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三课第1课时(友谊,心灵的需要)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5
“友谊:心灵的需要”的教学设计(选自教科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内容)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友谊需要用心去感受,学会呵友谊护;2、理解友谊对个人成长的作用;3、概括什么是友谊以及掌握友谊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友谊对个人成长的作用;(重点)2、。
概括什么是友谊以及掌握友谊的方法。
(难点)三、教学课时:1个课时四、教学工具与手段:利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相结合五、教学过程:(一)友情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
课堂探究:同学们阅读47页“伯牙子琴,子期知音”(1)你认为,这个故事向我们传递的信息是什么?知识点1 友情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
人除了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
友情就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
与朋友在一起,会感到温暖和幸福;离开了朋友,失去了友谊,人就会感到孤独与无助。
(二)渴求友谊(或者说渴望友谊)课堂探究:教材第47页图3-3“有了烦恼跟谁说?”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探究提示:第一种人:有了烦恼向老师倾诉;第二种人:有了烦恼向爸妈倾诉;第三种人:有了烦恼向同学倾诉;第四种人:有了烦恼不向任何人倾诉,写在自己的日记里面。
知识点2 我们特别渴求友谊。
原因分析:1、进入初中,我们开始从心理上逐渐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
2、我们也不太愿意向父母和老师敞开心扉,更愿意向自己的同龄伙伴尤其是亲密朋友倾诉心事。
(三)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极其宝贵的财富知识点3 我们需要朋友,需要友谊;我们珍视朋友,珍爱友情。
友谊名言: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四)综合探究:①友谊对于我们的成长的重要作用是①什么?答案提示:1、友情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2、渴求友谊(或者说渴望友谊);3、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极其宝贵的财富。
②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友谊?请同学们说明理由。
六、阅读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故事。
第1课时:友谊,心灵的需要目标定位:1.知道友谊是心灵的需要,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学会选择和维护真挚的友情。
2.掌握发展真挚友情的方法;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培养分辨是非、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
3.培养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学习重点: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课前尝试】1.收集赞美友谊、珍惜朋友的的名言警句、诗歌、散文和歌曲,准备用不同的方式交流。
2.讲一个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朋友曾给予关爱的事例。
1.人除了衣、食、住、行等需要外,还有需要。
友情就是一种重要。
2.真挚的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3.进入少年期的中学生为什么特别渴求友谊?【民主讨论个性展示】1.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不了烦恼和忧愁。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有不同的倾诉对象。
请同学们填写表格:园2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安全需要『当堂检测』1.人与人的交往是①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②获得利益,满足自我的需要③安全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④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每个人都需要友情,这是因为A.友情可以满足我们的精神需要 B.没有朋友,会被别人看不起C.友情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和谐,没有矛盾D.拥有朋友,可以显示自己的人缘好3.“得不到友情的人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而没有友情的社会,则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A.只有孤独才能尽享人间温情 B.世态炎凉,要学会面对现实C.友谊之树常青,人生才会绚丽多彩 D.友谊是短暂的,人生是孤独的4.在一项“你有知心朋友吗?”的调查中,72%的同学非常肯定地回答自己有知心朋友。
这表明:A.中学生缺乏友情B.中学生交友不讲原则C.中学生出现滥交朋友现象 D.友情是我们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李梅因为母亲不幸病逝,内心受到极大打击。
从此,她性格变得十分孤僻,成绩下降。
教案名称:初中友谊教育年级学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拥有真挚友谊的人是幸福的。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建立友谊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呵护友谊,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教学重点:1. 友谊的重要性2. 建立友谊的方法3. 呵护友谊的技巧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建立和呵护友谊。
2. 培养学生面对友谊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经历,教师总结友谊的重要性。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建立友谊,让学生分享自己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方法和经验。
2. 教师总结建立友谊的方法,如主动交往、真诚待人、乐于助人等。
三、情境模拟(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知识建立和呵护友谊。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关于友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写一篇关于友谊的日记,记录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美好时光。
2. 制定一个与同学建立友谊的计划,并在课后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的主动性和真诚度。
3. 学生在面对友谊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三课有朋友的感觉第一课时友谊:心灵的需要【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培养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2. 能力目标:能够概括什么是友谊,通过分析交友案例,培养分辨是非,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道友谊是人的心灵需要,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学习重难点】: 培养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学习方法】:教师启发与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相结合。
【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检查预习一、查找资料1.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2.准备帮助朋友或者朋友帮助我们的实例。
3.赞美友谊的名言警句,赞美友谊的歌曲。
二、预习引导看书P27-29,完成以下问题并自己提出相应的问题或疑惑1.为什么我们特别渴求友谊?2.有好朋友的感觉。
课堂研讨与展示活动一:讲故事,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活动二:讨论,为什么我们现阶段特别渴求友谊?活动三:分享,好朋友的名字,最愿意谈的话题,喜欢做的事情,与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活动四:说说赞美纯洁友谊的名言警句或者唱唱友谊的歌曲。
课堂达标测评单项选择题1.“得不到友情的人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而没有友情的社会,则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A、只有孤独才能尽享人间温情B、世态炎凉,要学会面对现实C、友谊之树常青,人生才会绚丽多彩D、友谊是短暂的,人生是孤独的2. 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句话的意思是()A、交到一个好朋友很不容易B、有一个情意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C友谊的圈子应该小一些 D、有一个朋友就足够了3. 下列词语是形容好朋友之间友谊的是( )A、形影不离和倾囊相助 B不择手段和一片冰心 C、投其所好和一 D、一见钟情和臭味相投【学习收获】:友谊心灵的需要为什么我们特别渴求友谊?有朋友的感觉【学习反思】:。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三课有朋友的感觉
第一课时友谊,心灵的需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能力目标:能够概括什么是友谊,掌握发展真挚友情的方法;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分析交友的事例,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友谊是心灵的需要,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交友的情况,学会选择和维护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友谊是心灵的需要”。
【课前准备】
探究名人的友情,搜集关于友谊的资料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小姑娘的友谊
展示故事《小姑娘的友谊》,故事如下:
有一天,一个小姑娘回家晚了。
做好晚餐久等孩子不归的妈妈不免生气,责问女儿究竟去了哪里。
小姑娘回答说,她在等小雨,小雨在骑车回家的路上跌倒,自行车摔坏了。
“可是你又不会修车啊。
”母亲说。
“那没关系,”小姑娘说,“我停下来,陪着她一起走就是了。
”
教师:( l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2 )你怎样理解小姑娘的友谊?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友谊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宝贵的财富。
没有友谊,生活就像一片寂寞的沙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友谊”这个话题。
环节一:朋友画像
教师:朋友和友谊是人生的永恒话题,我们渴望友情,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理想的朋友。
现在请同学给自己理想中的朋友画个像。
学生自由创作并交流,可以用文字描述。
通过学生对理想中的朋友的描绘,让学生概括所喜欢的朋友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受人喜欢的朋友。
小结:大家对理想朋友的期望是基本一致的。
那些乐于助人、理解支持别人、尊重别人的朋友是我们共同期望的。
请看下面的材料: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受欢迎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分别具有如下的品质。
受欢迎的品质:真诚、理解、值得信赖、理智、有思想、体贴、热情、友好、不自私、幽默、负责任、开朗、信任别人……
不受欢迎的品质:尖刻、多嘴多舌、自私、目光短浅、粗鲁、自高自大、贪婪、不真诚、恶毒、不老
实、冷酷、邪恶、说谎……
教师:希望同学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受欢迎的人,拥有更多的朋友。
过渡:要建立真挚的友谊,不仅需要别人这样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大家先来了解自己受欢迎的程度,再有的放矢地塑造自己以获得宝贵的友谊吧。
学生活动:自我测查。
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下列问卷:
你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下面的测试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使你在生活中扬长避短。
1 .如果别人说你是温和的人,你会:
A .别人怎么说,我无所谓。
B .其实是说我的胆子实在太小。
C .从今以后更要温和些。
2 .在公共汽车上,如果旁边的小孩又哭又闹,你会认为:
A .真烦人,家长有办法制止他就好了。
B .小孩子什么也不懂,真没办法。
C .教育孩子真不容易。
3 .和朋友争论完回家之后,你一个人独处,你会:
A .遗憾地认为:“当初如果我那样说就能驳倒对方。
”
B .后悔地认为:“当时没有充分说明自己的想法。
”
C .高兴地说:“人的想法真是各不相同,很高兴有机会能谈论自己的想法。
”4 .当你遇到一个很会打扮的人时,你会:
A .服装有什么必要去讲究呢,随便一点不是更好吗?
B .我也要那样打扮!
C .装束能体现人的内心,那人内心世界一定很丰富。
5 .如果不是你的错,但结果却给对方添了麻烦,你会:
A .因为不是我的错,不道歉也可以。
B .因为没办法,对不起。
C .不管怎么样,是我给你添了麻烦。
6 .如果别人说你是独具一格的人,你会:
A .认为:“一定是在讽刺我。
”
B .认为:“不管怎么样,别具一格都是好的。
”
C . “我独特在哪里呢?”在考虑这个问题的同时,心中颇有些兴奋。
7 . “人类只有相互帮助才能生存。
”•对于这个观.获,你认为:
A .如果都为别人着想,那就不能生存。
B .道理上是这么说,但人往往是自私的。
C .要认真做到这一点也许很难,但我一定努力去做。
8 .如果在谈话时,你朋友的优.氛受到别人的赞扬,你会:
A .刻意提出朋友的缺点。
B .暗暗地想:我该怎么说呢?
C .一起赞扬:我也这么认为。
9 .如果别人问你,你是受欢迎的还是不受欢迎的人,你会:
A .不知道受欢迎还是不受欢迎。
B .我究竟属于哪一类呢?
C .还算是受欢迎的吧。
10 .陌生人向你问路,你会:
A .告诉他不知道。
B .不耐烦地简单说几句。
C .告诉他详细的路线,并把他引向正确的方向。
评分规则:选择“A”,得1 分,选择“B”得2 分,选择“C ”得3 分。
解释:巧分以下,你是个幼稚、虚荣心强、惹人讨厌、不受欢迎的人;15 ? 25 分,你是个志趣向上,但自我意识过强、有点
自负的人;25 一30 分,你属于深受欢迎的人。
环节二:友谊•朋友
呈现诗歌,请学生朗读。
友谊是友好的象征,是亲密的体现,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友谊是你孤寂时,搭在你肩上的一双温暖的手;
友谊是你忘情欢呼时,背后一双关切的眼睛;
友谊是你垂泪时,借你依靠的坚实肩膀;
友谊是你成功时,默默为你祝福的心灵;
友谊是你失败时,鼓励你的只言片语;
友谊是你需要时,及时赶到的关怀、批评、鼓励;
……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对友谊和朋友的理解,续写诗文,可分小组合作完成。
写完后,全班交流分享。
通过续写诗文,让学生体会友谊的重要性,感受朋友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课后将写得好的句子整理成册,或者挂到教室里进行展览。
环节三:有了烦恼跟谁说
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不了烦恼和忧愁。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有不同的倾诉对象。
请同学们认真填写下面的表格。
教师:看来,不同年龄阶段,我们寻找支持和帮助的对象不同。
现在的我们更喜欢找同伴、朋友来分担烦恼,说明我们更需要友谊。
友谊是每个人心灵的需要。
环节四:拓展链接
教师: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需要。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叫马斯洛,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认识。
教师:友谊是人的心理需要。
人有爱和归属的需要,所以人需要有接纳自己的群体,需要朋友;人有尊重的需要,所以人需要有赞赏、看重自己的朋友。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赞美友谊、珍惜朋友的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美文和优秀歌曲。
教师总结:我们需要朋友,需要友谊;我们珍视朋友,珍爱友情。
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我们心灵的需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