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工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改革初探【摘要】本文针对工科院校特点,分析传统微生物学实验课存在的一些弊端,引出现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需要改革的方面。
将对不同专业进行不同实验安排,尝试开放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把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以实现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工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in Engineering CollegeLENG Xiao-yun MA Li-bin SHI Chun-fang(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China)【Abstract】In connec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colleges,it analyzes the malpractices in traditional microbiology experiments,points to the reform aspects of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in this paper. Doing different experiments for various specialties,trying to opening experiment,increasing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ed experiments,quoting the researches of the teachers,these reforms will be appeared in the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ytem . that will achieve the significance of microbiology experiments.【Key words】Engineering colleges;Microbiology;Experiment0 前言微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
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2023-11-11contents •引言•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目录contents •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转变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传统的知识型转向创新型和实践型。
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不足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背景介绍研究目的通过对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入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意义通过改革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研究目的和意义02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实验教学课时不足微生物学实验课程通常只有有限的课时,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掌握实验技能和知识,也难以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手段单一目前,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多以经典实验为主,技术手段相对单一,缺乏现代生物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1现有问题及挑战23现有实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传统实验教学注重验证性实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与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目前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相对单一,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03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引入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数字化显微镜引入高分辨率的数字显微镜,可以实时拍摄、记录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动态变化过程,提高实验教学的可视性和互动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型教学改革初探摘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市政工程等本专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发展速度快和应用性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大趋势下,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型教学发现: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度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随着互联网的横空出世和全球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全球呈现知识经济和一体化特征,创新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要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就必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
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1]。
高校研究型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创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现时代的历史重任,实施研究型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是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市政工程等本专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涉及面广、发展迅速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2],对其进行研究型教学改革当属责无旁贷,现就我们近三年来在该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改革方面所做的探讨和体会谈一下。
一、详细讲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绪论部分,本章节用课时2学时课堂讲授中先提问学生生物体基本的生命特征,然后仅添加微小概念,即得微生物概念;精讲显微镜的发明史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通过这些经典的科学发展史料,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的源动力,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例举各类微生物并归纳其基本特征。
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摘要】传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应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加强实验课的管理。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医学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一方面可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和创新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可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增强无菌观念,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因此,搞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传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传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仅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其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教学模式为教师示教一学生观察一学生操作一教师总结,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进行实验,以致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不感兴趣,认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与今后的护理工作无关,是可有可无的。
这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
其次,传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实验课通常穿插在理论课之中,导致学生缺少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了解,只能机械、抽象地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导致教学成效甚微。
再次,传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缺乏生物安全意识教育,如在进行病原生物与免疫基础实验课时,有些学生不穿白大衣,在实验台上随意堆放衣物、手机、眼镜等物品,做完实验不进行手部消毒,等等。
最后,传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准备与实验教学脱节,实验老师多为非实验专业人员,而且从未跟班听课,不熟悉理论教学过程。
二、改革的措施(一)激发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要提高实验课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微生物实验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微生物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对微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微生物实验观念的转变以及最终考核方式的改变,探索出一条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微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
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标签: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9-0154-01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时间地点和内容都固定,整个教学过程以老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这种老师准备实验,学生完成实验的教学方法机械、死板,很不符合当代“两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1]。
因此,笔者尝试对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探索,具体操作如下。
1重视实验课的教学
长期以来,实验课总是作为理论的课依附,使一部分学生甚至少数老师在平时都只注重理论课而忽略实验课的重要性,这在相当部分的情况下会对微生物学的整个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作为老师应该首先重视实验课的教学,认真对待对每次实验课,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内容,积极备课,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的问题和相关技术的发展都做到胸有成竹,在实验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充分发掘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开拓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巩固理论课的知识。
作为学生,除了从思想上加深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实验课是整个微生物学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自身科研素质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强调实验前的预习,实验前的预习是对将进行的实验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准备,实验过程的理解以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或解决什么问题等,只有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思考才能在实验过程中收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因此,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进行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要用到的器材以及实验步骤等,写出实验前预习报告。
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的教学中来。
以往实验课都是老师将实验的设备准备好,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手册上的按部就班就行。
现在则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的准备步骤中来,包括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样品的采集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则能够使学生对整个实验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最后,规范实验报告的写作,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为了提高学生对试验报告的重视,将实验报告的成绩算作期末综合成绩中的一部分。
对实验报告的书写也作相应的要求,如书写格式,书写纸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改革实验考核的方式
教师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在实验前进行公布,目的是要学生重视实验课的各个阶段[1]。
实验总成绩=预习报告成绩+实验操作准确性+实验报告+期末实验考试成绩:通过检查实验预习报告,考核学生对实验任务设计能力以及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准确性能够反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操作的
规范程度;实验报告一方面反映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实验考试将实验原理,操作,结果分析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考察学生学以自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最终只有实验成绩合格的同学才能参加最后的理论考试。
4其他
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台湾学者陈安龙先生曾经提出过ATDE的教学模式,它运用“问”“想”“做”“评”四个步骤来训练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2],这四步中,问是核心,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对实验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
问题提出后,必然会有接下来的解决问题,怎样做能更好更快捷的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任何合理的科学的想象都值得鼓励。
至于想象的与实际是否有出入,就在“做”的阶段体现出来。
带着问题去实验的同学们会有更多的目的性。
最终体现在结果上的是对自己想象的反思。
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想象的哪些方面合理,哪些与现实有差距等,最终使学生在问题中进步。
以上就是笔者在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上所做的一些探索,从最终的效果上来看,这些措施对提高微生物学整体的教学质量上以及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上都取得一定成效。
当然,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相信还有更多的更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微生物实验学教学质量有帮助,这就需要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同行们不断发现,不断创造,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靖,周玉林,关杰.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1):1766-1771.
[2]洪庆华,马风国,管志勇.改革微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2):93-95.
(收稿日期:2012-04-13)
(编辑:徐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