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化哲学_与_哲学文化_
- 格式:pdf
- 大小:37.61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有着紧密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深深融入了哲学的思考和观念,而哲学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一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
儒家主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种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体现在诗歌、绘画、音乐、建筑等各个方面。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儒家哲学中的仁、义、礼、智等价值观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这些价值观念被广泛传统和接受,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而在哲学方面,中国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传统,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学派。
这些学派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道家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超越物质世界的追求,墨家强调兼爱和公平正义的原则,法家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名家追求个体的政治权力和成就。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铸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
这种关系持续了几千年,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
《哲学与文化》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的选修课程,属于人文与
社会领域。
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理解文化,以及文化与哲学
的相互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文化与哲学的关系,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该课程包括以下几个主题:
1. 文化与哲学的关系
2. 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文化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4. 文化传承与创新
5.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
6. 科学与文化
7. 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素养
通过这些主题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文化与哲学的关系,深入理解哲
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哲学与文化》课程还强调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究、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哲学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哲学与文化》课程是一门旨在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理解文化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哲学与文化是高中政治必修4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思想的发展、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我们需要了解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将从哲学与文化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展开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总结。
一、哲学与文化的基本概念1.哲学的概念及其与文化的关系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思想和存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基本原理。
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影响了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则反过来影响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文化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东西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创造性、传承性等特点。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表现,是人们共同的心灵家园,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
二、哲学与文化的发展历程1.古代哲学与文化古代哲学是人类思想文明史上的宝贵遗产,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代哲学家们对人类的本质、宇宙的本源、道德与义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思考。
古代各国的哲学与文化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2.中世纪哲学与文化中世纪哲学是基督教文化的代表,以神学为中心,它强调信仰与理性的统一。
在此期间,基督教文化对欧洲的思想、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3.近代哲学与文化近代哲学是以启蒙运动为标志的一次哲学革命,它主张理性、自由与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
近代哲学家们对科学、政治、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现代哲学与文化现代哲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历史性,对认识论、形而上学、价值观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
现代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全球化的特点,不同文化相互融合、互相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三、哲学与文化的关系1.哲学对文化的影响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哲学与文化知识点中国哲学是一种传统文化,它包括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以及这些思想家引领的文化方面的发展。
它与现代西方思想和文明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核心思想是因果、天命、法则和道德等论述。
未来的文化必须基于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融合各种文化,重塑未来的文化景观。
中国哲学是构成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石。
古代的中国人深信因果,相信万物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根本。
古人以邓子、老子、墨子、庄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学说为基础,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传统。
这些古代思想家所讲授的关于“天道”和“人道”的哲学思想,使得中国社会在道德观和文化传承上有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它以文化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它涵盖了文学、绘画、书法、舞蹈、乐器等九大文化领域。
中国古代文学有其独特的韵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是把哲学思想以具体的形式投射到艺术品中的。
中国传统乐器如橄榄琴,它的共鸣、隐喻、灵动,则有力地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美。
中国哲学思想同样影响着中国的建筑、服装、饮食等社会文化,具体表现在对材料、技术、造型、审美、装饰等方面的应用上。
建筑中的拱形、环形、塔形、屋顶等结构表达了古代哲学家们认为的和谐宇宙的自然状态。
中国的传统服装,如汉服、旗袍等,则依据哲学思想用不同的材料和颜色组合,以表达不同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
学习哲学和文化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能让人们更完整地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与他人不同的文化,尊重他人的文明和价值观,以求和谐共处。
只有把古老的哲学思想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才能让未来的文化充满多样性,能够让人们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石,对许多方面的文化活动,以及构建未来的文化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未来的文化发展必须基于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同时融入现代西方文明,促进文化融合,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和谐、多元的世界文明景观。
哲学与文化第二课知识点
嘿,咱来说说哲学与文化第二课的知识点哈!就说哲学吧,那可真是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理解世界和自身的路呀!比如说,你有没有想过为啥人会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和行为?这就是哲学要研究的呀!就像牛顿研究苹果为啥会掉下来一样。
再来看看文化,哇塞,那简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花园!各种不同的文化就像不同的花朵,各自绽放着独特的魅力呢!想想不同国家的节日、习俗,那多有意思呀!比如咱中国的春节,热热闹闹的,一家人聚在一起,这就是咱独特的文化呀!
哲学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哦!哲学可以影响文化的发展方向,就好比船长指引着船的航行方向一样。
同时呢,文化也会给哲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土壤。
哎呀,这关系可真复杂又有趣呀!
总之呢,哲学与文化就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它们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多彩、更加有意义!你说是不是呀!。
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哲学和文化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因为大多数时候,哲学研究背后伴随着文化知识的发展,哲学可以借助文化来更好地实现其深刻性的思想。
一、哲学
哲学(Philosophy),源自希腊语“philo”和“sophie”,指的是人类关于普遍性原则有关的探究,是一门研究真理、观念、理性等总和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历史、科学以及哲学本身自身的理论体系。
哲学的研究领域涉及社会精神文明的研究,涉及到思想史、文学史、宗教史、历史史等各种学科领域,涉及到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各个领域人类“文明”是否贴近真实情况不断提出思考和比较的活动。
二、文化
文化(Culture)应当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感情情感以及文字艺术等综合体,其实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它们都有着细微的个性差异。
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传统性,这代表着在某个时期,一个社会所形成的某种典型文化,这种典型文化是一个社会深刻影响因素。
文化研究注重对文化传统和文化产品(比如文学,美术,音乐)的思辨和反思,从而理解文化的发展变迁和意义变化,从而把握这种发展和变迁过程中文化规范、价值观、真理认知双创新的活动,以及文化辩证法的原则等。
在当今社会,哲学与文化相结合,可以激发灵魂的活力,不仅丰富了对社会的思考,同时也改变了许多研究的角度,使传统的文化获得新的内涵和现代价值,以满足当代社会需求,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类多元文化的深入发掘和传递。
文化与哲学引言:文化和哲学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特定方式和行为方式。
哲学则是思考生命、宇宙和人类意义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通过探索文化和哲学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人类意识的本质。
正文: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它涵盖了社会中各种特定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语言、宗教、社会组织、艺术、科学和技术。
文化是人类社会组织和社会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任何特定文化环境中讨论哲学问题都是必要的。
在某些情况下,哲学问题甚至可以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解决。
哲学则是思考生命、宇宙和人类意义等问题的学科。
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种行为方式。
哲学家试图理解世界和生活是什么,同时也试图了解我们自己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的思考方式和哲学取向是通过文化传递的,因此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往往会对同一个哲学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答案。
文化和哲学之间的联系在古代就已经存在。
在中国古代,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等不同的哲学思想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
同样,在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期,许多哲学家都对音乐、文化艺术、戏剧和游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这些方面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文化和哲学之间的联系在历史上一直存在。
结论:文化和哲学之间的联系是不可避免的。
文化和哲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良性循环。
通过探索文化和哲学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人类意识的本质。
在未来,这种深入的了解可能会对人类社会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探讨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围绕着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展开探讨,从哲学思想、文化传承、哲学与文化的互动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哲学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世界、人生、价值等重要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在学习哲学与文化这门课程中,我们将会接触到古代哲学思想、现代哲学思想以及当代哲学思想等内容。
古代哲学思想包括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希腊哲学等,这些思想为人类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至今。
现代哲学思想则包括启蒙哲学、存在主义哲学、批判理论等,这些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代哲学思想则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学派和思潮,如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科学哲学等,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文化传承是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哲学思想通过文化传承得以延续和传播。
学习哲学与文化这门课程,我们将会了解到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如中国文化中的儒学、道家、佛学,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哲学、启蒙哲学等。
这些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视角和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
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哲学思想会不断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最后,哲学与文化的互动是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哲学思想和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习哲学与文化这门课程,我们将会探讨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了解哲学思想如何影响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如何反哺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通过文化传承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文化传承又为哲学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土壤。
哲学思想和文化传承的互动,不仅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也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和表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探讨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哲学与文化基础知识
哲学与文化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哲学研究的是人类思维、存在和价值等基本问题,而文化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表现形式和价值系统。
了解哲学与文化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社会行为的本质,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以下是一些关于哲学与文化的基础知识点:
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研究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的学科,通过理性思考和论证来追寻真理和智慧。
2.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信仰、习俗、艺术、文学、语言等方面的表现。
3. 哲学与文化的关系:哲学与文化相互影响和塑造,哲学为文化提供了思辨的工具和基础理论,而文化则为哲学提供了具体的社会实践和背景。
4. 不同文化的哲学观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会导致不同的哲学观点,例如东方文化中的道家和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中的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有所不同。
5. 文化对于哲学的影响:文化是哲学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对于真理、道德、存在等问题的认知和价值观念。
6. 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不同的文化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习俗,人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避免将自己的文化观点强加于他人。
7. 哲学对文化的作用:哲学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审视和批判文化中的观念和价值,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8. 文化与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需要对不同文化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这些基础知识只是对哲学与文化的一般介绍,真正深入研究和理解哲学与文化的复杂问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是政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介绍了哲学和文化的相关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详细介绍哲学和文化的相关内容。
一、哲学的基本概念哲学是人类对宇宙、生命和人生等最一般和最基本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的一门学科。
哲学是一种反思与追问,通过哲学的思考,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生活,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1.哲学的特点哲学具有普遍性、理性、系统性和批判性等特点,它在思维范畴和认识对象上都具有超越性,是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基本形式。
2.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宇宙、人类、生活、社会和价值等一切客观与主观的存在和发展。
3.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忠实于客观存在,关心人生与人类的理想未来,探究宇宙和世界的本原和终极问题,如存在与本质、知识与真理、价值与美、自然与人生等。
二、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群体生活的载体和维系社会的纽带,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历史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包括建筑、工艺、技术等;精神文化包括语言、宗教、伦理、艺术等。
2.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构建社会认同、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激发创新力量、提升国家软实力等。
三、文化与哲学的关系文化与哲学密切相关,哲学为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认识范式,文化为哲学提供了具体的现实内容和情境。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
1.哲学的文化基础哲学反映了文化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价值取向,它与文化紧密相联,是文化的理论表述和理性解释。
2.文化的哲学内涵文化包含了哲学的思想内核和世界观基础,它孕育了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为哲学的讨论提供了实践土壤和历史背景。
四、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特点中国哲学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采,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研究中国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李群山,张朝举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4) 〔摘要〕 “哲学”与“文化”本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但学界却常把二者并列加以讨论,这表明“哲学”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事实上,“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正是两者内在关系的展开与揭示。
“文化哲学”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哲学文化”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空间。
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的内涵,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哲学”与“文化”内在关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哲学自身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 文化哲学,哲学文化,新范式,新视野〔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5)05-0020-03 稍加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把“哲学”与“文化”相并列来加以讨论的现象在学术界并不鲜见。
那么,为什么学者们经常要把“哲学”与“文化”相提并论来加以讨论呢?“哲学”与“文化”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深化对“哲学”与“文化”关系的探讨对于哲学自身的研究与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意义与价值呢?围绕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哲学”与“文化”内在关系的展开把“哲学”与“文化”相并列加以讨论,在学界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以之命名的论文、著作、学术会议、科研单位随处可见。
例如,早在上世纪20年代,梁漱溟先生就以其著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而闻名,而今天也有“试图勾勒出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精神之发展与现代中华民族之精神历程”的《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1〕;再如1983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其主题就是“哲学与文化”,十年之后即在1993年,中国哲学学会在澳门也举办过一次名为“哲学与文化”的研讨会;而以“哲学与文化”命名的研究所更是遍布全国各大高校及社科类研究单位。
至于以“哲学与文化”或“文化与哲学”之类冠名的学术论文那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认为,这些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也决不是学者们的某种偏好,从根本上说,正是反映和说明了“哲学”与“文化”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那么,“哲学”与“文化”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内在关系?通过对“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哲学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哲学与文化关系的展开。
“文化哲学”这一范畴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文化哲学”的理解却各不相同。
有学者把“文化哲学”理解为与政治哲学、经济哲学等等同样性质的部门哲学或应用哲学。
也有学者明确反对把它理解为一种部门哲学,而认为它是与笛卡尔哲学传统相对立的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不同于笛卡尔哲学传统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不是以外在于人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世界为出发点和哲学的研究对象,而是以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为出发点和哲学研究对象。
〔2〕而衣俊卿教授认为,“文化哲学代表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一种回归生活世界,把关于人和世界的形而上的理性思考同实证的文化批判结合起来,把理论理性层面的文化哲学思考与实践理性层面的文化批判结合起来的哲学反思活动。
”〔3〕但不管怎样,多数学者均比较认同:文化哲学是一种自觉地把文化纳入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化的自觉研究达到从深层上关注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目的,建立文化哲学的宗旨并不是一般地解说文化现象,而是提供一种理解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它代表的是一种与传统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哲学,是一种回归人的生活世界的哲学,它的立足点依然是哲学。
相对于“文化哲学”而言,“哲学文化”似乎并未引起更多学者的注意,它的意义与价值也远未为我们所认识和挖掘。
然而,众所周知,马克思早在1842年所写的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中就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02・哲学问题 《理论探索》2005年第5期(总第155期)①〔收稿日期〕2005-02-15〔作者简介〕李群山(1977-),男,江西黎川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张朝举(1979-),男,河南舞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这样的外部表现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是相同的。
”〔4〕在这里,马克思所强调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已经潜含着一种哲学文化的新视角。
它告诉我们,哲学发展与走向往往反映的正是人类文化精神发展的脉搏,透过哲学的发展史,我们就能够比较好地把握人类文化精神发展的动向。
不仅如此,在这里,马克思还揭示了哲学在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哲学的文化本质:“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说明哲学是整个文化系统的基础,居于文化系统的核心和主导地位;而从哲学的外部表现即哲学与其它文化要素的关系网络中,哲学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则说明了哲学的文化本质就在于它是人类的一种理性的文化反思和批判活动。
〔5〕因此,在哲学之后加上文化决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它是要把哲学当作文化来对待、认识和考察,它反映的是一种哲学认识的新视野。
换句话说,“哲学文化”并不等同于“哲学”,它是要把哲学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之中加以研究与考察,而不是单纯地从哲学自身视角看哲学,而是跳出哲学自身到哲学之外来观视哲学。
这样,哲学文化为哲学的理解与研究提供了一种宽广的视野。
俞吾金教授的论著《生存的困惑———西方哲学文化精神探要》与《寻找新的价值坐标———世纪之交的哲学文化反思》,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一种哲学文化的广阔视野。
从上面的简要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文化与哲学之间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与哲学相并列决不是一种偶然,它反映的恰是文化与哲学之间存在内在的本质联系。
其中,“哲学文化”与“文化哲学”则是对“哲学”与“文化”内在关系的具体体现、展示或具体揭示。
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哲学文化”与“文化哲学”之于我们哲学研究有何重要价值与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哲学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二、“文化哲学”———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衣俊卿教授认为,哲学范式就是指哲学理性分析、反思和批判活动的最基本的方式和路数。
哲学范式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两个基本方面的内涵:一是哲学的主题和对象,即研究什么的问题;二是哲学理性同所研究的对象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即怎么研究、从什么样的视角和方位研究的问题。
〔6〕以之来观视传统哲学,可以发现,传统哲学范式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
首先从对象上来看,传统哲学主要是以整个宇宙世界作为自己的对象,与之相适应的是,哲学主题和任务就在于寻找宇宙世界的本体,寻找一个对世界作终极解释的“阿基米德点”。
正是由于传统哲学寓于对整个宇宙世界的探求,并由于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从而使传统哲学理性也就必然表现为沉浸于一种外在地解释世界的抽象理论体系的自足与完善,沦为一种知识论的哲学,在痴心地探求着宇宙本体的同时,却把人本身及生活世界边缘化或遗忘了。
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指出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7〕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世界已经不是那个超出人类无法把握的宇宙世界,而正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人类世界,哲学的理性也不再仅仅是解释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因此,在这里马克思不仅道出了传统哲学范式的特点,即传统哲学往往是作为一种独立于生活世界之外,远离现实的纯粹的、自足的、形而上的理性,外在地审视自己选定的对象,它同对象本身的规定性或理性缺乏内在的关联。
〔8〕而且指出了传统哲学范式的根本缺陷,并指明了现代哲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即哲学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西方哲学各主要流派,无论是胡赛尔的现象学、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等,都不约而同的走向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从传统的知识论哲学走向了一种生存实践哲学。
西方哲学的这种转向代表了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并构成了西方文化哲学的主要流派。
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哲学界经过对实践哲学、发展哲学、交往理论、人学、西方非理性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新儒学、后现代主义、经济哲学、管理哲学、政治哲学、公共哲学等问题的深入讨论,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觉的文化哲学研究层面。
总之,20世纪中西哲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文化哲学正日益成为未来哲学的重要形态,文化哲学最明确、最自觉、最强烈地提出回归生活世界的要求,是新的哲学范式的自觉。
因而,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文化哲学是最能代表这一新的哲学范式的哲学形态。
〔9〕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文化哲学为我们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
三、“哲学文化”———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空间(一)“哲学文化”为真正理解哲学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哲学常常被人们理解为哲学家头脑中的一种远离人的实践和现实生活甚至是世界之外的玄思遐想。
这当然是人们对于哲学的一种不正确的理解,是对哲学本质精神的误解。
仔细分析这种误解的产生原因,我们就会发现,这除了与哲学本身的高度的抽象性直接相关外,很大程度上又与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历史形态有极大的关系。
我们知道,传统哲学尤其是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重要的特点是独立于生活世界之外,在一种抽象的思辨王国之中遨游,从而使人们对于哲学的这种误解得以强化。
因此,要改变人们对于哲学的这种误解,最好的办法就是转换视角,从抽象的王国中走出来,回到人们的生活世界与实践之中,也就是回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世界中来理解哲学的精神本质,以取代仅仅从哲学自身的狭隘视界来理解哲学。
我们认为,哲学总是人类文化精神或文化模式的外显,〔10〕而文化代表的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自我确证,是人之存在的表现形态。
这样,哲学从本质上讲就不再是与人的生活实践及现实生活无关的玄思遐想,它与生活世界和实践的联系也变得更加明朗和易于理解了,即使像近代理性主义哲学那样抽象的思辨哲学,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世界与实践中找到其深刻的现实根源。
(二)“哲学文化”为哲学与其他文化要素交流提供了前・12・《理论探索》2005年第5期(总第155期) 哲学问题提。
“哲学文化”这个新概念表明:哲学是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系统中与道德、法律、政治、科学、宗教等文化要素平等并列的一个文化要素。
〔11〕那么相应的就有一系列问题出现:哲学与其它文化要素相互关系是什么?它们各自在文化系统中发挥着怎样的角色?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共同点?等等。
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把哲学进行文化定位时,才有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从而为我们的研究打开一片新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