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 格式:docx
- 大小:13.21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计算器应用技巧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计算器的应用成为了一种新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计算器应用技巧,以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教学。
一、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在开始介绍计算器的应用技巧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计算器一般分为数字键盘、运算符键盘和其他功能键。
通过数字键盘可以输入数字,通过运算符键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其他功能键可以进行求平方、开方、百分比等常用运算。
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是使用计算器的前提。
二、计算器在数的计算中的应用1. 四则运算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计算器可以帮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进行运算。
学生可以通过输入数字和运算符键来进行四则运算,利用计算器的计算结果来验证自己的答案。
2. 数的比较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的比较。
学生可以将两个数分别输入计算器,通过比较运算符键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这对于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具有一定的帮助。
3. 重复计算在解决一些重复计算的问题时,计算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一个问题中多次用到相同的计算步骤,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直接进行计算,省去了繁琐的手算过程,提高了计算效率。
三、计算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数量的换算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进行数量的换算。
比如将米换算为厘米、将千克换算为克等。
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这些换算,提高有效性。
2. 小数的计算学生在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小数的计算,而小数的计算相对复杂,容易出错。
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 分数的计算分数的计算也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而分数的计算涉及到的步骤较多,容易出现错误。
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通过计算结果来检验自己的答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电子计算器的使用1. 计算工具的认识1.1 计算工具的种类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常用的计算工具有:1.1.1. 珠算工具珠算工具是一种传统的计算工具,主要由一些珠子和框架组成。
珠算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计算。
珠算工具简便易行,适合小学生进行初步的计算练习。
1.1.2. 尺、规等计量工具尺和规是最基本的计量工具,可用于测量长度、宽度等。
通过使用尺或规,我们可以对物体的大小进行比较和确定。
在数学教学中,通常使用尺子等计量工具对图形的大小、长度等进行测量。
1.1.3. 平衡计、杠杆秤等计算工具平衡计和杠杆秤是能够测量物体质量的计算工具。
通过接触打火机等小物件,我们可以学习到物体质量、力的概念,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1.2 计算工具的使用条件计算工具的使用条件有很多,例如:•需要正确的使用方法,学生必须掌握计算工具使用方法和基本知识。
•必须按照规范使用,不得任意更改计算工具的部件,以确保精度。
•要对计算工具加强保管和维修,保持计算工具的良好状态。
2.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2.1 电子计算器的基本操作电子计算器是一种数字计算工具,可以使用它进行复杂的计算,例如算术运算、平方、开方等等。
使用电子计算器,必须掌握以下基本操作:2.1.1. 电源开关使用电子计算器之前,要先打开电源开关。
2.1.2. 数字键输入在进行数字计算时,要先在计算器上输入所需计算的数字。
2.1.3. 运算符输入在输入数字后,需要输入相应的运算符来进行计算,例如加、减、乘、除等。
2.1.4. 计算结果显示完成计算后,结果会显示在计算器的屏幕上。
2.2. 电子计算器的注意事项使用电子计算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2.2.1. 不要随便清零在使用电子计算器时,不要随便清零,避免数据丢失。
2.2.2. 避免强烈震动电子计算器在使用时需要避免强烈震动,避免影响计算精度。
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介绍2. 计算器的操作方法3. 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4. 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进行大量计算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当我们遇到大量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来帮助我们。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 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如加、减、乘、除等。
3. 教师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清屏、输入数字等。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计算器,熟悉其操作方法。
三、基本运算1.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使用计算器的经验。
四、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来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等。
2. 教师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
2. 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有深入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并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计算器的教学内容,如引入计算器的高级功能、编程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电子计算器的使用》学习指导-四年级一、成功之处。
1、合理利用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用计算器计算是国标苏教版上册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段教材的编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非常合拍,给老师的教学定位、教学创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具体说有如下几点特点:一是遵循知识建构的规律,拾级而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这里找到学习的起点;二是内容鲜活,与生活实际结合得很紧;三是数学味很浓,习题中编排了许多数学本身内在的东西;四是定位巧妙,围绕普通型计算器展开,较之科学型计算器,它为教学留有更为广阔的加工和改造的空间。
因此教学时,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地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巧妙整合,并以此为出发点,把教材的教育形态转变为学术形态。
2、密切联系计算器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也使用过。
因此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在生生互动中很快地达成了本环节的教学目标。
3、巧妙设计题组,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由于书本上安排的练习都是单一的计算题,形式比较枯燥。
我在教学时对练习题的呈现略作修改,在学生掌握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后,随即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旨在巩固计算技能,拓展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练习的设计从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程度上来说也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比赛、现实问题的研究、与计算器比赛三次极具诱惑力和挑战性的练习,在给学生带来练习快乐和满足的同时,知识技能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很好地达成了三维目标。
4、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尝试操作让学生思考使用计算器要注意的地方;用计算器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只有同级运算的两步算式怎样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快;与计算器比赛让学生正确看待计算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感悟计算器的局限性和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一、填空题。
1.常见的电子计算器有能进行四则运算的( )型计算器,有能进行算术、代数和统计等方面的运算的( )型计算器,还有可把较复杂的计算步骤存贮起来以便重复某些运算的( )计算器。
2.电子计算器一般由( )及( )、( )、( )和( )等几部分构成。
3.使用计算器时,开始要先按( )键,作用是( ),停止使用计算器时要按( )键,目的是( )。
4.在运算过程中,若发现已经输入的数据不正确,可使用( )键清除错误。
5.一道题计算完成后,只需按( )键,便可进行另一道题的计算了。
6.在运算过程中,若需要全部清除前面输入的所有数据,则需要先按( )键关机,再按( )键开机后重新输入数据。
有的计算器有( )键的,按( )键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7.用计算器计算350+230时,其按键顺序是:第一步按( )三个键,第二步按( )键,第三步按( )键,最后按( )键。
8.用算术型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应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 )按键顺序。
9.88+28×8用计算器计算时,按键顺序是( )。
10.用计算器计算3025÷(305-255)时,其计算方法是:按( )键,显示器显示( ),把( )记录下来,然后按( )键,再按( )键,显示器上显示的605是( )。
二、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并将过程填在表内。
1.1643+703-859 2. 570+390÷15 3.(176+84)÷(250-237)1643+703-859= 570+390÷15= (176+84)÷(250-237)=【基本能力达标学习】一、用计算器计算。
6746+3845= 65431-6789=36753+21498=1743+4329= 10700+99800= 73579-4086=二、用计算器计算。
282-1378÷26 7128÷(45+21)5876÷(13×4) 625×(280÷35)【理解运用探究学习】一、某人2002年4月1日买了一套建筑面积240平方米的别墅,该楼盘市价已由2002元平方米上升至2222平方米,用计算器计算这套别墅升值了多少?二、下面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四位数,商是一位数,算式中没有重复的数字被除数和商各是多少?(可借助计算器计算思考) □□□□÷879 =□参考答案【基本能力达标学习】二、229,108,113,5000【理解运用探究学习】1.528002.3516÷879=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电子计算器的使用一、知识点概述1. 计算工具的认识计算工具是人们在计算数学问题时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如手算器、算盘、尺规等。
初学习计算的学生,要能够认识和掌握简单的计算工具,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进行计算。
2.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计算的电子设备,常常被用于进行科学计算、商业计算与工程计算等。
初学习计算的学生,要能够掌握电子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有效地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计算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2. 掌握电子计算器的功能、组成和使用方法。
3. 熟练使用电子计算器,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和小数精度的控制。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计算工具的认识(1)从用途和特点分析计算工具的分类。
(2)让学生感知各种计算工具的外观特征和用途。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演示展示、上机操作等。
2.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1)介绍电子计算器的功能和组成。
(2)详细讲解加、减、乘、除运算和小数精度控制的使用方法。
(3)通过练习巩固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示范讲解、操作演示、练习巩固等。
四、教学过程1. 计算工具的认识(1)项目导入通过组织有机会接触各种计算工具的图书和文具店实地调查,了解各种计算工具的用途和特点。
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计算工具的认识。
(2)知识讲解A. 计算工具的分类计算工具是按照其用途及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手算器、算盘、尺规等。
手算器的分类:滑罩式、切换式。
手算器内部的原理和算盘相似。
通过算盘讲解它的内部原理。
B. 用途和特点1. 手算器是精细的通过齿轮机械原理来完成数学计算的计算工具,它是一种便携式的计算器件,可用于小学数学、中学数学乃至大学数学的学习和考试中。
2. 算盘是一种古老的簿算方式,特别适合于进行大量的乘除运算。
它通常由几十个珠子、红色珠子和黑色珠子间的框桿组成,通过珠子的上下移动实现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计算器的使用及答案一、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97-85= 17-69= 506+374=2021-293 7415+924= 8503-3126=21853= 90627= 22303531=33286374= 52129= 15486267=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先列出综合算式再计算。
(1)118减去18乘5的积,差是多少?(2)甲数十292,比乙数的3倍多73,求乙数。
(3)比232的3倍多26的数是多少?(4)480除以24减8的差,再乘以25,积是多少?四、用电子计算器计算。
(1)856+4293(2)5014-4293五、用电子计算器计算。
2405(85-48)参考答案一、计算1)12 2)48 3)8804)1709 5)8339 6)53777)11554 8)24462 9)4210)89 11)6708 12)58二、计算1)742 2)34343)163 4)880885)784 6)897)33 8)1343三、列式计算1)118-185=282)(292-73)3=733)2343+26=7284)480(24-8)25=750四、剖析:首先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再选择相应的四那么运算符号停止计算。
五、剖析:用电子计算器计算时,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计算除法。
由于小括号里的差是作除数,所以需求先把结果记载上去,消弭数据后,再用被除数除以这个差。
以上就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计算器的运用及答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协助!。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
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
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
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
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投影下列题目.
57+26= 82-49=12×27=351÷13=
36+47= 41-18=26×28=544÷16=
师: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快?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中间的奥妙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知道后比老师做的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
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器的认识
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识.(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
3.师:听了计算器博士的介绍,我们对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那么如何使用呢?我们继续研究.(学生拿出准备的计算器)
4.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
5.汇报结果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教师
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
教师
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
板书
)
练习12÷4 (说出过程)
(3)A.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
板书
)
例如:9-3,
按键
教师
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1:用计算器计算389+260(
板书
)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
教师
可继续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利用其中的计算器进行演示)
教师
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 2983-627=32×68=
1548÷43=49×39= 17805-3976=
小结:加、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
2.出示例2:计算68+5×25(
板书
)
单数组学生用笔算,双数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练习:
783+56×21 57+272÷17 94+184×3
3.出示例3: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