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参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9.00 KB
- 文档页数:6
2.15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设计计算器的常用功能键1、AC/ON 是开启计算机键;2、DEL 是清除键;3、+ 、- 、×、÷是加、减、乘、除运算键;4、= 是执行运算键;5、OFF是关闭运算键;6、SHIFT 是第二功能键,如先按 SHIFT 键,再按 = 键,执行第二功能,即执行百分率运算;7、(-) 是使录入的数据或计算的结果取负值;8、x2是平方运算键;9、x□是乘方运算键。
下面我们尝试用计算器解题。
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例1 用计算器求354+21.3解:用计算器求354+21.3的过程为:键入354+21.3,显示器显示运算式子345+21.3,再按 = ,在第二行显示运算结果.若需得到小数形式的结果,可继续按 S D ,显示366.3,即交流、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通过让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功能,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用计算器进行规律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45+21.3==366.3做一做:按例1的方法,用计算器求105.3-243的值。
例2 用计算器求31.2÷(-0.4)解:用计算器求31.2÷(-0.4)的按键顺序是: 3 1 . 2 ÷ (-) 0 . 4 = .显示的结果为-78,所以31.2÷(-0.4)=-78注意:(1)在输入0.4时,也可以省去小数点前的0,按 . 4 即可。
(2)不同型号的计算器可能会有不同的按键顺序。
如输入负数-5,有点计算器是 (-) 5 或– 5 ,有的则为 5 +/- 。
做一做:按例2的方法,用计算器求8.2×(-4.3)÷2.5的值例3 用计算器求62.2+4×7.8解:用计算器求8.2×(-4.3)÷2.5的按键顺序是:8 . 2 ÷ (-) 4 . 3 ÷ 2 . 5 = .显示的结果为-14.104,所以8.2×(-4.3)÷2.5=-14.104解:这是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对于加、减、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会按要求算出结果。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吧斗 Assistant teacher 为 梦 想 奋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1.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一、情境导入任选1,2,3,……,9中的一个数字,将这个数字乘以7,再将结果乘以15873,你知道积是多少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学会了计算器的使用,这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498 765)×239-6 989 329;(2)-177.解析:(1)中按键顺序为(-)498765×239-6989329=,计算器显示结果为-126194164;(2)中按键顺序为(-)17x■7=,计算器显示结果为-410338673.解:(1)(-498765)×239-6989329=-126194164;(2)-177=-410338673.探究点二: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利用计算器计算:(1)0.012,0.12,12,102,1002,1 0002;(2)0.013,0.13,13,103,1003,1 0003;(3)通过(1)(2)的计算探究乘方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解析:先利用计算器求出结果,再对比结果观察得出规律.解:(1)0.012=0.000 1,0.12=0.01,12=1,102=100,1002=10 000,1 0002=1 000 000;(2)0.013=0.000 001,0.13=0.001,13=1,103=1 000,1003=1 000 000,1 0003=1 000 000 000;(3)由(1)(2)两题可以发现小数点每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位,它的平方的小数点就相应地向左(或向右)移动两位,而它的立方的小数点也相应的向左(或向右)移动三位.方法总结:探求乘方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需观察分析乘方前各底数小数点的位置,再比较相对应的各数乘方后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可发现一般规律.探究点三:求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1)0.6328(精确到0.01);(2)7.9122(精确到个位);(3)47155(精确到百位);(4)130.06(精确到0.1);(5)4602.15(精确到千位).解析:(1)把千分位上的数字2四舍五入即可;(2)把十分位上的数字9四舍五入即可;(3)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然后把十位上的数字5四舍五入即可;(4)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四舍五入即可;(5)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然后把百位上的数字6四舍五入即可.解:(1)0.6328≈0.63(精确到0.01);(2)7.9122≈8(精确到个位);(3)47155≈4.72×104(精确到百位);(4)130.06≈130.1(精确到0.1);(5)4602.15≈5×103(精确到千位).方法总结:按精确度找出要保留的最后一个数位,再按下一个数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即可.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积累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内容:2.12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
2.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2.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巧,提高计算速度。
二、教学准备1.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计算器(每位学生一台);3.教学投影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四则运算的知识,并提问:平时我们进行数学计算都是怎样计算的?有哪些常用的计算方法?2.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介绍•呈现计算器的外观和基本功能按钮的图示,简要介绍每个按钮的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键、等于键等。
3.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器,实践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字的输入、运算符的选择、等于键的按下等基本操作方法。
4. 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练习,例如:13 + 5、18 - 7、6 × 4、30÷ 5,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引导学生在计算器上正确输入运算式。
5. 进一步练习•给学生出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例如:137 + 56 - 23、84 × 39 ÷ 12,以及含有带括号的计算题目。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场景,例如在商店购物、计算时间和距离等。
7.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和要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肯定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器,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巧。
通过不断练习和拓展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难的计算题目。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充分发挥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2.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
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器的简单用法。
2.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和百分数运算。
3.了解计算器所涉及到的一些计算规则。
教学重点
1.计算器的简单用法。
2.四则运算和百分数运算。
教学难点
1.计算器所涉及到的一些计算规则。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课前导入(5分钟)
–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概念及用法。
–让学生试着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和百分数运算。
2.计算规则的讲解(10分钟)
–讲解计算器所涉及到的计算规则,如小数采取四舍五入,除数不能为零等。
3.案例分析(30分钟)
–根据教材上给出的题目,进行实际操作和讲解,并让学生参与互动。
4.计算器的应用(10分钟)
–讲解计算器在生活中大量应用的情况。
5.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案例分析法
3.互动交流法
教学工具
计算器、黑板、粉笔
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上讲解的计算器应用题目。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计算器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计算器所涉及到的一些计算规则。
在讲解案例和计算器应用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堂内容,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情况中。
但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还存在不熟练的情况,需要加强计算器的练习。
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师生合作,自主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问: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用计算器计算问: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顺序.任务按键顺序结果41.9×(-0.6) 41.9?()-0.6=-25.1412 12x4= 2.0736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例用计算器计算:(3.2-4.5)×23-25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12110按S D ?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 D ?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练习:做一做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 ,半径2.5cm ,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12.236÷(-2.3)和书本上的习题【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课件出示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先出示:3+7= 2×5= 25×4= 198+2=再出示: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四、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73页知识技能第1题.选做题:课本第73页问题解决第2、3、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熟悉各键的功能.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使用计算器.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第二章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2.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运算器,会利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体会运算器的快捷、方便,感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使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难点】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的按键顺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运算器能使运算简便、快捷、如何样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呢?【教学说明】学生对运算器专门熟悉,也用运算器进行过简便运算.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摸索探究,猎取新知1.运算器的面板构造与按键功能.问题1一样地,运算器的面板由哪两部分组成?在运算器键盘上,ON是什么键?+键的功能是什么?DEL键的功能是什么?【教学说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68页文字与同伴进行交流,初步把握运算器各键功能.识别:(1)ON:开启运算器键;(2)DEL:清除键,用于清除当前显示的数与符号;(3)(-):符号键,用于输入数字的相反数;(4)SHIFT:第二功能键,如先按SHIFT键,再按= 键就执行了第二功能;(5)+ - ×÷:运算键,分别执行加、减、乘、除运算;(6)OFF:关闭运算器键.2.用运算运算问题2用运算器运算.【教学说明】学生动手操作,把握运算器各键功能和按键顺序.【归纳结论】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混合的使用步骤:(1)按开启键O N;(2)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据;(3)按= 键执行运算,现在显示出结果.3.近似数问题3在问题2中,算式(2)中运算器显示结果为1156.现在,若按SOD键,则结果切换为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一结果是准确值吗?【教学说明】学生比较两个结果,专门容易得出一个是准确值、一个是近似值.问题4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1)96.318(精确到百分位)(2)0.86789(精确到千分位)(3)2.1886(精确到0.001)(4)3.1965(精确到0.01)【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操作,把握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归纳结论】取一个精确到某一位的近似数时.应将挨着这一位后面的第一个数字进行四舍五入,再后面的数字不用考虑.4.生活中的近似数问题5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运算器运算出那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cm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操作,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归纳结论】在许多情形下,专门难取得准确数,或者不必使用准确数,这时往往使用近似数.三、运用新知,深化明白得1~2.教材第69页“随堂练习”第1,2题.3.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1)4.3091(精确到0.01)(2)0.0297(精确到0.001)(3)2.5673(精确到十分位)(4)3.9541(精确到百分位)【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用运算器进行运算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把握情形,加深对新学知识的明白得.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1)-5.32(2)371293(3)-3723875(4)190.462932.最后结果为仅由选择的数字组成的一个9位数的整数.3.(1)4.31(2)0.030(3)2.6(4)3.95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用运算器进行运算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等知识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把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17”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了解运算器各键功能,到利用运算器进行运算,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适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
教材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计算器也有初步的认识。
但一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熟练使用计算器,对于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和功能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各种运算功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各种运算功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2.难点:对于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和功能,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运算实践。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进行计算的情况,你们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意识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计算器的各种运算功能,包括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熟悉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功能。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设计2、出示课件做一做: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各功能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下面计算熟悉计算器:3.出示课件 做一做 :例1 用计算器计算:解:按键顺序为计算器显示结果为 6115()221(3.2 4.5)35-⨯-1.12523)5.42.3(2-=-⨯-()()3623-21-5⎛⎫⎡⎤⨯+÷ ⎪⎣⎦⎝⎭此时,若按键则结果切换为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一结果显然不是准确值,而是一个近似数.在用计算器计算时,所得到的结果有时候是近似数.为了得到所需精确度的近似数,常采用四舍五入法.3、出示课件:试一试:1、用计算器计算并填空:152=________,252=________,352=________,452=________.(1)你发现了什么?(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算出852,952吗?解:(1)发现后两位均为25,前面的数等于原数中十位数字乘比它大1的数.(2)852=(8×9)×100+25=7225,952=9025.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将结果填写在横线上:999×21=20979;999×22=21978 ;999×23= 22977 ;999×24= 23976 .(1)你发现了什么?(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999×29的结果吗?用计算器验证一下你写的结果.解:(1)999×21至24的正整数时,得到的五位的个位数字从9依次减少1,千位数字从0依次增加1,而十位,百位,万位数字不变,分别是7、9、2;(2)999×29=28971.正解3、计算:111111111×111111111=分析与解:用计算器恐怕都麻烦,怎么办呢?(1)观察:1 ×1= 1 11 ×11= 121(2)猜想:111 ×111=12321(3)验证:1111 ×1111=1234321(4)递推、总结规律:结果为 12345678987654321。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2.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3.掌握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正整数次幂运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过程与方法1.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熟练使用计算器的经验以及培养细心操作的习惯.2.通过计算器的实际操作、使用感受到计算器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材料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前进.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记清计算器中常用功能键的用法,多进行实际操作,逐步熟悉计算器的用法.难点:准确地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它的高为,求这个圆柱的体积.我们知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因此,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就要做一个较复杂的运算:π×()2×7.06.如果用草稿纸进行演算,速度很慢,我们为何不借助先进的计算工具呢?这种计算,我们可以利用电子计算器(简称计算器)来完成.引出课题——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二、讲授新课计算器的功能:计算器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工具,虽然它的体积很小,但它却具有许多功能.它既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各种复杂的数学计算,解答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还可帮助我们理解数学概念.有的计算器还可以编制各种程序或绘制各种图形,有的甚至还可以进行算式的运算,真是功能强大.三、例题讲解【例1】用计算器求345+21.3.解:用A型计算器求的过程为:显示器显示运算式子,再按=,第二行显示运算结果为,所以345+21.3=366.3.用B型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A型相同.用C型计算器也可如上法键入,算得结果,但不显示运算式子.【例2】用计算器求÷().解:用A型计算器求÷()的按键顺序是:÷(-)0.4=显示结果为-78,所以÷()=-78.B型计算器也是如此.如果用C型计算器,那么它的按键顺序是:÷0.4+/-=注意:(1)输入时,可以省去小数点前的0,按成.4(2)不同型号的计算器可能会有不同的按键顺序.如输入负数-5,A、B型计算器是(-)5,C型计算器为5+/-.【例3】用计算器求62.2+4×7.8.这是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对于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会按要求算出结果.因此,本题的按键顺序是:62.2+4×7.8=显示结果为,所以62.2+4×7.8=93.4.【例4】用计算器求3.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正整数次幂,不同的计算器会有不同的按键方式.解:用A型计算器求3,可以使用求立方的专用键,按键顺序是:x3-显示结果为,所以3=19.683.也可以使用乘方的专用键x y,按键顺序是:x y3=注意:若求一个数的平方,不少计算器都有专用键.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用x y求一个数的n次方运算,计算时要注意按键的正确操作方法.。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并进行一些基本的计算。
内容包括计算器的结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计算器,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公式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计算器的使用并不熟悉,因此,在进行这一节的学习之前,需要先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和功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让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的习惯,提高计算效率。
四. 教学重难点1.计算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使用。
2.准备一些数学题目,用于让学生练习使用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者演示,引入计算器的概念,让学生对计算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和功能,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稍微复杂的数学题目,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更复杂的计算,比如科学计算、统计计算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使用计算器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家里练习。
8.板书(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笔记。
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应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
2、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的活动。
3、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通过类比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四、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计算问题,如到市场去买菜,到超市去买生活用品,到银行去存款,到商店去买学习用品等都会遇到计算问题,大家发现人们是怎样计算价格的?同学们的回答肯定各种各样:口算、用计算器、用算盘、电脑,综合同学们的回答作如下引导,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心算快捷用于简单的运算,算盘用于较为麻烦的运算,但是用的人越来越少,计算器使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男女老少都能用,电脑在银行、超市中使用准确,快捷)由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大家知道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吗?由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单的讲解。
(二)讲授新课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计算器运算1.22 1.2423×38.2 41.9÷(-0.6)23×115(2)、合作交流:学生把答案交流订正,讨论计算方法及有关键的功能,可分组,也可同桌交流,得出上述题目的计算方法。
2、、理性归纳得出结论:特殊键的功能,借助多媒体展台向学生展示各功能键的功能及运用:(见课本P68)3、运用反思,拓展创新例1 用计算器计算:(1)、(3.2−4.5)×32−25(2)、[3×(−2)3+1]÷(−65)解:(1)、按键顺序为:计算器显示结果为−12110,可以按键切换为小数格式-12.1,所以(3.2−4.5)×32−25= -12.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算术运算》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地区差异,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机会经常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的使用并不熟练。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对电子产品的操作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2.教学难点:计算器的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器、统计计算器等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使用。
2.准备一些运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你需要计算1000乘以200,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运算。
然后引入计算器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数字输入、运算符号输入、清除等。
同时,教师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器、统计计算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运算题目,如加减乘除、开平方、求倒数等,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使用计算器的利与弊
在当今这个高度的信息时代,使用计算器好处很多,新课标和新教材提倡使用计算器,如:(1)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等计算均可完成);(2)利用计算器进行估算,如:在八年级上册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思想,就需要借助计算器用有理数近似表示无理数;在九年级下册,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近似解都借助计算器更快捷;(3)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如在七年级上使用计算器验证、探索“黑洞数”的规律;(4)利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计算器为数学应用提供了先进的计算工具,更便于处理实际数据,特别是处理随机实验得来的数据,使数学应用在中学有了广阔的空间;如在八年级下册鼓励学生用计算器方便地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方差,这对分析数据,研究数据的波动大有好处。
(5)利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实验。
如在九年级上册“生日相同的概率”一节内容就可以利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实验,可见计算器可以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直观化,使人们的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
可见,使用计算器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工具,即可以节省学生许多时间学习其他更有价值的内容,又可引发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使用计算器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人们普遍反映新课程下的学生计算能力欠缺,这与过早的使用计算器不无关系,因此,我们建议在初一上学期学习有理数运算时,只教会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四则运算,但首先要会手算,七年级教材中的例习题数据绝大多数都比较简单,学生不必使用计算器运算,除非有明确说明的题目才可以使用计算器。
使用计算器要有一定的度,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好基本的运算关。
第1页共1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2.13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教学目标:
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科学计算器,教师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
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师: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科学计算器吗?
生1:在集市上买菜时.
生2:在书店买书付帐时用到了计算器.
生3:工人在发工资时也用到过计算器.……
师: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
【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
2.用计算器计算
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顺序.
任务按键顺序结果
41.9×(-0.6) 41.9⨯()-0.6=-25.14
23×6
5 23⨯65=198
5
2
1.2 1.22x 1.44
4
12 12x4= 2.0736
生: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可以仿照上面的内容,计算下列各式.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
例用计算器计算:
(1)(3.2-4.5)×23-2
5
(2)[3⨯3(2)-+1]÷(6
5
-)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
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 -12110
.可以按S D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2.1,所以(3.2-4.5)×23-25=-12.1. 生2:我也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3(2)-+1]÷(6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
1156
, 按S D ⇔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 D ⇔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开始:出示0.092÷1.15×25=
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课件出示:做一做
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 cm 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
生: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 ,半径2.5cm ,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
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
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
(1) 12.236÷(-2.3);( 2) 5
13;(3) 3
155;( 4 ) 1
2
⨯(3.87-2.21)⨯3
15+3
1.3.
师:通过用计算器计算上面这些题目,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怎么样啊?
生1: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很快.
生2: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不容易出错.
生3: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课件出示
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
(1)27= ,2
67= ,2
667= ,猜想2
6667的结果是.(2)13= ,23= ,33= ,43= ,53= ,63= ,7
3= ,83= ,猜想2006
3的个位数字是.
师:你们探索的结果如何?(小组合作)
生:27= 49 ,2
67= 4489,2
667= 444889 ,猜想2
6667结果是4448889 .师:非常正确,通过计算它们是有规律的.
生:13= 3 ,23= 9 ,33= 27 ,43= 81 ,53= 243 ,63= 729 ,73= 2187,83= 6161 ,猜想2006
3的个位数字是9 .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
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先出示:3+7= 2×5= 25×4= 198+2=
再出示: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
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
师: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73页知识技能第1题.
选做题:课本第73页问题解决第2、3、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题的答案.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1.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熟悉各键的功能.
2.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使用计算器.
3.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