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 格式:doc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8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课时达标17(见课时达标P33)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
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C.服除,指守丧期满。
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时间视亲疏而定,是为丁忧;丁忧期间不能为官,已为官者需停职守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
“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拜”“除”只指任命官职,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根据天色的变化将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称为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
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房舍。
解析“黄昏”是现代时间的19点~21点,“人定”则是21点~23点,所以“人定”应在“黄昏”之后。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
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解析“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第九课第2课时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鲁教版教学重点、难点:在文化建设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课前预习]为什么要在文化建设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中学生怎样在学习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知识点讲述]为什么要在文化建设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中学生怎样在学习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突出重难点练习]材料分析:材料一: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决定从2004年开始,把每年的九月份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材料二:连续三年,为了贯彻《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2)中小学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参考答案:(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20明了党和政府及学校重视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2)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课题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课型预习展示执笔人教师寄语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之灵魂,国家之瑰宝。
时间第周第课时学习目标知道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是现代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
明确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学习过程【导学知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4--109,完成以下预习内容,在课本上标划出答案并把问题写在对应处)。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②③④3、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②③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则和态度分别是什么?【展示交流】任务一: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自主探究]1、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三个方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
[合作交流]1、阅读课本P105材料,议一议: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2、阅读课本P106材料和图片,讨论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节”说明了什么?3、我们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任务二:火炬在我们手中[自主探究]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和教育、和教育、教育、和教育。
[合作交流]阅读课本P107材料,讨论后面的问题。
★▲总结:青少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以,自觉接受。
在各科学习中,结合学科内容理解的内涵,阅读优秀的,从中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
其次,积极参加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第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表现在中。
(说说我们应怎样做?)【拓展延伸】1.材料一: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决定从2004年开始,把每年的九月份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材料二:连续三年,为了贯彻《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人的一生几乎有3分之1的时间在睡觉中度过。
睡眠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届冬奥会的18岁天才少女谷爱凌在赛后回答夺冠秘诀时,她说:“从8 岁到14 岁,我一直都只有周末才滑雪。
而我能比那些年纪更大、更专业的运动员做的更好的秘密武器,就是每天睡十小时,真的每天睡十小时。
”可是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竟有27%的人存在着睡眠问题,而其中我国在30%以上,高达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
而“世界睡眠日”的目的便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关注,提醒人们要重视睡眠健康。
如今,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已成为人们常见的健康问题。
失眠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留出更多的时间来保障睡眠呢?首先,要明确当天晚上学习的目标。
学习之前,一定要列个清单出来,这样更便于安排时间,不致于手忙脚乱。
其次,减少学习时的干扰。
学习之前不要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等;手机要放在不被打扰的地方。
再次,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
适当的运动,对调节睡眠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让一整天的精力充沛,保持高效学习状态。
最后,我们应当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周围的温度、湿度和声音,都应保持在恰当的状态。
至少在睡前三十分钟,远离手机和任何发光的屏幕。
亲爱的同学们:睡眠给我们一个清醒的头脑睡眠给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睡眠给我们一个幸福的生活睡眠给我们一个精彩的世界让我们做一个聪明的人,养成高效率学习习惯,为充足睡眠保驾护航。
最后借此机会想对全体预备班的同学们说,愿你们拥有良好健康的体魄,稳健坚实的步伐,从容不迫的心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思想品德:第九课第二框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学案(鲁教九年级)教师寄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能力目标】学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青少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习重点:1、在文化建设中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青年学生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难点: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展示交流: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提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包括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三、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说一说:这首歌曲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这首歌曲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它属于文化建设的内容,这给你什么启示?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家怎样做)1、观看课本P104四幅照片,说一说:这四幅照片反映了什么内容?你参加过学校或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哪些又化建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你有什么感受?2、阅读课本P104—106内容,回答问题:(首先独立完成,然后就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交流结果)(1)为什么要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怎样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3)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这一“主心骨”?(4)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及根本任务是什么?(5)阅读课本P105中间小字部分,议一议: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文句中,哪些是精华可以继承?哪些是糟粕必须抛弃?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有什么作用?(6)思考: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