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病人苏醒指征及观察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60
医院手术室麻醉后复苏护理技术
一、麻醉苏醒室的任务
1.救治当日全麻病人或部分麻醉术后未清醒者,直至清醒。
2.监护和治疗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
3.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直接进入重症监护治疗室(ICU)。
二、全麻苏醒期的护理配合
1.患者制动: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病例数量很多,故手术室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落。
并在患者拔管后,主动与其交流,判断其神智情况。
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而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寸步不离。
2.检查各类导管的放置情况:包括胃管、营养管、引流管(T 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导尿管)、深静脉导管、漂浮导管,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生,予以即刻处理。
3•出血情况:检查引流瓶、切口周围敷料、拔除的动静脉穿刺口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生及时处理。
4.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复苏期是呼吸梗阻的高发期,包括:舌后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延迟性呼吸抑制等。
所以,手术室护士应严密观察氧饱和度和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时提醒麻醉师各种呼吸抑制的发生,及时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的护理
第一节概念
全麻苏醒期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至麻醉师判断患者清醒的这个时期。
第二节全麻苏醒期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
第二阶段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整
第三阶段呼吸道反射恢复
第四阶段患者清醒
第三节全麻苏醒期的护理措施
守护在病人旁边,准备好吸引器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出现并发症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防止恶心、呕吐及返流误吸:若病人出现呕吐先兆(频繁吞咽),应立即将头偏向一侧、降低床头,吸引器清除口鼻腔内食物残渣,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反复吸引清除吸入气管内的异物,直至呼吸音恢复正常
防止舌后坠:当出现鼾声时,用手托起下颌,使下颌切牙收合于上颌切牙之前,鼾音即消失,呼吸道梗阻因此解除。
必要时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约束病人:对病人制动,防止躁动病人坠落、撕抓气管导管、引流管、输液管道、伤口敷料等
保持引流通畅:检查各类导管的情况,包括胃管、引流管、尿管,检查引流瓶的引流情况
维持体温正常:多数麻醉大手术后的病人体温过低,应注意保暖,変温毯。
少数病人,尤其是小儿,全麻后可有高热甚至惊厥,应给予吸氧、物理降温
协助将病人移至推床或病床,与麻醉医师一起护送病人至麻醉后恢复室、重症监护,并与麻醉后恢复室、重症监护护理人员交接。
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随着危重疑难病人,老年病人,术前有合并症的病人以及复杂手术比例的增加,麻醉方法上全麻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
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并不意味着全麻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恢复,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功能紊乱未彻底纠正,全麻后的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及镇静镇痛药作用尚未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常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恶心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
若术后未精心护理和仔细观察,可能出现意外,甚至死亡。
全麻手术患者复苏管理工作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情况分手术室复苏、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ICU复苏。
一、手术室复苏在手术室没有连台手术及监护患者复苏医务人员保障下,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患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复苏,可以让患者在手术复苏。
患者苏醒后,监测患者呼吸循环情况许可,由相应人员送入病房或ICU。
二、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麻醉恢复室的基本任务是接受手术室中当日未苏醒的全麻病人,部位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意外部位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
监护和治疗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
如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ICU。
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麻醉科医师与受过专业培训,知晓麻醉恢复室工作常规的护士进行复苏工作。
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
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
观察意识状态,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
原则上每个手术间的最后1台手术病人在手术间内恢复,拔管。
三、直接转入ICU(一)、下列手术患者术后直接进入ICU进行苏醒观察:1、在手术室苏醒时间超过1小时未苏醒或苏醒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2、重大手术、经医务科审批手术患者;3、年龄超过65岁或小于3岁的全麻插管术后患者;4、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5、术后需呼吸支持者;6、全麻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者;7、术前有以下合并症者:⑴合并严重心肺疾患者;⑵有糖尿病合并症者;⑶有脑卒中病史者;⑷高血压Ⅱ期以上者;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麻醉清醒的判断标准针对普通大众:《麻醉清醒的判断标准,你知道吗?》朋友,你有没有想过在手术中被麻醉后,医生是怎么判断你已经清醒的呢?其实这里面是有一些标准的。
比如说,能正常地跟医生对话。
就像有一次,我的邻居阿姨做了个小手术,医生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能清楚地回答,这就说明她开始清醒啦。
再就是眼睛能睁开,能自己控制手脚的动作。
我听说有个叔叔手术后,先是眼睛慢慢睁开,然后试着动了动手,医生就知道他在清醒过来。
还有就是呼吸平稳,心跳正常。
这就好像咱们平时跑完步,呼吸和心跳慢慢恢复平稳一样,麻醉清醒的时候身体的这些指标也会变得正常。
麻醉清醒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医生会通过很多方面来判断,确保咱们的安全。
《搞懂麻醉清醒的判断标准,心里有底不害怕》亲爱的朋友们,一提到手术和麻醉,是不是心里有点小紧张?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麻醉清醒的判断标准,让你心里有个底。
你想想,如果麻醉后一直不清醒,那得多吓人呀!其实医生有办法判断的。
能按照医生的指令做出动作,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比如说让你抬抬手,你能抬起来,那就说明清醒得不错。
我有个朋友的奶奶做了个手术,医生让她握握拳,她做到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还有,能感觉到疼痛也是清醒的表现。
当然啦,这可不是说要故意让你疼,就是轻轻碰一下,你能有感觉,就说明麻醉的劲儿在慢慢过去。
另外,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像“我有点口渴”“我感觉头有点晕”,这也能让医生知道你在清醒。
所以啊,别害怕麻醉,医生有他们的办法来保障咱们的安全。
《想知道麻醉清醒的判断标准?看这里就对了》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和手术有关的重要话题——麻醉清醒的判断标准。
比如说,当你能对周围的声音有反应,能听到别人叫你的名字并且回应,这就是清醒的一个迹象。
我表妹手术完,护士叫她名字,她轻轻“嗯”了一声,大家就知道她在慢慢清醒。
还有,能自主地转动头部或者身体,不再是那种软绵绵没力气的样子,也是清醒的表现。
另外,要是能认出身边熟悉的人,像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那就说明大脑已经开始正常工作啦。
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简介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用于手术等需要消除疼痛感的情况。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昏迷状态,需要经历复苏过程才能恢复意识和正常生理功能。
本文档将介绍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管理的措施及流程。
复苏管理措施1. 监测:复苏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可以使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进行监测。
2. 通气:复苏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通过人工通气或插管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3. 氧合:为了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患者,可以通过给患者输氧来增加氧气的摄入量。
4. 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血容量和循环情况,适当给予液体支持,维持患者的血压和循环稳定。
5. 药物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使用药物来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稳定,如镇痛药物、抗生素等。
复苏流程1. 患者转入复苏室: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移到专用的复苏室,确保患者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复苏过程。
2.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复苏室进行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3. 通气管理: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相应的通气管理,可能需要进行人工通气或插管。
4. 氧气供给: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给予适量的氧气供给,确保患者的氧合水平正常。
5. 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循环情况和血容量,给予适量的液体支持,维持患者的血压和循环稳定。
6. 药物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必要的药物来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稳定。
7. 监护观察:在复苏过程中,持续监护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8. 恢复意识:随着复苏的进行,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能力。
9. 转出复苏室:在患者完全恢复稳定后,根据需要将患者转出复苏室,继续进入其他治疗或观察环节。
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恢复的重要环节。
在复苏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通气、氧合、液体管理和药物管理等措施,同时按照复苏流程有序地进行相关操作。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由于受麻醉、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麻术后恢复早期是患者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与护理,可以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因此,全麻术后的早期护理尤为重要。
1.观察生命体征全麻术后如患者出现呼吸异常(呼吸<10/min或>30/min,呼吸幅度减小)一定要及时处理,以免危及生命。
引起呼吸异常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如下。
1.1 舌后坠全麻后患者容易发生舌后坠阻塞喉咽部,这是常见的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常发生于拔除气管插管后麻醉药、肌松药的残留使肌力尚未恢复者;老年人口咽部组织松弛;肥胖者颈部短。
表现为不完全呼吸道梗阻,此时可见呼吸时发出强弱不等的鼾声,有时带有哨音,而SPO2呈进行性下降。
出现舌后坠时将患者头后仰,肩下垫软枕或双手托起下颌角,亦可用舌钳拉出舌体,改善通气功能,并给予持续面罩吸氧,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
1.2 喉痉挛浅麻醉情况下,因分泌物、血液或操作刺激声门,引起喉痉挛,导致声门间歇性关闭,出现吸气或呼气时气道不完全梗阻。
发生喉痉挛时用面罩持续高压吸氧(5-6L/分),镇静,减少口咽部刺激,减少吸痰次数,必要时可用解痉药或环甲膜穿刺。
由于咽喉部受到机械与化学性的刺激,如拔除气管插管、放置口咽导管、吸痰管的刺激及胃内容物的反流等出现的情况。
停止对咽喉部的刺激;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采用麻醉面罩加压给氧;对严重者可按医嘱静脉给药,并行加压人工呼吸,本方法仅适用于单纯声带痉挛,而呼吸道有无梗阻者的处理1.3 误吸拔除气管插管前口咽部分泌物清理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分泌物反流入呼吸道、拔管时患者躁动、吸痰时刺激或搬动患者导致呕吐也可发生误吸。
发生误吸时要安置患者侧卧位,头偏向一侧,用负压吸引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s,并给予翻身叩背,以利于分泌物排出,同时,嘱患者深呼吸以防止或减轻肺不张,清除吸入性麻醉药,加快清醒过程,提高SPO2。
全麻苏醒的概念全麻苏醒是指经过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全麻苏醒是手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全麻苏醒的概念和过程。
全麻(general anesthesia)是指通过给药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去意识、无痛和全身肌肉松弛的一种药物状态。
全麻常用于手术中,用于控制疼痛、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全麻苏醒是在全身麻醉状态下,逐渐恢复到意识清醒,恢复自主呼吸和正常意识状态的过程。
全麻苏醒的时机是由麻醉医生根据手术情况和患者状况来决定的。
当手术结束,需要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戴上氧气面罩时,麻醉医生会适度减少全麻药物的使用,使患者逐渐从失去意识的状态中苏醒过来。
全麻苏醒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首先,在全麻苏醒过程中,麻醉医生会通过药物的减量来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使其从昏迷状态逐渐转入清醒状态。
当患者开始苏醒时,可以观察到患者的意识开始恢复,眼睛会有反应,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开始有意识地活动。
其次,在全麻苏醒过程中,患者的呼吸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全麻后,患者会失去自主呼吸能力,麻醉医生需要通过呼吸机等装置来维持患者的呼吸。
在苏醒时,麻醉医生会逐渐减少呼吸机的辅助,使患者开始自主呼吸。
同时,通过观察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等指标,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此外,在全麻苏醒过程中,麻醉医生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等生理指标。
在苏醒过程中,这些指标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最后,在全麻苏醒过程中,麻醉医生还会监测患者的镇痛效果,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给予镇痛药物。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全麻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疼痛,但随着麻醉药物的减量,可能会出现疼痛感。
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适当给予镇痛药物。
总结起来,全麻苏醒是通过减量全麻药物、监测生理指标、维持呼吸和镇痛等手段,使患者逐渐恢复到意识清醒、自主呼吸和正常感知功能的过程。
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护理措施及流程摘要本文档旨在介绍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护理措施及流程,以提供给医务人员参考。
全身麻醉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手术方式,患者在手术后需要接受专业的复苏护理。
正确的护理措施和流程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1. 复苏护理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进行全身麻醉患者的复苏护理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以下是准备工作的步骤:- 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手术类型,并核实相关手术记录。
- 检查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
- 准备好所需的护理设备和药品。
2. 复苏护理措施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复苏护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使用相应的呼吸道辅助装置,如呼吸机等。
- 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氧合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 观察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确保循环稳定。
- 给予适当的镇痛和镇静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
3. 复苏护理流程全身麻醉患者的复苏护理一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复苏预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 呼吸道管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监测呼吸参数。
- 循环支持: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并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
- 疼痛控制: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
- 意识恢复: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
总结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护理是一个关键的过程,需要医务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正确的护理措施和流程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因此,医务人员应熟悉复苏护理的步骤和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