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期中文言文复习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37 KB
- 文档页数:4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焚:烧毁B. 借:借助C. 予:我D. 之:的答案:D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汤之问也,民之望也。
B. 齐宣王问曰:“汤拘桀与纣,以失其民乎?”C. 民不加多,寡人之罪也。
D. 谨食之,时其宜。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 汤拘桀与纣,以失其民。
B. 民不加多,寡人之罪也。
C. 谨食之,时其宜。
D. 焚,残也。
答案:A二、翻译题1. (1)汤拘桀与纣,以失其民。
(2)民不加多,寡人之罪也。
(3)谨食之,时其宜。
答案:(1)汤拘禁了桀和纣,失去了他们的百姓。
(2)百姓的数量没有增加,这是我的罪过。
(3)小心地喂养它们,按时给它们食物。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孟子·梁惠王上》的主要观点。
答案:《孟子·梁惠王上》主要观点是强调君王应该关心百姓,实行仁政,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2. 请谈谈你对“谨食之,时其宜”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谨食之,时其宜”这句话意味着君王应该小心地对待百姓,根据他们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关爱和帮助,使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
四、阅读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民皆引领而望之,若挈(qiè)救水然。
虽有圣人,无以易之。
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王者之政,亦曰与之同流共治,是为圣王。
”1. 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亦:______ (2)引:______ (3)挈:______答案:(1)也(语气词,表停顿)(2)伸长(3)提,拉2. 请翻译下列句子。
(1)王何必曰利?(2)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馨.②可爱者甚蕃.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无案牍之劳形.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者也D.濯清涟而.不妖/学而.不思则罔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甲】【乙】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5.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①有为人臣而戏②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殷.红(yīn)疙.瘩(gē)硕.果(shuò)诧.异(chà)B.卓.越(zhuó)咳嗽..(ké sou)嗥.鸣(háo)狂澜.(lán)C.喧.闹(xuān)晌.午(xiǎng)烦躁.(zào)哀悼.(dào)D.塌.败(tā)震悚.(sǒng)愧怍.(zuò)憎.恶(zè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A.宛转嘹亮憔悴决然不同B.睫毛倜傥淅沥不求胜解C.草垛云霄侍弄咄咄逼人D.确凿寻觅逃窜翻来复去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班主任很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B.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
C.参观完所有场馆,他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景点!D.小孩子遇事要和父母商量,不要自作主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天津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下列各项使用了比喻修辞的是(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C.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D.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出去。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②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文言文阅读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阅读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依然以课本篇目为主,还有可能考到课内外对比阅读。
题型难度★★★★第一步:知识点讲解文言文的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种:(一)字词解释针对文言文阅读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先了解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现代汉语中的区别和联系。
准确掌握实词虚词包含的内容。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推断字词含义的四种方法:①组词法;②联系成语;③联系偏旁部首;④联系上下文。
最后记得代入原句,联系上下文检查。
(二)划分停顿断句的核心方法是理解句意,其次要学习句子基本的语法成分。
(三)翻译句子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要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
同时要注意每题都有考点,要注意通假、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
翻译时若遇到不会的字词,可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也可以运用组词法,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四)内容理解主观题,包括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以及获得的道理启示等。
考查人物心理补白,需要根据文中人物行为反应来想象。
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复习小贴士:1.心中有课内(前提是课内文言必须熟悉)。
实词、虚词,文言现象(通假、特殊句式)要看得出。
2.读懂文章。
只要了解大意,如遇到不懂的句子可以放一放,猜测大体意思,或根据后面的意思去推测。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一)【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注释】① 行:操守,品德。
②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③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④ 险躁:轻薄浮躁。
⑤ 治性:修养性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相待:(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养德:(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诫子书》一文,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4.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二)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2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孙权劝吕蒙多读书,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脱。
孙权以自身为例告知吕蒙读书的好处。
吕蒙从今用功读书,进步飞速,让人刮目相看。
一、重点字词1. 一词多义(1)当:①卿今当.涂掌事 ______________ ②但当.涉猎F ______________ (2)见:①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 2. 重点实词(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__ 务:____________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_____________ (4)但.当涉猎..但:_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5)见往事..耳 往事:___________ (6)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F :____________2015(7)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_______ 学问梳理故 事 复 述过:____________(8)卿今者才略..才略:___________(9)非复..吴下阿蒙非复:___________(10)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_______刮:_____________3. 文言虚词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1)以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2)为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4)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5)蒙乃.始就学 _____________(6)与.蒙论议 _____________(7)卿今者.才略 _____________(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11)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七下语文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伤仲永》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5(2013年中考)10.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B.稍稍宾客其父(客人)C.泯然众人矣(常人)D.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扶苏以数谏故B.属予作文以记之C.皆以美于徐公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7.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C.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8.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一)【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注释】①行:操守,品德。
②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③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④险躁:轻薄浮躁。
⑤治性:修养性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_______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相待:________(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养德: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诫子书》一文,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4.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二)【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二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小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善.射善(擅长)B.尔安敢轻.吾射轻(轻视)C.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看见)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但手熟尔B.徐以杓酌油沥之C.对镜帖花黄D.出门看火伴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褒扬发端,对陈尧咨的射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接着宕开一笔,写在卖油翁眼里,他的射技是不足挂齿的。
B.第二段用大量的笔墨描述卖油翁酌油的过程,“取”、“置”、“覆”、“酌”、“沥”等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地展示了他精湛的技艺。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表现陈尧咨的射技举世无双和卖油翁的狡猾。
D.文章通过卖油翁以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沾湿告诫因“善射”而自矜的陈尧咨的故事,说明了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精益求精,不值得骄傲的道理。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亦知射乎?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6.下列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锐不可当.B.大有所益.开卷有益.C.见往事..依依..耳往事D.刮.目相待刮.骨疗毒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赵普
选自: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一、解释加点字。
1. 普少习.吏事
2.及.为相
3.太祖常劝以.读书
4.阖.户启箧取书
5.读之竟.日
6.及次日临.政
7.处决如流8.既.薨
9.家人发.箧视之10.普性深沉有岸谷
11.虽多忌克1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4.未有其.比15.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16.普明日复奏其人17.普又以.其人奏
18.碎裂奏牍掷地19.普颜色不变
20.跪而拾之以.归21.他日补缀旧纸
22.太祖乃.悟23.卒.用其人
二、翻译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5.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6.普明日复奏其人。
7.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8.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9.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10.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三、简答题。
1.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本文主要刻画了赵普的哪些性格特征?
3.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请找出课文中有关赵普的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4.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5.“手不释卷”在课文中形容赵普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其实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
你能写出三条类似的成语吗?
典故:
6.赵普为举荐人才不惜屡犯龙颜,终以自己的赤胆忠心感动了宋太祖。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这样的人吗?请你写出一个来。
《赵普》练习答案
答案:
一、解释加点字
1. 普少习.吏事:熟悉
2.及.为相:等到
3.太祖常劝以.读书:用,拿
4.阖.户启箧取书:关
5.读之竟.日:整
6.及次日临.政:处理
7.处决如流:处理决断8.既.薨:已经,……以后
9.家人发.箧视之:打开10.普性深沉有岸谷:严肃刚正11.虽多忌克:忌妒刻薄1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把……当做1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龌龊: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14.未有其.比:他15.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
16.普明日复奏其人:第二天17.普又以.其人奏:把
18.碎裂奏牍掷地:把……撕碎19.普颜色不变:脸色
20.跪而拾之以.归:不译21.他日补缀旧纸:修补,连接
22.太祖乃.悟:才23.卒.用其人:最终,终于
二、翻译句子
1.太祖常常劝他读书。
(太祖常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
)
2.关上门,打开书箱取出书,整天读它。
3.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4.但是能够把天下事当做自己的责任。
5.在宰相位置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6.赵普第二天又向皇上上奏(推荐)那个人。
7.太祖大怒,把奏牍撕碎扔在地上。
8.赵普脸色不变,跪着捡起奏牍回家。
9.过几天重新修补连接好撕碎的奏牍,又像从前一样上奏推荐。
10.太祖才明白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三、简答题
1.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答:刻苦读书、为国荐才
2.本文主要刻画了赵普的哪些性格特征?
答:1.勤奋好学; 2.严肃刚正(深沉有岸谷) 3.刚毅果断(勇敢)
4.不畏权势
5.以天下事为己任(爱国)
6.执著(坚持不懈)。
3.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请找出课文中有关赵普的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答:从“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中看出赵普的勤奋好学。
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中看出赵普的严肃刚正(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勇敢)、不畏权势、以天下事为己任(爱国)、执著(坚持不懈)。
4.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答:以天下事为己任。
5.“手不释卷”在课文中形容赵普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其实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
你能写出三条类似的成语吗?
答: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6.赵普为举荐人才不惜屡犯龙颜,终以自己的赤胆忠心感动了宋太祖。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这样的人吗?请你写出一个来。
答: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