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危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监测与预防
- 格式:pptx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102
第五章危重症护理一、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1.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每日通风换气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开窗时避免患者受凉。
2.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和器械,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和治疗。
3.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便及时抢救和治疗。
4.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卧位,使患者舒适,便于休息和治疗。
患者血压不稳时不能随意搬动。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6.专人看护,及时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注意心电监护变化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
8.加强防护,躁动时给予床档或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抽搐(惊厥)时用牙垫将上下牙隔开,避免舌咬伤。
对昏迷、神志不清的患者垫气垫床等保护性措施,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和压疮发生。
9.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或遵医嘱补液,鼻饲患者做好胃肠营养管及鼻饲的护理。
10.建立《危重患者病情监测记录单》.详细记录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1.每日为患者清洁口腔2次,清醒患者饭后协助其漱口,每日为患者梳理头发、洗脸及会阴护理等,保持皮肤清洁无异味。
12.眼睑不能闭合者,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膏)点眼,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13.观察排便情况,必要时可留置尿管,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质,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
14.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15.心理护理:勤巡视,多于患者交流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ICU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流通,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保持患者卧位舒适、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
3.熟悉患者病情并做好基础、生活及心理护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考试大纲(供2016级护理本科用)考试目的本考试针对护理专业本科层次学生,为第一学习阶段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考试,旨在确定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课程要求,同时为护理学院下一步教学的实施及评估提供依据。
考试总要求考生应掌握心肺复苏、严重创伤救护及各系统急救等理论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应用这些基本技能实施救护,通过学习及考试,最终树立良好的急救意识,培养系统的急救思维,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考试内容第一章概述1.国际、我国急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于发展2.急危重症护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3.某些国家急救和危重护士资格认证的具体条件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概念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模式3.院前急救的定义及院前急救4.医院急诊科救治5.重症监护的主要任务6.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救治、重症监护各种运转模式的特点。
7.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及管理。
第三章灾难护理1.灾难的定义2. 各种检伤分类的方法及流程、伤病员的安置与救护、伤病员的转送护理3.灾难后心理应激性损伤及心理干预4.灾难的原因与分类、灾难医疗救援准备。
第四章危急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1.家属的含义2.家属的关系类型3.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4.举例说明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需求5.针对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需求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第五章急诊分诊1.急诊分诊病情程度分类国际五分法2.急诊分诊的程序3.急诊分诊概念4.结合临床,运用五级分诊法对急诊病人分诊第六章急诊护理评估1.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的评估要点2.初级评估流程3.次级评估流程4.结合临床,对急诊病人进行病情的初级评估第七章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1.心搏骤停的概念2.心脏骤停的类型3.心搏骤停临床表现及判断4.心肺复苏术的生存链5.基本生命支持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八章严重创伤1.创伤、损伤、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多发伤等主要概念。
危重病员病情观察及护理首先,危重病员病情观察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
在观察病情时,医护人员需要仔细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和复杂病情的演化趋势。
此外,还需要观察病人的外貌、精神状态、疼痛程度等,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病情,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对于危重病员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异常情况。
比如,病人的体温是否偏高或偏低,心率是否加快或减慢,呼吸是否困难或异常,血压是否偏高或偏低等。
这些异常情况都可能是病情进展或并发症的表现,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神经系统状况、肢体活动情况等,以便及时识别出病情的恶化,并进行必要的治疗。
再次,危重病员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护理工作。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定时清洁口腔、鼻腔,及时吸痰,避免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其次,需要保证病人的营养摄入,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病人的排泄功能正常,及时给予排便、排尿等操作和护理。
还要护理病人的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避免压疮的发生。
另外,对于重症监护病人,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维持病人的体位,防止压迫神经和血管。
最后,危重病员病情观察及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病人的安全和生命功能的稳定。
因此,在危重病员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各种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抢救和治疗。
此外,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可以为危重病员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治疗,提高其生存率和恢复率。
总之,危重病员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通过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工作,有效保证病人的安全和生命功能的稳定。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急危重症护理学》教研组(2019年02月)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2.课程代码:3.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教学实践环节)4.适用学生层次:本科(类)专业护理专业5.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6.学分:2分二、师资介绍副高以上比例(理论)比例各为75%,实践课程中级以上比例为75%三、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田永明,,教研室负责人:田永明课程秘书:徐禹,,四、教学目标(一)认知教学目标(二)技能教学目标(三)职业素养教学目标五、教学安排课堂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
六、教学内容(附后)七、见习1.时间:3月18日14:00-15:40,4月15日14:00-15:40,5月13日14:00-15:40,6月10日14:00-15:40,2.地点:华西医院急诊科和ICU病房3.要求:着装整齐,不得旷课或迟到早退;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及案件。
八、成绩评定标准采取综合评价方法:1.学习状态(含出勤率)占10%2.临床见习占20%3.平时成绩占20%4.非标准答案测试占10%4.期末理论考试(闭卷)占40%(1)期末考试时间:2小时。
(2)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综合案例分析应用六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4)成绩计算: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九、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张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十、主要参考资料1.田永明主编.《ICU护理手册》(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5.2.康焰主编. 《临床重症医学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李庆印主编. 《重症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金静芬主编. 《急诊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桂莉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十一、本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了解: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危重患者救治应急预案和预防并发症处置预案引言危重患者是指因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有生命危险或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
在医疗机构中,危重患者的救治是一项非常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因此,制定危重患者救治应急预案和预防并发症处置预案,对提高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危重患者救治应急预案1. 角色分工•医生:负责危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护士:负责协助医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提供护理•支援团队:包括麻醉师、手术护士、实验室技师等,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协助2. 快速反应•对于危重患者的快速反应是关键,医院应设立危重患者救治专门队伍,负责接收危重患者的呼叫并立即出诊。
•快速反应中包括了对患者稳定生命体征的监测,快速确诊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3. 院内转运•在救治过程中,如果需要院内转运危重患者,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院内转运通道和设施,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稳定和安全。
4. 治疗资源保障•危重患者通常需要大量的治疗资源,医院应事先做好资源调配的预案,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必要的治疗。
5. 病情监测•对于危重患者,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监测机构,负责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6. 家属沟通•危重患者的家属通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家属沟通服务,负责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预防并发症处置预案1. 术后并发症预防•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危重患者,医院应制定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案,包括预防感染、预防血栓形成等常见并发症。
2. 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医院应加强呼吸系统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3. 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是危重患者高发的并发症,医院应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包括定期监测心脑血管功能、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等。
4. 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消化系统并发症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医院应加强消化系统监测,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The critical nursing课程编号:学时:36学时学分:2.0适用对象:护理本科四年制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课程,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和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心肺复苏、严重创伤救护及各系统急救等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这些基本技能实施救护,通过学习,最终树立良好的急救意识,培养系统的急救思维。
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并采用演示、讨论等方式,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了解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急危重症的护理学重点归纳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项关注和处理危急患者的护理专业。
在急危重症护理中,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人员配置、技术知识和临床技能,以迅速识别和处理病情危险的状况。
以下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点归纳:1.生命体征和监测:护士必须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
他们还必须能够识别异常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行动。
2.呼吸管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系统可能受到严重的威胁,护士必须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支持呼吸。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呼吸机参数、维持气道通畅、进行吸痰、给予氧疗以及应用辅助呼吸设备等。
3.循环支持:护士必须能够评估患者的血循环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浓度,给予液体复苏和药物治疗,以及实施心肺复苏等。
4.药物管理:护士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的用途、剂量和不良反应,并能够安全地给予和监测药物治疗。
他们还必须能够评估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在必要时调整剂量。
5.疼痛管理:疼痛是急危重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护士必须能够评估和缓解患者的疼痛。
这包括使用有效的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管理策略,并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6.意识状态评估和管理:意识状态的改变可能是急危重症患者的先兆,护士必须能够准确评估和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通畅的气道、给予辅助呼吸和药物治疗等。
7.感染控制:急危重症患者容易感染,护士必须能够识别和预防感染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和管理感染。
这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消毒设备和环境,以及执行清洁和无菌技术等。
8.心理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必须能够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
这包括倾听和理解患者和家属的感受,提供信息和教育,以及协助他们应对困难和焦虑。
9.团队合作和协调:急危重症护理是一个团队工作,护士必须能够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如医生、呼吸治疗师和药剂师等紧密合作,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他们还必须在紧急情况下灵活应对,并及时汇报和沟通患者的情况。
急危重症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选出最佳答案)1. 下列哪项不是判断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之一?a) 血压 b) 呼吸 c) 体温 d) 高锰酸钾指数2. 以下哪种情况不是急危重症患者常见的症状?a) 意识丧失 b) 呼吸困难 c) 极度疼痛 d) 恶心呕吐3. 对于急危重症护理的原则,以下哪个描述错误?a) 快速、高效 b) 个体化、全面 c) 慎重、仔细 d) 从容、不慌4. 下列哪项不是急危重症护理的初步处理措施?a) 嗅觉诊断 b) 心肺复苏 c) 氧疗 d) 静脉输液5. 急危重症护理中,监护设备的使用是为了监测以下哪项生命体征?a) 心电图 b) 血氧饱和度 c) 血压 d) A、B和C6. 病人暴力行为常出现在以下哪种情况?a) 疼痛加重 b) 意识丧失 c) 不合理用药 d) 情绪波动7.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情绪支持,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提供心理安慰 b) 避免过度关心 c) 家属陪护 d) 注意言辞的选择8. 以下哪种传染病不属于急危重症护理范围?a)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b)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c) 带状疱疹 d) 流行性感冒9. 患者易感染的部位通常是以下哪种情况?a) 鼻腔 b) 食道 c) 肺部 d) 胃10. 在急危重症护理中,以下哪种疾病通常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a) 癌症 b) 高血压 c) 中风 d) 肺炎11. 下列哪项不是急危重症护理的目标之一?a) 减轻疼痛 b)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c) 预防感染的扩散 d) 治愈疾病12. 在急危重症护理中,以下哪种检查常用于判断氧合情况?a) X射线检查 b) 血气分析 c) 心电图 d) 头部CT13.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 b) 给予抗血小板药物 c) 维持血压稳定 d) 缺氧时给予吸氧14. 急危重症护理中的“ABC”代表以下哪三个字母?a) 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 b) Atropine, Benadryl, Chlorpromazine c) Anxiety, Blood pressure, Chest pain d) Aspirin, Bupivacaine, Ceftriaxone15. 对于过量药物中毒的护理,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给予解毒剂 b) 维持患者通气畅顺 c) 监测患者血液药物浓度 d) 物理约束患者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判断正误)1. 急危重症护理是一种临床护理专业。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七)第17章危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第一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气道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呼吸机撤机、拔管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亦属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一)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消毒与更换(二)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1.气管插管路径与鼻窦炎防治2.声门下分泌物引流3.改变患者体位:机械通气患者通常取半坐卧位4.肠内营养:机械通气患者更宜选择经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5.气管内导管套囊的压力管理:控制压力在20—30厘米水柱6.控制外源性感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7.口腔卫生(三)药物预防(四)集束化方案:抬高床头;每日唤醒和评估能否脱机拔管;预防应激性溃疡;预防深静脉血栓。
第二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查出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导管外途径:最常见的是PICC,PICC最常用的部位为锁骨下静脉。
导管穿刺部位皮肤保护: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一般纱布敷料每48小时内至少更换一次,透明敷料每7天至少更换一次。
导管的更换:一般短期外周套管针可维持72—96小时,短期的中心静脉导管一般为14天左右。
第三节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护理(一)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三)减少或缩短侵入性装置的使用(四)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第四节危重患者的谵妄谵妄:是一组以急性、广泛性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
谵妄分为兴奋型、抑郁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是危重症患者最常见的谵妄类型。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A1/A2型题1.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可追溯到A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的建立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克里米亚战争期间D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E美国霍普金斯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房的建立正确答案:C2.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首次被用于病人救治的仪器是A人工呼吸机B血液透析机C除颤仪D心电监护仪E输液泵正确答案:A3危重病医学成为美国医学界一门最新学科的时A1970年B1972年C1983年D1979年E1984年正确答案:C4.我国第一张ICU病床建立于A四川华西医院B上海中山医院C广州珠江医院D北京协和医院E北京304医院正确答案:D5.我国开设第一门《急救护理学》课程的时间是A1983年B1984年C1985年D1986年E1987年正确答案:D6.国家学位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置急诊医学研究生点的时间是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E1986年正确答案:D7.美国急诊护士证书有效期为A1年B3年C5年D10年E终身正确答案:C8.急诊医学被我国卫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的时间是A1980年B1981年C1982年D1983年E1984年正确答案:D9.上海市急诊及危重症适任护士认证工作开始于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E2006年正确答案;E10.1983年,下列学科中成为美国医学界一门最新学科的是A急诊医学B院前急救医学C灾害医学D急救医学E危重症医学正确答案:E11在美国,成为急诊护士的条件不包括A具有护理学士学位B在急诊科工作C取得注册护土资格D有急诊护理工作经历E参加急诊护士学会举办的急救护理核心课程学习并通过急诊护士资格认证考试正确答案:B12.第一个早产儿监护中心建立的地点是A芝加哥B华盛顿C伦敦D墨尔本E组约正确答案:A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A1/A2型题1.一个有效的院前急救组织具备的标准不包括情转运到合适医院A以最短的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根据具体病B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C通讯网络中的枢钮任务D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害事件发生时应急能力强E台理成条和有效使用急教资源,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正确答案;C2.在1973年颁布了急诊医疗体系(EMSS)法案的国家是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E中国正确答案;A3.下列关于医院急诊科的主要任务描述最准确的是A急诊医疗、急救医疗、灾害救护B急诊医疗、急救医疗、科研C急论医疗、急救医疗、灾害数护、教学培训D急诊医疗、急救医疗、灾害救护、教学培训、科研E急诊医疗、急教医疗、灾害教护、教学科研、出版正确答案;:D4.关于急诊科人员编制描述正确的是A急诊科医生、护士的人数应该恒定B急诊科固有的急诊医生有条件越多越好C急诊科的固定护士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D急诊科固有医生应不少于在岗医生的65%E急诊科医生护土人数应按照全院人力资源配备正确答案;C5.以下急诊绿色通道的描述,正确的是A急诊绿色通道只针对患者急诊分诊、挂号检B对于有家属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不允许开通绿色通道C流浪者遇车祸致昏迷,立即开通绿色通道D急诊绿色通道只需要急诊工作人员明确即可E有大批量群体伤到达急诊时,根据患者病情轻重来划分是否开放绿色通道正确答案;C6.急诊护理应急预案描述最准确的是A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如急性中毒、严重外伤等B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批量仿员的应急预案C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D所有突发的事件均可制订应急预案E大批量伤员的应急预案正确答案;B7以下关于急诊科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原则上不可超过6小时B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可超过24小时C抢救时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8小时内据实补记D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可超过48~72小时E给数者时,首先保证药物应用,可手事后再正确答案:D8我国CU病房护士人数和床位数之比为A0.4:1B1:1C2:1D(2.5~3):1以上E51以上正确答案;D9.ICU病室室温应控制在A(18±1.5)℃B(20±1.5)℃C(22±1.5)℃D(24±1.5)℃E(26±1.5)℃正确答案;D10.每个ICU病床应配备A氧气接口1个,负压1个,电源插座2个B氧气接口1个,负压1个,电源插座6个C氧气接口2个,负压2个,电源插座6个D氧气接口2个,负压2个,电源插座10个E氧气接口2个以上,负压2个以上,电源插座12个以上正确答案;E11.ICU病床床间距为A0.5米B1.0米C1.5米D4米E5米正确答案:C12.ICU病室湿度应控制在A55%~65%B45%~55%C25%~55%D70%~85%E15%~35%正确答案:A13.以下不能收入ICU的患者是A严重休克患者B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C热射病患者D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患者E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正确答案:B14.关于ICU院内感染管理,以下正确的是A每床配备速干手消毒装置B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放置同一病室C肝移植术后患者放置负压房D多重耐药患者分散安置,避免交叉感染E婴幼儿可随家属进入病室探视患者正确答案;A15.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时,以下最合适的转运团队的A1名急诊医生、1名转运工人B1名急诊护士、1名转运工人C1名急诊医生、1名急诊护士、1名转运工人D2名急诊护土、1名转运工人E1名急诊医生、1名急诊护士正确答案:C17.以下关于转运仪器和设备的描述,正确的是A转运设备若无法通过最近转运路线中的电梯,可改走其他能够通过的路线B所有电子设备应保证有充足的电量C若患者生命体征尚稳定,可不用携带监护仪带转运药箱D若患者转运前静脉液体还有大量剩余,可不携E所有转运过程中需要配备氧气,常规配备1个2L氧气瓶即可正确答案;B18.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是A以患者安全为主要目标的无伤害原则B利益最大化原则C节约资源原则D公平无私原则E患者自主原则正确答案;A1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重症患者尊严死的是A安乐死B做好临终患者的死亡管理C协助减轻临终患者病痛D尽可能地保持患者身体舒适性和自主性E协助患者及亲属做好面临死亡的各种准备正确答案;A20.我国首部《中国器官捐献指南》正式发布于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5年E2016年正确答案:D第三章、灾害护理1.对二級救护机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编制一般不超过10人护机构或后方医院B积极转送已有或疑似特殊感染的伤员至三级救C部署在远离灾区的安全地带D留观伤员一般不超过72小时E通常由急诊科医生或全科医生和护士组成正确答案:D2.对专科疾病救援队的描述,正确的是A编制一般不超过10人B加强到一级救护机构C由全科医生和护士组成D主要对危重伤员进行救治E核化生救援队属于专科疾病救援队正确答案:E3.以下属于护士在灾难反应期作用的是A个人准备训练B制订灾难应急反应计划C机构内人员的通讯联系D恢复和补充医疗用具E严重事故的人员报告正确答案:C4.灾难医学救援中,发生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暴露于损伤的皮肤伤口时,立即用流动水沖洗B受伤的手应戴一层手套操作C不需要留取伤员的血液标本检验D先主动上报,根据指示紧急处理E一旦发现暴露乙肝、艾滋病病毒时,应尽快应用药物预防,并随诊观察正确答案;E5.地震后建筑工程破坏引起的火灾,属于哪一类灾难A人为灾难B原生灾难C次生灾难D衍生灾难E渐变灾难正确答案:C6.以下伤病员可以立即转送的是A室息B休克C张力性气胸D呼吸心跳停止E肠膨出行腹部包扎正确答案:E7.关于担架转送伤员的护理正确的是A一般采取侧卧位B加强安全护理,但是为了抢救及时在进行中有颠簸C频繁为伤员翻身D伤病员头部在前、足部在后E上下坡时保持担架水平状态8灾难救援中伤员的心理危机一般干预不包括的项目是A接触与介入B确保安全感C稳定情绪D询问灾难详细过程E收集信息正确答案;D9.下列要优先实施现场救护的伤员是A賢挫仿B尿道损伤C下颌骨骨折D皮肤擦伤E窒息正确答案;E10.下列关于灾难现场检伤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类时不须做紧急处理B红色代表中重伤,应在4~6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C黄色代表危重伤,应在1小时内转送D应每隔一段时间再次对伤病员进行伤情评估E黑色代表致命伤,需立即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正确答案;D第四章、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1.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主要包括A病情保障B获取信息C接近患者D获得支持及自身舒适E以上均包括正确答案:E2.危重症患者家属病情保障方面的需求,家属最关心的是A患者安全B患者饮食C患者舒适D患者心理E患者支持正确答案;A3.常用家属心理需求评估量表包括A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B汉密顿抑都量表C汉密顿焦虑量表D症状自评量表E以上均包括正确答案:E4.急救患者家属心理护理措施包括A家属需求与情绪障碍评估B良好的沟通C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对患者的照护D服务管理制度人性化E以上均包括正确答案;E5.护士长努力营造急诊室良好的环境氛围,设立家属休息场所并提供必备设施,是满足患者家属的A功能需求B形式需求C外延需求D价格需求E生理需求正确答案:B6.患者,男性,40岁,建筑工人,作业时不慎从二楼坠下,因病情危重,被送入抢救室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