髓炎[功能主治]消炎,镇痛。
用治骨髓炎。
[处方组成]鲜烟叶100克,鲜鱼腥草l00克,盐少许。
[辨证加减][疗程疗效][处方来源]偏方大全[处方备注][制用法] 三味共捣烂。
涂于患部,每日换药1次。
7.食猫羹治骨痨[功能主治]开阴邪、散郁结。
用治骨痨。
[处方组成]家猫。
[辨证加减][疗程疗效][处方来源]偏方大全[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猫杀后,去皮及内脏,洗净煮烂成羹,加盐、酒、酱油等。
食用。
注骨痨,中医学病名,亦称“流痰”。
相当于骨与关节结核,常伴发“寒性脓肿”。
病变部位以脊柱为多见。
多由肾虚寒邪痰浊凝聚所致。
症见腰部酸痛,活动受限,初期肿胀不明显,不红不热,一般在半年以上才酝酿成脓,而感肿胀。
破溃后流脓稀薄,夹有豆腐渣样物质,继而形成瘘管,收口缓慢。
亦可兼有潮热、盗汗等。
据《浙江中医》1957年11期介绍治验病例:陈姓患者,28岁。
右股外肌肿胀疼痛,继之左锁骨下亦肿痛,两三个月后破溃流脓水,延至四五个月,胸背、腿部连发7处,自行破溃流脓。
经中西医治疗3年无效,后食家猫3只而愈。
又,王姓患儿,l0岁,胸、腰、腿、臀连续发生脓肿,体温38~39。
c之间,中西医治疗无效,试食家猫肉2只而愈。
8.三黄灌注液[功能主治]功能行瘀通络,清热化湿。
主治骨髓炎。
[处方组成]黄连900克、黄柏1200克、大黄1800克、甘草450克,上药蒸煮后提纯而制成无菌溶液,每毫升内含生药0.03克,配成3%浓度,灌注于500毫升空瓶内,用于病灶清除术后所残存的骨腔闭塞灌注引流,每日3000毫升,以24小时维持灌注,一般持续1-2周,待引出液清澈后方可拔管。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50例,其中优43例,良6例,可1例。
[处方来源]湖北省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罗安民[处方备注]慢性骨髓炎对血瘀、湿热、毒邪滞留于筋所致,故本方选用清热解毒、行瘀通络之峻药,施用于病灶局部,能使细菌在血管、伤口内不能存留和繁殖,而有利于骨髓腔内肉芽组织的健康生长填充,闭合死腔,使伤口达到一期愈合。
且本方较之西药抗菌素有无副作用,无耐药性之优点。
(朱钢)9.复方蜈蚣散[功能主治]功能温经通络,解毒散瘀,扶正托里。
主治慢性骨髓炎。
[处方组成]蜈蚣60克、淫羊藿30克、肉桂10克,共研细末,每日20-30克,分2-3次按辨证分型加药煎汤送服。
[辨证加减]湿热蕴毒型去肉桂,加银花30克、连翘10克、花粉10克、桃仁10克、玄参15克、甘草6克;脾肾阳虚型加黄芪30克、银花15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炙草10克、炮姜6克、白芷6克;气血两虚型加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炮姜6克。
后二型均同服十全大补丸或参芩白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