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 格式:doc
- 大小:328.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大全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学实践活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对于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实践活动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数学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益处。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数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
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实践活动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数学实践活动设计与策划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设计和策划数学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策划流程。
分析不同类型的数学实践活动案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数学实践活动设计和策划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策划,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展示和实践活动策划报告,评估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设计和策划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与评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实施和评价数学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分析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了解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和评价方法。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3.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评估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实施和评价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数学实践活动的案例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数学实践活动案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不同类型的数学实践活动案例,包括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数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报告,评估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的掌握程度。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活动内容:1. 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四、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资料和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基本概念:教师介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 实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应用实例,如建筑设计、包装设计等,让学生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4. 学生展示: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活动延伸: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利用几何图形的生活用品,如桌布、地毯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解释设计中应用的几何图形及原理。
3.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从实用性、美观性、创新性等方面给予肯定和指导。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实例,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片,下节课分享。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沟通能力等。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创新性、实用性等。
3.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几何图形的应用。
2. 鼓励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 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借鉴。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活动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4. 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数学游戏(1)活动目的: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活动内容:设计一系列数学游戏,如“24点”、“数独”、“数字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
(3)活动步骤:①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玩法;②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③ 教师点评游戏过程,总结游戏中的数学知识。
2. 活动二:数学实验(1)活动目的: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活动内容:设计一系列数学实验,如“测量长度”、“面积计算”、“体积估算”等,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
(3)活动步骤:①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③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的数学知识。
3. 活动三:数学应用(1)活动目的:通过数学应用,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设计一系列数学应用题,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路程计算”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数学素养。
(3)活动步骤:① 教师讲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② 学生分组进行解题;③ 教师点评解题过程,总结解题中的数学知识。
4. 活动四:数学故事会(1)活动目的:通过数学故事会,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活动内容:收集整理数学家的故事,如华罗庚、陈景润等,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数学家的精神,激发学习热情。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数学教研组特组织了一次以“走进数学的世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活动内容1. 数学知识竞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活动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数学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涉及中学数学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应用题、趣味数学等。
通过竞赛,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数学趣味活动活动地点:学校操场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趣味活动,如数学谜语、数学接龙、数学游戏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 走进企业活动地点:某知名企业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中的数学应用。
邀请企业工程师为学生讲解数学在工程、生产、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4. 数学实践项目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活动内容:分组进行数学实践项目,如设计数学模型、制作数学教具、解决实际问题等。
通过实践,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1)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内容、时间、地点等。
(2)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实施等工作。
(3)邀请企业工程师、数学专家等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2. 实施阶段(1)数学知识竞赛:按照班级分组,进行数学知识竞赛。
竞赛结束后,评选出优胜者,颁发奖品。
(2)数学趣味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3)走进企业:参观企业,了解企业中的数学应用。
邀请企业工程师为学生讲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4)数学实践项目:分组进行数学实践项目,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课作为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以“三角形相似”这一课题为例,通过实践课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证明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似图形,如飞机、火车、建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相似性。
2.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探究,利用教具(如三角板、量角器等)制作相似三角形,观察并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证明,巩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三)实践环节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测量一块不规则土地的面积?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实践课,自己有哪些收获?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践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在实践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决定开展初中数学社会实践活动课。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主题:数学与社会生活2. 活动时间:一天3. 活动地点:学校周边社区、商场、公园等4. 活动流程:(1)准备阶段1)教师讲解活动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明确活动流程。
2)学生分组,每组6-8人,选出组长。
3)每组学生讨论并确定活动主题,如“购物消费”、“交通出行”、“健康生活”等。
4)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如地图、购物清单、健康知识等。
(2)实践阶段1)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2)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3)总结阶段1)每组学生制作活动成果,如手抄报、PPT等。
2)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教师点评。
3)学生撰写活动总结,反思活动过程。
四、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提问、讨论、实践等。
2. 学生成果:评价学生制作的活动成果,如手抄报、PPT等。
3. 学生反思:评价学生撰写活动总结的质量,如对活动过程、收获和不足的反思。
五、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数学应用意识。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3. 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初中数学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参观数学博物馆、进行数学游戏、参与数学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感受数学之美;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3.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践能力;4. 增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活动地点:XX市数学博物馆四、活动内容1. 参观数学博物馆在数学博物馆,学生们参观了数学历史馆、数学人物馆、数学应用馆等展区。
通过参观,学生们了解了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下感兴趣的数学知识。
2. 数学游戏为了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我们组织了数学游戏环节。
游戏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内容涉及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等方面。
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数学讲座在数学讲座环节,我们邀请了数学教授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
教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提出问题,与教授互动。
4. 数学实践在数学实践环节,学生们分组进行数学实验。
实验内容涉及几何图形、数学证明、数学模型等。
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初中数学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收获颇丰。
以下为活动总结:1. 学生们对数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 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3. 学生们对数学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可以利用动画演示三角函数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2. 注重基础,循序渐进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在讲解新知识之前,要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3.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列举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注重实践,提高应用能力数学知识的应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案例1. 教学内容:一次函数(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一次函数图像,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身高与年龄的关系等。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范文(精选4篇)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范文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公理、定理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1、重点:知道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
2、难点: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讲解:前一节课我们讲过,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了。
这节课,我们将探究怎样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二、探究新知(一)公理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我们已经知道下列命题是真命题: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真命题均作为公理。
(二)定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下面两题中归纳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说明证明的重要性。
1、教师讲解:请大家看下面的例子:当n=1时,(n2—5n+5)2=1;当n=2时,(n2—5n+5)2=1;当n=3时,(n2—5n+5)2=1。
我们能不能就此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5n+5)2的值都是1呢?实际上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因为当n=5时,(n2—5n+5)2=25。
2、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a=b,那么a2=b2、由此我们猜想:当a>b时,a2>b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答案:不正确,因为3>—5,但32<(—5)2]教师总结: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了很多几何图形的性质、但由前面两题我们又知道,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有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第1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平方根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2. 教学难点:平方根的性质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平方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平方的概念,即一个数乘以自己。
2. 提出问题: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4,那么这个数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得出2和-2的平方都是4。
3. 引入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4,那么这个数叫做4的平方根。
(二)探究平方根的性质1. 引导学生观察4的平方根2和-2,发现它们的平方都是4。
2. 提出问题:平方根有什么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以下性质:(1)平方根的值是正数或0;(2)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被开方数;(3)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4)0的平方根是0;(5)负数没有平方根。
3. 通过举例验证这些性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方根的性质。
(三)平方根的运算1. 引导学生回顾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为平方根的运算做准备。
2. 介绍平方根的运算方法:(1)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即找到一个数,使得它的平方等于这个数;(2)平方根的乘除法运算,即求两个平方根的乘积或商的平方根;(3)平方根的加减法运算,即求两个平方根的和或差的平方根。
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平方根的运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对称美
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对称美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拼图和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竞赛,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活动对象八年级学生
三、活动时间2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全班同学选出主持人和计分员各1名,其余同学分成8小组,
每组4~6人,各设组长1名。
2.活动工具:抢答器,“F”形全等彩色硬纸片,A4空白纸,双面
胶,圆规,三角板。
五、活动规则和方式
1.全部问题分为:A (抢答题),B(必答题),C(实习作业)
共三种类型。
主持人在出示题目之前必须说明题目类型(A、B、C)
2.A类题必须按动手中的抢答器进行抢答,答对一题加10分,回
答不完全不得分,答错倒扣5分,其他同学可继续抢答。
B类题和C类题以小组为单位先选出1~2幅作品上台展示,凡符合题意加20分,有创意则另加5~20分。
3.根据得分情况奖励小组前三名,颁发奖品,本次活动不设个人
奖。
4.本规则的解释权属于教师。
六、活动内容
第一轮:A类(抢答题)
1.联想猜谜,请根据下列提示猜一几何名词,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轴对称或轴对称图形。
理由如下:
全等——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是全等形。
垂直平分线——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折叠——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飞机——飞机是轴对称图形。
2.写出十个具有轴对称结构特征的汉字。
(全部写好后,再按抢答器。
)【参考答案】中、串、甲、由、品、晶、申、里、土……
3.在26个大写英文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_,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A B C D E H I K M O T U V W X Y;H I O S X Z;H I O X。
4.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台标,请举出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
【参考答案】
福建卫视无线电视凤凰卫视
5.轴对称图形都有自己的对称轴,试分别举出一条、二条、三条、四条、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角、矩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
6.世界上因为有了圆的图案,万物才显得富有生机,以下来自现实生活的图形中都有圆:
a b c
一石激起千层浪汽车方向盘铜钱它们看上去多么美丽与和谐,这正是因为圆具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性。
请问以上三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分别用上面三个图的代号a,b,c填空)【答案】a b c;a c 。
7.下列图案中:
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_____个。
【答案】4个
8.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标志,这些标志美观大方,为银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下列标志中,中国银行的标志是_______.
A. B. C. D.
【答案】D
第二轮:B类(必答题)
1”形,全等硬纸片分别拼成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各一个(每组派1名选手上黑板展示)
2.设计比赛: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长方形空地上修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所设计的花坛是一个对称图形,美
观、大方、实用等特点,图案主要由圆或正方形组成。
(每位同学在A 4纸上作图,小组内展开评比,再选送1~2幅作品上黑板演示评比。
【学生作品展示】
第三轮:C 类(问题思考与训练)(任选一题)
1.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许多国家的国旗都具有对称美。
以下是部分国家的国旗,请欣赏:
目前中东局势仍然紧张,巴以冲突时有发生。
不过在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帮助下,中东必将最终走向和平。
巴勒斯坦人民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建立自己的国家,请你为未来的巴勒斯坦国设计一面国旗,并阐述你的设计理念。
设计要求:国旗具有对称美,充分体现和平的寓意。
【学生作品展示】
2. 我国已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此,汽车工业必将面临国际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
为使我国国产汽车早日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要做的工作很多,设计一款富有特色的商标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下面是部分世界名车的商标图案:
设计理念:国旗主体颜色为绿色,象征和平;国旗中央
一正一反两个大写字母P 分别代表Palestine(巴勒斯坦)和Peace(和平),寓意巴勒斯坦人民追求和平美好的生活。
国旗的宽与长的比值设计为黄金分割数,使整幅国旗具有对称美、和谐美和简洁美。
请你为我国某国产轿车设计一个新的商标,并说明你的设计图。
【学生作品展示】
七、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广泛应用于实践,加深的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此商标主要由字母X、L组成,XLX表示“夏利星,
新夏利”的意思,中间两个互补的L组成一个“Z”形,表
示中(Zhong)国,整个商标具有对称美、简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