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分解轴承损伤情形!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4
轴承的损伤:假性布氏压痕、生锈、腐蚀、电蚀、烧伤、压痕、变色假性布氏压痕损伤状态原因措施在微振期间,在滚动体和滚道轮的接触部分由于振动和摇动造成磨损有所发展,产生类似布氏压痕的印痕。
运输过程中等轴承在停转时的振动和摆动。
振幅小的摆动运动。
润滑不良。
运输过程中要对轴和轴承箱加以固定。
运输时对内圈和外圈要分开包装。
加上预压减轻振动。
使用适当的润滑剂。
照片 12-1●深沟球轴承的内圈●滚道面上产生的假性布氏压痕 ●停转时由外部振动造成的损伤照片 12-2●照片 12-1的外圈●滚道面上产生的假性布氏压痕 ●停转时由外部振动造成的损伤照片 12-3●推力球轴承的外圈●滚道面上产生的球间距假性布氏压痕●在小摆动角度下反复摆动造成的损伤照片 12-4●圆柱滚子轴承的滚子●转动面上产生的假性布氏压痕●停转时由外部振动造成的损伤生锈、腐蚀损伤状态原因措施轴承的生锈和腐蚀有滚道轮、滚动体表面的坑状锈、梨皮状锈与滚动体间隔相同的坑状锈、全面生锈及腐蚀。
水、腐蚀性物质(漆、煤气等)的侵入。
润滑剂不合适。
由于水蒸汽的凝结而附有水滴。
高温多湿时停转。
运输过程中防锈不良。
保管状态不合适。
使用不合适。
改善密封装置。
研究润滑方法。
停转时的防锈措施。
改善保管方法。
使用时要加以注意。
照片 16-1●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 ●滚道面及挡边上生锈●原因是由于进水而造成润滑不良照片 16-2●回转支承轴承的外圈 ●滚道面上产生的球距锈 ●停转时水分凝结造成的损伤照片 16-3●自动调心滚子轴承的内圈●滚道面上产生的球距锈●水分侵入到润滑剂中造成的损伤照片 16-4●自动调心滚子轴承的滚子●滚道面上产生的坑状锈●保管中的水分凝结造成的损伤电蚀损伤状态原因措施所谓电蚀是指电流在旋转中的轴承的滚道轮和滚动体的接触部分流动时,通过薄薄的润滑油膜发出火花,其表面出现局部的地熔融和凹凸现象。
外圈与内圈间的电位表。
在设定电路时,电流不要流过轴承部分。
常见轴承套圈和保持架损坏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对于断裂的说明:机械零件断裂失效的形式从大范围分可以大致分为四类:1、韧性断裂失效在断裂之前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称为韧性断裂,即当韧性较好的材料所承受的载荷大于该材料的强度极限时,会伴随发生韧性破坏,此外该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造成断裂失效的载荷类型主要分为四类:(1):拉伸塑性变形方式为颈缩,颈缩的大小反映塑性的大小。
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化的例子是:拉面条。
在拉面条的过程中,面条中间部分会越拉越细,到一定程度,面条断开。
(2):扭转断口呈剪切型,断口上的纤维沿剪切应力方向分布,且以扭转轴为中心,近似为圆心。
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化的例子是:拧麻花,效果毋庸赘言。
(3):冲击是轴承断裂失效中最容易让人想到的类型,因为在安装过程中有过多的敲击、锤击等等不得当行为。
冲击断裂试件的宏观外形往往也有45°剪切唇口。
(4):压缩在压应力作用下产生韧性断裂时为剪切断裂。
2、脆性断裂失效脆性断裂之前不发生或很少发生宏观可见的塑性变形,断裂之前没有任何预兆,裂纹长度一旦达到临界长度,即以声速扩展,并发生瞬间断裂。
断裂前没有可以察觉到的塑性变形,断口表面平齐,断口边缘没有剪切唇口,或唇口很小。
断口的颜色比较光亮;有时灰暗(比韧性金属的纤维状断口要亮)。
很可惜的是,这种断裂方式在轴承断裂中很少见,一般轴承用钢在常用的温度下为韧性金属(韧性金属和脆性金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定,两者可以相互转变----由韧脆转变温度决定)。
关于钢材中各元素的作用见附录1。
3、应力腐蚀断裂失效金属构件在某种特定的腐蚀环境中,与相应水平的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低应力脆性破坏。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应力可以是外载,也可以是由各种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所形成的内应力;腐蚀环境是指能够造成电化学腐蚀的各种电解质溶液;低应力脆性破坏是在应力水平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的情况下造成的脆性破坏,破坏形式是以裂纹的扩展而引起的失稳断裂。
轴承磨损磨损是滚动轴承最常见的一种失效方式,是轴承滚道、滚动体、保持架、座孔或安装轴承的轴径,由于机械原因引起的表面磨损。
我们总结常见的磨损失效现象,以图文形式形象地为各位轴承人分析一下。
1. 磨损1.1 磨料磨损关键字:◆逐级清除物料◆不充分的润滑◆污物颗粒进入◆黯淡的表面(大部分)◆过程催化料磨损明显意味着材料的逐步减少,在试运行阶段会有一些非常轻微的磨损,大部分只是显示轨迹。
在真正的磨损发生时候,大部分是由于润滑不足或者灰尘颗粒进入,通常以暗淡的表面为特征,(有时,磨损颗粒可能起到抛光材料的作用,表面可能变得非常光亮,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颗粒的大小、硬度以及所处的阶段)这是一个加速过程,因为磨损颗粒将进一步降低润滑剂的可能性,并破坏轴承的微观几何形状。
图3 轴承套圈:不同的运行阶段1.2 抛光磨损新轴承的滚道表面有光泽,但反射性不强(镜面)。
因此,在轴承中真正的镜面表面意味着某些东西,有时被称为抛光,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了。
平面由于抛光和塑性变形而使表面粗糙滚动轴承镜面滚道表面最常见的解释是轴承润滑不良,这通常意味着薄油膜。
这允许金属间的接触,导致磨损和塑性变形的表面微凸体。
只要表面的磨损和塑性变形较轻,即表面的“处理”仅局限于表面,那么镜面表面就是有利的。
飞越冷媒侵入产品沟道属于抛光磨损还是磨料磨损,案例:有时,镜面表面与较重的磨损相结合,如上图所示问题是:表面如何能磨损一毫米而仍然像镜子一样?解释是,尽管第一次抛光作用提高了表面粗糙度,但表面并没有形成油膜。
原油粘度过低,含有大量细小的磨料污染物颗粒(超精加工)。
轴承已经过连续抛光磨损。
这些微小颗粒总是存在于润滑剂中,但并不是每一个带有薄油膜的轴承都会被抛光。
这是为什么呢?假设影响抛光磨损过程开始的因素还有其他,如低速、重载和薄油膜的一定组合。
避免这种磨料抛光磨损的最佳方法是增加油膜厚度。
1.3 更多磨料磨损如图所示磨料能使滚动件和环件产生快速磨损,这种磨损可在球面滚子轴承的外圈上观察到。
一文掌握泵用轴承的损伤与补救,这是专业知识!江南泵阀--专业氟塑料泵--值得信赖有氟密管阀- 国内非金属阀门专业制造商剥离损伤状态:轴承再承受载荷旋转时,内圈、外圈的滚道面或滚动体面由于滚动疲劳而呈现鱼鳞状的剥离现象。
原因:载荷过大。
安装不良(非直线性)力矩载荷异物侵入、进水。
润滑不良、润滑剂不合适轴承游隙不适当。
轴承箱精度不好,轴承箱的刚性不均轴的挠度大生锈、侵蚀点、擦伤和压痕(表面变形现象)引起的发展。
措施:检查载荷的大小及再次研究所使用的轴承改善安装方法改善密封装置、停机时防锈。
使用适当粘度的润滑剂、改善润滑方法。
检查轴和轴承箱的精度。
检查游隙。
剥皮损伤状态:呈现出带有轻微磨损的暗面,暗面上由表面往里有多条深至5-10m的微小裂缝,并在大范围内发生微小脱落(微小剥离) 原因:润滑剂不合适。
异物进入了润滑剂内。
润滑剂不良造成表面粗糙。
配对滚动零件的表面光洁度不好。
措施:选择润滑剂改善密封装置改善配对滚动零件的表面光洁度。
卡伤损伤状态:所谓卡伤是由于在滑动面伤产生的部分的微小烧伤汇总而产生的表面损伤。
滑道面、滚动面圆周方向的线状伤痕。
滚子端面的摆线状伤痕靠近滚子端面的轴环面的卡伤。
原因:过大载荷、过大预压。
润滑不良。
异物咬入。
内圈外圈的倾斜、轴的挠度。
轴、轴承箱的精度不良。
措施:检查载荷的大小。
预压要适当。
改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
检查轴、轴承箱的精度。
断裂损伤状态:所谓断裂是指由于对滚道轮的挡边或滚子角的局部部分施加乐冲击或过大载荷而一小部分断裂。
原因:安装时受到了打击。
载荷过大。
跌落等使用不良。
措施:改善安装方法(采用热装,使用适当的工具夹)。
纠正载荷条件。
轴承安装到位,使挡边受支承。
裂纹、裂缝损伤状态:所谓裂纹是指滚道轮或滚动体产生裂纹损伤。
如果继续使用的话,也将包括裂纹发展的裂缝。
原因:过大过盈量。
过大载荷,冲击载荷。
剥离有所发展。
由于滚道轮与安装构件的接触而产生的发热和微振磨损。
蠕变造成的发热。
轴承的损伤:梨皮状点蚀损伤状态原因措施在滚道面上产生的弱光泽的暗色梨皮状点蚀。
润滑过程中出现的异物咬入由于空气中的水分而结露。
润滑不良。
改善密封装置。
充分过滤润滑油。
使用合适的润滑剂。
照片 9-1●回转支撑轴承的外圈●滚道面上产生的梨皮状点蚀●凹处底部受到腐蚀照片 9-2●照片 9-1的球●转动面上产生的梨皮状点蚀轴承的损伤:微振磨损损伤状态原因措施由于两个接触面间相对反复微小滑动而产生的磨损。
在滚道面和滚动体的接触部分上产生。
由于发生红褐色或黑色磨损粉未,因而也称微振磨损腐蚀。
润滑不良。
小振幅的摇摆运动。
过盈量不足。
使用适当的润滑剂。
加预压。
检查过盈量。
向配合面上涂润滑剂。
照片 11-1●深沟球轴承的内圈●内径面上产生的微振磨损 ●由于振动造成的损伤照片 11-2●向心推力球轴承的内圈●整个径道面上产生的显著的微振磨损●过盈量不足造成的损伤照片 11-3●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滚道面上在滚子间距中产生的微振磨损轴承的损伤:卡伤损伤状态原因措施所谓卡伤是由于在滑动面上产生的部分的微小烧伤汇总而产生的表面损伤。
滑道面、滚动面圆周方向的线状伤痕。
滚子端面的摆线状伤痕。
靠近滚子端面过大载荷、过大预压。
润滑不良。
异物咬入。
内圈外圈的倾斜、轴的挠度。
轴、轴承箱的精度不良。
检查载荷的大小。
预压要适当。
改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
检查轴、轴承箱的精度。
照片 3-1●自动调心滚子轴承的内圈●内圈大挡边面上产生的卡伤●原因是急加减速造成的滚子打滑照片 3-2●照片 3-1的球面滚子●滚子端面上产生的卡伤●原因是急加减速造成的滚子打滑照片 3-3●推力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内圈挡边面上产生的挡边●原因是磨损粉末混入,过大载荷造成油膜热裂轴承的损伤:擦伤照片 3-4●向心球轴承的内圈●滚道面上产生的球距的剥离●由停转时冲击载荷造成的压痕发展面成损伤状态原因措施所谓擦伤,是在滚道面或滚动面上,由随着滚动的打滑和油膜热裂产生的微小烧伤的汇总而发生的表面损伤。
轴承的损伤:梨皮状点蚀损伤状态原因措施在滚道面上产生的弱光泽的暗色梨皮状点蚀。
润滑过程中出现的异物咬入由于空气中的水分而结露。
润滑不良。
改善密封装置。
充分过滤润滑油。
使用合适的润滑剂。
照片 9-1●回转支撑轴承的外圈●滚道面上产生的梨皮状点蚀●凹处底部受到腐蚀照片 9-2●照片 9-1的球●转动面上产生的梨皮状点蚀轴承的损伤:微振磨损损伤状态原因措施由于两个接触面间相对反复微小滑动而产生的磨损。
在滚道面和滚动体的接触部分上产生。
由于发生红褐色或黑色磨损粉未,因而也称微振磨损腐蚀。
润滑不良。
小振幅的摇摆运动。
过盈量不足。
使用适当的润滑剂。
加预压。
检查过盈量。
向配合面上涂润滑剂。
照片 11-1●深沟球轴承的内圈●内径面上产生的微振磨损 ●由于振动造成的损伤照片 11-2●向心推力球轴承的内圈●整个径道面上产生的显著的微振磨损●过盈量不足造成的损伤照片 11-3●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滚道面上在滚子间距中产生的微振磨损轴承的损伤:卡伤损伤状态原因措施所谓卡伤是由于在滑动面上产生的部分的微小烧伤汇总而产生的表面损伤。
滑道面、滚动面圆周方向的线状伤痕。
滚子端面的摆线状伤痕。
靠近滚子端面过大载荷、过大预压。
润滑不良。
异物咬入。
内圈外圈的倾斜、轴的挠度。
轴、轴承箱的精度不良。
检查载荷的大小。
预压要适当。
改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
检查轴、轴承箱的精度。
照片3-1●自动调心滚子轴承的内圈 ●内圈大挡边面上产生的卡伤 ●原因是急加减速造成的滚子打滑照片 3-2●照片 3-1的球面滚子 ●滚子端面上产生的卡伤●原因是急加减速造成的滚子打滑照片 3-3●推力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 ●内圈挡边面上产生的挡边●原因是磨损粉末混入,过大载荷造成油膜热裂轴承的损伤:擦伤照片 3-4●向心球轴承的内圈●滚道面上产生的球距的剥离 ●由停转时冲击载荷造成的压痕发展面成损伤状态原因措施所谓擦伤,是在滚道面或滚动面上,由随着滚动的打滑和油膜热裂产生的微小烧伤的汇总而发生的表面损伤。
常见轴承套圈和保持架损坏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对于断裂的说明:机械零件断裂失效的形式从大范围分可以大致分为四类:1、韧性断裂失效在断裂之前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称为韧性断裂,即当韧性较好的材料所承受的载荷大于该材料的强度极限时,会伴随发生韧性破坏,此外该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造成断裂失效的载荷类型主要分为四类:(1):拉伸塑性变形方式为颈缩,颈缩的大小反映塑性的大小。
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化的例子是:拉面条。
在拉面条的过程中,面条中间部分会越拉越细,到一定程度,面条断开。
(2):扭转断口呈剪切型,断口上的纤维沿剪切应力方向分布,且以扭转轴为中心,近似为圆心。
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化的例子是:拧麻花,效果毋庸赘言。
(3):冲击是轴承断裂失效中最容易让人想到的类型,因为在安装过程中有过多的敲击、锤击等等不得当行为。
冲击断裂试件的宏观外形往往也有45°剪切唇口。
(4):压缩在压应力作用下产生韧性断裂时为剪切断裂。
2、脆性断裂失效脆性断裂之前不发生或很少发生宏观可见的塑性变形,断裂之前没有任何预兆,裂纹长度一旦达到临界长度,即以声速扩展,并发生瞬间断裂。
断裂前没有可以察觉到的塑性变形,断口表面平齐,断口边缘没有剪切唇口,或唇口很小。
断口的颜色比较光亮;有时灰暗(比韧性金属的纤维状断口要亮)。
很可惜的是,这种断裂方式在轴承断裂中很少见,一般轴承用钢在常用的温度下为韧性金属(韧性金属和脆性金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定,两者可以相互转变----由韧脆转变温度决定)。
关于钢材中各元素的作用见附录1。
3、应力腐蚀断裂失效金属构件在某种特定的腐蚀环境中,与相应水平的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低应力脆性破坏。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应力可以是外载,也可以是由各种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所形成的内应力;腐蚀环境是指能够造成电化学腐蚀的各种电解质溶液;低应力脆性破坏是在应力水平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的情况下造成的脆性破坏,破坏形式是以裂纹的扩展而引起的失稳断裂。
轴承的损伤:保持架的损伤、安装伤痕、剥离、磨损、剥皮、蠕变保持架的损伤损伤状态原因措施保持架的损伤有保持架的变形、折损磨损等。
柱的折损。
端面部的变形。
凹处面的磨损。
导向面的磨损。
安装不良(轴承的非直线性)。
使用不良。
力矩载荷大。
冲击、振动大。
转速过大,急加减速。
润滑不良。
温度上升。
检查安装方法。
检查载荷、旋转及温度条件。
降低振动。
纠正保持架的选择。
改变润滑剂和润滑评选方法。
照片 7-1●深沟球轴承的保护架●钢板冲压保持架的凹部折损照片 7-2●向心推力角接触轴承的保持架●铸铁切制保持架凹柱的折损●原因是内外圈的倾斜安装●造成的对保持架的异常载荷作用照片 7-3●向心推力角接触轴承的保持架●高强度黄铜铸件切制保持架的凹部的折损照片 7-4●圆锥滚子轴承的保持架●钢板冲压保持架的柱的折损安装伤痕损伤状态原因措施在安装和拆卸时等使用时给滚道面及滚动面上造成的轴向线状伤痕。
安装、拆卸时的内圈、外圈的倾斜。
安装、拆卸时的冲击载荷。
使用恰当的工夹具。
使用冲压机而防止了冲击载荷。
安装时相互之间的定心照片 17-1●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滚道面上产生的轴向伤痕●安装时的内圈、外圈倾斜造成的损伤照片 17-2●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整个滚道面上产生的滚动体间距的线性伤痕●安装时的内圈、外圈倾斜造成的损伤照片 17-3●圆柱滚子轴承的滚子●滚动体面上产生的轴向伤痕●安装时的内圈、外圈倾斜造成的损伤剥离损伤状态原因措施轴承在承受载荷旋转时,内圈、外圈的滚道面或滚动体的滚动面由于滚动疲劳而呈现鱼鳞状的剥离现象载荷过大。
安装不良(非直线性)力矩载荷。
异物侵入、进水。
润滑不良,润滑剂不合适。
轴承游隙不适当。
轴、轴承箱精度不好,轴承箱的刚性不均,轴的挠度大。
生锈、浸蚀点、擦伤和压痕(表面变形现象)引起的发展。
检查载荷的大小及再次研究所使用的轴承。
改善安装方法。
改善密封装置,停机时防锈。
使用适当粘度的润滑剂,改善润滑方法。
检查轴和轴承箱的精度。
轴承损坏及原因以及对策损伤事项原因,对策,图样,表面剥落,沟道单侧全周表面剥落,安装不良或因轴膨胀造成异常轴向负荷,游隙与自由侧轴承外轮的配合相符,沟道内钢球间距表面剥落安装时的冲击负荷,小心安装,运转停止时的锈,长期不运转时需防锈处理,沟道面、钢球面的早期表面剥落。
(图1)负荷过大适当的配合游隙过小,适当的游隙,润滑不良,适当的润滑剂和量,安装不良,重新查看轴、支架的精度、安装方法,锈,保管、使用注意相对于沟道倾斜的表面剥落。
(图2)安装不良安装作业注意轴的弯曲选用游隙大的轴承、轴、支架的精度不良轴、支架的垂直度修整沟道对称位置的表面剥落,支架的精度不良,支架内径面的精度修整,压痕,沟道内有钢球间距的压痕、打痕。
(图3)安装时落下时的冲击负荷使用注意:静止中或低速回转中的负荷过大,重新查看静止负荷,沟道、钢球面有压痕砂、金属粉等的侵入轴、支架的清洗,重新查看密封装置擦伤、烧伤沟道、钢球面的变色、软化溶粘。
(图4)负荷过大适当的配合游隙过小,适当的游隙,润滑不良,适当的润滑剂和量,安装不良,安装方法和有关部件的复查,电蚀,沟道、钢球面有洗衣服板状的电蚀。
(图5)电流通过轴承产生的火花接地线、轴承绝缘,破损,沟道面的破裂、缺损。
(图6)冲击负荷过大,适当的负荷条件,过盈量过大,适当的配合,表面剥落或烧伤的进展,轴和套的修整,安装部的圆角大,把圆角修整成比轴承倒角小,钢球的破裂、缺损冲击负荷过大适当的负荷条件。
运转中游隙过大配合和轴承游隙复查保持器的破损。
(图7)力矩负荷注意使用高速及高加速度回转的冲击,复查回转条件,润滑不当,润滑剂、润滑方法的复查,异物进入,改善密封装置,粘着、沟道、钢球面的粘着,擦伤、烧伤。
(图8)润滑不当(硬的油脂、量不足)注入适当量的柔软的油脂、开始回转时的加速度大(钢球的滑动)不急着加速、磨损、沟道、钢球、保持器的异常磨损。
(图9)异物侵入、改善密封装置,锈、保管、使用注意润滑不良,适当的润滑剂和量,配合面的粘着磨损,蠕变。
轴承常见损坏故障分析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近期客户工厂,老是出现专机轴承异常损坏得情况,通过去客户出差考察,有以为问题点总结。
通过总结轴承损伤的类型,发生问题时的使用环境,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轴承损伤方式按下述图片分类,我们可以图片中显示的主要特征来判断轴承损伤形式。
1剥离现象:运转面剥离,剥离后呈明显凸凹状原因:1)负荷过大使用不当2)安装不良3)轴或轴承箱精度不良4)游隙过小5)异物侵入6)发生生锈7)异常高温造成的硬度下降措施:1)重新研究使用条件2)重新选择轴承3)重新考虑游隙4)检查轴和轴承箱加工精度5)研究轴承周围设计6)检查安装时的方法7)检查润滑剂及润滑方法2烧伤现象:轴承发热变色,进而烧伤不能旋转原因:1)游隙过小(包括变形部分游隙过小)2)润滑不足或润滑剂不当3)负荷过大(预压过大)4)滚子偏斜措施:1)设定适当游隙(增大游隙)2)检查润滑剂种类确保注入量3)检查使用条件4)防止定位误差5)检查轴承周围设计(包括轴承受热)6)改善轴承组装方法3裂纹缺陷现象:部分缺口且有裂纹原因:1)冲击负荷过大2)过盈过大3)有较大剥离4)摩擦裂纹5)安装侧精度不良(拐角圆过大)6)使用不良(用铜锤,卡入大异物)措施:1)检查使用条件2)设定适当过盈及检查材质3)改善安装及使用方法4)防止摩擦裂纹(检查润滑剂)5)检查轴承周围设计4保持架破损现象:铆钉松动或断裂,保持架破裂原因:1)力矩负荷过大2)高速旋转或转速变动频繁3)润滑不良4)卡入异物5)振动大6)安装不良(倾斜状态下安装)7)异常温升(树脂保持架)措施:1)检查使用条件2)检查润滑条件3)重新研究保持架的选择4)注意轴承使用5)研究轴和轴承箱刚性5擦伤卡伤现象:表面粗糙,伴有微小溶敷;套圈档边与滚子端面的擦伤称作卡伤原因:1)润滑不良2)异物侵入3)轴承倾斜造成的滚子偏斜4)轴向负荷大造成的挡边面断油5)表面粗糙大6)滚动体滑动大措施:1)再研究润滑剂、润滑方法2)检查使用条件3)设定适宜的预压4)强化密封性能5)正常使用轴承6生锈腐蚀现象:表面局部或全部生锈,呈滚动体齿距状生锈原因:1)保管状态不良2)包装不当3)防锈剂不足4)水分、酸溶液等侵入5)直接用手拿轴承措施:1)防止保管中生锈2)强化密封性能3)定期检查润滑油4)注意轴承使用7磨蚀现象:配合面产生红锈色磨损粉粒原因:1)过盈量不够2)轴承摇动角小3)润滑不足(或处于无润滑状态)4)非稳定性负荷5)运输中振动措施:1)检查过盈及润滑剂涂布状态2)运输时内外圈分开包装,不可分开时则施加预压3)重新选择润滑剂4)重新选择轴承8磨损现象:表面磨损,造成尺寸变化,多伴有磨伤,磨痕原因:1)润滑剂混中入异物2)润滑不良3)滚子偏斜措施:1)检查润滑剂及润滑方法2)强化密封性能3)防止定位误差9电蚀现象:滚动面有喷火口状凹坑,进一步发展则呈波板状原因:滚动面通电措施:制作电流旁通阀;采取绝缘措施,避免电流通过轴承内部10压痕碰伤现象:卡入固体异物或冲击造成的表面凹坑及安装是的擦伤原因:1)固体异物侵入2)卡入剥离片3)安装不良造成的撞击,脱落4)在倾斜状态下安装措施:1)改善安装、使用方法2)防止异物混入3)若因金属片引起,则须检查其他部位11蠕变现象:内径面或外径打滑,造成镜面或变色,有时卡住原因:1)配合处过盈量不足2)套筒紧固不够3)异常温升4)负荷过大措施:1)重新研究过盈量2)研究使用条件3)检查轴和轴承箱精度轴承在日常生活使用中,需要谨慎注意其使用,下面让我们看看我们需要注意的七大事项:1、收割机中的铆合件如动刀总成,铆钉一般都是冷挤制成,在铆合时不应加热,如加热会降低材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