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 格式:docx
- 大小:37.49 KB
- 文档页数:2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小编整理了关于《十五从军征》原文以及《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这首诗的时候更好的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思想,《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在阅读和练习之后参考!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阅读题:
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1.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兔从……葵。
3.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在兵役严苛的封建社会,这首十五从军征里道不尽的心酸与批判,关于《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7.在学习这首诗歌时,李雷不理解主人公为何不自己赶快回到家中,还要询问乡里人。
请你结合诗句向他解释。
48.诗歌结尾主人公流下了泪,这泪水中包含了怎样复杂的情感?【答案】47.示例:李雷,“家中有阿谁”这一句恰切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人的关切,也表现了乡里人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归人时惊喜、心疼、同情等复杂的心情。
如果只写主人公的急切,人物形象就显得不够丰满立体。
48.示例:主人公的泪水包括对亲人逝去的悲痛、家园颓败的辛酸、征战多年的痛苦、未来生活的迷茫。
【解析】47.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情感的分析。
根据《十五从军征》中的诗句,可知主人公十五岁就从军远征,直到八十岁才得以返回家乡,他在外漂泊了六十五年,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遇到乡里人,迫切地询问“家中有阿谁”,这是他急于了解家人是否安在,家中现状如何的直接体现。
这句诗不仅展现了他长时间离家后的急切心情,也揭示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主人公通过询问乡里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忐忑和期待,同时也展现了乡里人对他的同情和惊讶。
这样的描绘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人物情感更加丰富,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战争对个人和家庭的深远影响。
所以,主人公的这一行为是出于对家乡和亲人的急切关心,也是诗歌情感表达的需要。
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4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可知,主人公看到的只是一片坟墓,亲人们早已离世,他无法与他们团聚,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
结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可知,这里描绘了家园荒芜的景象,野兔钻狗洞,野鸡在梁上飞,庭中生长着陌生的谷物,井上长满了葵菜,这些都是家园无人照料的象征,让人感到辛酸。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5.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围绕应征多年的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布局,巧妙自然。
B.“十五”与“八十”相对照,“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极写从军之久。
C.诗中的两处语言描写,以对答的形式,表达了几十年未归的主人公对家人的关切。
D.本诗以乐景写哀情,情真意切,语言质朴,颇能体现汉乐府善于议论的艺术特点。
46.本诗画线句与《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都写到了动物,在写法上有何共同妙处?【答案】45.D 46.(1)都采用白描手法/ 环境描写/ 侧面描写(手法),表现出环境的荒凉破败,人民生活的艰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分析】4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本诗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诗歌能体现汉乐府善于叙事的艺术特点,而非“善于议论”。
结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可知,这是由远看到近见,描写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是以哀景写哀情,而非“以乐景写哀情”。
故选D。
4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本诗画线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意思是: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兔”“雉”两种意象,突出了环境的荒凉破败,写出了老兵家中空无一人的凄凉场景,进而烘托出老兵内心的悲痛。
《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意思是: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房屋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狐兔”两个意象,写住处的荒凉,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阅读答案小编整理了关于《十五从军征》原文以及《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这首诗的时候更好的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思想,《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在阅读和练习之后参考学习!阅读下面的乐府诗,完成下题。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①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②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③,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④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①阿:发语词。
②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③旅谷:植物未经播种而生叫“旅生”。
旅生的谷与葵叫“旅谷”“旅葵”。
④饴:送给。
版本一:1.解释加点的字①八十始得归:②采葵持作羹:③兔从狗窦入:④不知贻阿谁: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参考答案:八.1.①才②菜汤③洞④给2.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3.十五、八十4.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版本二《十五从军征》阅读题: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参考答案:1.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兔从……葵。
3.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版本三:1.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的叙述极有层次,请结合诗歌略作分析。
《十五从军征》阅读练习及答案(四)(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4分)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2.本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分)13.试分析这首诗歌,通过描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2分)答案:(一)【答案】(4分)12.描写了松柏冢累累、兔、稚、旅谷、旅葵等景,渲染凄凉、悲伤的心情.13.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揭示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以及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解析】12.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诗通过描写家中哀败的景象“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以哀景抒哀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
13.通过突出老兵出门张望与老泪纵横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亦给读者以余味无穷之感,让读者思索事件的深层意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翻译: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二个方面: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字词解析:1. 始:才;归:回家。
2.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3.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4.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5. 松柏(bǎi):松树、柏树。
6.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zhǒng),坟墓、高坟。
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7.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îu),洞穴。
8. 雉(zhì):野鸡。
9. 中庭:屋前的院子。
10.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11. 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12.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3.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14. 一时:一会儿就。
15. 贻(yí):送,赠送。
16. 看:一说为“望”。
17. 沾:渗入。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版本一:1.解释加点的字①八十始得归:②采葵持作羹:③兔从狗窦入:④不知贻阿谁: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参考答案:八.1.①才②菜汤③洞④给2.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3.十五、八十4.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版本二《十五从军征》阅读题: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1.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兔从……葵。
3.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过零丁洋》《十五从军征》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辛苦道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7.《十五从军征》一诗运用了的表现手法来绘景写人,记叙了老兵返乡的所见所感。
当老兵看到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的时候,其境况恐怕用《过零丁洋》颈联中的“”一词来形容最为贴切。
18.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但是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过零丁洋》是诗人在战争被俘后誓不投降的心声,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昂扬的斗志;《十五从军征》以返乡士兵的遭遇,表现出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流露出作者对于战争的。
【答案】17.白描(或细节描写)零丁18.忠贞爱国视死如归舍生取义(任选其二即可)厌恶(或“痛恨”)【解析】1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句写景,由远看到近见,满眼凄楚的景象,突出老兵家的荒凉;“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运用语言描写,通过路人说出的哀景,衬托哀情;“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老人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所以无论是绘景还是写人,《十五从军征》都是以白描的手法,描绘老兵返乡的见闻。
《过零丁洋》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零丁”是孤苦无依的样子,符合老人的凄苦孤独。
18.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和理解。
《过零丁洋》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十五从军征》用两个数字“十五”“八十”写出了主人公从军时间久,用一组问答表现了主人公由①到的心情,用四种事物“”“雉”“谷”“葵”描绘了主人公家中的景象。
16.“泪”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捕捉这个意象,有助于理解诗歌中的不同形象。
请根据你对下面作品的理解,完成表格。
【答案】15.示例:期望失望兔示例:荒凉破败16.悲伤痛苦的老兵思乡忧国【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第①空,根据“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可知,主人公“十五”从军,“八十”始归,背井离乡几十年的时间中,对家乡亲人充满了热切的思念,所以在路上遇到同乡之人时急切地询问家中亲人的情况。
这时主人公的心情应该是期待(憧憬、激动)的。
第②空,联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句同乡人的答话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家中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暗示主人公已经没有亲人了。
本是满心欢喜回家与亲人团聚,却突然得知已经天人两隔,所以这时主人公的心情应是失望(悲恸、沉重)的。
第③④空,诗歌“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两句意为: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这两句话借用“兔”“雉”“谷”“葵”四种事物,描写出主人公家中长久无人居住,已经被野生的植物和动物所占据,一片荒凉破败的凄楚景象,使人倍感伤神。
据此可知,第③空填“兔”,第④空填“荒凉破败”(意思相近即可)。
16.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注意仿照“感时伤世的诗人”这一结构,将答案组织为四字词语加人物的形式。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1]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十五从军征朝代:两汉作者:佚名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阅读题1.解释加点的字①八十始得归:②采葵持作羹:③兔从狗窦入:④不知贻阿谁: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八.1.①才②菜汤③洞④给2.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3.十五、八十4.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拓展阅读:《十五从军征》鉴赏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十五从军征》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4分)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2.本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分)
13.试分析这首诗歌,通过描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2分)
答案:
(一)【答案】(4分)
12.描写了松柏冢累累、兔、稚、旅谷、旅葵等景,渲染凄凉、悲伤的心情.
13.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
凄凉,揭示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以及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解析】
12.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诗通过
描写家中哀败的景象“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以哀景抒哀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
13.通过突出老兵出门张望与老泪纵横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
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亦给读者以余味无穷之感,让读者思索事件的深层意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翻译: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二个方面: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