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的损伤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轴承常见的损坏现象及原因一、前言轴承是机械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支撑旋转的轴和减少摩擦。
然而,在长时间使用中,轴承会出现各种损坏现象,这些损坏现象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甚至导致机器停工。
因此,了解轴承常见的损坏现象及原因对于保护机器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常见的轴承损坏现象1. 疲劳裂纹疲劳裂纹是轴承最常见的故障之一。
它通常出现在滚道表面或滚珠上,并且与负荷、转速和润滑状态等因素有关。
疲劳裂纹会导致轴承失效并产生噪声。
2. 轨迹异常当轴承受到不适当的负荷或运行条件时,可能会出现轨迹异常。
这种情况下,滚道表面会变形或磨损,并且可能导致滚珠失去正确位置。
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更严重的故障。
3. 磨损轴承在长时间使用中会出现磨损现象,通常是由于摩擦和磨损引起的。
轴承的磨损会导致失效、噪声和振动等问题。
4. 锈蚀轴承在长时间使用中,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润滑和保护,就会出现锈蚀。
这种情况下,轴承表面会产生腐蚀或氧化,并且可能导致轴承失效。
5. 粘着当润滑不足或使用不当时,轴承可能会出现粘着现象。
这种情况下,滚珠和滚道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导致轴承失效。
三、常见的轴承损坏原因1. 载荷过大或不均匀当载荷过大或不均匀时,会导致轴承受到过度压力或负荷。
这种情况下,轴承容易出现裂纹、变形、磨损等问题。
2. 转速过高或过低当转速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对轴承造成影响。
转速过高可能导致润滑不足、温度升高等问题;转速过低则可能导致轴承失去润滑和冷却。
3. 润滑不良或污染润滑不良或污染是轴承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轴承没有得到足够的润滑,就会导致磨损、摩擦、粘着等问题。
而污染物则会影响润滑油的性能,导致轴承失效。
4. 安装不当安装不当也是轴承损坏的原因之一。
如果安装时对轴承施加过大的力或者安装位置偏差过大,都会对轴承产生影响。
5.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轴承造成影响。
例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腐蚀性气体等都可能导致轴承失效。
国外轴承故障实例标题:国外轴承故障实例正文:在机械设备中,轴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支撑和保护着旋转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然而,轴承有时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故障,导致设备停机和生产中断。
下面将介绍几个国外的轴承故障实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轴承故障的原因和对策。
1.磨损故障在一家国外工厂的生产线上,一台大型机械设备的轴承出现了严重的磨损故障。
经过调查,发现这是由于设备长时间运转导致轴承润滑油的老化和污染,使得轴承无法正常润滑。
解决方法是定期更换润滑油,并加强设备保养和维护,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转。
2.疲劳断裂在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的生产线上,一辆车辆的轮毂轴承发生了疲劳断裂。
经过分析,发现这是由于轴承承受了过大的载荷和频繁的震动,导致轴承材料疲劳,最终断裂。
解决方法是优化设计,增加轴承的强度和耐久性,并加强对车辆的振动监测和维护。
3.过热故障在一台国外的工程机械上,液压泵的轴承出现了过热故障。
经过检查,发现这是由于液压泵长时间运转,轴承没有得到足够的润滑,摩擦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
解决方法是增加润滑油的供给量,确保轴承正常运转,并定期清洗和更换润滑油。
4.污染故障在一家食品加工厂的生产线上,设备的轴承出现了污染故障。
经过调查,发现这是由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杂质进入轴承,导致摩擦和磨损。
解决方法是增加设备的密封性,减少污染物的进入,并定期清洗和维护轴承。
通过以上国外轴承故障实例,我们可以看到轴承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润滑不良、过载、设计不合理、污染等。
为了避免轴承故障带来的生产损失,我们需要加强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更换轴承,并提高对轴承故障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只有保持轴承的良好状态,才能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轴承的损伤分析及预防轴承是现在机器中广泛应用的部件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机器的寿命。
因此,对轴承的损伤进行分析,能够为机器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其损伤的预防能够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以滚动轴承为例,通过对轴承使用中常见的损伤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希望能够为广大设计者提供更广阔的改进和创新思路,从而为延长轴承及机器的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标签:轴承;损伤;预防;措施1前言轴承是影响机器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机器性能和传动效率的主要原因。
因轴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机器的可靠性,因此高端轴承市场长时间以来主要被国外垄断,国内的轴承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近几年随着国内加工设备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高端人才的引进,在高端轴承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并在高端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为了更好的提高国内轴承整体的生产制造加工水平,对轴承的损伤分析及预防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2轴承的分类及其特点根据轴承中摩擦性质的不同,可把轴承分为滑动摩擦轴承(简称滑动轴承)和滚动摩擦轴承(简称滚动轴承)两大类。
滚动轴承是依靠主要元件间的滚动接触来支撑转动零件的,由于摩擦系数小,起动阻力小,功率消耗少,而且它已经标准化,选用、润滑、维护都很方便,因此在一般的机器中应用较广。
滑动轴承主要应用于在某些不能、不便或使用滚动轴承没有优势的场合,如工作转速特高、特大冲击与振动、径向空间尺寸受到限制或必须剖分安装(如曲轴的轴承)以及需在水或腐蚀性介质中工作等条件下,仍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滑动轴承在轧钢机、汽轮机等各种仪表中应用颇为广泛。
滚动轴承可以概括的分为向心轴承、推力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三大类。
向心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推力轴承只能承受轴向载荷,向心推力轴承既能承受轴向载荷又能承受径向载荷。
3滚动轴承的构成及其材料的热处理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轴承滚动体和保持架等4部分组成。
轴承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轴承是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关键部件,而轴承故障的出现会导致设备
运行不稳定甚至停机。
了解轴承常见故障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对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1. 磨损和疲劳:长时间的运行和重负载会导致轴承表面出现磨损和疲劳。
此时,需要定期检查轴承,并及时更换受损的轴承。
使用合适的润滑剂可以减少磨损和疲劳的发生。
2. 过热:过高的摩擦会导致轴承过热。
应确保轴承正常润滑,并避免过高的轴
承负载。
定期检查润滑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充分润滑,并清理冷却系统以保持轴承的正常工作温度。
3. 噪音和振动:异常的噪音和振动往往是轴承故障的标志。
检查轴承是否松动
或减少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
如果发现轴承损坏,应立即更换。
4. 渗漏:轴承密封不良可能导致润滑剂渗漏。
检查轴承密封,并确保安装正确。
如果发现渗漏,应重新安装或更换密封件。
同时注意定期更换润滑剂。
5. 预加载不当:过高或过低的预加载都会造成轴承故障。
通过正确调整轴承预
加载,确保轴承正常工作。
建议参考设备制造商指南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正确的预加载方法。
总之,轴承故障会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定期检查轴承并采取
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注意保持轴承的适当润滑和正确的加载,可减少轴承故障的发生。
轴承损伤的16种基本原因轴承的润滑剂不合适、过大载荷、过大预压、过大过盈量、金属粉末等的异物咬入等等情况都会造成轴承的损坏,在轴承损坏之后要充分了解轴承的使用情况,弄清楚事故发生的状况,在结合轴承损伤情况和多种原因进行考察,就可以防止再次发生。
下面就来介绍轴承损伤原因以及补救措施。
轴承损伤的16种基本原因是有:1.轴承剥离轴承再承受载荷旋转时,内圈、外圈的滚道面或滚动体面由于滚动疲劳而呈现鱼鳞状的剥离现象。
2.轴承卡伤所谓卡伤是由于在滑动面伤产生的部分的微小烧伤汇总而产生的表面损伤。
滑道面、滚动面圆周方向的线状伤痕。
滚子端面的摆线状伤痕靠近滚子端面的轴环面的卡伤。
3.轴承裂纹、裂缝所谓裂纹是指滚道轮或滚动体产生裂纹损伤。
如果继续使用的话,也将包括裂纹发展的裂缝。
4.轴承梨皮状点蚀在滚道面上产生的弱光泽的暗色梨皮状点蚀。
5.轴承微振磨损由于两个接触面间相对反复微小滑动而产生的磨损在滚道面和滚动体的接触部分上产生。
由于发生红褐色和黑色磨损粉末,因而也称微振磨损腐蚀。
6.轴承蠕变所谓蠕变是指在轴承的配合面上产生间隙时,在配合面之间相对发生滑动而言,发生蠕变的配合面呈现出镜面光亮或暗面,有时页带有卡伤磨损产生。
7.轴承电蚀所谓电蚀是指电流在循环转重的轴承滚道轮和滚动体的接触部分流动时、通过薄薄的润滑油膜发出火花、其表面出现局部的地熔融和凹凸现象。
8.轴承安装伤痕在安装和拆卸时等使用时给滚道面及滚动面上造成的轴向线状伤痕.9.轴承剥皮呈现出带有轻微磨损的暗面,暗面上由表面往里有多条深至5-10m的微小裂缝,并在大范围内发生微小脱落(微小剥离)10.轴承断裂所谓断裂是指由于对滚道轮的挡边或滚子角的局部部分施加乐冲击或过大载荷而一小部分断裂。
11.轴承压痕咬入了金属小粉末,异物等的时候,在滚道面或转动面上产生的凹痕。
由于安装等时受到冲击,在滚动体的间距间隔上形成了凹面(布氏硬度压痕)。
12.轴承磨损所谓磨损是由于摩擦而造成滚道面或滚动面,滚子端面,轴环面及保持架的凹面等磨损。
轴承损伤示例及措施滚动轴承,如果能够正确选择没有错误使用的话,可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在正确选择、正确使用的情况下,损伤状态为剥离。
另一方面,还有意外的提早损伤而经不住使用的早期损伤;作为该早期损伤的原因,有使用润滑上考虑的不够、有异物侵入、进而有轴承安装的误差和轴的挠度大、对轴和轴承箱的精度、材料研究不够等。
可以说,这些原因互相重合的情况比较多见。
所以,要在充分了解轴承使用的机器、使用条件和轴承外围结构的基础上弄清事故发生前后的状况,再结合轴承的损伤情况和多种原因进行考察,就可以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使轴承寿命达到较高期限,创造更高的价值。
◆剥离损伤状态轴承在承受载荷旋转时,内、外圈的滚道面或滚动体面由于滚动疲劳而呈现鱼鳞状的剥离现象。
原因1.载荷过大。
2. 安装不良(非直线性)、力矩载荷、异物侵入、进水。
3.润滑不良、润滑剂不合适轴承游隙不适当。
4.轴承箱精度不好,轴承箱的刚性不均轴的挠度大5.生锈、侵蚀点、擦伤和压痕(表面变形现象)引起的发展。
措施1.检查载荷的大小及再次研究所使用的轴承2.改善安装方法,改善密封装置、停机时防锈。
3.使用适当粘度的润滑剂、改善润滑方法。
4.检查轴和轴承箱的精度。
5.检查游隙。
◆卡伤损伤状态1.所谓卡伤是由于在滑动面伤产生的部分的微小烧伤汇总而产生的表面损伤。
2.滑道面、滚动面圆周方向的线状伤痕。
3.滚子端面的摆线状伤痕。
4.靠近滚子端面的轴环面的卡伤。
原因1.过大载荷、过大预压。
2.润滑不良。
3.异物咬入。
4.内圈外圈的倾斜、轴的挠度。
5.轴、轴承箱的精度不良。
措施1.检查载荷的大小。
2.预压要适当。
3.改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
4.检查轴承及轴、轴承箱的精度。
◆擦伤损伤状态所谓擦伤,是在滚道面和滚动面上,在随着滚动的打滑和油膜热破裂产生的微小烧伤的汇总而发生的表面损伤;产生带有粘着的表面粗糙的损伤。
原因1.高速轻载荷。
2.急加减速。
3.润滑剂不适当。
4.水的侵入,预压不当。
轴承损伤的十大常见现象、原因及改善方法轴承在当代机械设备中是最常用的一种零件,材料方面通常会选择轴承钢,因此每个轴承都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同样材质同样型号的轴承,会因为工况条件恶劣、外部湿润环境等因素,轴承的实际使用寿命大大减少。
本篇文章就以常见轴承损伤现象提出一些改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剥离现象:相对运转面呈凹凸状原因:轴承负荷过大、游隙过小、有异物、生锈、高温改善方法:改善工况条件、选择适合的型号、增加游隙、改善润滑2.烧伤现象:轴承发热、变色、卡死原因:游隙过小、润滑不够、负荷过大、预压太紧改善方法:增加游隙、改善油脂、重新定位安装、重新组装3.裂纹现象:目测或者用显微镜能看到轴承有缺口原因:轴承受到冲击、过盈、摩擦、安装不当改善方法:改善工况条件、选更好材质的轴承、改善安装方法、调整配合轴承4.保持架不稳定现象:铆钉脱离架裂原因:力矩负荷过大、转速或变动频繁、润滑不够、有异物、振动剧烈改善方法:检查使用条件、增大润滑、改善板材、注意刚性5.擦伤现象:轴承表面粗糙有微裂原因:润滑不够、有异物、倾斜、断油改善方法:加大油脂润滑、改善预压方法、密封6.生锈现象:表面或者深度生锈原因:包装不到位、防锈没做好、酸碱环境、直接手掌接触改善方法:改善保管方法、改善密封措施、定期查验润滑脂、改善工况条件、戴手套避免手掌直接接触轴承7.磨蚀现象:出现红锈粉原因:过盈不够、摆动频繁、润滑不够、振动剧烈改善方法:油脂分布均匀、改善包装、重新选择适合的轴承8.磨损现象:表面有磨伤、磨痕原因:有异物、润滑不够、滚子偏移改善方法:改善润滑、轴承密封、重新定位9.电蚀现象:有凹坑、呈波般状原因:流动面导电改善方法:电流滂通、做好绝缘措施。
10.蠕变现象:轴承打滑、变色、卡住原因:过盈不足、升温改善方法:配合加大、正确使用、调整相配精度。
轴承的损伤模式和对应措施
一般,轴承在正常正确的使用条件下滚转的寿命是较长的,如果发生了超预期的损伤时,应该从轴承的选定、使用方法、润滑这几方面来找出问题起因。
这里,在把握了轴承所使用的机械、使用位置、使用条件及所使用轴承周围的结构等,综合观察了轴承发生损伤时的状态和现象,经过深入研究推定出了几种常见的故障模式,以防止同类问题再发生。
具体请见以下几种主要的轴承损伤的故障原因分析及对应措施。
问题起因。
研究推定出了几种常导致的部分内
的锤子敲击、
震动面上涂润滑剂
片状物。
轴承的损伤与对策
1.剥离。
运转面剥离,剥离后呈明显凸凹状。
一般原因是负荷过大、轴或轴承箱精度不良、游隙过小、异物侵入、生锈或异常高温造成的硬度下降。
措施:研究使用条件,重新选择轴承及游隙;检查轴和轴承箱精度及安装状态;检查润滑。
2.烧伤。
轴承发热变色,进而烧伤不能旋转。
原因是游隙过小(包括变形部分游隙过小)、润滑不足或润滑剂使用不当、负荷过大(预压过大)、滚动体偏斜。
措施:设定适当游隙并改善轴承安装状态;检查润滑剂种类确保注入量;检查使用条件及环境。
3.裂纹缺陷。
部分缺口且有裂纹。
原因:冲击负荷太大、过盈量大、安装不良等。
措施:检查使用条件,设定适当过盈量;改善安装及润滑。
4.保持架破损。
原因:负荷过大、超高速旋转或转速变动频繁、润滑不良、卡入异物、振动大、安装不良、异常温升(树脂保持架)。
措施:检查使用条件、润滑条件,重新选择轴承,检测轴和轴承箱刚性。
5.擦伤卡伤。
表面粗糙,伴有微小溶敷。
套圈挡边与滚子端面的擦伤称作卡伤。
原因:润滑不良、异物侵入、轴承倾斜造成的滚子偏
斜、轴向负荷大造成的挡边侧断油、滚动体产生滑动。
措施:研究润滑剂、润滑方法,检查使用条件,设定适宜的预压、强化密封。
6.生锈。
表面局部或全部生锈,滚动体呈齿状生锈。
原因:保管不良、水分、酸溶液等侵入轴承。
措施:加强保管措施、强化密封、定期检查润滑油。
7.磨损。
表面磨损,伴有磨伤、磨痕。
原因:润滑剂中混入异物、润滑不良、滚子偏斜。
措施:检查润滑剂及润滑方法、强化密封、消除安装误差。
8.电蚀。
滚动面有喷火口状凹坑。
进一步发展则呈波板状。
原因:滚动面通电。
措施:制作电流旁通阀,采取绝缘措施,避免电流通过轴承内部。
9.压痕碰伤。
卡入固体异物,或冲击造成的表面凹坑及安装时的擦伤。
原因:异物侵入、安装不良。
措施:改善安装,防止异物侵入。
10.蠕变。
内孔表面或外圆表面打滑,造成镜面变色,有时卡住。
原因:配合处过盈量不足、套筒紧固不够、异常温升、负荷过大。
措施:恢复过盈量,研究使用条件、检查轴承箱精度。
对于轴承能否重新使用,根据机械性能和重要性以及检查周期等确定,一般出现轴承零部件的断裂和缺陷以及滚道面、滚动面剥离的轴承不得重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