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气道护理(谷风医疗)
- 格式:ppt
- 大小:565.96 KB
- 文档页数:36
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对于危重病患者而言,人工气道的建立尤为重要,是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及心脑等重要器官稳定的关键,能够为患者争取尽可能多的抢救时间。
使用人工气道时,要做好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如果护理管理不善,容易出现人工气道堵塞、创口及肺部感染等情况,增加患者的身体负担和抢救风险。
为了提高人工气道的使用价值,获得良好的护理管理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方法。
1.对危重病患者的解释简单来讲,危重病患者就是生命危及的患者,具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器官系统有衰竭现象。
临床上,判断患者是否为危重症患者,可以观察其心跳、呼吸、意识、瞳孔和总体情况,如果患者没有意识,特别是毫无预兆的昏倒、丧失意识,认为病情处于危重症时期,应立即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抢救;如果患者的瞳孔放大,固定不动,对于光的反射比较迟缓,甚至消失,表示患者危在旦夕,此时患者呼吸越发缓慢,没有规律,直到停止呼吸。
2.什么是人工气道?它的种类有哪些?人工气道是指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所建立的一种连接方式,目的是确保气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同时对患者的缺氧情况进行纠正,提高其舒适度,预防或减少肺部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当前,人工气道的建立方法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人工气道的建立不仅可改善患者呼吸,也可与呼吸机相连接,使部分呼吸困难的患者通过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功能。
人工气道的种类,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置管,气管插管又分为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
临床上经口气管插管应用较多,操作简便,适用于神志不清的危重病患者,插管时间<72小时,此外还有气管切开、口咽和鼻咽通气管、面罩等。
3.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3.1人工气道意外拔管的预防为防止患者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气管插管和气道切开导管不仅要正确固定,还要保证其稳定性和牢固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合适的松紧度,定期检查胶布和固定带的固定情况,是否有松动,并且要及时更换;第二,按照相关要求和方法固定气管插管,胶布的长度与宽度要合适,数量为2条,用左右上下交叉的方式对气管插管和牙垫进行固定,为增强其稳定性,还需要使用固定带辅助,松紧适中;第三,做好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工作,在在固定带上系2-3个死结,扎紧,与颈部间的缝隙隔一横指,对于固定带的松紧程度,应每日按时检查;第四,患者的脸部应保持干净,防止汗水、分泌物等影响胶布的黏性,并且要保持切口敷料和周围皮肤干燥,预防感染;第五,如果患者的意识不清醒,或者情绪比较烦躁,为防止拔管的发生,需要使用约束带对患者的双手进行约束,对于情况比较严重者,可以遵从医嘱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有效通气的前提。
各类呼吸道阻塞和呼吸道高敏感反应都造成气体运输障碍,影响肺内气体正常交换。
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气道管理不当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气道管理是采取必要的方式,保障病人的氧供。
气道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证通气氧合,气道开放,气管保护和灌洗。
气道管理技术是麻醉科和危重病医学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手法开放通道:病人取仰卧位,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
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双手食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向上将下颌角提起,使病人的下牙槽平面高于上牙槽平面。
二、口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亦可用金属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
口咽通气道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翼缘、牙垫部分和咽弯曲部分。
口咽通气道的插入方法有两种:舌拉钩或压舌板法和反向插入法。
舌拉钩或压舌板法指在舌拉钩或压舌板协助下将口咽通气道插入正确的位置,是临床插入口咽通气道的最常用方法,操作要点如下:1,插入口咽通气道前进行完善的表面麻醉,以抑制咽喉反射。
2,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所需的通气道的长度(在口外)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3,张开病人的口腔,放置舌拉钩或压舌板于舌根部,向上提起使舌离开咽后壁。
将口咽通气道放入口腔,直至其末端突出门齿 1~2cm,此时口咽通气道的前端即将到达口咽部后壁。
4,双手托起下颌,使舌离开咽后壁,然后将双手的拇指放置在口咽通气道两侧的翼缘上;向下至少推送 2cm,直至口咽通气道的翼缘到达唇部的上方,此时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段正好位于舌根后。
5,放松下颌骨髁部,使其退回颞颌关节。
检查口腔,以防止舌或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气道之间。
反向插入法即把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部面朝向腭部插入口腔。
当其前端接近口咽部后壁时,将其旋转1800,旋转成正位后,口咽通气道的末端距门齿大约为2cm,然后用双手托下颌,使舌离开咽后壁,并用双手的拇指向下推送口咽通气道至合适的位置。
护理中的危重病患者呼吸道护理要点危重病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要点呼吸道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对于危重病患者来说,呼吸道的护理尤为关键。
本文将介绍护理中的危重病患者呼吸道护理的要点,着重讨论护理方法、设备以及常见的注意事项。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1. 定期清洁口腔和鼻腔:使用洗口液或温盐水为患者清洁口腔和鼻腔,以防止痰液或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2. 鼻咽吸引痰液:使用适当的吸引设备,定期吸引鼻咽部积聚的痰液,确保呼吸道通畅。
3. 定期清洁呼吸道:使用湿润纱布或漱口器清洁患者呼吸道,清除积聚的痰液或其他分泌物。
4. 通过支气管镜进行清理:对于严重的呼吸道堵塞情况,可以使用支气管镜进行直视下的清理,以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二、监测呼吸状态与氧合情况1. 必要时进行氧疗: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使用鼻导管或面罩等适当的氧疗设备,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2. 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通过呼吸深浅以及呼吸频率的监测,及时了解患者呼吸状态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观察咳嗽情况:重症患者常常出现咳嗽困难或无力咳嗽的情况,及时观察并采取适当的咳嗽辅助手段,如胸部拍击或体位引流等。
三、合理使用呼吸机1. 设置适当的通气参数: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设定呼吸机的通气模式、频率和潮气量等参数,确保患者的通气需求得到满足。
2. 定期观察呼吸机工作状态:监测呼吸机的压力、气道压力曲线以及患者的呼吸动态,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优化通气效果。
3. 做好呼吸机相关的护理:定期更换、清洗呼吸机的呼吸回路和过滤器,避免感染的风险;维持呼吸道湿润,避免干燥引起的刺激和不适。
四、早期干预呼吸并发症1. 预防肺部感染:保持患者呼吸道的卫生,加强手卫生和消毒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2. 注意防止误吸:危重患者由于自主咳嗽能力减弱,易发生误吸,护理人员要引导正确的吞咽姿势,及时清洁口腔,避免误吸风险。
3. 预防气胸及呼吸衰竭:密切观察患者胸廓对称性、胸闷气急等症状,及时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以排除气胸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在医疗护理领域中,气道护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呼吸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保持气道的通畅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无论是在手术中、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还是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中,气道护理的护理措施都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精准实施。
本文将详细探讨气道护理的各类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指导。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气道护理的首要任务。
这包括及时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如痰液、血液、呕吐物等。
对于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咳痰,协助其采取正确的体位,如半卧位、坐位等,以利于痰液的引流。
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疗法,通过雾化液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起到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
也可使用吸痰器进行吸痰操作,但吸痰时应注意动作轻柔、熟练,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二、氧疗护理氧疗是改善患者缺氧状况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氧疗护理时,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氧饱和度等指标,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无创正压通气等。
要确保吸氧装置的连接紧密、通畅,调节好氧流量和浓度,并密切观察患者吸氧后的反应,如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
定期检查吸氧装置的性能,及时更换氧气管、湿化瓶等部件,保持吸氧环境的清洁和适宜的温湿度,以提高氧疗效果。
三、人工气道的管理当患者病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时,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妥善固定人工气道,防止其移位或脱出。
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并定期检查固定的牢固性。
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及时清除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定期进行气道冲洗。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避免感染的发生。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人工气道的压力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设置合适的呼吸机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并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评估通气效果和调整呼吸机参数。
危重患者的气道护理1.评估患者的气道状况:在进行气道护理之前,首先要评估患者的气道状况。
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是否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以及咳嗽情况来判断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
2.保持患者的头部中立位:将患者的头部保持在中立位,可以通过枕头或卷起的毛巾等方式来支撑。
这样做可以减少舌根后坠,保持气道的通畅性。
3.定期清洁呼吸道分泌物:危重患者可能存在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因此需要定期清洁。
使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吸痰操作,将分泌物从气道中清除。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要注意吸痰管的尺寸和深度,以避免损伤气道黏膜。
4.气道吸引:如果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而无法自行咳出,可以进行气道吸引操作。
使用吸引器吸取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在进行气道吸引时,要注意吸引的时间和力度,以避免氧气不足或损伤气道。
5.维持氧气供应:危重患者可能需要氧气辅助呼吸,因此要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安装好氧气面罩或导管,调节合适的氧气流量,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并及时调整氧气浓度。
6.实施人工通气:对于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人工通气。
通过插管或面罩等方式将气道与呼吸机连接,进行机械通气。
在进行人工通气时,要注意合适的通气参数的设置,如呼吸频率、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等。
7.观察呼吸道的状况:气道护理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
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以及是否有呼吸困难等情况。
同时也要留意患者是否有突发的咳嗽、呼吸急促或咳痰等症状发生,及时进行处理。
8.处理突发情况:在危重患者的气道护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突发情况,如气道堵塞、窒息等。
在这些情况下,要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如进行气管切开、应用喉返神经阻滞剂等,以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此外,在进行危重患者的气道护理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无菌和合适尺寸的器械进行操作,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气道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和疼痛。
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以及监测呼吸机的相关指标。
危重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定期翻身:危重病人长时间卧床不动容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影响呼吸道通畅。
定期翻身可以促进分泌物排出,避免堵塞呼吸道。
2. 气道湿化:使用湿化器或喷雾器给予病人湿化气道,帮助保持呼吸道的湿润,防止黏液干燥堵塞呼吸道。
3. 预防感染:危重病人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保持清洁,定期为病人口腔进行口腔护理,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
4. 咳嗽激励:对于无法自主咳嗽的病人,应定期进行咳嗽激励,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可以采用背部拍击、振动按摩等方法。
5. 吸痰排痰:对于有大量痰液堆积的病人,需要进行吸痰操作,将痰液清除出呼吸道,保持通畅。
在吸痰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吸痰管,避免刺激呼吸道。
6. 维持呼吸道畅通:注意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呼吸道堵塞或者窒息的征象,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协助病人清除呼吸道异物或痰液,切勿将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内。
7. 监测呼吸参数:定期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呼吸异常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
8. 合理调整体位:根据病情需要,采取适当的体位,有助于病人呼
吸道通畅。
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如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或俯卧位,以减轻呼吸负担。
以上是保持危重病人呼吸道通畅的护理要点,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病人的呼吸道始终保持通畅。
请注意,在处理危重病人时,务必遵循医院或护理机构的相关政策和操作规范,并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护理。
危重病人气道护理要点在医院和急救场所,危重病人的气道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的气道护理能够维持气道通畅,保持足够的氧气供应,确保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气道护理的要点。
1.评估气道状况在开始护理之前,首先需要评估病人的气道状况。
观察患者呼吸是否困难,有无喘息声或气急声,嘴唇是否有发绀等症状。
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后,可以做出相应的护理准备。
2.保持开放通畅对于危重病人,保持气道的开放通畅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施:a.头部位置:确保病人头部保持中立位置,避免过度后仰或过度弯曲。
b.清除分泌物:如果病人有分泌物堵塞气道,可以用吸引器或者刮痰器进行清除。
注意使用适当的吸引力,避免对气道造成刺激。
c.气道拨通:如果气道有阻塞,可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确保气道的通畅。
3.气道辅助设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借助气道辅助设备来帮助病人维持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
以下是常用的气道辅助设备介绍:a.呼吸机:呼吸机是一种用于辅助或代替病人自主呼吸的设备。
它通过控制氧气浓度和气流速度,维持病人的呼吸功能。
b.氧气供应装置:氧气供应装置用于给予病人纯氧气,保证病人的氧气供应充足。
c.气管切开套管:气管切开套管是在气道阻塞无法通过其他手段解除时的一种选择。
它通过气管切开手术将套管直接插入气管,确保气道通畅。
4.定期观察和护理一旦实施了气道护理措施,需要定期观察和护理病人的气道状况。
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要点:a.体位调整:定期帮助病人调整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帮助病人改变体位可以促进分泌物排出,防止物质积聚。
b.吸痰护理:对于有大量分泌物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吸痰护理,避免分泌物积聚影响气道通畅。
c.监测氧饱和度:通过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定期监测病人的氧饱和度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d.纤维支气管镜:对于需要精确观察和护理的病人,可考虑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和治疗。
总结:危重病人气道护理是一项关键的护理工作。
危重病人救中的气道管理与人工通气技巧危重病人是指由于疾病或严重创伤等原因,其生命体征异常,生命体征出现急性持续紊乱,需要紧急处理的病人。
在救护现场或急诊科等医疗环境中,对于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和采用人工通气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以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和保障。
1. 气道管理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是指在保持通畅、防止误吸和维持患者呼吸道稳定的过程。
其中,简易气道和气管插管是两种常见的气道管理方法。
1.1 简易气道简易气道是一种通畅呼吸道的设备,适用于无法自主呼吸或需要紧急气道开放的危重病人,特别是在创伤或意外情况下。
它由气管插管导引器、口咽通气道和通气面罩组成。
1.2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将导管通过喉部进入气管,以建立和维持气道通路。
在危重病人救治中,气管插管是最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之一,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或无法维持自主呼吸的患者。
2. 人工通气技巧人工通气是通过机械设备代替患者完成呼吸过程的技术,常见的人工通气技巧包括手动肺通气和机械通气。
2.1 手动肺通气手动肺通气是通过握持呼吸囊进行呼吸,为患者提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方法。
它适用于在危急情况下需要立即进行呼吸支持或气道管理的患者。
2.2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进行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的技术。
它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不同的通气模式和参数设置。
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包括辅助控制通气(ACV)、压力支持通气(PS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
2.3 通气参数设置在进行机械通气时,需要合理设置通气参数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和吸呼比等。
合适的通气参数设置可以提供足够的氧合和通气支持,同时减少肺损伤的风险。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救中的气道管理与人工通气技巧是在救护现场或急诊科等医疗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效的气道管理和采用适当的人工通气技巧,可以提供急需的呼吸支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在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熟悉不同的气道管理方法和通气技术,合理选择和应用,以提高危重病人救治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气道护理一、护理评估1、身体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缺氧状态;患者的口腔、咽部皮肤黏膜情况,有无活动性义齿;患者的年龄、体型,以便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型号;患者的气道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量及气道通畅情况。
2、急救物品评估:负压吸引装置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插管用物及急救药物是否备齐。
3、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
4、社会心理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1、自然气道的护理(1)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控制在 20-24℃,湿度控制在60%-70%。
(2)维持患者水平衡,采取祛痰、抗感染等措施,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
(3)结合有效的胸部物理治疗,如体位引流、震动排痰等协助消除气道分泌物。
(4)对于清醒患者,应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和咳痰,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2、人工气道的护理(1)保持气道通畅清醒患者鼓励其咳嗽、深呼吸和咳痰;人工负压吸引,及时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必要时行雾化吸入或协助医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2)妥善固定管路:①对气管插管的患者,用干纱布擦净面部,放置牙垫,用胶布“X”形固定插管并记录插入深度。
②对气管切开患者,用寸带绕颈部固定插管,切忌过紧或过松,过紧则影响呼吸并且可能影响脑部血液供应;过松则容易造成套管脱出。
根据病情适当使用保护性约束,避免意外拔管的发生。
(3)气道的湿化:临床上常用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气道内滴注加湿,雾化加湿、湿热交换器、超声雾化和“人工鼻”等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的排出,防止痰液干痂阻塞气道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并观察气道湿化的效果。
使用蒸汽加温加湿时避免由于机体摄入较多的湿化液而出现循环容量过多;湿热交换器不适宜用于分泌物多而黏稠的患者。
气道内吸痰: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使用内径不超过气管导管 1/2 的吸痰管进行吸痰;吸引负压不超过 120mmHg,限制吸痰持续时间在 10-15 秒内;吸痰前后充分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