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94.14 KB
- 文档页数:3
黄芪桂枝五物汤风湿病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来源于《金匮要略》:“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
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
此方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的治疗,近年来对风湿病的应用研究有进一步进展。
以下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产后身痛、雷诺氏综合征五个疾病作一综述:1、类风湿性关节炎王氏等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将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30g,当归10g,桂枝10g,川芎10g,羌活10g,独活10g,制川乌10g,细辛6g,山甲15g,全蝎6g,蜈蚣2条,鸡血藤30g,海风藤30g,络石藤30g) 。
若上肢关节疼痛为主者加桑枝30g,青风藤30g;下肢关节疼痛为主者,加寄生30g,杜仲15g,牛膝30g,川断15g同时配合口服雷公藤多甙片。
对照组只给予口服雷公藤多甙片。
疗程2个月。
治疗组临床治愈29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
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
刘氏等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对照组29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 生黄芪30g,桂枝12g,芍药20g,知母15g,当归15g,生甘草6g,川芎15g,补骨脂10g,骨碎补6g,威灵仙30g,浙贝母15g,莪术12g,汉防己15g,防风15g,炒白术15g,陈皮6g,地虫6g,王不留行12g,杜仲15g。
1剂3煎,前2煎口服,第3煎外洗,药渣外敷) ,疗程3个月。
结果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2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51.7%:治疗组临床痊愈13例,显效7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0.3%。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摘要:目的:探究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96例(2022.1-12)类风湿关节炎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组: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证候积分更低(P<0.05),晨僵时间更短(P<0.05)。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加速相关症状的改善,症状缓解更明显,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类风湿关节是常见且比较难治的一种免疫系统病症,在中青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关节双侧对称性肿胀、变形为主,并伴随疼痛、肿胀等表现,可影响活动能力,影响关节功能,是一种侵蚀性关节炎症病变。
该病病程长,逐渐进展,但是复发率高,被临床视为可致残的一类免疫性疾病,据相关统计,患者发病5-10期间的致残率最高可达到60%,这一数据之可怕使不少的患者都加重了心理的负担,该病最大的危险之处还在于可引起其他重要器官的病变,关节外损害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1]。
西医治疗该病主要应用激素类药物以及非甾体抗炎药,可快速减轻症状,但是治疗并不彻底,只是短期控制症状,无法根治,药物剂量的长时间摄入还容易引起身体的其他损伤,副作用大,因此,如何进行安全且有效的治疗也成了棘手的问题之一。
中医早有类似于该病的认识,“痹症”与之症状对应,中医理解中,痹症与风寒湿邪侵入有关,以经脉闭堵不通为病机,需要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药案对症干预,以促进经脉的通畅,强壮筋骨。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2],被记载在血痹的治疗中,以扶正固本,驱散风寒湿邪等病变。
本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应用此方剂治疗,探究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6例(2022.1-12)类风湿关节炎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男28,女20,年龄35~80岁,平均65.31±0.15岁,观察组:男25,女23,年龄37~77岁,平均65.26±0.13岁,通过对比两组的个人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黄芪桂枝五物汤辅治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刘志队;史丽璞;郇稳;韩丹【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辅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 观察组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结果:症状积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辅治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症状, 提高疗效.【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9(035)003【总页数】2页(P315-316)【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甲氨蝶呤片;黄芪桂枝五物汤【作者】刘志队;史丽璞;郇稳;韩丹【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南郑州 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21 临床资料共86例,均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观察组男17例,女26例;年龄35~68岁,平均(51.5±3.2)岁;病程1~3年,平均(2.2±0.5)年;关节功能Ⅰ级13例,Ⅱ级20例,Ⅲ级10例。
对照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36~68岁,平均(52.0±3.3)岁;病程1~4年,平均(2.5±0.6)年;关节功能Ⅰ级12例,Ⅱ级25例,Ⅲ级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2009年ACR/EUL中RA标准[2],通过对滑膜炎的持续时间、血清学、急性时相反应以及血学4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在6分以上则可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①临床症状:主诉存在明显的疼痛,并且已经发生了关节畸形,关节无法弯曲或伸缩;②发病期:一般在秋冬季节发病;③高发人群:中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④检查:红细胞沉降率上升,体内的类风湿性因子高于正常水平[3]。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效与作用1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效与作用:治疗类风湿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营卫气血俱虚、邪入血分之血痹症方,全方奏益气通阳、甘温除热、祛风逐湿、通络行痹之功效。
临床观察表明,本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确具疗效,能有效地改善和消除症状,控制病情,减少本病的反复发作,预防感冒。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通过益气温阳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而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循环,有利于祛邪生新,通络行痹。
该方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发挥调节作用而达到治疗效果。
2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偏方1、治血痹游走疼痛,加牛膝、桃仁、红花、桔梗、鸡血藤等。
2、治中风,半身不遂,肌肉消瘦,气短自汗;或半身自汗出,脉沉无力,若兼身痛,可加川芎、地龙、丹参、当归、元胡等。
3、治产后身痛,腰痛,汗出恶风,舌淡,脉来无力,若出血过多。
可加当归、阿胶、杜仲、鸡血藤等。
4、治产后腰腿痛:根据产妇大部分有气血虚弱,营卫俱虚,卫阳不固,腠理空虚,易受风寒侵袭之特点,运用黄桂枝五物汤加减,原方重用黄芪120g,桂枝15g。
下肢痛加杜仲、牛膝、木瓜各9g;上肢痛加防风、秦艽、羌活各9g;腰疼重加补骨脂、川断、狗脊、肉桂等。
5、治多发性神经炎:感觉障碍为甚加当归、川芎;运动障碍为甚加附子、白术;营养功能障碍为甚加热地、红花。
6、治肢体麻木:本方用黄芪25g,桂枝、白芍各9g,生姜、大枣各12g。
气虚重用黄芪,加党参、白术;阳虚加制附子、当归、熟地;血虚加当归、阿胶(烊服)、鸡血藤;血瘀减白芍,加赤芍、川芎、当归、红花;湿阻经脉加陈皮、云茯苓、薏苡仁、苍术;上肢麻木加羌活;下肢麻木加牛膝。
7、治银屑病:药用黄芪50g,桂枝、当归、防风、连翘各15g,甘草lOg。
进展期加生地30g,双花20g,天花粉15g。
瘙痒重加白藓皮30g。
静止期加丹参、赤芍各25g,薏苡仁20g,天花粉15g。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配方、医案【组成】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分2次温服,每日1剂。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全身胶原组织病变,一般认为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周身关节酸胀窜痛,对称累及肩、肘、腕、髋、膝、踝等大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阴雨天症状加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萎缩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肯定,具有关节炎病变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早期有游走性的关节肿痛和运动障碍,晚期有关节僵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
一般认为气血营卫内虚是其内因,风寒湿诸邪及外伤是其外因,气候变化,居住环境及过劳体虚常是诱发因素。
本病中医属“历节风”、“痛风”、“痹证”等范畴。
临床可分行痹、着痹、痛痹,临床均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
(1)根据《湖北中医杂志》1995,6:11,覃厚华报道: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痛痹114例。
结果:显效111例,无效3例。
最多服药120剂,最少服药2剂(药酒剂),平均服5.6剂。
处方:黄芪30克,骨碎补30克,白芍30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续断15克,桂枝10克,炙草10克,生姜10克。
加减:若是湿邪偏重,加桃仁15克,防己15克;风邪偏重加防风15克。
文火,水煎服,每日3次,每日1剂。
(2)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5):350,柴可夫等报道: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合中药外洗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
结果:36例中,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甘草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薏苡仁15克,鸡血滕15克,雷公藤15克。
加减:上肢痛加桑枝10克,片姜黄10克;下肢痛加川牛膝10克,防己10克;腰膝痛加续断10克,狗脊10克,桑寄生10克;关节肿胀加萆薢10克,木通6克;疼痛严重加川乌10克,草乌10克。
• 中医中药 •145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无特异表现:上腹部不适或饱胀或隐痛或嗳气或嘈杂等,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学把它归为“胃痛”“痞满”“嗳气”“吐酸”“嘈杂”等范畴。
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节律的加快,饮食失常,压力过重,致肝失调达,乘脾犯胃,导致土壅木郁,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所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脾失健运,胃气壅滞而失于和降,则发为病。
同时脾虚则血运失畅,脉络不利则为血瘀。
长久的淤塞血脉经络,导致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形成[4]故予疏肝健脾,和胃通络为主治疗。
消痞颗粒是院内前辈经验积累形成院内制剂。
全方在四逆散的基础上加减形成。
方中党参善补脾胃之气,柴胡疏肝开郁,使肝气条达,白芍柔肝和血,缓急止痛,与柴胡伍用,白芍之酸敛养血柔肝,补肝之体制肝之用,柴胡之辛散补肝之用,二者刚柔相济,而疏肝解郁止痛;枳实辛散温通,消积除痞;通络活血、化瘀生新;乌梅味酸,益胃生津,乌梅、白芍同用养阴活血,化瘀通络,酸甘化阴,对于脾胃阴伤所致胃黏膜腺体萎缩可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现代研究证三七可改善胃黏膜微循环,促使炎症吸收,有利于胃黏膜修复及肠化的逆转作用[5]。
诸药共用有:酸辛相配,柔肝疏肝,调木扶土;辛温散寒,祛除邪气;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扶助正气;甘缓和中,调补脾胃,顾护气血之功,故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16.[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3] 房静远,刘文忠,李兆中,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12.[4] 申兰国,曹志群.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7):883-885.[5] 范文东,章浩军,李丽.“保胃抗萎方”联合艾灸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1):58-60.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崔世军(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新疆 昌吉 831100)【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