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12《计算器的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478.50 KB
- 文档页数:18
2.12计算器的使用教学目的1.了解简单电子计算器表面各部件的功能。
2.了解电子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学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不使用存储、读出键)求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立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并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平方、立方。
难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编程序和求百分比、含有百分数的乘除运算。
教学过程1.简单介绍计算器,导入课题。
在当今的信息世界中,计算器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它能使我们在繁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
其可以分为简单计算器、科学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等。
2.探索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例1:用计算器计算523)5.42.3(2-⨯-学生尝试运算,讨论、交流,最后由学生板书解题过程,教师帮助修改 解:按键顺序为计算器的显示结果为1.12-所以1.12523)5.42.3(2=--⨯- (2)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从1、2、3、4、5、6、7、8、9中任选一个数字将这个数字乘以9 将上面的结果乘12345679多选几个数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伴交流你的理由. 3.随堂练习(1)用计算器计算-93的按键顺序是( )A.9 x 3 (-) =B.(-) x 3 9 =C.(-) 9 ^ =D.(-) 9 x 3 = (2)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89+36.5 38.4÷(-2) 0.284 (3)用计算器计算:-6.25+(-3.41)-31.7.(4)用计算器计算:2×(-2.7+0.8)-34.4.作业(1)习题2.16第1题。
(2)自己列出五个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并含有负数、括号、绝对值的算式用计算器算出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
教材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计算器也有初步的认识。
但一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熟练使用计算器,对于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和功能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各种运算功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各种运算功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2.难点:对于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和功能,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运算实践。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进行计算的情况,你们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意识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计算器的各种运算功能,包括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熟悉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功能。
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按键顺序,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
.难点是难点是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关键是熟练准确的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非常有兴趣来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方面计算器可以使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计算器和计算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
学生刚学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将纸笔计算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相对照,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索现实问题和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时,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慢慢养成像使用纸笔那样使用计算器的习惯。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1、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按键顺序,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算术运算》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地区差异,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机会经常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的使用并不熟练。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对电子产品的操作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2.教学难点:计算器的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器、统计计算器等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使用。
2.准备一些运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你需要计算1000乘以200,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运算。
然后引入计算器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数字输入、运算符号输入、清除等。
同时,教师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器、统计计算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运算题目,如加减乘除、开平方、求倒数等,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有理数运算,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悉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并学会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难点:如何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实践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有理数运算,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设计相关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计算器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
实例包括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计算器的熟练程度和对有理数运算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